六年级
第九课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主题说明】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体验不完美,最后领会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现。
2、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难点: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刘伟故事或视频。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程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图片——刘伟的故事。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教师小结:我能感觉出来同学们的答案都是发自内心的,很真实、诚恳、细致,老师很感动。这说明你们都用心在想。现在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他没有双臂,但是他成功地登上了舞台,那么他的成功来自于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4、心理学引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到尽管生命中存在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
教师提示语:
1、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多体验。
2、无臂刘伟的故事,也可以播放无臂刘伟的视频。
时间:10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客观地对待残缺和不完美的事件和人物。外表不能决定内在的价值。让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
活动二:
(一)残奥会上的精彩瞬间
1、教师讲解图片主人公李月的故事。让学生共情,并写一写感受,说一说还看到或听说过哪些令你感动的瞬间,然后写出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你们的回答让我感觉到只要接受了自己生命不完美的事实,用乐观积极地心态对待,并且对自己的理想负责任,就会造就奇迹,产生精彩,具备正能量。
(二)你能做到吗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然后把手背在后面,在纸上写一个字,笔画要超过3划。写字的时候,不能用手帮忙。写完了说说你写的什么字和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不完美的事情,健康的体魄和漂亮的外表虽然让人赏心悦目,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更让人钦佩。
3、心理引导:让学生产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
教师提示语: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顺序。
2、写字活动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老师只充当陪伴者,多引导孩子说,只进行重复,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评论孩子说的内容,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时间:15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提高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人、事自身优点和不足的能力。
活动三:想法交流、分享。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尝试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不完美。要用自信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接纳生命的不完美,不要用语言或动作去伤害他们。并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心理引导: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让学生把共情内化。
教师提示语: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时间:5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欣然地接受残缺和不完美,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评价。
活动四:共情故事
1、教师:孩子们,你们对张海迪了解多少,谈谈你所知道的。……来看看老师了解到的吧。
2、写一写你的启发,以及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
3、教师总结:上帝为每一个人关闭一扇门的时候,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关键在你自己是否愿意成为那把钥匙。
4、心理引导:提高客观、积极的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能力。
教师总结:孩子们,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贫寒的家境、平平的相貌、痛苦的经历,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都是生命的茧,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破茧成蝶,在超越中升华出一篇灿烂的天空!
教师提示语:
当学生在写不完美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绝对的陪伴,当学生站起来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体现尊重并给予积极地评价。
时间:10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对于不完美是不是真的可以积极地面对。
2、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得到体验的程度是否很高。
【练习题】
1、张海迪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你想对不完美者说什么?
【教学参考素材】
刘伟的故事:刘伟出生于1987年,12岁时玩捉迷藏,摔靠在了10万伏的高压线上,失去了双臂。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刚开始,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严重的事情,“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伤愈后他为了今后的生计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2002年,通过努力,他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他还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高中的课程,成绩十分优益,考上大学不成问题。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人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并且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无奈放弃了体育。此时一个从小藏在他心里的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小就梦想着能成为钢琴家的他,放弃体育,并且不顾家人劝阻,选择了放弃高考,学习钢琴。但他的学琴路绝不是一番风顺。当他报名参加音乐学校后,遭到音乐学校的拒绝和学校校长的侮辱与歧视,校长说他的加入只会影响校容,但坚强的他没有因此沉沦,他对音乐学校校长说:“谢谢你能这么歧视我,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看,我没有手也能弹钢琴!”于是,他开始自学钢琴。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他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终于在脚趾头一次又一次的被磨破、被流血之后,他终于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他带着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我对自体各个方面,如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认知,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自我意识的产生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单纯是
个体生物成熟的结果,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
等关系的意识活动。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它是对自我存在、身心活动状态、行为过程以及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有意识的反映,是主格的我对宾格的我的知觉和对待。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个性形成的水平,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我中心期(8个月至3岁);第二是客观化时期(3岁至青春期);第三是主观化时期(青春期至成年),属于自我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其个性逐渐形成。Freeman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这种趋势发生的时间,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同而不同。自我意识的曲线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高中后显著升高,大学毕业后开始下降,到中年后再次回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下降。许多发展性研究也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起伏跌宕的,尤其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如幼儿期、少年期,尤其是初中二年级。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所处的环境、文化相联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彭聃玲.普通心理学[J].(修订版)[H],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4.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2007).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1(6):142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