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2022-04-21 20: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1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解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日连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其次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精准地借助解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订正读音。留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同学对比。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依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精准,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留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同学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同学借助解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借助解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解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解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相互沟通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沟通。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说明吗?(出示课件词语说明,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解释;组成词语;借助阅历)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说明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相互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原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烦啊,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阅历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同学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激发同学学文言文的爱好,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同学说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同学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长,学以致用

1.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知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完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解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完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也。温公尝言:“书不行不成诵,或在立刻,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司马完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力量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争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完却)独自苦读,始终到能够娴熟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司马完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索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把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高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预备:多媒体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竞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爱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简单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⒉同学自读,读准字音。

⒊老师引领,渐渐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chǔǎo

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⑵老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⑶同学齐读,读得整齐,读得洪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订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订正断句。)

⒋同学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看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⑵联系文中语句,观看“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化。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开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老师讲解并描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奇,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奇。你们发觉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假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胜利。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挨次,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挨次有什么改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挨次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其次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化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⒉打着节拍,快乐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老师讲解并描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同学讲解并描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将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老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老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假如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老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解并描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载歌载舞,形式多样,读得快乐,读得沉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现,我来背诵。

⒊眉开眼笑,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长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快乐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爱上小古文!下课。

下载《铁杵成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杵成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大全)

    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

    铁杵成针的故事(精选)

    铁杵成针的故事【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

    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学习导引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

    教学设计

    Book7Module 6Languagepoints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次语言点是高中选修7Reading and vocabulary 的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讲述世界文化遗产及对其的保护。Reading andvoca......

    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幸多禄小学 吕慧慧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参考模版) 教学设计模版仅供河北省全员项目参训教师提交实践作业时参考使用,教学设计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

    教学设计

    荷花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教学设计

    写字课《“山”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方面,一直被老师有所忽略。因为它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本节课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