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0:4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教学设计》。

第一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图)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联系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文内容)

⑵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文录音。

⑶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出示)

⑵问:

①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出示:春、夏、秋、冬图)

②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③看了图片,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枯萎是哪一个季节?

④师:现在谁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说说“枯、荣”的意思。

⑤“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①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出示:燃烧图)

②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教师画简笔画。

④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⑸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做练习。

⑵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我们再来学习文的生字词,完成后练习。

第二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宿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草》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

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

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处到高处。对象──植物。

“也不必说”:方位──空中。次序──由高处到低处。对象──动物。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

(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在泥墙跟一带的描写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插写了“我”的动作)

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少年的“我”对大自然里的东西的热爱)

有什么特点?

(细腻的动作描写:翻,按,拔,摘)

你读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趣?再读一遍。

⑵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⑶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和得到的教训)

⑷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的心理活动)

“觉得做人之险”是他小时候的想法吗?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时代,鲁迅所处环境的险恶)

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实际上是用“旧事”来讽刺“时事”,向敌人猛投一枪)

5、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

(比较的无味)

真的“无味”吗?

(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第七自然段写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捕鸟的经过)(动作描写)

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

(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这些动作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捕鸟是否有趣?

(再读一遍)

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趣──乐园)

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润土的父亲)(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崇敬)

二、学习“三味书屋”部分

1、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主要是写什么?

(读书生活)

2、第九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要去读书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

“不知道”表明什么?

(小孩不懂事)

“最严厉”表明什么?

(封建时代书塾令人生畏,对儿童没有吸引力)

三个“也许”和两个“我的”表现了什么?

(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3、第十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校,环境──竹门,匾,画)

这些陈设使我们有什么感觉?

(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

突出写这些有何用意呢?

(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你觉得那里的学习生活会怎么样?

(很枯燥,很单调)

4、第十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老师和我的态度)

5、第十二──十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怎样?

(极其死板)

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什么态度?

(很不高兴,有怒色)

教师的态度说明什么?

(这是对封建学校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习方法是极其死板的。)

学习内容是什么?“只”表现了什么?

(非常单调)

学习内容说明什么?

(无用、乏味、难懂、庸俗)

6、第十七──二十三自然段写什么?

(我在学校的表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做些什么?

(一是到后园里玩,一是画画儿)

作者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对这种学习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描写后园用了哪些动词?

(爬,折,寻,捉,喂)

7、为什么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互相映衬,鲜明对比)

三、讨论

为什么作者把一个荒凉的园子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鲁迅在这篇有名的散文里,以生花的妙笔,充分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把一个荒凉的普通的百草园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刻画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特别感人。)

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篇文章里,鲁迅表达了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写作训练】

1、请把“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椹”分别写一段话,要突出“趣”字。每组写一种,集体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2、记一次春游或秋游(题目自拟)。

《草》教学设计3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一轮课改。所以在教学《小草》一文前,我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看了参考书,进行疏理,弄清大体思路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整节课中,学生学习较为积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这一课伊始,我出示课件小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然后引出,小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但为什么人们喜爱它,赞美它呢?引出课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急于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自由读,检查字词,学生接读课文,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再扫读,想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格,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在书中找到四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小草呢?这样设计,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小草的第一个特点,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找到赞美小草的语句,我指导朗读后,学生更进一步带着情感体会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从而引出作者在这段中运用古诗开头,赞美小草。因为3、4、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第2自然段相同,所以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同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成了学生的主人。学生汇报后,解决了自学中应该明确的问题。联系词句加深理解,了解了引用古诗的意思。最后带着感情来品读课文。这样以扶学到自学的方式,学生很好理解小草的高尚品质,并且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然后,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像小草那样默默奉献,回报社会。小草除了这些品质,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从而拓展延伸学生思维。

最后,请同学们看板书,回顾全文重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文章结构其写作特点。让学生看课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小草,学生各抒己见,我提出殷切希望,孩子们努力成为祖国大地上一棵青青的小草。我推荐相关的文章《野草》。在音乐《小草》中,感受小草的美及优秀品质,结束本课。

纵观整节课,有得有失。我想教师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再放些。自己说得有点多,应该更多的给学生思考时间。听了领导们的指导,受益匪浅,在各种读中,不应流于形式,应该让每一种读,让学生入心,同时带着有效、有价值的问题去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草》教学设计4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图)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文内容)

⑵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⑶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 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 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 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件出示)

⑵ 问:

①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 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②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③ 看了图片,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枯萎是哪一个季节?

④ 师:现在谁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说说“枯、荣”的意思。

⑤ “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①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

②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 教师画简笔画。

④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⑸ 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 做练习。

⑵ 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草》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体会草塘的大、绿、美,能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智能目标:掌握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那些风景名胜?你们知不知道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现在,我将带领大家到北大荒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可爱的草塘。

2、播放课件,欣赏草塘的优美景色。

3、自由畅谈观后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播放展示激发学生对草塘的喜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草塘的可爱。

1、带着这样的心情放声朗读《可爱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

2、通过朗读我想同学们对草塘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能否用上“这草塘,真是啊!”说一说草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读一读,然后与组内成员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三、精读品析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1、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2、展开想象,说说当你第一次走进草塘,你看到了什么?

(1)抓住学生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2)体会文中比喻的手法。

3、这么美的草塘,你认为怎样读才能把它的美给展示出来?各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方式来朗读,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班上展示。

4、全班展示,评议,指导朗读。

5、全班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塘的大、美、绿,入情入境朗读。

四、课外延伸:

第一次走进草塘,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壮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与大家一样真是万分的激动,那就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形式,如,高歌一曲、作首小诗、或倾诉、或背诵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你满心的愉快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的学习方式。

《草》教学设计6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 的字词教学目标。

二、阅读理解新课

1、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2、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⑴ 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⑵ 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⑶ 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⑷ 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⑸ 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3、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⑵ 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⑴ 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⑵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

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边疆的神往和热爱,树立长大会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2.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小作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师: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我们国家的最北端就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过去叫北大荒,现在叫米粮仓,我们课文中讲到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

1.生字要会读、会写,还要理解它的意思。因此,我们先来填写生字表,认识生字。

2.读准字音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发音特殊,只在小范围内使用,因此要特别记忆。

一字多音的字也要注意指导。

3.认识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但每个字的笔画都是有规律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

4.辨析字形,正确掌握字义。

字形相近的字很多。只有掌握了字义才好区别。请同学们做一组相近字填空练习,以掌握汉字。

(三)学习生词,正确理解词义。

1.查字典弄懂词义。

2.辨析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四)熟读课文,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是按一定线索连接的,这线索就是分段的依据。学生们明确了分段的依据,分段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组合成篇的,这一点五年级的学生一般能够通过读书了解到,因为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叙事为主的文章大都依据事情的发生——经过——高潮——结果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有的文章有“高潮”就可分为四段,有的文章没有“高潮”就可分为三段。

教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是有利于正确分清段落的。

指导学生以事情发展顺序为依据分段。文章首先写到作者初到北大荒时的情景。接着写作者来到草塘以后,感受有所变化。再写通过小丽的介绍,作者对草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肯定能准确地划分段落。同时各段的段意也就自然地归纳出来了。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初到北大荒,觉得无聊,小丽要领“我”外出散心。

第二段:(第5自然段)“我”在草塘边上看到草塘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13自然段)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特有的景象。

第四段:(第14~ 19自然段)“我”在河里逮鱼和看到清凌凌的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五)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段意说明了每一段的内容,将每一段的内容以简练的话语连接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我”到北大荒,小丽向“我”描述了草塘四季的景象,以及亲眼看到草塘的美好景色,从而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眷恋之情。

(六)读课文,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可爱的草塘》讲的是北大荒的事。过去的北大荒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交通又不便利,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在的北大荒经历几十年的开发,已经成为米粮仓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开垦区还生产有人参、鹿茸、貂皮等。还有美丽的草塘。

(二)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

教师读全文,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把注意力放在二、三段上。

1.请同学讨论、回答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

2.画出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看得出草塘很美。那么,怎样理解“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呢?(将这一句话写在小黑板上,指导学生充分讨论,深入理解。)

这句话喻意比较深刻,学生不好理解,教师可以提示:作者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突然间看到这样的美丽景色,作者心情舒畅,流连忘返。所以才有了这样好的感觉,这样美的语言。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很明显,走过这样的草塘真的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可是草塘的颜色也在不断地变化,“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请同学画出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话所描绘的美景,从而体会作者“情不自禁”的欣喜和赞叹的心情,以及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也可以选择与文字相符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读书,感受其中的美。

草塘的确很美。草塘有三大特点,哪位同学已经意识到了?

板书:草塘特点

板书:大 绿 动

是的,作者已被“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塘深深地吸引了。因此,作者不由地赞叹。

3.找出描写草塘可爱的句子,体会北大荒人的自豪。

作者是怎样赞叹草塘的?请同学来回答。

(这草塘真美啊!)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草塘还有什么可爱之处吗?有。作者又按照不同季节具体地描写了草塘的可爱。请同学默读第三段,划出有关内容。

这些内容是通过小丽的介绍来表述的,请同学认真地再读一遍,想一想小丽这番话的深刻含意。

(小丽的介绍充满了作为一位北大荒人的自豪,言谈中使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小丽的介绍,你们了解到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讲。

师:作者对草塘越来越感兴趣,可是小丽却“关上话匣子”,什么也不说了,为什么?找同学回答。

(小丽故意关上话匣子,是为了让作者自己去观察和体验北大荒的可爱。)

板书:物产丰富

4.巩固练习:

(1)出示投影,请同学口答。

①第二段写出了草塘的三大特点,它们分别是大、绿和动。

②“物产丰富”指的是:

瓢舀鱼、捉野鸡、逮狍子。

③文中用“大海”比喻草塘,“浪花”比喻芦苇和蒲草。

④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是拟人写作手法。

⑤“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形容北大荒野鸡很多。

(2)请同学讨论形近字的异同,再组词。

芒(光芒)崩(崩溃)陷(陷阱)

茫(茫然)蹦(蹦跳)焰(火焰)

(3)齐读二、三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结。

作者在草塘边看到草塘的美景,“这么大这么绿”,“就像置身在大海中”,“绿得发光,绿得鲜亮”,“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而且是“欢笑着,翻滚着”,显示着勃勃生机,使得作者情不自禁:“这草塘真美啊!”再加上这里物产丰富,乐趣无穷,生活在这儿的北大荒人无比自豪,作者由此对草塘有了更深的了解,越来越喜欢这可爱的草塘。可是作者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是什么样的呢?最后又有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一、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作者在草塘边看到草塘的美景,在小丽的介绍下,更加了解北大荒的草塘,在情感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初次到北大荒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段。

师:请同学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谈谈感受。

板书:没意思 以书为伴

在小丽的带领下,作者走近了美丽的草塘。请一位同学把二、三段中描写草塘美丽的句子读一遍,有意识地复习、回忆二、三段的内容。请同学们画下来。

师:草塘不但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请问:这里主要盛产什么?

(这里主要盛产鱼、野鸡和狍子。)

作者在草塘边走一走,看一看,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他在与小丽的交谈中,又了解到这个地方物产还很丰富,因此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什么变化呢?请看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小丽“关上了话匣子”,目的是要作者自己去体验。作者有什么体验,收获怎样?请同学读课文,扫清文中障碍,然后回答问题。

“水泡子”是比较浅的水塘。在这样浅的水塘里,为什么“水面上波光粼粼”?联系下文来理解。

(因为水泡子里鱼很多,鱼游到水面上,银色的鱼鳞闪闪发光。)

还有形容鱼多的词语吗?

作者亲自跳进水塘逮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非常高兴。为什么?

(他体验到了小丽前面介绍的“瓢舀鱼”的快乐。所以作者很高兴。)

请问:哪些词语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呢?

板书:有意思 泡中逮鱼

正当作者恋恋不舍地上了岸的时候,小丽又把另一个奇妙的景观亮在了作者眼前。是什么景观呢?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作者眼前。)

为什么是“奇迹般”地出现?

(因为这是作者没有想到的,也说明作者的心情是又惊又喜。)

这条小河使作者对草塘又有了更深地认识,接着文中用了三个排比句来描述这条小河,写得很美。请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呢?先读后谈。

板书:喜欢 绿草 蓝天 白云

正是因为小河清亮可鉴,能清楚地倒映草塘上的一切景物,并且互相衬映,更显光彩。所以就使得作者又一次地“情不自禁”……

教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

“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抓住这段文字中的主要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一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变化?

(作者已深深爱上了北大荒这个可爱的地方。)

板书:深爱 清澈小河

作者从“没意思”到“深爱”这个地方,思想感情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可是这个转变不是突变,请同学再一次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师:《可爱的草塘》主要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逐步加深,情感也日益浓厚。文章结构清楚,语言优美。使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为北大荒人自豪,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我想,同学们也已经受到了作者的感染,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为北大荒人自豪

训练学生抓住中心说话,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鼓舞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祖国。教师也可以在同学们的讨论发言中,指导理解“自豪”、“清澈”,并造句。

《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2.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一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演绎自己的认识。

3.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旨。

【课时设计】

1课时20分钟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感知文本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题目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人的这些特点?你怎么理解。

明确: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强大的。

四.品析语言

1.你怎样理解作者说的“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2.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例如:孔子霍金张海迪史铁生

【结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性。

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你不能打败他。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照亮了我们前进道路。我们要像帕斯卡尔一样勇于提高自己,勇于追求尊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实现生的价值。

【课后作业】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向人们昭示了思想的高贵和伟大,其实有很多的名人事例,甚至是平凡人的事例都印证了思想的伟大,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下。

请按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的形式写一两段话,要求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文采。

《草》教学设计9

课前透视

《草》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野火,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 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草》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⑴范读录音。

⑵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

(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⑴有关百草园图片;

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色彩:______的菜畦

______的桑葚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

油蛉在这里__________

蟋蟀在这里__________

形态:________的黄蜂

________的叫天子

形状:________的石井栏

________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⑴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富饶,体会作为一个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2、能力目标

⑴通过抓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北大荒的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⑵通过深入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茫茫、掺假、自豪、贪心、清澈、眼睁睁、清凌凌”等词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1、交流资料,引入新课学习。

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可爱的草塘》这一课。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塘吗?(北大荒)

⑵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能将查阅到的有关北大荒的资料,通过自己的讲述说给大家听吗?(学生发言)

⑶小结: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过去的北大荒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交通又不便利,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却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如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北大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不仅有已被开垦的万顷良田,还有(指课题)──(生)可爱的草塘。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草塘有哪些可爱之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⑵已经有同学举手了,看来这些同学的浏览速度很快。你认为草塘有哪些可爱之处?交流。(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⑶也就是说作者是从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来描述草塘的。那你们最感兴趣、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方面呢?你们最喜欢哪部分内容我们就先研读哪些段落。

(根据大多数学生贩意愿决定先学习哪些段落)

3、学习第二段,感悟草塘的优美景色:

⑴这么多同学喜欢草塘的美丽景色,那你们能不能自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描写草塘景色的段落,找出最能体现草塘景色优美的句子。(指名读出有关段落)

⑵出示课件:“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想想从作者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体会说给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同学听一听。

⑶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全班交流。

⑷同学们很会读书,体会得非常好。请大家从这段话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跟自己小组上的同学研究研究,怎么读,才能把草塘的美表现出来。

⑸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得真精彩!能说说刚才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吗?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来读读?

⑹小结:这美丽的草塘,是多么令人迷恋呀!它不仅广阔而且美丽,那一丛一丛的绿颜色向你展示它们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它们当中的一员。这里的草塘颜色是绿的,但这绿并不单调,它有光辉的美,有变化的美,更有着动态的美。同学们,你脑海中的图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读书,来展现出这幅图画好吗?(学生读第二段内容。)

4、学习第三段,感悟草塘的物产丰富:

⑴过渡: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面对这样一幅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画,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⑵哪位同学能带着你自己的体会来读课文,将你的情不自禁之情融入到文字当中,为大家展示一下草塘的迷人的风光。(学生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⑶这美丽而广阔的草塘还有别的可爱之处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三段,并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草塘物产丰富的一个句子。

⑷课件出示:棒打孢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先在下面与自己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⑸这话是谁说的?小丽给姐夫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句话。

⑹这么多的物产,多有意思啊!难怪小丽会非常自豪地向姐夫介绍北大荒。眼见为实,我们亲自去看一看吧。老师引读十四自然段。

5、学习第四段,欣赏小河美景:

⑴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描写草塘景色,你还能找出类似的精彩语句吗?

⑵小河的水真清啊,你们想去看看吗?老师这就带你们去看一看。

⑶出示课件:

“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老师范读句子。茫茫的一片草塘中,竟还有这样奇丽的风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⑷教师小结:是呀,这色彩清秀的美景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呢?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怎能不让人喜爱呢?所以,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这一次作者又想干什么呢?

请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教师总结:作者在看到这么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后,禁不住“朝前紧走几步”,想急于接近这一美景,并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反映作者对这一清凉明澈的河水是十分喜爱的。而当作者正要捧起河水洗脸时,发觉这里景色真是太美了,他实在不忍心破坏眼前这一美景。他想将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由此可见,作者此时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这个美丽、迷人、可爱的地方。

6、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⑴可是,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板书:腻)为什么后来又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一步步发生变化的?

⑵交流。(板书:赞恋爱)

7、总结全文:

⑴教师总结:可爱的草塘的确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它那么美,那么富,那么奇,那么有趣。真是美得可爱,富得可爱,奇得可爱,趣得可爱。而作者的文字也是那么优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但看到了一幅可爱的草塘风情画,也感到了作者对草塘、对祖国沃土的一片热爱之情。

⑵此时此刻,你对北大荒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朗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向老师、同学、朋友倾诉你的感受……

⑶北大荒的确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深深地吸引了文中的“我”,更吸引了大家。我们应该为祖国有如此美丽、如此富饶的地方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10个生字,能按要求积累积累描写植物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体会得意草心情变化,知道含羞草得名的原因。

3、能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得意草,根据填空提示尝试背诵6—9小节。能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板书)练习说含羞草羞愧的原因。

4、知道不能太骄傲,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大自然中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种植物,认识吗?(板书:含羞草)提示:“羞”的里面是个(丑)

2、多有趣的名字呀,你能说说它与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交流)。

师:对呀,这句话谁来读?

出示:人们一碰含羞草,它就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3、小朋友,它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哦,是什么改变了它?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激趣

1、师:它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你说(板书:得意草)

2、师: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谁来读读这段话?(1生读)

3、这里有个生字宝宝“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4、师:你知道答案了吗?(1生说)

你关注了“自我陶醉,得意洋洋”,这里还有个生字宝宝“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换部首、形声字)

“陶醉”的意思是因为十分满意而非常快乐。自我陶醉就是——

(3)引读感受得意草的自我陶醉,得意洋洋。明白“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含羞草”是对自己太满意,感到十分快乐,所以它经常(自我陶醉)。它不仅自我陶醉,而且(得意洋洋),所以人们叫它得意草。

(4)齐读第1节,整体感受“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三、深入感知

1、师:得意草为什么如此得意呢?请你自读课文2——5小节,从课文中找找原因。

学生自由读。

2、我们来交流,你找到的原因是

★因为它觉得自己的叶子颜色翠绿,花朵色彩淡雅,是世界上最美的。

你觉得含羞草美在哪里?

你能来美美的读一读吗?

强调叶子、花朵的颜色,谁来读?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师: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又因为它

★因为它觉得自己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你找对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俊”就是美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美丽呢?(婀娜多姿)

你能读好它吗?

这个词语中的这三个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这个词语就是形容女子姿态的美丽。读好这个词语。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它就是这样得意洋洋)

3、其实得意草觉得自己能够得意的原因还有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五小节中的省略号)。

4、插上你想象的翅膀,请你说说它还为什么如此得意?

5、得意草觉得自己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它(自我陶醉)它(得意洋洋)它(自鸣得意)—出示卡片,甚至还有些目中无人,认为谁也(比不过它)。

学习6—9小节

过渡: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请接龙读课文6—。9小节,思考(什么季节),得意草与(相比)。

(1)我们来交流,(2)这些植物是什么样的?课文6——9节中有许多描写这些花儿的词语。请你再读读这几节,用圆圈圈出这些描写花草的词语。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盛开、怒放、美丽雅致、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这些词语用得真好,把植物的特点写得那么美。用上这些词,老师和你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怎么样的月季?怎么样的荷花?怎么样的菊花?怎么样的红梅?

(3)这些花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

A月季

看,这就是盛开的月季,多美呀!花美,句子更美。自己轻声读读。

出示:月季盛开了,花瓣层层叠叠,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间娇羞地露出脸庞来。

谁来读?

和盛开的月季相比,你觉得得意草怎么样?难看、丑陋,太不像样了,就是寒碜的意思。

出示:寒碜,读读这个词,读准轻声,B荷花

瞧,满池的荷花正在怒放,开得那样茂盛。我们曾经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篇课文,文中的句子还记得吗?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有的——;有的——,看起来——。

对呀,荷花美丽,高雅脱俗,真是,一起读——美丽雅致

得意草原先觉得自己的花(生说:色彩淡雅)现在和荷花一比,它觉得无论叶子或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

C菊花

老师和你一样,也很喜欢菊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菊花丛中美丽的菊花吧!

像菊花这样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这就叫——出示:千姿百态,荷花的颜色灿烂多彩,就叫——出示:色彩斑斓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你能选一个句子来说说美丽的菊花吗?轻声准备一下。

菊花色彩斑斓,有的(),有的(),还有的()……

菊花千姿百态,有的(),有的(),还有的()……

你们说得太美啦!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菊花相比,得意草觉得自己(生说:太不像样了)

D红梅

看,大雪纷纷的冬天,其他的花草都凋谢了,只有红梅依旧傲然挺立在风雪中,尽管冰雪压在它的身上,它还开得那么艳,这就叫(出示:不畏严寒)

畏在字典中是害怕的意思,不畏严寒就是——,看老师写写畏,上面是田,一横有点斜,碰到横中线。自己在手心写写。再读读这个词。

和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得意草羞愧得——

4、过渡: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因此……

全班引读:(1)春天来了,得意草与月季花一比,觉得(自己的花和叶子太寒碜了)。

花和叶子都很寒碜,得意草(脸红了)。

(2)夏天来了,得意草与荷花一比,觉得(无论叶子和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

“强调无论……都……”再读一遍。

得意草刚才脸红了,现在它(把头低下了)。

(3)秋天来了,得意草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一比,它觉得(自己太不像样了)。

得意草现在它(把叶子都收拢了)。

(4)冬天来了,得意草与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它(羞愧得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5、读6—9小节,再次体会心境变化

是呀,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娇艳,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

师生合作读:那我们随着含羞草一起去感受心情的变化吧!。

6、提供填空,练习背诵

这么美的句子,你能背背看吗?选喜欢的小节背一背。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着提示。

来了,主人将得意草放到。得意草和的菊花一比,它觉得。

什么季节哪里怎样的怎么样

(三)学习第10—12小节

1、师:第二年,当主人又把它放回客厅时,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轻声读读课文10—12节,找找主人和得意草的对话。

谁来读主人说的话?谁读得意草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

出示:主人碰了一下得意草说:“得意草,现在你还自鸣得意吗?”得意草羞愧地将叶子收拢,低下身子,摇了摇头说:“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它还得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呀,读读这个词,“惭愧”是什么意思呀?找一找,这句句子中有一个它的近义词。对呀,惭愧就是心理感到羞愧,所以惭愧的部首都是竖心旁,一起读。

谁能把得意草羞愧的样子读出来?谁来读?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2。想象补白:此时的得意草会说些什么?

“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3、从此,得意草变了,出示:从此,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一起读。

不知从哪一天起,人们不再叫它——而叫它——

四、总结课文。

1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对得意草或者含羞草说的吗?

2、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描写花草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词语,生读。(这株百合的花茎挺直,我们可以说它是亭亭玉立,这些花骨朵即将开放,我们可以说“含苞欲放”,3、小练习:说一说最喜欢的一种花,给大家介绍介绍,也可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可以用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些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积累的词语。(同桌讨论,指名说)

《草》教学设计14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三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第四篇:《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导入:歌曲小小少年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

杂文集:《二心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题目解读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

缠络chán觅食mì竹筛shāi

宿儒sù渊博yuān鼎沸dǐng

珊瑚shān锡箔bó倜傥tìtǎng

脑髓suǐ蝉蜕tuì攒cuán

盔甲kuī东方朔shuò敛liǎn

四、文章总析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

三层(3—6段):插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陈设和对先生的印象。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儿。

五、文章分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通读全文,你最喜欢那一自然段,为什么?

第九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业一

1、识记课文中词语和拼音2、熟读全文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深入分析

(一)第二段分析

问题一:“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二: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二)第七段分析

问题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问题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捕、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三)第二部分分析

问题一:你觉得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读书投入,不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问题二: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敬慕、热爱

问题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学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好问、贪玩

中心思想

文章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作业二

运用课文中所学习的写作手法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自己童年的趣事。

课外延伸

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

“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2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3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草》教学设计2

可爱的草塘教案

课题:语文第 9 册 5 可爱的草塘

教学目标 A1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A2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激情造句。

A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丰富物产,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扩展学习●读写结合 仿照第5自然段写景,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补充阅读

●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 A1、A2、A4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 A2、A3

第 1 教时

1.揭题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什么?关键词是什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草塘有什么可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注意了解学生对草塘的理解。(草塘≠小池塘)

2.初读,整体感知,

范读,提问,引导读后回忆。

草塘在哪里?给你什么印象?与你的猜想有何不同之处?

草塘有什么可爱?草塘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听读内容在脑海构想画面。

回忆。

带问题自由轻读课文。

继续回忆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预习要求,了解背景知识。

3.再读课文,搞清结构 出示课后思考题1。

(前两问。)

引导明确本文的分段主要方法(按问题分)

帮助学生明确每一段的起讫。(见教参) 对照思考题自读课文。

找出思考题相关的段落。

4.学习课文

第一段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我还能怕?是什么意思?指名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第2教时

1.学习第二段

你觉得草塘有哪些特点?仔细体会表现特点的词句。

这一句全都是说草塘的大吗?

茫茫是什么意思

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草塘的美的呢?

引导体味意境(知道作者的观察细致,表达确切,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感情。)

讲解色差的成因。

指明朗读§5

你对出现的草塘图有什么感受?作者见到草塘时是什么心情呢?

默读第二段,

反复带问题阅读,批划找出相关语句。

边读边议体会意境。

草塘一望无边,很辽阔。向远看去,看不清楚,模模糊糊一片绿色。先找出句子品味出围绕绿写

理解写法:从写颜色(静态描写。)到草动(动态描写)

练习朗读。

听读,看图或大家闭上眼,边听边想。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画出句子,理解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分层,练习朗读,背诵。 这么大这么美 ,走了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才是说草塘大。//浪花翻滚着是说草塘美。一层又一层跟蓝天相接浪花翠绿翻滚着。发光、鲜亮~太阳光照

拟人句欢笑着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这时候很高兴,听到草动的声音就觉得草跟人一样,在欢笑。仔细瞧墨绿色

强调朗读,通过再造想象培养语感

2.指读第三段

小丽给我讲了哪几件趣事?

小丽是带着怎样的语气讲述的?

她为什么感到自豪地?这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学生自读,揣摩教师的提问,理解课文。

根据理解练习朗读。 把握物产丰富。

非常好玩。

3. 仿照第二段学法,自学第四段。

提示自学:按两层,先看逮鱼,再学河景。

逮鱼

波光粼粼是什么意思?只是说阳光照射水面发光吗?

河景

讨论知道:

写了草塘鱼多的特点,

不单单说水发光,还有鱼在水面上挤挤挨挨,鱼鳞也一闪一闪发光。说明鱼多得挤到水面上。

反复朗读,体味景色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

画出写作者心情的词句。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 我惊叫。

连忙脱掉拾

前后联系想词句的意思就能理解深些 用工整的排比句式写出了清净河景的清净。

4. 回到整体,明确暗线,揭示中心。

2.明确课文暗线。(作者的感情变化)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揭示中心,回扣题目。

理出描述我思想感情的词句。

体会其感情的变化。

理解变化的原因。

欣赏录音。

用段意合并法。

引导理解作者的想法中包含的对景色的感情。

5. P283布置作业

仿照第5、7自然段写景,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造句:自豪激情

《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抓切点理读课文内容及小说结构特点。

2.看表演揣摩人物形象特征。

3.品精段赏语言析主旨。

【教学重难点】

1.解读“吃草”。对文中“吃草”与“议草”部分的解读,是授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明确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认识“吃草”这一问题的;“议草”的作用又是什么;然后才能真正弄明白“草”、“吃草”的意义与内涵。

2.解读“语言”。品读语言,就是品读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本文语言一读平淡无奇,再读余味无穷,表面朴实,实则蕴藏着作者饱满的感情。可耐心引领学生在高声诵读中,品味平实背后的丰厚,无华背后的艳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忆《柳叶儿》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柳叶儿》中作者儿时吃柳叶儿的情形与滋味吗?那可不是一种好味道:苦涩!但它可以给人填肚子,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可是在长征途中,当大家面临饥饿时,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吃草,你想过草的`味道吗?而且其中的可能还会有毒。读完王愿坚的小说《草》,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二、抓切点理读课文

1.抓切点理故事。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它都有数个切点,抓住这一切点,我们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全文的内容带出来。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尝试找一个切点,沿着它理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理内容。

(1)草:躺在草地→回忆砍草→吃野草中毒→持野草求救→周副主席尝草→命令勿食有毒野草→感谢野草→记住这些野草(吃的是草,流的是血)。

(2)救人:杨光为救人昏倒草地→救人心切与医生争执→医生需救周副主席→副主席为救众人尝野草→杨光携草传达救人命令。

(3)变化:A.杨光:摸黑冲、爬、昏→踉踉跄跄走上山包→横倒身躯滚→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是足能一走出草地(乏力→虚弱→沮丧→自信→信心十足)。

B.周副主席:开了一夜会,又发高烧,昏迷→缓慢欠起身→疾病折磨变化大→从昏迷中醒来→他倚在卫生员肩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周副主席严肃地点点头→那浓浓的胡须绽开了,宽慰地笑了。(昏迷→衰弱→坚定→宽怀)

(4)对草的认识:不识草(误食)→怨恨草→辩识草→感谢草→吃草吃强大→充分认识了草。

2.抓故事,理结构。

通过刚刚的解读,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了解非常透彻了,但全文却杂然一片!让我们尝试以“开端、发展、高潮、结构”为解读本文结构的标准,文章自然地分成四个板块,分别为其命名(以四字语为好,抓住“草”更好)。

开端:误食毒草。 发展:持草求救。

高潮:尝草辩识。 结局:议草救人。

三、读题记解读主旨

刚刚说过,本文结构井然,板块清晰,其实还有一个板块我们没有去看,那就是文题下的一段话,我们且称之为“题记”。

1.朗读题记。

2.解读作用。

(1)藏族同志为何在此建糖厂?

这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他们以吃草的苦,换来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甜。

(2)“最甜”的内涵是什么?

①糖甜。

②我们要继续革命传统(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甜美的生活。

3.解读主旨。

由此可见,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歌咏周副主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沉重冷静、指挥若定的精神风范,赞美红军战士吃苦耐劳、正面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对前辈的崇高敬意!

第二课时

一、看表演,揣摩人物形象

1.自选片断,同学合作表演。

片断一:为救人双方争执。

片断二:为救人主席尝草。

2.看表演,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1)抓住关键动词与人物语言通过对学生表演及课本内容的比较,分析形象。

片断一:光:“狂喜”、“横倒身躯滚”、“紧紧抓住”、“焦急地叫起来”、“伸开手拦住了路口”——勇于承担责任,救人心切。

片断二:周副主席:“举起”、“慢慢放进嘴里”、“闭住” 、“不停地抖动着”、“浓眉皱紧”、“嚼一阵”——以身试毒草,直面风险,不怕困难。

3.朗读两个片断,重读人物语言,再品人物个性。

二、抓佳句,品评语言艺术

本文语言表面看平淡朴实,读之则韵味无穷,主要原因是作者于字里行间饱含着深刻的感情,

1.试举例品析语言特色。

(1)“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

两个“感谢”句表明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之情。

(2)“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一方面是周副主席充满激情地对草的赞美,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吃草的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3)“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流露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对吃草者无比强大的赞美之情!

(4)“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为周副主席带病指挥成功而感到欣慰,赞美周副主席指挥若定的神采与气质。

(5)“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

形象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崇敬之情和他从周副主席的教导中获得的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年青人(杨光)思想走向成熟的首肯。

2.朗读,品味。

文章处处寄寓作者的是非感情,从作者的饱满感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及战胜一切的勇气。

再浏览全文,探究红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又怎么会具备这些优秀精神?

探究结果:

领导指挥若定,方针明确,教育有方。

红军团结一致,意志坚定。

在实践中成长。

《草》教学设计4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从行为上来说,是一种“感官外显活动”;但从心理上来说,却是一种“心灵内觉体验”。正是这种“五官并用,身心投入”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自我感悟。所以,看一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读得如何,应当让学生在读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促进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同样一份教学设计,由教师甲上,学生感悟甚多效果甚好,而由教师乙上,学生却可能所悟甚少,效果不佳。这里面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对“读”的意义不甚知晓,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地读,使学生的读没到火候,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这里,且以《可爱的草塘》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设计,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加以说明。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 教学设计:

这是继整体感知课文1—6自然段内容后,重点开展的对第五自然段“草塘美”的学习感悟。设计流程主要分这样三步:

1、师:谁能把写草塘美的这一段话找出来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草塘那特有的美?

2、师:欣赏了这样美的一番景象,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3、师:此时此刻,你置身在这美景中,会怎样做呢?

这个片断的教学设计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对草塘的美产生自己的感悟,却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它主要取决于读的质量,也就是怎样促进学生在读中产生体验;其次是如何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读,进而产生新的感悟。这就是这个片断教学设计中一二两步分别承担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这两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步的读如果不能增强学生对草塘的体验,那么第二步学生就不可能谈出深切感受,而如果不能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就不可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读、忘我性的读。

所以第一步中的读是关键。在有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这一步的读误以为是个简单的过节,学生匆匆读这么一两遍,就忙不迭地进入到第二步的教学要求中去。于是,学生的思想无火花迸出,语言无色彩纷呈,教学成了走过场,学生成了匆匆过客,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其实,读,是感知过程,是体验过程,是由远而近走进教材的过程,是情感投射的过程,是心理锐变的过程。因而,要想使读成为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在设计这一步时必须设想好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引导让学生读的指示性语言,必须富有情感性、刺激性,能足以影响学生产生想读、乐读的心理情感。那种索然寡味甚至冷冰漠然的类如“谁来读”的话语根本无法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2、教师必须设计出有利学生积极朗读的展开方式。由于教学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展开的,所以读的活动也应该充分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如可以采取言语激读、以评促读、生间比读、组际赛读等多种方式组织朗读活动,使朗读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情趣盎然的交互活动,那种单调的“你读得真好+谁再来读”的方式,是营造不出朗读应有的气氛的。

3、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读的状态和程度,随机调整读的次数,使读达到一定火候。一般来说,学生的朗读要经历两个关卡:一是“语音符号”关,二是“语意形象”关。“语音符号”关主要指的是由于语词的不熟悉、句式的不习惯等造成的语音不畅;“语意形象”关指的是由于初读遍数不够,对语意形象的把握还处在模糊状态而造成的语意不达。当学生的读听上去感到已通顺畅达,并似乎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此时已到火候,方可进入到第二步。

学生读到一定火候,从外显语感上能给人一种通顺畅达的感觉,而从学生的阅读心理上来说,此时学生也是在不断地感知着体验着,感知多了自然体验增多,体验多了情感思想自然变得丰富细腻。这时学生的心里犹如蓄了充分的水,渴望有个缺口倾泻出来。于是此时学生产生了一种交流表达的心理需要。这时让他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发现是最为适宜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读时产生的感受、联想倾吐出来,这种感受、发现往往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正如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理解也不同。而此时让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能使学生的理解趋向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如《可爱的草塘》“草塘美”这段话,学生读后会说:“我觉得这草塘好美,草鲜绿鲜绿的,好像在朝着我们的炫耀着它们的美丽。”而这种感受又会引发另一种体验:“我读着读着,好像来到了大海边,只见平静的海面上浪花在翻滚着,我都想跳下去游个泳了。”还有的同学会说:“我仿佛看到许许多多快乐的孩子在一边欢笑着,一边奔跑着,有的还在翻滚着身子呢。我也想躺下来,唱首歌呢!”

这是一种多么美的境界,这就是物我同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读书到此方唯真!此时若让学生再去品读有关语句,则又另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草》教学设计5

【创意说明】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

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2、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要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 (此处不妨多费点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故事)表演,体会作者玄妙的记述中表现出的儿童神奇欢乐的心理及对百草园热爱迷恋的感情,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叙述语调。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主题归纳

(参考课后练习进行)

六、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笔朴实优美,且形象感特强,往往寥寥数笔,便使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我想,教学本文时,若能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和个人体验,参悟文字,还原形象,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本设计采用“我给课文绘插图”的构想。

【教学步骤】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内容、主题和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以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感知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二、绘制插图,教师导引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极有诱惑力。我想,对于喜爱绘画的鲁迅来说,画画他眷恋的这些时光,一定是他有闲时最美妙的消遣。况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之《后记》中也曾表示,想寻几幅插图,不知同学们能否满足他这一愿望?今天,课本就是素材,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和自己的体验,把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年生活画下来。

教师示例:老师画了一幅《先生素描》(实物投影)。我作画时用了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里鲁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画出了先生形象,突现出他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代表性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学生分组作画,选材、命名、作画、修改等均组员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三、插图汇编

插图展示,全班交流。先说画的名称,再说作画依托,边展示边介绍其中自创的成分和画面的表达。

评选录用充满童趣的、适合课文的、有独特创意的、有审美价值的绘画,编序编组,收录装裱成册。

四、评价补充

你觉得我们今天收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图》,还有哪些缺憾?若是没能完全涵盖课文内容,你能补充说说哪些文字没入画吗?若是画面的问题,还有没有改动的余地,怎么改?

五、观画激励

欣赏鲁迅先生小时最爱看的《三海经》(绘画本)中的图画。欣赏鲁迅先生辑录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插图。欣赏丁聪先生所配《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欣赏同学们课堂创作的插图。

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图片。

【创意说明】

本文最值得学的是简洁质朴而饱含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后识记并学用其中的典型例子,对学习语言定会大有裨益。所以本设计定位在语言学用。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内容和语言特色

三、语言体味,学用

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自由地朗读。

说说你喜爱的理由。教师注意及时点拨。

你能仿照说一句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文语言学用点:

关联缀景,条理分明的……

摹形状物,惟妙惟肖的……

简笔勾勒,形象传神的……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

词句反复,表现深情的……

精彩用词,传达独特感受的……

动词连用,清晰交代过程的……

四、下发本文语言欣赏材料,自读体会

【资料整合平台】

程树榛《追寻伟人的足迹》(作课堂联读材料,见《中国校园文学》2002年第3期,作者为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述》

王得后《〈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上网搜索“鲁迅”,可查阅到“鲁迅纪念馆”“评读鲁迅”“鲁迅文集”“鲁迅全集”等诸多资料,进入“鲁迅纪念馆”可读到鲁迅的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回忆怀念、评论研究、相关报道、纪念场所、影音作品,还可点击“纪念场所”看到鲁迅绍兴故居等。

《草》教学设计6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美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大荒的`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丰富物产,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子。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流程:

一、直接切入、开门见山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可爱的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并齐读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字词,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提出问题)

二、归纳问题,引导初读

师: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总结一下:可爱的草塘到底哪里可爱?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作者来到北大荒前后电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美的、最感兴趣的部分。

2、小组读议

师:把你们找到的部分读给你的同学听,并且说说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汇报(各抒己见,想读哪段读哪段)

(1)生:有的学生找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出示图画)

师:导读“这草塘真美啊!”

生:齐读(配乐)

师:谁有兴趣再读一遍?指名读

感悟句子意境:(一名学生读文,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进入情境)放舒缓的轻音乐

[由学生的电维不同,所以学生的程度也不同,找出的答案不相同,所以有的同学找的是第7自然段,有的找的是第19自然段----所以我就跟着学生的电维走,作适当的点拔]

例:

(2)有的学生读第9自然段

师:我作适当的引导:[同学们,当你们还沉醉于追狍子,打野鸡这种兴奋之中时,你是否想过,这些动物是多么可爱,在国家三令五申地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今天,你们还忍心屠杀这些可爱的生灵吗?]

[思想教育]

(3)有的学生读----

2、读中汇报,读中感悟

教者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3、突破难点

师:现在谁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前后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发生变化的?

生:自由回答

[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由初读到品读,变换角度体会行文韵,学生自主捕捉典型事例体会草塘特点,形散神聚]

四、创设情景,运用图画、语言,展开想象

放轻音乐

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中最美的部分表达出来,也可以想象课文外的北大荒的美丽景色。

生:(分组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讨论,可以读文)

学生汇报

五、析情意、开情感,渗透思想教育

1、析情意:学完了这一课,大家说一说草塘可爱之处在哪里?

2、开情感:读完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可爱的家园。

六、练习中求发展,小组合作

1、把文中的景和感受写成一首小诗《可爱的草塘》

2、画一幅《可爱的草塘》全景图。

《草》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和朗读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讲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故事。(教师边板书诗作者“白居易”边娓娓道来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人,他出身贫寒,但从小热爱学习,特别喜欢写诗。16岁那年,白居易离开家乡到京都长安后,仍不断写诗。为了提高写诗的水平,他到处求名师指点。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老诗人顾况。顾况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当他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叫白居易时,又想开玩笑了。他说:“唉呀!你这个名字可起得不妙啊。”顾况摸着胡须说道:“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里米价昂贵,租屋困难,要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太容易啊。”白居易听了这句话,想想自己到长安后经常愁衣少食,四处借债的情景,不禁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好,在京都居住可真不容易啊!”顾况见眼前的年轻人谦虚好学,就说:“好吧,把你写的诗念给我听听。”白居易开始读诗了。(放录音《草》朗诵)白居易刚读完,顾况便连声赞道:“好诗好诗,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前程无量。居易这名字取得真好哇!”白居易不解地问:“老先生,刚才您还说我的名字取得不妙,现在又说我的名字取得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顾况笑着说;“刚才不知道你会写诗,所以才说你居住长安不容易,名字取得不妙。现在看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所以说你居住长安很容易,名字起得真好。”说完就热情地指点起来。从那以后,白居易更加勤奋起来,终于成为我国唐朝三大诗人之一(其他两位是李白和杜甫)。

2、故事讲完后,教师接着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自居易写的诗到底好在哪里?”(教师开始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1、师:“ 刚才我们听了配乐诗朗读,现在我想听听小朋友们读得怎么样?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会老师会考查考查你们,看谁读得最好。好,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看着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老师很欣慰。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教师相机评价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3、师:“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要注意听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烧”这个字怎么读的呢?(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 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 “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请大家再跟着老师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

5、师:“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现在我们一起读这首古诗,要格外注意这些字的发音。”(学生齐读古诗)

6、师:“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感受一下发音的注意点。)

7、师:“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古诗,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师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的眼中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小组内可以试着说一说。”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相机评价。)

师:“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教师小结:”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师:“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学生回答“要”) 师:“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 (学生朗读)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师:“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 (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师:“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出示生字: )

师:“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们在请 (学生讨论,增强对书写汉字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集思广益。)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呢,有些老师都还没有想到呢。大家都已经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那现在大家在自己的田字本写写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看一下,比比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更好。”

(三)总结新课

师:“ 我们今天学习了《草》这首诗,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

师:“我们已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回家之后呢,我们的小朋友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大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比比看谁找得又多又好。”

《草》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情感。

2. 学习课文描写景色优美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课件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可爱的草塘》。

(出示课件: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大家预习了吗?

师:你把课文读了几遍?请告诉我。

(师指名回答)

二、感受丰富物产。

师:既然同学们预习了这么多遍,那一定能发现,课文哪些事写得很有趣,请找找看,用铅笔作上记号。

(生找,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指名说、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逮野鸡、追狍子、手抓鱼这些事,有意思极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事?

(指名说)

师:请看屏幕,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俗语,好吗?

(点击课件:俗语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谁来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棒子能打到狍子?为什么用瓢能舀到鱼?野鸡真的会飞到饭锅里吗?]

(学生汇报,师加以评议)

师: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谁来说?

(物产丰富)

师: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请看屏幕,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北大荒物产的画面。(点击课件: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北大荒的物产图片)

师:看完图片,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也生活物产丰富的草塘边,那么你是喜欢在冬天的雪地里打狍子、逮野鸡,还是喜欢在春天里用瓢舀鱼呢?谁来说?

(指名说)

师:真没想到,一句短短的俗语,会给课文增添了无穷的情趣,那么,关于俗语,你还知道哪些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指名说)

师:这里,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两句俗语,可以吗?

师:请看屏幕,一起读读第一条。

(点击课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生齐读)

师:这句俗语你们常听谁说起?

师:能学学他说这话情景吗?注意语气,动作。

师:看第二条,一起读。

(点击课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生齐读)

师:这一句是讲苏杭像天堂一样美好,要是我们说草塘也像天堂一样,该怎样说呢?谁来?

(上有天堂,下有草塘。)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响亮地说一遍。

(生齐说)

三、欣赏景色优美。

(一)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师:同学们,如果草塘光是物产丰富,能称为天堂吗?

师:那课文还写了草塘的什么特点?谁来说?

(指名说)

(师板书:景色优美)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找看。

(生读书,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第5和18自然段)

(指名说)

师:请看屏幕。(点击课件: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读得很投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说、评、读)

师: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啊!(点击课件:恢复整段话)同学们,这段话写得很美!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这一段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呢?(生站起来后)最好能用你的朗读把大家都带到草塘去游览一番。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让你的声音变得更美,可以吗?

(生配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想听听老师的范读吗?请看屏幕,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草塘的美景。

(点出草塘美景课件和范读)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指名说)

师:是呀,草塘太美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塘去吧!

(生配乐感情齐读)

(二)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生:现牛羊)现草塘的美好画面。

(非常兴奋地)同学们快看哪,在那茫茫的草塘上出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点击课件小河图及文字)

这里的天,这里的草,这里的水,如诗如画,此时此刻,还需要说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注意朗读提示,请再读一遍。(生齐读)

四、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为什么说草塘是可爱的?谁能概括地说说?

师:能用上关联词吗?

五、作业 设计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呢!今天的草塘变得更美丽、更可爱了。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师:(点击课件)今天的作业 一:上电脑课时,请电脑老师帮助到网上去看吧,网址是:www.chinabdh.com

作业 二: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 22 可爱的草塘

物产丰富

风景优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即呆腻惊喜赞叹爱恋。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评、议,让学生理解草塘的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及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学生知识联系,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各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

《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

4、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课前准备】

1、学生:

通过预习,掌握字词。通过思考,准备说童年趣事的素材。

2、教师:

准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童年生活的格言、歌曲或其他小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放一段音乐歌曲“童年的小摇车”):

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2、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用屏幕打出鲁迅的画像与介绍)。

3、学习字词: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写字词,强调自学的能力。

(用屏幕投影)

a、给加粗的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略);

4、放录音听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可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品味揣摩。也可以用心轻声跟读课文,初步体味文中的情趣。

(指导听读:注意力集中,揣摩朗读语气,体味其中感情。)

听读后出示思考题:

a、从本文的题目来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b、听读后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起止句间的过渡段。

c、概述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来看,主要写了两部分的内容。

b、起止句:百草园部分从开始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三味书屋部分从“出门向东……”到结尾;中间“我不知道……”一段是过渡段。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题,只要有所理解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二、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学习研读“百草园”部分。

1、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b、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写的?

2、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相互交流并合作补充:

最后由老师明确总结:百草园中不仅有春夏的美丽,还有惊险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也变得别有情趣,所以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教师小结:

写了春夏的百草园是多彩艳丽的,声情并茂,动静有趣,色味俱佳,真正是一个儿童乐园。美女蛇的故事让百草园平添了几多神秘色彩。冬天的百草园虽然无味,但雪地捕鸟却别有一道风景。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叙述议论相结合,一个充满生机的儿童乐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正让人流连忘返。

(请同学们齐读“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段。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那么,与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读赏析。

三、作业

自由朗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三味书屋一部分的内容,品味语言,适当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草园的内容,作者用优美的笔触将我们带入儿童的乐园──百草园。那么三味书屋究竟会怎样呢?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否也像百草园那样有情趣呢?让我们研读一下。

二、研读赏析

1、请同学朗读过渡段落,体会其作用。

2、学生快速默读,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段,用简洁的话概述。

b、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呢?

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可以帮助明确:

⑴ 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

⑵ 学生有机会跑出去玩;

⑶ 趁老师读书入神时游戏、画画。对先生的了解可以有不同看法,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不必统得太死。

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本文的写法:

本文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屏幕出示投影:

例:①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客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②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了吧……(“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拓展延伸

1、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体验与反思,便罩住了。”

2、请学生当场进行写作片断练习,可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用上一系列动词,比一比谁用得准确。

b、口头说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要求:扣题说文,突出趣字。

(可以小组比赛,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说得好。)

四、作业

写一则童年趣事,或童年傻事。

要求:说真话,诉真情。600字左右。

《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2、有感情的朗读草塘景色和小河景色的两段文字,感受其中的美。

3、体会我的感觉由“没意思”到深深爱上北大荒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好吗?

二、板书课题,其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三、学习景色优美部分,体验美景。

1、用“﹏﹏”划出描写草塘景色优美的句段。

2、课件出示提纲,合作学习。

⑴草塘景色优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大、绿、奇)

⑵这两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浪花”指什么?

⑶用“△”号标出表示颜色变化的词。并说一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⑷选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小组选出优胜者,准备竞赛。

3、反馈交流,比赛朗读,表扬优胜者。

四、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还说什么?

⑴解释“情不自禁”。

⑵师:不过,美的还在后头呢?看课文,哪一句俗语表现了草塘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五、学习7、9自然段。

1、自读7、9自然段,把小丽的话当作你的话,给我们当导游好吗?

2、你要是到了那儿,最想干啥?

六、写广告语,体会美感。

同学们介绍的真不错,草塘这么美,你愿意用广告语夸夸它吗?

七、小结,升华情感。

1、学了这一课,大家说一说草塘可爱之处在哪里?

2、作者到北大荒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呆腻 、惊喜、赞叹、爱恋)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草塘太可爱了,祖国的北大荒太美了!)

八、作业(任选其一)

1、查阅资料,了解北大荒的发展史,办一份手抄报。

2、把课文中的景和感受改写成一首小诗。

《草》教学设计11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

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

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处到高处。对象──植物。

“也不必说”:方位──空中。次序──由高处到低处。对象──动物。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

(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在泥墙跟一带的描写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插写了“我”的动作)

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少年的“我”对大自然里的东西的热爱)

有什么特点?

(细腻的动作描写:翻,按,拔,摘)

你读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趣?再读一遍。

⑵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⑶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和得到的教训)

⑷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的心理活动)

“觉得做人之险”是他小时候的想法吗?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时代,鲁迅所处环境的险恶)

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实际上是用“旧事”来讽刺“时事”,向敌人猛投一枪)

5、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

(比较的无味)

真的“无味”吗?

(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第七自然段写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捕鸟的经过)(动作描写)

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

(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这些动作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捕鸟是否有趣?

(再读一遍)

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趣──乐园)

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润土的父亲)(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崇敬)

二、学习“三味书屋”部分

1、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主要是写什么?

(读书生活)

2、第九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要去读书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

“不知道”表明什么?

(小孩不懂事)

“最严厉”表明什么?

(封建时代书塾令人生畏,对儿童没有吸引力)

三个“也许”和两个“我的”表现了什么?

(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3、第十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校,环境──竹门,匾,画)

这些陈设使我们有什么感觉?

(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

突出写这些有何用意呢?

(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你觉得那里的学习生活会怎么样?

(很枯燥,很单调)

4、第十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老师和我的态度)

5、第十二──十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怎样?

(极其死板)

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什么态度?

(很不高兴,有怒色)

教师的态度说明什么?

(这是对封建学校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习方法是极其死板的。)

学习内容是什么?“只”表现了什么?

(非常单调)

学习内容说明什么?

(无用、乏味、难懂、庸俗)

6、第十七──二十三自然段写什么?

(我在学校的表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做些什么?

(一是到后园里玩,一是画画儿)

作者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对这种学习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描写后园用了哪些动词?

(爬,折,寻,捉,喂)

7、为什么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互相映衬,鲜明对比)

三、讨论

为什么作者把一个荒凉的园子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鲁迅在这篇有名的散文里,以生花的妙笔,充分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把一个荒凉的普通的百草园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刻画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特别感人。)

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篇文章里,鲁迅表达了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写作训练】

1、请把“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椹”分别写一段话,要突出“趣”字。每组写一种,集体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2、记一次春游或秋游(题目自拟)。

《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记叙的兴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布置预习(不占课时)

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给下边加线字注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自我了解: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⑴ 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⑵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导语引入新课: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3、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

⑴ 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两句)

⑵ 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⑶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⑷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4、默读第二段:

要求:画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如:菜畦、石井栏覆盆子)

引导:

⑴ 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⑵ 指明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⑶ 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⑷ 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揣摩:

⑴ 写黄蜂的动作用伏,写叫天子的动作用直窜,各和哪个词语相照应?

⑵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低唱和弹琴能否互换?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

5、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神奇、神秘)

6、小声朗读7、8两段:

要求: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

(扫、支、撒、系、牵、拉)

引导: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运用: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三、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7、齐读第9段:

要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

⑴ 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

(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⑵ 连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⑶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恋)

8、听读:(教师朗读,学生看着课本听。从出门向东到读书!)

要求:体会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和长妈妈、闰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就以上问题,先分小组讨论(二人或四人一组),再组织全班讨论。

9、制造情境,体会感情: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第9页9~10行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短时间完成)

引导:

⑴ 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

(不懂)

不懂为什么还要学生读呢?

(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⑵ 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

(师生一起讨论,教师和学生都谈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统一认识。)

⑶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为什么?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⑷ 课后研讨与练习3,选择一种主题,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10、家庭作业:

背诵第2段。

四、写作指导 (第三课时)

1、指出下面几段话各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明如何体现的:

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喜爱)

⑵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依恋)

⑶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问题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不满)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个你喜爱的东西,在描写中表达喜爱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3、续写一种游戏,写出玩时的心情,准确描述动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饭,听见小朋友们在街上游戏的声音,心里发痒

4、下面是作家魏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两位老师。读后,说说作者对这两位老师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⑴ 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居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⑵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5、请用记叙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动作,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和感情。

《草》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体会草塘的大、绿、美,能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智能目标:掌握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那些风景名胜?你们知不知道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现在,我将带领大家到北大荒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可爱的草塘。

2、播放课件,欣赏草塘的优美景色。

3、自由畅谈观后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播放展示激发学生对草塘的喜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草塘的可爱。

1、带着这样的心情放声朗读《可爱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

2、通过朗读我想同学们对草塘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能否用上“这草塘,真是啊!”说一说草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读一读,然后与组内成员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三、精读品析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1、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2、展开想象,说说当你第一次走进草塘,你看到了什么?

(1)抓住学生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2)体会文中比喻的.手法。

3、这么美的草塘,你认为怎样读才能把它的美给展示出来?各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方式来朗读,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班上展示。

4、全班展示,评议,指导朗读。

5、全班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塘的大、美、绿,入情入境朗读。

四、课外延伸:

第一次走进草塘,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壮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与大家一样真是万分的激动,那就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形式,如,高歌一曲、作首小诗、或倾诉、或背诵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你满心的愉快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的学习方式。

《草》教学设计14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图)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文内容)

⑵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⑶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 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 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 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件出示)

⑵ 问:

①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 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②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③ 看了图片,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枯萎是哪一个季节?

④ 师:现在谁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说说“枯、荣”的意思。

⑤ “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①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

②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 教师画简笔画。

④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⑸ 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 做练习。

⑵ 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草》这首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共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新课。

2.理解诗意:可以利用课件,演示草的生长过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 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第五篇:《盗草》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盗

草》

教学设计:兰少莲

教学内容分析:

《白蛇传》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课文节选的部分《盗草》写的是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3.了解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表演《盗草》,初步理解本文中的蛇与前面课文中的蛇的不同形象。

2.联系生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牺牲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白素贞忠贞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分角色朗读。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牺牲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听说过(看过)《白蛇传》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白蛇传》的故事?

2.引入:在人们的心中,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几篇课文中,蛇这一邪恶的形象已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中。但《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也是一个蛇的形象,却和人们心目中的毒蛇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蛇传》选段《盗草》看课文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酷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1925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咖啡店之一夜》等话剧剧本,30年代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等电影剧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戏曲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率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先后写了《情探》、《白蛇传》、《西厢记》等京剧剧本,发表了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1958年问世的话剧《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田汉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

三、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2.分角色,有表情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白素贞因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丈夫许仙后,后悔万分。去仙山盗取仙草,在和二仙童斗剑时倒在地上,宁可丧生也要护住仙草。并说“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这表现了白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明确:心地善良,有着纯洁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

3.课文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 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四、对比赏析,拓展升华:

1.《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象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至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以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2.看过《新白娘子传奇》吗?和《盗草》有什么异同?

五、作业:

1.阅读民间故事《白蛇传》。

2.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搜集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梁祝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自我问答:《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象其他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至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以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酷爱文学、戏剧和电影。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1925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咖啡店之一夜》等话剧剧本,30年代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等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戏曲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率先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先后写了《情探》、《白蛇传》、《西厢记》等京剧剧本,发表了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1958年问世的话剧《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田汉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1949年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定为国歌。田汉于“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屈死狱中。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之

一、戏曲改革的先驱者和杰出的剧作家,田汉为中国话剧、电影、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浓郁的诗情画意,富有传奇性的剧情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田汉剧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中国戏曲艺术有800年以上的历史,20世纪初,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在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标志,中国话剧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

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京剧:戏剧的一种,主要有唱白和舞台提示两部分组成。唱白就是唱词和对白。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3.《白蛇传》故事梗概:

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剖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已见“闻道雷峰蛇怪”之说。此外,民间还有法海作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还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女主人为白卯奴,清明在西湖迷途,得到奚宣赞的救助,其母欲吃奚宣赞的心肝,两次都为白卯奴所救出。最后白氏母女均被镇压在西湖三塔下。这里,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中收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故事中许仙性格懦弱,听从法海安排,不顾前情,主动捉妖。故事的矛盾,主要在许仙与白蛇之间展开。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干预和破坏幸福婚姻的恶势力代表。《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

下载《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教学设计一(精选合集)

    《草》教学设计一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

    草房子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

    草 原教学设计

    《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熟读课文,理......

    草房子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推进课 静宁县新城小学:王 芳 阅读目标:1. 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感受作品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的人物性格特征,体悟作......

    《风铃草》教学设计

    《风铃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学生......

    《草》教学设计[5篇]

    《草》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

    《草丛中》教学设计

    《草丛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大家学过白居易的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白居易的草,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草》教学设计《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