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导语:提起花生,同学们并不陌生,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谁也不会忘记。说真的,老师特别爱吃花生,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剥一颗往口里一送,在慢慢地嚼着,满嘴便会香气四溢,叫人越吃越爱吃。你们爱吃花生么?谁能说说花生这种果实?
2.交流、小结:花生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花生才开始了国际性的长途旅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
3.简介作者: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读课文,初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或查字典理解。2.齐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课后的第二题如何解答? 3.生汇报交流。用“‖”标出“议花生”的起止部分。
三、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考:
1、“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父爱的伟大,参加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亲爱我们的具体体现。)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便宜)
5、理解“便宜”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花生:
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格,用意是什么? 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的东西。
用“成熟”造句。
9、“我”理解父亲的话吗?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自然段。理解:“体面”一词的含义。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说一说。(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并希望同学们也把花生的品格“印在心里”,学习花生的品格。)
四、小结:是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许地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五、读一读,背一背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六、作业: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鲜红嫩绿”是讲体面,“味道鲜美可口”说明也很实用,你能以此得出桃子、石榴、苹果的品格吗?你认为这种品格好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板书设计】 17 落花生
味儿美
榨油
便宜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成熟挖出(实
用)
(不夸耀)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许地山简介: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发表于1921年1月《小说月报》,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对青年男女因爱情受阻而厌世。希望转生“极乐国土”,以求解脱。小说以独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艺术风格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应。收入第一本小说集《缀网捞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现对宗法礼教和封建习俗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宗教观念和虚无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杂沓纷纭”。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职。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几年写的作品,主题和风格都有转变,结合现实日益紧密。1934年的小说《春桃》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泼辣而善良的形象。1940年的《铁鱼底腮》写了一个旧知识分子学无所用的苦闷心情及悲惨遭遇。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和他逝世后编辑出版的《杂感集》都显示出他的人生态度的积极变化。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十分繁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年仅48岁。
第二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宋体,四号,加粗)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并能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教学难点:
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预习反馈,巩固字词
1.齐读课题,导入学习。
2.认读词语、课文,检测预习效果,随机纠正读音。
3.了解作者。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请用几个词概括,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2.学习交流。
(1)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在这些内容中,重点写的是什么呢?
3.学习第1、2自然段,(1)读1、2自然段,交流:全家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居然)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一般需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却只用了四个词——买菜,翻地,播种,浇水。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3)“买菜,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个词语之间作者用的是逗号,可以改成顿号吗?请说明理由。
(4)反复读这两个自然段,加深体会。
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1、2自然段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并能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和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并能通过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主探究,了解花生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回顾上节课内容。
2.全家人在尝花生的过程中是怎样议花生的?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思考花生具有什么特点。认真品读父亲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文字旁边。
(2)小组讨论,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然后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第3~15自然段。
3.交流:
(1)花生具有什么样的好处?
(2)在花生这些众多的好处中,最可贵的是什么?指名读父亲的话。
(3)理解“爱慕”的含义。
4.父亲仅仅在说花生吗?齐读父亲的话。
5.再次分角色朗读3~15自然段。
6.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板块二 回归整体,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笔名“落花生”与课文间的联系。
2.再次指名读父亲的话。
3.我们身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人有很多,你发现了吗?
4.生活中也有一些事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由他们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想一想,然后选择其一,用一段话写下来。
竹子:清淡高雅、一尘不染
梅花:高雅谦虚、坚强而有风度
蜜蜂:敬业精业
路灯:默默为别人贡献
5.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3~15自然段。
2.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花生:默默无闻
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借物喻人
第三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15落花生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侯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同学请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分清课文内容的详略。
种花生和收花生虽然最为费时费力,但是作者却用了很少的笔墨来写,而议花生呢?虽然只是一个晚上发生的事而作者居然用了9个自然段来介绍,这样写的目的是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2.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师:谁能给我们读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两段内容?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为什么用?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3.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
(1)分角色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给文中写花生的好处的句子做上记号。师:“我”一家人认为花生有什么好处?板书:(好处:味美、榨油便宜)师: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个别读)出示父亲所说的话,全体读。
师: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但很有用)
师:父亲拿之相比想体现花生的什么特点?(表现花生的内在的可贵之处。)师:父亲仅是想说花生吗?(含有做人的道理)师:你们最欣赏哪一点?
全体同学再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师:文中的我是否明白了呢?(个别读我的话)理解“体面”的意思。(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
生: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是有用的人。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岗位上的人是有用的人吗?生:救死扶伤的医生是有用的人。生: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人是有用的人。
生:辛勤的园丁------教师也是有用的人。
师:这些人虽然岗位不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有用 的人。
师:什么叫“只讲体面”呢?
生:只讲究身份和面子。
师:你见到或听到过“只讲体面”的人吗?
生: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的阿姨,打扮得很漂亮,可是看到老年人 坐车,不给让座。这样的人就是只讲体面。
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
生:不要。
师: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师: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默默奉献、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精神)
师总结: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2)、齐读最后一段。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请个别同学读资料袋。
师总结:最终我成为有名的作家;同学们也要牢记心间,做有用的人。
三、总结写作特点,课后延伸
1、师启示:这篇课文作者由落花生引出了做人的道理,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就是从事物的某个特点上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板书:借物喻人。)
2、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他们埋头工作,默默奉献,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比如:默默工作的陪练、医务人员、教练,教师,清洁工,维修人员,边防战士,建筑工人,戏台上的配角,歌唱家身边的舞者,栽树的前人...…他们默默的付出,不为名,不图利,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祖国默默地奉献着!)
3、要你选一样事物来写,从中领悟到了什么?你会选哪一样?(蜡烛、春蚕、太阳等)想一想,与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特点:埋在地里 不好看、但很有用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第四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拿出花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吧?(剥一个花生米)你来替大家尝尝,好吃吗?味道怎样?花生不是白吃的,你来把花生这两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到黑板上来。(练习)
2.读“花生”,你们想吃吗?那得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才有花生吃,好不好?把你知道的关于花生的了解说说。(生说)
花生又叫什么?(地豆 长生果 番豆 落花生等)
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落(投影2解说)
3.这是一种普通农作物的名字,也是一个人的笔名。(笔名:就是某人发表作品,著书立说时不想用自己的真名而起的名字。)他就是许地山。(投影介绍许地山)
许地山为什么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疏通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做这样的几件事(投影出示)
2.读完了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指名学生起来读,边读边评议)
3.接下来再来看看同学们的人物完成情况。(结合投影说)
A 同桌位互查自然段标的情况。
B 画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地方。(投影读词语)
C 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投影梳理课文)
哪些地方写种花生收花生,哪些地方写尝花生,议花生?(第一小节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小节写为收获节做准备,剩下的写尝花生议花生),顺序理清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小节,种花生,收花生的事。
4.(投影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因为这段里有不好读得地方哦。要小心驾驭。
用居然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做简要的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句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没有种花生经验的我们在荒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高兴吗?开心吗?激动吗?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这一段。(读第一段)
5.寥寥数语,作者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那如何尝花生,议花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三、作业超市(投影)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投影(第一、二自然段)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而且种花生和收花生及为花生节做准备部分只用了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一家是如何尝花生和议花生的。
2.请同学们读3——15自然段,看哪些地方写尝花生哪些地方写议花生的。(学生读文反馈)
3.根据读文我们知道,文中写尝花生的地方也很少,而议花生却写了很多,所以在这几件事
中哪些事是重点啊?这种写法就是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叫主次分明,也叫详略得当。也就是说重点的地方要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地方则要写的简略。
4.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分角
色读)
5.老师听出来了,那天晚上的话题由父亲问我们爱不爱吃花生引起来的,再谈到花生有哪些
好处。姐姐说(),哥哥说(),我说()。除了哥哥姐姐说的好处,花生还有哪些好处?
6.花生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读(投影)
7.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在爸爸的眼里,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呢?是味
美?是榨油的好处?还是价钱便宜?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再次细细品味爸爸的话,看能不能从爸爸的话里感受到花生最可贵的到底是什么?把你感受到了东西批注在书的旁边。
8.通过这种细品,你感受到什么了?谁先来一吐为快。(反馈)
爸爸谈花生,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说曹操曹操到A 嗨,大家下午好,我是桃子小姐,我的好朋友石榴和苹果妹妹也来了,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很漂亮啊?用个你们现在时髦的成语就叫国色天香啊!(是的,你们真有眼光,(“如果有人抗议”什么?你们也太没欣赏的眼光了吧,)你看我们旁边站着的这个矮矮的,长的很寒酸这个,不用说你们自己看吧!)
9.同学们,论外表客观地讲,谁漂亮?是的,你们很会用事实说话,但是论实用,谁实用?是的啊,他们都很实用啊,他们都有好处啊?那你们说说,爸爸扯上这些漂亮的果实和普通的花生到底比什么的呢?你们看,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长在树上,让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而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直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她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你们认为那种果实更低调?用哪些成语可以形容这种低调呢?(默默无闻(花生成熟了也不向人们炫耀他的成果,这叫什么?)不图虚名)这就是爸爸给我们说的花生的最为可贵的品质这就是:读 默默无闻 不图虚名..9.父亲的这段话不是说桃子苹果石榴不好,他们不仅有亮丽的外表对社会也很有好处。他这
样比较其实是在教育我们:即使没有好看的外在,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像花生那样不图虚名,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
10.花生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可敬可佩,让我们带着这份对花生的敬佩之心再来读读这段话!(齐
读)
11.聪明的许地山理解父亲的这份苦心,他说(投影)
A什么是体面?(长的好,工作好,条件好)讲体面好不好?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父亲是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有用的人)
12.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人很多,看似不体面,但是对社会很有用,谁能来说一说,我们的身边哪些人很像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投影)我们做人就要做——
不要做——
13.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里,他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所以他出国留洋多年不抽
烟不喝酒,大部分的收入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作为一个系的主任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他曾说过(投影)
14.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笔名了吧。
15.这篇文章写的是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我们在第二单元学
过陈慧瑛的《梅花魂》读((投影))这要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梅花比喻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今天老师推荐几篇,课后可以找来读读,感受下借物喻人的写法。如(投影)
1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说
17.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虚度!下课
第五篇:落花生教学设计模板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亩、尝、吩、咐、茅、榨、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关键: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生:花生。)
2、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4、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五、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细读课文3—15自然段,思考:
(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2)父亲拿什么来与花生进行对比?
(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a、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b、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C、再次读,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我”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a、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b、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5)朗读这两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们应该做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既要注重外在美,还要注重内在美。
3、小结:
是啊,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这也是许地山为什么要把“落花生”作为笔名的理由,请同学再次朗读这句话。
4、齐读: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思考:“印”用“记”替换好吗?为什么?
生:“印”就像烙印一样,牢牢记住,终生不忘。“记”只是记在头脑里,还有忘记的可能。两者程度不一样。
五、课外阅读拓展
庄子曾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体会。
六、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我想做_______一样的人,因为:______
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还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既外表好看,又内在突出的人,所以,不论做哪种人,都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八、作业设计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试着选一种事物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