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含5篇)

时间:2021-01-19 00: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3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42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3.)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二)学习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习(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41+●=47 ■+28=78 50+=91 ▲+ 7 =69

●=()■=()=()▲ =()

10.小青蛙填数字()+4=3()()8+50=()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习部分习题的层次性不够。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课 时

四、教学过程

1、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2、6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七、作业P64的2题

第二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境图)、小棒若干。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教学过程说明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三、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境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括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线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教学过程说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教学过程说明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计算35+30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教学过程说明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教学过程说明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但事实上多数学生想到的是①、③两种算法。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学过程说明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题。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三篇:《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魏县第一完小 安红霞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年级的“小小玩具店”正式开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些玩具,好吗?[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大赛车(40元)、小轿车(2元)、飞机(6元)、布娃娃(30元)、小狗熊(3元)、大花猫(20元)。]

师:都有哪些玩具,价格是多少?(学生回答,要说明礼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

2.这些玩具都有自己的价格,你们要想得到它必须怎么办?(生:用钱买)在每个组的信封里还有一样东西,倒出来看看是什么?(生:人民币)

师:数数看,有多少人民币?(学生合作数人民币,并报总数。)

1组:35元

2组:35元 3组:29元

4组:87元 5组:64元

6组:38元

师:你们小组商量一下要买哪种玩具?

3.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总数,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

生1: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辆小轿车要用2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2: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只大花猫要用2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3:我们组一共有29元,买一架飞机要用6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4:我们组一共有87元,买一个布娃娃要用3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5:我们组一共有64元,买一辆大赛车要用4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6:我们组一共有38元,买一只小狗熊要用3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4.要想解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算式写在卡片上。

5.展示大家列的算式:请每组的代表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1组:35-2=

2组:35-20= 3组:29-6=

4组:87-30= 5组:64-40=

6组:38-3=(二)交流合作 学习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1).我们先来帮1组算一算。贴起1组的卡片:35-2=

(2).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先算5-2=3,再算3+30=33。)

师:×××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说给同位听一听呢?

(3).先请一名中等生说,再请一名学困生说。(4).教师根据出现的算法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略)。

(5).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29-6=和38-3=

同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请一位同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过渡:我们再来看2组的这个题“35-20=”。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学习。)(2).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算30-20=10,再算10+5=15。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征求学生不同的意见。)

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了,让学生集体说,教师把刚才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略)

(3).拓展练习: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87-30=和64-40=

对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指两名学生说,进行集体订正。

(4).知识应用:

师:前两天,鹿老师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

生:老师遇到的难题是:钱不够了,还需要带多少钱? 师: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还需要带16元。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从书的价格26元里面去掉老师已经带的10元,就是还要带的钱数。我列的算式是:26-10=16,所以还需要带16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3.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位商量一下。

生:第一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

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

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苹果乐园(算对一题,得一个苹果)76-4=

57-3=

68-5=

99-6=

76-40=

57-30=

68-50=

99-60=

99-50=

87-40=

98-5=

66-20=

76-2=

48-4=

77-60=

58-6=

2.思考性练习:

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95-()<55 7 64-()=84-()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结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8

第四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

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励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会很开心?(指几名说说)老师相信当你们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时,肯定很开心。希望在这节数学课上都能成为开心的胜利者!

二、复习(请你算一算)

30+3= 80+9= 20+40= 10+70= 5+45= 60+6=

三、指导观察,自主探索新知

师谈话:

这里有几个小朋友也非常开心。你们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

这几个小朋友是在帮助老师为他们的兄弟班级发新书呢!老师想他们除了为能发新书而高兴,肯定为在发新书时发现的数学秘密而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到底发现了哪些数学秘密呢?(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上可以看到哪些信息?

2、同桌相互讨论: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情况呢?

3、反馈:

A、可以知道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数学书一共有几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散放着的书有几本?

B、分别怎样求?指导分析并列出算式。

4、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

A、猜得数35+5=?说说是怎么想的。B、借助小棒计算并验证所猜得数。(先独立摆一摆、算一算,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C、集体反馈: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计算的?根据回答课件演示。

D、抽象:根据算式指名复述计算过程。(课件演示)

E、F、尝试计算:如果桌上散放着的有2本或4本数学书,你能算一共有几本吗?

5、自主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

A、独立思考35+30=?后,指名尝试计算。

B、小组合作:借助小棒计算。

C、反馈:你们小组是怎样算的?根据回答课件演示。(多指几名回答)

6、联系比较

A、两题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B、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会不同?

四、练一练

1、试一试

(1)53+ 4 62+7 5+31

86+2 4+72 44+3

(2)53+20 50+31 72+20

64+30 20+67 45+30

2、一起来做一做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五、发展性练习

从刚才发现的秘密中,你还能发现更为隐秘的秘密吗?(这个班有几个小朋友?语文书应该有几本?桌上散放着的语文书有几本?)(可借助小棒解决)

第五篇:《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说: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师问:说说35+4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先算5+4=9 再算30+9=39 师问:说说35+40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先算30+40=70 再算70+5=75 师问: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

二.情景导入

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3.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4.师问: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展示大家列的算式: 35-2= 35-20=

二、探究新知 师说:2.师问: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回答)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师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1)独学:

让我们用小棒摆一摆,怎样从35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独学完后,学生汇报。

师说:老师这儿有个计数器,谁还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呢?(2)对学:

为什么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师: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的说一说。生:先算5-2=3, 再算3+30=33.师:这位同学说的好不好?鼓励一下。谁还能再说?(多叫几个学生说一说)(3)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4)师: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35-2应该先算5减2,也就是个位上 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练一练:(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57-4= 96-1= 25-3= 49-7=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35-20,请同学们按下面的程序自学:(1)摆:拿出36根小棒,去掉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3捆里去掉2捆?(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15根)(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再算10加5得15)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师:结合板书过程,我们看35-20应该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练一练:(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69-40= 96-60= 42-30= 81-50= 3.引导学生对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群学:请同学们讨论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的地方:

35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35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4、再次体会两位数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5.小结.

相同点:都是先把35分成30和5. 不同点:

35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35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三、运用知识,总结归纳。

1、课本69页做一做。

2、判断对错。56 — 3 = 26()48 — 40 = 8()66 — 50 = 61()39 —9 = 30()

3、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深化,当堂检测。

(一)、我会填。(必做题)1、48-6=()想:把48分成()和(),先算(),再算()。2、59-30=()想:把59分成()和(),先算(),再算()。

(二)解决问题。

1、一年级(6)班有学生64人,有30人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没参加的有多少人?

2、五.能力提升。

想一想,方框里能填几。(1)4-1=(2)6-20= 六.布置作业。

下载《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第64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第 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望江县第四小学 陈美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大全)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 郭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精选)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