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P94页例1及95页“做一做”。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很注意生活现实,以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为例题,采用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相结合的方式,让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较为简单的统计知识,学习过统计表的认识、并能把统计表的内容用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解释统计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活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统计数据准确地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 能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并对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课型:
探索交流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中寻找有关统计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并比较各种统计方法的优劣,使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作用、优点;教学时,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拉进师生距离,激发孩子学习欲望。
1、谈话拉进师生之间距离。
孩子们,你们好!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我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工作之余我经常读书、旅游,还喜欢和孩子们做朋友,最喜欢的就是用手机或者相机捕捉生活周边的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我平时拍摄的照片,供大家欣赏一下。
2、课件播放影集,抛出问题:孩子们,图片上的景色和你生活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孩子说出:图片上面的景色看起来比平时见到的要漂亮很多!
3、教师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师:是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阳光、草坪、鲜花,甚至公路、泥泞;当然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只是我们经常被生活中的不快所蒙蔽,心灵得不到舒展,视线不够长远,以致于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允许我带领大家一起朗诵这句我最喜欢的话。
(带领孩子们朗诵。)师说:“今天,我们要共同发现课堂中的美!你认为课堂中,怎么表现在课堂中才是最美的?”
(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师:好,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尽情展现你的美。今天张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教育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工作。在这一环节,我从同学们身边的景物照片入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周边之美;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课堂中怎样表现才是最美的,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而且让学生明白“美”不仅存在于生活,还存在于课堂;“美”不但存在于外表,还体现在我们细微的行动中。)
(二)导入新课
1、和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问:今天的天气情况,在天气预报上应该用什么图标表示?
学生回答:太阳
老师请学生回答,还知道哪些表示天气的图标。
2、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师生交流,看谁认识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3、在图例中,把各种天气情况放在一起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知道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很快说出来么?如果不能,你怎么样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如果想知道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激发孩子们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白,混杂的图形不能很快回答出问题,必须把各种天气进行分类,这就让学生萌发了必须要整理数据的想法,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但为下一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要怎么记下来才让人觉得非常清楚。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你怎样可以严谨的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2)表示数据。学生汇报展示。
①、可以做成统计表。②、可以用图示表示出来。③、可以做成统计图。(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做的棒极了!我非常佩服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现在同学们把数据都表示的很清楚了。那么图示表示和统计图表示两种方法哪种更清楚?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清楚。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直观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及差异。)
2、绘制条形统计图。(1)、课件出示空白统计图。
师:大家看这一个空白统计图,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回答看到了标题、横轴和纵轴。
师:棒极了,所以我们在做统计图的时候,首先要绘制出横轴和纵轴,那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在横轴上表示天气的各种情况;在纵轴上定刻度。师:那么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我们该怎么定刻度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格代表一天。
教师肯定之后,表示一格代表一天也就是一格代表一个单位。教师引导学生写类别,画直条。
(板书: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横轴、纵轴、直条组成。)(2)、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组织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绘制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绘制统计图的步骤,找学生回答。
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3)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讨论: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能够直接看出数据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不但能够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看出数据的差异。
(设计意图:比较统计图的优劣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图示统计图是学生很久之前接触的内容,学生或许已经忘记,但教师可以提示让学生看书解决。比较统计图的优劣,这样在学生意识中更能够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并自主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
(五)评价反馈
谈谈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直观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据存在的差异。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横轴、纵轴、直条组成。
第二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探究新知。
1.观察条形统计图。
(1)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2)师总结: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
(3)请大家算出最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分组计算)
(4)提问:同学们,最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信息,你们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2.认识扇形统计图。
(1)引发思考: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板书: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不能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统计图呢?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2)出示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整个圆代表什么?
每个扇形又分别表示什么?
你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3.解决问题。
(1)师: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对比:
你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板书: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P107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预设: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0.7%。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据颜色找到的。图右边的说明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1生板书。)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师:谁来说一说,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生:能补充水分217.5克、蛋白质8.25克、脂肪10克、乳糖、12.5克、其他1.75克。
2.P108页第2题。
师:下面让咱们来关注关注陈东家每月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还购房贷款、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各占支出计划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陈东家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计划的百分数最少。
生3:我还能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还购房贷款一样多,服装和其他支出一样多。
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我们可以求陈东家每月的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师:问题提得很好,那下面咱们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吧。(1生板书。)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3.出示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能清楚地看出什么呢? 填空:
(1)气象员记录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用()统计图。
(2)某村表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用()统计图。(3)学校表示各年级学生人数用()统计图。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第三篇:《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
1.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2.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区绿化图片。)
师:欣赏过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吧。生1:真漂亮。
生2:如果我也能住在这样的小区就好了。生3:这里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
师: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园林绿化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请看,这是滨海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 11
师: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生: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
【评析: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以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小区绿化的美丽景象,从现实的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统计的经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折线统计图。
①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谁来说说看? 生1:越来越多。生2:逐年增加。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吗? 生:通过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发现的。
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个变化情 况用更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有什么好主意?
生:画统计图。
师: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学习卡(1)上完成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吧。
/ 11
(学生活动。)
②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你是怎么表示的?谁来交流一下? 生:我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数量。(屏幕展示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评析:新课程观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整理统计的方法,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巩固复习以前学过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梳理,也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师: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的确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变化情况。那有没有能更加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学生沉思。)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 11
师:认识吗?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
师:嗯,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实呀,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板书。)师:我们一起来看一遍这个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注意认真观察。(屏幕动态展示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点连线的过程。)师:谁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生:先描点,再标数据,最后连线。师:观察细致,总结到位,了不起!
【评析: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观察、感悟中体会、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相信此间学生获得的一定更多,记忆的一定更深刻。】
(屏幕同时呈现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师:对比观察这两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个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和线段表示的。生2:折线统计图看的不是很清楚,而条形统计图可以一眼看出它所表示的数量。师:折线统计图能否看出数量的多少?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生:通过点。
师: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位置是表示数量的多少的。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连接这些点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相信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 11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些线段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生2:我们认为这些线段表示上升或下降。生3:可以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
生1:点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线段可以表示变化情况。
生2: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板书。)师:表述得既清楚又有条理,希望接下来你能有更优异的表现。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分别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析了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你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哪种方法最恰当?为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的确是这样。解决像绿地面积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评析:在观察对比、讨论交流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渐走向明朗。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体会着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独立制作。
师: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了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怎样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请大家利用学习卡(2)尝试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11
②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画的折线统计图,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屏幕出示学生画的折线统计图,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画法。)师: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渐增加。生2: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上升趋势。
师:你能根据数据的变化预测一下2014年临江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量吗? 生1:17平方米。生2:20平方米。生3:18.5平方米。……
师:那我预测是14平方米,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生:不合理,因为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所以2014年应该比2012年要多。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评析:独立制图并分析、预测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1)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折线统计图也是非常常见的,能说说你都在哪里见过吗?
/ 11 生:股市、气温、医院测量心跳的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来看。(屏幕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片。)
师: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2)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 11
[全班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3)这幅折线统计图可能表示的是下面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 11
①地区小学生6—11岁平均身高变化情况。
②某商场2012年6月—11月某进口商品销售量情况。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多层次与多形式的巩固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性练习,学生在应用拓展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关注数据的同时打开思路,从折线的形态分析变化,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透视“图外之意”,进行有意义的猜想和联想,让学习呈现出立体、丰满的态势。】
4.总结拓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生2:我知道了折线统计图可以呈现出变化趋势。生3:我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来进行推测。
师: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也演变出形式各样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
/ 11 师: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数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大然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树的年轮、地震震波图等。)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查阅这方面的相关资料。
【评析:通过交流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将数学学习延伸至课外,延伸至生活,使学生在拓展中感受数学所独有的魅力。】
【总评】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
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许多有关的生活素材,注重从观察入手,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例子巧妙地融汇,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再将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和反思等学习活动中逐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动口交流、人人动手绘图。在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中悟出特点、获得规律并进行简单预测。在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处、学有疑虑处、思维断层处,教师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加以指点。于是,师生灵感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最终不断生成创新的火花和创造的萌芽。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
教师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从中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这种趋势,能进行简单预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统计意识。课堂浸漫着恒久的思
/ 11 维魅力,数学学习的内涵、折射出的统计思想也更深入人心。
/ 11
第四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展示各种统计图(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难点:制统计图时如何分配条形统计图的位置和确定表示数量多少的单位长度。教具、学具准备
每一张小白纸、统计图表若干。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知道,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现在是清明时节,常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水量相对于其他节气来说多些,降水量的多少,称作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一般用“毫米”,这是(引读)某地19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统计表,这是(引读)某地19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统计图(可对比强烈些的)。比较这个统计表和统计图(适当再补充几组),你最想发表怎样的评价?
板书: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生讲不出可结合例题随机出示)
对了,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统计图除了条形统计图外,还有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生边介绍,师边将统计图用实物投影打出来。)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投影出示条形统计图两到三个)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垂直射线(我们称它为纵轴)表示什么?水平射线(称它为横轴)表示什么?
单位长度各表示多少?
那现在谁来说说这些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发言,指出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制成了条形统计图。(结合具体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描述,突出条形统计图的优势)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借优势煽情,出示例1。
同学们,既然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们想不想学着制作统计图?(出示例1)某地1989年~1993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老师给定大家一张这样大小的纸张,有把握的同学制作,没把握的同学可看书想想,再动笔制作,制作后同桌先轻声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制作的。
(3)学生上台边展示边说:我是怎么画的?(实物展示平台)
代表性交流过程中或结束后,老师要根据需要,一是及时完善制作步骤,对其间的重要步骤(第二点和第三点)还要板书:突出垂直射线为什么大家都用接近8毫米的单位长度表示200(300)毫米,6个单位长度是怎么来的?;水平射线为什么有11个等分,每一等分大家都用接6毫米的长度来表示?
最后落脚点定格在垂直射线上,用0.8厘米来表示200毫米或用2厘米来表示400毫米呢?(四人小组讨论)(4)加标题和时间。观察这个我们制好的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什么问题?还能知道些什么问题?如:
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1年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3年降水量最少,是704毫米。)最多一年降水量是最少一年降水量的多少倍?(1005÷704,大约是1.4倍。(5)反馈:制作方法都对的举手。通过刚才的亲自动手,你们觉得制作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1、注意水平射线下面和垂直射线左面必须留有一定空白,注明直条数量和统计的内容。
2、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长短要准确,条与条之间间隔要均等。
3、单位长度要根据图纸大小决定。
4、画直条的时候更要注意:
1°先在纵轴上找到920(1989年降水量920毫米),用铅笔过此点作横轴的平行线。2°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1989年的直条位置画两条与横轴垂直的平行线,画到与水平线相交为止。涂上阴影或涂色均可。(也可贴纸,省时。)3°在直条上方标明数量的多少。
(三)新课练习
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制作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吗?出示“做一做”和我校男、女少先队员的调查数据和练习第一题,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这四题目,组长分工。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合作得又对又快(四道题目在一个信封内,一道题目一张纸,每张纸上标清横纵轴和单位长度)?
校对并交流
1、重点交流:垂直和水平两条射线上的单位长度和直条宽度。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四)新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条形统计图制作的方法?制作时需注意什么?)
如果要把我校男女少先队员的人数在一张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来,怎么制作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不妨试着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题和第3题。
(六)板书设计(课题、优点、第2点和第3点制作步骤)[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案结合节气引出了统计图的三种形式(即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力求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制条形统计图的兴趣。在教学制图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有指导有放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本教案以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为重点,以复式统计图为后续学习铺垫,重点指导如何画直条。
本节在课堂组织形式设计上注意了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几次分组讨论合作制图,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五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教学内容:
第76页的例1以后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二、新课
1、出示例1。
让学生看了统计图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交流时,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追问: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你是怎么比较的?„„
在此基础上指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量时间的关系。
问: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 板书:960万平方千米
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就可以算出什么? 回答后,让学生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
启发:算出各类地形面积之后,我们可以怎样检验结果对不对?
2、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各自解答,再组织交流。
提醒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根据统计图和相关的已知条件,除了可以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之外,还可以算出某几项支出的和,或对某两项支出的情况进行比较。
第2题: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后,在班级中说说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太多正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要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后一问要按营养学的观点,每天的事物应注意荤素搭配,而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2、第2题:
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呈现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3、第3题:
独立完成,然后校对,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进行检验。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册相关作业。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教学内容:
第76页的例1以后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二、新课
1、出示例1。
让学生看了统计图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交流时,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追问: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你是怎么比较的?„„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用一个圆表示总的陆地面积,用各个扇形表示每种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3展示课前收集的扇形统计图,同桌交流从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选两张进行展示分析。
4、比较异同
同学们,扇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呢? 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一些统计图都表示具体的数量,而今天的扇形统计图表示的不是具体的数量,只是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特点)也就是说它表示的仅仅是每个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数,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
5、出示: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并填表。
请大家快速地算一算,填一填。(课件出示答案)
师:请大家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师:这些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6、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各自解答,再组织交流。
提醒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根据统计图和相关的已知条件,除了可以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之外,还可以算出某几项支出的和,或对某两项支出的情况进行比较。
第2题: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后,在班级中说说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所占的百分比远远高于我国面积所占的百分比,人口太多正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很有必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要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后一问要按营养学的观点,每天的事物应注意荤素搭配,而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在这里相对而言,第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2、第2题:
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呈现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3、第3题:
独立完成,然后校对,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进行检验。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你们课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上个月的消费情况,并分析。
扇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教学内容:
第76页的例1以后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二、新课
1、出示例1。
让学生看了统计图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交流时,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这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
生2:可以看出各类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师:那各类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呢? 生1:我国盆地占总面积的18.8%。
生2:平原占总面积的12%,高原占总面积的26%。师:那山地和丘陵呢?
生3:山地占总面积的33.3%,丘陵占总面积的9.9%。师:你能看出哪种地形的面积最大,哪种地形的面积最小吗? 生:山地的面积最大,丘陵的面积最小。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用一个圆表示总的陆地面积,用各个扇形表示每种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3展示课前收集的扇形统计图,同桌交流从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选两张进行展示分析。
4、比较异同
师:想一想(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生1: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表示具体的数量。生2:扇形统计图不表示具体的数量,而表示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师:是的(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特点)也就是说它表示的仅仅是每个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数,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
5、师:同学们(课件出示)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根据上面的扇形统计图,怎样求出各类地形的面积?
生:我们把国土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各类地形的面积 就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师:同学们就用计算器快速算一算,填写在书上。生:(计算器计算)(暂停)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生:(课件:答案)319.68 95.04 249.6 180.48 115.2 师:回想一下,我们用的什么方法 求各类地形的面积?
生:求各类地形的面积,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师:是的(课件出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请大家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6、练一练
师:同学们,上面我们认识了扇形统计图。现在来练一练。
“练一练”第1题
师:请看(课件出示)小红家2006年7月支出情况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这个圆表示小红家2006年7月的总支出。
(课件出示)这个圆表示小红家2006年7月的总支出。生2:可以看出各类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
(课件出示)可以看出各类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师:你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3:表示伙食的这个扇形面积最大,所以伙食的支出最多。
(课件:演示)伙食35% 师:小红家06年7月的总支出是2400元。请同学们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小红家2006年7月的总支出是2400元。
⑴这个月伙食支出了多少元? ⑵这个月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 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都思考好了。你来说!生1:伙食支出了840元 生2:文化教育支出了600元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480元 生2:水电费电话费支出了多少元? 240元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解决了问题。第2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关于中国人口和国土面积的问题。
(课件出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 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
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从统计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生:(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左边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世界总人口,小扇形表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生2:右边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世界各国总面积,小扇形表示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7%。师:比较这两个扇形统计图,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生: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高于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师:由此你想到哪些呢?
生:我想到中国的人口太多,而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太少,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师:是的,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所占的百分比远远高于我国面积所占的百分比。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很少,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看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很有必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师:同学们,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小华家就把两天消费的食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了。(课件出示)
观察两张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说一说。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交流好了。你来说!
生1:第一天蔬菜、水果类占46.8%,第二天蔬菜、水果类占20%。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生2:第一天谷类占24.6%,第二天谷类占32.5%。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师: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1:第一天鱼、肉、蛋类占14.8%,第二天鱼、肉、蛋类占37.5%。第一天比第二天少。
生2:第一天豆奶类占12.3%,第二天豆奶类占7.5%。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师:看来,同学们仔细比较了这两张统计图。你认为哪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生1:我认为第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因为第一天吃的蔬菜、水果比第二天多。生2:我认为第二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因为第二天吃的鱼、肉、蛋类比第一天多。师:同学们,按营养学的观点,我们每天的食物应注意荤素搭配,而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你们平时也要注意合理膳食。在这里相对而言,第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2、第2题: 师:我们再来看拼盘问题。你来读!
(课件出示)右边是萌萌摆出的一个干果拼盘。已知花生米大约占了果盘的20%,你能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各占百分之几吗?
你们自己先估一估,填写在书上。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的估计结果? 生:(课件出示)开心果大约占30% 葡萄干大约占10% 红枣大约占40% 师:这位同学很有感觉,估计是正确的。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花生米和开心果占果盘的一半就是50%,而花生米占20%,所以开心果占30%。生2:红枣大约是花生米的两倍就是40%;而葡萄干大约是花生米的一半就是10%。师:同学们,平时我们要多训练自己的估算能力。
3、第3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 关于我国临海海域问题 你来读!(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快速的算一算,填写在书上。生:(独立计算)
师:谁来汇报一下计算结果?
生1:渤海473×1.6%=7.568万平方千米 生2:黄海473×8%=37.84万平方千米 生3:东海473×16.3%=77.099万平方千米 生4:南海473×74.1%=350.493万平方千米 师: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
四、全课总结
师: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认识了扇形统计图。
生2:我们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你们课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上个月的消费情况,并分析。下课!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三)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我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
课标中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注重让学生与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从生活中选择数学无素,会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3、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讨论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展形讨论,学生会相互补充,产生各种灵感和火花。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完整自己的知识。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二)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我的不懈追求,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也会相依相伴。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最成功的是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与生俱进,与时俱进,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具体的说,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他们创设问题的情景。“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设计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情景(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才够营养?介绍我国悠久历史的膳食宝塔等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缩短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创设情景、新授课、练习巩固我都把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上,让孩子门以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语言投入其中,充分发挥了同学们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我只是引导、点拨、评价和反馈,同学们在课堂上个性化的理解与发表彰显了同学们无穷的学习潜力,他们在开放性的思维活动还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产品”,比如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同时观察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和中国耕地占世界的耕地的7%的扇形统计图时,我原以为他们会说中国人真伟大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能养活世界21%的人口,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王自同学却提出疑问;我国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吗?当时,我就让同学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事实证明我们国民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个奇迹,增加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故而老师在教学中要摆正自己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尽可能的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你会有意象不到的收获。
其实每堂课通过我们备教材、备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或将单纯的数学问题设置成具体的生活情景问题,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思考,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的头脑,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它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完成的。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更富有激励性,提问更有针对性,对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意外”能更好的驾驭,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一)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课前反思: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课上我会抓住以下问题组织学生学习:(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本节课我打算抓住学生爱上网的特点,事先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出与生活有关的扇形统计图,在课堂上展示。把它作为教学素材,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同时,以小组竞争的形式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数学”,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作出决策的数学活动过程,获得数学活动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育智慧
对比中的情感教育
解放路小学 韩秀枝
出示: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关于中国人口和国土面积的问题。
(课件出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 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
观察两个统计图,从统计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生:(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左边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世界总人口,小扇形表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
生2:右边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世界各国总面积,小扇形表示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7%。
师:比较这两个扇形统计图,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生: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高于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
师:由此你想到哪些呢?
生:我想到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土面积太少。
师:是的,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所占的百分比远远高于我国面积所占的百分比。由此我们想到了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很少,也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看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