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过桥》课件教学设计
《过桥》课件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过桥》课件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gùo yào
过(走过)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边(桥边)放(放学)
yòu bēi
又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小桥。
②()的时候,雷锋把()背()。()的时候,雷锋又把()背()。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____()____ 辶__()_____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过桥
下大雨
河水漫过小桥
上学的时候 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放学的时候 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四、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的意思。
第二篇:《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优秀
一、教育目标
了解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发生探索、发现的。
二、教养目标
1、认知“兰、梁”等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兰、各、坐、座、带、急”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
三、发展目标
1、充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未来的桥梁。
2、培养合作意识、强化小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1、识字、认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的特点。
3、根据现有知识设计“未来的桥”。
同学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知识,至少认知一种桥。
1、细读课文,简单了解潜水桥及塑料桥的样子、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自由阅读扩展阅读中的资料,基本理解内容。
4、能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的桥梁,并在电脑中打出来。
一、导入
1、今天,俺们继续学习32课《兰兰过桥》。
二、学文
1、还记得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桥吗?(生:潜水桥、塑料桥师贴)
2、这两座桥分别在哪几自然段?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带着问题以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汇报,师板书:潜水桥1~4塑料桥5~9,)
3、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个别汇报)
4、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种桥,组长分配任务先读读那几个自然段,再讨论一下这座桥有什么特点。找到书上的词句,用画出来。师贴:特点板:读,找,)
生汇报:潜水桥:结实、透明;塑料桥:轻巧、平稳师相映用电脑出示课文插图,并板书。
5、课文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这两座桥是爷爷变魔术变出来的吗?(生:是爷爷设计出来的)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齐读第10自然段,师小结:原来这又结实又透明的潜水桥和这又轻巧又平稳的塑料桥是爷爷这位桥梁专家设计出来的!
三、拓展
1、你们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认知了什么桥?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上前汇报,同位交流)
2、老师这里“桥的世界”也收集了世界上各种奇特、壮观的桥。快看,师出示:江阴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重庆石门桥构思奇特的人行天桥。
3、老师准备在班里进行“未来桥梁设计大赛”,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设计一座怎样的桥?(个别汇报,与小伙伴交流)
4、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有关桥的儿歌、短文,请大家进入“桥的儿歌、故事”自由选择,大声地阅读,还可以想一想你会怎么编儿歌。有时间的还可以进入“网络链接”,里面有网络上有关桥梁的其他资源。(生自由在网络上一边浏览,一边交流)
5、生自由交流收获、心得。
四、写作
1、俺们马上进入讨论组,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
(1)请你设计一座未来的桥梁。
(2)自编桥梁的儿歌。
(3)说说你喜欢的一座桥,为什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题来写作。
(生在网络自由写作,个别汇报作品)
五、作业
小朋友真有创意,未来的桥梁设计师说不定就在你们之中呢!许多同学设计的桥梁都很不错,没写完的小朋友请回家继续打完并在后面画一幅图。到时在班里展览出来,俺们一起评选出设计师。
教学反思
《兰兰过桥》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又是一篇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通过这二座桥反映出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引领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的课文成了我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课文,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会犯难,要正确流利的读完课文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孩子做充分的预习。采用了同桌之间每人读一段、小组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多遍朗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我教学时引导孩子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先让孩子找到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再引导孩子自己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兰兰过潜水桥?哪几段是写兰兰过塑料桥?接着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对于有关科学的课文总是显得很感兴趣,所以我请学生们课后想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学生们显得比较兴奋。我想在每一位同学心中一定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来之桥。也希望学生的创新*在学习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3)部分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较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细节部分的教学需要加强,那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桥越来越先进。
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过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板书:gùo yào
过(走过)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板书: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边(桥边)放(放学)
yòu bēi
又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 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学生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黑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三个,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一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们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的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边看图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小桥。
②()的时候,雷锋把()背()。()的时候,雷锋又把()背()。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方放西要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辶____()____ 辶__()_____ 5.朗读、复述全文。
第四篇:草原优秀课件|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草原优秀课件|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五篇:小熊过桥教学设计
中班语言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儿歌:小熊过桥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儿歌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它语言简练,内容有趣,形象生动,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容易理解和学习。
中班幼儿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他们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想说、愿意交流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喜欢儿歌,但是由于思维直观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困难。本班幼儿已具有学习儿歌的经验,但仍存在词汇量不够丰富、对一些形容词的理解不够准确的问题;在朗诵儿歌时,由于不能感受理解作品做表现的情感,所以也不能较好地做到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学习需要,我选择了儿歌《小熊过桥》。此儿歌篇幅短小,通过小熊过桥前后的心情变化塑造了一只勇敢小熊的形象,内容有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可以理解。而且儿歌词汇生动,如“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特别是帮助幼儿理解小熊过桥前后的心情变化,让幼儿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根据小熊过桥的心情变化较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基于上述的解读,本次活动的设想是先以提问走独木桥的经历导入活动,唤起幼儿原有过桥的经验;接着再借助flash中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最后通过听教师朗诵、看教育挂图、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儿歌活动,感受儿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小熊过桥的情感变化,丰富词汇: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并能根据小熊过桥的不同心情较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有勇敢的精神。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散步时间带幼儿一起走过铁索桥
2、物质准备:①教具:事先消过音的“小熊过桥”的flash、有关故事内容的教育挂图、响
板
②学具:独木桥、用皱纹纸做成的小河、小熊和鲤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走独木桥的经历引入活动,唤起幼儿原有过桥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前天,我们在饭后散步的时候走过了铁索桥,小朋友站在桥上有什么感觉啊?
(二)通过观看flash,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有只小熊也想过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1、发生了什么事,小熊过桥遇到了什么困难?
2、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啊?小熊站在桥上有什么感觉,它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
3、谁来帮助它了?鲤鱼是怎么帮助小熊的?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鲤鱼会对小熊说什么?跟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4、最后怎么样?小熊过桥了吗?它的心情怎么样?
(三)多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师:现在老师要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仔细听,儿歌的题目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2、教师结合挂图再次有表情地朗诵儿歌,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变化,鼓励幼儿争做 勇敢的孩子
①这次老师再把儿歌念一遍,小朋友注意听,儿歌里还说了些什么? ②引导幼儿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变化
A、小熊刚站到桥上的心情怎么样?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B、在鲤鱼的鼓励下,小熊过桥了吗?它的心情怎么样?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③让幼儿体验儿歌中的积极情感,鼓励幼儿争做勇敢的孩子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小熊啊?为什么?
3、师幼结合挂图共同朗诵儿歌
师:小朋友喜欢这首儿歌吗?那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
4、教师用响板打节奏,引导幼儿较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①通过表扬,正面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师:刚刚XX念得很好,她念到“立不稳、站不牢”时表情是这样的,它把小熊害怕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②教师用响板打节奏,幼儿再次朗读
师:我们再来念一遍儿歌,这次小朋友要把小熊过桥从害怕到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5、教师创设情境,幼儿带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儿歌 ①请个别幼儿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表演儿歌
②分男女扮演小熊和鲤鱼表演,鼓励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表演儿歌
(四)以“小熊过桥、回班庆祝”的形式结束活动
师:小熊过桥心情很高兴,它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我们回班庆祝一下吧。
(五)活动延伸:
1、将挂图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一步学习、朗诵
2、将头饰、“小河”、“独木桥”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表演儿歌
附儿歌:
小熊过桥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边瞧!一二三,向前跑!” 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