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山魂教学设计
白山魂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白山魂》。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是让学生了解东北的抗联的抗战历史及其战士们的旬刊文化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缅怀历史的意识。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位著名的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欣赏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北的抗联的抗战历史及其战士们的旬刊文化与生活,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位著名的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欣赏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深刻内涵。
2、能力目标:展示大量的抗联时期的美术作品。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油画《杨靖宇》的构思和构图。结合收集的资料分析书中作品,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李兆麟的英雄事迹。每组选派一人讲述所了解的抗联故
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鉴赏水平。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
下面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品的风格特点和两位著名的抗联英雄事迹。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将引导学生以方法分组、展演、解说、创作、展评的方式来学习本课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学具: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第一环节,1、课前准备
1、教师环顾四周,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为学习做准备。
2、课堂导入
1、展示大量的抗联时期的美术作品。
问题:看完这些图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看大屏幕仔细:
2、学生观察后回答。
这样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鉴赏水平。第二环节,教师示范新课内容: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杨靖宇。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油画《杨靖宇》的构思和构图。学生边听边分析
2、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分析书中作品,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李兆麟的英雄事迹。教师对学生的讲述给以补充。
3、师生互动分析书中作品。
4、知识拓展每组选派一人讲述所了解的抗联故事。第三环节
课后延伸写作——观后感:每人通过学习写出对抗联英雄伟大爱国精神的体会。不少于300字。学生以写作形式来缅怀先烈,树立爱国的意识。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在黑板的中间偏上部分是本节课的题目,然后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抗联时期的美术作品,右边 油画《杨靖宇》
我认为,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重难点,而且可以给他们以美得享受。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篇二:八上美术(地方)教案
课 题白山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北的抗联的抗战历史及其战士们的旬刊文化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缅怀历史的意识。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位著名的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欣赏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教师环顾四周,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展示大量的抗联时期的美术作品。教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杨靖宇。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油画《杨靖宇》的构思和构图。学生边听边分析。结合收集的资料分析书中作品,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李兆麟的英雄事迹。每组选派一人讲述所了解的抗联故事。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学习作品的风格特点和两位著名的抗联英雄事迹。难点理解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内涵。关键小组展演情节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方法分组、展演、解说、创作、展评 教具课件、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件、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设备 课型综合·探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理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
1、教师环顾四周,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为学习做准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学生逐步进入情境中。
2、课堂导入
1、展示大量的抗联时期的美术作品。
问题:看完这些图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看大屏幕仔细: 1、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
2、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3、深入阶段
教师示范新课内容: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杨靖宇。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油画《杨靖宇》的构思和构图。
2、教师对学生的讲述给以补充。
3、师生互动分析书中作品。
1、学生边听边分析。
2、结合收集的资料分析书中作品,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李兆麟的英雄事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理解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内涵。
4、知识拓展每组选派一人讲述所了解的抗联故事。学生认真体会交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学习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得到增强,能继承革命先辈的意志,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5、课后延伸写作——观后感:每人通过学习写出对抗联英雄伟大爱国精神的体会。不少于300字。学生以写作形式来缅怀先烈,树立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课 题我的家乡——吉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吉林的生态、风土人情,并尝试画一幅风俗画。为改善家乡生态环境提出有价 值的建议。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播放韩红的歌曲《家乡》同时展示吉林的风景特色。学生自由发言表述自己的家乡。观看欣赏,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研讨,选派一人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讲解吉林的美丽风光。在轻松的音乐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吉林。情感与价值进一步了解吉林省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知识,进一步理解生态美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吉林的思想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吉林美的四大特色和自然景观。难点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天人合一的协调性。
关键教学时能否避免空洞无物,要取决于教师课前准备及学生收集资料的充分度的多与少的数量。方法赏析、举例、名人简介、分析、书写观后感或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具课件、名人或名胜古迹的图片、参考资料 学具课件、名人或名胜古迹的图片、参考资料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理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
1、教师环顾四周,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1、学生收集的资料整理。让学生为学习做准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课堂导入
1、情境导入:播放韩红的歌曲《家乡》同时展示吉林的风景特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进入学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2、增强教学直观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深入阶段导入新课: 一.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2、教师讲解吉林的四大特色;山水之美、原野之美、生态之美和风俗之美。
图片展示:长白山、松辽平原、科尔沁平原、辉南三角龙湾、集安市五女峰和净月潭。
3、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讲解吉林的美丽风光。
1、学生自由发言表述自己的家乡。
2、观看欣赏,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3、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研讨,选派一人讲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实践练习
1、任选一种绘画技法,描绘吉林的一处自然风光。线条流畅,突出特征。
2、放四首现代音乐。在轻松的音乐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吉林。学生能自主地组织语言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6、课后拓展为保护家乡环境提出宝贵建议。字数不少与200字。学生可以查找资料,收集有关名胜古迹的优秀图片以及现在的环保意识。篇三: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四: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教学准备] 开国大典录像、开国大典相关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为建立新的国家而举行的隆重仪式。3.想想:开国大典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你的理解形容一下。(隆重、庄严、热闹、盛大„„)4.你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4.检查生字读音。
xiàn县bân(奔)niǔ钮zhì帜tánɡ膛
口头组词:县城、直奔会场、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人所在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转载于:白山魂教学设计)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2.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2.讨论交流。
填空: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人。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体会此处排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
开国大典
隆重、庄严
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约30万人
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群众游行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2.让学生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阅读闻一多的诗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带。[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它在1925年就诞生了。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感激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 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
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身经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
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3.教师范读诗歌。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6.指名读生字“澳、虏、啕”,组词,如:澳门、俘虏、号啕 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妈港:葡萄牙人给澳门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狞恶:(面目)凶恶。
号啕:形容大声哭。
三、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诗句。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学生就课文质疑。
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6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澳: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是“奥”字,不要多一横。
虏:半包围结构。第三笔不要把“横钩”写成“横”。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写字并组词。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
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2.找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认读生字。
听写生字、新词。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一节。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怀着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2)从哪儿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
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那颗中国心)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篇五: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设计 姜当伟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姜当伟 2013.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握诗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品味感情色彩丰富的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学会用实际行动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
1.感情朗读,意象把握 2.品味构思,鉴赏语言
【教学过程】:
板书“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者
投影:大家可能对戴望舒不太熟悉,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三、欣赏范读,把握感情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配乐诗朗诵——《我用残损的手掌》(此环节也可由教师直接示范朗诵)。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四、字词学习,夯实基础
教师黑板上书写:锦幛 荇藻 蓬蒿 蝼蚁 憔悴 蘸着 灰烬 堤上 蹂躏
五、自由朗读,感知文意
请同学自由吟诵两遍: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大声读两遍;读后请你告诉大家,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了祖国哪些地方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何特点? 2.诗人的内心有怎样的感情变化?
师:应用怎样的感情和语调去朗诵这首诗歌?诗的前半部分充满凄楚忧愤,应读得沉重、缓慢,以表达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的痛惜之情;后半部分表现了作者的热切期盼,应读出高昂的情调。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来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七、合作探究,吃透文本
小组合作,研究探讨:
1.诗中出现了很多具体可感的意象,你能说出这些意象寄寓的作者的情感吗? 2.诗中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比喻,你能理解它的象征义吗? 3.诗中出现了很多贴切传神的词,你能品出它的妙处吗?
(一)学生交流展示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三)鉴赏诗歌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
学生小组为单位,找出感情色彩鲜明的词、生动贴切的动词,品味它们的妙处。1.感情色彩鲜明的词: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2.动词
①摸索,蕴含着“试探”和“寻找”的意思。是在无尽黑暗中寻找着一丝希望的曙光;正是这不甘沉沦于黑暗的“摸索”,穿透了令人窒息的阴霾,感受这片饱受磨难的土地的每一次艰难而有力的呼吸。“摸索”的对象都是灰色调、冷色调的,这一词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极大的痛楚
②“轻抚”一词则蕴含着无限的柔情,解放区的温暖明朗、蓬勃生春让诗人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他内心无比的温暖幸福,对解放区这一片土地甚为怜惜。恨之切爱之深啊!③运:汇集,积聚 ④贴在上面,表示不想分开
刚柔相济 因希望而刚强,因挚爱而温柔。
⑤掠:给人以不忍的感觉,又好象是对苦难历史和现实的快速回顾。3.虚词
看屏幕:看看上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
(屏显: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引导学生分析:“已、只、该、()”的作用。
已:从时间上 只:从空间上强调国土沦陷的已然状态和沉痛心情。该:强调的是应然状态。去掉后不能就无法把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真切的传达出来。()的内容是不由自主的联想,忆起家乡,马上想到它最有代表性的季节景色,思维不自觉的在这里出现了延留,说明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已经达到不可遏止的程度。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在这篇湖的秀美景色之中。景色越美,对敌人的痛恨越深。
八.激情吟咏,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于1942年,大家知道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shī)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呀!让我们记住这残损的手掌,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记住文章独特的意象、精粹的语言,下面请大家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激情吟咏,来感受这深切的亡国之恨和深沉的祖国之爱,向这颗高贵的不屈的灵魂致敬。
亲爱的同学们,飞扬跋扈的的小日本贼性不死,本性难移,“钓鱼岛事件”愈演愈烈,犯我边界,侵我河山。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而学习,不是为了自己在学习,你是为了中国可以发展而读书啊,你是为了中国军事实力的强大而读书啊,你是为了中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读书啊,你是为了中国不再被侵略而读书啊!
所有在座的同学们,挺起自己的胸膛,用你最大的音量,大声的跟老师一起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篇:《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爱国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就笑一笑,乐一乐,表示赞成;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就拉下脸,一脸的不高兴,表示反对。
1.我姓谭,从沙河小学来。
2.我是个男人。
3.我很喜欢语文,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梅花魂》。(署名权应该是陈慧瑛)
4.我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梅花魂》这一课的。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一课,跟我写“魂”。(导写“魂”字,区别:魄、愧、槐。注意:不要读作梅花鬼,不要把“魂”写作其它
字。)你知道魂的意思吗?(精神)
一、听读知大意。
打开书,听我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想写了关于外祖父(洪镜湖)的哪几件事?
(第13段不读)
汇报:(略)
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人)
我认为,这五件事都在写外祖父思念祖国,作者写的时候很随便,没有什么顺序。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二、研读悟精神。
刚才大家听了我的朗读,再仔细和课文对照看看,你发现我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从文章所写的五件事,已能充分表现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了,为什么还要这一段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说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认为外祖父主要说了什么?
3.数一数,外祖父一共说了几句话。(7句)
哪几句重在写梅花?哪几句重在写人?
写梅花: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因此你要好好保存。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把这两句连起来吗?
梅花的有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用“”画出来。(抽读,汇报)这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诗《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坚贞不屈)还可怎么说?(坚强不屈、临危不惧)
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的精神品格,我觉得前半句多余了。(通过对比突出梅花的品格)
老师读前一句,(抽生读后一句,指导朗读)再请大家齐读后一句。梅花是最有……(生读)最有……最有……所以外祖父告诉莺儿:这墨梅有高贵的品格,有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要好好保存。
写民族:
请看第五句,中华民族是个怎样的民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
节)有许我有气节的人物,“气节”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有气节的人吗?(文天祥、岳飞等)
中华民族有梅花一样的精神,梅花精神也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板:代表)。他爱梅花,实质上就是──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把爱祖国的的情怀全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你看: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导读)
他把爱祖国的的情怀全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你看: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时,我幼小的心灵是不知道父亲的这拳拳爱国之心的。我只看到他的行行热泪: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我知道当我高高兴兴要求外祖父一起回国时: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外祖父将浓浓的寄思乡情、爱国心于梅花之中,我幼小的心灵哪
能读懂呢?所以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满含深情地教育我。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的爱花之心,思乡之情,我多年后才明白。但外祖父当年的表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希望: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像烙印一样隽刻在我的心里。
文中的“我”1959年回到了祖国。这一别,便再也没见过外祖父。
在文革那个错乱的年代,身带许多海外关系的我,自然安稳不了。我20岁被发配到了山西的太行山地区的平顺农村,从一个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农民。
6年的农民生涯,我住的是窑洞,严冬风雪侵袭,狼群野兽时常来拱门。吃的是糠窝窝榆皮面野山姜。喝的是长满了虫子的旱井水。胃溃疡、关节炎……许多病症都有了,这哪里是一个出身富裕华侨人家的小姑娘可以忍受的?我前途茫茫,海外的亲人都劝我出国。可我咬咬牙,忍受下来了,我不能放弃与背叛当初归回的祖国。我把青春中最美好的6年岁月留给了太行深山。
我记住了外祖父的希望。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我可以骄傲地对九泉之下的外祖父说,我已具有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有了这些经历,我也对外祖父的梅花之恋,有了更深的认识,读: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总结板书:
课文围绕我的外祖父,写了五件事,在他读古诗落泪和不能回国恸哭两件事中,他的爱国心,思乡情得到了直接展现。在海外,他把梅花作为祖国代表,于是我弄脏他的墨梅,他便大发脾气;我离开他回国,他却把心爱的墨梅画送给了我;上船时,还赠我一块绣血色梅花的心绢。他把深深的爱国情怀全寄托在了梅花身上。梅花魂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板书:
坚贞不屈(代表)
梅花魂 中国心
痴心不移(眷恋)
第三篇: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
训斥
撩乱
朦胧
灵魂
玷污
颇负盛名
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7、梅花魂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第四篇: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春晖小学 李艳
【教材简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感悟梅花的高尚品格,了解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感悟中国魂,学习并传承梅花精神。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齐读课题,揭题导课 1.魂:精神。
2.梅花魂:梅花的精神。
(设计意图:理解课题,明确这节课学习目标。)板块二:欣赏梅花作品,积累梅花的古诗词,初步感悟梅花精神
1、互相欣赏梅花作品。
2、积累美化古诗词,初步感受梅花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自创梅花图和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初步形象感受梅花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块
三、检查预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指导书写:秉。2.佳句我会读(男女同学分开的读)
写法指导:前后照应的写法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主体更加鲜明,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要学会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导入新课学习,温故知新)
板块
四、感悟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通过预习,孩子们,你能说说外祖父对梅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你从文中那些句子能体会外祖父爱梅花呢?
2、同学们,在描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爱惜梅花图时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写法指导: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情感。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板块
五、深入了解梅花,感悟梅花精神
1、播放视频。
2、指导不同形式朗读描写梅花的句子,深入了解梅花。
3、你从中体会到梅花的什么品质?
4、孩子们,你能用文中的词来赞美一下梅花吗?(板书: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梅花的不畏风欺雪压,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
板块六:拓展延伸,感悟中国魂
1、同学们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仅仅是梅花的精神吗?还有谁呢?(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2、同学们,让我们用记忆的双手把“他们”这个词,你会发现包着许许多多闪光的名字,你知道谁呢?
3、补充图片,了解不同时期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 朗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板书:(梅花魂其实)中国魂,(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祖国。
4、这篇课文里能体现外祖父爱祖国的事情还很多,你能再简单说说吗?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悟民族魂。)
六、回顾拓展,升华主题 望着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满头银发的外祖父泪眼朦胧,心中感叹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同学们,请拿出笔,在本子上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共识,培养学生写话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更加深刻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那份爱国心,民族情。)板块七:总结,在歌声中结束学习
1、同学们,课文梅花魂的学习就到这里。像外祖父这样身居海外而不能回国的华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身居异国他乡,但却心系祖国,此时此刻,我想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让我们在学唱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2、作业布置:推荐阅读陈嘉庚、钱学森、华罗庚的故事。(设计意图:在感悟文章的基础上,聆听爱国歌曲,阅读爱国志士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实现情感升华)
第五篇: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的词语。
2、读通课文,会概括课文的几件事例。初步品读“训斥弄脏墨梅”部分,体会华侨老人珍爱梅花的情感,并有感情朗读此部分。
3、感受作者借“梅”抒发思乡情怀的表达方式。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引入新课,知借梅表达“思乡”情。师: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 生:月是故乡明 师:王安石眼中,学生朗读。《泊船瓜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王安石借什么表达思想情怀。生:借春风表达思乡情怀的。师:在张籍的《秋思》里呢? 生读文“洛阳城里见秋风” 生:借秋风表达思乡情怀。师:在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
生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借什么表达情怀
生:借北方的风雪表达自己的情怀。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 生:梅花魂
师:又是借什么抒发思念之情呢? 生:梅花。师:何以见得。
生:课题就是梅花魂。
二、读通概括事例,明借梅表达“思乡”情。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师:课文中也能找到依据。请大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哪里不容易读,多读几遍。同时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是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的。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情况。
师:感谢几位同学的提示,如下读音请注意 出示: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我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一起朗读,师:的确不好读,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师:要读出这个意思。跟老师读。学生跟读。师:还有几句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师:这一句有两个多音字 学生认读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出示: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时梳理的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师:我们读通了课文,从哪儿看得出是借梅花表达思乡情怀呢?
生:我从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知道了(读文)因为一看到梅花,就想起外祖父。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多少年过去,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师:这两句生字比较多,请全班朗读。学生朗读。
师:看到梅花,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看这个“葬”字,(老师书写)埋在异国的草堆下,葬身在那个国家 生:星岛
师:新加坡。外祖父是哪里人。生:中国人
(二)默读课文,概括事例
师:外祖父,洪镜湖先生,是晚清时候的一个举人,江苏生活了一段时间,又到福建厦门,后来下南洋做生意,之后定居新加坡。我们从首尾呼应中感受了作者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还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还从跟梅花有关的事情中表现出来的。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件事情。其他同学尝试着用第一单元学习的方法来概括。学生读文。生:我不小心在墨梅图上弄了一个小手印,外公就狠狠训斥我的妈妈。师(板书:训斥弄脏墨梅,)其他的几个事例,我们不读另两个事例,直接概括。生:临别的时候,外祖父流着泪送我梅花手绢。师(板书:流泪送血梅绢;)还有一件事情。
生:我们要回国,外祖父年级大了,不能临别的时候,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师:概括说出这件事情
生:外祖父不能回国了,临别的时候把那幅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了。师:(板书:赠送墨梅图画)跟梅花有关的有三件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板书。(生读)训斥弄脏墨梅赠送墨梅图画流泪送血梅绢
师:全文的首尾呼应着由“梅”想到了外祖父,又有三个事例回忆外祖父与梅有关的事情。最后一件事情写到“流泪送血梅绢”,其实外祖父流泪的还有两件事情,也尝试着概括概括。生:外祖父读古诗的时候哭了。我笑话他,他说我不懂事。板书:教我读诗流泪
生:外祖父因为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师:(板书:不能回国流泪)
师:课文一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情,我们把这五件事情一起读一读。(学生看黑板读)
三、品读“梅花”事例,体会梅花之魂
(一)初读“训斥弄脏墨梅”
师:我们先走进第一件事情吧。请默读课文,外祖父对梅花可谓是情有独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一对比就可以看出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生:“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他认为梅花是清白的,是不允许任何人把它弄脏的。
生:我从上文知道,外祖父特别疼爱莺儿,真可谓“捧在用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就因为莺儿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竟然大发脾气,梅花还比外孙女重要。她太爱梅花了。生:我们平常吧,不管玩什么,外公都会给的。根本不会为一幅画而动怒的。生:我是抓关键词语理解的。“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一个“轻轻”一个“细绸子”还有一个:“慢慢”都能看出外祖父笑梅花。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
生:我补充一下。要是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别说弄脏没啥。丢了也不可惜的。要么就胡乱一擦了事。可外祖父不一样。
生:爷爷生平第一次训斥我妈,看来梅花在外祖父心目中地位多么高啊!生:我从几个关键词中体会出来,“惟独”、“分外”、“家人碰也碰不得”感觉外公眼中只有梅花。师:我们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深切地体会到外公对梅花情有独钟。把这种深切的爱、浓厚的爱一起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出示: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生:我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出外祖父太爱梅花了,一点也不允许梅花上有脏痕迹。
师:怎么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布置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