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2:1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妮日记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妮日记 教学设计》。

第一篇:安妮日记 教学设计

3、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能力

了解日记的写作特点,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情感

1.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2.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教学重点: 1 .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揭示课题。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我们在绝境中要不断看到自己

制造的希望与美好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在躲在密室的漫长的 25 个月内,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面对思考战争、思考与父母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活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最困难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散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大概内容,思考“安妮的日记中反映了哪些主题”?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战后的憧憬、对小伙伴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检查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思考: .读了课文后,你对安妮有何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书上。.安妮在第八则日记中说“写作能使我记下一切,我的所有思想、理想和狂想”。从 11 则日记中找出安妮关于“思想、理想和狂想”的句子。仔细品味抒发了安妮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在厄运中还说“可是我快乐,而且立志永远快乐”?她快乐吗?

明确:因为他心里有爱,又对人的信任。他的确有快乐,那就是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就当时境况而言,这种快乐是一种理想境界;其次,它是个孩子,较为单纯,对生活充满希望。

4.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

5.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6.安妮为什么说:“人最需要的是勇气和幸福”?

7.日记中那一篇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感动?学习小组交流,班级交换感触。

四、复读课文,质疑。

五、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个犹太少女眼中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一群犹太人的生活。读完文章后,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一再的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安妮日记》会带我们回顾一次历时六十年的纪念、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享受一段温暖人心的时光。你会感受到一个 14 岁犹太少女对于生活的心声:“我看见世界变成一片荒原我听见雷声渐进,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云彩很没,阳光灿烂,想象自己和爸爸在过去经常去的公园散步,所有的花在同一时间里盛开,我就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中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绝对不会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混乱、痛苦和死亡之上„„不管怎样,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六、布置作业:(两题中任选一题)

1.文中第三则日记,写出了安妮焦虑、害怕、期盼的心情。请你用日记的形式和内心独白的方法,写一种自己的内心感受。(高兴、伤心、悲哀等)

2.选择文中的一则日记,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篇:《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新课程教学非常强调于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的觉醒。特别在《安妮日记》这样厚重的文本之中研读出血色天空下面的宝贵童心是相当困难又相当有意义的。所以,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之中,对话教学理论的运用是非常必需的。

2、在新课程教学之中,我们如何在预设和生成之间进行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前为了一堂所谓的“完美”的课堂而设计的学生跟随老师牵引的模式。反之,必须强调的观念是随着学生的情感、思维,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强调一种真实的“生成”状态。

3、在新课程教学之中,特别在文本研读的单元教学之中,必须强调的是要给学生一些课堂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思考变成一种真实的有内涵的思考而不是一种做秀。

4、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最大的问题。让原生态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案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感觉外面淡淡的阳光美吗?对呀,宁静的天空下面,阳光好美。再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吗。如果有一天,战争就是发生在你们的身边,你的感觉战争的定义是什么呢? 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中,老师只能让大家先忘记阳光。走进一段战争笼罩下的黑暗生活,去解读一段黑暗中的心迹。那是一段关于一个女孩和一个战争的往事。

那场战争发生在60年前,名字叫二战,主题是杀戮和种族迫害。那个小女孩的名字叫安妮。

二、解读安妮的数字人生

安妮的一声伴随着一些简单的数字,在课前提示当中找出所有于安妮有关的数字。并且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1929-1945————————花季少女的生命历程

13岁——————————――日记、心事记载、吉蒂 1942年7月6日――――建筑的夹层、密室、生活的空间 263号――――――――建筑的夹层、密室、生活的空间 1942年6月12日―――――13岁,开始写日记 1944年8月4日――――――――15所被捕

1945年3月―――――――――16岁死亡(伤寒)

1947年――――――――――日记出版(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之一)

三、走进安妮

同学们,看了这些数字和数字背后的内容,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在13岁写日记,你会写什么东西呢?

试问为什么一个比你们还小的小女孩和一本日记能够去感动世界,震撼世界,影响世界。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让时间倒退60年,回到那个黑暗的年代,走进楼上的密室,去看看安妮和她的朋友吉蒂。小诗:我希望世上所有的孩子/都不要像安妮那样担惊受怕/请你们轻轻的上楼/楼上的安妮已经在梦中

四、归纳解读日记文本内容

同学们,来吧,翻开安妮的日记。让我们重组时间和空间,把安妮的九天变成我们的一天。在一个星期里面,安妮认为最难受的是星期几(星期天)。她是怎么说的? 星期天是我真正悲惨的开始。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在这个星期天,安妮悲惨的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安妮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剪辑安妮的一天(看到、听到、经历、感受),快速浏览,划出关键句、剪辑归纳。那一天„„

犹太朋友被带走,被杀 外面变得很可怕

小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已经不见踪影了 被拿掉了国籍

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无法入眠 „„

五、安妮的逃脱和感受

安妮想不想从这一天中逃脱出来,能不能逃脱出来。齐读安妮在文中的呐喊。

逃脱意味着自由,不能逃脱,意味着死亡;在自由和死亡的挣扎中,安妮的呐喊何其无助。同学们,如果你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生活的感受吗。那么,安妮呢,让我们把时间还原为真实,现实当中,安妮的1000个日子就是这样在黑暗的密室中度过的。你能设想出来13岁的安妮的心理和对生活的感觉吗。用3-5个词语揣测安妮的心理感受和对生活感觉。

第一、二两段

1、文章开篇写雨有何作用? 答:开篇写雨①渲染了一种潮湿、阴冷、凄切的氛围,②给全文奠定了一个凄楚的情感基调,③烘托了绵密忧郁的乡愁。

2、为什么说“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黑白片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回忆祖国的一切像黑白片,事实上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乡愁之浓,乡愁之深,乡愁之广。比喻、夸张。

3、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4、“磁石一般的向心力”指什么? 答:指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归宿感,一种赤子之情。或同源同根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

5、为什么说“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

答:因为汉字“雨”部包括了“霜雪云霞雷电霹雹”等字,几乎描述了全部的天气变化。也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五段

1、“听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一句中“美感”具体指一种怎样的美?答:一种凄凉,凄清,凄楚之美。

2、为什么身在台湾回忆起大陆上的秋雨“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答:因为在台湾回忆大陆上秋雨又平添了几分悲伤、怅惘的乡愁。

3、为什么说“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答:即使英雄也忍受不了多少乡愁的折磨,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痛及年华易逝,归乡无望的感慨。

4、文章引用蒋捷词的用意是什么?

答:①巧借蒋捷之词抒发现实生活中天涯飘零之感,②烘托了有家难归,有国难回的苦闷与痛楚;③扩展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诗意,深化了文章的意境。第十一段

1、“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绝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成为绝响? 答:消逝了的最美的音乐作品。因为“台北一下子长高了”,瓦屋变成了一幢幢无瓦的公寓,再也听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乐。

2、“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一句中的“灰蝴蝶”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指瓦片。借喻。

3、“现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一句没有用标点符号,有何好处?

答:通过特殊的形式突出了再也听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乐所产生的惆怅,就如长长的不加标点的句子一样。

4、为什么说“七十年代”的台湾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因为瓦屋变成了无瓦的公寓,曾经雨溅在瓦上形成的音乐成了绝响,情韵消失了。表达了作者一种种深深的遗憾。

5、“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你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好。运用了比喻的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雨点溅在瓦上的美妙意境。第十二段

1、文中的“他“具体指谁?“他”是哪一类的代表? 答:具体指余光中。“他”也是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的化身。

2、为什么“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

答:再冷一些灰雨就会结成故乡的白雨,就可以补偿作者二十五年来未曾领受故乡白雨祝福的伤痛,更能让作者追忆故乡的温暖,更能表现作者的浓浓乡愁,也更能让读者感受作者心头的感伤。

3、“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一句有什么含义?(答:同第五段③)

4、“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一句中“苔藓”具体指什么? 答:指郁结成堆的乡愁。

5、为什么说雨是“冷”的? 答:①突出雨在春寒料峭中给人的真实的触觉感受 ②表现了作者远离祖国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

6、“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有何含义? 答:写出了作者对故园、故国的思念之深,之浓烈。

第三篇:《安妮日记》教学设计2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2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安妮日记》安排在专题“和平的祈祷”的第二板块,前面的板块是“遭遇战争”,通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了较深的认识。《安妮日记》日记的角度来反映同一主题的内容。由于有了前文的铺垫,学生对日记背后蕴涵的意义就较容易理解,教师不必花大精力。但把日记作为文本,如何去阅读、分析日记,这些却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是他们感到新鲜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落在此处。这篇文章也为对后文的《图片两组》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2、了解事件背景,体会安妮对人生的思考

(二)能力目标:

1、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三)情感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2.教学难点:认识法西斯的罪恶,学习安妮困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学情分析

课文所讲的故事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对此不甚了解,要通过很多背景材料使学生明白战争都会使生灵涂炭,然面对强权侵略、国将不国之时,又怎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全民皆兵维护的是自己生存的家园,维护的是国家民族的尊严。这样的战争是不得以而进行的正义的战争,也正因如此才涌现出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了解背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设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⑴.背景了解: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 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安妮日记》从 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是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课本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文中对战争造成的种种罪恶,安妮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全都不加修饰地直接抒发出来。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议论相结合,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 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 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 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3)日记内容概括:

《边城》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 2.了解关于作者沈从文的文学常识

二、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泅水()茶峒()傩戏()氽()伶俐()牛犊()悖时()喧阗()棕榈()镇筸()怏怏()歇憩()糍粑()踹()角隅()嗤笑()拮据()睨视()端倪()蘸水()停泊()湖泊()2.解释下列词语。氽:

喧阗:[来源:学。科。网] 伶俐: 拮据: 检点: 买椟还珠:

3.文学常识填空。

沈从文(1902—1988),____________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创作。自三 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二、合作探究 疑难妙句 1.(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2.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3.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

语段剖析

1.“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2.“话虽轻轻的„„可不要叫喊救命!”

第四篇:安妮日记

上海市呼玛中学魏鸿颖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3、学习主人公面对逆境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关键句的朗读,品析,把握和学习主人公面对逆境坚贞乐观,不屈服的坚韧性格。说明: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两年前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这里有痛苦的等待,花季的憧憬,人生的思考。本文有8则日记,篇幅较长。因此在学习本文时,应选择几则几篇重点突破。通过一些关键句的反复朗读,品析,把握小作者在厄运中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从而把握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预习

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2,了解《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前对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小作者不幸的人生遭遇的了解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新课 一位美丽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流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心。(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介绍《安妮日记》。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拉近了学生和作品的时空距离。

整体感知 你对安妮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1,浏览课文,思考,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书上。

2,交流。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和情感基调 品读警句

(五,六,七,八则)读(五——八则)思考:在第六则日记中,安妮说“可是我快乐。而且立志永远快乐”她快乐吗? 学生交流: 可从以下句子去体味: 1,“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也快乐。” 2,“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心里。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真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3,“必须好好活下去,当记者,因为这是我的志向!” 4,“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我不认识的人。”„

在文章局部内容研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深刻内涵。

深化拓展 在读课文,想一想安妮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讨论交流:安妮的快乐来自于她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鼓励学生走近安妮的内心世界,学习她面对逆境不屈服的坚韧性格。布置作业

(两题中任选一题)1,推荐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

2,文中第三则日记,写出了安妮的焦虑,害怕,期盼的心情。请你用日记的形式和内心独白的反法,写一种自己的内心感受。(高兴,伤心,悲哀等)1,选择一篇日记,写一篇读后感。

2,写一种自己的内心感受。

练习举隅:

1,日记中哪一篇最引起你的共鸣?圈画出你最受感动的语句。2,选择一则日记,写一篇读后感。

3,搜集关于《安妮日记》的评论,制作一本剪贴册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4,阅读:(德)海伦娜•霍尔茨曼的《这个孩子应该活着》,进一步了解二战期间犹太人所遭受的迫害。了解战争对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

第五篇: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十三岁,一个花儿般美丽、青春、富有活力的时刻。但在安妮短暂的一生中却是生命尽头的一只黑手。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正值二战,本就受特殊待遇的犹太人惨遭迫害,安妮一家以及凡丹一家和杜瑟尔医生等人只有搬至“密室”中小心翼翼的在隔绝人世的黑暗中生活。直至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即将来临,正义即将胜利时,法西斯邪恶的嘴脸却出现在“密室”外。最终,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而那个还没有享受过精彩人生的少女却与世长辞。

二战中那个只有将情感寄托于日记中小伙伴的无助女孩仅仅只是特例吗?对大千世界的向往,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对生活的期待是每一个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只是战争让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海面上的泡沫,美好而短暂。

就如同这些日记,我想这并不是安妮一个人的日记,这是战争中千千万万孩子的心声。由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是在诉说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战争的痛苦。法西斯,这个曾经夺取几百万犹太人生命的词;希特勒,这个曾经让千千万万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任何事都有利有弊,战争也不例外,只是弊大于利,而那些侵略者只看见了小小的利益,却从不知道战争带给了人民无尽的灾难,自由、梦想甚至是安稳的生活都成了奢侈的存在、梦里的场景。安妮只是一个例子,它就像一个警钟,告诫世人战争的可怕,战争的残酷。

下载安妮日记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妮日记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禁捕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拘捕,许多犹太人都东躲西藏。在德国的犹太人安妮也是其中的一位。安......

    安妮日记(节选)[★]

    《安妮日记》(节选)学案 编制:张光伟 审定: 时间:2010-12 一、背景资料 《安妮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长着一双大大的黑眼睛,活泼、聪明的十五岁犹太姑娘,她叫安妮·弗朗克。这本......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 1.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四日,“我”那么早起来是因为今天是“我”的( ), 爸爸妈妈送了“我”、( )、、、( ( )。 2.“我”是( )国人,荷兰而已。姐姐叫,......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花季,多么美好灿烂的季节啊!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教学目标 一、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忍性格。 三、了解日记......

    安妮日记

    坚强与光明 ——读《安妮日记》有感 13~15岁的我们正值花季年龄。快乐地过每一天,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不用担心是否有人闯进来,把老师抓走;不用担心是否在书声琅琅时,有子弹从......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一个平凡的女孩的遭遇却不平凡,虽然拥有同样遭遇的人有很多,但是安妮不同,她把每天的生活变成一片日记,她有书写来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