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做到读书为本,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读,充满感情地读,最后能愿意读,喜欢读,争先恐后地读。
【学习目标】
能较好地掌握全文结构和大意,理解和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及词语的意味,产生对于长城及其精神和内涵的景仰,以及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叹。
【课前准备】
学生主动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播放长城图片。
师:昨天我们去游览了……?我们从远处眺望了……?我们从近处观赏了……?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要登上……,去感受,领悟,赞美我们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长城呢?
板书:
──的长城
生自读全文。
生汇报:
像长龙一样的长城。
(这是从远处眺望。)
高大坚固的长城。
(这是从近处观察。)
气魄雄伟的长城。
(你读书真有心,能够找到这么好的一个词形容我们的长城。)
二、品读感悟
师:是啊,我们的长城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的长城高大坚固,那当我们的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又会想起什么呢?,他又会看到什么样的长城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那一句话,那一个词让你特别激动,使你浮想联翩……
生自读第三节。
生汇报:
无数……无数……
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三、情景设置,重点突破
1、师: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科技很不发达,战乱频繁……)
那时候有起重机吗?……有汽车,火车吗?……那x的是什么?……是啊,x的双手和肩膀,但驮起的却是重达……?xx同学你的书包沉吗?他的书包大概是 20斤,那两三千重大约要有这样的书包多少个?……那要100多个这样的书包啊,你能背起来吗?谁来试试背起这两三千斤重的石头?……一个同学读,两个同学读,三个同学读……全班齐读。
师: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块两三千斤重的石头终于抬起来了,可是咱们还得把他抬到山顶上去啊,这山顶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岭啊!来,我们一起来抬。……你们走得太轻松了,你们的肩上可是重达两三千斤的巨大条石啊,你们的脚下可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给绊倒啊……再来……怎么停下来了?你们还刚刚走到山脚啊,继续走,……到山腰……快到山顶了……还有一点点距离了……到了。现在,你最想说什么?(累,真累……)
师:同学们呐,我们才扛了一块石头啊,可我们的劳动者呢?他们要扛……一天要走多少次这样的山路?万一被石头一绊,或者因为坚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会……有多少劳动者在这里过早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长城上难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头吗?……不,它上面凝结着我们无数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所以我们的作者才会由衷地对劳动者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少……”
2、写话练习: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你们辛苦了!
(衷心的表示感谢)
你们真了不起!
(真诚地赞叹)
你们别干了,我们造反吧!
(长城在当时的确起到了防护外侮的作用,但是今天看来,这样的防护其实毫无意义,一位美国学者在提到长城时这样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坟墓 。)
师:让我们把我们对劳动者的感谢,赞叹的感情都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再来读“多少……”
师:这气势雄伟,凝结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长城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骄傲,大家想看一看吗?这样伟大的长城啊,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忍不住要衷心赞叹,我也想向大家倾诉我对长城的景仰和赞美,大家想听吗?……请看,请听 。
(视频长城,伴有《长城谣》)
师:同学们啊,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就是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这就是高大坚固而又宽阔平整的长城,这就是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长城,这就是我们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长城,这就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精神的长城,这就是我们的长城,永远的长城!
师: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师:那作者又是如何赞叹我们伟大的长城的呢?……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课件出示: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四、xxxx升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面对这岿然屹立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万里长城,我们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刚才读的那段话,让我们再一次来赞叹我们我们古代最伟大的建筑──长城!
(全体起立,课件出示)
师: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同学一定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我也深信,我们的伟大长城的精神会永放光芒。
五、《长城》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例如:
我遇见了一位老人,他满脸的白胡子,头发都是白的,背驼得像骆驼一样,我走过去对他说──,可是他却说──
2、说话训练:
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或长龙一样)
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宽阔平整
凝结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篇2:《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长 城
远:雄伟
长城近: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篇3:《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颂。
2、初步学习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并产生了解中国其它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打开自己计算机中收藏的长城的资料,同学间互相查看。
2、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收索资料的收获。
3、上堂课,同学们读了这一课,你们想登长城吗?看例子,做组词,造句练习。
登长城:
旋
智
4、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练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交流,再齐读。
6、是啊,面对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大声地说一说。
在电脑中记录下来。
7、激情朗读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预备!读―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篇4:《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做到读书为本,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读,充满感情地读,最后能愿意读,喜欢读,争先恐后地读。
【学习目标】
能较好地掌握全文结构和大意,理解和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及词语的意味,产生对于长城及其精神和内涵的景仰,以及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叹。
【课前准备】
学生主动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播放长城图片。
师:昨天我们去游览了……?我们从远处眺望了……?我们从近处观赏了……?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要登上……,去感受,领悟,赞美我们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长城呢?
板书:
──的长城
生自读全文。
生汇报:
像长龙一样的长城。
(这是从远处眺望。)
高大坚固的长城。
(这是从近处观察。)
气魄雄伟的长城。
(你读书真有心,能够找到这么好的一个词形容我们的长城。)
……
二、品读感悟
师:是啊,我们的长城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我们的长城高大坚固,那当我们的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又会想起什么呢?,他又会看到什么样的长城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那一句话,那一个词让你特别激动,使你浮想联翩……
生自读第三节。
生汇报:
无数……无数……
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三、情景设置,重点突破
1、师: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科技很不发达,战乱频繁……)
那时候有起重机吗?……有汽车,火车吗?……那靠的是什么?……是啊,靠的双手和肩膀,但驮起的却是重达……?XX同学你的书包沉吗?他的书包大概是 20斤,那两三千重大约要有这样的书包多少个?……那要100多个这样的书包啊,你能背起来吗?谁来试试背起这两三千斤重的石头?……一个同学读,两个同学读,三个同学读……全班齐读。
师: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这块两三千斤重的石头终于抬起来了,可是咱们还得把他抬到山顶上去啊,这山顶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岭啊!来,我们一起来抬。……你们走得太轻松了,你们的肩上可是重达两三千斤的巨大条石啊,你们的脚下可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脚下的.石头给绊倒啊……再来……怎么停下来了?你们还刚刚走到山脚啊,继续走,……到山腰……快到山顶了……还有一点点距离了……到了。现在,你最想说什么?(累,真累……)
师:同学们呐,我们才扛了一块石头啊,可我们的劳动者呢?他们要扛……一天要走多少次这样的山路?万一被石头一绊,或者因为坚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会……有多少劳动者在这里过早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长城上难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头吗?……不,它上面凝结着我们无数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所以我们的作者才会由衷地对劳动者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少……”
2、写话练习: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你们辛苦了!
(衷心的表示感谢)
你们真了不起!
(真诚地赞叹)
你们别干了,我们造反吧!
(长城在当时的确起到了防护外侮的作用,但是今天看来,这样的防护其实毫无意义,一位美国学者在提到长城时这样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坟墓 。)
……
师:让我们把我们对劳动者的感谢,赞叹的感情都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再来读“多少……”
师:这气势雄伟,凝结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长城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骄傲,大家想看一看吗?这样伟大的长城啊,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忍不住要衷心赞叹,我也想向大家倾诉我对长城的景仰和赞美,大家想听吗?……请看,请听 。
(视频长城,伴有《长城谣》)
师:同学们啊,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就是像长龙一样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这就是高大坚固而又宽阔平整的长城,这就是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长城,这就是我们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长城,这就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精神的长城,这就是我们的长城,永远的长城!
师: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
师:那作者又是如何赞叹我们伟大的长城的呢?……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课件出示: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因为长城──,所以作者感叹……
四、激情升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面对这岿然屹立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万里长城,我们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话要说,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刚才读的那段话,让我们再一次来赞叹我们我们古代最伟大的建筑──长城!
(全体起立,课件出示)
师: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同学一定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我也深信,我们的伟大长城的精神会永放光芒。
五、《长城》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如果你能够重回古代,看见那些辛苦劳作的古代劳动人民,那中间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你?
(那是个怎样的老人?……)
例如:
我遇见了一位老人,他满脸的白胡子,头发都是白的,背驼得像骆驼一样,我走过去对他说──,可是他却说──
2、说话训练:
大家面对着伟大的长城,你会想起什么,想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或长龙一样)
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宽阔平整
凝结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数不清 没有……没有……就 无数……无数……
篇5:《长城》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长城》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设计】
1、让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结构及作者的观察顺序,运用热键自学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主题,在协作环境中在网上搜索有关长城资料,感受长城的雄伟及坚固。
3、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进行知识外化。
4、品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观察顺序。
2、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以形象性、直观性思维为主,通过课文认识长城的特点,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及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经验,能独立进行阅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等,具有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在网络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课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1、看长城录像,思考:
这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雄伟及高大坚固
1、学生观看学习软件,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2、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课文描写的长城景物,感受长城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1、了解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2、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长城的过程的情景。
3、理解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品读课文。
四、自拟学习目标,上网了解长城的课外资料
1、网上阅读长城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并作全班展示。
3、到长城论坛上传阅览资料或发表感受。
五、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情感并抒发
六、小组讨论“长城”电子报的设计模式及设计内容
七、教师总结
【教学体会】
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学习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多地获得积极思考的空间,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拓展学习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学生在汇报、交流时,都能较深刻的认识到这是封建社会民族冲突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长城的深刻意识。研究中,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乐趣。特别是成果交流阶段,大家通过相互交流、提问、反思、发表意见,逐步积累综合学习的能力和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了小组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知识的再次建构。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建构中,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应该说,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深刻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包括情感的体验、方法的体验以及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的理解是独立而深刻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体验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自主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帮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地理解课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所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课件及CAI素材只担当被演示的角色。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件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课件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服务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长城》的第二课时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而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对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都不一样,学生可自由利用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随时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CAI在教学中对于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既能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练习,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还待进一步研究。
【《长城》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