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 通过抓住方位,品读词语,了解蛙的小快活;搜集与大海相关的资料,想象鳖在东海的生活,感受鳖的大快乐。
2. 借助白话文,在诵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3. 将蛙的小快活与鳖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文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重难点]
将蛙的小快活与鳖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文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课前准备]
导学单
[教学内容]
第2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课前动画,回顾内容
播放课件《井底之蛙》
二、汇报交流,体验“蛙”乐
1.学生汇报交流导学单第1题,了解蛙的小快活。
2.抓住“夸耀”一词,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3.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归纳“总分”的写作方法。
三、迁移对比,感受“鳖”乐
1.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2.学生分享交流导学单第2题,并观看大海的`视频,感受鳖的大快乐。
四、回归文本,揭示寓意
1.弄清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揭示寓意。
2.联系生活,说说怎么做才不会被别人称做“井底之蛙”?
五、拓展文本,以读引读
认识庄子,教师推荐经典读物。
[教学反思]
短短的四十分钟,考验的是一名教师的教学用心与教学真诚。回想这堂课,有以下这些作为自己个人教学可保留的经验:
一、在课件的制作上,趣味盎然,在板书生动形象、新颖,以简笔画对比,突破重难点,将小快活与大快乐进行对比,由浅入深,感悟寓意。
二、设计巧妙,起承转合,步步深入;汇报交流,体验蛙乐,迁移对比,回归文本;课前交流,课上发言,扎实有效。
三、导学单体现“厚学”的理念,表格的设计与“蛙乐”总分以及“鳖乐”前后呼应,导学单起突破重难点的重要作用,抓住了空白查找资料感受了鳖的生活,揭示了寓意,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小组合作机制,在小组中设立组长,汇报的顺序先后分明,井然有序。在课堂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学会了方法,但同时也从中观察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本次研讨活动的理念为“以生为本”,那么是否在此基础上,课堂的设计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而忽略了课文朗读的重要性了呢?“读”因此而削弱了地位,是课堂的遗憾,也是我今后在课堂中努力的方向。
一节课有得有失,它为一个教学课时的内容写下一个句号,但也同时为下一节课写下一个冒号,是教师继续活跃在课堂上的一把标尺,我将继续为之努力。
【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语文课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2.三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3.《井底之蛙》语文教学设计
4.《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5.《井底之蛙》的教学设计
6.四年级语文上册《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7.二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8.二年级井底之蛙续写
9.《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双龙一小
徐娅 [教学目标]
1. 通过抓住方位,品读词语,了解蛙的小快活;搜集与天空相关的资料,想象小鸟在天空的生活,感受小鸟的大快乐。
2. 借助对话,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体会“天无边无际大”的含义。辨别青蛙与小鸟说的到底谁才是对的。
3. 将蛙的小快活与鸟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文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教学重难点]
将蛙的小快活与鸟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文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课前准备] 导学单 [教学内容] 第1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课前动画,回顾内容 播放课件《井底之蛙》
二、生子难点突破
1“信”它是左右结构,单人旁,并且是前鼻音。发音一定要准确,组词,去了单人旁变成另外一个字都“言”。
2“沿”它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拼音YAN ,组词,注意它的形近字。
3“抬”同样的是左右结构,提手旁,拼音都TAI ,去掉提手旁后变成另外一个新字,和它是同音字,但组词不能混淆。
4“际”左右结构,双扣耳,拼音JI,同样可以拆开,就变成不同的字,去掉部首就读SHI,表示的示,形近字要进行分析。
5“蛙”左右结构,虫字旁,拼音读WA,要注意右边是两个土字组成的,组词,换成三点水后变成另外一个新字。
6“错”左右结构,金字旁,拼音CUO,形近字可以把金字旁换成是单人旁,变成借书得得借。
7“答”上下结构,竹字头,拼音DA,下面是一个合字,拆开可以分成不同的字。
8“还”半包围结构,拼音HAI,还字的形近字很多,要注意区分它的部首,然后组词。
这课学习的多数是左右结构的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别,加强识字的技巧,拓展识字。课文中的词语要多读,多练,读准字音。三课文解读
课文主要讲了青蛙与小鸟的对话,通过它们的对话与争论,辨别天的大小,故事简单明了,寓意深刻。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天无边无际大。教学总结
最后我们知道谁对谁错,并且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学习到,我们要多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开扩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教学反思]
短短的四十分钟,考验的是一名教师的教学用心与教学真诚。回想这堂课,有以下这些作为自己个人教学可保留的经验:
一、在课件的制作上,趣味盎然,在板书生动形象、新颖,以简笔画对比,突破重难
点,将青蛙与小鸟进行对比,由浅入深,感悟寓意。
二、设计巧妙,起承转合,步步深入;汇报交流,体验蛙乐,迁移对比,回归文本;
课前交流,课上发言,扎实有效
三、导学单体现“厚学”的理念,表格的设计与“蛙”总分以及“鸟”前后呼应,导学单起突破重难点的重要作用,抓住了空白查找资料感受了小鸟的生活,揭示了寓意,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小组合作机制,在小组中设立组长,汇报的顺序先后分明,井然有序。在课堂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学会了方法,但同时也从中观察到了自己的不足,例
如本次研讨活动的理念为“见多识广”,那么是否在此基础上,课堂的设计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而忽略了课文朗读的重要性了呢?“读”因此而削弱了地位,是课堂的遗憾,也是我今后在课堂中努力的方向。
一节课有得有失,它为一个教学课时的内容写下一个句号,但也同时为下一节课写下一个冒号,是教师继续活跃在课堂上的一把标尺,我将继续为之努力。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抓住方位,品读词语,了解蛙的小快活;搜集与大海相关的资料,想象鳖在东海的生活,感受鳖的大快乐。
2. 借助白话文,在诵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3. 将蛙的小快活与鳖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文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教学重难点] 将蛙的小快活与鳖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文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课前准备] 导学单 [教学内容] 第2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课前动画,回顾内容 播放课件《井底之蛙》
二、汇报交流,体验“蛙”乐
1.学生汇报交流导学单第1题,了解蛙的小快活。2.抓住“夸耀”一词,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3.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归纳“总分”的写作方法。
三、迁移对比,感受“鳖”乐
1.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2.学生分享交流导学单第2题,并观看大海的视频,感受鳖的大快乐。
四、回归文本,揭示寓意
1.弄清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揭示寓意。
2.联系生活,说说怎么做才不会被别人称做“井底之蛙”?
五、拓展文本,以读引读
认识庄子,教师推荐经典读物。
[教学反思] 短短的四十分钟,考验的是一名教师的教学用心与教学真诚。回想这堂课,有以下这些作为自己个人教学可保留的经验:
一、在课件的制作上,趣味盎然,在板书生动形象、新颖,以简笔画对比,突破重难
点,将小快活与大快乐进行对比,由浅入深,感悟寓意。
二、设计巧妙,起承转合,步步深入;汇报交流,体验蛙乐,迁移对比,回归文本;
课前交流,课上发言,扎实有效
三、导学单体现“厚学”的理念,表格的设计与“蛙乐”总分以及“鳖乐”前后呼应,导学单起突破重难点的重要作用,抓住了空白查找资料感受了鳖的生活,揭示了寓意,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小组合作机制,在小组中设立组长,汇报的顺序先后分明,井然有序。在课堂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学会了方法,但同时也从中观察到了自己的不足,例
如本次研讨活动的理念为“以生为本”,那么是否在此基础上,课堂的设计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而忽略了课文朗读的重要性了呢?“读”因此而削弱了地位,是课堂的遗憾,也是我今后在课堂中努力的方向。
一节课有得有失,它为一个教学课时的内容写下一个句号,但也同时为下一节课写下一个冒号,是教师继续活跃在课堂上的一把标尺,我将继续为之努力。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13.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板书设计:
第五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含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语言由口头向书面语过渡,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初步具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接触一些浅近的古文会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时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的走进文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比较青蛙和鳖的生活环境,从而感受到青蛙的孤陋寡闻和夜郎自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言文,了解大意。
3、体会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的变化过程,领悟寓言意在讽刺那些夜郎自大、见识短浅的人。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浅井之蛙的快乐,骄傲。
2、对比两种快乐。拓展谈话,想象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领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不断的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教学重难点:
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的变化过程,进而感悟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小游戏:“看图猜寓言、说寓意”。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设计意图:
一、游戏的形式轻松、活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形式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学习;
二、“说寓意”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复习寓言故事的特点,从而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复习旧知,概括大意。
1、复习生字词。
2、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采用检查旧知的形式来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义,并通过找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补充相关资料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自读课文,通过“夸耀、尽情”等重点词语体会井底之蛙的小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井底之蛙的快乐、得意和骄傲,并能把自己的体会绘声绘色的读出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
2、体会东海之鳖的话,感受生活在东海之中的“大快乐”。① 理解“千里之遥,千仞之高”,领悟“大快乐”的含义。② 借助白话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③ 徜徉东海,感悟寓意。
【设计意图:补充资料可以把东海之鳖所描述的大海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海的辽阔、深远和丰富多彩,进而和井底之蛙的那一口浅井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拓展文本,升化主题。
1、从自身出发,谈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体会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体会出文章的寓意,从而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不断的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2、推荐课外读物《庄子.秋水》。
五、星级作业,挑战自我 ∵复述故事。∵∵背诵这段古文。∵∵∵续写故事:
∵∵∵∵井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于是„„
【设计意图:作业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对文本进行拓展,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井 底 之 蛙
鳖
深
大(视野开阔)
蛙
浅
小(盲目自大)
【教学反思:】
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井底之蛙”被用来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这一点很多学生都了解,甚至在生活中会时常用到。但青蛙的目光怎么个“短浅”法,它又是怎样认识到了自己的自大,这就要深入课文去了解。在设计本课时,我有一个想法:绝不逐句逐字讲解课文,做内容分析,而要让孩子们在本节课自主感悟,除了领悟寓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浅井生活中的快乐是悟出本文寓意的关键一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把青蛙的快乐生活有机的串联起来,勾勒出了四个快乐的场景:“高兴时……;疲惫了……;跳进井水中……;快乐的极点……”在每个“场景”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井底之蛙的快乐、得意和骄傲。例如:“尽情”、“安然休息”、“绵软休息”、“独占”、“极点”并指导学生学会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联系起来,教给学生学会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从他们朗读的声音、朗读的表情,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自娱自乐的小青蛙们。
就在学生还沉浸在青蛙快乐的情感里,东海之鳖的到来打破了青蛙的美梦,也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究竟是什么是得井底之蛙的认识、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瞬间觉得自己自己非常渺小?这个峰回路转的问题让学生陷入了沉思。此时,我深知,点拨好这个问题,学生就能顺其自然的悟出本文的寓意。于是我为学生出示了一段东海的图片资料,把东海之鳖所描述的大海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海的辽阔、深远和丰富多彩,从而和井底之蛙的那一口浅井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体会出井底之蛙在听了东海之鳖的话后“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回顾这一教学片断,图片的出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在欣赏赞叹东海的宽广、深远后,自然而然的理解了东海之鳖的话,进而明白了青蛙的快乐只能算“小快乐”,而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大快乐”。在教学这一部分时,还有一个渗透点,那就是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朗读古文。我采用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读古文,鼓励学生模仿老师读古文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教学进行到这儿,我知道在每个同学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悟,当“你想怎样告诫自己?”问题一抛出,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说自己的想法,看着一只只小手向我示意,我的心里一阵窃喜,孩子们已经进入了“探索者”、“研究者”的角色之中,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本文的寓意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呈现出来,不做井底之蛙,不做盲目自大,目光短浅的人是孩子们学完这一课的收获。我欣喜这堂课的过程,我欣喜孩子们的收获,我默默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希望我和同学们都能更好学,不自大,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大快乐。
在备课时,我力求做到: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体现出崔峦老师提出的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语文课堂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加强语言运用的能力。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如果找准读写结合切入点,让孩子们说完寓意后,动笔去写感悟,从而落实听、说、读、写这一能力的培养,引领孩子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会让他们不但感受到了语言,熟悉了语言,理解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运用了语言。此外,这则寓言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蛙有蛙的快乐,鳖有鳖的快乐。蛙在井底很快乐,鳖在大海很适宜。蛙不可能有鳖的眼光,鳖也不可能像蛙一样跃、攀、躲、跳。课文写鳖不理解蛙的快乐,而蛙即使到了大海也享受不了鳖的快乐。所以,是否快乐,要看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谁,也要看个人的追求。但在教学中,我没有涉及这个层面。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更深层次挖掘教材,走进文本深处,而不是游离于教材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