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难点的资料,有关本诗的资料。
教学方法:
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
2、点评:节奏、情感
3、指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全诗
4、师板书重要字词。
(属国、征蓬、汉空、关、单车和候骑)
5、了解作者――王维
(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
(显示幻灯片2)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导学生质疑
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
①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
(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④巡视相机指导
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
五、拓展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画古诗:选喜欢的诗句画下来。
3、课外摘抄,高适、岑参描绘的边塞诗。
六、板书
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异曲同工
“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显示生字词。
2、指导,点拔。
二、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写出描写边塞风光的句子。
三、课后小结:
篇2:《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着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u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4、集体朗读,背诵。
自我反思:
还是一样的毛病,自己设计的教案上有较多的精美台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贫乏,缺乏灵动性,这是语文课堂忌讳的。
篇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全诗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
篇4: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王维《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篇5:古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古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