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含五篇)

时间:2020-05-06 08: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里画“√”。

32-30+16()12÷(2×3)()21÷3×8()

45+10-25()42-(6+7)()6×6÷4()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同级运算》教学反思

2.《同级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同级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4.混合运算教案

5.《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

6.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7.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案例

8.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9.《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二篇:《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2013/6/20 21:02:00 | By: bikun ]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引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一生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88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一件上衣和一条103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3)买两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裤子便宜多少钱?(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8)一件上衣比两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教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学生板前展示)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把得数写下来,用这个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2、猜一猜:连加和加减混合一般是从左往右挨着做,那连减应该怎样算呢?

3、试一试:690-327-209=

(一生板书)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我有两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两道题,谁做对了,就奖励给谁一张魔术卡片。赶紧做吧。(做完的可以做其他两道)

2、第二关:乘车。

为了奖励同学们,姥爷决定带大家去养鸡场参观。想去吗?看!车站上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观察,独立解决,交流展示自己的不同算法)

3、第三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4、第四关:开连环锁。

嘟嘟嘟,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养鸭场门口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开,学生分两组进行比赛,用时少、正确率高的为优胜奖。

5、第五关:参观养鸡场。(第83页第5题)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答。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反思,自我评价。

第四篇:不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 小星星、相关课件。教学预设:

一、知识复习

1、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28-8+14 3×8÷6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

(1)提问学生,回答对的奖励一颗事先准备好的小星星。提问的时候要抽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2)出示答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插图 师提出问题:(1)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已知信息 :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 又来了7个小朋友。(2)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

2、教师讲解图意

周末,二(1)班部分同学到跷跷板乐园玩,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游戏了,有的同学却才来。来了的同学3个跷跷板上每个各坐4人,后面跑来的有7人。

3、所求问题:

跷跷板乐园一共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算呢?自己列一列,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先列一列,算一算,然后再提问,之后出示不同的方法。

三、过程讲解:

方法一 方法二

(1)先求出跷跷板上有多少人? 3×4+7 3×4=12(人)=12+7(2)再算一共多少人? =19(人)12+7=19(人)

答:跷跷板乐园上一共有19人。

方法三

用后来的人数加上跷跷板上的人数

7+3×4

1、探究:7+3×4=?该怎么求呢?

让学生自己求求看,要怎样算结果才是19?

2、过程讲解 7+3×4 =7+12(先算3×4=12)=19(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师:解完这道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解答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在乘加混合的算式中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3、做一做: 10+3×5 15+5×7

4、探究20-3×6=?

讲解:20-3×6 =20-18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还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5、练一练:

45-4×7= 18+2×6= 20-3×6=

四、试一试:20比16除以2的商多多少? 列式为:20-16÷2 =20-8 =1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还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做一做:

20-20÷4= 15+30÷6= 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让学生把它读熟再理解着背记,给学生点时间背记然后抽背。)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应该先算什么?

5×6-18 17+3×4(5×6)(3×4)12+56÷7 20-20÷4(56÷7)(20÷4)(请同学起来回答,答对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2、计算下面各题。

20-8÷2 4+4×6 81÷9+2 拓展延伸:

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与加减乘除混合的运算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算式30-2×5 应该先算()法,后算()法。

3、算式20+20÷4应该先算()法,后算()法。

4、计算。

16+24÷6 54-3×8 90-6×9 25-27÷9

5、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课堂作业:同步指导40-41页。

第五篇: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学习同级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一、教学思路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下面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运算顺序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二、问题引导: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4、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最后达标检测和课堂检测。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1求现在有多少人?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练习中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三、需要注意的几点: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一、复习导入: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2+5-7= 25-4+9=18-8+3= 45+5-10=教师:为什么这些......

    二年级下册同级运算教案

    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这节课学习第一节——同级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同级)。你们知道什么是同级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乘法和除法是同级。 二......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根据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孟宪琴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

    二年级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分析[全文5篇]

    二年级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芷江县上坪学校 杨儒建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