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23、《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执教者 赵 苗
一、品悟教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二、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5.感悟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充分备课。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3.学生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了解作者。1.诵读词语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
袅袅炊烟
瓜果飘香
牛羊成群
2.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现在就请学们回忆一下。我们 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过古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宋)陆游)
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乡村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的脑海里想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2名左右)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听录音感悟,读通诗句,勾勒田园,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请同学
们把这首
诗自由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3.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
(蚕
桑: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诗中有几处多音字,你们能找到吗?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
5.老师刚才听大家读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让一些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6.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勒出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
于是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四、感悟赏析,走进田园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前两句诗,请说一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用——画出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雨如烟)
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
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3、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我们还被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伫足的脚步?(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里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5、师: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6、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如诗如画)
7、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省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8、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师: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才、又)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喜悦的心情)5.全班齐读
6.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看到人们在忙些什么?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7.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2.“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
那样清脆响
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宋·赵师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唐)白居易
3.师:风景如画的桑树园里,男女老少正忙着采桑,你听……;无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农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你听……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5.吟诵全诗。
6.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7.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对这样的田园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六、拓展延伸,丰富田园。1.出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宋·)赵师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2.师:这是这是一幅绝妙的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七、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人勤
附诗:
纯真是童年五彩斑斓的万花筒 微笑是没有国界的快乐永恒
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纯真的心回归自然的源泉 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
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第二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勤劳
第三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设计理念】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诵读、想象吟诵、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说、写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田园诗又是古诗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田园诗,就是赏一幅幅清和淡雅的水墨画;读田园诗,就是听一曲曲悠扬婉转的乡间小调;读田园诗,就是看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立体景。在宋朝,有一位诗人,走进了乡村四月,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激趣,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入课堂)
二、简介作者
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乐清人,他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本诗以前从未学过翁卷的诗作,故此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说出作者的名字即可,而教师对于作者的介绍应简短易记。)
三、初读正音,学习生字 那么,作者笔下的乡村四月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咱们来读一读。
1.请同学们齐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
2.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师板书:蚕、桑)我们该怎样记住它们?(“蚕”是天底下最可爱的虫子。“桑”是木上三又)
3.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笔,动笔在生字表下面写一写这两个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初读诗作,要求能读正确即可,关键是在读中学生两个生字,并做到读写结合)
四、练读掌握节奏
1、这是一首七言诗,同学们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自由读,觉得自己读不好的诗句就多读几遍。
2.指名泛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读文,让学生基本掌握住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为入境悟情打下基础。)五、三读悟画
跟随翁卷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看看他向我们展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1.边读边思考,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在写什么?分别写了哪些景?谁能把这些美景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美景?这样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四月的乡村美极了,人们在四月会干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后两句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诗意。教师在教学中放手给学生,不用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真正放手,孩子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六、诵读入境
乡村四月景美、人忙,让我们带着一份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带着一份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再次读诗:
这是一个清和淡雅的乡村四月„„ 这是一个悠扬婉转的乡村四月„„ 这是一个鲜活灵动的乡村四月„„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与赞美的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语下、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边诵读边会在脑海中呈现出诗歌描绘的乡村风光图,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思想美。)
七、拓展链接
1.自古以来,多少位文人墨客用一首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你还知道哪些田园诗呢?
2.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田园生活的诗句,举行一次诗词大会。
(设计意图:拓展是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此环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宋)翁卷 景美人勤
【姓名】师艳彭 潘孝丽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中心完小 【个人简介】
师艳彭,男,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九级岗位。现在师宗县葵山镇中心完小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思品与社会和班主任工作。潘孝丽、女、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十一级岗位。现在师宗县葵山镇中心完小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思品与社会和班主任工作。
第四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吗?生:想!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乡村四月风光影片。)
师:(欣赏完影片后)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里很美。
生:我觉得这里很迷人。
师: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不过乡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随同诗人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
二、方法指导,匠心独运
师: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生:我认为应该把字音读准确。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节奏来。
生:还应该读出感情来。
师:老师觉得如果再做到声音响亮会更好。下面咱们就带着这几种好方法来自由朗读这首诗。(生自由读诗。)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得不仅流畅,而且声音很响亮。(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努力!刚才两位同学读得都很流畅,看来大家确实用心去读了。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仔细听,老师读到哪里会稍作停顿。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生回答师在哪里有停顿。)
师:对,老师就是按2、2、3的节奏停顿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来练习朗读。(生练习朗读。)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既然大家都想读,那么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众生起立齐读。)
三、品析诗句,循循善诱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和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认真研读古诗。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思考: 1.诗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用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真投入,谁能来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
生:诗人在乡村看到了山原。
生:诗人看到了乡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生:诗人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师板书:山原、闲人少、子规声。)
师:谁能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碧绿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鹃声声啼叫,雨如烟雾朦胧。农历四月的乡村,闲散人很少;才忙完养蚕采桑,又要忙插秧。
生: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秧。
(一)品读美景
师: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齐读前两句诗。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说具体吗?
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师:听得出,你很会读诗呀!如果让你选择两种颜料来描绘脑海中的图画,你会选哪两种?
生:绿色和白色。
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颜色呢? 生:因为山川和原野都是绿的,水色是白的。
师:瞧,四月的乡村,山陵是绿的,原野是绿的,还有绿的——
生:还有绿的草。
生:还有绿的树。
生:还有绿的枝叶。
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一个“绿”字,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生机勃勃。生:我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师: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就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第1句。(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轻轻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画面。)师:你们的眼前出现画面了吗?生:出现了。
师:这是一种鲜明的绿,谁能读出柔美的绿?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让绿色布满整个山原吧!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听到了杜鹃鸟的声声啼叫。第几句写出杜鹃的啼叫?生:第2句。
师:我们来齐读第2句。(生齐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细雨不停,子规不歇,望着笼罩在雨中的山川绿原,我们忍不住感慨,四月的乡村——好美啊!
师:用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吧!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读出了乡村景色的美,语速再慢些更好。谁还想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四月的如诗如画。
(二)品读人勤
师:绿绿的山陵、原野,映入我们的眼帘,蒙蒙的细雨,沁入我们的心脾。多美的景色啊!(板书:景美。)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我们来齐读第3、4句古诗。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 生: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干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生:乡村里的四月,闲着的人很少,都在忙碌着农活,刚刚干完了养蚕的活又要去插秧。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农家劳动是繁忙、紧张的?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可以怎么理解?
生:就是忙人多的意思。
师: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们忙插秧、喂鸡、喂鸭、翻地„„
师:说明这里的人怎么样?
生:说明这里的人很能干。
生:说明这里的人很勤劳。(板书:人勤。)
师:从哪一句式也能看出这里的人很勤劳?
生:从“才了„„又”看出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模仿着诗人用“才了„„又”这一句式,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谁想来试试?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翻土又种瓜。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放鸭。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耕田又种菜。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都没用,却用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主要农活。
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你试试。(生自由读。)
师:谁想把这两句读给大家听?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出了乡村四月人们的忙碌。
四、拓展延伸,积淀文化
师:孩子们,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吧!此时此刻你们就是诗人,行走在田间小径,面对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怎能不诗兴大发;又怎能不陶醉其中呢!就带着这种感受带着陶醉之情来齐读《乡村四月》。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能熟视无睹?带着敬佩之情再读《乡村四月》。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赞美之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
第五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