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故宫博物院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参观过故宫的同学将拍摄的照片找出来。家中有计算机上网条件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理清游览路线,感知文章内容。
2.教学设计:整体感悟
导入新课。
(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可以带着照片在大屏幕上投影讲解。由于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一开始有可能头绪较乱,大家听不明白。教师可以适时叫停,将大家引向课文。)同学们,我们这位同学看过的故宫,似乎是“跳跃”的,是一个个片段。尽管如此,他的课前准备还是很努力的,请以掌声给他鼓励。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教师将图打在大屏幕上).
3.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洛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
4.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2、16段)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
天安门一端门一午门(五凤楼)一庭院一金水河一汉白玉石桥一太和门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4段)
太和殿◆外形(5段)◆内景(6段)◆位置(7段)
“前朝”◆用途(8段)◆概貌、用途(9段)
保和殿:用途(10段)
“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11段)
乾清官:用途(12段)。
三宫交泰殿:(13段)
“内廷”坤宁宫:用途(13段)
(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14段)
御花园(园林特色)(15段)
c.从景山鸟瞰故宫(16段)
小结: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绝不可能都一一作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的故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准方位词,重点研读故宫建筑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
重点研读
学生速读课文,并对照着本文的结构提纲,思考下列问题: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2.全班讨论明确:
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再推出一人全班交流
明确:
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左右)、中央、周围、下面。
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学生对照着结构图,以导游者的口吻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其余同学认真听后,加以评点或补充。
拓展延伸
你知道吗,皇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
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你能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感情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的资料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予以补充。明确:
紫禁城是皇帝、皇后、和皇族居住的内城。“紫”字是指紫微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
作者说:写《故宫博物院》,我的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于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四个皇帝和一个女皇盘踞在这里,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
故宫是封建统治者奢侈享乐的场所,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故宫中生活费的开支,平均每天需银一万两以上,其中仅皇帝一顿的饭费,就可供近五千贫苦农民吃一天,而清光绪初年,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的贫苦农民因饥饿而死的竟达一百三十万人。鲜明的对比,我们能不憎恨他们吗?还有那位慈禧太后,为了过六十岁生日,除在此前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外,仅宫内装修、宴席、赏赐及皇宫到颐和园沿途的景点工程等各项开支又耗银一千万两,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和反动。
作业
有关封建统治者挥霍浪费事例可以说数不胜数,围绕着故宫博物院的兴建发生的故事广为流传,请课下再查找资料,了解统治者的罪恶,感受劳动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应该去查找、了解故宫建筑者的高度智慧和建筑才能的有关资料。
第二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4.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全方位的掌握故宫的方位。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发扬民族创造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
(2)板书课题
2、积累资料
故宫,为什么又称紫禁城?这是因为“紫”字取名于紫宫,紫宫又是天帝之宫。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án),“三垣”是指三个宫城的意思,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中间,称为中垣,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便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即天帝之宫。封建帝王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那么天子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皇宫自然应该是人间的“天上宫阙”。又因为皇宫是禁区,非一般人敢涉足,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故宫博物院》视频,学生在弄懂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文意。(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î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藻(záo)井 击罄(qìng)琉(liú)璃 矫(jiǎo)健 攒(cuán)(2)弄懂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2、初读感知
(1)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游览路线: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总特征)总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局部)分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总结)总
(空间顺序)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
顺序。
三、总结全文
唐朝诗人骆宾王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的雄伟壮丽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与精美,而且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应是多么的骄傲与自豪啊!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对《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从文章的字词字音到文章的内容以及结构都做了一个整体的感知,相信这节课后如果同学们到故宫博物院去游览的话肯定能担任起导游的角色了。但是只知道了怎样去游览故宫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进一步的进入到文章中去,去看一看作者的写作手法,再细致的来分析文章。
四、作业设计 思考练习: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交代参观路线和写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⑴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答案:“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⑵方位词语:
(答案:“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等。)
第三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以及具体说明。
3.增加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通过让学生担当导游的活动方式,了解本文按空间方位顺序,沿着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的说明特点。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
2.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学习说明文应首先抓住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因而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故宫的总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然后通过细读课文,担当导游这一形式,逐一介绍这些特点,从而对故宫博物院有整体而明晰的印象。【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提起故宫大家都不陌生,可如果让你作一名导游,去介绍故宫,你就不一定能胜任了,今天的你们都是导游班的实习导游员,故宫博物院就是你们的实习景点,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要面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下面让我们为今天的导游活动,开始准备吧。
二、第一步,初步了解故宫景点相关知识 1.整体了解故宫知识,质疑提问。
默读文章,整体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基本知识,用笔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学生看书,然后质疑提问。学生互答解决基本疑难。有个别难点可以放到后面学习中再讲。
2.再读文章,了解故宫主要特点。
细读课文,圈点重要的词句,概括故宫的主要特点?完成文后示意图。
学生看书依次概括。特点是: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第二步,明确参观路线以及参观重点
规模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占地72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这么答一个建筑群,我们改如何领着游客参观呢?
1.细读文章,填空完成文后示意图,了解故宫布局特点。学生完成示意图填空,然后总结布局特点。布局特点:(1)以紫禁城的中轴线为中心建筑宫殿。从故宫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紫禁城的中轴线即北京城的中轴线,从南面的午门到天安门一直延伸到北面的神武们。故宫的重要建筑物如前朝、内廷、御花园等都建筑在这条中轴线上。
(2)紫禁城分为两大部分。紫禁城以保和殿北面的小广场为界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
(3)故宫建筑是对称是布局。整个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呈对称建筑;宫城东西两侧的宫殿也是对称布局,东面有一个宫殿,西面也会建一座同样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如三大殿和后三宫遥相呼应。
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
2.依据布局特点,确定游览路线。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特点,我们今天的导游路线怎样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应该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方位顺序,依次带领游客参观故宫的主要建筑。
3.根据游览路线,确定参观的重点景点。
请根据我们的参观路线,确定你带队的重点参观景点。学生根据课文说明事物的详略。确定各自的参观重点。
好,下面,我们先请一位导游。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重要景点,以及路线。
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参观路线。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博物院,故宫在北京的中心,是一座城中之城。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后来清朝灭亡,就改称故宫,因为故宫中的收藏特别丰富,有九百多万件,所以又叫故宫博物院。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因时间有限,今天我们会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从午门出发,过金水桥,上台阶重点参观三大殿中的太和殿。过太和殿、中和殿到保和殿,进入乾清门内的内廷,即俗称的后宫。重点参观乾清宫和御花园。然后从神武们出故宫上景山再看故宫全景。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以及参观重点,希望我的介绍能让大家对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基本了解。谢谢。
四、第三步,熟悉重点景点,演练导游介绍
1.明确介绍三大殿顺序以及重点。
我们明确了参观路线以及重点景点之后,我们下面要重点了解主要景点的相关知识。请重点研读有关三大殿说明段落4—9段,思考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抓住三大殿特别是太和殿的哪些特点进行导游介绍。
学生研读课文,圈点批划关键词句。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可以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先总体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的特点,然后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介绍太和殿的外观以及内部装饰和位置功用,特别要突出建筑及装饰上突出皇权的特点。
2.导游介绍三大殿和太和殿。
了解了介绍顺序和重点后请同学们自由准备,模拟导游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要求:导游词能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楚的进行解说。
请学生自由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游介绍活动 1.导游接龙活动。
请学生模拟导游介绍。请一个同学介绍三大殿,另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再接下去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最后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位置和功用。
导游一的导游词可设计为: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三大殿。三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心,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各位游客请看,三大殿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阶上,台阶的三层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上面刻有龙凤流云。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太和殿,下面就请另外一个导游领着大家继续参观太和殿。
介绍三大殿以及太和殿,下面请导游继续领着我们参观太和殿。
导游二的导游词可设计为:各位游客我们此时已经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各位游客请看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它有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更是庄严富丽,就请我们的下一个导游领着大家进入太和殿继续参观吧。
导游三的导游词可设计为:进入太和殿内,我们会感受到其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大家请看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太和殿装饰最多的图案是龙,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么?对,皇帝自称是龙的化身,自命为真龙天子,因而用龙作装饰更显示出其特殊身份和地位。除了用龙作装饰显示皇权外,太和殿在位置安排上也独有匠心,究竟这里面有什么秘密请听下一个导游的介绍。导游四的导游词可设计为:游客们,你们好,你们中细心的人会发现,太和殿的位置正座落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而太和殿里皇帝坐的金漆雕龙宝座,也在这条中轴线上。你们知道为什么么?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都在这里接受朝贺。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因而它在设计方面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皇宫是全国的统制中心,皇帝是皇权的中心。
2.小结。
通过导游的介绍真让我们大开眼界,看到了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精美的建筑,宏大壮丽的规模,还了解了三大殿在布局上的独有特点。
3.了解内廷特点,比较异同。
参观完“前朝”之后,游客一行来到了“内廷”也就是俗称后宫的地方。请各位导游重点了解有关内廷介绍的文段,边看边比较,与“前朝”三大殿相比,“内廷”的建筑风格、装饰图案、以及功能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最后使其明确:“内廷”建筑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它的主要作用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布局相同,但装饰由龙变为凤,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御花园更是园林建筑风格,幽雅、清静、仿佛如同苏州园林。
二、第四步,出故宫,登景山,回望总结
在各位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游览完了故宫,请问导游这时候我们去哪呀?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的游览还没有最后结束,请大家跟着我出神武门上景山。到了,我们现在就在景山之上,请向南方看,故宫就在我们脚下。大家看,此时的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让我们惊叹呀!
三、全文总结 各位导游辛苦了。今天在你们的带领下,我们从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我们看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我们看到了太和殿建筑的精美,我们看到了故宫整体布局的统一。在你们的介绍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感到自豪。今天,你们的实习活动是优秀的,希望你们记住今天实习的步骤,当一个优秀的导游员。
第四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勾画“方位词”,学习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2、把握通过方位词理解说明顺序的方法。
3、学习用重点研读法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故宫的规模、历史与价值。
2、热爱建筑艺术,具有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积累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校按照参观的路线、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理解重点介绍“太和殿”的原因。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故宫博物院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提到我们的家乡你会想到什么?提到北京呢?
是啊,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让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去感受一下古代建筑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去感受一下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活动2【讲授】故宫博物院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作为一篇说明文,我们要抓住这几个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他的特征是什么?
(3)、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板书:特征鲜明:宏大、精美、统一
板书:顺序合理:动点观察 方位词
三、合作探究
重点学习太和殿:我们来看一下(多媒体播放)刚才大家欣赏的内容和我们课文的哪些段落是相对应的?
1、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先抽生读问题)
(1)、5-8自然段说明的重点分别是什么?抓住了什么特点?
第五段(规模和外观)外 第六段(陈设和雕饰)内
第七段(位置)
第八段(功能)
(2)、太和殿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3)、太和殿为什么有那么多龙?为什么建造在中轴线上?
(4)、第6自然段是以什么为立足点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板书:定点观察 立足点
2、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介绍太和殿占了文章的四分之一还要多,作为紫禁城的正门介绍没有?在哪儿?介绍紫禁城的大门只用了十几个字,而介绍太和殿用了那么多的文字,体现了本文说明上的什么特点?详略得当最终是为了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本文重点写的是太和殿。为什么?
板书:突出重点
太和殿 代表性
四、总结梳理
故宫是庞大的建筑群,作者在介绍时却举重若轻,介绍有序,笔法井然,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生动的介绍建筑物?老师更希望大家学以致用。
活动3【活动】故宫博物院
五、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讲如何带领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呢?大家同位合作完善故宫游览图后说一说。
活动4【练习】故宫博物院
六、课堂练习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根巨大的雕金盘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句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2、作者介绍太和殿所用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依次填写词语最准确的一组是()⑴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着。⑵ 每根大柱上()着矫健的金龙。
⑶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着六颗小珠。
A环绕 围绕 盘绕 B围绕 环绕 盘绕 C围绕 盘绕 环绕 D盘绕 围绕 环绕
4、文中表示的方位词有------------------。
5、画出文中的描写性语句,并说说其作用----------。
6、根据文中的说明,请简单勾勒出太和殿的外观及内部设施--------------。
活动5【作业】故宫博物院
七、作业
根据我们的所学介绍我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顺序清楚。
第五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三)情感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对文物的保护责任感,并科学合理的爱惜文物,保护文物。
2.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从平面图入手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难点:
1.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走近14课《故宫博物院》,去感受其宏伟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1.多媒体展示“故宫”全景鸟瞰图
2.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PPT展示,同学朗读)
师补充解说: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ppt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景山神武门御花园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景山西南从南到北的空间说明顺序北东太和门金水河午门 2.师生回顾说明顺序的知识。多媒体显示:
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南到北等)
逻辑顺序:(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从主到次等)3.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 矗立(chù)鳌头(áo)金銮殿(luán)湛蓝(zhàn)• 琉璃(liú lí)额枋(fāng)蟠龙(pán)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击磬(qìng)檀香(tán)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雍正(yōng)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 建筑物——精致美观 •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浏览全文,归纳课文结构,理解总分结合的特点。第一部分(第1-2段):总——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分——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第三部分(第16段):总——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全文后快速抢答:(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4)课文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重点介绍了什么?
明确:位置、建筑地位、历史、总体布局、艺术风格;前三殿和后三宫,详细解说太和殿。
(5)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6)文章在介绍故宫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明确: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摹状貌等。2.重点分析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明确:位置——中轴线上(画故宫示意图时已明确),用途——举行重大典礼(威严)。(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 明确: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3)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明确: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8段提到一些景观,如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
明确: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明确: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
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五、课外延伸,法制渗透
观看视频——2011故宫身陷“十重门”事件新闻短片
1.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那我们如何来保护它呢?
2.ppt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六、写作宝典
以本文为例,分析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七、作业布置 ppt展示:
2014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口号有6条:瓷都千年薪火相传;保护遗产留住乡愁;寻找历史记忆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中国;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请同学们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请为“故宫博物院”写一则保护广告。
八、板书设计(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规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外形太和殿故前朝(三大殿)内景中和殿宫博(3—10)位置保和殿物院分用途(11)——承上启下内廷后三宫(12-15)御花园(16)总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空间顺序(南——北)+ 游踪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