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课题:《论语》十则(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005/11/03
授课人:张平
设计思想:
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初一的孩子初学文言文,当堂成诵是关键,理解不必求深。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教材分析:
《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大部分内容都不易读懂或只能读到似懂非懂,但人们一直坚持这样做,而且要求极严,需能通背全书。今天,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中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本课只选录10章,而且全是短章,这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习本文,能当堂成诵是关键,理解不必求深,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就算达到了目的。
本课书的总体设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文章读通、读顺;指导学生为前五则疏通文意,并且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和求知态度;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前五则当堂成诵。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是普通班,但是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之前,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了一篇文言文《童趣》,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背诵也比较快;开学初的历史课上,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孔孟之道,并亲自动手设计了手抄报,对孔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在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中能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会断句。
2、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前五则的句意。以小组竞
赛的形式,背诵前五则。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正确的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
达成目标
1.导入:
(幻灯片准备:连站、胡锦涛合影)4月29日,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站时,欢迎辞中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你知道这则名言是哪一位名人说的吗?
2.介绍孔子及《论语》:
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手中都有一份手抄报。这是在历史课上学习了“孔孟之道”之后,同学们亲手设计的。那么,你能结合所学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吗?
(投影准备:孔子的介绍)
孔子所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几千年了,那么我们后人是通过什么来了解孔子的呢?有这样一本书,为我们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的名字叫《论语》。
(幻灯片准备《论语》的介绍)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
3.读课文、读准字音:
听课文录音。
好,在本文中你还有没有不认识或认不准的字音?(如果有,请你查字典;如果你认为没有,请看投影,上面有一些容易读错的字。你都能认准吗?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投影准备)
好,扫除了文字障碍之后,我们读课文。指名读,随时纠正字音。
4.学习交流:
(1)通过我们刚才对课文的朗读,你能说说本文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吗?
(2)好,《论语》中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有很多,尤其是在本课前五则中对学习的论述最为精辟,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
作用。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前五则,学习一下古人的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好吗?
(3)要读懂文言文,我们首先就要能够把课文简单翻译过来。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翻译第一则。(示范翻译的时候,提醒学生参照课下注释)
(幻灯片准备)
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参照课下注释,看看你能不能把
2——5则翻译过来。
读明白了吗?好,那么我们前后桌之间交流一下。你把自己对每则意思的理解讲给你的同伴听,听的同学看他说得对不对。如果他说得有错误,请你帮他纠正一下。
好,请你也当一回小老师:读明白了哪则就给大家读哪则,并翻译过来。
(幻灯片准备)
教师补充讲解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刚才老师说过,前五则重点是论述学习的。学完了之后,你觉得它对你的学习友哪些帮助呢?
(教师适时引导,孔子讲的“学习”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也包括各种技能,甚至包括个人修养。)
5.组织学生配乐朗读前五则。
6.当堂背诵: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并试着背诵前五则。
前后桌之间互相背。
以竞赛的形式,背诵课文前五则。看谁背得快背得准。
7.小结并布置作业:
刚刚升入初中,很多同学还没转变学习态度,也没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感谢孔子和《论语》,为我们解除了这些学习上的困惑。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不错,不但读熟并理解了前五则,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了。课后我们把这五则默写在作业本上,并预习后五则。
回答:孔子。
结合所学,畅所欲言。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如: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要“仁政”。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指名读字音。
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每个人读两则)
学生自己谈,如:关于学习方面、关于个人修养等
参照课下注释,和老师一起翻译第一则,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参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合作交流,疏通句意。
自主朗诵并讲解,师生共同纠正。
听,记笔记。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这则对你的启示。
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求知态度: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等。
配乐朗读,注意读通读顺。
自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同桌之间互相监督背诵。
背诵课文前五则。看谁背得快背得准。
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新闻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用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和名言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回顾学过的知识,扫除课文理解上的障碍。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各科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参照课下注释,浅译文言文。
学习古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求知态度,以及修身做人的道理。
为背诵做准备
牢记格言警句;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板书设计:
《论
语》
十
则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求知态度:老实谦虚
个人修养:不知不愠
三省吾身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预案流程图
开
始
导入新课
反复读课文,读准字音
了解孔子及《论语》
适当引导
疏通前五则句意
适当引导
谈前五则的指导意义
配乐读朗课文
背诵前五则
结
束
附:投影内容: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的两个“中华之最”:
1.中国两千多年最重要的课本。
2.出成语最多的书。
注意下列红颜色字的读音:
yùn
zēng
yuē
wǎng
dài
人不知而不愠
曾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huì
rǔ
zhì
yuè
诲女知之
是知也
不亦说乎
疏通句意: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时常
复习
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了解
却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2.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多次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
习
乎?”
谋求,办事
忠诚,尽心尽力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知识
领悟
做
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
5.子曰:“由,诲
女
知
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教
认识
事物的道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