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III Lesson 5 Silent Spring 课程设计
导语: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多维度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拓展文化背景,加深思想政治觉悟。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此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考,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索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理解文本内容,探究和领悟所学文章的语言特点与篇章结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综合性课程,重点难点包括学习关键句型、构词法、语言点的应用。学生需了解文章及作者背景知识;掌握文章的风格特点与结构;掌握论述文的写作技巧,理解文章的主题;深入分析并灵活运用重点语言点;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掌握重点词汇、短语、构词法以及有关语法结构;在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首先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必备的听力理解水平和流利的英语口语;其次,应具备扎实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英语翻译能力,能胜任简单的日常的口头和书面翻译工作;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要掌握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爱岗敬业;最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结合学生英语听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本课设计把每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问题和任务区分出高低不同的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每个教学环节尽量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力争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任务型”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计思想
1. 教学内容
本课以内容为依托,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拓展,设计讨论、思辨、分享等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对现代科技发展进行辩证思考,引导他们理解语言表达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们对中国文化产生由衷的自豪,这种热爱与自信可以成为他们的爱国之源。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提高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本单元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文讲解、小组讨论、课后拓展四个部分,共18个学时。其中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学习成效及反馈通过学习通的线上学习进行。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及反馈与线下授课有机结合,充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良好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并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1)任务驱动法
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课文及主题背景知识进行整理,通过小组讨论、、群文阅读、英文写作等任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2)自主学习法
布置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拓展阅读和写作等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学习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语言知识:掌握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拓展有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中英文表述,学会表述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2)语篇知识:了解书籍引言的语篇结构和特点,学习语篇中过渡词语、句式和段落的使用。
3)文化知识:了解美国在农业集约化过程中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危害,目前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1)综合应用能力:围绕环境保护的主题,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比照中美在生态发展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运用英文表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逻辑思辨能力:分析中美生态发展模式的差异,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及表述,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
3.素质目标
1)思想道德:了解中国生态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与信心,明确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2)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3)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运用中英双语表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表达中国立场,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和素质。
五、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文讲解、小组讨论、课后拓展四个部分,共18个学时。其中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学习成效及反馈通过学习通的线上学习进行。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及反馈与线下授课有机结合,充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良好教学目标。
1.教学理念
传统英语教学基于目的论理论,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在教学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既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2.教学设计
英语专业教材的内容多涉及英美文化,缺少母语文化,因而需要选用课外的母语文化语料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尤其是包含思政教育的资料。网络、电视、广播的许多英文节目和书籍、期刊文章都涉及思政教育,而且内容大多紧贴时势,包含大量新词的正确表达方式,是良好的思政教育语料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合理利用,把这些教学资源补充到教学中,在原有的课文主题上进行拓展引导,结合时事,通过话题类讨论进行语言输入和技能输出的培养。学生掌握母语文化知识,增加母语文化的信息量,不断分析总结并将其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学习,逐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双语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能够在这两种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和沟通,做到语言表达正确、翻译准确和运用得当。在“基础英语III”课程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将与课文涉及到的思政主题“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讨论话题、语篇和视频补充到教学中,让学生完成课堂讨论、线上阅读和课后写作的任务,达到进行思政教育和提升英语表述能力的双效教学效果。
3. 教学实施
第五单元的课文节选自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风景宜人、生机勃勃的村庄像魔咒一般陷入一片死寂,由此引出了化学农药对于水源、土壤、动植物甚至人类自身的严重危害,呼吁人们正确认识昆虫问题和采用适当的应对方式,揭示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然后将主题拓展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必要英文表达方式,并通过讨论表述大学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贡献,明确大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使命。
1)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资料,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词汇和表述方式。
2)课文讲解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文讲解和问答,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品滥用的危害、昆虫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启发学生辩证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从篇章中获取问题内涵。课文讲解完成之后,利用图表的形式,用箭头标注课文层次,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发展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然后由作者的话语引出课文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学会表述生态文明的相关词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
3)小组讨论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怎样有所作为?”为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给予必要提示。然后学生发言,列举日常生活中所能够做出的贡献,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主要观点,最后组织学生观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短视频,强调突出本单元思政教学主要目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4)课后拓展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及小组讨论,在学习通上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任务和课后英文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