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1 21: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儿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儿教学设计》。

第一篇: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

执教时间:2016.11.8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2.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播放歌曲《满江红》。奠定悲壮的基调。

一、激情导入

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

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分享我这里有一分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轻声阅读)

同学们,刚才你听了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看了这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简介陆游

是啊,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站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课件出示陆游像)

这就是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3、揭题,粗读全诗

在他86岁临终之时还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出示诗并板书课题)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

二、粗知大意

1、理解字词

同学们,古诗文比起我们现代文来说是比较难懂,哪些字词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理解呢?大家来交流交流。

2、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得很透彻,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的交流,并结合下面的注释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可以自己说,也可以说给同桌听),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3、诗的意思理解了,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吗?

三、感悟诗情、知生平,悟诗情

 同学们,这首诗可以说是陆游的一份遗嘱,我们说一个平常人在生命快要终止的时候,在亲人面前,一般会说些什么呢?(财产分配,牵挂家人健康等家常话)而陆游在临死前,牵挂的却是祖国的统一,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份陆游的生平介绍,相信你看了之后,一定会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课件出示资料,指名读)

陆游出生后两年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民不聊生,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屈膝投降后,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苟且偷安,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86岁临终之时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2、读了这份资料,你再读《示儿》,你体会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悲。他为何而悲?(板书:悲)请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以及自己搜集的陆游诗歌介绍说一说。

a.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悲,山河破碎,国家分裂——这让老师想到了杜甫写的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同的诗人,一样的爱国情怀,都是为祖国的破碎而悲伤。

b.为沦陷区的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而悲,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正如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那样——“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敌手,沦陷区的老百姓眼泪都流尽了,流干了,他们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一年一年地盼望着朝廷军队来解救他们。

……

3、诗人为沦陷区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而悲,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悲,为自己不能再为祖国出力而悲,更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悲,让我们带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诗歌)。(师生齐读)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节奏来读?(指名读)(低沉的语调,舒缓的节奏)

5、除了悲伤、悲愤,我们再来读读后两句,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师生一起高昂地读)(盼望祖国统一,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板书“信心”)

6、让我们连起来读这首诗,读出他的遗憾与悲痛,读出他坚定的信心。(对国家统一、富强的信心)

7、是啊,陆游一生呼喊“北定中原”,直到临终之时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这就是诗人临终绝笔图,此时的诗人僵卧在病榻之上,已奄奄一息,无力再睁开双眼,然而他的嘴唇却微微颤动着,他断断续续地说着,他有满腔的话儿要对儿子说啊,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这首绝笔诗吧。

四、拓展其他爱国诗篇

1、同学们,《示儿》是陆游一生的绝笔诗,也是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唱。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哪些千古传诵的爱国名句呢?(学生汇报,诵读,简单说诗意。)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板书:

陆游

不见统一 悲

示儿

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

第二篇:示儿 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小学生阅读古诗,旨在对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和诗人情感的真切体会。《示儿》直抒胸臆,明代胡应麟《诗薮》评述:“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而这二十八字间的爱国情感何以如此感人?则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所在,也是教学的重点。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设计思路

(一)理念

1、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再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累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二)教法: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在表现形式上它注重音律的美。依据小学阅读教学的共识和古诗读来朗朗上口的特点,我采取了指导朗读,引导领悟的教学方法。这样既不会覆盖古诗的艺术特点,也有益于孩子们接受理解。

(三)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探究法。

3、拓展补充法。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情感的通道。

2、初读。

在初读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大方向上抓住诗句中的情感,初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3、品读感悟。

在品读这首古诗时,前两句我引导学生先理解词、在理解句。前两句是最具有感情色彩的两句,包蕴着沧桑、透着一股悲凉。这份沧桑、悲凉不是缘于个人的得失,不是源于个人对尘世的不舍,而是缘于对祖国的牵挂、惦念。这时使人最感动的。所以到这里我适时指导学生朗读,相信在朗读中学生会体会出那份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滋味和感情。

对于三四句的理解,我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在前面的学法的引领下相信学生会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小结之后,我又把重点又放到了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启发学生读出心中的那份崇敬和感动,进而指导背诵。

在这里,学生对这份生命的热爱会深深地铭刻在心了。

(四)、深入探究,感悟情感。

(五)、立足现实,激发爱国

(六)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和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教学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通过收集的资料来体验诗人临终前的心愿。

3.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

2、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

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二)、初读

1、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2、交流,检查。

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

3、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

齐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4、指名读,反馈,齐读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师:对于这首诗的理解老师来提两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生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

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告诉他的消息是——(生答。)板书:北定中原日

师:同学们,当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中?谁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3.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说:悲凉、忧伤、期望……。)你想读好这首诗吗?

师:第一句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诗人本来知道什么?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

生发散答:财产、烦恼、牵挂……

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谁来试一试。

师范读。(读出陆游临终前豁达的生死观。)

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一了百了——

4.学习一二句 汇报诗意,探究交流。

师:诗人面对死亡从容淡定,但他心中却有件事始终都放心不下,那是什么?

师:你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到陆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

5、学习三四句

汇报诗意,探究交流。

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无忘)

当陆游念念不忘统一中原,他对自己的大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陆游担心大儿子会忘记统一中原的事,他又对自己的小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陆游千叮嘱万叮咛时,他会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陆游只剩最后一点力气,但还是费尽力气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陆游离他的儿子而去,我们再次吟诵这首绝笔诗时: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深入探究,感悟情感。

1、能说说你从《示儿》这首诗体会到哪些情感?

(1)课件出示《示儿》,生自由谈。

A、诗人知道人死了,什么都跟自己没关系了。可是在弥留之际,他不谈其他,唯独为自己看不到祖国统一而悲哀。师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国家统一,是诗人毕生的心愿,也是唯一的愿望,他至死不忘。

B、诗人在遗嘱中没有别的任何要求,只是告诉孩子们,将来有一天,南宋的军队收复了失地,家中祭祀时不要忘记告诉他。

指导朗读:是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的两句嘱托中,我们听出了诗人的牵挂,更听出了他的深切期盼,诗人期盼什么?(他盼望孩子们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心愿,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父亲纵使身在九泉也依然热切盼望着国家统一的消息。)

(2)〈出示图画〉师述:这幅图再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仔细看一看,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谈,引导注意一个细节:诗人眉头紧皱,奄奄一息,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南宋军队挥师北上的情景。)师结:弥留之际,诗人念念不忘的是被金人霸占的土地;遗嘱之中,诗人谆谆告诫的是让孩子继承遗志、收复中原。这份爱国之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谁能带着这份情,来读一读古诗?〈指名两生〉

(3)诗人身处乱世,这份爱国之情由来已久,读读下面的资料,相信会给同学更多的启示。课前发给同学们的材料与大屏幕上内容相同,请同学们先轻声朗读其中的第一部分,朗读过程中可以随时与组员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相关资料,生自由读〉

(五)、立足现实,激发爱国

过渡:陆游的诗歌曾经激励宋代军民为祖国的统一而英勇奋斗。我们小学生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应如何发扬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统一做些事情呢?

(1)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祖国统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教师小结学生发言,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

(六)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岁月的跌宕,这位老人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人民,没有忘记饱经忧患的祖国。还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杆,用自己的行动来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怀。你还知道这个时期的爱国人士?出示爱国诗句。

历史已去,但爱国情道不尽,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做到诗史结合。最后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声吟诵这些诗句。

《示儿》板书设计: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第三篇:《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2、简介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3、了解背景:(出示资料)。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1、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互读,正音。

3、展示评价:指名读诗句,正音,相机评价引导。

4、巩固深化:齐读诗句。第二循环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出示自学自导二:

(1)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收获,说说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5分钟后我展示)

1、自学质疑:生读诗,思考。

2、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说诗意。

3、展示评价:

(1)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2)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点拨读诗方法,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

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

(4)巩固深化:

1学生感情诵读全诗。○2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第三循环

拓展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诵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4、总结:

(1)师: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读。)

(2)课堂小结: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加,真挚感人。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和同学交流课后搜集到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儿 陆游

不见统一

示儿

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

第四篇:《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材分析: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学情分析: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2、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3、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

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2、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范读

3、了解陆游,检查预习

4、(大屏幕出示)

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设计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二、初读

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1、交流,检查

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

2、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

齐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3、指名读,反馈,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

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2、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读进诗的字里行间

3、示儿,就是告诉儿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到底有什么要告诉儿子的?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试着去理解这首诗。

4、理解“通假字”——元,、无

理解古今字义不同——但

5、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绝笔诗的吗?(板书:悲)

6、诗人在“悲”什么?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

7、出示材料: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指名反馈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板书:之切)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板书:爱)

9、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

10、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11、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设计理念】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全诗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书: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那就是——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设计理念】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爱”字!

(投影)

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结束本课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板书:

示 儿

悲之切——爱之深

字字如血

句句如火

忧国忧民

至死不渝

第五篇:《示儿》教学设计1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诗才展示,激趣导入]

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们肚子里现在一定装了不少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他另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示儿。(板书课题)[解题引入,交流资料] 1.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示”在这的意思是“告诉、告知”)

2.简介作者:对于这首诗很多同学都很熟悉,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老师也收集了有关陆游的生平资料及图片,大家想看吗?谁愿意读一读? 4.正如资料所显示的,《示儿》这首诗是陆游在85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也就是他的绝笔。什么是绝笔呢?

5.绝笔也就是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这么好、这么难得的诗大家想不想读一读?

[初读悟诗,读通诗句]

1、请大家按照自读要求自由读诗句。

2、代表读诗。谁来评一评呢?

3、老师也想读一读诗句,行吗?请大家认真听读待会评议。

4、录音范读。

5、请你们模仿范读读一读全诗。

6、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7、那陆游又写了什么呢? 让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再读全诗,理解诗意]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介绍下你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揭示学法)

2、请大家结合老师出示的学法自己学习诗作,在书上做好批注。

3、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读懂什么就说什么。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通假字:元,通原; 无,通勿,古今字义不同; 但,只是。

6、过渡: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在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时此刻你能体会到诗人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结合你所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中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1、从整首诗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心情怎样?(悲痛、悲愤、悲伤、悲悯……)

2、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伤吗?

3、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教师激情补充),现在你知道他为何而“悲”吗?

4、作为一个爱国人士,面对国家四分五裂能不痛心疾首吗?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5、仅仅是为这个而悲伤吗?还有什么?让我们来读一读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6、想象说话: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随机播放课件出示金兵战马肆虐和百姓痛苦伤心的画面)。(课件出示《题临安邸》)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此时最想说什么?

7、那么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 悲 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想象填空题)谁来试着填一填。

8、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示儿》这首诗。

9、现在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10、是呀,生前盼了65年,为之奋斗了65年,临死仍是“悲不见九州同”,死后还要子孙告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板书:爱国之情)

11、让我们一起用心,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吟诵出来,注意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12、人们悲伤、悲愤时的语调应是怎样的?再来读 一读。

[真情再现,升华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父亲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配乐

2、谁愿意将自己所写的话向陆游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听了大家的真情告白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继承陆游遗愿的决心。正如大家所说陆游的子孙们也为此奋斗了好多年,但结果如何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探究。[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同学们,国家统一,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绝笔——《示儿》吧。

2、那么今天,难道今天“九州同”了吗?学生讨论。引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和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两首诗。

3.欣赏:《七子之歌——台湾》,学生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示 儿

宋 陆游

临终 悲——不见九州同 爱国之情

下载示儿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儿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背景分析: 《示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这首诗是陆游的......

    1示儿教学设计五篇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

    古诗词《示儿》教学设计(最终5篇)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下面给大家分享《示儿》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六年级下册《示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分析:显示孩子们死亡的土地,宋宁嘉定三年(1210)。在诗人死前死亡之前,只有驱逐胡锦涛,夺回中原,统一国家,真诚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深处,是古爱国诗歌的典范。 小学生阅读......

    《示儿》(模版)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熏陶。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

    《示儿》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示儿》教学反思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示儿教学反思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示儿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一首爱国诗歌,按照学生......

    关于示儿语文课堂设计(五篇材料)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4.背诵这两首诗。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