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童诗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神童诗》其一 教学内容:课本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理解并背诵《神童诗》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学习与拓展相关文化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修养身心,提高文化素养。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神童诗》。教学难点:
对劝学的了解。
教法学法:诵读法。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什么字呢?
(《神童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那谁是神童呢? 宋朝有个叫汪洙的从小就聪明好学,九岁就能写诗,被誉为“神童”,他小时候写的诗被编成诗集,就是《神童诗》。今天学习《劝学》。
二、经典回放,学习新知 1诵读
先听老师读一遍好吗?要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吗?注意读准字音。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好吗?
下面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看哪个队读得最棒? 2.理解诗意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诗里的哪个字或词吗?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字呢?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3.背诵
理解了这首诗,你能更熟练地朗读这首诗吗? 现在你能背下来吗?指生背。和同桌比赛,看谁背得又对又熟练。
4、学习伤仲永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说神童是不是就不用学习了呢?读了下面这个故事,同学们就明白了。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三、总结课堂,填成长袋
短短的一节课过去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 老师觉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以后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该怎样珍惜时间呢?
板书设计:
劝学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讲解诗意之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然后,我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该怎样珍惜时间,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虽然感觉有一些成功之处,但也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学生对诗意理解不是十分好,明白意思但说不到位。分析原因感觉在指导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方面还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利用好的方法,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第二篇:《神童诗》(一)教案
第十六课、《神童诗》节选一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叫《劝学》。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汪洙。汪洙从小聪明好学,九岁能写诗,被当时的人们誉为“神童”,他小时候写的诗被编录成《神童诗》集。这首诗是节选的其中一首。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2)分小组读(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3)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重点解释:
多才学、平生、怀宝剑、笔如刀
(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5)反复朗读,争取当堂背过。
4、检查背诵
5、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劝学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第三篇:《神童的秘诀》教学设计
《“神童”的秘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 课前语言积累展示 二 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对照大屏幕批改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陈毅伯伯是老一辈革命家,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能吟诗作赋,文武双全!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写的就是陈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三、深入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陈毅小小年纪为什么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呢?“神童”的“秘诀”又是什么呢?在文中找出来,做上标记。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勤奋
多学多问
过渡:原来,陈毅小时侯被称为“神童”,秘诀之一就是“勤奋”。那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表现陈毅“勤奋”的句子吧。
生读、找、划,教师巡视。
指名反馈,相机出示句子: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结合理解“私塾、名列前茅”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介绍陈毅得名“神童”的原因。用“„„总是„„”说一句话。
指导朗读:瞧,陈毅小时侯多么勤奋学习呀,帮妈妈做家务还不忘看书!来,咱们班的男同学,把小陈毅认真的样子读出来。
说话训练:这个句子,作者用上了“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把事情说清楚,有哪位同学也能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除了这个句子表现出陈毅勤奋外,还有哪个句子?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锅里冒出了煳味儿。
联系上下文理解“入了迷”——说明陈毅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包括煮饭。
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观察插图:同学们瞧,这就是陈毅爷爷小时侯因为读书入了迷,结果把饭烧煳的情景,妈妈当时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要打他。是谁连忙劝阻的呢?(生答:毛老师)
当时毛老师是怎样劝阻的,谁能把他说的话读一读?
过渡:陈毅这么勤奋学习,难怪毛老师会这么喜欢他。可是,光靠勤奋,就能考到好成绩吗?(不能)那还要怎样?(多学多问)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原来„„„„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这个方法中,你知道了陈毅是怎样学习一篇新课的吗?
重点了解他是怎样预习的?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好在哪? 师生合作读4、5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能看着板书,再次总结一下陈毅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被人称为“神童”的秘诀是什么吗?那就是——
勤奋
多学多问
(板书:加号)
过渡:我们来看看毛老师是怎样称赞他的,拿起课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完思考:你从毛老师的称赞中明白了什么?
称赞的近义词
课题中的“神童”为什么加引号?
四、小练笔
其实,在我们班里面,也有很多像陈毅那样勤奋好学的同学,大家能夸夸他们吗?
齐读名言:天才在于勤奋
聪明在于积累
总结:正因为陈毅爷爷小时侯勤奋好学,他懂得“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所以总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一样,做个“多学多问”的人!
五、主题阅读:
阅读陈毅小时侯的另一个故事——《吃墨水》 板书设计
23、“神童”的秘诀
勤奋
多学多问
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篇:神童的秘诀教学设计
《神童的“秘诀”》教案设计
淮滨县实验小学
董雅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成绩、名列前茅、抄起、劝阻、一篇、符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陈毅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理解课外内容,懂得学习成绩好主要是靠专心用功和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习陈毅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神童”的学习秘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预习作业
3、课前三分钟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读循环日记。
(二)导入
知道咱们的循环日记为什么一次比一次写的好吗?因为我们是勤奋的孩子。茅以升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勤奋也能造就“神童”。跟老师一起板书:神童。
知道“神童”是什么意思吗?
想成为神童吗?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
板书“神童”的秘诀(给神童加引号)
想找到神童的秘诀可没那么简单,要过关斩将。
(三)过第一关:我会认
课件展示:
生字:决、毅、茅、旺、抄、刷、阻、圈、符、塾
1、学生开火车读
2、生齐读。
词语:秘诀、刷子、劝阻、称赞、圈圈、符号、格外、私塾、名列前茅、火冒三丈、学问学问
多学多问
1、自由读词语
2、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名列前茅:
(四)过第二关:我会读
通过刚才的过关,孩子们对生字掌握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过第二关。
课件出示:第二关
有请“我会读”这一关的主持人上台: 读书、听都要带着问题:
1、文中的“神童”指谁?
2、为什么他叫“神童”?
3、“神童”上面为什么要打引号?
4、“神童”有什么秘诀?
·请冠军组读课文(生评)
·请挑战组读课文(生评)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生汇报师板书:陈毅
勤奋
多学多问
(五)过第三关:我会想
请打开书,说一说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到答案的?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A
课件出示:陈毅5岁半,就在一家私塾读书。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1、名列前茅是什么意思?
2、用”名列前茅”说一句话
3、用“因为、、、所以、、、”连接划线的句子。预设B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 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1、找一生读
2、老师是怎样说的:高兴、称赞
3、师生接读,生读红色(读出语气)
师板书:多学多问。
教师抽一组上台:
预设:
1、你喜欢陈毅吗?为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A、爱学习:把饭烧糊了
3、B、会学习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黑点的是生字。”
·生读,格外,他格外注意什么?
·找格外的近义词:分外、非常、特别、十分
·噢!符号在陈毅的学习中也会说话,我们平时使用的预习符号有哪些呢?
课件:-------?表疑问
波浪线表佳句
-------画好句
1、我们要学习陈毅这种提前预习的学习方法:
2、你还知道哪些勤奋学习的故事?《陈毅吃墨水》、《凿 壁偷光》„„
3、你还知道哪些勤奋学习的名言?(课件)
4、你知道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课件)
你们的问题都提完了,老师还有个问题:“神童”为什么要加引号?
(他不是天生聪明的神童,是勤奋好学的得来得神童,所以要在题目上加引号)
(六)过第四关
我会写
正因为陈毅爷爷的勤奋好学,所以他是老一辈革命家,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他不仅矫勇善战,而且还能吟诗作赋,文武双全,写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拿起笔写下来:
1、生写
2、生汇报
(七)总结 :
孩子们!过四关斩六将,现在你们知道“神童”得秘诀是什么了吗?大家一起说:
勤奋、多学多问
只要你们具有这种学习精神,下一个神童就是你。
下课!
第五篇: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教学课时: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6’)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10’)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26’)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10’)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10’)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
三、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