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第十课《我必须去》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让同学扮演李丹、爸爸、同学等不同角色,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给同学教育: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座谈,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否都做到言而有信,有没有言而无信的现象;列举周围的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丹是怎样做到言而有信的。
二、阅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小组中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一要做到言而有信。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例如:
1、星期天李丹她们要去干什么?她是怎样准备的?
2、爸爸打电话让李丹干什么?
3、李丹为什么犹豫?
4、李丹最后怎样回答的?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5、爸爸对李丹的决定是什么态度?
6、从李丹的回答“我必须去!”看出她的什么态度?
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建立小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学习,并建立考核制度。
2、在小组中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深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人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
四、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语感。老师可以抽查学生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纠正。
五、布置作业:口语作业:熟读课文。书面作业:写一句话,说说李丹是怎样的人。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深入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朗读,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2)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回答相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法,朗读法,问答法,引导法 重点:能够用朗读,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
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回答相关的问题。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给同学教育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多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在这里,他们是一家人,在这里他们心连心,在这片并富饶的土地上,他们用深沉的爱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做教科书上的听力训练。
2、老师把课文改编成李丹讲信用的故事,说给学生听。学生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做练习,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要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要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帮助他,直到能够
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
2、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分别扮演李丹和爸爸。表演时,除了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出现李丹的同学,共同表现李丹讲信用的好品质。
(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表演,然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3、课文的结构。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六至第十一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同学总结各段的意思。
李丹打扮得漂漂亮亮,准备去敬老院表演节目一爸爸让她去看马戏一李丹犹豫了,但最后决定去演节目。
课文以爸爸请李丹看马戏为线索,李丹在看马戏和去敬老院慰问中犹豫选择,最后她坚决地回答:“我必须去!”从而做到讲信用。
三、写话训练
写一句话,说明李丹怎样讲信用。
四、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地复述课文。书面作业:写出李丹怎样讲信用。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文一(听说训练)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给同学教育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一、用对比法学习词语
学习词语要讲究方法,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用对比法学习词语,就是从课文中选出对比的词语,在讲清楚他们的异同之后,结合一定的情景,比较使用。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比较两个词的意义和使用的异同;第三步:设计具体情景学习运用词语。例如:必须一应该
师:当爸爸问李丹时,李丹是怎样回答的? 生1:她说:“我必须去!”
师:这里用“必须”加感叹号是什么意思? 生2:表示她态度坚决。
师:对。“必须”表示的口气非常果断、坚决,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词“应该”,也表示“理当这样做”。两 5
个词的区别在于:“必须”的程度深,态度坚决。下面大家结合一个情景来使用。话题是:今天的作业今天应该做完。
生3:我们必须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生4:我们应该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生5:不是应该,而是必须做完作业,才能够干其他事。集合一聚集
两个词都表示“分散的人和物合在一起”。但“集合”后面一般不带宾语,多数时候是说“集合在一起、在哪儿集合”;“聚集”的程度深,表示“从分散到更加集中”,后面一般要带宾语,除具体的人和物以外,其对象还可以是抽象事物,如力量。
师:李丹为什么犹豫?
生1:她想起同学们在集合地点正在等自己。
师:下面请大家围绕去敬老院慰问这一话题,用“集合”、“聚集”造句。
生2:同学们约好在校门口集合。
生3:他们聚集了十几个人,准备参加慰问演出。生4:我们四点钟集合,大家别迟到。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其他重点词语。
二、用比较法学习句子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句子,然后比较使用。师:吃过饭后,李丹就干什么了? 生1:她就忙着打扮起来了。
师:下面比较学习两个“了”的用法,“了1”一定是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实现;“了2”是语气词,放在句末,表示事情出现变化或者将要出现变化,既可以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做 6
谓语的句子末尾,也可以出现在名词、数量词等其他词做谓语的句子后。
下面我们做填空练习,分别把两个“了”填写在句子的空白处,(l)我们吃?()三碗饭()。(了l 了2)(2)他们打完()球()。(了1 了2)
(3)已经十点钟(),妈妈怎么还不回来?(了1 了2)(4)你们都是大学生(),要学会学习()。(了l 了2)(5)老师已经上完()课(),回家去()吧?(了1 了 设计情景,结合实际运用上述词语、句型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组织学习。口语好的学生,结合实际自己设计情景,请其他同学运用词语、句型说话,扩展运用上述词语句型;没有口语基础的学生,要在老师的组织下,能够基本用这些词语、句型表达、回答问题即可。
三、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造句。
2、做教科书上词语练习和句子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同学们教育了事实证明,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中国的综合有望不断提升。只有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等内容。
一、导入
当你答应别人的事,后来忘了,没有兑现。这种情况可能每个人都发生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事情发生后,你是怎样处理的。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叔叔给圆圆带来了什么?圆圆为什么羞愧?(2)圆圆和表哥是怎样在果园里玩的?(3)圆圆和表哥有什么约定?
(4)第二年,圆圆和表哥是怎样实践自己的诺言的?(5)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了“带苹果”三个字。(6)圆圆打算怎样实践自己的诺言?
2、回答问题。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
(2)在小组中准备,自由提问和回答,获得完善的答案。(3)小组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并获得提问权。
教学时,建议用后两种方式。学生自问自答,不一定要求回答得 8
那么准确和完善,只要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3、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文章分为四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九自然段为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为第四段。
叔叔带来樱桃,圆圆发现了自己的食言一圆圆和表哥约定互赠水果一圆圆为自己食言感到羞愧一圆圆决心改正错误。
通过圆圆和表哥约定互赠水果,表哥按时带来了樱桃,而圆圆却忘了这件事,她感到羞愧,并决心改正。
4、在此基础上,做教科书上的练习。
三、朗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朗读,帮助纠正学生读音的错误。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者是跟录音读,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看着课文能够自己读。
四、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
书面作业:写一句话,说明圆圆为什么感到羞愧。课后反思 :
课 题 第十课 课文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各种动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一的学习,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学好汉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 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鼓励法,抢答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电子课本,教科书 谈话激趣: 引趣激情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录音播放《狼来了》的故事。)
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孩子吗?为什么?(指名回答或齐答)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认识第第十课《诚实》里的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生齐读课题两遍。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a.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
b.为什么捧着空花盆?结果怎样?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小朋友请打开书第82页第10课《地球清洁工》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也可以采取小组中学生合作互助的方式阅读。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的不认识的字。
生:自己默读课文
师:组织学生分角色的方式读课文。生:按要求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师:先把课文一句一句的读,然后组织学生试着翻译。生:按要求试着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
三.巩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国王说:‘我的继承人起码应该是诚实的’()大家都有用心培育花种。()国王要挑选一个诚实的做继承者。()最终,只有一个小男孩的花种没有发芽。()许多孩子捧着鲜花拥向街头。
()手捧空花盆的小男孩子成为国王的继承人。四.课堂小结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仅是未来国王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应该具备的。老师相信你们都想成为他(手指课题)一样诚实的人。
第十课 我必须去
课文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条件是什么? 2.小男孩子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3.其他孩子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4.国王为什么选中了手捧空花盆的小男孩儿?
2.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听说训练)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同学们教育了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治校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展开依法治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汉字学习
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构成新字。
1、对本课的重点汉字进行分类。上下结构的字:完、毕、合。左右结构的字:独、唱、扮、扎、信。
2、表音部件:完(上形下声)、毕(上声下形)、唱(左形右声)。
3、比较字形差别:必一心。
二、学写汉字
这部分主要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
用兽字旁、十字底等偏旁部首组汉字,看谁组的多,并能分析出每个偏旁部首的意思。
三、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学习量词“趟、串”。
生1:去年圆圆跟着妈妈干什么了?(趟)生2:她们回了一趟喀什老家。生3:我们去了一趟巴扎。生4:我跑了一趟超市。生5:她去了一趟办公室。
师:不对。大家看看汉字“趟”是由什么组成的,“走(形旁)+尚(声旁)”,也就是说“趟”只用于和运动动词“去、来、回、上”等搭配,其他的动词后要用“次”。
用情景法学习其他词语。
四、布置作业
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
2、用所学的词语造句。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前三分钟:
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给同学们教育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一、真实交际
口语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境进行表达。
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课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准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示范,然后每个人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二、口语交际
1、做课后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讨论表达。情景1:原来和同学约好去他家做作业,因为家里有事,去不了。情景2:原来和同学约好去踢足球,因为身体不舒服,去不了。情景3:原来和别人约好干一件事,后来自己忘了。
三、反思,总结全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
2、总结本课的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
3、布置作业。(l)做写话练习。(2)预习下一课。课后反思:
第二篇: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文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讲信用》。设计思想:
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李丹在看马戏与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之间,最终遵守了约定去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的故事。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通过了人物的语言来叙述。因此,我设计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感受人物心理的变化,学习主人公说到做到的美德,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守信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认识12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
容,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感悟到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的美德。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守信的认识。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看老师写题目,齐读。
“必须”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哪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去做的吗?再次齐读课题(读出坚定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为后文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用学过的办法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进行生字、词的检测。(课件出示)
裙子
辫子
完毕
急促
约 犹豫
慈祥
集合 敬老院
[设计意图:从区分字形、组词、找近义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敬老院”一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方面,再播放敬老院里老人们生活的图片,使学生们更加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文学习作一个感情的铺垫。] 3.齐读生字、词语。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把字音读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2.学生进行评价、正音。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李丹
打扮
完毕
急促
老虎
火圈
犹豫
慈祥
失信
扎辫子
2、学生自由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回答后,出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丹和同学约好去___________和很想去
___________两件事之间的选择,最终她选择了必须去___________的一件事。
二、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1、听录音。
2、你们听得很认真,那能告诉老师李丹要去哪里吗?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你还从这一段读出了什么?她为什么要打扮得如此漂亮?(3)在她要出门时,发生了什么?爸爸是怎么说的?
抓住“急促”,理解其意思。
指名起来朗读,指导读出爸爸的着急。
a看马戏:
1、说到看马戏啊,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看过马戏吗?喜欢看吗?谁来说说看,你看过哪些马戏?
2、听到大家这样说,老师的眼前好象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的马戏!出示马戏的图片,问:李丹想不想看马戏?(板书:去看马戏表演)学生在书上画出李丹想看马戏的句子。、出示句子:是啊!李丹多想亲眼看看山羊拉车、小狗算算术、老虎钻火圈哪!
4、指导朗读,读出李丹想看马戏的迫切心情。指名读,评议。
b急促:
1、这么精彩的马戏李丹已经盼了很久了,我们从谁的话中还可以体会到李丹想看马戏的急切心情?
2、播放李丹和爸爸的对话(课文第3、4、5自然段内容)。
3、从李丹和爸爸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爸爸很着急,你从书上哪个词语体会到了?出示句子:(课文第3、4、5自然段内容)理解“急促”的意思。
5、指导朗读。同桌两个同学模仿李丹和爸爸打电话时的情景,并配上打电话的动作,注意读出爸爸的急促。
6、指名模仿。
c犹豫:
1、这么精彩的马戏表演,李丹可是天天盼夜夜想啊!如果不去,太遗憾了!可是听到爸爸在电话里的催促,李丹却犹豫了。
2、出示句子:可是——李丹犹豫了。联系上下问理解“犹豫”的意思。
3、李丹为什么会犹豫呢?我们到课文第1自然段中去找答案。播放第1自然段的朗读。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去敬老院表演)
4、出示李丹的图片,指导读出愉快的心情。
5、再出示句子:可是——李丹犹豫了。
理解李丹在犹豫什么。指导朗读。老师范读,指名读。
d必须:
1、李丹最后是怎么决定的,学生在书上找到答案。
2、出示句子: 李丹想起敬老院那些慈祥的爷爷奶奶,想起他们每次看表演时笑脸,想起同学们在集合地点正等着自己,他对爸爸说:“是啊,我必须去!”
3、老师引读:(李丹肯定地对爸爸说,李丹果断地对爸爸说,李丹坚定地对爸爸说,)学生三次重复:是啊!我必须去!
4、李丹还犹豫吗?她已经拿定注意了,那就是必须去哪里?不能去哪里?板书:(√)(×)
5、指导朗读。读出李丹坚定的语气。、出示老人们看表演的图片,李丹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老人们可能会对李丹说什么呢?你们又想对李丹说什么?(板书:讲信用)、看到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这样开心,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李丹的心情吗?
8、小结:看来,讲信用不但能使别人获得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五、制造矛盾,升华认识。
1、李丹选择了去敬老院表演而错过了精彩的马戏,老师觉得多少有点遗憾,聪明的你能为李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的办法吗?
2、出示讨论题:你能为李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的办法吗?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信用是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的,做人最重要的是讲信用。一旦答应过别人的事情,我们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否则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4、李丹去敬老院的决定得到了爸爸的称赞,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齐读爸爸的话。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讲一讲发生在你身边的讲信用的小故事。
2.请小朋友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你遇到过这种事吗?你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出示问题:
冬冬向丁丁借了一本书,答应过一个星期还,但是,她一个星期后还没有看完„„
请学生讨论:冬冬应该怎么做?
4、总结:李丹是个讲信用的小姑娘,他没有因为一场自己盼了很久的马戏表演而失信于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以及同学们,而是按时前往,去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希望大家能向李丹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就做个讲信用的人,让诚信的种子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七、课外作业。
1、收集关于守信用的格言。
2、为岩石上的小蝌蚪续结尾。
3.你们看过马戏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马戏。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马戏,想看吗?
(1)播放马戏视频,说说看完后的感受?(2)你们想去看吗?
李丹想去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出句子、词语读一读。(追问出“盼了好多天”与第六自然段的内容。)(3)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
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她想去的心情,找出来。抓住“多想”、“亲眼”指导学生朗读。
4.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迫切愿望,那就去吧!有什么问题吗?(1)假如你是李丹,一边是你喜欢的、非常想去看的马戏,一边是去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你会怎么想?
(2)李丹又会想些什么?为什么会犹豫?犹豫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本句)
(3)李丹们,你们觉得必须去吗?为什么?
(4)此时,李丹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是啊,她想起了敬老院(学生读),下定决心对爸爸说(学生读);她想起了(学生读),非常肯定地对爸爸说(学生读);她想起了(学生读),坚定地对爸爸说(学生读);虽然马戏很精彩,她也盼了好多好多天,特别特别想去看,但她仍然毫不犹豫地对爸爸说(学生读)。
5.李丹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老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此时,你想对李丹说什么?爸爸是怎么说的?齐读第十一自然段。
6.分角色读课文,一个男生读爸爸的话,一个女生读李丹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三、拓展:
1.不仅李丹碰到了这样让自己两难的事情,在生活中,这种类似的情况也很多。这不,冬冬就碰到了,你能帮帮她吗?(课件出示“冬冬向丁丁借书,说好一个星期还。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她却没有看完”的案例。)2.讲一讲你在生活中守信或失信的事例。
3.齐读两句关于守信的格言。(课件出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两句格言。)
附:板书设计
敬老院 ? 看马戏
守信
3、学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第三篇:《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9篇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1
太平路小学 李淼 《我必须去》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课文,主要讲李丹为了说话算话放弃了自己期盼已久的马戏表演,而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课文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文章中有两个词语“急促”、“犹豫”是学生很少接触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开始,我设计的教案如下:爸爸急促地对李丹说……师:什么叫急促的说呢?生:就是很着急地说。师:那你能不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爸爸的话?以次引导学生理解“急促”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李丹想到那钻火圈的老虎,想到算算术的小狗……马戏一定很精彩,但是,自己又和同学约好去敬老院,所以很“犹豫”了。师:李丹犹豫了,那你知道什么是犹豫么?生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后。师:那么李丹为什么犹豫了? 这样的课堂教案虽然能够达到我的教学目的,但是,却经不起新课程的衡量。在教师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显得“讲多学少”,好像教师设计了许多圈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会有效。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时刻告诉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于是,在有经验教师的指点下,我的教学作了改动。不是设置框框让学生在其中学习,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使阅读教学在此意境中,由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急促”这个词语的教学中:师:快听,爸爸来电话了,说了些什么?生朗读。师:那么爸爸怎么说的?学生此时根据课文的情景能加快语气,教师再趁机范读,学生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不用一一解释。
学生就在自己的体会和朗读中理解了“急促”。在“犹豫”的教学中,我放弃了琐碎问题的提问,由一个问题涵盖。“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想些什么?”在教学中,学生说出了李丹又想去看马戏又想去敬老院表演节目的矛盾。反复地体会着李丹的心情。同时不是从字面而是从内心的一种感悟中理解了“犹豫”那么我又顺水推舟说:“看,此时的李丹那不定主意了,她现在很——”生:“犹豫!” 整个教学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在自主的感悟中学习往往理解的更为深刻。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感悟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感悟会自己生产知识,进行创新式的教育,所以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同形成框架的教学相比,“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的教学方法,更为含蓄,更有渗透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点对语文教学来讲,尤为重要,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全体性和知识的全面性,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去感悟,让学生在自身的体会中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动起来。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创造环境感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语文教学只有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将学生带进文学的神圣殿堂。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 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 初步认识“寻找朗读提示语”这一新的朗读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巩固学过的识字方法。
4、 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要讲信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悟到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 插图导入:
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小女孩的打扮,图文结合朗读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朗读法)
李丹这么精心的打扮,她要去哪里呢?
二、 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 在她刚要出门时,电话铃响了,爸爸这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第2—8段,理解“急促”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寻找朗读提示语)
2. 你们看过马戏吗?
(1)看插图,说说看完后的感受?(结合生活经验)
(2) 你觉得李丹想去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3) 学习第六自然段,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她想去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运用朗读提示语)
3. 这么好的机会,李丹马上答应爸爸了吗?
(1) 可是李丹犹豫了,她在想什么呢?理解词语“犹豫”(联系上下文解词法)
(2)李丹犹豫了,因为——(出示:“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3)到底去要哪里?这时李丹想起了什么?(第十自然段)重点体会“是啊,我必须去!”这句话。
4. 爸爸支持李丹的做法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李丹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时的场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李丹的心情怎么样?
5. 课文小结。
6. 分角色读课文。
四、 拓展:
出示案例,思考应该怎么做。
五、 总结:是啊,讲信用不但能使别人活的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做个讲信用的人。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想出了一些简洁的句子来鞭策自己遵守诺言、诚实守信。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板书设计】
敬老院 ? 看马戏
守信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3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多种巩固形式,如: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来达到识字目的。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识字游戏,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2、在写字教学方面,不追求一步到位,写对和写好分层指导,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3、本节课教学设计扎实,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螺旋上升。课堂上让学生多实践,把时间交给学生。《课标》的基本理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这是很大的进步。独立识字的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整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学生学会了学习,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用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做到了在教学语言上花气力,在体会感情上下功夫,在课堂气氛上用心计。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点击词语”读读议议,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升华理解。既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恰倒好处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所以我用心地听着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不是空洞地表扬“好”、“很好”、“你真棒”,而是发自内心的肯定、鼓励和鞭策。以倾听架起了师生之间真诚的心桥,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
我认为缺乏气氛情趣的语文课不算好课,没有青春活力的语文课不算好课。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亲近语文,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就需时时刻刻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掌握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的极致。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5
《我必须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李丹小朋友在去敬老院还是去马戏的问题上,经受了失信还是守信的考验,选择了守信。去敬老院,将失去一次难得的观看表演的机会;去观看马戏,则意味着失信,既失信于同学,也失信于敬老院的老人。这样的选择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带有典型性,因而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中的故事较有启发性,因此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在讨论这一两难的问题时,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取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讨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
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人物行为,加深对守信的认识,在充分的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接到爸爸的电话,李丹是怎么想的?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想到的是同学们和爷爷奶奶的反应,这时引导的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到守信是一个人的美德,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便可以。在讨论中,学生见解不一,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重点导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把握好语气。例如当李丹下决心去敬老院时,语气是坚定的:“是啊,我必须去!”着重理解“必须”二字的意思。
主要在讨论中进行了这篇课文,没有追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6
《我必须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教学本课主要采取: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的教学大致需要两课时的时间。这里着重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只是第一课时,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课前他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所以一上课我便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课文,又读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后,我向同学们提出:老师是否可以就故事的情节,问大家几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于是我首先准备就下面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同学们,故事中那位聪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谁呢?“必须去”什么意思?她必须去哪儿?马戏对她有很大的诱惑力,现在她能去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群体探究。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
1、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
2、还不很熟悉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争取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紧接着,还是由小小组继续合作再朗读课文,讨论李丹为什么毅然这样的决定,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也在组里议一议,合作解决。
三、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美美地朗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懂得人与人之间讲信用有多么重要,自觉养成讲信用的好习惯。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7
《我必须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1、学会本课的生字;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教学本课主要采取: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的教学大致需要两课时的时间。这里着重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
我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只是第一课时,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课前他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所以一上课我便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课文,又读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后,我向同学们提出:老师是否可以就故事的情节,问大家几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于是我首先准备就下面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同学们,故事中那位聪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谁呢?“必须去”什么意思?她必须去哪儿?马戏对她有很大的诱惑力,现在她能去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群体探究。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1.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2.还不很熟悉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争取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紧接着,还是由小小组继续合作再朗读课文,讨论李丹为什么毅然这样的决定,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也在组里议一议,合作解决。
三、本课教学将以读为主线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美美地朗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懂得人与人之间讲信用有多么重要,自觉养成讲信用的好习惯。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8
《我必须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我觉得教学时应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通过读文,我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我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我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使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我把这进退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我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我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我没有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9
这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六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文章《我必须去》。讲的是李丹小朋友在去敬老院还是去看马戏的问题上,经受了失信还是守信的考验,选择了守信。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想通过图文结合理解“打扮”“慈祥”两词,通过朗读体会“犹豫”一词,通过想象小组合作说话理解“约定”,联系上下文理解“失信”一词。主要是借助朗读人物对话来体会心理活动。课堂上我注重课堂生成资源,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和个性差异,给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在教学完这课后,我感觉自己比较注意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教学刚开始通过自学填空来初步了解学生对全文的把握,在细读文章之后,我又设计了几个词语来让学生复述课文,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另一方面回归了文章的整体。
其次,在“约定”“慈祥”“犹豫”等词的处理上比较妥当。为让学生理解“约定”一词,我设计了李丹和同学的对话,让学生想像他们是如何进行约定的。“犹豫”一词让学生反复读李丹心理活动的一段话,来揣摩李丹心里的真实想法,理解李丹心里的拿不定主意。借助图片观察引出“慈祥”一词,师少说,多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词语。
对于朗读训练我有三处处理得较满意。一是借助图来观察李丹的打扮,师紧跟问打扮这么漂亮心情怎么样啊?从而学生体会到高兴地朗读此段。其次对李丹犹豫的那段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多想”,多次请学生试读来体会李丹矛盾的心理。再次,就是师生合作读书李丹三个“想起”,师有目的性地引导,生体会到李丹的决心,从而坚定地读到“是啊,有必须去!”
上完这节课,结合预先设计的教案,我发现有很多不足。首先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课堂上发言较随意,爱说闲话,别人发言时爱插嘴。坐姿和举手的姿势不够端正。
其次教师在课堂对教材的处理表现得有些急躁。如有学生对“失信”一词不能理解时,师可多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对学生暂时不能理解的,教师要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教师的代劳。
再次这节课的朗读力度不够,效果不突出。最为明显的就是李丹和爸爸的对话朗读时间不够,学生体会不深刻。李丹的心理是由“犹豫”到“坚决”,爸爸的语言由“急促”到“赞赏”,师未能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还有就是在教学中,师注意到了适宜地出示重点词卡,但师只做到了读词卡,在学词时,师还可引导学生来分析字形,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第四篇: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1
《我必须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李丹小朋友在去敬老院还是去马戏的问题上,经受了失信还是守信的考验,选择了守信。去敬老院,将失去一次难得的观看表演的机会;去观看马戏,则意味着失信,既失信于同学,也失信于敬老院的老人。这样的选择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带有典型性,因而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中的故事较有启发性,因此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在讨论这一两难的问题时,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取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讨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
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人物行为,加深对守信的认识,在充分的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接到爸爸的电话,李丹是怎么想的?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想到的是同学们和爷爷奶奶的反应,这时引导的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到守信是一个人的美德,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便可以。在讨论中,学生见解不一,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重点导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把握好语气。例如当李丹下决心去敬老院时,语气是坚定的:“是啊,我必须去!”着重理解“必须”二字的意思。
主要在讨论中进行了这篇课文,没有追求统一答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2
《我必须去》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懂得在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了敬老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失信于人。
教学本课主要采取: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的教学大致需要两课时的时间。这里着重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导入新课。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只是第一课时,但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课前他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所以一上课我便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课文,又读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后,我向同学们提出:老师是否可以就故事的情节,问大家几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于是我首先准备就下面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同学们,故事中那位聪明能干的小主人翁是谁呢?“必须去”什么意思?她必须去哪儿?马戏对她有很大的诱惑力,现在她能去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群体探究。
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
1、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
2、还不很熟悉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争取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紧接着,还是由小小组继续合作再朗读课文,讨论李丹为什么毅然这样的决定,读的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也在组里议一议,合作解决。
三、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美美地朗读课文,注重朗读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懂得人与人之间讲信用有多么重要,自觉养成讲信用的好习惯。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3
太平路小学 李淼 《我必须去》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课文,主要讲李丹为了说话算话放弃了自己期盼已久的马戏表演,而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课文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文章中有两个词语“急促”、“犹豫”是学生很少接触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开始,我设计的教案如下:爸爸急促地对李丹说……师:什么叫急促的说呢?生:就是很着急地说。师:那你能不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爸爸的话?以次引导学生理解“急促”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李丹想到那钻火圈的老虎,想到算算术的小狗……马戏一定很精彩,但是,自己又和同学约好去敬老院,所以很“犹豫”了。师:李丹犹豫了,那你知道什么是犹豫么?生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后。师:那么李丹为什么犹豫了? 这样的课堂教案虽然能够达到我的教学目的,但是,却经不起新课程的衡量。在教师严格的组织安排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显得“讲多学少”,好像教师设计了许多圈套,让学生一个个往里钻,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抑制,学生的学习也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不开手脚,时时被教师的教案、教师的严密组织牵绊着,教学效果显然不会有效。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时刻告诉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于是,在有经验教师的指点下,我的教学作了改动。不是设置框框让学生在其中学习,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使阅读教学在此意境中,由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急促”这个词语的教学中:师:快听,爸爸来电话了,说了些什么?生朗读。师:那么爸爸怎么说的?学生此时根据课文的情景能加快语气,教师再趁机范读,学生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不用一一解释。
学生就在自己的体会和朗读中理解了“急促”。在“犹豫”的教学中,我放弃了琐碎问题的提问,由一个问题涵盖。“如果你是李丹,你会想些什么?”在教学中,学生说出了李丹又想去看马戏又想去敬老院表演节目的矛盾。反复地体会着李丹的心情。同时不是从字面而是从内心的一种感悟中理解了“犹豫”那么我又顺水推舟说:“看,此时的李丹那不定主意了,她现在很——”生:“犹豫!” 整个教学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在自主的感悟中学习往往理解的更为深刻。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感悟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感悟会自己生产知识,进行创新式的教育,所以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同形成框架的教学相比,“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的教学方法,更为含蓄,更有渗透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一点对语文教学来讲,尤为重要,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全体性和知识的全面性,引导学生去讨论、去理解、去感悟,让学生在自身的体会中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动起来。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给学生创造环境感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语文教学只有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将学生带进文学的神圣殿堂。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初步认识“寻找朗读提示语”这一新的朗读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巩固学过的识字方法。
4、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要讲信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悟到守信的重要性,养成守信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
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小女孩的打扮,图文结合朗读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朗读法)
李丹这么精心的打扮,她要去哪里呢?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 在她刚要出门时,电话铃响了,爸爸这时候打电话有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第2—8段,理解“急促”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寻找朗读提示语)
2. 你们看过马戏吗?
(1)看插图,说说看完后的感受?(结合生活经验)
(2) 你觉得李丹想去吗?从哪里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3) 学习第六自然段,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她想去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运用朗读提示语)
3. 这么好的机会,李丹马上答应爸爸了吗?
(1) 可是李丹犹豫了,她在想什么呢?理解词语“犹豫”(联系上下文解词法)
(2)李丹犹豫了,因为——(出示:“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3)到底去要哪里?这时李丹想起了什么?(第十自然段)重点体会“是啊,我必须去!”这句话。
4. 爸爸支持李丹的做法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李丹为爷爷奶奶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时的场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李丹的心情怎么样?
5. 课文小结。
6. 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
出示案例,思考应该怎么做。
五、总结:是啊,讲信用不但能使别人活的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做个讲信用的人。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想出了一些简洁的句子来鞭策自己遵守诺言、诚实守信。比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板书设计】
敬老院 ? 看马戏
守信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6
这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六单元“讲信用”中的一篇文章《我必须去》。讲的是李丹小朋友在去敬老院还是去看马戏的问题上,经受了失信还是守信的考验,选择了守信。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想通过图文结合理解“打扮”“慈祥”两词,通过朗读体会“犹豫”一词,通过想象小组合作说话理解“约定”,联系上下文理解“失信”一词。主要是借助朗读人物对话来体会心理活动。课堂上我注重课堂生成资源,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和个性差异,给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在教学完这课后,我感觉自己比较注意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教学刚开始通过自学填空来初步了解学生对全文的把握,在细读文章之后,我又设计了几个词语来让学生复述课文,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另一方面回归了文章的整体。
其次,在“约定”“慈祥”“犹豫”等词的处理上比较妥当。为让学生理解“约定”一词,我设计了李丹和同学的对话,让学生想像他们是如何进行约定的。“犹豫”一词让学生反复读李丹心理活动的一段话,来揣摩李丹心里的真实想法,理解李丹心里的拿不定主意。借助图片观察引出“慈祥”一词,师少说,多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词语。
对于朗读训练我有三处处理得较满意。一是借助图来观察李丹的打扮,师紧跟问打扮这么漂亮心情怎么样啊?从而学生体会到高兴地朗读此段。其次对李丹犹豫的那段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多想”,多次请学生试读来体会李丹矛盾的心理。再次,就是师生合作读书李丹三个“想起”,师有目的性地引导,生体会到李丹的决心,从而坚定地读到“是啊,有必须去!”
上完这节课,结合预先设计的.教案,我发现有很多不足。首先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课堂上发言较随意,爱说闲话,别人发言时爱插嘴。坐姿和举手的姿势不够端正。
其次教师在课堂对教材的处理表现得有些急躁。如有学生对“失信”一词不能理解时,师可多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对学生暂时不能理解的,教师要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教师的代劳。
再次这节课的朗读力度不够,效果不突出。最为明显的就是李丹和爸爸的对话朗读时间不够,学生体会不深刻。李丹的心理是由“犹豫”到“坚决”,爸爸的语言由“急促”到“赞赏”,师未能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还有就是在教学中,师注意到了适宜地出示重点词卡,但师只做到了读词卡,在学词时,师还可引导学生来分析字形,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7
《我必须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我觉得教学时应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通过读文,我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我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我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使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我把这进退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我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我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我没有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8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多种巩固形式,如: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来达到识字目的。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识字游戏,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2、在写字教学方面,不追求一步到位,写对和写好分层指导,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3、本节课教学设计扎实,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螺旋上升。课堂上让学生多实践,把时间交给学生。《课标》的基本理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这是很大的进步。独立识字的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整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学生学会了学习,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用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做到了在教学语言上花气力,在体会感情上下功夫,在课堂气氛上用心计。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点击词语”读读议议,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升华理解。既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恰倒好处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所以我用心地听着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不是空洞地表扬“好”、“很好”、“你真棒”,而是发自内心的肯定、鼓励和鞭策。以倾听架起了师生之间真诚的心桥,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
我认为缺乏气氛情趣的语文课不算好课,没有青春活力的语文课不算好课。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亲近语文,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就需时时刻刻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掌握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的极致。
第五篇:《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我必须去》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我觉得教学时应扣住诚信,通过学文,重在明理。通过读文,我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我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我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使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50)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我把这进退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我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我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我没有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