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 备用.doc
一、激趣引入
在上课前呢,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地球上现在有多少人吗?大家猜一下。中国呢?那你知道我们所在的地区有多少人吗?现在老师来揭晓以下答案:截止2012年我们地球上大约有63亿多,而我们国家的人数13亿多,我们所在的贺兰大约有22万人。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是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表以及该地区乡村人口统计表。先来横着看,这是?(项目)现在大家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从表中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现在啊,老师想更直观的看出哪一年城镇人口最多,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有没有什么方式更直观,更清楚?(统计图)太棒了,你想到了我们学习过的统计图。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把他们绘制成条式统计图是怎样的。
先仔细看这两幅图,条形统计图里有:名称、绘图时间、横轴表示项目、纵轴表示数据。而且,所有的直条都是一样宽的。那你看着这两个统计图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现在来看,老师把刚才的两张统计表合并成了一张统计表,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叫做复式统计表。看着这张表你能告诉我1985年乡村人口有多少吗?95年城镇人口呢?乡村人口呢?
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绘制了城镇与乡村人口统计图,你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让我一眼就看出同一年到底是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张统计图)哇,你真聪明,那到底要怎样合并呢?同学们待会自己动手来画一下,在你们动手前,你们先来回答老师几个问题:1.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直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2.怎样区分这两个直条?
3.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镇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现在同学们动手来画 作品展示
刚刚我欣赏了你们的作品,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的作品啊?首先和你们一样确定好纵轴和横轴,接着看,看仔细咯,我在右上角加了个标记,我用不同颜色来分别代表城镇与乡村。我们把这样的标记叫做图例。图例是用来区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图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然后根据数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你能试着给这张统计图起个名字吗?真厉害,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现在让我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如何画好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边演示边说。)现在根据刚才我们的方法,你试着去改善一下自己的那张复试条形统计图。
看着刚才我们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来回答问题:
第二篇:备用教学设计(最终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二、一读柳树,感受高大。
师:你们上一节课已经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柳树?
生:神奇的柳树。
师:课文中有一段文字直接描写了这株柳树的形象,你能找到吗?请你读一读。
生读这一段文字。
师:(出示投影)这段文字用四句话写了这株柳树的样子,请你仔细地去读一读,想想看,这株柳树长得怎么样?
生:(自由轻声读)
生:我觉得这株柳树高大。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是通过“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看出来的,如果柳树不高大,就不会有两合抱粗,不会有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师:两合抱指的是什么?
生:这株柳树很粗,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
师:请你们两个演示一下好吗?(同桌演示两合抱)
师:百十余平方米有多大?我们这个阶梯教室有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百十余平方相当于我们阶梯教室的三分之二。你见过这样大的柳树吗?
生:没有。
师: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柳树的粗、大表现出来。
生读。
生:从这句话我还可以看出这株柳树的年龄很大了,长到这样粗要经过好多年。
生:从第二句和第三句我知道这株柳树的枝干是生铁铁锭的色泽,它的叶子非常绿,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生:从第四句中的“巍巍然”我体会到这株柳树高高地挺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师:“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生:高大的样子。
师:这株柳树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来,我们用朗读让这株柳树挺立在我们面前!
生齐读—— 二、二读柳树,走进柳树生活历程,体会柳树的顽强。
师:这样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我们这儿稀奇吗?
生:不稀奇。
师:可是同学们,这株柳树长在什么地方?
生:青海高原。
师:什么地方?
生:青海高原。(大声地)
师:作者在青海高原一路走来有没有看到过其他的树?
生:没有。
师:那么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是怎么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走进它的生长历程吧!
师:(出示投影2)请大家读读这段文字,同学们想想看,在青海高原上存活这样一株柳树容易吗?为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在青海高原上长出这样一株柳树很不容易。你看,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干旱就随之而来,这一茬柳树苗子熬不过持续的干 旱,他们全毁了,一棵也没有剩下。
生:就算有的柳树侥幸挺过了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能够经受干旱和寒冷而活下来的柳树那就是一个奇迹。
师:是啊,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上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冻士。可见青海高原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
生:我从“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地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看出那么多的柳树苗子都在干旱中倒下了,有的树苗在熬过干旱之后又死于寒冷,而这株柳树却活了下来,我感觉它是在和死神做斗争。
师:说得好!还有谁想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海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是无情的。它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这株柳树要想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呀!
师:我们真会读书!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再有感情的把最后一句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可这株柳树不但活了下来,还长得这么大,这么粗,这么生机勃勃!这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啊!
师: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想看,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说?
生:我认为文中的柳树是神奇的。因为这棵柳树经历过那么多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竟没有死亡!它能顽强地与命运作抗争,不像其他柳树,遇到大风大雪就无力抵抗,最后死了。就好比我们人一样,你死了能复生吗?不能,而柳树它一次又一次被摧毁后,能一回又一回苏醒过来,多么奇妙!
师:你真是个天才的演说家!说得有理有据。生:我认为这是棵十分顽强的柳树,因为它不仅经过了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还经过了不知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但是它没有向任何困难低头。
师:你不但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柳树的顽强,还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了不起!
生:我从“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读出了柳树的坚强。
师:同学们,在青海高原,这株柳树所经受的是什么?
生:是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师:还有呢?
生: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师:它倒下了吗?
生:没有!
师:它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他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
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三、三读柳树,启迪人生。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描写柳树的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和体会吗?
生:我觉得青海高原上,既高寒又缺水,这株柳树经受住了考验,而且长得这么高大,这么茂盛,可以说是百炼成钢。
师:好一个“百炼成钢”!这是你独特的理解。还有吗? 生: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是它创造了高原上的奇迹。
师:“锻铸”这个词你们理解吗?
生:锻铸就像打一把宝剑,只有先将铁放在火中烧,等烧红了再拿出来用铁锤打,再放进火里烧,再拿出来打,这样一次次锻铸就能锻铸出一把——好剑。
师:说得多好呀!再请大家想想看,是什么在锻铸着这株柳树呢?
生:我觉得是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是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师:还有呢?
生:还有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师:所以他的树干和树枝才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泽?
生:生铁铁锭的色泽。
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生:粗实而坚硬。
师:它的叶子才会如此之绿,绿得
生:苍郁
师:绿得
生:深沉。
师:老师把课文第六、第七小节中的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分别加在了这段的开头和结尾,请大家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感觉?
生:(齐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的时候,你心中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株柳树和革命烈士一样都有一种不怕困难,百折不回,永不低头的精神。
师:革命烈士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而这株柳树却活生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还有谁想说?
生:我想到了梅花。我认为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比梅花还要坚强。它比梅花更值得尊敬。
师:看来柳树的精神已经在你心灵的土壤里发芽了。
生:我想到了自己。我觉得我们也要和柳树一样,在磨砺中成长,让人生更加炫丽!
师:祝福你,希望你勇敢地去经历风雨,创造人生的辉煌!
师: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读描写柳树的这段文字,把这株柳树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心田吧!
(师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是啊,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虽然没有家乡柳树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但它有的是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难怪作者最后说——“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齐读。
最后老师想送几句话和大家共勉,不过要你们补充完整才行。
出示: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谁来读第一句?
生: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师:齐读!
生: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生: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师:齐读!
生: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师:齐读!
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作者进行了一次让人激动的精神之旅。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坎坷都会坚强地去面对,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三篇:一片树叶教学设计.doc备用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并在生活中知道爱护树木。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是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树木、花草)是啊,春天是万物生长、树木吐翠的季节,小树们都铆足了劲想在春天里长得更高更壮,可是有这样一棵小树(课件:枯树配乐)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却一片叶子也没有,眼看就要枯死了,那么它的叶子都到哪去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片树叶”(板书课题)
二、生字、生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记一记。(学生读文)
2、春姑娘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叶子朋友,如果你能准确地念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上朋友,就能让小树长出叶子,让小树更漂亮。你们愿意帮助小树吗?(原意)
3、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看大屏幕咱们把生字齐读两遍,生字没有读熟练的同学,不要担心,第一遍,你仔细听周围同学读,第二遍你再大声读好吗?
4、谁想自己试试读一下生字?(指名读)那让他当小老师领着我们一起读读好吗?
5、这一次咱们换换方式,开火车读怎么样?(开火车读)
6、小组先互相交流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样子。(班上集中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7、如果能把这些字组上词,那更棒了,谁来试一试?指名组词领读。
三、再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生字认识了,现在我们读课文是不是更轻松些?试着再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行吗?咱们来朗读接力赛好不好?谁先来?其他同学仔细听听有没有读错或读重复的地方!
2、评价谁接得最棒。
3、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同桌两人比比赛,看谁读得一个字也不错。
四、精读课文,读得有感情。
1、课文读熟了,那大家该告诉小黄牛树叶到底哪儿去了?(齐说),你是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谁想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导一段朗读(小兔、小猴、小熊任意一段)
如指导小兔。
生读,评价,再读,指导。
情境设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那只小兔,师范读(配乐),说说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模仿老师再读。
再指名读,师进一步指导朗读,突出“赞叹”的语气。(要生真正理解词义)
齐读。
3、剩下两段,小组合作,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段,说说怎样才能有感情地读好,组内读。
4、指导读余下两段。
5、那还有那些小动物也来摘树叶呢?从哪看出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五、思维训练
1、小椿树被摘光了叶子,心情会怎么样?他会说些什么?如果这时候小猴、小兔、小熊回来,看到光秃秃的、难过的小春树,会怎么想,怎么说?演一演。
2、看来小动物们知道自己错了,那我们能为小树做些什么?(相机板书)
3、小结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板书设计: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小黄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树,并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树”。课文的第二部分(2—8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写每一个从小椿树旁路过的小动物都从小椿树上摘下了一片树叶。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第二天小黄牛发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语句优美,用词准确,对小动物的描写非常传神,尤其是对小动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生动。这节课不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这课生字,正确书写“欣赏、滋味”四个生字。他们对课文很感兴趣,多数学生课文读得比较熟,个别学生能背诵小动物说的话,但对课文中表达的“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道理理解得还不到位。学生有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的能力,充满了求知欲。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是《一片树叶》第二课时:阅读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护小树。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继续随文巩固识字。正确书写漂、接、伙、呆等生字。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继续随文巩固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漂、接、伙、呆。
2、与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知”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师生共同板书),齐读课题。
2、复习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复习上节课学的知识。
(1)比一比,读一读。
(课件1)小黑板出示,指名读一读。
摘 摘下 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
掐 掐下 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叶子。
捋 捋下 小熊捋下一片小椿树叶。比一比,摘、掐、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三个字都有提手旁。
生2:这三个字都表示与手有关。
(2)字卡出示:漂
你们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1:我是用熟字换偏旁记住的。(飘)
生2:我是用熟字加偏旁记住的。(月票的票加三点水)
生3:我是根据多音字记住它的(水漂的漂也念漂)
生4:我是根据形声字记住它的(漂是左形右声的)
(3)游戏:春姑娘的礼物
(学生正确读出词语,小树会一点点的长高。
词语有:
小椿树
欣赏
漂亮
滋味
味道
秀丽
书签
醉人
欣赏
画册
抖动
嫩叶
攀登
尝尝
仅仅
目瞪口呆
剩下
接着
小家伙
导语:树木就是需要这一片一片的叶子生存的,而小椿树却变得光秃秃的,它那一片片的叶子哪去了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听听看看就知道了。打开CAI课件 a、学生欣赏课文动画并听课文录音朗读。(课件2)b、交流。
2、师: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
: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小动物: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3、这些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小黄牛喜欢不喜欢小椿树
A、请一名学生。其他学生思考:小黄牛做了什么?
B、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自己剪的椿树图。D、师:书上是怎样描写小椿树的,请小朋友拿出笔用“----”画出来? E、指导读描写小椿树的语句,读出小椿树的可爱,为后面体验小椿树变得光秃秃而难过打下伏笔。
师:小椿树叶在春风中欢快的抖动着,如果你是小椿树你会说些什么?
4、其它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吗?(板书:喜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一)指名学生读小兔子段。
1、评一评他读得怎样。(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说缺点时可说:向你提点小建议。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一点做人的道理。)
2、相机学习感叹句,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1)师:哪个词告诉你小兔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赞叹
(2)师:谁能给“赞叹”换个词,而表达的意思不变呢?(连连称攒、赞叹不已„ „)
(3)师:从“赞叹”这个词可以知道赞美小椿树并喜爱它。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小椿树,并赞美它,好吗?(4)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可以这样导言:其实,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个小兔子在读:“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是笑着读的,它特高兴①指名2、3名学生读。
②全班齐读。③边做动作边读。
(二)赛读小猴子的话:①先自己练。②指名读,觉得自己哪儿读的好?③谁能读得更好?觉得自己哪儿读得更好。④同桌赛一赛,读出赞叹和喜爱之情。
.
(三)表演读小熊的话:师读旁白,女生读小熊的话,男生起立边听边做动作。
(四).小结:这些小动物都特别喜爱这棵小椿树。
四、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师:三只小动物都喜爱小树,但都取了一片树叶,书上是用哪些词来写他们取树叶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摘
掐
捋
1、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演员,谁能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怎么摘树叶的。我们全班来帮他们读句子。(简单评议,强调出三个动词:摘、掐、捋,)
2、发现他们的动作都很轻,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他们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认为自己的错误很小)
3、孩子们你们说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椿树下,那他们又会怎样说,还会怎么取叶子呢?请你们学当小作家来学着编一编。(此过程尽量鼓励学生模仿书上写小兔、小猴、小熊的语言模式,但是尽量用上不一样的词来表达同一意思。如:怎么说的?可以是兴高采烈,笑容满面、兴奋不已等等。)
5、除了小羊和小猪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学它们是怎么摘树叶的。
6、老师指着被学生摘光了树叶的小椿树说:就这样,每一个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可怜的小椿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小黄牛来了会怎样?
7、生:老黄牛伤心、难过。它的表情怎样?(目瞪口呆)谁来做一做目瞪口呆的表情。谁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8、指名学生读后评价。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讨论:孩子们,如果这时小动物回来看见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 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伙伴说说。(1)小组讨论。(2)学生交流看法。
过渡语:孩子们,你们都说出了动物们的心里话,他们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是小椿树面临死亡的威胁。那么,以后你遇到花草树木要怎样做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做法,并上台帮小椿树贴树叶。
结束语:看,小椿树重新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它多漂亮呀!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自身做起,从爱护每一片树叶做起,做一个爱护树木,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行吗?
第四篇:黄春艳高中教学设计备用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本节内容的教学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相互作用力;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我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物体间的作用力,并以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2.以建构主义为的学习理论为依据,开展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将从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这节课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所以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一节内容虽然不多,但对激发学生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 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学生对马拉车的力力比车拉马的力大等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平衡力和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是
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实际的有关问题。
⑶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和方法
⑴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⑵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⑶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发展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本节课教学重点及难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_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实际的有关问题,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我的对策是
⑴教学中要利用实验、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养成在分析问题时选取谁做研究对象的好习惯。
⑵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之处,能够很好的区别它们。
那么究竟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采用以引导探究式综合教法 实验演示,观察讨论,多媒体演示,讲解与引导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能深刻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实际的有关问题,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学法:
① 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情境中,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法,经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观察质疑,比较分析,概括总结等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学会为会学。
五、教学过程 这是我的教学流程图
我将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合作探究,达标测试,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进行教学,现在,我一依次进行讲解 1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做手拉橡皮筋的实验,针对现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手和橡皮筋的变化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进而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入本课,如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鼓励,很自然的引导学生鼓掌,提问学生鼓掌后手的感觉,引导出相互性,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然后这
样引入本课: 2进行新课
这种相互性到底是不是普遍存在呢?谁可以举例?(推桌子、拉弹簧、游泳……)
学生根据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举出例子,再次强调相互性,学生实验
1、压气球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形变,并分析相互作用力)多媒体展示受力情况
演示实验:小车运动,小车启动开关后运动,提问:小车为什么能向前行走,引导学生发现小车受到向前的摩擦力,那桌子又受到向后的力吗?(引导学生分析)实验验证:小车在滑板上运动后纸板也同时向后运动,引导学生发现纸板确实能受到力(多媒体展示受力情况)演示实验;(除了这种常见的力以外,自然界还存在的电力和磁力等,磁力会不会也受到这种相互性呢)实验演示:两个小车上绑上条形磁铁,同名排斥和异名相吸引,疑问:谁排斥谁,谁吸引谁?再次强调相互性
(多媒体展示受力情况)强化学生意识,使他们深刻更感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画图使学生体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为后面区分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做好铺垫。学生思考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板书: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既然认识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三要素猜想两两同学为一组进行设计和验证)让学生亲身体实验设计,形成感性认识,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作铺垫。这期间,我会巡视学生实验,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以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有没有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证明作用力很反作用的关系呢? 学生阅读课本八十二页力传感器的内容找出力与传感器的原理。
1、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图像,教师最后总结出:以上现象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与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让学生总结规律,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板书)
公式:F=-F’ 对问题进行拓展: 是不是说只要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他就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了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猜想讨论得出结论:这两个力必须是相互作用产生的,进一步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以及结合大家所做的实验,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除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还有什么性质(多媒体展示刚刚所做的所有实验,以便学生发
现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大性质:异体性、同时性、相互性、同一性质 随堂检验
多媒体展示:设物体水平放在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重力为G,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如何解题,然后请一到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讲解,讲解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解题思路和步骤加以说明或补充。对全体学生来说,让学生变老师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踊跃发言的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让学生分析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各部分进行受力分析,看看他们分别受到什么力,有多少对作用力很反作用力(多媒体展示)可以复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的同时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冲突”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区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
一、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巩固新学知识,初步把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例二:甲乙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 你对此如何评判?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感受科学知识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4知识小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本课的知识点,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上以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的时候,我会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于回答得不太好的同学,我并不会批评他,而是坚定地对他说,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迎头赶上,下次还要提问他。这样不至于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的。5布置作业
1.我布置的作业如下:完成教材上相应的练习
2.广泛收集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应用的事例,加以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整理
我选择这两道题的目的是
一个是巩固所学的东西,培养一种学习习惯
二是是为了 达到知识迁移、激发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后能自觉探究,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设计的特点是简洁明了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反作用力)甲
反作用力(作用力)
乙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公式:F=-F’
三、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七、教学设计评价
本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
第五篇:备用床教学心得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护士的临床考核应用方面,床单位的铺置是每个护士和准护士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备物时大单的折叠是重点难点之一,然而在教学中使用覆盖面最广的《护理学基础》一书上并未提及到这方面的具体操作。因此,就目前而言,各医院对于大单的折叠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则,往往都是采用各自的折法,并总结一套口诀,以帮助记忆理解。然而采用这些口诀,在操作过程中不难发现,有的口诀相似度高,容易混淆及遗忘,费时、费力;有的准确率不高,整体效果不佳,都不是最为理想的。为了提高铺床效率,将一种新的大单的折叠口诀应用于高级护理班学生操作中,练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在折叠时不容易叠错大单中线和床中线易对齐展平,小动作多,用时多,影响操作的速度和整体质量;
铺备用床法是基础护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操作内容之一,又是其他内容的基础,所以学好此项内容就更加重要。怎样展开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大单和被套的折叠及铺床基是关键部分。
一:准备:
1、大单:以床头为基准,将正面朝内纵向对折,中线放在左手侧,再纵折一次,中线依然放在左手侧,拉展后,床尾端递向床头端一次,然后再递一次。床头的同学、将大单拿在手上,中线在上,开口端朝向右手侧,放在被罩的上面。
2、被罩:以床头为基准纵折,中线放在右手侧,在次纵折,中线依然在右手侧,拉展被罩,床尾端递向床头端,再递一次。床头的同学将被套拿在手上,被套的头端在下握于右手侧放在大单的下面。
棉胎:站在床头,面向床尾纵折棉胎,先折右手侧再折左手侧,再将被筒从床头拉向床尾成s形。头端在上拿在右手侧放于被罩下面。枕芯和枕套:枕芯在最下方,上面放枕套.准备中最易出错的是大单和被套,以床头为准;单左套右
操作:
将车放在床尾端,按护理礼仪姿势站定,评估环境:患者无治疗进餐,床单位符合安全要求,用物已备齐,是否开始请指示。站在床头举手示意开始.移开桌和椅子并翻转床垫再铺床褥,床垫和床褥与床头平齐。将大单的中点放在床的中点处,逐层纵向打开大单,然后再横向打开床头第一层,其余部分握向手心再紧贴床基推向对侧。然后双手分开固定床头大单定中线,面向床头,双脚前后稍分开并屈膝,上身挺直,靠床的手托床垫另一只手包紧床头,定中线的一只手提床角;包床头的手顺势卡紧床头大单使床头紧绷不变形,另一只手将下面的三角送入垫子下面。最后再将另一三角塞入垫子下面;同法铺床尾端。最后铺中间部分。
总结铺角的动作即:定中线、包床头、提床角、卡床角、送下边三角、塞上边三角,再简单就是定、托、包、提、卡、送、塞。这样总结学生容易掌握要领,短时间内就可快速整齐地铺完床基。动作快而有节奏,姿势优美,符合节力原则。
铺备用床法是基础护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操作内容之一,又是其他内容的基础,所以学好此项内容就更加重要。怎样展开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大单和被套的折叠及铺床基是关键部分。
1、床褥:由床尾拉向床头成s形,再由近侧折向远侧,头端拿在左手侧,放在大单上面
2、大单:以床头为基准,将正面朝内纵向对折,中线放在左手侧,再纵折一次,中线依然放在左手侧,拉展后,床尾端递向床头端一次,然后再递一次。床头的同学、将大单拿在手上,中线在上,开口端朝向右手侧,放在被罩的上面。被罩:以床头为基准纵折,中线放在右手侧,在次纵折,中线依然在右手侧,拉展被罩,床尾端递向床头端,再递一次。床头的同学将被套拿在手上,被套的头端在下握于右手侧放在大单的下面。
棉胎:站在床头,面向床尾纵折棉胎,先折右手侧再折左手侧,再将被筒从床头拉向床尾成s形。头端在上拿在右手侧放于被罩下面。枕芯和枕套:枕芯在最下方,上面放枕套.准备中最易出错的是大单和被套,以床头为准;单左套右
操作:
将车放在床尾端,按护理礼仪姿势站定,评估环境:患者无治疗进餐,床单位符合安全要求,用物已备齐,是否开始请指示。站在床头举手示意开始.移开桌和椅子并翻转床垫再铺床褥,床垫和床褥与床头平齐。将大单的中点放在床的中点处,逐层纵向打开大单,然后再横向打开床头第一层,其余部分握向手心再紧贴床基推向对侧。然后双手分开固定床头大单定中线,面向床头,双脚前后稍分开并屈膝,上身挺直,靠床的手托床垫另一只手包紧床头,定中线的一只手提床角;包床头的手顺势卡紧床头大单使床头紧绷不变形,另一只手将下面的三角送入垫子下面。最后再将另一三角塞入垫子下面;同法铺床尾端。最后铺中间部分。
总结铺角的动作即:定中线、包床头、提床角、卡床角、送下边三角、塞上边三角,再简单就是定、托、包、提、卡、送、塞。这样总结学生容易掌握要领,短时间内就可快速整齐地铺完床基。动作快而有节奏,姿势优美,符合节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