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积累认识 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
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二、阅读课文
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思考
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讨论
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人:自由、快乐、幸福
第二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星海小学魏斯化
【教材简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小说通过对童年家乡园子的描写,对童年快乐、自由的往事的记叙,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抒发对疼爱自己的祖父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这篇文章描述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记叙的童年趣事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文章语言轻松自由,特点鲜明。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描述和概括描述相结合的写法都让文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篇引导孩子积累语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引发阅读整本书兴趣的优秀范本。【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之前接触过一部分小说,初识了小说的相关特点,初步具备了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去领悟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特点的能力。他们热衷于关注感兴趣的场景、情节,热衷于发现新鲜的表达。这篇文章无论是从主题上,还是语言描写上,都和孩子们的生活有高度的契合。此外,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大多已经进行过多本的整本书阅读,本篇课文有利于引发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开展对《呼兰河传》的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设计意图】
着眼核心素养,着意重组整合,着力言语实践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宗旨。教学中彰显小说教学的文体特色,聚焦核心板块,整合教材,依据学情引导学生在多重对话中感受、理解、欣赏,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生字,其中7个要求会写。借助多种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园子的美丽和“我”的快乐与自由,逐步深入地感悟人物形象。
4.结合作家卡片的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激发孩子了解萧红,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说运用具体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寓情于物等方式将快乐、自由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
1.制作并下发阅读摘记卡。2.搜集萧红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在语言中复活“园子”的模样
1.(板书:园子)知道什么是园子吗?你对园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作家萧红小说中的园子,(出示:课文插图)这里既是她真实生活的童年所在,也是她小说中的特殊环境。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完成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指导重音的处理: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的园子 ......3.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快速读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象画面,尝试将感受读出来。(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4.检查指导。(1)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蜻蜓蚱蜢 第二组:韭菜谷穗倭瓜 第三组:瞎闹铲地抛开(2)指导朗读第一组。
——指导读准。
——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都是昆虫;部首一样;)——园子里可能还会有哪些昆虫呢?(3)指导朗读第二组。——指导读准。
——出示图片。你能将图片和文字对照起来吗?相机解释:倭瓜。
——在你的生活经验里,这样的园子里可能还会有什么菜,什么谷物呢?(4)指导朗读第三组。——指导读准。
——使用手势或者肢体表演的方式说词语意思。
(5)(出示插图)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子,谁能用上刚才的词语说说图上的观察所得? 预设,我带着草帽,和祖父在园子里看——在园子里种——我还在园子里——(6)指导书写“帽”
是啊,图上的祖父和我都带着草帽。“帽”是个容易写错的生字。说说怎么记好它? ——自由发言。
——出示字源。提示:右上方不是“日”;横画多,间距匀。——示范写好“草帽”一词。
【设计意图:于漪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重重地敲打在学生的心间。萧红的文字自由,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的色彩。这属于“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在文字中才能品出其中的特殊味道的。这园子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小环境。课始,聚焦园子,是整体板块推进的前奏。也是一下子就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上。在词语教学中组块推进,将朗读正音和字形记忆以及字义理解结合起来。修订版课标将写字放在重要的位置。五年级了,不再需要单子指导,至少不能囿于此处。教学中将易错的帽和多横画的词语书写结合起来教学,举一反三。】
二、细读:整体把握,触摸“园子”的自由
1.课文哪些地方直接写到了这个园子呢?快速浏览,找到答案。第2和第13自然段集中写园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后,针对本文场景突出的特点,整合重组教材板块。聚焦到两个描写园子的段落上,删繁就简,集中精力开展关键段落的学习,进行关键能力的操练。此刻重点落实的就是浏览信息,捕捉信息的能力的练习。】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园子。边听边批注圈画。(1)指名朗读,相机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2)汇报交流。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第2自然段)。A指导抓住“样样都有”。发现作者将静态和动态描写相互结合的方法,写出园子的生 机。
B对比品味。既然第一句已经说了“样样都有”何必在后面将蝴蝶、蜻蜓蚂蚱再写一遍呢?
引导发现概括描写和具体描述相结合将园子写生动形象了。
C小结学法:读读、议议、品品。要求: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后面的收获。——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第2自然段)
A指导抓住“白、黄、大红、金”和比喻“小毛球似的”想想画面。B读出感受,表达美丽。——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A自由汇报:读读、品品、议议。
B作者用什么样的特殊方式将这份“自由”充分地展现在你眼前的呢? ——引导关注发现三个“就像”和六个“愿意”的特殊表达。变换句式,发现对仗之美。
师生合作朗读,体会语言背后的妙趣。
——出示具体情境仿写:卧室是我的小天地,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 _____愿意___________; _____愿意__________„„
D引导发现:11句话,写了不同的事物,事物虽多,但是作者安排上却一丝不乱,自由的感觉就这样出来了!
E齐读整段。
【设计意图:直扑写“园子”的两个部分,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品味、朗读,发现蕴藏在文字背后,蕴藏在小说环境描写背后的秘密。这是对文本样式的关注。教学中抓住描写园子的颜色、动词和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既得言得意,又悟法得法。】
三、精读:由境及人,发现人的自由
1.文中为什么花费这么多的段落和笔墨来写园子的自由,通过以往学习小说的经验,说说你的推测!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经验,通过教学中不断的猜测、验证等教学环节的展开,在同类文章的对比中逐渐形成阅读一类文章的经验。】
(1)自由发言。引导发现:园子中的生物尚且如此自由,园子中的我就更加自由了。(2)小结:在小说中经常会看到对故事的环境或者背景的大篇幅描写,它们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特别的用意。
2.默读课文,从哪里发现“我”的自由了?圈画批注在课本上。(1)交流“瞎闹”
——什么是瞎闹?哪些词看出了瞎闹?引导抓住“就„„就„„就”和“东一脚西一脚、溜平、踢飞”等动词。
——引导学生发现动词表现自由这一主旨的特点,到文章中的其他地方去找一找。继续交流发现“乱爬在地上、勾、抛、摘、吃、追„„”
(2)交流祖父的“笑”
——朗读祖父和我的对话。自由交流。
——如果说对“我”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是正面描写的话,那么祖父的笑,你看出什么呢?
(3)小结:正是有了祖父这份放纵的疼爱,这园子成了我的自由天地,这回忆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再看“瞎闹”,还是无理纠缠的意思吗?这词语的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情?
(4)直接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标示出动词“乱闹”和“抢”,发现这个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设计意图: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是最具匠心的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这文字的秘妙理应成为高年段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本段教学聚焦在对人物形象的体悟上,从怎么写的角度切入,在对话中逐步发现,以读促悟,以悟再次提升读。此外,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是高年段语文阅读的必要目标之一。此处教学抓住“瞎闹”读丰富,在学生的感悟中,水到渠成发现贬词褒用的特点并随后在“乱闹”和“抢”两个词语的体悟中获得实践,再次强化对语言的感悟。】
四、回读:捕捉信息,积累优秀语段。
1.出示作家卡片前半段。自由朗读,捕捉信息。
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第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英两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
(1)交流:萧红的书就要这样读着、想着、再读着、想着„„
(2)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就像这段文字中介绍的那样,写得有趣?选一两处抄写在自己的摘记卡上。
(3)自由抄写。展示、评价、朗读。重点关注行款:字走中线,大小匀称。2.出示完整作家卡片。补充自主搜集的资料。(1)自由交流。
(2)小结:萧红年仅31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也慢慢发现萧红不寻常的一生,他幼年丧母,早早就离开了家乡。那个曾经的家,只有万般疼爱自己的祖父留在记忆中。
(3)再次发现课题的秘妙。朗读重音指导:我和祖父的园子 ....【设计意图:写字是小学阶段各个学段的重要任务,本课从指导写词语,到此处指导写句子,有效地落实了课后编者的意图。此外,再读课题的设计,回归整体,引导学生有新的发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经历这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五、延读:激发兴趣,走进《呼兰河传》
1.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我”童年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这是“我”难得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只是这样的快乐太少,太少了„„
2.出示《呼兰河传》的其他文字片段。自由朗读。3.布置作业:
☆学习用课上摘抄句段的书写方法,摘抄课文中的感兴趣的句段。
☆☆将“我”童年的趣事和家长分享一下,并和同学一起分享你的童年趣事。☆☆☆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读《呼兰河传》去感受“我”的另一面。【设计意图:作业设计重在学用结合,三项作业,分级推荐,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候,进一步落实课前设定的各项目标。】
六、板书设计
小说
人物环境
我和祖父的园子
淘气 快乐 自由 „„
【设计意图:一份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涉及到文体、主旨等重要信息,其中对主题的概括,有学生参与共同完成。让板书也成为孩子展示思维,展示优秀的场所。】
第三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北留完小 靳丽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生活,及祖父对作者深深的爱。
3、体会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愿望。教学重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教学难点:
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八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看园中景物之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特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1)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①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和祖父很亲密„„)
②我就像祖父的什么?(影子、跟屁虫、小尾巴„„)③读出自己的感受
(2)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反而被我踢飞了。
①生读句子谈体会。(淘气、调皮、瞎闹„„)②从哪里你能感受到作者在瞎闹?(抓关键词)
③读出作者瞎闹的感觉。你能体会到它瞎闹时的心情吗?再读。(3)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①生抓关键词语谈体会。
②把体会到的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③抓住这段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想象画面再来读。
(4)玩腻了,„„下雨了!” ①学生谈体会。
②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③再读句子。
(5)祖父虽然教我„„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四、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有因胡闹而闯祸的经历吗?结果怎样?再看看祖父,体会到什么?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 祖父的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填一填: 当我 的时候,祖父笑了!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3、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4、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 自由
第四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HHZC实验小学 XX 教学内容:《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慈爱的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法设计: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感悟体验作者的美好回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新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说:园子里的景象以及作者萧红儿时在园子里玩闹的一些事)
二、赏读,感知园子
那这是怎样的一个园子呢?课文第2、第13自然段作出了具体的描述。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这个让萧红一生都魂牵梦绕的园子,看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好,可以交流了吗?如果你漫步在这个园子里,你一定有怎样的感受?(1)生自由说。(充满生机、充满自由)
(2)园子富有生机!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学生自由说)出示第2自然段: ① 样样都有,还可能有哪些让小孩子迷恋的小昆虫呢?(生随意说)② 谁能通过朗读带着我们去感受一番?(指名读)③ 小结: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啊!
同学们对园子还有一种印象—自由,这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学生说)出示第13自然段: ① 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② 读后,相信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真自由!借用萧红自己的那句话来说(学生说)“一切都活了,„„”(课件出示)③ 园子中的一切事物怎么样自由?(生自由说说)
师:听你说完,我们都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作者萧红用了很多个“愿意”和“就”,平时我们写作时都要避免啰嗦,萧红这样是否有点啰嗦了?(生说感受:是在反复强调事物的自由)
师:原来作者萧红就是想告诉我们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难怪她会说(齐读)“一切都活了„„”
还有哪些语句也给你带来了园子自由的感受?(学生补充说)④ 指导朗读:
在作者萧红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变得富有了灵气,简直就是一个个没人能管的小精灵了。你愿意做一回这园子里的事物吗?
Ⅰ、指名读(学生选读喜欢的语句)
Ⅱ、愿意怎样就怎样,这该是何等的无拘无束啊!(谁再来体验一回这份自在劲)
Ⅲ、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一下这自由自在的状态!(师生配合读)
2、师小结:这就是一切都那么自由,处处充满着生机的园子!
三、品读,体验情感
萧红在这样的一个园子里,又有着怎样的难以忘怀的回忆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园子,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3~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难忘的有趣的事情。
1、学生边读边画语句。
2、师:有哪些让你觉得有趣的事?(生交流:铲地、下种、浇水„„)
3、在这些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趣味的?先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再同桌间交流交流,并试着把其中的趣味读出来。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自悟,同桌间交流。
4、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件事最好笑?哪些语句中又带给你一些具体的感受的?(学生自由说)
下种:
① 从哪些动作中你感受到的?(七脚八脚、踢飞了)② 看出来了,她就是在玩、在闹!
③ 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吗?(指名2生读)
除了下种,还有哪些事让你难忘?(生再汇报,随机交流)出示具体语句(浇水):
① 好好读一读,注意作者当时的动作,边读边想象这一画面。
② 这是在浇水吗?(生自由说:“往天上扬”,方向不对;大喊“下雨了,下雨了”,就是在玩)
③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有趣的一幕呈现给我们?(指名读)师:萧红是那样大喊着,多尽兴啊!
④ 来,让我们想象着浇一回,尽情的闹一回!(学生齐读)出示(铲地):
① 有趣在哪?(生说相关语句)
② 在该长庄稼的园子里,庄稼被割,留的全是草,这错误真够严重的!如果你们犯了这样的错,家长可能会怎么做?(学生自由说)
③ 是啊,萧红的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对她进行了教育,我们来看一看祖孙俩当时的对话。
④ 出示对话段,学生再读再悟:在这些片段中,你有怎样的体会? 学生联系“我”的动作、语言来说出感受到的“我”在祖父面前的自由、祖父的慈爱。
⑤ 带着你的认识与理解去读一读这对祖孙俩的对话。(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5、同学们,刚才这几件小事的回忆,其实只是萧红在园子里活动过的场景的一小部分,但已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儿时萧红的──(学生说: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师适时板书:自由、快乐
6、这份自由、快乐来自于祖父对她的爱、宽容。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还会有许许多多有趣、难忘的回忆!出示: 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愿意 就
我愿意 就 我愿意 就(学生想象写话后交流)
7、这就是萧红想怎样就怎样的童年.这就是萧红永生都难忘的童年!
四、拓展、提升认识:
1、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想想:为什么萧红在多年后仍然恋恋不忘那个园子?(生自由说)
师小结,适时板书:慈爱、宽容
2、是啊,在祖父面前,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园子里,萧红拥有了难得的快乐!其实,萧红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幸,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续娶后对她更是冷漠无情,唯有祖父对她疼爱有加!所以祖父的这个园子不是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是萧红一生都衷情和向往的,一想到这个园子,萧红就想到了自己所曾经拥有过的所有的快乐、轻松、幸福!所以她恋恋不忘——
(齐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3、同学们,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了萧红和祖父在园子当中的那一份快乐!也体会了文字背后的那份情感。它选自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建议你们课后好好去读一读这本小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 由 慈 爱
快 乐 宽 容
第五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落儿岭中心小学 叶纯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2、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重难点:
1、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领悟作者表现“我”在院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师:引导法、引读法。
生:识记法、朗读法、交流讨论法。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说到童年,我就会发笑,因为在童年时的我特笨,做过一些傻事,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一些童年趣事与老师分享呢?(相互交流)
2、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她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的顽皮、淘气。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词,指导读音。(2)开火车读课文。
3、谈话:老师也拿起这篇课文读了几遍,我很喜欢这个园子里的小姑娘,你们知道老师喜欢她的什么吗?(天真烂漫、顽皮淘气、童真稚气、可爱)
4、生自由读课文。
5、反馈。
6、师:这个小姑娘实在是太淘气,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淘气,你喜欢读哪处,你就读哪里。(1)学生练读。(2)指名逐段读。
三、课堂练习
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四、作业
摘抄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段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
2、生简单说说在上节课中知道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感受自由快乐。
1、默读课文,勾画批注自己读书的感受。
2、交流、感悟。(1)感受“我”之快乐。
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2)欣赏园子
老师除了羡慕小女孩的自由快乐,还羡慕她有一个这么好的园子,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呢?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去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认识祖父
(1)我还羡慕她有这么好的祖父,这位祖父还在哪?(2)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爷爷?
(3)师:文章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什么?(4)小结。
三、总结全文
1、学生谈感受。
2、教师指课题: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板书:家园)
四、作业
拓展: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乐园
爱园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