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1: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激生命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激生命教学设计》。

第一篇:感激生命教学设计

《感

命》

——教学设计

灵武市宁东小学

杨冬艳

金凤

一、教材分析:

《感激生命》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中第一个主题的第一课时,教材以探寻生命的历程,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寄托着家人、社会无限的期望,强调对生命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亲人、学校、社会的爱和期望,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2、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三、教学重难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对家人进行调查采访。

3、收集学生生命历程的物品。

五、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传说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孕育开始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孕育)(播放课件)

师:瞧,生命怀孕到出生经过差不多二百八十多天,最初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从只有这么小,来咱们比一比(师生用手比划)像绿豆那么大,到九个月的时候有30厘米(师生用手比划30厘米大小);从只有一个细胞发育成拥有1万亿个细胞,300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全身血管总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胎儿,这段过程怎么样?

(学生交流)(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情境导入,数字的说明,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神奇)

2、深入探索,感悟体验

我们对生命由衷的赞叹与欣赏,对于生命的孕育,我们的家人也有终生难忘的体会,课后我们开展了采访家人的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妈妈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和感受?家人又是怎么做得?(学生交流,举手发言)

师:从刚才的交流和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妈妈用生命孕育生命的280天,是家人用心血精心呵护的280天,在创造生命的喜悦中,家人期待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通过学生采访收集到的信息、体验,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感受生命孕育的不易,从而感悟小生命的孕育寄托着家人无限的希望和祝福。)

3、感受生命,震撼心灵 师:带着这么多美好的期待,你们诞生了!(播放课件)(板书 诞生)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交流)

(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新生命诞生给家人带来的惊喜与快乐,体会母亲痛且快乐着的心情,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敬畏生命的种子)师:为了纪念这生命诞生的幸福时刻,我们的家人还保留了哪些见证我们诞生的物品,谁带来了,能与我们分享吗?(实物投影)在这种快乐;喜悦;幸福中,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宝宝的照片,让我们来猜猜他(她)是谁?

(展示婴儿时期的照片,学生猜是身边的哪为同学,并叫出他的名字)

师:不仅仅是家人给予我们关爱,为了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社会也做了很多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放学路上戴小黄帽的学生

洪水来临解放军叔叔救救助儿童等图片)

(学生动手设计“爱心小卡片”把自己接到的爱记录下来)师:多么值得庆幸,我们拥有美丽的生命!当你学会感激,用心体会,就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美好(板书:感激生命)

4、情感升华,认识超越: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我们的生命还属于——?

(学生展开讨论)

5、小结:

师:未来,爱我们的家人一天天衰老,我们生命的步伐还要继续前行,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因为,那是用生命创造的生命;因为,那是用生命呵护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用生命回报生命!

(通过一节课的分享、体验、感受,在此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感悟,体会生命承载着家人、社会的爱与期待,引导学生用珍爱自己的生命来回报家人、社会的爱与期待。)

六、板书:

激 生

孕育

诞生

成长

第二篇:《感激》教学设计

《感激》教学设计

广宜中心小学 胡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3、理解文章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

4、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两次提到“感激”的不同内涵。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播放一则关于感恩的公益广告)

1、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想?能站起来给大家谈一谈吗?

2、同学畅谈感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感恩的文章,请大家翻开教材,大声齐读课题。(板书课题:21 感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悟赏析。

1、大屏幕出示思考: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2)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两次提到“感激”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1)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 你为什么不看看是否能搭个便车呢?

我不认识我的邻居,我不喜欢打扰别人,我觉得请人帮忙很可笑。我该怎么办啊? 我所做的事情不可饶恕。

(2)表示两次“感激”的不同情感。

第一次“感激”是艾莉丝奶奶温和的语调让“我”很快平静下来,“我”对艾莉丝奶奶的帮助的感激。

第二次“感激”是艾莉丝奶奶感激“我”——让她再一次体会到自己像正常人那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4、听教师配音朗读,学生再次体会“感激”。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学习完《感激》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感激(),因为()。我还知道()感激(),因为()。我也要感激,感激(),因为()。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交流感触最深的地方。

2、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附板书: 21 感激

“我”:自傲 绝望 窘——战胜自傲,轻松(感激)

格林奶奶:病人 受人照顾——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机会(感激)

第三篇:《感激父母》教学设计

《感激父母》教学设计

河津市实验中学

赵 爱 玲

2013年4月1日

《感激父母》教学设计

河津市实验中学

赵爱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感激父母》是北师大教材初一思想品德第二单元“让我们真情互动”第五课“跨越代沟”第一站内容。本站落实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有关心理、品德的内容标准:“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学会沟通,与父母沟通的积极作用以及怎样与父母沟通,本站内容遵循行为引导的原则,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对于自己的意义,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后面是本教材的“孝敬父母”,引导学生由感恩意识落实到感恩行为,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行为打下情感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目标: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懂得为什么要感激父母。

2、合作与拓展学习目标:通过实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反思自己的行为,建立尊重,体贴父母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感激父母的原因;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化作一种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的依据:只有从感性上掌握了为什么要感激父母,才能从理性上将感激之情化为孝敬之行。

四、教法

1、图片展示、歌曲欣赏法:

利用图片展示,歌舞欣赏等手段进行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父母付出的深刻理解。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我分享《感恩的心》这首歌曲的由来,播放歌曲,请学生谈感受,体会父母的辛苦,引出课题。

(二)授课过程(40分钟)

1、导学案:自主学习与提问(10分钟);达标训练与合作探究(8分钟);

2、突破重点难点(10分钟)

A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源

播放有关母亲怀孕分娩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到父母是自己生命的来源。并体会父母的辛苦,引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B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最好的守护者

大屏幕展示图片“父爱如山”“生命的围墙”“暴走爸爸”“缆车事故”,介绍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在一次缆车事故中,一对父母在缆车掉下悬崖的那一刹那,用手托举着自己的孩子,最终使这个孩子成为那次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欣赏歌曲《天亮了》,从中体会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最好守护者。

C、父母还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1)谈谈自己哪些习惯和父母是一样的?哪些技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教过自己什么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谈谈在这些情况中有什么难忘的趣事?

(2)有以上问题的回答总结归纳:父母还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总结归纳(3分钟):为什么要感激父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树,小结本课。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加入自己的感受,由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7分钟)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面,就请你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点一滴吧!

(1)父母对你的关爱,你最难忘的是: 生活上: 思想上:

(2)请列举两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事例: 事例1: 事例2:

(3)请你说出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4)你打算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5)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5、集体朗读(2分钟):《凡事感激,学会感激》由感激父母拓展到感激所有的人和事,升华感恩之心。

板书设计:感激父母

感激父母的原因:

1、父母是生命的来源

2、父母是生命的最好守护者

3、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作业布置:

(1)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父母的爱整理出来,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2)双休日,为父母服务。

七、教后反思: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生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沟通,其中,父母与孩子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关系,它是将来一切关系的基础。与父母的沟通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父母,认识父母对于自己的意义,激发对父母感激之情,从而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化作一种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孩子们有了发自内心的触动。

孩子们表示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表达感激,感激父母,感激所有的人和事。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我运用知识树的方式总结归纳本课主要知识点,比较直观、简洁、系统。

2013年4月1日

第四篇:感激父母教学设计

第五课 跨越代沟

成安一中初中部 张改玲

第一站:感激父母

一、教学目的

1. 帮学生体会父母对于自己的重大意义以及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形成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从思想上的尊重到行为上的孝敬。

3.帮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从而很好地对等待和处理 实际生活中因代沟带来的各种情况。二.教学重点:感激父母、孝敬父母 三.教学难点:学会跨越代沟

四.教学方法:歌唱、小品表演、谈话、实践等方式方法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六 教学用具:小黑板 图片 课前资料 1.教师对第五课内容进行简单介绍。2.教师出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

3.播放歌曲:“天亮了”(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你听了这首歌心中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要说?)4.课件展示第一站:感激父母

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感激父母呢? 待学生回答后,展示:(1)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源;(2)父母是我们生命最好的守护者;(3)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

然后教师分别对以上感激父母的三点理由进行介绍,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感激父母,从而形成感恩的心。5.教师提问:你还能说出有关父母的歌曲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转移到第二站的教学内容:孝敬父母)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出示目标

自主学习目标: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合作学习目标:通过实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反思自己的行为,建立尊重,体贴父母的意识。

三、自主学习(我能行)

1、互相交流,父母平时都为你做些什么?

2、为什么要感激父母?

3、母亲节和父亲节分别是哪一天?

4、写出几条描写父母关爱子女的诗句或格言警句?

四、作业设计(我最棒)

1、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一名小女孩从废墟中解救出来时,周围的人都哭了:已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挡住倒下来的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

(1)阅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4、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何启示?

五、展示反馈

六、总结拓展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面,就请你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点一滴吧!

(1)父母对你的关爱,你最难忘的是: 生活上: 思想上:

(2)请列举两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事例: 事例1: 事例2:

(3)请你说出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4)你打算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板书设计 :第一站 感激父母

为什么要感激父母?

1、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源。

2、父母是我们生命的守护者。

3、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第五篇:《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句子,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事件蕴含的道理,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先来读一首小诗(投影出示)指生读

师:我想说:生命是乐章,是一段蕴育生命的乐章。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范写)(一起来读一读)

2、同学们,读着这样的题目,你的脑海里会有怎样的疑问?(生命是什么?课题中为什么有两个生命?„„)你注意到了题目的特别之处。看到题目有了疑问,读书的时候就会奔疑问去了。

3、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个人,一个极其特别的人。(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本文作者杏林子,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生命

生命》就是这样一双手,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

(二)、预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顺。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生读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字词的掌握情况。请看屏幕。

1、指生读第一行词语。师:读得真准!你在读书的时候,读懂了哪一个词语的意思了?谁来说说?

生:骚扰的意思就是扰乱。文中就是作者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来扰乱作者写稿。师:真棒,能够联系了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词语。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夜晚,我在灯下写作业,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师:你还读懂哪一个词语的意思了?生:我读懂了糟蹋的意思,糟蹋的意思就是白白浪费。

师:真好,你给糟蹋换了个近义词——浪费,就理解了糟蹋的意思。用浪费解释糟蹋说得过去吗?我们换到书中读一读。来,请你把浪费换到句子中读一读。生: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浪费它。

师:你看,在这里用浪费解释糟蹋,是非常准确的。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句子,这里面还有一种和白白糟蹋完全相反的态度,是什么?(好好地使用)

师:你看,好好地使用和糟蹋是相反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好好地使用前面加个“不”字来解释糟蹋,那糟蹋的意思就是——(我可以不好好地使用它)师:对,一旦我们知道词语相反的意思,在前面加个不,也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生读其他两行词语,齐读。)

3、交流“动弹

挣扎”两个词语

指生读“动弹”(多音字“弹”二声,在这个词里要读轻声)。给另一个音组词。再放到句子里,还能不能读好这个轻声?(出示句子,指生读)

师:你看轻声读得多标准。好,请你接着看“挣扎”,读一读,给另外的音组词。

4、(出示震惊 震撼)谁想读?这两个词在课文中间都出现了。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感受感受这两个词的意思。自由地读一读吧。那老师换两个句子,看看你还能不能用好这两个词。试着填一填。(出示句子,指生填)同意吗?师:从运用中看出来你们真的理解了。

5、(出示所有的词语,齐读)师:刚才,我们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都理解了,再读课文,我们就更容易把课文读好了。

6、(指生按自然段读书)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生说,师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一)、谁想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作者在干什么呢?(作者在想,生命是什么)师:作者不仅在想,而且他是——常常想。同学们,我们也和这位同学一样,一起跟着作者去思考。(齐读第一自然段)是啊,生命是什么呢?是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让作者对生命有这样的思考呢?我们接着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一自然段中,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大家拿出一支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2、谁来说说,你画出哪些句子来了,让你感受到是这些句子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画出这个句子来了。(出示句子,指生再读句子)读了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那飞蛾在干什么呢?(飞蛾在挣扎)师:那你能将那只挣扎的飞蛾带到我们的眼前吗?谁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她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力量。

师: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地听魏骏颖朗读,一边听一边展开想像,你仿佛能看到什么,仿佛听到什么。(指生读)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告诉老师,你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了,就像一只飞蛾在我眼前,我看到那只飞蛾在我眼前竭力挣扎,鼓动双翅。就想飞走)师:还有同学听得见声音了吗?(我听到飞蛾在我手里不停地扑翅膀的声音)那么,在这一刻,作者心里在想些什么呢?(生命很强烈,还很鲜明。这就是飞蛾的生命。)

3、作者感受到的是生命。那么,现在捏在作者手指间的,还仅仅是一只飞蛾吗?(不是)是什么啊?(生命)这是生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哪!

4、同学们看,在这几个句子中,作者连续用了三个什么标点符号?(叹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飞蛾求生给作者带来的震撼,让作者感到震惊)(齐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这一段中,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飞蛾求生的欲望。)

师:你能抓住文中的一个关键的语句,很会学习。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又是什么引发作者对生命这样的思考呢?

(三)、谁想接着来读第三自然段?继续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1、你画出哪些句子来了?(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当时作者会怎么想?(她想连瓜子都有自己的生命)

2、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读句子)读了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震惊,不可思议,惊讶,喜悦)师: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作者很惊讶的?(竟然)读书时应把竟然读得——(重一些)指生再读句子。师:老师听出来了,一个“竟然”让她感受到作者的惊讶。同学们,种子生长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吗?为什么作者感到这么惊讶?(因为那个种子掉进了砖缝中,在那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3、同学们,那你们认为,这粒香瓜子应该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生活在有泥土,而且阳光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师:你看,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份,这些都是种子生长必须的条件。可是,这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的砖缝中,它——来,一起来。(师生合作读)(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依然——(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刚才,我们读着上文,想着下文,读着下文,体会着上文。读书就要这样,上下关联着读,才能读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才能越读越明白。现在老师相信这粒香瓜子,不仅写在了课文里,不仅打在了大屏幕上,也一定育在了同学们的心里。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出示句子,齐读: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4、同学们,在上个自然段中,是飞蛾求生的欲望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而在这一自然段中,又是什么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指板书,齐读:瓜苗生长)就是香瓜子那顽强的生命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四)、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又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和大家合作来读这一段。师: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憾,同学们,请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心跳,你听,这心跳——(沉稳而有规律)再读(沉稳而有规律)师:尽管病情每时每刻都在静静地煎熬着作者,但她听到的心跳,依然——(沉稳而有规律)。

师:就是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让作者想到了(出示句子,齐读:这就是我的生命„„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在这一段中,作者感受到了自己强烈的生命。她是通过什么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是啊,就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同学们,请看黑板。这三件事,一次一次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当她静听心跳,感觉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时候,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都写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大家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齐读最后一段)

3、刚才,我们通过一遍一遍的读书,和作者一起经历了引发她对生命思考的三件事。特别是她对生命的那些思考,简直就是一句句精典的人生格言。同学们,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争取把它记在心里。(出示句子,齐读)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1、对于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请看(出示杏林子、雷锋、爱迪生、张海迪的名言)

是的,他们这些人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好好的使用生命呢?填一填。

2、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再次呼唤(读课题)生命生命

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师:课文结束了,但生命将永不停息。课下(出示作业和推荐阅读)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下载感激生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激生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听诊器、震撼、糟蹋、珍惜、有限”等词语。 2、有感......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9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

    3生命生命 杏林子教学目标:①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②诵读课文,初步感知以小见大的写法。③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教学重点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生命,感悟人......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读并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城口县巴山镇第二中心小学张俊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2001)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4----2015第二学期 肥西县严店学区中心学校余云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