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平均分意义的学习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
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整体的“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平均分教学设计
2.《平均分》优秀教学设计
3.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4.《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5.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7.小学二年级平均分课件
8.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9.平均分的教学设计范文
第二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王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生:小狗、小猫、小白兔....师: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正在森林里参加宴会呢!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师:那么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张课件)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能从这幅图片上得到什么信息啊? 生1:有小动物…
生2:有小熊猫、小猴子… 师:还有什么呀? 生:还有食物。
师:那么老师考考大家,谁知道小熊猫喜欢吃什么?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
生:竹笋!桃子!萝卜!松果!
师:大家知道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少!谁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师:分食物!
师:孩子们真聪明!看到这么多的食物,小动物们肯定馋坏了,快看小熊猫,他正目不转睛两眼放光地地盯着竹笋呢,你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生:怎样把6个竹笋分给2只小熊猫(师出示第二张课件)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的想法帮助小熊猫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最先分好!分完后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已经分好了,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分法和大家说一说?展示一下
生1:大熊猫分5个竹笋,小熊猫分1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2个,小的熊猫分4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
生3:大熊猫分3个,小熊猫也分3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
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3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展示
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分法公平?为什么?
生:有的分法公平,有的不公平。两只小熊猫各分三个公平,因为分的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的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说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是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3个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师:小熊猫的问题解决了,小猴子该着急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现在大家一起来帮小猴子分一分吧。一共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分一分,看哪个小组先分完。
师:谁愿意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一个一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四个桃子。师:你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下吗?(学生展示)
生:我是二个二个分的,每只猴子也是分到四个桃子。(仍然请学生展示)
生:我是四个四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四个桃子。(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3个3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
这时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教师展示分法:并让学生体会哪那种分法好。师:同学们,那种分法好?为什么? 生:第三种!因为分的最快。师:同学们太棒了!(展示课件)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和松果
师:小猴子和小熊猫的食物都分完了,还有谁的没分?该怎样提问题呢?
生:每只小兔平均分到几个萝卜? 生:每只松鼠平均分到几个松果?
师:请你任选一个问题,拿出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随堂练习
师:食物分完了,小兔子没急着吃,她在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她在想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师:如果15个松果每个松鼠分5个松果,一共可以分给几个松鼠?
三、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四、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第三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手段: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你们不光要用耳朵听,还要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在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做到吗?(出示课件)
二、认定目标、教学达标: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桌上有10个竹笋,20个桃子,12个萝卜,15个松果。生2:有2只松鼠。生3:有5只小猴子。
生4:还有2只小兔,2只松鼠。……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问题)生1: 2只熊猫怎样分竹笋呢? 生2: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生3: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
2、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生:10个竹笋2只熊猫怎样分?
师:怎样帮熊猫分竹笋呢?用你手中的五子棋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3、猜一猜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生1:大熊猫分8个竹笋,小熊猫分2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3个,小的熊猫分7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生3: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5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
(学生提到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并板书:同样多)师板书:大熊猫 3 5
小熊猫 2 7 5
0
4、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法不一样。
生2:有得分的一样多,有得分的不一样多。
生3:我发现大熊猫分5个,小熊猫也分5个这种分法分的一样多。师:两只大熊猫分的一样多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平均分(板书课题)
5、你根据课题大胆的猜一猜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会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师:我们帮大熊猫分完了,你能用一样多的分法帮小猴子分一分吗?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桃子,得拿几个学具?先要把桃子分成几份?
(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一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你是怎样分的?
生1: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一只小猴子1个桃子,还没有分完,再一只小猴子1个桃子继续分,一直到分完,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生2: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先拿2个桃子给第一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二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的三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四只猴子,再拿2个桃子给第五只猴子,还没有分完,再继续2个2个的分一直到分完为止,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
生3: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4个4个的分,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
生4:我用20个五子棋代替20个桃子,3个3个的分,还剩下5个,剩下的5个一只小猴再分1个,正好分完,一只小猴子也能分到4个桃子。生5:„„
3、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4、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 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生2: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
1、师:就在大熊猫和小猴子津津有味的吃自己的食物时,小白兔着急了,我们快帮小兔子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好吗? 提出要求:(1)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萝卜,得拿几个学具?(2)在纸上完成。
(3)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每只小兔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生1: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我一次拿4个分给1只小兔,可以分给3只小兔。
生2: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可以分给3只小兔。
生3:我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用12个五子棋代替萝卜,可以分给3只小兔。师: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4个4个的分?3个3个的分行吗?为什么?
生:不能3个3个的分,因为每只小兔4个萝卜,就要4个4个的分。
3、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 12个萝卜,每只兔分3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生2:12个萝卜,每只兔分3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活动
四、分松果----巩固“平均分” 的最优分法
1、师:这时候小松鼠说话了,听一下他说了什么,为了不让小松鼠饿死,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帮他们分一分呢?(用最快的方法)提出要求:(1)在纸上完成。
(2)想出办法的用坐姿告诉老师。
2:师: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 生2:
四、达标测评:
师:你们真了不起帮小动物们把问题全部解决了,这时候大象向我们跑来了看一下他要干什么(课件)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出示达标题
你们真厉害,又帮大象做完了作业,五、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3、我们不光学习好,而且手工做的也很漂亮,下面自己帮自己,把自己的礼物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分给陪我们上课的老师,谁勇敢表现一下。
1、生动手分一分,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小结:你们真棒,帮助小松鼠解决了一个小难题,下面我们再帮上课之前的四兄弟分一下桃子好吗?(出示课件)
四、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达标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五、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
3、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最后一个忙,愿意吗?我请一位学生帮老师把这些礼物用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分给陪我们上课的老师,谁勇敢地帮老师。教学反思:
在学习习近平均分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并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动手分竹笋:有的分成4个和6个,因为大熊猫吃得多,小熊猫吃得少;有的分成3个和7个;有的分给小熊猫10个,大熊猫没有,因为大熊猫要减肥……在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感到很快乐,很好玩,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方法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通过讨论感知到每只熊猫分5个竹笋。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安排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便于学生系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第四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例1:
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
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第五篇: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课程标准: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乘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圆片、熊猫图片、猴子图片、练习题卡.学生每人20个圆片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活动一,完成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目标;
2、通过活动二,完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目标;完成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3、通过练习题一、二、三,四,检测目标二、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哎,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正在召开丰收庆祝会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庆祝会上都来了那些小动物? 生: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
师:说得真好!今年的聚会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各有多少呢?
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设计意图;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
师: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很开心!
师:(一脸疑惑):可是,两只熊猫却盯着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 生:怎样分竹笋呢?
师:是啊,这6个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们吗?(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呢?)(2).认识平均分。
师:大家看,这是两只熊猫。我用6个圆片代替6个竹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只熊猫图片。)师:可以怎样分呢? 生1:每只分3个竹笋。
师:哦,刚才这位小朋友给第一只熊猫分3个,给第二只熊猫也分3个。(边说边在黑板上两只熊猫下面各摆出3个圆片。)师:除了有这种分法以外,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还可以给第一只熊猫分1个,给第二只熊猫分5 个。
怎样分竹笋呢?师:(把圆片摆成1个和5个)是这样吗?(师板书:1
5)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4:给第一只熊猫分2个,给第二只熊猫分4个。(师板书2 4)师:(把圆片摆成2个和4个)是这样吗?
师: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最公平,是哪一种? 生:3和3!
师:(把圆片调回3和3个)为什么说它最公平? 生:因为两只熊猫吃到一样的3个竹笋。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只有这样分第一只熊猫分到3个竹笋,第二只熊猫也分到3个,(边说边用粉笔把3和3圈起来。)它们分到的竹笋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最公平。
师:(指着竹笋)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就是两个一般多的就叫平均分。同位互说。
师:“两个一般多”就是我们说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师:(指黑板)这几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不一样多。
师:因为每份不一样多,所以它们不是平均分。(教师把其他分法擦去。)(3).规范语言
师:(指竹笋图)再看这种分法,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几只熊猫? 生:2只。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给2只熊猫)
师:每只熊猫分到几个? 生:3个!(课件出示:每只分到3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刚才分竹笋的过程?
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到3个。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两只熊猫解决了问题。听说平均分很公平,可忙坏了小猫和小猪,他们也想把食物平均分。大家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小猫是平均分!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6条鱼,2只小猫,每只小猫3条鱼。
师:对,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师:小猪的西瓜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这边的小猪有1个,那边的小猪有2个。师:对,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小结:像这样(指小猫题)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这种(指小猪题)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1234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帮小猫和小猪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小猴子也遇到了问题。(课件出示:12个桃子)
师:小猴子遇到什么问题了,谁来完整的读一读?
(板贴: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师: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 生:能!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同桌商量。
(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商量好了吗?那就请你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数出12个圆片,再拿出带小猴子的作业纸,然后在作业纸上来平均分一分吧。(生动手操作,师巡视。)(3)汇报展示
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学生纷纷举手)生1边摆说,摆完后。
师:(指黑板)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是1个1个分的,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再给每只小猴分一个桃子。最后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师:你来告诉大家,你是几个几个分的?分到最后,分完了吗?
刚才,她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了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1: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一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二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二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三只小猴也是4个(用笔圈出第三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生:4个。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这个小朋友的分法。1个1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234(课件演示1个1个分的过程。)
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她是1个1个分,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分完了吗? 生:1个。没有。师:还要再怎么办?
(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再分一个)
师:继续看,现在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生:2个
师: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数量怎么样? 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还要再怎么办? 生:每只小猴再分一个桃子。师:继续看,现在呢? 生:3个。
师:还是平均分吗? 生:是!
(操作课件每只猴子分到4个。)师:现在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仔细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师:同样多吗?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师生跟着课件一起数出3份。)师:每份都是几? 生:4.师:哦,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1个1个分果然能让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同样多!和他的分法一样的举手!(多数学生举手)
师: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分的? 生3:3个3个分。师:3个3个的怎么分? 生:我是先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个一个地分。师: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3个3个分。(师生一起看课件:3个3个分。)师:每只小猴先分3个桃子,剩下的还能3个3个分吗? 生:不能。师:那该怎么分呢? 生:1个1个分。
师:每只小猴也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1234一
3个3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啊? 生:4个。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生4:2个2个分。
(师生一起看课件:2个2个分。)师:先把12个圆片给每只猴子分2个,现在每份分得—— 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剩下的还能2个2个分吗? 生:能!
师:继续看,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师:每份都是几? 生:4.师: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怎么分? 生2:4个4个分的。师:4个4个分的怎么分? 师:他借助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想到了可以4个4个分,这种方法怎么样?
12342个2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生:不错!
师:他很会动脑思考!
师:(演示课件)他直接想到了12里面有—— 生:3个4.师: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生:一样。(4)小结: 师:好,大家把圆片往前一推,小手真麻利.师:好了吗?大家看.(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还可以先3个3个分,再一只小猴分一个、也可以4个4个分,我们用了不同的分法帮小猴分桃子,但是,无论哪种分法,最后,都把12个桃子正好分完(板贴:正好分完)。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分得的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 每份都是4.(5)即时练习
师: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给大家准备了9要平均分给我们当中的3个小朋友,每个小几根呢?(课件出示)师:谁来读一下?
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根。12344个4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个1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2个2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3个3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4个4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都是(4)。根香蕉,朋友分
123师:要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快速数出9个圆片代表9根香蕉(略停一下)
然后把1号作业纸反过来,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分一分..(学生操作,是巡视指导).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说自己的分法,课件相应演示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
师:刚才咱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无论哪种分法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得结果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怎样体现平均分?基于这一思考,我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
2.关注过程中的平均分:借助问题“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全体学生都跟随交流着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方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
3.关注结果:借助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虽然“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分,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
(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可爱的小兔是怎么想的呢?(课件: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谁来读一下? 生:每只小兔分4个.(板贴: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几只小兔?)
师:谁再来说一说小兔的想法?
生: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兔呢?
师:这次该怎么分呢?我们再用圆片来摆一摆同学们快速的数出16个圆片,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再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可以分给几只小兔?以分给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几只小
吧!请生1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
师:这16个圆片代表16个萝卜,我们请他分一分.其他小朋友,咱比一比看谁得眼睛最明亮,观察最仔细!(一名学生上台摆出4个圆片。)师:为什么一次拿4个呢? 生1: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师: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贴1只小兔)有1个4所以就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一只小兔。)师:也就是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学生又摆出4个圆片,)师:这4个圆片分给谁? 生:分给第二只小兔.(贴1只小兔)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二只小兔。)(学生摆出第3个4.)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三只小兔。)(学生摆出第4个4.)
生:这4个圆片分给第四只小兔。
(教师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四只小兔。)
师:我们一起来看,有16个萝卜,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4份。正好可以分给4只小兔。
(3)小结。
师:最后,每只小兔都分得4个萝卜.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4.分松果。(第二种分法的应用)(1)师:在庆祝会上谁还没有吃到好吃的呀?
生:松鼠。
师:小松鼠悄悄地对我说了,它说了什么呢?告诉你们吧,(课件出示: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师: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学生读出小松鼠的问题。)
(2)师: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呢?这次我们不摆了,拿出铅笔,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学生在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3)师:(把第一份正确作品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给每只松鼠分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师: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师:大家看,他是5个5个分的。师:15里面有几个5? 师生一起数:1个5,2个5、3个5.师:15里面有3个5,就刚好可以分给3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到的松果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把第二份错例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2: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5只小松鼠。师: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目要求每只松鼠分5个,不是每只松鼠分3个,师:(问错题的同学)你明白了吗?改正过来。
(4)小结:大家看,这种分法每只松鼠都分到5个松果,分得结果也是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借分萝卜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交流时,两生合作,一人摆圆片,老师摆兔子,并适时地圈一圈,实现图与物的一一对应,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把帮助松鼠分松果设计成一个巩固性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学生想到了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课堂上,我们还发现还有的学生每只松鼠分2个、分4个,圈着圈着发现不能正好分完,又擦去重新分,这一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和“正好分完”的理解。通过多种分法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有了前面反复操作的基础,对于“每几个分一份”也是平均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5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教师手指着黑板)像这样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所以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出示课题:平均分)师:平均分,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师:我们来试试看。
【设计意图:教师及时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入后续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每盘放几个?请同学们在2业纸上,用连线的方法分一分,的时候记得要用尺子。师:(展示1个1个的分)这是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每个盘子分一个,分了5次。最后每盘放5个。师:你几个几个分的?最后每盘分到几个樱桃? 生:1个1个的分,最后每盘分到5个!师:每盘分到的数量怎么样?是平均分吗? 生:每盘分到的数量同样多,是平均分。
师:(展示5个5个的分)你是几个几个分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小结:1个1个分,5个5个分。无论怎样分,每个盘子里都分到5个樱桃,分得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2、圈一圈,填一填。书第53页第3题。师:动笔圈圈看。
谁号作连线(学生在题卡上圈一圈。)
2.圈一圈、填一填师:8块蛋糕,每2块装一盒,可以盒? 生:4盒。
师:你是怎么圈的? 生:2块2块圈的。
师:为什么2块2块圈,不一块1呢?
生:因为题上说每2块装一盒。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师:我们一起看,一次圈2个,圈了几次? 生:4次。
师:8里面有4个2,所以可以装4盒。师:两道题都做对的举手!3.帮助熊妈妈分糖果。
师:继续前进。哦,熊妈妈遇到难题了: 有18块糖,要装进袋子里,可以怎均分呢?出示课件:
师:(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把18块糖果,每2块装一袋,装9袋.生2:把18块糖果,每3块装一袋,装6袋.......小结:不管怎么分,最后每个袋子分糖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装几
块圈
样平
可以
可以
18块,每()块装一袋,可以装()袋。到的【设计意图:“分樱桃”意在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分蛋糕”巩固“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实践题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小结,渗透延伸
师: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就要结束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相信你在收获知识体验乐趣时,会对自己说:“数学让我变得更——聪明!”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
丰盛的宴会
----平均分
每分分得同样多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 4个 16个萝卜 每只小兔4个,分给4只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