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姆雷特》教学设计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体会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难点:品味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时安排1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
哈姆雷特(板书)
二、作家作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
三、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
1、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2、节选剧情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3、剧中人物关系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
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四、欣赏
、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尖锐的矛盾冲突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3、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4、个性化的语言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品评人物形象、品评人物的方法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
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3、名家观点
六、作业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用语言描绘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200字左右)
第二篇:《哈姆雷特》教学
《哈姆雷特》教学实录
从容说课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悲剧,被称为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位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忧郁王子”课文节选了第五幕的第二场的高潮部分,在教授本课时如局限于课文,不足以窥见戏剧全貌,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哈姆莱特》的魅力,因此,本课教学应充分利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电影《哈姆莱特》,从直观上把握全貌,然后再结合课文节选部分进行文本分析
本文将采取鉴赏式、探讨式、评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2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整体把握《哈姆莱特》全剧,概括基本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概括课文情节要点,结合课文节选部分更深入地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品味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戏剧的悲剧根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哈姆莱特》的剧本与电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品味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哈姆莱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留给世界戏剧人物长廊中最为经典也争论最多的形象,不是有句俗语叫做„„(齐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是啊,每一个读者对哈姆莱特都有他自己的理解,这说明了这个人物形象魅力十足,宛若天上的星星,璀璨夺目,至今许多文学家、哲学家还在津津乐道地评论阐释这个人物,今天我们就随着莎士比亚的如椽巨笔,去探索哈姆莱特灵魂深处的魔力。当然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作者及背景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这个人物。
作者及背景
莎士比亚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8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关于“人文主义”
所谓“人文主义”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哈姆莱特身上就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哈姆莱特生活的社会背景吧
社会背景
剧中的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反映的却是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有很多经典台词就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找一些例子来说明
A:“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物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行动多么像天使!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他肯定人的现实生活,渴望纯洁的友情和真挚的爱情,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他聪明热情、敏感善思、能文能武,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把世界看成是“美好的花园”,那时的哈姆莱特是“快乐的王子”。
B:“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详见人教版教案P30)这时哈姆莱特在经受一系列残酷现实的打击下,曾经的快乐已随风飘逝,他很不幸地看到了现实歌舞升平掩盖下的丑恶,他说:“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经过一番深沉的思考,把个人问题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发现“时代一切都脱节了”,甚至断言“丹麦是一座监狱”,这实际上是作者借这已是忧郁王子的哈姆莱特的口,揭示了当时英国混乱的社会现实。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
整剧的情节
全剧的情节如下: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位丹麦王子,他本来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念书,回国时他父王已经暴死,母后乔特鲁德已经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国内谣言纷纭,哈姆莱特对父亲的暴死与母亲的匆促改嫁也感到非常悲愤,又看出到处都是恶事败行,因此一直郁郁不乐。正在这时,他父亲的鬼魂在他面前显现,详细告诉他克劳狄斯谋杀自己的罪行,并命他为自己复仇。哈姆莱特把这一复仇的任务理解为反对一般罪恶斗争的任务,这就使他心烦意乱,犹豫不决。他开始装疯,但他的装疯引起了叔父的怀疑,克劳狄斯派了许多人——哈姆莱特的老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甚至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莉娅——来试探哈姆莱特,想由此猜出王子的心事。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哈姆莱特又利用一个戏班子进宫堡演出的机会,把《贡札果谋杀案》稍加改编,以此试探国王。演出尚未终场,克劳狄斯便仓皇离去,这个“戏中戏”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罪行。在克劳狄斯的指使下,乔特鲁德召儿子到她房中谈话,哈姆莱特发现有人在帷幕后面偷听,便误以为那人就是克劳狄斯,拔剑把他刺死,不料隐藏在那里的不是他叔父,而是他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宫内大臣波洛涅斯,奥菲莉娅因此而发疯,终于惨死。克劳狄斯知道自己的罪恶已被哈姆莱特识破,就设法打发王子出使英国,并写密信给英王,要他把哈姆莱特处死,幸而在半途哈姆莱特脱险逃回,克劳狄斯的阴谋未能得逞。于是克劳狄斯又设下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准备了真剑、毒剑和毒酒,一定要结果哈姆莱特的生命。在比剑过程中,母后乔特鲁德误饮了毒酒,毒发身死,雷欧提斯用毒剑刺伤了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后来也以夺过来的毒剑刺伤了雷欧提斯,在临死以前,雷欧提斯揭发了克劳狄斯的罪恶阴谋,哈姆莱特便用毒剑、毒酒把克劳狄斯也杀死了
师问: 前面曾经说过,哈姆莱特曾是一位快乐的王子,但后来却变成了“忧郁王子”,其中他到底遭遇了哪些打击呢?
被他视为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的突然暴死对他打击很大;
那曾被他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母亲却在他父王尸骨未寒之时,突然下嫁叔父克劳狄斯,这个打击是致命的;
随着叔父克劳狄斯谋害父王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后,哈姆莱特原来对世界的看法完全被颠覆了,世界在他眼中已由“美好的花园”堕落为一座令人窒息的“大监狱”,而丹麦还只 是其中一座牢房, 他以前视为美的化身的女性则沦落为“脆弱”的代名词 …
应该说,一系列打击虽然销毁了王子的快乐,却也令他真正洞察了这个世界的真相,真正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与生命的真实内涵,我们的王子成熟了,他表面疯了,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
师问:同学们想想看,我们的王子面临着什么样的重任? 生 当然是要报杀父夺母之仇了 师 对,《哈姆莱特》原来就曾被称为《王子复仇记》,仅仅是复仇吗? 师 他的敌人仅仅是杀父仇人克劳狄斯吗? 生 哈姆莱特说过这样的话:“我决心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样,为父报仇实际上成了改造社会的一个具体行动。父亲的被谋杀,母亲的改嫁,深深地刺激了哈姆莱特,使他意识到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因此,他要面对的仇人,实际上是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人类欲望产生的丑恶势力。
师问: 面对这样的对手,哈姆莱特采取行动了吗?
生 为了证实谋杀者的罪行,哈姆莱特安排了一场“戏中戏”,剧情与其父被谋杀的情形十分相似这使克劳狄斯惊惶失措,因而暴露了自己并起了除去哈姆莱特的恶毒之心。
生 装疯,当哈姆莱特证实了谋杀事件的真实性之后,为了迷惑克劳狄斯,就利用了恋人奥菲莉娅的纯真和对他的爱慕而装疯。
生 戳穿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并把他的两个走狗送入地狱。
„„
师问:哈姆莱特似乎做了许多,但他的复仇计划总好像不怎么顺利,他的复仇行动遇到了障碍:
他面前的罪恶势力实在太大,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了,歌德不是说过吗,“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胜任的人身上”;
他的对手克劳狄斯老奸巨猾,与之相比,一向以真善美为毕生追求的哈姆莱特就相形见绌了,换而言之,他斗不过克劳狄斯;
其实,最大的障碍还不是克劳狄斯或其他什么人,也不是所谓的罪恶势力,而是他自己。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哈姆莱特那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性格阻碍着他的复仇事业,他想的多而做的少,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本来通过“戏中戏”已印证了克劳狄斯的罪恶,可以采取行动了,可是他却还在精神危机中挣扎,在思虑中焦虑;
很多文学研究者都认为,忧郁、延宕是哈姆莱特的两大性格特征,其中延宕指的就是犹豫、拖延。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复仇的绝佳机会—— 有一次克劳狄斯正在对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哈姆莱特完全可以趁其不备一剑刺死他,但哈姆莱特却犹犹豫豫,说什么不愿让他的仇人在忏悔中升入天堂,白白地放过了一次天赐良机。
课堂小结
哈姆莱特就是这样一位让读者又爱又恨的复杂人物,也正是如此,他身上闪耀的艺术魅力至今令无数读者陶醉其中,那他的复仇事业到底成功还是失败了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可再探讨。
布置作业
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第二场,思考本场的人物性格、戏剧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19世纪俄国的批评家别林斯基称莎士比亚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莱》则是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位忧郁王子,今天我们将更近距离地去触摸这颗耀眼的钻石。请大家阅读课文。
简要概括课文情节:
一、哈姆莱特对朋友霍拉旭讲述偷换密信、死里逃生的过程;
二、奥斯里克来传达比剑之事,被哈姆莱特嘲讽一番;
三、厅堂比剑。克劳狄斯设下圈套,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双双中毒剑,母后乔特鲁德喝毒酒而死,雷欧提斯临死前揭穿阴谋,哈姆莱特尽最后力量用毒剑刺伤克劳狄斯,并逼他喝下毒酒。
师 课文节选部分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我们的王子得到了更丰富的展示。
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更深入地分析哈姆莱特的个性特征
生 哈姆莱特有很强的思辨能力,比如他说的“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的深谋密虑所做不成功的事;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这对谨慎与卤莽的关系做了很辩证的分析,我觉得很有道理,实际上也可能是他对自己的犹豫行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反省了。
生 我觉得哈姆莱特生性比较敏感,“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这说明他对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有所察觉,对周围的环境有一种天生的敏锐感,及时破解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生 他很机智,偷信,伪造,逃出陷阱,充分显示哈姆莱特具有一颗智慧的脑袋,特别是行动过程中还显示了难得的果断性。在整个复仇过程中,哈姆莱特确实表现出犹豫的性格特征,但这并不能绝对地说哈姆莱特在做所有的事情上都是犹豫的,当哈姆莱特察觉到情况不对时,能够当机立断地决定偷信,伪造,借海盗逃离危险境地,这说明他果断。
生 也有尖酸刻薄的一面,在面对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式的小丑奥斯里克时他毫不留情面地予以冷嘲热讽,戏耍捉弄。
生 他那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师 何以见得?
生 很明显嘛,他在对奥斯里克说话时虽然尖刻、讥嘲,不留情面,但他在比剑前对雷欧提斯说的那番话却显得很真挚诚恳,“当着在座众人之前,我承认我隔屋放箭误伤了我的兄弟;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包涵,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这番话真诚地感动了雷欧提斯,使他后来迟迟下不了决心伤害哈姆莱特。
师 这说明哈姆莱特的美好天性并没有完全被仇恨所蒙蔽。
生 我觉得他还比较卤莽、草率。比剑是克劳狄斯设下的恶毒阴谋,其实他已有所察觉,但仍然不顾朋友霍拉旭的劝阻接受挑战。结果我们的王子就这样走向了死亡,所幸的是,他能够在临死前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
师问:你们觉得哈姆莱特的复仇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明确
不算成功,本来他可以花更小的代价去完成复仇任务,偏偏由于他的延宕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连累了他的母亲及一个正直的人雷欧提斯,还有他自己。假如哈姆莱特能把握那次良机,假如他能听从霍拉旭的劝告不去比剑。
师 这真令人感到痛心也真奇怪,为什么哈姆莱特明明察觉到比剑是一个圈套,他干吗还是硬要往里钻呢?
明确 我觉得哈姆莱特在一系列的沉痛打击下已对世界失去信心,正如他的比喻,把整个世界比成一座大的监狱,因此他对生命已失去热情,“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他去”,既然对生无所谓了,那么,什么阴谋也不在乎了。
还有,他已经在沉痛打击下不可避免地走向宿命论,既然“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那他还管它什么阴谋诡计呢!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下面请同学们从剧中找出例子来赏析一下
生 我觉得他的语言很富有个性化,每个人物说的话都恰如其分地符合他自身的特点,例如,克劳狄斯眼看自己的阴谋诡计即将得逞,在比剑开始时说的一句话:“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就是笑里藏刀,很符合他虚伪奸诈的性格特点
生 还有那个小丑奥斯里克,最会的就是阿谀奉承,卖弄一点华丽辞藻,比如他的一段话“他是一位完善的绅士,充满着最卓越的特点,他的态度非常温雅,他的仪表非常英俊;说一句发自衷心的话,他是上流社会的指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就极尽谄媚之能事。
生 莎士比亚还很善于比喻,剧中哈姆莱特的话里就有丰富精彩的比喻,“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他有许多肥田美壤;一头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了他‘咯咯’叫起来简直没个完,可是——我方才也说了——他拥有大批粪土”就把奥斯里克比作“苍蝇”“畜生”辛辣地嘲讽了一番。
生 我觉得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还很富有动作性,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剑前哈姆莱特一反他尖刻、讥嘲的风格说的一段真挚、恳切的话,就使得雷欧提斯在后来揭露克劳提斯的阴谋成为可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生 我觉得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还很富有哲理性,比如“生存,还是毁灭”“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脆弱”等就很有深度。
课堂小结
在《哈姆莱特》中,作者的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灵魂的底部,反映出了他们的忧虑与悲哀、愤懑与激越、苦闷与彷徨;通过对白的巧妙运用,透视出了他们复杂深邃的感情世界另外,通过想象而构成的一幕幕奇特怪异的场景,诸如夜半城楼鬼魂的显现,“戏中戏”的巧置机关,荒芜墓地中的戏谑与格斗等等,更是引人注目,动人心弦,充满了浪漫诡谲的色调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领略《哈姆莱特》的魅力。
活动与探究
哈姆莱特为什么迟迟不动手复仇?这一直是莎士比亚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搜集资料,做更深入的研究,撰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情节发展:破解阴谋→嘲弄小丑→比剑→同归于尽 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3、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4、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第三篇:3 哈姆雷特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三、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谁来为大家举例?
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
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
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这是一部五幕剧,请同学简要了解剧情。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三、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葛忒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
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四、利用多媒体,观看话剧片段(节选相关内容,放时隐去声音,为学生配音留有余地),请两名同学为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配音。
请同学们为二位配音者点评,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指导。然后放原剧作配音(最好是孙道临的)从语气语感、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分析后,可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互相点评。
五、布置作业:从课后的“理解·鉴赏”四道题中任选二题,为下节课讨论作发言准备。环节二
一、导入:同学们给话剧配音很出色,大家应注意到,分角色配音的内容并不完全是对话,还有独白和旁白,括号里的则是舞台说明。它们一起构成戏剧语言,那么什么是独白和旁白呢?请以本课为例说明。
明确:独白是戏剧中角色表白个人的情感和愿望的话。旁白是戏剧中角色假定在场的其他角色听不见而面对观众说的话。
本课中最经典的独白是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话,此外还有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对话后的一段话“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
旁白除了书上标注的国王的话外,还有奥菲利娅在与哈姆莱特对话过程中的插话:“哎哟,天哪!救救他!”和“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出奥菲利娅相信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和她由此产生的极为担忧痛苦的心情。
二、再说“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请选作“理解·鉴赏”第一、第三题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是莎翁戏剧中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既能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段独白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次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这之前,他已决定复仇,但他毕竟置身于种种矛盾旋涡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这段独白正是他思想转变期激烈的矛盾斗争的产物。面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顾虑使人们变成懦夫。这是哈姆莱特在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对决后转而思索决心和行动的关系,告诫自己过于“审慎”就会使“赤热”的决心蒙上“灰色”,复仇的大业也会“逆流而退”。
三、讨论第三题时,请同学们谈自己对哈姆莱特性格的分析,可自行做出对人物的评价,教师再介绍不同时期人们对哈姆莱特的不同评价。让学生认识每个个人,每个时代的个人都会因不同的境遇和个性、思想文化构成而在不同意义上与哈姆莱特发生共鸣。由此出现了“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也正是这个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之处。
四、请选作第二、第四题同学说学习体会。
参考答案见“课文说明”。
五、“说不尽的哈姆莱特”留给后人无限的话题,课文虽为节选,我们仍有许多讨论中未涉及的地方。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题中选一个或自行设题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题:
哈姆莱特——超越时代的艺术典型
我看奥菲利娅
是社会悲剧还是性格悲剧
六、请同学们自行选择角色,自愿结合组成演出小组,课下排练本课的课本剧,一周后演出。
第四篇:浅谈《哈姆雷特.
浅谈《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比较熟悉的一本剧作品了,以前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一遍了,也看过很多相关的影视作品,像是那个电影《哈姆雷特》以及中国的那个类似于《哈姆雷特》的《夜宴》。所以对这个比较熟悉了。
本学期选修了《西方戏剧选讲》,所以又重新读了一遍《哈姆雷特》,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即使是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读也是不同的哈姆雷特。
首先我说一下哈姆雷特的大概故事情节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读书时,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雷特,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回国后,通过父亲的鬼魂,叙说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为父报仇,这时叔父国王克劳狄斯,开始对哈姆雷特产生了怀疑。在大臣波洛涅斯的策划下,利用其女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雷特两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打探,都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莱特利用剧团在宫廷演戏的机会,准备杀死国王。结果他误杀了情人奥非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计用毒剑刺死了哈姆雷特,该剧的结尾,哈姆莱特、国王、王妃、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其中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卖傻等情
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与动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辉典型的人物形象。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
实际上,哈姆莱特的尴尬在于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比坦特鲁斯更难堪饥渴,比西绪弗斯更枉费心力.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红嫩绿的昂贵的花瓶里.”在哈姆莱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相反而又相成,以致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密致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一下,其实哈姆雷特这种人他或许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人,哈姆雷特的变化过程也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反思,是任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的。当我们在幼年、童年、没有踏入真实的社会中的时候我们是无所畏惧的,所谓的“无所知无所畏”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时候的我们,这时的我们还不知道江湖的险恶,不明白人世的纷杂,我们只是想仗剑天涯,煮酒江边。我们尚还年幼,我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还年轻。
当我们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我们能够看懂一些世事无
常,我们能够理解一些人生的无奈与悔恨,我们开始明白的太多太多。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极力的思考,去感悟,我怕们会有一点的伤心。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与心萌动的时代,也仍然保留着童年时代的那颗童心,对有些事情仍然抱有美好的憧憬,当事情的结局不如自己的梦想之中或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是自暴自弃,那时周围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的丑恶与讨厌,让我们觉得个社会、世界是特别的残酷,认为自己太无辜有想逃避现实的念头。
当我们经历了一些残酷的事情之后或之时,我们开始变得世故,变得有些畏首畏脚了,我们怕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存在,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甚至是自己,人生对我们来说他扯淡,人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遭难的过程,我们开始变得犹豫,到头来只是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有时我们错过了机会反而还会给我们自己找借口以此来摆脱我们的内心的失望与空虚,更会以此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无奈与清白。在我们考虑不周全或鲁莽的无奈的行动失败之后仍然还会给我们自己找种种的借口以此来完善自己的面目,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反而到头来只会弄巧成拙。
其实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莎士比亚用自己的笔写出了我们最最真实的存在,莎士比亚用一个哈姆雷特写出了我们所有人最脆弱也最可悲哀的一面,所以他成功了。
《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经典对白如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独白是哈姆雷特王子发现母亲和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两人早有奸情之后的。此时的他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所以在这段独白里,他非常犹豫,思考着是该“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是应该“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也就是活着,忍受生老病死和人世的不公;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And by opposing end them?),也就是自杀,一了百了?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哈姆雷特的内心是极其不平静的,到底是为父报仇还是就此罢休?到底是选择这样忍气吞声苟且卑贱的活下去还是捍卫真理,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也就是到底是生存还是灭亡?
《哈姆雷特》是产于中世纪后期,对于社会颠倒混乱的批判,呼唤理性回归,建立新的社会道德与人文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符合当时文艺复兴的思潮。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虽然他在剧中一出场就是一个身著黑衣、一脸肃穆的忧郁王子,但“剧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世界倏然改观: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践登王位;父母亲的爱情理想又
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人文主义者过于推崇个人的力量,这使得王子哈姆雷特看不起一般民众,嫌弃“一个平民也敢用他的脚趾去踢痛贵人的后跟了。”尽管国王曾经担忧哈姆雷特在民众中的威望,海盗也给了他应有的尊重和帮助。但哈姆雷特不可能“堕落”到像雷欧提斯那样率领暴徒攻打王宫,在暴徒的山呼万岁中登上王位。因为,这距离他心目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太遥远了。只有到了十九世纪,我们才看到如雨果、狄更斯等伟大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下层平民百姓攻打王宫、教堂、监狱的情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文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在于“人”!高贵文雅,纯洁优美,勇敢坚强,兼具热情和理智,拥有平等和尊严。但在残酷的现实中,人性是那么邪恶,那么卑鄙;那么脆弱,那么善变;那么孤独,那么……“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但忧郁的哈姆雷特毕竟没有丧失人文主义对“人”这个“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信念,而且为这个永恒的信念献出了生命。这个信念就是我们一代代人活着而且奋斗的理由。
然而哈姆莱特的行动和语言表明了他是一个刚强的热血青年。在与鬼魂对话时说:“赶快告诉我,让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一个“飞“字,说明了他的复仇心切。”如果我不去剪除这一个戕害天性的蟊贼,让
他继续为非作恶,岂不是遭受天谴吗?表明了他的复仇决心,哈姆莱特对自己的复仇速度是不满意的,他曾多次责备自己行动的迟缓,“啊,复仇!——嗨,我真是个蠢材。”“鬼神都在鞭策我的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的了。”这些自我责备说明了他复仇的决心和急切的心情,一个柔弱的人是不会对自己进行自我谴责的,哈姆莱特的自我剖析正说明了他的刚正不阿,剧本最后的比剑一幕,哈姆莱特早就看穿这一阴谋,但是他能够坦然看待这一切,他说:“我们不要害怕什么预兆,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只有一个勇敢者才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一个柔弱者怎么能够看得开这些呢?
总之,哈姆莱特不是一个软弱、犹疑者,各种原因使他的复仇行动一再拖延,各个方面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思想者和刚强者。最后就让我说说莎士比亚这个人吧: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对文学界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难怪他的朋友、著名的戏剧家本〃琼孙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2011级预防三班佘波
学号:11312087
2012年4月27日
第五篇:哈姆雷特范文
《哈姆雷特》阅读练习题(教案)
一.填空题
1.落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3.《哈姆雷特》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该剧有三条复仇情节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为主线,因而本剧又名《王子复仇记》。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雷特与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雷特友谊的背叛;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
4、哈姆雷特提出了一个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本剧最为大家熟知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5.哈姆雷特最终与雷欧提斯比剑中毒后,和弑君夺位的野心家克劳狄斯同归于尽,王后则误饮毒酒而死。
二.判断题
1.“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对男女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肯定。(错)
2.克劳狄斯对王子的疯病充满怀疑,于是派出哈姆雷特曾经的朋友去打探虚实,但哈姆雷特从未当他们是朋友,当面拆穿了他们的谎言。(错)
3.看了《捕鼠机》后,克劳狄斯煞有介事地跪地忏悔,哈姆雷特从他背后经过却犹豫不决,错过了最好的复仇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对)
4.剧本最后写到哈姆雷特潜回王宫,路经墓地时,听见两个掘坟人的对话,从这段对话可以反衬出贵族的道貌岸然。(对)
5.当看到掘坟人扔出一个骷髅, 哈姆雷特想:不论他或她生前是富贵或贫穷,是好人还是坏蛋,死后只好给人们当木头一样抛着玩.说明他已看破红尘,看透了生命的无常。(对)
6.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是出于父仇子报的封建观念,而不是出于铲除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错)
三.选择题
1.下列有关《哈姆雷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雷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毒剑身亡的故事。
B.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故意装疯,疏远了心上人奥菲利亚,后来又误杀了奥菲利亚的哥哥,以致痛苦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C.《哈姆雷特》全剧共五幕二十场。最后一场全剧达到高潮:哈姆雷特中了剑毒并用毒剑刺中了篡位的叔父,王后也误饮毒酒身亡。
D.哈姆雷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下面是对剧本《哈姆雷特》情节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姆雷特为报父仇,为了“重整乾坤”,同以克老迪斯为代表的宫廷集团展开一系列斗争。
B、哈姆雷特面对整个封建集团,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不得已才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旋涡。
C、剧本通过对宫廷腐朽生活的描述,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权和新兴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D、剧本真实的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矛盾,突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9、有关莎士比亚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
B、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大都是悲剧。
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李尔王》。
D、莎士比亚的悲剧深刻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10、有关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奥菲利娅眼里,哈姆雷特曾经是个高贵而伟大的人,奥菲利娅为他的发疯而深感痛惜和伤心。
B、人的尊严和理性是哈姆雷特的追求,作者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
C、哈姆雷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把这种探索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因而他的探索总是个体行为,没有取得他人的支持。
D、来自宫廷的过大的压力迫使哈姆雷特放了复仇的愿望,从而变得忧郁厌世,最终发疯。
二、阅读训练:
?
(一)阅读下列段落,然后回答问题: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①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②;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③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奥菲利娅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11、对①处“生存还是毁灭”中的“生存”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B、甘于久困于患难之中。
C、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D、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
12、②处的“这个缘故”指的是:()
A、要是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自己的一生,那么谁都不愿意忍受人世无涯的苦难。
B、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C、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D、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
13、③处的“所不知道的痛苦”指的是:()
A、在烦劳的生命的压力下呻吟流汗。
B、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C、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D、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
14、对这段独白所体现的哈姆雷特的性格形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雷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个性。
B、造成哈姆雷特软弱迟疑性格的原因是:一方面,克劳迪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势力非常强大,哈姆雷特想“重整乾坤”面临着重重困难;另一方面,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常把探询社会出路转变成摆脱个人的精神痛苦,体现了他身上的局限性。
C、哈姆雷特想“重整乾坤”,但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他预感到自己无法胜任历史的使命,因而精神上变得极端痛苦。
D、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热衷于空想,对从事社会实践则不太感兴趣。
15、奥菲利娅来此和哈姆雷特见面的原因是:()
A、受克劳迪斯等人的欺骗,来此探听哈姆雷特是不是真疯。
B、奥菲利娅自己也很想知道,哈姆雷特病成什么样子了。
C、因为哈姆雷特疯了,奥菲利娅来和他解除恋爱关系。
D、想利用自己在哈姆雷特心中的特殊地位帮他恢复原状。
(二)阅读下列这段文学评论,然后回答问题:
如果说古希腊悲剧可以称作是一个把身居高位的人引向死亡的异乎寻常的灾难的故事,那么整个莎士比亚剧作中,人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灾祸是不可避免地来自人们自己的行动,而这行动的起因则是由他自己性格决定的,所以有人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就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哈姆雷特作为剧中的悲剧主人公,其性格是相当复杂的。这性格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他的犹豫,他的忧郁,他那穿透力极强的想象力,我们都可以活生生的感受到他的独特。世界上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但一百个人眼中却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正说明他鲜活复杂的个性吗?在世人的眼里,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①自己却认为:“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难以吐出来的叹气、象滚滚江流一样的眼睛、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姆雷特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使他具有了强烈的个体自主意识。而这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悲剧的诞生。
强烈的个体主体自主意识推动西方悲剧主人公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或是维护自己心目中和谐的伦理理想②。哈姆雷特起先是个乐观的王子,对世界和人类的美好希望,对朋友和下属的平和仁爱,对事物的敏感和寻思,他曾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在智慧上多么象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父亲没死的时候,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父亲的突然去世和母亲的迅速再嫁,而且嫁给一个杀父仇人,他心目中的人伦理想破灭了。“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一个快乐王子最终成了忧郁的复仇王子。他该如何行事?他犹豫,动摇并驻足于无尽头的思考,此时似乎表现得意志薄弱。他骂自己:“我真是个蠢材!我的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象个一个下流女子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的了!”他的个性不允许他这样犹豫下去,别林斯基说:“哈姆雷特本性是坚强的。他那辛辣的讽刺,刹那间的忿怒,他和父母谈话时的狂暴的语言,他对叔父的傲慢、鄙视、和毫不隐讳的憎恨──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精力和博大的心灵。”哈姆雷特最后知道了永远活在犹豫怀疑之中是不可能的,“生存还是毁灭”必须择其一。是苟活在这混乱象监狱一样的世上,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他犹豫过,徘徊过,但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他所钟爱的美妙理想。
(节选自《悲剧之现:张扬或内敛——<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中的悲剧精神比较》作者萧云疆)
??、①处所引用的这句话,在原作中是谁说的:(?)
A、克劳迪斯B、奥菲利娅
C、波洛涅斯D、乔特鲁德
17、作者认为哈姆雷特是性格悲剧的典型,原因是(多项选择):()
?、哈姆雷特性格是相当复杂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
B、哈姆雷特总是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或是维护自己心目中和谐的伦理理想。
C、可是父亲的突然去世和母亲的迅速再嫁,而且嫁给一个杀父仇人,哈姆雷特心目中的人伦理想破灭了,一个快乐王子最终成了忧郁的复仇王子。
D、哈姆雷特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复仇的使命,杀死了杀父仇人。
18、②处哈姆雷特“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维护自己心目中和谐的伦理理想”体现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划分下面这句话的句子成分:
他那辛辣的讽刺,刹那间的忿怒,他和父母谈话时的狂暴的语言,他对叔父的 傲慢、鄙视、和毫不隐讳的憎恨──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精力和博大的心灵。
20、对这段文字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分析了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种种矛盾冲突,指出他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
B、这段文字分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发展的历史,指出他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他所钟爱的美妙理想”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
C、这段文字分析了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个性的生成原因。
D、这段文字着重分析了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但一百个人眼中却有一百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