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推荐5篇]

时间:2022-07-15 18: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题目: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主讲人:

王书红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xx年6月28日由第x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xx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康平镇中心完小 茶秀华 课题: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技能目标:

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板书: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课件演示)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板书:国歌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幻灯出示)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课件出示)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板书: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法律法规)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4.小结: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板书: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知识竞答

1、五星红旗是()的标志,是伟大祖国的()。我国《国旗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应当()和()国旗。

2、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我国《》规定,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国歌是《 》。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共产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

5、宪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享受教育的()和()。

6、《婚姻法》规定,父母有()和()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离婚了,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

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弃()。

8、搓麻将赌博是一种严重的()行为,应当提出()。

9、正当防卫受(),不负()责任。

10、《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

1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或者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要处以()、()或者警告。

12、《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行人走路要走(),没有人行道必须(),横穿马路要选择有()(斑马线)的地方。

13、《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的原料、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都作了规定,是一部保护生命安全和()的法律。

14、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收到假币要交到银行或公安局,使用假币是()。

15、《 》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法制教育读本-教学设计

课题:第十六讲 远离不良行为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16条和第14条。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 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由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至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以下几种:(投影出示)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下面我们看课本中的几个具体实例: 例一:不能让孩子旷课。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69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联系。

例二:警察把小宁找回家。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70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例三: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70——71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 教师小结: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小事不小。小事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组讨论:如何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小结: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师生一起定班规。

为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师生一起定符合本班情况的班规。

第四篇:小学法制教育读本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讲 严格遵守规则与法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观念。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本质,能遵纪守法,初步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3.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殊性。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难点: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教学过程:

一、导入(案例导入)

教师以学生常见的社会现象导入正常的社会秩序,不仅需要纪律、道德规范等非强制性规则来维护,更需要一种强制性规则——法律的保障引入。

二、法的传说

学生看辅助文字,说说古人造“法”字从“水”、从“

”、从“去”。

教师小结:“法”包含维护公平,铲除邪恶的意思。那么,法律是靠什么来维护公平、铲除邪恶的,法律有什么特征,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三、学生阅读中间的辅助文字,从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1、《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律史上有什么地位?

2、这部法律是谁制定的?

3、汉谟拉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生活中哪个时代(哪个社会)?

4、这部法律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结论: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教师要特别强调,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国家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我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四、出示案例

学生阅读案例,找出案例中的相同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引出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

教师根据案例介绍我国法律是如何制定的,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在我国,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我国公民通过人民代表的形式间接参与了法律的制定。因而,我国法律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比较道德、纪律、章程、法律制定上的不同,引出所有的规则包括国家的政策都不能违反法律。五、一个国家制定一部法律,如果不执行、不实施,这部法律还有用吗?如果严格执行,过程会一帆风顺吗?

出示案例引出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哪些是国家强制力,出示图片(军队、法庭、监狱、警察)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国家的强制力有哪些。出示案例:

a、请在案例中,勾画出能体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句子。b、案例中的人以前是做什么的?

C、他们违反法律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说明了什么? 此案例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巩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另一方面由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法律的第三个特征

六、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指导学生阅读辅助文字,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感受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性。

教师小结: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存在;

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法律了吗,先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总结。

七、法律的含义: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指导学生理解背诵。

八、引导学生比较法律、道德、纪律、宗教戒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的。

九、巩固练习

课题:第二讲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①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②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国根本活动准则。

③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⑵理解:①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2.能力目标

⑴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⑵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3.思想觉悟目标

⑴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⑵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大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教学重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 :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

请同学们粗读本课的课题、框题、目题、由学生将知识结构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阅读第八课题下的引言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我国法律在哪些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依法治国为什么核心是依宪治国? 为什么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设计此总是的目的是:(1)使学生对本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2)突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和宪法的最高权威概念:(3)学生并不一事实上能马上回答出不,但要道德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导入新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却容易使人认为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事,不如具体的法规如刑法、民法、诉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和使用的法律来得具体。宪法好像离我们很远,与我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是这样吗?否!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太阳系是个独特的星系。它由一颗恒星(太阳)、9颗行星及36颗卫星、几万颗小行星、千百万颗彗星组成。在这个“大家庭”中,太阳含有全部物质能量的99.9%,是这个星系的中心,控制着行星和其他天体的运行.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中没有比太阳更重要的物质了.所有地球上的生物或太阳系其它地方可能存在的生物,全部依赖太阳中心的火海才能生存.太阳的确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却因其有巨大的能量而与我们息息相关.宪法也是这样,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类似太阳系中的太阳,所有其他法律必须领带它存在,围绕它放置它是母法,是法律中的法律.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中心问题.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提问: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有哪些?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本问题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内容上看,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仍法纳税、劳动、受教育等。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

提问:何为法律效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提问: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⑴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板书)

(教师引导。)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我国目前已颁布施行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共有4000多个。其中,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制定了328件法律和法规,尤其是近五年来,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法规117件,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总数的35.8%,为历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法律最多的一届.我国法律、法规浩如烟海,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司法、行政,到军事、外交、民族、教育、体育、卫生,牵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但归其大类,主要是政治、经济及与公民权利义务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体现。提问:举例说明我国制定了哪些使宪法具体化的法律?(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 ⑵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板书)

提问:我国建国以来共颁布了几部宪法,分别是哪年颁布的?(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

我国建国以来共通过了四部宪法,其中,1975年宪法是在“文革”中制定的,“左”的思想贯穿于整部宪法之中,致使条文之间相互脱节,语言文字含混不清,实际上也不可能实行。1978年宪法由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以后新形势的需要,所以,1982年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再次修改宪法。这次修宪彻底清除了1978年宪法中“左”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铺平了道路。1982年宪法明确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迫切需要表与之配套的法律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把经济立法放在首位,并对一批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进行及时修改。如:1982年宪法确认“个体经济”可以合法存在之后,个体经济俐到发展,为1988年国家制定和通过私营经济合法化的宪法修正案提供了法律依据。

(组织活动:一次与现行宪法配套的法律家族聚会。由学生扮演不同的法律成员分别阐述不同的法律功能及维护宪法的共同作用。见教材第110至第1118页。)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板书)

由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宪法的制定,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而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能通过;而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都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小结] 总而言之,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课题:第三讲 国旗、国徽、国歌与首都是国家的主要标志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国旗、国徽各部分的构成及其象征意义。

2、懂得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标志。

3、懂得尊敬国家标志是维护祖国尊严、热爱祖国的表现。情感:

1、培养热爱祖国、民族自尊的情感。

2、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行为:

1、严肃、认真参加校园升旗仪式。

2、尊敬、爱护国家标志,不做有损祖国尊严的事。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国家标志的认识,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在懂得尊敬国家标志是维护祖国尊严、热爱祖国的表现后,学生自觉尊敬、爱护国家标志,严肃、认真参加升旗仪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体育比赛吗?我也特别喜欢看体育比赛,尤其喜欢看奥运会的体育比赛,更是喜欢看有中国队员参加的奥运会比赛。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录像,大家想看吗? 播放:刘翔夺冠录像。

提问:刘翔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令在赛场内和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中国人感到万分地激动,而当他获得胜利后不断地向观众挥手、呐喊的同时,却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披在了自己的身上,并不断地向在场的观众挥动,你能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2、小结:赛后刘翔说了一句话让全体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谁说黄种人不能拿冠军,我要向大家证明,我,是奥运会冠军!”刘翔改写了世界田坛的历史,打破了黄种人不适合田径运动尤其是短跑项目的迷信,为中国人民争了气,为亚洲人民争了光。

当他为祖国取得了荣誉,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祖国,是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板书:国旗

二、学习新知,增强感受

1、谈话: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对于国旗,我们已经感觉很熟悉了。而且在课前,许多同学还对国旗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资料的收集,你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关于国旗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配合。

2、提问:关于国旗的知识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我想你一定是经常见到国旗,告诉大家,我们会在哪些地方能够见到国旗?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播放各地方升挂国旗录像。(2)图片补充:各个地点的国旗。学生汇报,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为此,我们国家的《国旗法》中规定:在国家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学校、车站、机场还有驻外国的使馆等地方要升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3、导语:提起升国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升旗仪式,不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观看,许多外国友人也非常希望能到现场观看。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段录像来看一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提要求:在看的同时请大家注意观察那些参加升旗仪式的都有谁?他们是怎样做的? 播放课件:天安门升旗

学生汇报后提问:没有人发出口令,没有人提出要求,他们却能够做得这样好,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自觉地这样做? 学生汇报:

板书:尊敬,热爱祖国

提问:我想,我们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但也一样能够做到尊敬国旗和爱护国旗,能说一些我们可以怎样做来表达对国旗的尊敬和爱护?

4、导语:我注意到,就在我们观看天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的时候,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而且我们还听到了熟悉的国歌的声音。板书:国歌

提问:关于国歌,你了解到了哪些资料呢,把你所知道的有关国歌的资料对大家讲一讲。学生汇报。

提问:我们知道了,国旗是代表国家的标志,而在举行升国旗仪式的时候同时要奏国歌,那你知道国歌代表什么吗?

(和国旗一样,都是代表国家的标志)

5、导语:不仅国旗和国歌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我们还应该知道国徽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板书: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图案

观察国徽,看一看国徽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回答。

(2)谈话:只以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国徽,你了解到了哪些呢?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外国使馆等处。

(3)提问:通过对国旗和国歌的了解,你能说一说人们为什么要人民币上印上国徽的图案吗?

学生汇报:国家标志。

小结:国徽也是代表国家的标志,它和国旗、国歌一样,是很庄严的,国徽不能随意悬挂。板书:庄严的

三、感情升华,行为体验

1、谈话:在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进一步了解之后,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尊敬之情,我提议,我们在教室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我们要和各位在座的老师要用行动来表达对她们的尊敬,大这同意吗? 师宣布:

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第二项:唱国歌。

2、提问:我们今天在教室里举行了升旗仪式,相信大家心中有了更深的感受。当我们再次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时候,你准备通过怎样的做法来表达我们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尊敬。追问:你以后准备怎样做?

3、总结: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相信大家能够做到,是吗? 板书:是

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思想品德课第四课内容《庄严的国旗、国歌、国徽》。

四、总结:

1、说一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2、那就让我们心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五星红旗》

播放歌曲,结束教学。

课题:第四讲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政治义务。凡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行为都要负法律责任。

2.能力方面:能联系时事分析公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3.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珍异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将来实现国家统一贡献。教学重点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学难点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教学过程

师:(导入新课)自从学校提供同学们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之后,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情,现在我们先挑选一件回味一下。

(投影仪显示材料)

2000 年 12 月 31 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题为《共同创造美好的新世纪》的新年贺词,重申了我国人民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是(1)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3)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问:为什么要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80 页,阅读第一段后齐回答。

生(齐):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师:为此宪法作了什么规定?

生(齐):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都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首先看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板书)

师问:宪法规定的这项义务给公司提出了什么要求?

1.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板书)

师:从同学们的解释中,老师首先听到了要维护国家主权,这就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 1997 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艰难过程,让我们从这段录音中重新体会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录音: 1997 年,在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问题上,有人曾预言:这会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但是从谈判一开始,中国政府就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能收回香港的主权,那么它就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中国政府不是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民不是李鸿章,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话掷地有声,“ 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中国 1997 年一定要收回整个香港。”

师问:为什么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呢?

师:正由于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所以拿主权谈判无异于出卖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可见主权是不能谈判的。

由此可见,维护国家统一,首先应做到的是:

学生归纳:维护国家主权不可侵犯

2.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板书)

师:随着香港主权的回归,这块肥沃的东方明珠也因到了祖国的怀抱,可见主权和领土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非常重要。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领土对一个国家有何重要性。

师问:领土如此重要,那该怎样正确理解领土的范围呢?

生答:包括陆地、领海和领空

师:这就是说,保卫国家领土,就应保卫好我们的陆地、领海和领空,绝不允许外国侵犯。2001 年 4 月 1 日上午,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飞抵中国海南上代活动,中方两架飞机奉命对其跟踪监视。美方飞机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同,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牺牲。

师问:美方飞机在中国海南上空活动,这是一种会什么行为?

生答:侵犯我国领土的行为。师问:飞行员王伟奉命对其跟踪监视,又是什么行为?

生归纳: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

由此可见,维护国家统一还包括: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

3.维护国家政治的统一(板书)

师:在中国的版图上,至今还有一块地方,只能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祖**亲时刻牵挂着幼子的回归,他是指谁?

生答:台湾

师: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促进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和沟通,创造条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但是多少年来,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却一直支持台湾政府搞地方分裂,否认中央政府领导,同学们,从建国初期的《金门岛事件》就明确地说明这一点。

师问:为什么中国政府在金门岛事件上当会不让呢?

生答: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师问:彭德怀元帅随后代表毛泽东向台湾发表了《告台湾同胞》白皮书,明确表明了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方式。

请同学们看书后齐读:一个中国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师:继 50 年代后金门岛事件后,台湾当局一直都没有停止分裂活动,他们这些行为都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即分裂国家政权,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可见我们维护国家统一,还应维护什么?

生答: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

(学生归纳小结)维护国家统一,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生看书总结:(三个方面)

师:维护国家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每个公民都行动起来,那么它需要哪些人行动起来呢?请看投影图片。

生答:全国各族人民。

师:各族人民要行动起来就需要搞好民族团结,为此宪法作了规定。

(二)公民有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1.这项义务的要求

指每个公民有责任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投影显示资料)

2000 年 6 月 22 日,针对**集团在国际社会散布的 “ 西藏文化遭到了灭绝 ” 的谬论,国务院新闻界定发表了《西藏文化的发展》白皮书,我国政府的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回答)

师:凡是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我们都要与之作坚决斗争。

师:作为在校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上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法定的义务,因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的都属于违法行为。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哪些行为是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

教师归纳板书

(三)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负法律责任(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

(结束语)

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靠法律保障,更要靠每个公民自觉履行义务,这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让我们在欢快的歌声中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在优美的旋律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大中华而努力奋斗。

课题:第六、七讲 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内容、作用,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在明确讲述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对以上内容的理解。

3、思想觉悟目标

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教学重点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小刚流入社会、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父母离异,双方推卸对小刚抚养、教育的责任,使小刚失去了正常的家庭保护,可见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学习:

二、家庭保护(板书)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板书)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因为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家庭是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品德、理想情况形成的起点和最基本的条件。家庭保护做得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有了基本保证;家庭保护的缺失,则会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缺陷,给未成年人带来消极影响,小刚的事例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那么,什么是家庭保护呢?

(2)家庭保护的含义。(板书)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板书)

抚养是指父母及 其他监护人从物质上对未成年子女的养育和照料。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应当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承担经济责任。父母把未成年子女抚养成人,是法定的义务,子女从出生时起就获得了受父母抚养的权利。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是无条件的,是任何情况都不能避免的。即使父母离婚了,这种义务依然存在。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的负担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养父母要依法抚养养子女,继父母要依法抚养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应负担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独立生活为止。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承担这种监护任务的人叫监护人。监护制度是使那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而需要他人照顾的未成年人得到必要的照顾和良好的教养。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责任的;无上述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家庭保护中的“依法履行„„的义务及其职责,”表明家庭保护的义务和职责是法定的,必须履行的,“没商量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不履行这种义务和职责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3)家庭保护的作用。(板书)

①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虐待未成年人的现象严重存在。动辄打骂、随意体罚被一些家长认为是自己的权利。弃婴、溺婴,迫使未成年人辍学从商、从工等等都是来自家庭的侵害。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保护的作用,为消除这些来自家庭的侵害提供了法律保障。②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4)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板书)

(先请学生看书,说出教材从几方面阐述了家庭保护的要求,第一方面是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

第一、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板书)

这是家庭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一条对家长的要求是:不得虐待未成年人;不得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病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板书)

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家庭保护是重要的一环。但是近年来,有些家长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迫使未成年子女辍学从商、从工。辍学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消极的后果。(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样的消极后果?学生说完,教师归纳明确以下三点)

侵犯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我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俏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板书)

我国婚姻法对结婚年龄的规定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是法定的最低年龄,只有达到法定年龄并具备其他结婚条件,才能允许结婚,受到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仅就结婚年龄条件而言,尚未达到法律允许的最低结婚年龄,因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

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早婚必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身健康。第四、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家庭保护中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板书)

①父母和监护人要按照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从思想上、品德上关怀和帮助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培养起良好情操、兴趣、仪态、礼貌和诚实、谦虚、勤劳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②要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卖淫。这些恶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些未成年人出于好奇好玩而吸烟喝酒,也有的认为吸烟、喝酒有“派”,有男子汉风度,不懂烟中的尼古丁、酒中的酒精对人身体危害极大,是引发许多疾病以至癌症的元凶。未成年人经受不住这样的危害。

青少年喝酒不仅伤害身体,而且往往导致违法犯罪。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因打架斗殴被拘役、劳动教养或判刑的青少年中,63%与酗酒有直接关系;在流氓犯罪的青少年中,38%与酗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家长应防止未成年人喝酒。

流浪会使未成年人结交不良朋友,养成不良习惯,搞违法活动。家长更不应带着未成年人过流浪生活。

至于聚赌、吸毒、贩毒、卖淫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社会上有些犯罪分子,引诱未成年人从事这些活动,应引起青少年的高度警惕。

三、学校保护(板书)

(1)学校保护的作用(板书)

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板书)我国的未成年人将来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学校对此负有重大责任。未成年人有一半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在学校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教育权、人身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和有效的保护,对整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校保护的含义(板书)

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3)学校保护的内容(板书)

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第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教育方针是对未成年人实施学校保护的基本依据。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是学校保护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当前特别要反对“应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

第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这方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关心、爱护学生。这是学校教师的天职。不仅关心、爱护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应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二层意思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往往因为他们的弱小无知而被忽视。在学校,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发出通知,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现在又通过立法把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规定为教职员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同时对违反这一规定的行为,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尊重和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三、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具体要求是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组织未成年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对未成年人的两个保护:一个是家庭保护;一个是学校保护。要着重掌握含义、基本要求。

课题:第九讲 法律对未成年人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当尊重别人。

2、了解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3、尊重别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重点难点: 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吗?为什么?

(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很快乐,因为它们很自由。)

2、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知道自由的可贵,都不希望失去自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自由可贵 人格无价(板书课题,齐读。)

3、人不仅需要自由,还需要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当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愉快。因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聆听录音故事,学习法律知识:

(一)老师,你不能把学生锁在教室里

1、出示案例: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有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了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情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情给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又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有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张老师很惭愧,当场向波波和波波的爸爸道了歉。事后,张老师还受到了校长的严厉批评。

2、你认为波波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吗?那张老师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3、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四人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

5、学习法律知识: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不过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6、如果你是波波,经历了这件事以后会怎么对待自己的作业和自己的学习?

7、你想对张老师说些什么呢?

(二)不能这样找手表

1、出示案例:

军军是五年级3班的班长,对工作很负责任,平时老师不在的时候,都是他管理班里的事情。一天,大家正上自习的时候,小红突然发现放在文具盒里的手表不见了。那块手表非常漂亮,下课的时候还在,怎么刚上课就不见了呢?“肯定是被哪个同学给偷走了,真不像话。”军军和同学们都非常气愤。“怎么办?”一个同学提议搜查。军军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让所有的同学排成队,由两名班干部搜身,还有两名班干部搜查每个同学的书包和课桌。正在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回来了。看见班里的情形,老师很吃惊,忙问怎么了。军军向老师报告了情况。老师听后对军军说:“你们为小红找回表的想法是好的,但方法不对。按照法律的规定,不仅你们,连老师都没有权力搜查同学的身体和物品,只有公安局的叔叔,经过特别的批准,才能进行搜查。”于是,老师让同学们都坐下,然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之间有一个同学可能是一时糊涂,犯了个错误,拿走了小红的表。老师相信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也相信他有改正错误的勇气。”老师说完,找来一个大纸盒放到讲桌上,说:“现在请同学们依次从讲桌前走过,把手伸到盒子里,看看最后小红的表会不会出现。好了,现在我们大家都把眼睛闭上,只有轮到上台的同学才可以把眼睛睁开。”最后,小红的表果然出现在盒子里了。军军非常佩服老师,也明白了,即使目的是好的,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违法办事。

2、老师说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在课文中画出来,分角色读一读。

3、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们会怎么解决的呢?那么老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呢?

4、老师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小法官是怎么解析这件事的。老师说的对,搜查公民的身体或者住宅是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根据侦查案件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并得到批准后,才能行使的权力。除此以外,公民有权利拒绝任何组织或个人搜查自己的身体或住宅。像有些商场的保安人员认为顾客有偷东西的嫌疑,就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这样的行为是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

5、小组讨论: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每个公民大神圣权利,它涉及一个人的形象、声誉和大家对他的评价。人格上的伤害,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深的创伤,对人的打击或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更持久。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有很多关于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保护人格尊严既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三)老师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

强强是小学三年纪的学生,因为智力发育得比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个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了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

1、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吗?你想对这些犯错的同学或者老师说些什么呢?

3、听一听法博士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格尊严方面的哪些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小小法官又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了强强的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维护人格尊严包括很多方面,一个人的姓名、肖像、隐私等,与个人的形象、名誉等有关的东西,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不容非法侵犯的。

5、你明白了什么,能跟你的小伙伴分享分享吗?

(四)请不要把我家里的事告诉别人

1、聆听录音故事:

小娟的家里很困难,父亲去世了,奶奶病在床上,就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小娟是个非常要强的姑娘,不仅帮助母亲干许多的家务,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她从不向老师、同学说起自己家的困难。直到有一天,老师到小娟家家访,才了解到这些情况。老师很感动,回校后,向同学们讲了小娟家的情况。同学们纷纷提出要捐款帮助小娟。没想到,当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捐款交给小娟时,她却怎么也不肯要,而且还抽泣了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意外:难道我们做错了吗?

2、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你知道什么叫“隐私”吗? 老师和同学们的确做错了。虽然大家帮助小娟的心是好的,但是却在无意之中侵犯了小娟的隐私,对她的心灵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隐私就是一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小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家的情况,这是她的权利。老师知道后,事先没有征求小娟和她母亲的意见,就向同学们公开了,这种做法侵害了小娟的权利。像考试成绩、家庭情况、身体疾病等等,这样的信息,也都属于同学们的隐私,未经同意,一般是不能随便被披露的。

(五)照相馆不能擅自把顾客的照片摆出来

1、出示:

青青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特别喜欢照相。一天,同学们告诉她,在学校附近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看见她的照片了。青青非常吃惊,跑去一看,可不是,橱窗里有一张很大的照片,正是上个月妈妈带她来照的。青青找到照相馆的经理,要求撤下自己的照片,但是经理看她年纪小,根本就不理她。青青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和她一起找到了照相馆。经理却说,用青青的照片是因为青青长得漂亮,这也等于给青青做了宣传,没什么不对的,怎么也不肯撤下照片。最后,青青的爸爸代青青把照相馆告上了法庭。青青和爸爸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2、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作为一个懂法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对待这件事情呢?

3、青青和爸爸能够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4、小小法官告诉我们: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的组成部分,法律禁止他人非法侵害。照相馆未经青青及其监护人的同意,使用青青的照片,侵犯了青青的肖像权。照相馆应当立即停止侵害,撤下青青的照片,并向青青赔礼道歉。青青爸爸代青青和照相馆打官司,是可以打赢的。除了这种情况外。随意修改、丑化、侮辱他人的肖像,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

三、小结导行: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呢? 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地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二)我们还学习到了一系列的法律相关术语:(齐读)

人身自由 拘禁 逮捕 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人格尊严

四、总结: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课后可以把今天的内容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也可以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上上课”。

课题:第十讲 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能力目标: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及怎样用法律扞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五个小故事,希望大家一边欣赏故事,一边参与我们的讨论!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随意践踏他人生命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第一个故事。(今日说法片段)

教师:村民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他们侵害了小偷的生命)。从法律上讲,小偷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了侵害!生命健康权指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课——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内容。

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板书框题)

首先我们来看和第二个故事:投票选“小偷”(大屏幕展示)

一天,某市服装技校的一女生寝室丢了东西,学校查了半天也没查出谁是小偷。于是校长、老师和几个班长商量,决定采取投票选举的办法,把小偷给选出来。该校校长说:“我们就来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看看到底谁是大家公认的小偷?”选举结果显示,共有6位同学榜上有名,根据选举结果,“票数最多的处罚最重,票数少的处罚最轻。”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学生长时间思考讨论:(1)你如何看待该校的这种做法?(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侮辱人格,伤自尊

(2)被评为“小偷”的同学可能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会觉得委屈,觉得有失颜面,痛恨学校校长、老师。可能会出现辍学、报复、自杀等过激行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在上述两个故事中,你认为被损害的行为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相同点?(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偷是生命受害,被评为“小偷”的同学是精神受损害。相同点是都是人身受到侵害。

(4)结合故事和教材,你能说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什么吗?它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要想真正作为一个人存在,并同他人协调地共存,就必须具有人格权。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他与生命相伴,由每个人单独享有,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指做人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大屏幕展示)

1、人格权(板书)

教师提问:人格权对我们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不享有人权,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现代社会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2、生命健康权(板书)(大屏幕展示)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故事(3•15晚会中的片断)(1)评价故事中的行为(大屏幕展示)(2)请你出主意,作为消费者该怎么办?(大屏幕展示)(3)我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大屏幕展示)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侵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行为(2)他们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个故事

由于怀疑工厂女工偷窃假发,一家由韩国人在深圳开办的假发厂竟对其56名女工强行搜身,并喝令女工们双手抱头站立长达1个多小时之久。

议一议:该厂是否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请说出你的理由。(大屏幕展示)3.人身自由权(板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侵犯了(1)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最易受到伤害。

第五个故事欣赏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1)是什么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健康权?(大屏幕展示)

(2)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威胁、侵害我们生命健康的因素?(大屏幕展示)(3)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大屏幕展示)(4)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会怎么做?(大屏幕展示)

4、法律扞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车祸(2)食物、学习环境、社会环境。(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4)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

九、作业

材料:我国法律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1.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2.如果使用童工不被禁止,后果将会怎样?

十、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和珍爱。(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十一、板书设计: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人格权

2、生命健康权

3.人身自由权

二、法律扞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课题:第十四讲 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维系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人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懂得遵守公德,如何爱护动植物。情感:

对破坏植物,残杀动物的行为表示气愤。激发关心热爱动植物的情感。唤起保护动植物的意识。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爱护动植物,不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的事。积极主动参加各种保护动植物的公益活动。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导学

1、师:同学们,在五彩缤纷的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动植物。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播放课件1(录象),师生共赏。

3、提问: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对,动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板书:

十二、爱护动植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文,明白道理

1、大家先自学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益鸟?它们对大自然及人类生存有什么好处?(播课件2,课文图1)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师指图并相机小结:这些益鸟对人类的好处真大,所以,我们要--爱护益鸟。

3、我们还要保护各种动植物,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边看课文边来听听李老师是怎么说的。(课件3,录音)

4、李老师的话真有道理,你能说说动植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吗?(适时板书: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植物)

5、动物对人类有哪些好处?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课件4,课后图1)你熟悉哪种就说哪种。(同桌交流资料,师随机点拨)

6、除了这些益鸟、益兽、益虫,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对我们好处都很大。植物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7、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动植物真是人类的好朋友。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维系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人类营造了一个舒适美丽、生意盎然的生存环境。(课件5)

三、情景体验,激发情感

1、动植物对我们的好处这么多。可是,现在社会上仍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对动植物任意破坏,请看这幅图(课件6,课文图2)这是多么残忍啊!我们再来看一段录象(课件7,补充资料1)

2、看了刚才的两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这些愚蠢的人害得动物们无家可归,植物们伤痕累累。动植物们忍无可忍,向人类发出了呼吁,请看动画片(播放课件8,《森林会议的呼吁》)

4、现在我们也来召开一个会议,你们来扮演受到伤害的动植物,向人类痛诉他们的愚蠢行为。请同学们站起来,分小组表演。

5、生上台表演。

6、同学们,听了动植物朋友的呼吁,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它们。

7、我们应怎样爱护动物、植物?(师板书:不捕杀、不伤害、不破坏、不滥伐)

8、结:我们要铭记: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课件9,记一记)

四、合作探究,辨析导行

1、师: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明白了要爱护动植物这道理,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辨析能力,请看题:下面两幅图中的小朋友哪个做得对,哪个做得不对?为什么?(课件10,课后题3)

2、你们的辨析能力挺强,真不错!那么,如果遇到下面情况,你应该怎么做?(课件11,课后题2)

1)野外活动时,忽然有一只受伤的白鹭跌落在你面前。2)爸爸或其他亲戚朋友要带你到野味馆吃野生动物。3)看见有小孩在山林边玩火。

3、爱护动植物,是每个人的职责。现在我们每年都有:“爱鸟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课件12,补充资料2)

4、我们的汕头也越来越重视对动植物的保护,请看这则新闻(课件13,补充资料3)

5、同学们,做为汕头市的小市民,我们应加入保护动植物的行列中。老师早就听说,我们的报本小学是广东省的“环保学校”。今天我亲眼看到了这满园绿色,真是名不虚传啊!这都是老师和同学共同爱护的结果。老师听说,我们班里爱护动植物的同学很多,现在请你们来夸夸自己,夸夸我们的同学。(课后练习:夸一夸)

6、平时你或家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做得不够的?请大家实话实说。

7、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自己爱护动植物,还要发动全社会的人都来爱护动植物!老师建议你们成立一支“环保小队”喜欢植物的就到“绿芽组”,喜欢动物的就到“白鸽组”,把你们爱护动植物的做法、建议写在“环保卡”上。(请2-3名上台读)

8、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为地球妈妈穿上绿衣,让美丽的白鸽送去我们爱护动植物的心声。(全体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贴画,播放课件14,歌曲《可爱的白鸽》)

五、总结延伸,提出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都来爱护动植物,和他们和睦相处,人人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吧

课题:第十五讲 了解违法和犯罪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二)能力目标

1、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2、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知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明白“法不可违”的道理;

2、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学法就要守法,学生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之后,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很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因此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应落实在行动上,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

2、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再加上刚刚学习法律知识,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又存在哪些密切的联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风筝视频、背景音乐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风筝为什么能在天上飞。

生:答„„

这根线断了,风筝会怎么样?

生:答„„

师:我们青少年都渴望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自由翱翔。但有的青少年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跌进了万丈深渊。

出示课件:反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形

师: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青少年,自己更要提高警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合作交流二、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师:青少年违法犯罪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请看〈系列节目——张明的忏悔〉

出示课件:2007年 10月 28日,深圳宝安区法院少年综合审判庭法官主持了“以案说法、孝亲尊师”的主题法制教育讲座,年仅16岁的湖北籍少年犯张明现身说法,触动了在场学生的心灵„„

出示漫画:张明由一般违法一步一步走向了监狱的大门

师:从这幅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师:对,要预防违法犯罪,首先应该学法懂法守法,常言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校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哪位同学说说它都要求我们怎样做?

生:抢答„„

师:请看一组漫画

出示四幅漫画:

1、在公共车上,见到老人不让座,视而不见。

2、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

3、在十字路口骑自行车闯红灯。

4、在马路上持刀拦路抢劫。

师:这些都是什么行为?

生:答„„

师:这里有的是不讲道德的行为,有的是违纪的行为,还有的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道德、纪律、法律都是我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但法律与道德、纪律相比,有它的特殊性。

《道路交通安全法》由谁制定,谁来遵守?

生:答„„

师: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校有校纪,厂有厂规,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些行为谁来管?

生:答„„

出示课件: 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出示课件:生活中违法犯罪的案例

师:你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后,师归纳:违法行为,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师: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由于危害的程度不同,就要受到不同的惩罚。

出示课件:《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师:所以违法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并出示课件二者的含义。请同学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答„„

师: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们接着看“系列节目——张明的忏悔”

出示课件:张明向同学们陈述了自己的犯罪过程

(1)张明的哪些做法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做法属于犯罪?

(2)在张明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生:同桌讨论、交流、回答

师: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让我们来听听青少年问题专家是怎么说的。

出示视频:专家评述:不良行为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开端

师:专家说的很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呢?请看课本46页的相关链接,自己有没有这些不良行为?

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

生:仔细阅读课本后回答„„

师: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些小毛病,没什么了不起,算不上不良行为,离违法犯罪更是相距甚远。这种观点对吗?

生:不对

出示课件:三幅漫画:做小抄;吸烟;帮同学打架;

1、如果你答应了别人的要求,会有什么结果?请续编故事。(分步出现)

2、你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师: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不大,但却是对我们的考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我们要牢记这样的教训。“小洞不补,大洞吃”。因此,我们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出示课件:

张明向同学们分析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师: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张明应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

师: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抵制不良诱惑,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今天我们就要和这些不良行为说再见,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写写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你准备怎样改正?

生:答„„

师:这节课,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不少收获,从张明身上,同学们也一定吸取了很多的教训,现在请大家畅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生:畅谈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遵纪守法,防微杜渐。”让我们共同朗诵“预防违法三字经”

出示课件:预防违法三字经

恶再小,应禁之。善再小,应为之。小窃针,大偷金。此古训,应牢记。

防犯罪,吸教训。杜恶习,当自律。勤学习,求上进,交良友,共成长。

遵法律,莫放松。守纪律,要记清。讲道德,勤修养。家和谐,国昌盛。

教师号召倡导:从现在起,在班里设立“不良行为监督岗”。由班干部轮流值勤,及时纠正班里的不良现象;建立三级防护网——同学之间互相提醒。老师及时给予帮助,每周与家长取得联系。——课后作业

教师寄语】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不仅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更要规范言行,德才兼备。

同学们,让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去拥抱灿烂、美好的明天!

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课题:第十六讲 远离不良行为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16条和第14条。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 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由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至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以下几种:(投影出示)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下面我们看课本中的几个具体实例: 例一:不能让孩子旷课。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69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联系。例二:警察把小宁找回家。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70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例三: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70——71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 教师小结: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小事不小。小事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组讨论:如何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小结: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师生一起定班规。为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师生一起定符合本班情况的班规。

课题:第十七讲 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你喜欢什么花?

2、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花。

3、课件播放:满山遍野、艳丽无比的罂粟花 师: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生:美)

师: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对,它的名字叫罂粟。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就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使多少人为之失去了如花的生命。

二、认识毒品:

看录相〈鬼一样活着〉:大学女生亲述吸毒经历

1、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些辛酸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畅所欲言,请五六个学生说,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流)

2、师:是呀,毒品实在是太可恨了,它不仅夺取了如花的生命,而且还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花还美吗? 学生:不美了。

老师:此刻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毒花,是毒品,是罪恶之源。下面就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这毒花的真面目吧!

3、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毒品。

生:海洛因、吗啡、冰毒、摇头丸……(指名三四个说)

4、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看图片,师介绍)

(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5)、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6)、可卡因: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如果大计量。则可导致死亡。

3、师:孩子们,毒品看起来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它对人们的危害可大了!三.了解毒品的危害

学生交流、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 的后果?

学生讨论并将结果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毁灭自己: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长期吸毒精神萎靡,形销骨立,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因此,有人告诫吸毒者:“吸进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

2、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六亲不认,“烟瘾一来人似狼,卖儿买女不认娘:。家中只要有了一个吸毒者,从此全家就会永无宁日,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3、危害社会: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据报道,在英国有一半吸毒者是靠犯罪获得买毒品的钱。

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与正常生活,对吸毒者各种医疗费用,辑毒、戒毒力量的投入,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这些都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如今,吸毒成为社会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社会包袱。课件展示:

现在不把贩毒、吸毒的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江泽民

师:毒品的确是祸国殃民,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吸毒者临终前说的话。播放吸毒者瘦骨嶙峋的样子。

师:从126到斤45斤,多么惊人,毒品可怕吗?(数据统计吸毒致死的人数)生:可怕

师:这些吸毒者的毒瘾越来越大。一些吸毒者后期往往靠吸食毒品不能满足要求,转而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他们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这样致使了艾滋病的传播。师:多么无辜的孩子,因为父母吸毒感染艾滋病,即将凋谢在生命的起跑线上。(数据统计因吸毒患艾滋病的例子)多少个家庭分崩离析,孩子们在哭喊。听!(丢丢的自白)

师:听了丢丢的故事,你想对丢丢的妈妈说什么呢?

师:是啊,吸毒让原本善良的他们丧失了人性,在毒瘾面前,他们铤而走险,用各种手段欺骗、诱导人们吸毒。无知的人们一旦上瘾,就会被榨干所有的钱财,乃至生命。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悲惨的故事? 生讲述:走上歧途的少年北京市某中学生何某从小到大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转来的新同学,成绩优秀,“威胁”了他第一名的地位,于是他自尊心受挫。在期末考试时,他孤注一掷,采取作弊的方式,结果名誉扫地,检讨、处分接踵而来。由于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他逃遁在毒品的虚幻梦境中,又演绎了一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生讲述: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 19 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娱乐圈里小有名气。她第一次吸毒是因为胃疼,听人说吸了马上就不疼。第二次还想找点感觉,第三次就什么都不想了。吃饭、穿衣都成了额外的负担,更何况起早练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练厅犯了毒瘾,人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海洛因扼杀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艺术青春。师总结: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认识"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1.师:同学们,故事中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无不让我们痛心疾首!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2. 1987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国际会议,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抵御毒品。五.我们该怎样做

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远离毒品

师: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毒贩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了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在全世界,每一年都有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总结贩毒份子的各种手段,不外乎下面这几种。(让学生读一读)

1.不拿陌生人给的赠品,如:饮料、香烟等 2.不随便帮不认识的人带行李

3.不听鼓吹吸毒可以提神,有助提高成绩的话 4.不给面子,讲兄弟感情

5.不对女孩子标榜吸毒可以减肥,诱其吸毒 6.不被朋友利用,说带运毒品可以得好多金钱 7.不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 六.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沉重。在这节课上,你所学到的一定也非常多。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如花的你唱响生命的赞歌!

课题:第十八讲 远离网瘾 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的利弊,特别是网瘾的危害。

2、检视自己上网的时间和内容,了解网瘾的基本症状。

3、建立上网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网络上瘾。

教学重点:认识网络的利弊,以及如何“用其所利,避其所弊”。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预防网络成瘾。

教学过程:

(一)材料启发,导入主题(10分钟)

显示材料:小故事:“第二陈天桥”的悲剧

1.老师提问“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导入本课。

2.讲述“砰然心动”小故事“‘第二陈天桥’的悲剧”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学业的事例。(通过分享他们了解的相关示例,结合“心心点灯”的 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过度使用网络的危害和网瘾症状的认识。同时提醒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心心点灯: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带给现代人在工作、求学及生活上的种种便利,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正改变着一代人的生活。

● 众所周之,网络也有弊端。网络成瘾的初始迹象是:

(1)沉迷于网络色情,如在网络上浏览、下载或交换色情图文信息,或从事色情交易;

(2)沉迷于网络交友,如在网络上的聊天室跟网友聊天;

(3)沉迷于网络赌博,如上赌博性的网站;

(4)沉迷于游戏软件,如上交互式电玩网站。这些迹象如不加控制,很可能一步一步陷入网瘾而不能自拔。

●“网瘾”是一种现代的心理疾病。北京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天津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医学界已正式将这种病态定义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网瘾”。其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日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 成瘾行为不单是药物成瘾,还包括烟酒成瘾、赌博成瘾、网络成瘾、性行为成瘾、异食成瘾等。烟酒成瘾虽不似吸毒,但滥用者众多,获得容易,同样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烟酒成瘾还是吸毒的“入门药”,许多人由吸烟、酗酒开始,逐步走上吸毒成瘾之路,故对此应特别重视。

● 如果已经因为网络成瘾而出现一些问题,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甚至行为冲动、情绪抑郁等严重情况,你需要尽快找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评估、治疗。

● 在网络上玩游戏,是因为我们输得起;真实生活里玩游戏,我们绝对输不起。选择虚幻还是真实,在于自己的自制力。很多网游瘾者都明白这个问题,但是一开电脑就情不自禁地陷入虚拟游戏而不能自控。避免网瘾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发展新的爱好:如果你没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与父母沟通又不良,缺少朋友,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压力,则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因此,发展新兴趣,比如练书法、画画、登山、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等等,是一种避免网瘾的积极方式。

(2)自我限制法:给自己规定,如每天作业完成后玩一个半小时,周六、周日3个小时。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可邀请父母、家人帮助自己控制上网时间。

(3)还可以将电脑放在客厅或者父母的房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2、小结:网络成瘾一般会出现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冲动、情绪抑郁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请专业人员,如心理医生心理评估、治疗。

(二)活动一:上网情况自查

* 测测你的“网瘾”

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很快回答下面的题目,“是”或“否”:

1.平均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情。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了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以上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就能说明你已上网成瘾。)

* 我诉我心

1.我会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吗?

2.我想独自与尚未谋面的网友见面吗?

3.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我会参与或攻击别人吗?

4.我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过自己的E-mail地址吗?

5.我收到垃圾邮件会立刻删除吗?

6.我能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要超过3小时)吗?

学生讨论分享:

1.学生分组自查“我诉我心”问题单,并统计每项“是”的人数。

2.各小组汇报,全班统计每项“是”的人数。

3.学会生交流回答“是”或“否”的理由。

4.小结:网络信息海量,鱼龙混杂。我们一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其受害,二也不要利用网络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三)活动二:网络利弊大讨论(“成功教练”的四列内容)

网络功能、网络特性的利弊剖析

网络功能

和特性

用其所利,警惕其所弊

虚拟性

最适合虚拟训练

被虚拟现象蒙蔽

隐秘性

减少不必要的暴露

不自觉地出现不当或违法的言论

多向性

传播快,面广

坏信息的危害也更大

跨国性

互动性

邮件

信息丰富

24小时全天候

1.每组一张海报纸,小组讨论“成功教练”的四列内容,并抄写在海报上。

2.各组展示海报。每人三个粘贴小点纸,在“用其所利,警惕其所弊”栏选择自己最任课的意见,在其旁粘贴一个点,表示其投其一票。3.全班统计,选出票数(即点子)最多的前五条意见。

4.学生交流这五条的特点,为什么你投它的票?

5.总结:网络是双刃剑。对于明智者是个天堂,对于痴迷者是个地狱。建议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旁竖一块“网络警示牌”,随时提醒自己。

请学生课后自己做“我Show你Show”的自我测查。如果你的得分在“5分”以上,请你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求助,以帮助自己控制网瘾。

记住:上网可以,可别上瘾!

(四)结束活动

(集体朗读启示语,结束本课)网络,让世界变得很大很大。

又让世界,变得很小很小,全球若比邻。

网络,让现实可以虚拟。

网络,让人分不清,是 虚拟还是现实。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网络是,明智者的天堂,痴迷者的地狱。

课题:第十九讲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其意义。

2、知道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应有权益不受侵犯。

3、再遇到坏人时,能够处理好机智与勇敢的关系,真正做到保护自己。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权益往往被人们忽视。社会上有时会发生小学生被欺骗、被欺负的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小学生必须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和规定,学会自己撑起法律这把大伞,在没有父母和老师帮助时,也能自己保护自己。

二、学文明理:

1、表演小型课本剧:超市无权搜身。(1)交流:你觉得保安这样做合适吗?(2)如果你是小龙你会怎么做?

(3)小结:小龙的做法是把保安告上了法庭,打赢了官司。

(4)总结:出示法律知识,在购买东西时要学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机板书:维护自身权益。

2、听录音故事:不要给陌生人开门。(1)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总结: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难以应付时可以打110。

3、看故事,说感想。

(1)自学故事:未经家长同意不要跟别人走。(2)谈感想: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3)小结:未成年人未经父母同意,一定不要跟别人走。万一被坏人带走,一定要冷静,寻找机会找人求助。

相机板书:不与陌生人交往。

4、学故事,辨理:胆小与机智一样吗?(1)欣赏故事

(2)小结:遭遇坏人最重要的是保护自身安全,避免惊动坏人。找到线索报告警察叔叔才是聪明的行为。

(三)辨析导行

1、生活中还有我们可以运用的法律吗?交流资料。

2、判断题:

(1)我们还小,不会有人欺负我们,所以不需要学习法律。()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我们应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见到坏人不声张,但要学会抓住线索帮助警察破案。

()

(4)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友善相处,所以应该多和陌生人交往。()

课题:第二十讲 小学生权益的法律救济

教学目标: 情感

1.知道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是未成年人温暖的家

2.通过学习,不光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权益,还要知道有人侵犯了自己的公益应该怎么办,怎么获得救济。行为

提高法律意识,遇事多动脑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重点

逐步增强和提高儿童用法律获得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到一些自护的法律知识和本领。

三、教学难点

如何获得法律救济。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沿着法律之路

走出困境——小学生权益的法律救济

(二)了解相关的保护机构

1、听故事,思考:后妈是怎么对待星星的?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我们去哪里寻求保护呢?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街道、教育管理部门设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共青团、妇女联合会)

(三)案例分析

1、组内四人自主合作学习,分析讨论:(1)小英是怎么对待小英的?(2)学校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3)他们对得对吗?为什么?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英,你会怎么去做?

(四)法博士(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爸爸替洋洋打官司》

自读《爸爸替洋洋打官司》,爸爸是好样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呢?

(六)讨论会

1、你从我们的生活中或电视中看到过哪些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例吗?

2、你能给大家讲一则小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例吗?

(七)总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中,不仅要知道国家法律给未成年人规定了哪些权利,还要知道有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怎么办,怎么获得法律救济,保护自己的生命。

第五篇: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这儿真好 ——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偏旁部首。情感目标: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

3、今天小熊呀,来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听,它正向大家打招呼呢!(小熊:大家好,我是小熊,看到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了吗?你们能教会我这些词语怎么读吗?)哦,小熊要向大家请教这些词语怎么读,你们能帮帮他吗?

[显示]

一座荒岛 孤零零 梦见 天空 云儿 飘来飘去

连忙 种呀种 许多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

高兴极了 不停地说

(1)给你一点时间,把这些词语先读给自己听一听。

(2)各个声音响亮都很自信,看来,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难不倒大家。可要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念好,可就有点难了,谁愿意来试一试的?你觉得我能把哪个词语读得特别好,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给我打个招呼,好吗。(指名读:你想读哪个词?)

(3)刚才这些小朋友给小熊当老师,表现得都不错,这样让我们一起再来给小熊读一遍好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小熊该走了,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吧,哎小熊他住在哪儿呀?

(生:小熊住在一座荒岛上。)[出示第一自然段]

1、这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这只小熊,投入地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一下小熊孤单一人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

2、刚才你们是自己读给自己听,现在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人读)

师:我仔细听了,这个词他读得真好(点出:荒岛),让我知道这个岛上什么都没有,真是荒凉极了。出示荒岛的图片,带领学生说说为什么叫荒岛。

你听得仔细吗,他还有哪儿也读得很棒?

3、引导学生讨论

生:“孤零零”这个词他读得也很棒,让我感受到小熊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很寂寞。(点出:孤零零)

生:他把“梦见”读出来了,让我知道小熊连做梦都想找到朋友。(点出:梦见)

生:可能提到“每天”“许多”

4、听到了吗,同学都夸你读得好呢,我的心里也痒痒的,真想和他比一比,听我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我在读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了这只小熊,细细地体会他心里的感受,体会得深了,就能读得很投入。还有谁也能像我们一样,把自己就当成是这只小熊去读这段话,把你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告诉大家?(指名读,师点评:我很同情你这只寂寞的小熊,听出来了你是多么希望身边能有朋友啊!)(齐读)小精灵儿童网站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就在这时,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出示图片]

(1)谁来对着云儿问一问?(你要让云儿知道你很想很想找到朋友。)(你要急切地催着云儿给你出主意呀)(听出你这么着急,云儿肯定会帮你)(如果我是云儿一定很同情你。)

(2)让我们一起来帮着小熊问一问。(生齐读)、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出示图片及第一句话]云儿的主意有点怪,他的意思你猜出来了吗?(生:他是要让小熊在岛上种树,岛上有了树,那些爱生活在树林里的小动物就会跑来和他做朋友了。)(多请几人)

3、小熊和大家一样聪明,他也明白了[出示第二、三句]师引读:他在岛上—种呀种,(想一想这个词应该怎么读?生:读得慢一点,让大家感觉到小熊种树种得很辛苦,那就请你来读一读。一起来)种了—许多小树苗。(他种得可真多。)

4、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小岛变了样。[显示图片]小朋友快瞧,在小岛上你们看到什么了?(生看图自由交流)小岛上真是[显示两个词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指名读,齐读)(要让大家感觉到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树)(树叶长得可茂盛啦,就像撑开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四、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小岛可真美。

2、(1)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他说--(小鸟可喜欢这儿啦,谁再来夸一夸。)

师:许多小鸟飞来了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他们在说什么呢?(小鸟说话的时候它多高兴,多喜欢这儿呀!)小鸟还说?

生:自由发挥

(2)瞧,又有谁来了?生:小鹿,小象,小猴划着船来了。(提醒次序,完整)

师:小鹿蹦上小岛也夸—这儿真好,小岛好在哪儿呀,你也来做小鹿说一说。?小鹿还会说什么?

师:小象一来到岛上,他也乐坏了,一个劲地说,你听到他说什么了?

师:小猴跳上小岛高兴地说,他会说什么呀?

生;自由发挥(就把自己当成小动物直接说)(注意提醒表情、语气、联系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合理的联想)

3、小岛的环境变美了,引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要住在这儿,好热闹呀。哎,我们来把小动物们纷纷赶来的热闹景象表演一下吧?

可是上来表演就看不到屏幕上的台词了,所以要请小朋友先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背出来。一边背可以一边配上表情,加上动作。自编自演试一试。

(1)生戴头饰表演,师旁白

(2)引导点评小熊很兴奋,很热情。

(3)再请第二组上台表演,生齐旁白。(说旁白的重要性)

五、小结

1、荒岛变成了一个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动物成群的地方,我想无论谁去那儿都会夸—这儿真好。(指名读课题)加感叹号,谁真心喜欢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的,再来夸一夸?(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拿起书,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3、小组讨论:种树与找朋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此处,学生通过讨论,就能懂得因为满山遍野长满了绿树,改善了小岛的环境,使小岛不荒,小动物才会到小岛上居住,小熊因此找到了朋友。在此处进行环保渗透,使学生感悟改善自然环境,会使许多小动物有生存环境的道理。)

南沈灶小学:朱旭

下载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五(3)班 班会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 持 人:班主任 班会主题:法制教育"反对邪教"班队会 教学目的: 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课题 : 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

    小学法制教育读本_教学设计(5篇)

    课题:第一讲 严格遵守规则与法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观念。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本......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打印文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 三年级(下册) 第16课 打印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进行打印设置。 2、能正确地使用打印功能打印文档。 3、在讲解、演示“打印文件......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4、渗透《......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

    二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二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1、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梁 集 小 学 2011.8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