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盘古开天地微课教案
盘古开天地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合理又丰富的特点.学习用课文”他的…变成了…”的句式说话.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合理又丰富的特点.用”他的…变成了…”的句式说话.教学难点: 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学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盘古开天地,最后却累得倒下了.那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抓关键词,品析文段.1.同学们,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七次,是哪个词语?
2.从这七个“变成了”,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读一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让学生发现盘古的身体化作了自然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读课文,感受盘古变化的神奇.四.说一说
用”他的…变成了…”的句式说话.板书设计:12 盘古开天地
化作万物
第二篇:《盘古开天地》说课
倾听文本的灵魂之响
光明实验小学
杜鹃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而且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借助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我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神话这一文学体裁,了解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初步感知神话故事富于想象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神话的窗口。
一、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劈
撑
化
用王尚文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中的细微声响是文本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声响,因为藏得深,所以声响细;因为传得远,所以声响微。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很多老师都用三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这样的设计很巧妙,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细想想,“开天辟地”已经将撑开天地和身化万物包含在内,这样的概括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解,似乎“开天辟地”的含义只是劈开天与地。不如只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劈”“撑”“化”,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既写出了盘古开天地的全过程,又让盘古的的动作、形象在脑海中栩栩如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复述,让故事的细节清晰于头脑之中,使故事生动丰满,而不只是在学过之后记住一个故事的名字。
“劈”“撑”“化”这三个字就应该是这篇课文的灵魂,倾听到了它发出的声音,才能把这个故事刻在脑子里,印在心上。
二、对偶句的初识与积累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走”就是徜徉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徜徉就是散步,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散步来得更高贵,更雅致,更富有诗意。不能像我们平时看小说一样走马观花,风卷残云,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味道来。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到了几组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上升和下降”,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和慢慢”。这些词语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发现它们,课文中也给出了这样的学习提示。同时,课文中把这些近义词反义词用在一起,就成了字数相等的对偶句,这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在这儿,我们虽然不提及对偶句知识,却需要让孩子通过反复的诵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是对句子,对这种写法的积累。
这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的慢慢走,别错过,要欣赏这简单的两个句里的藏着的诗意。
三、抓住重点词语:混沌一片
顶
蹬
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沉入词语。”这四个字就像一壶上好的香茗,够我们好好地品一品。首先说“词语”,为什么不说“句子”呢?为什么不说“语段”呢?为什么不说“语言”呢?“词
语”在我们的习惯意识中,那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细读文本,就是要细读到最小的意义单位,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咀嚼。再说“沉入”,为什么不是“进入”,不是“跳入”,不是“扎入”呢?那是把文本看成了水,既不能一个猛子扎进去少了思考,也不能像儿童戏水,弄出许多水花,搅乱了水面的平静。而是要有一个慢慢进入的过程。慢慢走,慢慢读,气定神闲,直到整个身子都浸入水中,跟水有全方位的接触。沉入词语,那么,跟文本才是一种全身心的接触,亲密的接触,才是文本细读。
课文第一段只用四个字“混沌一片”交待了天地分开之前的样子。第四自然段却用整整一大段来描绘美丽的宇宙。这样的差别很容易让人忽略这四个字的存在。但是强烈的对比恰恰是对感情最有力的冲击。三年级的孩子也许不能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述“混沌”的含义。别说他们,我也不能。字典上说混沌就是“我国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说了等于没说。不如让孩子展开想象,他们可以说出什么都看不到,那就引导他们说都看不到什么,在这种情境下有什么样的感觉,渴望看到些什么。让学生置身于混沌的情境之中,感受那种孤独和害怕,激发对光明的渴望,对世间万物的向往。从而初步了解盘古非要开天辟地的理由。
虽然只有“混沌一片”这四个字,却非常重要,不能放过。没有这四个字,就少了对美好世界的迫切渴望,就轻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不易。
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选择让学生当盘古,表演顶天蹬地的
动作感受这位英雄撑开天地的不容易,边想象边朗读。在配乐的烘托下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学生沉入了“顶”“蹬”两个词语里,盘古那顶天立地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盘古撑开天地的艰辛,深刻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
第一次试讲时,讲到这儿,有个学生哭了,是一个小男孩儿。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清,只是为盘古的死感到心疼。那眼泪却让我收获了感动。
四、利用留白,展开想象,升华主题······
用施特劳斯的话来说,就是——“在字里行间阅读。”“字里行间”是个我们耳熟能详,见怪不怪的词语。字与字之间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行与行之间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是“空白”。那么“字里行间”是什么?还是“空白”。那我们从空白处读什么?我们要从空白中读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一种空谷之响,韵外之旨。就像是最好的画从来不是将画纸画得满满当当,总会有留白之处;最好的剧本总会有恰到好处的收尾,发人深省;最好的小说总会给读者留有畅想的余地。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用省略号给了我们这样的留白。让学生去继续第四段那种美丽的畅想,在音乐的感化中把它写成文字,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让理智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许学生说得还不够好,那些想象甚至还有不合理之处,但
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才是最个性的,才更丰富,更斑斓。
加入了学生的这些想象,省略号依然不能去掉,因为盘古奉献的不只是他的身体,更有他的精神,他的信念,他的爱,他的一切一切,那就是他的整个生命。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大胆地对课本进行了改动,改成了“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生命,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我想这就是留白的力量。有了这些留白,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年,十几年后,这些学生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加上不同的生活经历的作用,一定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悟。
以上用几个点,简单谈了谈细读《盘古开天地》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最后借王崧舟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的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的细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文本的细读就有多美。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细读也不是到文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正所谓,千江水有千江月,佛不度人人自度!
第三篇:盘古开天地教案说课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盘古是怎样开天地这一问题,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以及神话的神奇。通过理解感悟,体会盘古的对宇宙的无私奉献精神。
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讲神话故事
二、激情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便是这座宝库中最为奇异、瑰丽的宝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盘古开天地去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以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复习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混沌 猛烈 缓缓 一丈 逐渐 四肢 肌肤 滋润
辽阔 血液 祖宗 宇宙 浑浊 蹬着地 奔流不息
2、出示多音字“血”“降”“倒”指名口头组词,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降”生观察并汇报写字时注意什么?
2、范写指导,提醒笔顺,右上部和右下部各是什么。
3、生在本上练写。生口头组词并齐读词语。
五、精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后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那么,盘古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生带问读文,自读自悟。
3、学习盘古开天地部分。
(1)指名汇报。出示语句“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引导生边读边做动作感受盘古用力,对黑暗的愤恨。指导生读出盘古使尽全力。指名读、齐读。(2)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看!出示语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地。”同音字“轻”“清”组词区分字义。
(3)师生对读,你发现了什么?(四组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天地)自由读读体会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指导读出天与地的不同。范读知道生练读后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4)小结:巨人盘斧头开出了天辟出了地,板书:开天辟地
4、学习天地分开后部分
(1)天和地虽然分开了,但是还有可能合起来,这时候盘古又是怎样做的呢?
(2)“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和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从中体会到什么?看图体会盘古为开天地付出极大努力的雄伟高大的形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神奇不可思议想想盘古会长多高?“这样过了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成形了,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体会到什么?盘古辛苦疲惫,为了天地成形甘愿付出。不知过了多少年想一想可能是多少年?盘古一直这么站着坚持不懈无怨无悔不放弃。
(3)指导生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5、学习盘古倒下后发生变化的部分
(1)盘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盘古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盘古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指名汇报。出示“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从哪体会到的?盘古身体美一部分都变化成了宇宙间的事物。
(4)师范读一句“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生闭眼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知道读出风轻云淡指名读,齐读。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宇宙万物的特点。指名读谈感受变化神奇,感受万物美好进一步引导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力丰富。
(5)图片欣赏神话感悟,并跟随朗读课文,感受到了什么?古代人民用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描绘出盘古倒下后身体的每一部分的变化成了宇宙美丽的万物,课文是怎样写出了宇宙万物的美丽?“四季的风”“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6)注意结尾省略号说明什么?发挥想象力完成句子:他的,变成了。
(7)从这一段学习中你感受到盘古具有怎样的品质?勇于献身,甘于奉献,十分伟大。带着体会再读一读这一段。
(8)小结板书:身化万物
6、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概括了课文的组要内容是本文的中心句。
六、回顾全文,练习复述。
1、板书回顾全文内容。
2、指导复述: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讲。
3、生小组内连说。出示插图指名复述。简评。
七、总结全文
学完本课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代人民那丰富的想象力不得不赞叹他们口中世世代代传送的“人类老祖宗--盘古”让我们将盘古为创造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记心间。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板书
降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盘古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美丽宇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神话就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宝库最耀眼的王冠上。如今,古老的神话已经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下面,我就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谈谈我的教学构想。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六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材处理
(一)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教材,我该怎么处理呢?细细思量后,我决定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难点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这四个方面处理本教材。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新课程总目标和三年级阶段目标——语文教学要注意字词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激发想象力;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神话形式;依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喜欢读故事等,特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品词析句,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重点、难点
确定了本课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自然也就出炉了。本课重点是: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复述课文。
为什么把这些确定为本课重点呢?首先是依据本单元和本课教学目标,其次是因为本课是故事性很强的叙事作品,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更多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进“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紧扣中心词句,用“以读为本”的方法来达到突出重点。
难点: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字形式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给他们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神话与现实毕竟差异太大。因此,本课将……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将在学生熟悉“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神话故事这个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告知他们什么叫神话及其基本特点。接着,在第二课时,我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切体会神话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特点。最后,让他们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展开想象真切体会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以期突破难点。(三)、课时安排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决定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辽阔、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分清层次。第二课时:
1、读懂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身边的万物与老祖宗盘古的化身联系起来。
3、积累并运用本课好词佳句,练习复述课文。
三、教法、学法
以上这四个方面是我对教材的处理。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教法的选择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为什么把“以读为本”定位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呢?这是因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故事中优美的神话语言需要读、高大的神话形象需要读、深刻的神话内涵需要读。只有通过层次读、体验读、引读、导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再创设一定的音响和画面情景,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才能达到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二)、学法的思考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所以,真正的好老师不只是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学法的选择一样重视。教无定法,学无成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法也一样。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通过学会达到会学。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在老师的主导下以“朗读感悟、角色体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有了正确的教材解读及处理,有了科学的教法和学法,再加上新颖而合理的课堂设计,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离成功已经近在咫尺了。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本课精读环节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分为“复习巩固,设疑促读;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激情说话、拓展升华;尝试复述、回归神话;分层作业、放飞个性”五个大块。首先,复习巩固,设疑促读。(一)复习巩固,设疑促读
承接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激情导入。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词多音字。回顾课文内容设疑促读。
(二)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设疑促读后就应该围绕中心“读中感悟、走进文本”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先走进“开天劈地”的神奇。
1、领略“开天辟地”的神奇:
(1)、情景渲染、走近神奇。首先出示课件,在爆裂等音响声的渲染中,学生闭眼听老师激情解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一声巨响,学生如临其境。用多种手段辅助学生学习,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此环节中的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文本,为朗读好这一段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2)、层次朗读、感悟神奇
接下来,在连续的情感中,出示文字课件,层次朗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的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在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感悟神奇;个性阅读、体会神奇;体验阅读、内化神奇”,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到情感再读到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浑然一体。读后我会顺势引导:“同学们,领略盘古开天劈地的神奇,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盘古顶天蹬地的顽强吧!”并板书“顶天蹬地”。
2、感受“顶天蹬地”的顽强
(1)、角色体验、感受顽强。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角色体验,学生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在角色体验中,他们走进了文本,读懂了“顶、蹬”的意思,读懂了盘古的高大,读懂了盘古的顽强,这时,可能会有同学在亲身体会后说:“好累哟。”如果有这个资源生成的话,就立即抓住,没有的话就引导,让学生体会,我们顶天蹬地一会就累了,那盘古呢,做了多久?
(2)、激情导读、颂扬顽强。
顺时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又一次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3、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朗读结束后,我会抑制不住激情地引:“同学们,顽强的盘古最终还是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顺势就板书:化作万物,进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这个环节的学习。
(1)、自由朗读、发现无私。
在这个环节,首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朗读、发现“无私”,然后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指导语言积累外,还会通过我的评价与提醒,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真诚评价的好习惯。(2)、深情引读、感悟无私。
在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我会深情引读课件红色的部分。排比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通过读,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了。读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读中,盘古的无私得到了感悟;读中,神话的特色得到了彰显。朗朗的书声中,还愁盘古的形象丰满不了吗?还愁初步感知不了神话的特点吗?(3)、小组合作、赞美无私。
深情引读后,我就开始抓住“省略号”这个教材资源,开始小组合作,赞美无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先个别写话,再小组内合作交流修改,连句成段。这样设计,要求明确,步步落实,一一到位。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神话在学生那里,已经是零的距离。
到这里,本课时第二个环节“读中感悟、走进文本”已经全部结束,这时,学生的激情还在流淌,顺承这份情感,马上进入“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三)、激情说话、拓展升华
在学生复述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次回归中心词“创造”,这样和前面的开题前后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此时,学生的感情已经到位,盘古的形象已经丰满,顺势让他们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已经是水到渠成,是给他们一个倾泻情感的渠道。相信此时,对盘古的敬佩感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自豪,都会从他们口中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
到这里,本堂课已接近尾声,接着回归课题,呼唤升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顶天立地的形象——开天辟地的盘古!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师生共同的呼唤,将为本课情感做一个总体回归与升华。
(四)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首先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在画面的带领下示范复述。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和板书,尝试自己复述。画面、板书、我的示范复述,就象一条铺好的路,能让学生沿着它去摘下“复述课文”这朵美丽的成功之花。
(五)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最后,遵循“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教育指导思想,布置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抄一抄,记一记。
3、收集阅读神话故事
至此,《盘古开天地》精读环节已全部结束,预期目标也基本达到。接下来,我就本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训练作一小结。
五、板书设计:
最后,谈一谈本课板书设计,以期为本次说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靳家彦曾说过: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是凝炼的文章中心,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这个板书设计紧紧围绕中心词“创造”而展开,把握了文章的梗概,突出了文章中心,精炼简洁,一目了然。
上了这一课,我觉得学生对盘古的大爱精神有了深刻的领会,课上,学生情绪饱满,朗读到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在细节上还有待改进:如对学生发言的巧妙处理,教学环节前后的合理安排等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以上是我就神话《盘古开天地》一文所谈的教学构想。大凡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它都是由教学硬设计和软设计两方面构成的,本课也不例外。上面的构想仅仅是教学硬设计,在本课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将时时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捕捉课堂生成,将其作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我的课堂增姿添彩。总之,力争做到:每一堂课,上的永远比说的好!
谢谢大家!
第四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激趣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拔根毫毛就能变成千万个,师: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我们伟大的祖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构思出美丽的故事,解释世间的万物,这些故事,就是神话。(屏幕:神话)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师: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再写点。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初读课文一:
师:打开语文书71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师:大家都认真读过了课文,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词语:血液 累倒了指名读。)
(“血”,还有一个音读“xiě”。流血了。口语叫流“xiě”了。书面语读“血”,血液,再读。”累倒了的“倒”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指“倒下)
(出示:四肢 肌肤)
师:读的很准确,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跟身体有关。
师: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你还能说几个有月字旁的子吗?
(出示:一丈 混沌)
师:知道一丈有多长?
师:其实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丈。
混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自己读读,该选哪个?齐读。
(出示:巨大的变化、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抓中心句词
师: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熟悉了生字词语。不过,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读书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生:默读课文。师:你说。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是呀,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来,一起读。
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你能把这句话读成哪一个词语?你说。
生:创造。(“美丽的宇宙”是怎么来的呢?创造)师:创造是要求会写的字,跟着老师,我们边写边记。
“创”的左边是“仓”,一捺要变成一点。
“造”字,先写里面的告,再写外面的走之底,这一捺要写得曲折一点,有了曲折就好看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师:你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课题中的开就是“创造”,也可以说是开创。
第一段教学1: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幅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读出它的神奇,一会请同学读一读。
师:谁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神奇的画面活起来。来,你读。生: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
师:(启发指导朗读)你这是混沌的一小团,那个时候,宇宙是一大团混沌,混沌一片啊。你再读。
生:(继续)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语 气稍微平淡)……
师:(示范)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强调“一直”和“十万八千”,八千教师用虚 声来读,效果很好)。
生: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学第二段
师: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生: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 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读得不错,你们知道什么叫抡起吗?(拿起)
书上为什么不用“拿”而要用“抡”呢?咱们读读、做做感受一下,孩子们,做做什么是拿起
再读读书上的语句,做做盘古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评价
(你感受到了斧头的重,你还发现了什么)(你做出了抡的动作)
(抡的目的是为了-----更使劲地拿)
(他感受到了,一个“抡”字,多用力呀,让我们带着这份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一定是----(引导)很用力的。那应该怎么读呢?
(我看到了,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化身为盘古,劈向眼前的黑暗)师:这时,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生:把眼前的东西劈开!
师:多有决心呀!就带着这份决心和力量,一起读!
生:(读)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引读: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读!生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生: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
师:能用第二个“清”组个词吗?
生:清楚。
生:清淡。
师:清淡是指吃的东西。这句话中的“清”我们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清水、清澈。
师:对,我们用组词的方法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师: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你们读!生:(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男孩子,你们仿佛就是重而浊的东西。请读下半句。生(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男同学,你们仿佛就是轻而清的东西,一起读。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女同学!
生:(女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请你再仔细读读,发现了什么吗?
生:老师,我发现上下半句话字数是相等的。师: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生:我发现上下两个半句有很多的反义词?(师插:你说说都有哪些?)清 对浊、轻对重、上升对下降,天对地。(屏幕点红词语)师:真棒!火眼金睛,一下字就发现了四组反义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反义词 清----浊 浊对清 轻——重 重对轻
上升----下降 下降对上升 天----地 地对天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告诉我们?
生:很慢。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四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这些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我们在读时候就要关注它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要通过你们的读,让人们感觉到,奥,原来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呀!
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地是重而浊的呀,是那样的厚重,再读一遍
(生读)
师:可是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景象就叫——
生:混沌一片。
师: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劈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想到什么词儿没有?
生:力大无穷。
师:还有吗?你想想,天地被劈开了——
生:一鸣惊人。
师:盘古是为了出名吗?这个成语确实不好概括。一把斧头劈开了天地,我们可以说盘古在开——
生:开天辟地。
师:前所未有的壮举。(板书)
学第三段:
师: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否发现。
(生自由朗读)
师:发现了吗?盘古什么样的动作?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印影件)这个动作用哪个成语来表示?
生:顶天立地。
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你的心间(板书)
学第四段1:
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盘古倒了下去,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看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找到了吗?一起说!
生:(齐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句话叫这个自然段的——
生:中心句。
师:真棒!你们已经学会了抓住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了。师:如果又让你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读成什么字? 生1:巨大 生2:变化
师:是啊,是的,巨大的变化。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听老师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师范读,同时配乐出画面)师:大家自由读读看 指名读
(指导隆隆的雷声)生:(读)“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这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评价语言:句子应该读得抑扬顿挫,有轻的地方,有重的地方,有起也应该 有伏)
师:来,带着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试一试。老师来读盘古身体的部分,你们来接。(投影出示文字和画面,师生配乐接读。)(指导滋润万物的雨露)
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我想到了润物细无声,你们见过雨露没有?
生:见过。
师:伸出你的小手,这就是一片绿绿的叶子,上面滚动着一颗露珠,什么样啊?
生:圆圆的。
师:圆圆的雨露,像什么啊?
生:洁白的珍珠。
师:美吗?
生:美。
师:那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来,在你的掌心,就托着这样的雨露,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
(生读)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段话的结尾是什么? 生:省略号 师:
省略号,六个小点儿,那就意味着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象,你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画面。比如,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来看看这组图片 师: 启发: 石头:
图上是什么?什么样的石头?
你觉得盘古的什么会变成坚硬的钻石? 牙齿:
牙齿还可能变成什么? 头发:
头发还可能变成什么?
宇宙中有这么多美丽的事物,他们都可能是什么变得呢?
请同学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
师:停!(指投影)提醒一下同学注意,注意第二个括号:他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么。不要光光是什么变成了什么。明白吗? 学生
师:这排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说!注意你在说的时候也要让人感觉到神话的神奇,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生3: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生4:他的牙齿,变成了高大无比的山峰。生5:他的脚指头,变成了一颗又一颗的石头。生6:他的鼻子变成了(迟疑地)大大的山洞。
师:鼻子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山洞!好奇特的想象啊!生7: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棵棵小草。
生8:他的五个指头,变成了珍贵的民族饰品。师:变成了饰品是吧,你的想象够独特的。生9: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师:哦,连金灿灿的丝线也变出来了!生10:他的牙齿变成了美丽的星座。
师:大家的想象的确是太神奇了!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这美丽的宇宙。(板书:身化万物)
师:同学们,当我们把这个故事这样读成三个词语的时候,我们发现,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吧故事写清楚、写完整的,把这三个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我们自己的想象,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我们回去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你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
生:创造。
其实《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也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用粉笔将“创造”和课题连上线),让我们也同样记住这些可敬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们!下课。
第五篇:《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一、导入
1.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听故事了,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片,你能看着图片,猜猜故事的名字吗?(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正音(奔有两个读音,在这里读四声,跟老师读,嫦娥奔月)3.类似于这样带有神力的,古人对大自然的现象无法解释时编写的故事,我们就称之为神话。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4.板书课题(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边写边说,盘古是一个巨人,被称作为人类的老祖宗,开是开辟、创造的意思。
(2)谁来帮老师读读课题,老师请一位做得最端正的同学来读课题。(3)要是读的有重点就更好了,(边写边在”开“的下面画上三角符号)(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来读读《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开始吧!
2.读完的同学来看看这组词,你会读吗?不会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者借助课文里的拼音,自己试试吧!
3.(1)(出示第一组词)请同学来读,相机评价
a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发现这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b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第一组词没有难倒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组吧。a这组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四个词中,你知道那个词的意思?愿意跟大家分享吗?
预设
1、我知道血液的意思,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血”,还有一个音读“xiě”。流血了。口语叫流“xiě”了。
2、我知道清浊的意思。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
3、我知道滋润的意思,观察偏旁,小水点多了,才使这个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人滋润了,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
4、同学们读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写写吧。请同学们观察滋润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发现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5、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两个字。边写边说(滋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左窄,右宽。看清楚这一笔是,撇折撇折点,)
6、请同学们规规范范的,在你的练习本上写,滋润这两个字。写完的同学相互评评,看你同桌写的好不好,写的不好,请你帮帮她,写的好,请你也夸夸他。
7、我们一起来看看混沌这个词,它在课文的哪里出现了?翻开书找一找,找到啦,请你把它划下来。
a.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b宇宙最早是——生接:一片混沌。板书:宇宙混沌
c 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连成一团,看不清楚)d 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e 这是一个流传了很久很久的神话故事,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慢一些,就像讲故事一样,全班齐读。
三、精读
1、文章光是把它读通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懂它的内容。聪明的孩子,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我们也来试试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课文里的一个自然段来概括吗?如果找到了,请你把它画下来。
(1)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2)学生汇报:我找到的是最后一自然段。a请你来读一读。
B这句话就像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中心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上横线,并在旁边注明中心句。师板书:中心句 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c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里,你能读出哪个关键词?
d(创造)你跟老师想的一样。指名读。
(3)创造这个词很有趣,我们如果会写了,就知道它的意思了,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a.边写边说(创是左右结构,仓库的仓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先写撇,第二笔是长点,立刀旁要写的刚劲有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它它告诉我们创造需要工具;造是半包围结构,告的第二笔横要写的稍微长一点,口的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走之儿的捺有曲折才好看。走之底”说明创造更需要行动。从换端到美丽,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
b.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一评,写得好就给她画上一个笑脸吧。
2、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开天地,创造美丽世界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1)学生回答。(我找到的是2,3,4自然段)。
(2)你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圈出这一段中描写盘古动作的词。
(4)学生回答
a我找到的是抡起和猛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这是一种什么动作?
b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你能带着动作来读一读吗?
(5)老师把抡和劈换成了另外的词,同桌分工读一读,最好能带着动作。
a老师请一对同桌来读,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好,为什么。b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用力的感觉再来读一读。
(6)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a.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b.老师读上半句,轻大家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一下,你读的时候,把下一句的相应的词语也强调一下。(师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齐读)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一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全体女同学(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c.你发现了什么~~~~这段话中有许多反义词,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反义词。d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混成一团,就是混沌一片。e.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7)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是个漫长的过程,很不容易? a.生:我从“缓缓”和“慢慢”
b.这段话中还有许多意思相近的词呢!(渐渐,缓缓,慢慢)我们的文字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让我们读起来句子来更新鲜)c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把这几个词读好?指名读
(8)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
(9)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劈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盘古开天~~辟地(师板书)
(10)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来,咱们把这个词写在书上。
3.学习第三段
(1)天地终于缓缓的分开了,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出示图文。(2)生汇报,读句子。
师:盘古的动作是?~~~顶着,蹬着。这个动作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看看图,生:顶天立地。(师板书)
(3)我们把这个词也积累下来,写在第三自然段旁边。
(4)现在你就是盘古,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学生动作演示)师旁述:用力顶了,好重!用力顶—不好了快塌下来了,用力!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再使劲!
盘古粗壮的手臂累得颤抖,有力的双腿累得发麻,可是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不知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
(5)孩子们,你感受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6)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盘古,读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引读,五年过去了,盘古、、、十年过去了,盘古、、、、百年过去了,盘古,,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7)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接着把这个变化读出来!
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100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丈
师:地下沉——
师: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0丈
师:地下沉——
生:1000丈
师:盘古也随着长高——
生:1000丈
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8)想一想盘古究竟为什么这么坚持? 出示第五自然段 齐读
(9)盘古,为了人类牺牲了自己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多么伟大的巨人,盘古!
4、小古文《盘古开天地》
(1).《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口口相传,早在很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三国时,有个叫徐整的人把它记载下来了,我们来看看古人写的《盘古开天地》
(2).出示小古文,自己试着读一读
(3).师范读,老师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和节奏。
(4).其实这篇小古文并不难懂,对照着课文,我们就能理解意思,同桌之间来试着合作读读第一段。指名同桌读。相机评价。
(5).出示第二段,女生读古文,男生读课文,相机评价。
(6).学完课文,读完古人写的《盘古开天地》,你有什么感受?
(7)古文用词准确,精妙,句子短小,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以后我们可以多接触一下古文,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5、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初步感知了小古文的特点。《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不仅创造了神奇,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盘古累倒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吧
盘古开天地①
天地混沌②如鸡子③,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④,天地开辟,阳清为天⑤,阴浊为地⑥。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⑦,神于天⑧,圣于地⑨。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⑩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⑾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⑿。后乃有三皇⒀。
【注释】
①本文选自《艺文类聚》。②混沌:我国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清浊不分,模糊一团的景象。③鸡子:鸡蛋。④岁:年。⑤阳清为天:按古人理解,阴阳两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东西。阳的这种元素是清而轻的,就上升为天空。⑥阴浊为地:阴的这种元素是浊而重的,就下降为大地。⑦九变:形容变化极多。“九”表示多的意思。⑧神于天:他的智慧超过了天。“神”指智慧。⑨圣于地:他的能力胜过了地。“圣”指能力。⑩长:升高。⑾数:用数计算。⑿长:身材高。⒀三皇:传说中的三位神人,说法不一,有说是天皇、地皇、人皇,有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