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时间:2020-11-16 00:4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第一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陆陆续续、犹豫不决、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界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4、5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6至9节)

3、学习词语。

三、学习“救幼龟”

1、“犹豫不决”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犹豫不决”?

(欲出又止)

2、一只嘲鸫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5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乌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鸫眼见着到嘴的美食给抱走了,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6至9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

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②这句话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多媒体出示)

2、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

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附板书:

自然界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第二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幼龟、愚蠢、返回”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根据文章“叙事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情景引导,探究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运用图片,导出加拉巴哥岛,引导学生共同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大自然中的故事──9、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学字词,知文本 1. 出示词语,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海鸥 幼龟 沙滩 遮拦 企图 返回 愚蠢 帽子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气喘吁吁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读形式可多样,或个别读,或分组读,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加深印象)2.找出难写的字:

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写?你是如何写的?(指导学生写字)3.浏览课文,把握整体。思考: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为什么来到小岛上?(2),在小岛上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3),带来了什么后果?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的习惯和技能,也是本组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点。在这里重点指导根据文章“叙事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重点引导,精读课文

1、学习3-5段,画出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做法,进行比较。(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这个时间完全属于学生,让他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去品析,去感受。)

2、全班交流,畅谈感悟

根据小组学生交流的情况,重点引导学生对以下重点句子谈感悟。

(一)向导却如无其事的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1)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

(2)向导为什么这样说?联系幼龟的处境、“我”和同伴的态度以及向导的反应再谈谈你的看法。

(3)分角色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幼龟的危险处境、“我们”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二)“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学生读书,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当时事态的发展。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

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 我们:“来回奔跑”“补救过错”

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游客和向导说些什么?

3、小练笔:写一写你对人类的忠告?

(此处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这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值得肯定。)

四、拓展思维,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或者寓言,制成手抄报。

2、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写在你的词语积累本上。

3、教师推荐图书:《植物王国》《奇妙的大自然》

五、板书设计 自 看海龟---起因

然 救海龟---经过 之 害海龟---结果

第三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比中明“理” 读中悟“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东莞市东城区第六小学 王后军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精读课文。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些规律面前,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本文通过一群旅游者的所见、所为、所感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初衷相违背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道理。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和课程标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建议,按照“感知——感悟——升华”的流程,让学生在比较、想象、朗读等语文活动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初步的理性思考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比较与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比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3)通过“补白”,涵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表达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感知、感悟,让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言行,体会文本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引出“道”

1.故事导入:老师讲《揠苗助长》的故事后提问:那些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2.引出“道”: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之道》。

3、学生读题,解释“道”。

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对自然之“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初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能联系上下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理解词语。

(2)检查识字效果。重点读下面词语: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饱餐一顿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2.再读——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学习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一: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3)练习二:选择练习一中所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争先恐后)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3.三读——质疑聚焦

(1)质疑: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找出来?(2)筛选问题——聚焦: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

围绕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研读。

(一)我们干了一件什么事?(研读3—4自然段)1.比较体会幼龟和嘲鸫的行为。

A 扮演幼龟,表演后同学评价,重点抓住:探、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B 扮演嘲鸫,表演后同学评价,重点抓住:突然、啄、拉

通过比较了解嘲鸫的凶猛、强悍,幼龟的弱小与胆怯,让学生对幼龟产生同情。

2.比较游人与向导言行。(1)比较人物对话时的情感。

我和同伴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2)体会游客情感的变化。

重点抓住:紧张→焦急→呼喊→震惊(3)再次深入体会向导的言行。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学生在对游人和向导神态、语气、语言等方面的比较中,感受两者对嘲鸫捕食幼龟这种现象态度的差异,让学生感受游人对幼龟的保护与导游对幼龟危险地漠不关心,为后面判断两者行为的对错做好铺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通过读进一步体会游人与导游的态度、行为差异。

(二)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研读5—8自然段)1.想象补白: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播放一段幼龟从巢穴爬出的动画,画面定格在众多幼龟爬向大海的情境。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让学生在想象中描绘食肉鸟捕食幼龟的情景,初步感受我们做了一件蠢事)(2)阅读课文5-8自然段后想想说话。

A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幼龟,你会怎么想?

B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假如你就是这些嘲鸫,你又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在情境想象中一方面感受自然界竞争的残酷,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后果是因为游人的错误行为造成的。进一步感受我们做了一件蠢事。)

2.填空后比较。

A “天啊!”同伴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说:“。”(让学生在朗读与填空中感受到我们的内疚与悔恨。)

B 比较: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让学生在比较与朗读中明白:幼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讨论质疑: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伤害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大自然残酷竞争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愚不可及的蠢事”的理解,从而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4. 说话小练习:用“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句式说出感受

(1)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我”和同伴的语句揣摩,体会“无知之愚”)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向导的语句揣摩,体会“有知之愚”)

四、延伸拓展——升华“道” 1.你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写下来。

2.你接触过像文中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3.作业设计: “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自然之道

人们

拯救不救 海龟(自然)伤害保护

遵循自然规律

第四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含义。

2、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新的一个单元,这一单元是关于什么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本34页,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大自然)

这节课呢,咱们就学习一篇题目就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检查预习,学会字词

1、课件展示生字词,指学生读,检查预习情况

幼 侦 嘲 愚 蠢 吁 彻 啄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学生齐读

3、教师强调重点生字词的字音字形(愚蠢 啄 气喘吁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1)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要去哪里?(2)去那里的目的是什么呢?(3)课文里写了哪些动物?

(4)人物和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指导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回答的问题,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点拨(一群游客帮助当侦察兵的幼龟脱离危险回到大却给后面的幼龟带来了错误的信息,致使更多的海龟受到伤害。)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寻找含有“自然之道”四字的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看到幼龟遇到危险,作者和他的同伴们要求向导救它时)

2、找到描写幼龟出动穴的段落,画出描写幼龟出穴动作的词,并想象画面(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学生上台表演

3、阅读第4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作者和向导表情或者状态的词语(作者:紧张 焦急 呼喊

向导:若无其事 冷淡)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读出感情

作者怎么评价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原文中话回答。(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教师强调“愚不可及”的意思(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5、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课件展示)

6、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悲叹”这个词用的好不好,对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理解?

教师点拨:“悲叹”既写出了向导对自己行为的追悔,也是提示读者要尊重自然之道,不然会好心办坏事。

理解:不该干预自然界的规律,这样反而害了幼龟。

7、同学们,读到这里,你知道文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了吗?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吧。

(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课件展示)

四、课下作业

搜集人类遵循或违背自然之道的例子,下节课同学们交流。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好心

自然之道

蠢事

(违背)

第五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既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共同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自然之道,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板书课题,齐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为了挽救一只海龟,致使更多的海龟受到伤害的事情。)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前置性作业

1.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文中的作者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我们先从那只得救的幼龟说起吧,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部分内容。指生读 其他同学想一想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救这只幼龟的

2、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3.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齐读第四段,读出游人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三、体会句子,学习“害龟”(5~8)

自由读5~7段,划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汇报,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给了你什么感

受?)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读5~7段──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震惊 悔恨

向导:冷淡 极不情愿──悲叹„„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自然之道》(7~8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明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

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生划词语。

⑵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⑷朗读体会: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师: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⑴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师:我和伙伴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⑴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

朗读指导。

指名读──生评──指名读──全班读 3.感悟启示:

师:读到这儿,同学们都有自己深切的感受吧。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或他的同伴,你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4.交流启示:

师:对,这就是自然之道。只有顺应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不会破坏它们。

下载《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23课。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 随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4.初步感受自然......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初解“道” 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旅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一、听写导入,温故知新。 1、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根据解释填几个词语,请看大屏幕 (1)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愚不可及)(2)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3)......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0.自然之道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9《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 2、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