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落体》教学设计大全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认识重力加速度;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推理和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前人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
【教学重点】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实验器材】
牛顿管、铁片、几张相同的纸、小铁球、气球。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电源、纸带、导线等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张纸和一块铁片、铁球和气球下落的现象)
师:是否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在17世纪时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就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①假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②两块石头的总重量最大,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③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
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④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
请一个学生来做个实验:半张纸揉成的纸团和一大张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请同学观察。(纸团比纸片下落快,轻的物体还下落的快。)
(设计说明:上述方法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粗象的逻辑推理或做实验验证。)
师:这样看来,重的物体有时下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的几个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2.分析引导:
(1)教师指出:上述实验现象表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在17世纪,伽利略曾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实验发现:质量不同的铁球和木球几乎同时落地。
(2)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3)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总结归纳:
(1)牛顿管实验结论:质量不同的羽毛硬币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并比较一下牛顿管放入空气后的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我们会猜想它会不会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呢?这样需要来证明才能确定。
(2)指导学生看“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的插图。
提问:要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方法一:利用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
为定值进行推导。方法二:证明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是连续的奇数比。)
(设计说明:这种方法先猜想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4)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若时间允许,可根据刚才的实验,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由由落体加速度。
粗算一下自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让学生比较与前面学到的g的数值大小,并强调这个重力加速度就是前面我们学到的常数g。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三、例题
例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架直升飞机在灾区某地上空做定点空投救灾物资,已知每隔1秒释放一包物资,当第1包物资刚着地时,第五包刚好离开机舱开始下落。(g=10m/s2)求:①直升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
②第一包与第二包之间的距离?
四、课后探究
测自己的反应时间:(请学生说明这样测量的理由。并要求学生课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反应时间。现场可测几个同学的反应时间。)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
(1)只受重力作用。
(2)从静止开始下落。
3.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通常取g=9.8m/s2,有时g=10m/s2。
相关因素:(1)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例题
【设计思想】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但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我们安排了随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由学生自己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在教法上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边讲边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这一节内容。同时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指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抽象出物理规律来。【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最重要是对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若仅仅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科学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则这堂还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样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究出来的结果比教师告诉得到的结果印象要深刻的多,也让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有了更好的效果。另
外,这节课要注重把实验做好,如果实验不成功,这节课就如同让学生去死记几个结论了,效果不好。
第二篇:自由落体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三、德育目标
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素材。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重点】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实验器材】
牛顿管、橡皮块、两张相同的纸。
【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张纸和一块橡皮下落的现象)
师:是否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在17世纪时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就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①假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②两块石头的总重量最大,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③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④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
请一个学生来做个实验:半张纸揉成的纸团和一大张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请同学观察。(纸团比纸片下落快,轻的物体还下落的快。)
(设计说明:上述方法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粗象的逻辑推理或做实验验证。)
师:这样看来,重的物体有时下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的几个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2.分析引导:
(1)教师指出:上述实验现象表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在17世纪,伽利略曾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实验发现:质量不同的铁球和木球几乎同时落地。
(2)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3)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总结归纳:
(1)牛顿管实验结论:质量不同的羽毛硬币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并比较一下牛顿管放入空气后的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我们会猜想它会不会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呢?这样需要来证明才能确定。
(2)指导学生看“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的插图。
提问:要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方法一:利用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定值进行推导。方法二:证明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是连续的奇数比。)
(设计说明:这种方法先猜想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3)分析频闪照片,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让学生比较与前面学到的g的数值大小,并强调这个重力加速度就是前面我们学到的常数g。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由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三、例题
例 《北京晚报》报道:一小孩从15m高的楼层掉下,被下面的一位叔叔伸开双臂接住化险为夷,幸免于难,试求:
(1)该小孩在空中下落的时间为多少?
(2)该叔叔接住小孩时,小孩的速度为多少?
四、课后探究
测自己的反应时间:(请学生说明这样测量的理由。并要求学生课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反应时间。现场可测几个同学的反应时间。)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课后思考题
1.想测出一幢楼的高度,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请学生来思考作答)
2.一个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答)
六、板书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
(1)只受重力作用。
(2)从静止开始下落。
3.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通常取g=9.8m/s,有时g=10m/s。
相关因素:(1)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例题
七、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最重要是对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若仅仅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科学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则这堂还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样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究出来的结果比教师告诉得到的结果印象要深刻的多,也让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有了更好的效果。另外,这节课要注重把实验做好,如果实验不成功,这节课就如同让学生去死记几个结论了,效果不好。
第三篇:自由落体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巨鹿第二中学 路伟峰
学情分析:1.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相关公式前面已学习,有了知识准备;2.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有感性认识;3.再有课本书皮的插图是苹果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学生很熟悉,只是没有精确计算;4.加上课前的游戏,学生有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对自由落体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这些内容将在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本节课是高中物理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原因: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实际生活中很多物理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同样有很多的物理过程与自由落体运动相结合,构成 更复杂的物理过程。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才会有利于我们后续学习。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原因:学生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 “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的前概念 突破方法: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前面来介绍。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颠覆那种错误的前概念,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 突破难点: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通过对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所打纸带的观察,分析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最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及其方向和大小。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和精神。(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方法
教法:1.教学手段的选用:多媒体演示和自备实验器材,其作用是通过实验现象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自由落体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
2.教室实验和学生观察相结合,师生共同判断归纳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共同探究推理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具体采用了讲授法,假设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观察实验——积极思考——实验探索——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巩固应用。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课前每人发一条自由落体运动所打纸带
2.师生共同完成一小游戏:创设情景:拿一张新的100元钱,如果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钱,老师就把钱给他。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下落物体的运动。
教师说明这是个骗局,由此激发学生探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揭示骗局的本质。
目的: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复习提问
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问: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有什么特点? 目的:(1)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2)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结论来验证某些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新课引入
教师演示实验初探落体运动
1:将纸片和一枚硬币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2:将纸片揉成纸团和硬币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现象: 结论:
1:硬币下落得快
1、重物比轻物下落快
2:同时落地
2、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 每做完一个实验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看到的现象.提问:为什么以上两个实验会得出完全相悖的结论?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故意停顿十几秒)目的:将学生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接下来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提问:
1、为什么以上两个实验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2、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呢?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引出牛顿管实验
多媒体演示牛顿管实验: 演示实验时按如下步骤:
(1)不抽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将玻璃管倒立过来,观察物的下落情况,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慢。
(2)抽去玻璃管中空气,将玻璃管倒立过来,观察物体下落情况,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3)两种情况对比,观察物体下落情况,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教学方法与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得出结论: 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时),在同一高度静止释放不同物体,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而与物体轻重无关。引出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条件:
1、只受重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强调: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物体重力远远大于所受空气阻力,此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物体下落的运动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同时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得出的一种理想模型(跟前面学习的匀速、匀变速运动一样。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显物理现象的本质。)
进一步探究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观察与猜想
组织学生拿出纸带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否是匀变速呢?
实验分析和推理
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利用纸带上的数据来验证。让学生自己分析、处理数据。此时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引导。节奏放慢。
目的: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也使学生对自由落体性质有深刻的印象。得出结论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
1:概念: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取g9.8ms2,粗略计算时可取g10ms2
观察45页图表,得出规律: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有所不同。g与纬度有关,纬度越大,g越大。其实g还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g越小
公式应用 及课后练习vt=gt x=1/2gt2 vt2=2gx
方法: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一一完成公式转换。
目的:让学生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其运动的规
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呼应开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老师的骗局。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最后:和同学小结结束课程 本节内容总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g =9.8m/s2,方向
竖直向下。
2、所有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须取初速
度为0,加速度为g,目的:把关键知识进行浓缩和条理化,把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得以充实和完善。布置作业(1)、课时作业。(2)、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 重力加速度:概念: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2.条件:只受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从静止开始。大小:赤道小,两极大;高处小,低处大。
223.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 公式:vt=gt x=1/2gt vt=2gx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目的:突出本节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取“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趣味实验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我要学、我想学”的情绪洋溢在整个课堂。2.趣味实验虽简单,但对其的热情高涨出乎教学前的预料;教学软件的使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3.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如果疏于引导,将会拖延时间,导致教学被动。
第四篇:《自由落体》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姓名:聂冬柏
工作单位:衡阳县第三中学
电话:137-07472804
教材:新课标版
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s=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2.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景,引起学生的感知欲望,在轻松愉快的坏境中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二)能力目标
能够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的兴趣,发挥想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利用投影仪播放的动画,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素材。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很差,独立创新思考和动手能力都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问题讨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的学生的能力,尽量以图片、动画的形式进行直观的提示。
四.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五.教学媒体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演示软件(PowerPoin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几组物体下落的动画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
二、提出问题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提出问题。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老师可以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
三、两个小实验
使学生初步感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四、用幻灯机出示阿波罗登月实验
通过教师示范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产生搜集与学科相关信息的兴趣
五、观看影片: 牛顿管实验
用机算机屏幕直观地出牛顿管实验
六、学生自己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投影出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走入我们预设好的学习效果
七、合作探究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发挥其主动性
八、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测人的反应时间
让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探究物理规律的最好方法。
版书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
(1)只受重力作用。(2)从静止开始下落。
3.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通常取g=9.8m/s2,有时g=10m/s2。
相关因素:
(1)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例题
七.课后思考题
1.想测出一幢楼的高度,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
2.一个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答)
八.教学评价
1.教学设计中没有设计让学生上来进行计算机操作,也没有让学生充分明白互联网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多么重要。大部分学生只会平时通过网络玩游戏,考试时通过手机抄答案,没有利用网络给自己带来真正的便利。改正: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互联网对学习生活真正的重要。
2.师生互动还不是很融洽,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改正:问题引导争取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3.演示实验最好还是自己用器材先当众演示一遍,然后再播放视频,只会这样也许效果会好些,实验不难,也可让学生自己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五篇:《自由落体》教学设计和反思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学习掌握自由落体的特点和规律。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演示和情景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挖掘出自由落体的规律
三、情感与价值观
知道伽利略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贡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器材】
牛顿管、纸、橡皮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张纸和一块橡皮下落的现象)
师:是否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在17世纪时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就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①假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②两块石头的总重量最大,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③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④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
请一个学生来做个实验:半张纸揉成的纸团和一大张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请同学观察。(纸团比纸片下落快,轻的物体还下落的快。)
(设计说明:上述方法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粗象的逻辑推理或做实验验证。)
师:这样看来,重的物体有时下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的几个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2.分析引导:
(1)教师指出:上述实验现象表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在17世纪,伽利略曾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实验发现:质量不同的铁球和木球几乎同时落地。
(2)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3)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总结归纳:质量不同的羽毛硬币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并比较一下牛顿管放入空气后的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我们会猜想它会不会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呢?这样 需要来证明才能确定。
1指导学生看“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的插图。
提问:要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方法一:利用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 为定值进行推导。方法二:证明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是连续的奇数比。)
(设计说明:这种方法先猜想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2分析频闪照片,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让学生比较与前面学到的g的数值大小,并强调这个重力加速度就是前面我们学到的常数g。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五、课后探究
测自己的反应时间:(请学生说明这样测量的理由。并要求学生课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反应时间。现场可测几个同学的反应时间。)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2.常取g=9.8m/s2或g=10m/s2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教学反思】
做好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关键。当然由于自由落体的结论大家很熟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回答及探究超出教师的设计,教师事先要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充分的准备,否则课堂不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所以这节课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