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1 22: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共)》。

第一篇: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共)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双城市青岭中心学校 白文德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情景导入,播放桂林旅游局的宣传片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段视频,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个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谈。

二、整体感知,捕捉知觉

感觉怎么样呀?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有关语句想一想、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桂林的洞比童话里的洞更奇绝。)

同学们,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 清 绿)“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一个句子?(漓江的水又静又清还很绿。)

还可以怎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静、清、绿”几个字一重叠,语气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 现在就请看书,我念上半句,人们念下半句。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遐想旅行: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绿、怎么清;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

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齐读。(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讲分号——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指点烘托的手法——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突出了哪一个字?(“甲”)

指导读。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观赏了桂林的水,我们再游桂林的山。

(1)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多媒体图片),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老人在望着远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多媒体图片),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骆驼像伏在地上;骆驼好像在沙漠上蹲着;我会产生一种联想,骆驼是不是在等我们骑上去。)

(3)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多媒体图片),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大象好像在饮水;)

(4)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形象万千”)“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5)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

(6)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的词义。危: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7)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多媒体图片),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8)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A、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B、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

四、感悟实践

这样的山拱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间又有这样变幻无穷的洞,这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就请你用课下时间来自学整理,下节课就请你当小导游,为我们介绍“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欢创造的同学可别忘记给桂林山水设计旅游广告词。

最后让我们再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再一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多媒体课件)

第二篇: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

诸城市辛兴镇辛兴小学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第三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6、桂林山水

洛阳市洛龙区龙泰小学

贺军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9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

3.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一、导

1、面值20元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见过、花过,你留意它背面印的是什么美景吗?

桂林山水。对,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桂林山水。

那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它的背面为什么要印刷桂林山水呢?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3、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

二、研。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威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练

通过朗读,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漓江水的特点。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个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四、悟

1、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桂林去游玩一番。

第四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1、请学生畅谈对祖国风景名胜的认识,自然导入桂林山水。

2、师简介桂林

3、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生体会桂林美景。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2.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9)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找出比喻句。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读一读。(10)现在大家仿照比喻句写一写江水的静、清。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是安睡的仙女。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仿佛是晶莹的钻石。(11)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平啊,平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漓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一罐清香的蜜糖。漓江的水真软啊,软得像一匹轻盈的绸缎。„„

师肯定:好,想象力真丰富。

师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见过这样的水,你就忘了大海,你就忘了西湖,见过这样的水,你就知道为什么说漓江的水甲天下。现在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4.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5.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四、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把()比作了()。

五、板书设计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教学反思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圣地。在我国南方也有个令世界游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桂林山水》,同时板书:桂林山水

二、内容研讨

师:通过上节课的感知,人们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1页,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同时师板书:甲天下

师:“甲”是什么意思?(第一)“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谁天下第一?

生1: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生2:桂林山水的景色天下第一 生3:桂林山水景色的美天下第一

师引导,生齐说:“桂林山水景色的美天下第一”。所以我们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自古有之,名不虚传,令人神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美堪称天下第一,此句是全文的总起。(板书:总起)

师:桂林的山水无处能比,到底是一处怎样的奇观呢?现在我们齐读二、三自然段。

师:我们先走进漓江的水。

师:指一生读文,其它同学一边听,一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你听出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师生交流:

1、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生:三句话 师:现在我们齐读第一句话?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和谁相比与众不同呢?

生2: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相比,桂林山水与众不同。

师:大海有什么特点?生:波澜壮阔

师:大海波澜壮阔的样子是怎样的? 生1:波浪很大

生2:一浪高过一浪,发出震耳的响声 师:如果你独自站在大海边,面对这样凶猛的海浪,你有什么感觉?(害怕)

师:漓江的水却不是这样。那西湖又有怎样的特点呢?生:水平如镜

师:漓江的水也不是这样,那漓江的水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哪里呢?我们齐读第二句话。

师:你感觉漓江的水怎样呢?请你用△标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师读后,问生你有什么感觉?(读“静”时拉长声音了,)师:你感觉漓江的水怎样?生;静

师:试着读一读。找生试读。给予肯定。静得怎样?生齐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动却感觉不到,真的与众不同呀!师读:漓江的水真清啊,什么感觉?(惊奇、奇怪)那带着惊奇的感觉试着读一读,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独特。

师:清得怎样?

生齐读: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漓江的岸边,你会看见什么?

生:五彩缤纷的小鱼 „„

师读:漓江的水真绿呀,什么语气?绿是表示什么?生:颜色,赞美的语气。

师:试着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漓江的水为什么这么绿呢?

生:因为漓江的水四面全是绿色的山峰,绿色的山峰倒映在水中,所以水是绿的。

师: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漓江的水很深,本身呈现绿色,再加上四周绿色山峰的映照。所以才那么绿,因此作者才给予最高的评价

师引读: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生: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

师:“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样的翡翠?通过上节课学习“瑕”字我们知道什么是“瑕”生:没有斑点,没有瑕疵

生:无瑕的翡翠就是没有斑点,没有一点瑕疵的绿色的宝石。

师:真是太美了。堪称天下第一。师:现在我们用心的品一品,再次感受漓江水的独特。

1、齐读

2、三生对比读

3、师引读

4、离开文本,背着读。(出示小黑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1)师引读。

(2)师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生:排比句。师:中间用什么符号隔开?生:用分号隔开。师:为什么以前接触的排比句不一样?生:因为前面已经有逗号了,所以现在用分号。

(3)师边说边画,用横线标出静啊,静得、清啊,清得、绿啊、绿得,讲解“顶真”修辞方法,让学生了解。

(4)师:作者先赞叹,再描述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领略了漓江水的独特特点。那桂林的山又具有怎样的特色呢?现在我们快速浏览一下第三自然段,看第三自然段是否与第2自然段结构相同呢?生:相同 师:那我们就来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围绕下面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进行比较,体现桂林的山的别具一格之美。

2、用△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

3、这些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用心地读一读,品一品。师生汇报:

师:作者用什么和桂林山比较,体现桂林山别具一格之美?

生:作者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进行比较,体现桂林山的别具一格之美。

师: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秀、奇、险)没有画出来的改正一下。

师引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

师: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桂林山水交织在一起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图听老师范读。听后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江上竹筏小舟 生:我看见了山间绿树红花 生:我看见了空中云雾迷蒙。

生:我看见了绿色的山环绕着水,水里倒映着山。

„„

师:此情此景真是太美了,从桂林到杨朔全程83公里,一路上青山绿水,假如你就在这艘小船上,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所以作者给予最高的评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游船行驶在碧绿的水面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浏览一样。

师:作者为什么给予这样的评价。生:因为(根据相应的特点及景色及首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加以陈述。)师:还有一个原因,请同学们到课文的一、二段理解找与这句话相关联的句子。

生:一段“我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生:船桨激起的微波荡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这句话正是课文前面的延伸及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板书: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课,你感觉桂林山水怎样,这么美的山河你热爱吗?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

2、积累描写桂林山水的名言警句。

下载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共五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特点,初步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师导: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共5篇)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陈迪成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山西省闻喜县桐城中心校 王东亮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由衷的赞美和喜爱。课文篇幅较短,语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和写是互逆的迁移过程,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也是本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