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二、自主研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勾画:
1、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写在旁边。
3、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6.4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
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6.5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
板书: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及行政区
2、地形
3、气候
4、土壤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的自然特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合哪些农作物的生长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12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内容并画在课本上:2、讨论北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的条件
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同学们找出来了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过渡:春旱是影响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春旱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2页的活动题。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研讨记录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地理北方地区课件
2.高中地理北方地区课件
3.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测试题
4.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步测试题
5.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6.八年级《地理》下册走向世界的中国的教学设计
7.八年级地理第一节人教版课件
8.地理下册课件内容
9.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一节“电压”教学设计
第一节“电压”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电压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的多样化
本节教材没有安排探究实验,我把课本第4页的“想想做做”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阅读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仪器的方法。说明书中的一些术语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从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这节内容中电压虽然抽象,但它与日常生活的很多实例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理解电压的作用,因此本节的重点应放在正确使用电压表及能准确读数这个地方。又由于本节是下学期第一节课,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上学期的内容,容易将串、并联电路混淆。因此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由“电压”、“电压表”组成。学习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电压、电压单位;使学生通过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知道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正确读数与使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⑵知道电压的单位和常见电压值及换算关系。⑶知道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⑷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2)通过阅读仪器的“说明书”,学会在实践中探索使用电压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1
4、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准确读数。
5、教学难点:正确连接电压表,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实物教具:干电池、蓄电池、小发电机、教学用电压表 实验器材:电池、开关、灯泡、电压表、导线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板书等环节中应用。【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阅读指导法、讲解法、边学习边实践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城市夜景、闪电图片以及各种用电器标签、电源铭牌等素材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把板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需要对学生分组。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1)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2)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标签、电源铭牌的图片。
激趣导入:电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雷雨天闪电时产生的高压可以达到10万伏;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在一些用电器的插头,说明书上常常会看到“220V”“3V”等字;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电源的作用:
(1)什么是电源?
教师向学生展示干电池、蓄电池、小发电机等物体模型,简要讲述:像电池、发电机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源。
(2)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各组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按照图片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
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合作交流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
2
节数的多少引起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引出不同电源的电压不同,产生的电学效果也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三)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1)你知道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吗?
(2)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3)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了么?(4)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些常见的电压吗?
(四)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1)观察电压表
让学生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小组讨论后,看哪个小组能说出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呢?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然后教师出示教学用电压表介绍它的结构。
(2)连接电压表
请学生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小组交流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组长代表发言,教师组织各组长为全班同学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及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出来。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先让全班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电压表的读数,然后选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板书读数方法。
然后引导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看哪一组做的最好,教师巡视。
(五)课堂检测
1、课本第6页“想想议议”。
2、课本第7页“想想做做”。
(六)课堂教学小结
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
3
总结,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七)课外作业
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
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符号:U 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换算关系:1kv=103 v=106 mv=109 uv 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1.5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值:不高于36v 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20v
2、电压表
结构:接线柱、指针、量程、示数、分度值
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且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3、电压表读数
A、确定量程 B、确定分度值 C、看指针偏转的格数
4、电池串联的电压特点:U=U1+U2+U3+……Un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课堂互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气氛高涨,是一堂全方位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为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充分的利用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且学生不断的动脑思考问题。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个体潜能,对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阅读指导法、讲解法、边学习边实践法、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4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一节 农业范文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
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讲述“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可采用下面一些步骤和方法:
1.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接着提问:(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4.课堂练习: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讲述“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问:同学们,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有。)有什么关系呢?(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经济作物。)教师小结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进行的分类。2.读“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提问:(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3.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提问:(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举几个实例。)(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讲述“畜牧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展示天山牧场、大型养鸡场、专业化养猪场等图片。提问:(1)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是农业的哪一部门?(2)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前一个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后两个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的农耕区。)(3)它们在生产上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提问: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4.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学法指导: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经验。通常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既包括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间接知识(或课本知识),也包括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的经验(直接知识)。直接知识丰富多彩,利用它们来印证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时,可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手;介绍商品粮基地时,可从城市居民消费的粮食来源说起。
课后活动:
1.调查附近一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分析其成功的地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重点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参观附近一饲养场或牧场,了解畜牧业的生产情况,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讨论:你认为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
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
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
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看出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
教师补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看来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既然知道了灾害形成的原因,那么在我们心中一定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板书:
4、从植被类型上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为气候条件不一样造成的。
教师:形成北方和南方在河流流量、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都是因为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答案:气候。
教师总结: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看来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承转: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同一个区域内也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
引导学生作以下对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北方地区:
北京与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东北林海雪原;
南方地区:
武汉与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海南岛热带风光
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仍存在巨大差异。同理,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件也有差异,从图中反映出的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
教师:总结活动1和2,北方和南方除了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上等方面有差异以外,你还能举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董本国
【教学重点】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是否也有很大差异呢?
板书: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教师: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的前两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不同
学生回答所填内容
教师:除了书中的举例,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表格中“其他不同”一栏你是怎么填的?
学生:生活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运动项目;重要经济林木;„„
教师给予高度表扬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师: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师: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北方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主要形成原因”一栏,教师纠正、引导。
教师总结:北方和南方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就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北方是旱地,而南方是水田,这是因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南北方人文差异的活动,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全课
【教学点评】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区域特征是基于学生能感受到的或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有关日常生活体验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本课中涉及对比的内容较多,“比较法”在本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是这几节课中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生活习惯、文化等各方面感受相对较深,而对南方地区相对陌生,但由于有些同学去过南方地区或家里亲戚周围朋友有南方人,因此对南方地区也比较了解,况且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大都涉及的是一些生活、生产方面的,很容易理解,学生也很有兴趣。在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有关课本没有提到的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差异内容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有些内容甚至是通过询问周围的南方人得到的。学过本节课之后,好多没有去过南方的同学都想亲自去一趟南方,有一种冲动,特别是想去农村看一看,身临其境,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点。这已经达到的教学目的。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矿产资源
三、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图片及片断欣赏】
请收集旅游资料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面
(包括上述的旅游景点图片、“观冰灯”和“冰上运动”的录像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
(同时出示有关作物的图片)
【学生活动】
由农业资料收集组的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媒体同时展示“黑土地”、东北小麦田、机械化耕作等图片)
【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读图】(出示矿产资源布图)找找看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活动】
由工业组的同学介绍山西省的煤矿,说明山西省是我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出示图片)
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播放有关片断)
【讨论】
由于本区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资源基础上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中心,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示图)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
【讨论】
阅读课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谈谈本区还有哪些不足和局限?
【归纳】
除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外,还有沙尘暴、缺水问题。
【讨论】
那么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录像】让学生观看下列影像资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问题二: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问题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较好的地区的图片资料)
【小结】(利用板书)
【课后活动】
有一国外大集团准备到中国北方投资,派出考察团来北方地区。请准备好资料和图片,向外方代表介绍北方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