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几、阵、场、被、没、轻、打、欠、掌、向、空、外。正确、工整地书写几、地。有、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种子发芽出土与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在朗读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破土发芽的情景。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谈话引入新课: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小朋友们,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吗?是呀,春天到了,雪化了,草绿了,花开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睡了一冬的种子也该发芽了。和种子娃娃打个招呼吧!(生读“种子”)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种”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种”,是四声,“种花”、“种树”,在这些词儿里面就念“种’。注意了,这还是是一个轻声词呢,跟着老师读一读吧——种子。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种子娃娃跑进课文里去了,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戴红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孩子们读得可真认真,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3、会读了吗?和老师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吧。
4、淘气的生字娃娃重新站了队,看清楚了,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这些生字娃娃还藏着小秘密呢(课件出示翘舌音生字:阵场 掌)
(后鼻韵生字:轻 空 场 掌)请注意:场、掌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韵)和剩下的生字娃娃也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几 被 打 欠 外)
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我们能读准字音,如果没有拼音娃娃的帮忙,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这些新朋友吧,是啊,记字的方法可多了。
(1)你瞧,加一加是个老办法,可它的确很有用——部首加上熟字记住“阵、场、被、没、轻、外”。
(2)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掌”
(3)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几、欠、掌、向”
5、用生字组词,说话。
6、瞧,现在啊,生字娃娃在课文里把它的好朋友叫来了,它们正手牵着手站在我们的面前呢!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几、地、有、空。
2、指导书写“几”,“几”字要和儿字分清。风字无心就是几。“地”土也就是地,写时左窄右宽,左让右,写紧凑。“有”字的下面的月第一笔变成竖。“空”字上宽下扁,点在竖中线上,工字第一横短,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数笔顺,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学生书空写生字。
四、完成堂清: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种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一粒种子课时教学设计
2.《一粒种子》三课时教学设计
3.语文《种子》教学设计
4.老王的课时教学设计
5.燕子课时教学设计
6.《种子》优秀教学设计
7.《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8.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篇:《一粒种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㈡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㈢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⑵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⑶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3.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⑴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⑵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⑶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⑷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⑸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4.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结构,左边是(),右边笔顺是()。舒()结构,右边笔顺是()。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和()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5.作业:抄写出本节课学的生字。
总评:
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案。本教案能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富有童趣。首先教师成功地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字词教学、句式训练、朗读练习较为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值得改进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课堂上对舒、挺等重点字的教学,尤其是书写教学还需加强,指导需细致。
第三篇:种子萌发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植物的萌发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方法。
3、培养积极参与种植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及探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试验的训练。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试验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流程
1、引课
2、阐明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0分钟)(要求:先独立学习教材90页至92页第一自然段,并且完成导学案相应的问题,如果有疑难,请标上记号,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解决。解决不了的,展示的时候提出质疑。)
温馨提示:探究实验一般包括六大步骤:
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
探究实验注意的问题:
1、控制好变量(变量只有一个)
2、设置好对照试验
(1)、提出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并实施计划:
1、1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
2、3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
3、4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
5、本探究实验中,包含了哪几组对照试验,他们的变量
分别是什么?
(4)、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自主学习二: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材92页第二自然段,3分钟)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1、23、4、小组展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5、小结:总结本节知识,并指出重点。
6、识记:背诵本节的重点知识。
7、知识检测 :
第四篇:第一课时 种子与果实
第一课时 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会做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 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3、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4、能亲自栽种几棵植物,写好观察日记。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学准备: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办果实展览会,找一找哪里有种子
1、学生介绍带来的果实名称。
2、质疑:同学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如果都是果实,为什么?如果都不是果实,又是为什么?
3、学生交流。
4、提问:什么样的才叫果实?
5、分组观察活动。
6、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7、讨论:萝卜和其它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电教资料片: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切等多种方法,来找一找果实的共同特征,从而发现果实都有果皮,内部都有种子。)
二、了解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提问:你知道浆果、刺果、椰子、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吗?
2、交流讨论
3、阅读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讨论:植物妈妈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
4、边交流边开展实践活动。
5、小结
6、观看录像资料:种子的传播
(蒲公英: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撒播远方。刺果: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会挂在你的衣裤上,因为它的刺毛顶端带有倒钩,可以牢牢钩住所附着的东西,不易脱落,使动物在不知不觉中为它的种子传播帮了忙。
浆果:小鸟可以帮助它传播,小鸟把种子吞到肚里,后经鸟粪排出,种子就可以传播到新的地方。椰子:利用水力来传播。
挪威枫:种子和槭树的种子一样,具有“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风能将种子带向远方。)
三、拓展:种子为什么要传播
1、激疑:种子成熟后,为什么不直接从植株上方垂直落在地面上,而要进行不同行程的“旅行”呢?
2、学生发表观点
3、小结
四、探究活动:种子里有什么
1、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
2、观察:浸泡过的蚕豆与干蚕豆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情况,展示观察记录
4、观看录像资料:种子发芽了
(还可以给学生再准备一些花生、菜豆、绿豆等浸泡过的种子进行解剖、对比。)
五、探究活动: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讨论、交流、验证、小结
(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发芽,因为没有充足的水分;2号瓶中的种子没有发芽,因为没有适宜的温度;4号瓶中的种子没有发芽,因为瓶中没有足够的空气;3号瓶中的种子发芽了。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与光线没有关系。)
板书设计
果实和种子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五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麋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情感朗读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我们先来玩个歇后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1、丈二和尚——
2、八仙过海——
3、秃子打伞——
4、狗捉耗子——
最后一条:姜太公钓鱼——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姜太公是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生:麋鹿),在哪啊?我怎么看不到啊?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4、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二、认识麋鹿:(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处理“四不像”(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
2、话说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想要向各位神仙夸耀它,那么,他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夸耀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3、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4、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5、预案:*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说明方法),比如:
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我们对麋鹿的外形特点了解了,那么它们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
(1)自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便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帮姜子牙解说麋鹿,先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小结并设下悬念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也就是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十一册《麋鹿》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珍稀动物。对于类似于此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麋鹿》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我在教学时,我主要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再交流,读句子谈说明方法。比如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据说明图中的鹿不是麋鹿。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很容易的找出依据,并且认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最后请学生代表上台以姜子牙的身份介绍自己心中的麋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分配不当
这堂课时间分配上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首先在麋鹿交流外形与习性的句子上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我学设计时考虑的不够周全,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当,使教学这一部分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最后无法保证解说麋鹿随文练笔的正常进行,草草收场。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上课之前估算了每一部分大概的用时,以保证课堂的效率。
二、合作不理想
虽然在平时的课中也常常小组学习,但是没有注重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出现了老师在交流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时出示课件有些乱的现象。合作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有效地信息,不能有效率的进行合作。因此,在以后的课中,合作的习惯与小组中人物的分配还是要大大重视的。
三、教师的语言要“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在这方面我要花大功夫。首先在过渡与衔接上没有做到自然与优美,或者设计好了过渡语,到了上课的时候一紧张就完全乱了套,使思路有点乱。其次,语速有时显得快,我会慢慢的克服,争取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面能有明显的进步。
虽然这次的课堂很不理想,但我会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断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