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省级优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词析句的能力,但本课的语言并不通俗易懂,特别是课文第四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指导。
3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1.2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1.3学时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1、(出示)光阴似箭 一刻千金 日月如梭 白驹过隙 岁月如流 稍纵即逝
师:屏幕上,有几个四字词语,谁能大声地、准确地读读它们。
提要求:声音大,从中间稍停。
师:这些词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生:时间过得快。
师:时间就是这样,不停流逝,那样迅速,恰如我们的课题——
板书课题:匆匆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结构。能不能快速回忆一下,文章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第一段提出了问题,第二、三、四段解答问题,第五段照应开头。
(板书)
师:好。文章结构已经清楚了,谁还记得,作者在开头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最主要的是什么?
(出示)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读。
复的意思能说吗?(再,又)
一去不复返就是——(再也不回来)
能把日子换个词吗?(时间/岁月/生命)
师:连起来再读!你又能读出什么呢?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生:时间过去了再也回不来,和前面的那些景物做了对比。
师:是啊!这样一比,就比出了时光飞逝的无奈,再读。
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份无奈已经融进了课题中。再读题——
生:匆——匆——。
师:听出来了,你们语速放慢,希望时间慢一些,再慢一些。然而时间总是这样不解人意地流逝着,我们的日子是怎样的匆匆?作者又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时间的匆匆呢?
活动3【讲授】精读品味,学习表达
1、(出示)默读课文2、3段,用笔圈画出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的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2、3段,用笔圈画出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的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学生汇报
【预设1】(出示)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生:我从中感受到我们时间太短了,就像一滴水一样渺小。
师:你从哪感受到了时间的短暂?
生:比喻(写法)/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无声无息)/
头涔涔,泪潸潸(个人感受)/
八千多日(时间多)/
溜(拟人)
(2)(出示)我的日子
师:孩子们,我的日子就像——
(出示)针尖上的一滴水
(出示)时间的流
师:时间的流就像——
(出示)大海
(补全)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师:一般的比喻句都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而这里却换了顺序,作者把大家熟知的事物放在了前面,更加突出了我们的日子,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人生,是多么——微不足道。
师:谁愿意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生读(2人)
师:我们的日子,太微不足道了!它们滴在无穷无尽的时间的流里,结果就是——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读。轻轻地——读
(3)师:多少日子,才是那针尖上的一滴水啊!(八千多)
师:朱自清那年24岁,八千多日子,正好是24年啊!你要过久才满24岁?(再过13年)二十多年,总共8000多日子啊!可这不过是针尖上——
一滴水……
再过二十多年,又是——一一滴水。
师:朱自清先生51岁就去世了……他的一辈子,还不足三滴水。我们的一生,又能有几滴水呢?
师:你内心是什么滋味呢?
生:无奈/伤心/难过/痛苦(板书)
师:谁能读出这种感受。(个别读
2人)
(4)师:时间就是这么匆匆,我们的生命就是这么短暂。这些感受都交织在作者的心中,说不清那是什么滋味。读。
(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5)(出示)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我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用原文的话读给我们听。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喻写出了时间的短暂,时间短暂也就意味着——(生命、人生短暂)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啊!想到不知哪天,不知是谁就会告别人生,便会——头涔涔(冒冷汗)泪潸潸(泪如泉涌)
所以:头涔涔而泪潸潸
师: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谁又知道呢?于是——女生读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男生读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却不过是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一起。
师:连起来读。
(出示)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6)背诵积累
A(出示)我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
B不看着还能读吗?尽量不看提示,实在想不起来可以看看。背诵。
师过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还有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共鸣?
【预设2】
(出示)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预设3】生自由汇报
(出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不必变色,不必强调相关事物,不是难点也不是亮点)
生:感到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我们休息,时间却不停。
师:时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坐、卧中飞逝的。
【预设4】生汇报:时间太快了
(出示)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从哪里感受到?
生:跨过、飞去、溜走、闪过,都是人的动作,体现出速度快。
师:作者不仅把时间当做了人,还选用了不同的动词,让文章读来更有美感。
生:伶伶俐俐也写出了时间的快。
师:好伶俐的时间,在它面前,我们显得那么笨拙。
生:我体会到无论我怎么不舍得,时间还是一样要走。
(出示)敏捷 轻盈 悄悄 瞬间
请学生将这几个词语填进文中,分别与动词“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搭配,合作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师:是啊!面对匆匆的岁月,我无奈地掩面叹息,我又在叹息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形容时间如此匆匆的四字词语?
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的事例、通过人的动作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时间如此匆匆,人生何其短暂!我们该怎么做呢?
活动4【讲授】感悟升华
1、师:继续读第四自然段。自由朗读,看看作者问了些什么,又是否找到了答案?
学生汇报。
师:咱们换一种方式读,一人读提问
(出示)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师:能做些什么?
(出示)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师:为什么要用一个分号呢?
生:分号前是回答前面的问题,后面是提出问题。
师:(出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师:又是一个分号,分开了什么呢?
生:和上面一样,分号前是回答前面的问题,后面是提出问题。
师:作者继续问。
(出示)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出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出示)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师:再读最后一句。
师:问到这里,还问吗?问而不答,这样的句子是——(反问)
变陈述句
生:不能白白走一遭。
3、出示资料
出版时间
作品
作品类别
备注
1922年
(出示)开头
师:作者在文章开头问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好,不过结尾,作者再次发问,读。
(出示)结尾
师:这两次问有什么不同吗?
生: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你关注了文章的整体结构,这是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的。)
生:最后引起读者思考,强调时间的匆匆。
生:语序不同
师:是啊!开头一问,让作者反省过去;结尾再问,是作者在思考未来。孩子们,课文学完了,我想,你们一定也对未来有了很多思考。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