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
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
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体验观察蜗牛的快乐,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
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活动前经验的获取:寻找蜗牛大行动;蜗牛实物及挂图;观察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你和爸爸妈妈去哪里找蜗牛的?找到了吗?你找到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2、观察蜗牛的外形
分组观察,并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蜗牛的什么是什么样的?
蜗牛的壳像什么?
请你碰碰蜗牛的触角,你发现了什么?
蜗牛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幼儿的观察发现。
3、谈话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提问:你和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找到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
4、进一步探索,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供卷心菜、大白菜、青菜、萝卜、树叶、米饭等,让幼儿分组尝试喂蜗牛,看看蜗牛喜欢吃什么?
教学反思:
孩子们事先了解了小蜗牛的主要特征,知道了它是用腹足爬行的,当下雨或遇到危险时小蜗牛会把自己缩在壳里。《蜗牛的秘密》这一活动正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我通过捉蜗牛、观察蜗牛等多种形式来认识蜗牛,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把教学合理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我请幼儿观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绍蜗牛的视频,然后我去结合图片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使学习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性。
在教室里观察小蜗牛的活动中,小朋友显得很兴奋,分好了小蜗牛后我让孩子们仔细的看了小蜗牛的爬行。有的幼儿发现小蜗牛是靠全身的蠕动在爬,有的幼儿说小蜗牛是不动的,只会在壳里呆着。有的小朋友说蜗牛背着壳爬行真是累啊!蜗牛爬行时是一个全身运动,强度有点大。我组织幼儿观察学习蜗牛是如何爬行的,活动中是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的。刚开始时,由于初次接触这种爬行方式,大家都觉得好玩,通过这样这一节观察小蜗牛的课,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蜗牛
篇一: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开展研究。
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
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
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了。那我们准备怎样来证明蜗牛是吃这些食物的呢,你认为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和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 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
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师:那我们在给蜗牛喂食物时,是一样一样试喂给蜗牛呢,还是将食物一起喂给蜗牛吃呢?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理?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 ?? 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师:同学们,你听过的歌曲吗?对,这是《蜗牛与黄鹂鸟》,那就请你猜一猜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
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 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
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 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
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
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蜗牛腹足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学会测量曲线的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篇二:科学课蜗牛的教案
蜗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泉州师院09级特殊教育专业郭亚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小动物的情感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2,通过观察蜗牛使孩子们体验到原来认为熟悉的事物,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意识到科学观察可以使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3,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了解蜗牛喜欢的食物。教学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关于蜗牛的谜语:(1)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很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猜中后老师就利用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和实物。(板书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20分钟)
师:春天,嫩叶都长出来了,蜗牛也从洞里面爬出来了,他拼命地往上爬,因为他肚子饿了,要吃树上的嫩叶。
放蜗牛与黄鹂鸟动画视频。(用动画视频来揭示蜗牛的结构)
师:我们刚才看到什么啊。一只蜗牛背着很重的壳很慢很慢的往树上爬,用什么爬啊,肚子。他一直伸着头,头上有四个触角触角上面有两只眼睛,爬上去要吃葡萄。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蜗牛的身体结构。(出示课件,叫学生上来将结果填入观察表格)介绍蜗牛的壳:
篇三: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
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可以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蜗牛爬过之后也有粘液,它有什么作用呢?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 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头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
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
第三篇: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
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可以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蜗牛爬过之后也有粘液,它有什么作用呢?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蜗牛有22000种,他们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滋补品,但并非所有的蜗牛都能食用,因为有微毒。能食用的是褐云玛瑙蜗牛、高达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白玉蜗牛。(ppt展示图片)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知识吗?下课后查阅资料吧!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 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头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
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
第四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开展研究。
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了。那我们准备怎样来证明蜗牛是吃这些食物的呢,你认为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和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 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师:那我们在给蜗牛喂食物时,是一样一样试喂给蜗牛呢,还是将食物一起喂给蜗牛吃呢?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理?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 „„
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师:同学们,你听过的歌曲吗?对,这是《蜗牛与黄鹂鸟》,那就请你猜一猜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
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
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蜗牛腹足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学会测量曲线的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第五篇: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科学》教材3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小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的目的,培养热爱小动物情感以及观察、描述、探究能力,以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目标和要求。蜗牛是江南地区常见的小动物,上学期通过对《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等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生活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接触,教学用的蜗牛也是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捉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即在什么地方能够捉到蜗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各人对蜗牛都有各自不同的经验和问题。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准备和对教学的内容的调整是尽量做到:其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即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而着重让学生经历饲养和研究蜗牛的过程;其二是淡化教材,教材中的研究项目和方法只是作为引导学生研究的拐杖和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备用资料,教材中提供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学生可用可不用;其三是淡化时间观念,整个研究过程不限制为几节课,而是划分为几个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有关问题,讨论研究方法——研究蜗牛——汇报——延伸活动;其四是以学生为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开放性原则,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提供材料外,尽量不对学生的研究指手画脚,只是学生研究实在有困难时只提供适当的方法上的指导,活动过程始终向学生渗透 “学科学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老师只不过是给你们帮帮忙而已” 的观念。其五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例如放大镜、玻璃片、水、土、布、盒子等,当然材料也应随学生研究问题的不同而改变,“有结构”材料为整个探究活动过程提供保障。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开展研究。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了。那我们准备怎样来证明蜗牛是吃这些食物的呢,你认为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和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 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师:那我们在给蜗牛喂食物时,是一样一样试喂给蜗牛呢,还是将食物一起喂给蜗牛吃呢?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理?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 ……
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师:同学们,你听过的歌曲吗?对,这是《蜗牛与黄鹂鸟》,那就请你猜一猜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
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
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
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蜗牛腹足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学会测量曲线的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