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模板
《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彩笔
3.爬山虎图片或实物
一、认识叶圣陶(5)
同学们,先看老师写三个字(叶圣陶),一看就知道这是人的——名字。
有关叶圣陶,你们都知道他哪些方面的事呢?
(出示课件)是啊,叶圣陶是我国现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又是有名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和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虎”是我们今天要会写的字,仔细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个笔画。我们一起写一下。边板书边解说:先写虎字头注意第三笔是横钩,第四笔竖撇要写长,“七”的横要向上斜。再写“几”字,横折弯钩要写潇洒,钩要竖直向上才好看。)(师范写,生在本子上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大部分同学的字都写得那么漂亮,真是虎虎生风啊。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下面我们就开始读课文吧。听清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到字就问一问组里得得同学。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就多读几次。读完课文后拿出学习单,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5)
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蛟龙 铺开 触着墙 嫩茎请个别学生读词,分小组朗读词语,不会读的字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1)同桌互读。
(2)小组齐读或开火车读。
3、还有不认识的词语吗?检查怕不怕?
4、我们全班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0)
1、字词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边思考边完成学习单第二题的填空,填完后小组内讨论。
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三至五自然段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3)
1、课文从这三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爬山虎长在哪里?请找出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出示课件“操场北边墙、小院的西墙”变红。
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的茂盛、能爬)
明确:从“满是”、“一大片”可以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是呀,爬山虎真是茂盛,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我们快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么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这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你知道每一句话都写了什么吗?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思考。
生13: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师追问:你找到的这句是写爬山虎的什么?
生13:叶子的颜色。(板书颜色)
师再追问:什么颜色?生13:嫩红的,嫩绿的。(板书嫩红嫩绿
师:她不光发现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还发现了颜色的——生:变化!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请两位学生读)(课件点击,这句变红。)
师:只有这一句在写叶子的颜色吗?
师:说的真好,他不只写了颜色的变化,还写了看到这些叶子人的感受,什么感受?生:很舒服的感受。
师:谁来舒服地读一读。(两位学生读)(课件点击此句变红。)
师:叶老先生除了写到叶子颜色,还写到了什么?
生19: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你们觉得这句是在写爬山虎的什么?生19:爬山虎叶子的均匀。
师:那是指所有叶子的——形态!
师:对呀。如果就在这句里找一个词来描绘爬山虎叶子的形态,你想用哪个词?
师:“均匀”什么意思?(生找不到语言描述,沉默了。)用文章里的话来说“均匀”什么意思。
师:正因为这样它才能让斑斑驳驳的破墙,变成一片盎然绿色。一起读。
生齐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再找一个词,还在这句里找。还有哪个词是它的形状。生23:叶尖。
师引导:叶尖怎么样?生23:朝下的,一顺儿朝下的。
师:你知道什么叫“一顺儿朝下”吗?生23:叶子顺着墙往下。叶尖对着地。师:还有补充吗?什么叫“一顺儿”朝下?生24:就是很多叶子的叶尖都一块儿朝下。
师追问:很多朝下,一部分朝上?(生摇头)那是什么意思?生25:全部都朝下。
师:这就叫一顺儿朝下。
师:这些一顺儿朝下均匀排列的叶子是十片吗?(生摇头)
师:是一百片?生(小声):不是。
师:一千片?一万片?生(大声,极肯定):不是。
师:那是多少?
师:无数的叶子呀,这么多的叶子让你去摆,你能摆得均匀吗?生:不能!
师:可是爬山虎做到了。这哪里是叶子啊,这简直就是一片片绿色的精灵。一起读。
生齐读(更有感觉了):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叶老还写了什么?
师:那你觉得这句话是写叶子的什么?生26:写叶子在风中的动态。
师:一阵风拂过,这一墙爬山虎的叶子就怎么样?生:漾起波纹。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点击此句变红。)
师:“很”字读得好。不是好看哪,是好看得很!一起读一遍。生齐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动情引读:是呀,就是这一墙的绿意盎然的叶,当一阵风拂过——
师:就是这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的叶子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当一阵风拂过——
师:这哪里就是一墙叶子啊,这明明就是一座叶之湖,明明就是一片叶之海。所以当一阵风拂过——
师生共读: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在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如果你有个别句子已经会背了,就动情地背诵。
(配乐播放开头视频,生动情朗读。)
例证提升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如此生动呢?
师(板书):而且他的观察是细致有条理的。他发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所以他一定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
师: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就通过对颜色、形态、动态三个方面细致的观察就把爬山虎的叶子写进了我们的眼里,也揉进了我们的心里。其实不只这一篇文章,(课件出示《诗的材料》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随教师叙述依次点击变红。)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诗的材料》写荷叶的一句。他也同样通过荷叶的动态,荷叶的形状,荷叶的颜色三个方面为我们呈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这个是我们这学期刚学过的郑振铎的《燕子》。(课件出示《燕子》中的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随学生回答点击变红。)它也通过三个方面,燕子的——(生接答羽毛),燕子的——(生接答翅膀),加上燕子的——(生接答尾巴)为我们凑成了——(生接答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看来通过三个方面描写一个事物就能把它写得形象生动引人注目。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师:下课!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虎 颜色 嫩红 嫩绿 形状 均匀 一顺儿朝下 动态 漾起波纹
第二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北京市黄城根小学 梁 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学习作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四、教学过程
(一)进入课文,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植物为什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很美。
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教师追问: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预设: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教师追问: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2)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教师引导: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看着为大家读出这种美来?
(3)教师总结:多么新鲜的叶子啊,多么茂密的叶子啊,多么美丽的叶子啊。作者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叶子下面的脚吗?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美好的描写背后,都需要认真观察作为基础。2.细读课文,探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1)教师引导:作者还认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读读3~5自然段,将作者认真观察到的内容用横线画在书上。预设:
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师引导:这是写爬山虎脚长的位置。预设:
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
师引导:这是写脚的样子。样子像──蜗牛的触角。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脚比作触角。)预设:
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师引导: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好,把作者注意的这些综合一下,你认识爬山虎的脚了吗?在纸上画出你认识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师引导: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完整生动地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就会更加生动。(2)教学过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脚来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没有注意它的脚是怎么爬的呢?请用笔在文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预设: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爬。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师引导:和同桌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爬──同学接读课文。
过渡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这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师引导: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能换位置,是按顺序写的。)
师小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3)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师引导: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师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体会出作者是在长期的认真观察后,才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文章。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美吗?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能把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写得这么有魅力呢?
预设:观察仔细。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进行了细心观察,观察了很长时间。
师引导:是呀,只要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你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来参加快乐尝试活动,大家愿意吗?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描述一下图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说说你喜欢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吗?
预设:我喜欢柳树的枝条,微风一吹,她随风摇曳,像一位美丽的女孩在翩翩起舞。预设:我喜欢仙人掌,虽然它的外表长满了尖刺,却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预设:我喜欢含羞草,它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就会左右合并,过一会儿又会散开。
预设:我喜欢月亮姐姐的脸,她的脸是多变的,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半圆的,有时候只露出小半边脸。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长的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的植物,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惊喜发现,然后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下星期的语文习作课进行交流。3.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三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竹山县大庙乡全胜小学 石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爬的。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题目质疑,解题。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1)这一段讲了什么?(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请同学回答。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让同学们找出描写爬山虎叶子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句子,朗读感受,可做出相应动作模仿风拂过叶子时候的样子。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提出还不大明白的问题,师生相互交流。
(九)、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三)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2、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3、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六)、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七)、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八)、质疑,提出还不懂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九)、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十)、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桂花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十一)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十二)课后评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春蕾小学 王霞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虎、茎、柄、触、逐、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感受作者细心长期地观察,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爬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观察特别仔细的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作家!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名字——叶圣陶。(图片1)
叶爷爷为我们小学生写下了一篇精美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爬山虎的脚》。
看到课题你发现什么?(课题中少了一个字),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虎”字写正确,来一起说。(教师板书)讲解“虎”的书写注意点:虎字头要特别注意横勾看仔细,几字的尾巴甩出来。(生书空)(第一笔是竖,都说没牙的老虎
威风不了,这钩就像老虎的牙,可不能丢了)2.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认识爬山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爬山虎很多同学都见过,它呀就长在墙上。(图片2)你看到了什么?(生:密密麻麻的叶子),(板:叶)。那有没有看到爬山虎的脚?(生:没有),有的同学还在认真的观察,可是我们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板:脚)。这脚呀可不容易发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2、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5个)下面,我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听得同学也要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我们要做小老师听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音度准了,并且要想一想,课文哪里是写爬山虎叶子的,哪里是写爬山虎脚的?
3、谁来读第一自然段(生读)(鼓励赞美的语言)
4、谁来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咱们注意到在这一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这里有一个生词,谁来读一读(图片3)(生读)这里面还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生读(空,组词)现在我想请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注意音要读准,句子要读通顺。
5、接下来的自然段谁来读,(生读)注意这里有两个后鼻韵母的生字,我们要把它读准确(图片4)(茎
柄)。你们看这就是爬山虎,你能指出哪是茎,哪是柄吗?(生上前指)(图片5)。看来同学们不
仅字音读的准,意思也知道了。
6、那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生读,纠正读音)7第五自然段谁来读?(生读)(鼓励,赞美的语言)
8、从读中看出大家预习读书的本领特别高,听得同学也很专心,那你发现了吗,哪里写爬山虎叶子的,哪里是写爬山虎脚的(生答),看来同学们真是边听边想了,老师呀把你们的收获写下来。(板:叶(2)
脚(3 4 5)。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叶爷爷就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爬山虎的脚,看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像叶爷爷这样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叶爷爷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
三、认识爬山虎的脚
1,请同学们自由读3,边读边想,你知道些什么,(生读,说收获)(图片6)(形状,颜色,)(像蜗牛的触角,枝状)
看一看这就是蜗牛的触角,像吗?(图片7),叶爷爷的比喻真恰当呀。
第二句话不仅告诉我们爬山虎的脚的形状,还告诉我们什么(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六七根细丝)(图8)刚才有同学说我还读出爬山虎脚的颜色?谁来读一读
2、原来叶爷爷是从位置、形状,颜色这三个方面来把爬山虎的脚写的那么具体,那么有趣的,3,下面请第一排的同学读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和形状的句子,第二排读写颜色的句子,第三排读最后一句。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下面老师想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我画,你们给我说好吗?这是它的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边说边画)
4、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仔细观察,摘下一片叶子仔细看,借助放大镜看等叶爷爷在观察的时候,一定在爬山虎的面前看了很久,甚至扒开叶子观察,这才发现了爬山虎的脚。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叶爷爷观察的非常仔细,(板:观察仔细),正因为这样仔细的观察,我们才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板:样子 爬山虎的脚样子这么有趣。老师很想把这段话读一读。(师读)这么有趣的脚谁还想来读一读。(生读:个别读,齐读)
四、了解爬山虎的“爬”
1、脚的样子我们知道了,那它是怎么爬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段,把它读熟读细,特别要注意爬山虎爬的动作变化,用笔把这样的动词圈出来(生默读)
2.检查默读:同学们读得细不细,老师可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动词)让我们来帮助那些表示动作的词找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对了,这些词就回家了。(图片9)(同学们说的真准确)
2我们发现叶爷爷写爬山虎脚的时候用了这些动词,同学们说一个,我写一个(板:触
变
巴
拉
贴
爬)
3.要是这些词像我们排队伍一样换个位子,行吗?(出示换位的句子图片10)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不行?(生读,)谁先来说说。(生自由答)
师:我们来做动作理解一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触”一触老师的手,轻轻地碰就是——“触着”。那“巴”呢?怎么才叫“巴”?用力地抓住叫做“巴”。应该是先——触-再——巴。你们看,叶爷爷用词非常——准确。(老师板书:用词准确),让我们知道了爬山虎就是这样爬的。
4,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爬山虎只要有地方就会不断的往上爬,爬满一面墙,爬满一座山,爬满一座房(图片11),假如你就是那绿绿的爬山虎,请你来读一读(图片12)
5,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爬山虎依然会一脚一脚的往上爬,假如你就是那根爬山虎,请你来读一读,(生读),6.那它到底是怎么爬的。是不是像动物一步一步交替着往上爬呢,(观看视频),爬山虎爬的多有意思呀,我们用自己的手演一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但是爬山虎的脚不是像动物一样往上爬,而是爬一脚就牢牢地巴住墙,等长出新的脚然后再爬一下,每只脚只爬一下,便巴在墙上不动了。(生练)现在我们都很清楚爬山虎怎么爬了
7.叶爷爷说,如果你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会想起图画里——蛟龙的爪子。(图片13)的确挺像的,叶爷爷不仅会观察,还挺会联想。那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要特别把爬山虎动作的词读好。(课件出示)
五、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1、设疑:那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怎么样呢?(生读5)
2,读了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3、我们发现爬山虎的脚是离不开墙的,那叶爷爷是一次,一天就能观察到的吗?(生答)(今年我注意了,逐渐,不几天,春夏秋冬)。长期观察是我们观察的好办法,我们可以向叶爷爷学习这种观察方法。
4.叶爷爷说“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他的一根茎,”是他怎么观察到的?(可能用手拉了拉),我们在观察的时候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一摸,用嘴巴尝一尝,用鼻子闻一闻,用耳朵听一听,这都是观察的好办法。
5.叶爷爷通过认真观察,用精炼的文笔告诉我们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图片15)6,看看哪一个字容易写错(生说,练习写)注意写字姿势 小结:叶爷爷观察的是爬山虎的脚,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观察,你看(图片16—20)会害羞的含羞草,会跳舞的跳舞草,能吃虫子的猪笼草,长得如石头般的生石花,还有能够告诉我们时间的花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六,爬山虎的叶子有怎样的特点,它与爬山虎的脚又有怎样的联系,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观察仔细
叶
(2)
爬山虎的脚
用词准确
脚
触 变 巴 拉
贴
爬(3 4 5)
第五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具: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多媒体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同学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2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 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3 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Jing
bing die
茎
柄
叠 4.指名读易错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师:认识了生字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的理解文中的词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可联系上下文自己先试着理解。(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默读课文划词语,自行理解。2.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合作学习后仍有解决不了的词语,等会提出来。3,同桌合作学习理解词语。
4,全班交流合作后仍解决不了的词语。引人注意 :十分引人注目。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要求流利。)
师:词语都理解了,现在就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既正确又流利,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好,现在开始!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的不太好的由中等生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有优等生进行范读)
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师:同学们读的真流利,让我们感受到了认 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一)先学。
1.生观察,自由学写。要求: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2.交流难写字。3.师检测(提写词语)
占领
均匀
重叠
叶柄
触角
痕迹
根茎
逐渐
爬山虎
铺满 4.师生共评。(生自己说,教师适当补充或强调)。逐:走之底里面没有点。叠:下面的“宜”字没有点。5.生补错。
七:当堂训练(完成当堂作业题)
本课生字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板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题)二:出示学习目标 : 小黑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大家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吗?生答(有)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标,请大家看本课的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2,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8分钟后,比谁能用自己的话回答得好)1,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2,检测自学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师及时进行评价或指导)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也是嫩红的。引导:作者从位置、数量、形状和颜色来描写。
师:接下来,我们来回答问题,比一比谁回答得好。
名后进生回答,如回答不完整可指名其他学生帮忙:如还不完整,师补充。学生一: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学生二:爬山虎的脚像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是嫩红的。
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3,品读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4,指导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问题二:
5,指名答。(如果答的不完整,生补充。)
6,师做总结。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爬山虎爬墙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1,生自读,思考。,2,全班交流。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小结:作者怀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耐心细致的对它进行观察,抓住了它的特点,使文章变得生动。我们以后写作也要作者那样细心观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吧。四:当堂训练
请你用第一人称写写“爬山虎的自述”重点写清楚是怎样往上爬的。(5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自由交流。2,同桌互相讨论。
3,生踊跃回答,补充。
五:课外练笔。
师: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颜色:嫩红(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