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合集]

时间:2021-01-21 16:4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这里有一副牌,拿掉大小王后还剩52张,5位同学随意抽一张牌,猜一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指名回答)

2、师:大家猜对了吗?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叫做“鸽巢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通常从简单一点的情况开始入手研究。请看大屏幕。(生齐读题目)

1、教学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1)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PPT)总有:一定有 至少:最少

师:这个结论正确吗?我们要动手来验证一下。

(2)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一张作业纸,请同桌两人合作探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探究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一生读要求)

(3)汇报展示方法,证明结论。(展示两张作品,其中一张是重复摆的。)

第一张作品:谁看懂他是怎么摆的?(一生汇报,发现重复的摆法)

第二张作品:他是怎么摆的?这4种摆法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其他的摆法吗?板书:(3,1,0)、(4,0,0)、(2,2,0)、(1,1,2)。

师:我们要证明的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4种摆法都满足要求吗?(指名汇报:第一种摆法中哪个笔筒满足要求?只要发现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就行了。)总结: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看来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师:像这样把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数学上叫做“枚举法”。(板书)

(4)通过比较,引出“假设法”

同桌讨论:刚才我们把4种情况都列举出来进行验证,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单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就能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说出:假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还剩下1支,这时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里就有2支铅笔了。(PPT演示)

(5)初步建模—平均分

师:先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这种分法实际上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师板书)

师:为什么要去平均分呢?平均分有什么好处?

生:平均分可以保证每个笔筒里的笔数量一样,尽可能的少。这样多出来的1支不管放进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如果不平均分,随便放,比如把4支铅笔都放到一个笔筒里,这样就不能保证一下子找到最少的情况了)

师:这种先平均分的方法叫做“假设法”。怎么用算式表示这种方法呢?

板书:4÷3=1……1 1+1=2

(5)概括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师:现在我们把题目改一改,结果会怎样呢?

PPT出示: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支笔?……(引导学生说清楚理由)

师:为什么大家都选择用假设法来分析?(假设法更直接、简单)

通过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总结:只要笔的数量比笔筒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笔。

过渡语:师:如果多出来的数量不是1,结果会怎样呢?

2、出示: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了几只鸽子呢?

(1)同桌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先让一生说出5÷3=1……2 1+2=3 的结果,再问:有不同的意见吗?

再让一生说出5÷3=1……2 1+1=2

师:你们同意哪种想法?

(2)师:余下的2只怎样飞才更符合“至少”的要求呢?为什么要再次平均分?

(3)明确:再次平均分,才能保证“至少”的情况。

3、教学例2

(1)师:我们刚才研究的把笔放入笔筒、鸽子飞进鸽笼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它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发现并提出的,当他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决定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出示例2。

(2)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师板书:7÷3=2……1 2+1=3

(3)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书呢?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8÷3=2……2 2+1=3

师:剩下的2本怎么放才更符合“至少”的要求?

为什么不能用商+2?

10÷3=3……1 3+1=4

(4)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同桌讨论交流:学到这里,老师想请大家观察这些算式并思考一个问题,把书放进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本书?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去找到这个结果的?(假设法,也就是平均分的方法)用书的数量去除以抽屉的数量,会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最后的结果都是怎么计算得到的?为什么不能用商加余数?

归纳总结: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可以放“商+1”本书。(板书: 商+1)

三、巩固应用

师:利用鸽巢问题中这个原理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1、做一做第1、2题。

2、用抽屉原理解释“扑克表演”。

说清楚把4种花色看作抽屉,5张牌看作要放进的书。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候课阅读分享:

同学们,大家好,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鸽巢问题”的阅读资料,现在就某某同学的阅读在这候课的几分钟内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激情导课

好,咱们班人数已到齐,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鸽巢问题,这节课通过数学活动我们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你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三)民主导学

1、请同学们先来看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只铅笔。

请你再把题读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我们再思考这一句话中,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对总有就是一定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至少有两支铅笔,就是说最少有两支铅笔。或者是说,铅笔的支数要大于或等于两支。

那你能现在说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对,这句话就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最少有两支铅笔,或者是说一定有一个笔筒里的铅笔数是大于或等于两支的。你说对了吗?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完成前置性作业,就“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有几种摆法呢?”这儿老师收集到了各组组长整理出的大家的各种摆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也可用“分解法”证明把4分解成3个数。我们发现有(4,0,0)(0,1,3)(2,2,0)(2,1,1)四种不同的方法。

刚才的两种方法无论是摆还是写都是把方法枚举出来,在数学中我们叫它“枚举法”。

那大家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情况呢?

方法二:用“假设法”证明。

对,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先放3支,剩下的1支就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这时无论放在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有2支,所以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平均分)

方法三:列式计算

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个方法吗?

学生列出式子并说一说算式中商与余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道题大家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呢?

3种,枚举法、假设法、列式计算。

3、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要放进多少支铅笔呢?

还能有枚举法吗?对,不能,枚举法虽然比较直观,但数据大的时候用起来比较麻烦。可以用假设法和列式计算。

4、表格中通过整理,总结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当要分的物体数比鸽巢数(抽屉数)多1时,至少数等于2“商+1”。

5、简单了解鸽巢问题的由来。

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把我们的这一发现,称为笔筒问题。但其实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不是我们,而是德国的一个数学家“狄里克雷”。

(四)检测导结

好,我们做几道题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

1、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2、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

3、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4、育新小学全校共有2192名学生,其中一年级新生有367名同学是20xx年出生的,这个学校一年级学生20xx年出生的同学中,至少有几个人出生在同一天?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作业:两导两练第70页、71页实践应用1、4题。


第二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70-7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承接课前谈话内容,直接揭示课题。

二、经历过程,构建模型。

(一)研究“4个小球任意放进3个抽屉”存在的现象。

1.出示结论: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2个小球。

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用长方形代替抽屉,用圆代替小球画一画,看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3.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观察每种放法,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找到每种放法中放得最多的抽屉,然后从最多数里找最少数,发现不管哪种放法,都能从里面找到这样的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有2个小球。从而理解并证明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二)研究“5个小球任意放进4个抽屉”存在的现象,找到求至少数的简便方法。

1.猜测:根据刚才的研究经验猜一猜:把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几个小球? 2.验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先画出不同的放法。然后观察分析每种放法,1 看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教师追问:通过验证,我们发现5个小球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 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小球。那“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个小球”为什么不对?

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放法来说明原因。教师小结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列举法)。4.寻找求至少数的简便方法。

教师提出:100个小球放进30个抽屉,如果再用列举法,你觉得怎么样? 使学生感受到列举法的局限性。

引导学生观察4个小球放3个抽屉、5个小球放4个抽屉的所有放法。提出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不用把所有的放法都列举出来,就能很快的找到至少数?哪种放法最能说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小球?这种放法同其他放法相比有什么特点?是怎么放的?(平均分)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4个小球放进3个抽屉里,假设每个抽屉平均放一个,还余下一个,这一个任意放进一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2个小球。

引导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上面平均分的过程。

师生共同回顾以上研究过程(课件逐步出示以下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抽屉原理逐步抽象、简约的过程。

(三)概括规律,构建模型。引导学生完成下面表格:

重点解决7个小球放进5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的小球数,使学生在思辨中明晰:先把小球平均分,然后把余下的小球再平均分,从而找到至少数,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决完表格中的问题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一直到什么时候至少数都是3?什么时候变成4?

追问: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认真观察这些算式,想一想,至少数都是怎么求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把小球放进抽屉,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商加1个;如果正好分完,那么至少数就等于商。

学生求出100个小球,放进30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的小球数。出示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把物体放进抽屉里,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那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商+1个物体;如果正好分完,那么至少数就等于商。

同时说明:抽屉原理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最早提出,因此又叫做狄里克雷原理。

三、运用模型,解释应用。1.鸽笼问题。

出示鸽笼问题,让学生解释,并说说这里的鸽子和鸽笼各相当于什么。教师说明:抽屉原理也被人们形象的称为鸽笼原理。2.找身边的抽屉原理。例如文具盒原理、口袋原理等。

教师指出:抽屉原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其实就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个模型。在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看清什么是抽屉,什么是待分的物体。

3.解释应用。

让学生用抽屉原理解释课前交流的问题:为什么26位同学中至少有7人在同一个季节里出生;为什么26位同学中至少有3人在同一个月出生。

引导思考:把什么看作抽屉,把什么看作待分的物体? 4.用抽屉原理批驳算命。5.我国古代对抽屉原理的记载。

通过史料,使学生感受到:研究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总结。

四、课堂小结,余味课外。

通过小结,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到抽屉原理更广泛而深刻的应用。

第三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集体教研备课原稿

数学组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鞋盒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

“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合作探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你们知道“料事如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今天老师也能做到“料事如神”,你们信不信?现在老师任意点13位同学,我就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你们信吗?

2、验证:学生报出生月份。

根据所报的月份,统计13人中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人数。集体教研备课原稿

数学组

适时引导:“至少2个同学”是什么意思?(也就是2人或2人以上,反过来,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可能有2人,可能3人、4人、5人„„,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至少有2人”)

3、设疑: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

二、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出示题目:有3支铅笔,2个笔筒(把实物摆放在讲桌上),把3支铅笔放进2个笔筒,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2、学生上台实物演示。

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和数的分解两种方法表示两种结果。(3,0)、(2、1)

3、提出问题:“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学生尝试回答,师引导:这句话里“总有一个笔筒”是什么意思?(一定有,不确定是哪个笔筒,最多的笔筒)。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4、得到结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3支铅笔放进2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

(二)列举法

过渡:如果现在有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还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吗?

1、小组合作:

(1)画一画:借助“画图”或“数的分解”的方法把各种情况都表示出来;(2)找一找: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了几支,用笔标出;(3)我们发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支铅笔。

2、学生汇报,展台展示。交流后明确:

(1)四种情况:(4,0,0)、(3,1,0)、(2,1,1)、(2,2,0)(2)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进了:4支、3支、2支。(3)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铅笔。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的分解”两种方法列举出所有情况验证了结论,这种方法叫“列举法”,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到“至少数”呢? 集体教研备课原稿

数学组

(三)假设法

1、学生尝试回答。(如果有困难,也可以直接投影书中有关“假设法”的截图)

2、学生操作演示,教师图示。

3、语言描述:把4支铅笔平均放在3个笔筒里,每个笔筒放1支,余下的1支,无论放在哪个笔筒,那个笔筒就有2支笔,所以说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笔。(指名说,互相说)

4、引导发现:

(1)这种分法的实质就是先怎么分的?(平均分)

(2)为什么要一开始就平均分?(均匀地分,使每个笔筒的笔尽可能少一点,方便找到“至少数”),余下的1支,怎么放?(放进哪个笔筒都行)(3)怎样用算式表示这种方法?(4÷3=1支„„1支

1+1=2支)算式中的两个“1”是什么意思?

5、引伸拓展:

(1)5支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2)26支笔放进25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3)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学生列出算式,依据算式说理。

6、发现规律:刚才的这种方法就是“假设法”,它里面就蕴含了“平均分”,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过程简明的表示出来了,现在会用简便方法求“至少数”吗?

(四)建立模型

1、出示题目:5支笔放进3支笔筒,5÷3=1支„„2支 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至少3支。针对两种结果,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2、小组讨论,突破难点:至少2只还是3只?

3、学生说理,边摆边说:先平均分每个笔筒放进1支笔,余下2只再平均分放进2个不同的笔筒里,所以至少2只。(指名说,互相说)

4、质疑:为什么第二次平均分?(保证“至少”)

5、强化:如果把笔和笔筒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呢?(1)10支笔放进7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10÷7=1(支)„3(支)

1+1=2(支)

(2)14支笔放进4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集体教研备课原稿

数学组

14÷4=3(支)„2(支)

3+1=4(支)

(3)23支笔放进4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23÷4=5(支)„3(支)

5+1=6(支)

6、对比算式,发现规律:先平均分,再用所得的“商+1”

7、强调:和余数有没有关系?

学生交流,明确:与余数无关,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是加1.8、引申拓展:刚才我们研究了笔放入笔筒的问题,那如果换成鸽子飞进鸽笼你会解答吗?把苹果放入抽屉,把书放入书架,高速路口同时有4辆车通过3个收费口„„,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

三、鸽巢原理的由来

微视频: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事情,同时根据数据特征,发现了这些规律。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和一位数学家发现的规律一模一样,只不过他是在150多年前发现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由于人们对鸽子飞回鸽巢这个引起思考的故事记忆犹新,所以人们又把这个原理叫做“鸽巢原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抽屉原理”。

四、解决问题

1、老师上课时提出的生日问题,现在你能解释吗?

2、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3、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4、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5、把15本书放进4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为什么?

第四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鸽巢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

“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探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

1、游戏:

一副扑克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

自己动手洗牌。随意抽出五张牌,至少有两张牌是相同的花色。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2、把3枝笔放到2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不管怎么放”也就是说放的情况()“总有一个”也就是指()的意思。“至少”也就是指()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一)枚举法

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了3支铅笔。

1、小组合作:

(1)画一画:借助“画图”或“数的分解”的方法把各种情况都表示出来;(2)找一找: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了几支,用笔标出;(3)我们发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支铅笔。

2、学生汇报,展台展示。交流后明确:

(1)四种情况:(4,0,0)、(3,1,0)、(2,1,1)、(2,2,0)(2)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进了:4支、3支、2支。(3)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铅笔。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的分解”两种方法列举出所有情况验证了结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到“至少数”呢?

(二)假设法

1、学生尝试回答。(如果有困难,也可以直接投影书中有关“假设法”的截图)

2、学生操作演示,教师图示。

3、语言描述:把4支铅笔平均放在3个笔筒里,每个笔筒放1支,余下的1支,无论放在哪个笔筒,那个笔筒就有2支笔,所以说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笔。(指名说,互相说)

4、引导发现:

(1)这种分法的实质就是先怎么分的?(平均分)

(2)为什么要一开始就平均分?(均匀地分,使每个笔筒的笔尽可能少一点,方便找到“至少数”),余下的1支,怎么放?(放进哪个笔筒都行)

(3)怎样用算式表示这种方法?(4÷3=1支……1支 1+1=2支)算式中的两个“1”是什么意思?

5、引伸拓展:

(1)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只鸽子。(2)6本书放进5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本书。(3)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笔。学生列出算式,依据算式说理。

6、发现规律:刚才的这种方法就是“假设法”,它里面就蕴含了“平均分”,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过程简明的表示出来了,现在会用简便方法求“至少数”吗?

(三)建立模型

1、出示题目:17支笔放进3个文具盒?17÷3=5支……2支 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5支,至少6支。针对两种结果,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2、小组讨论,突破难点:至少5只还是6只?

3、学生说理,边摆边说:先平均分给每个文具盒5支笔,余下2只再平均分放进2个不同的文具盒里,所以至少6只。(指名说,互相说)

4、质疑:为什么第二次平均分?(保证“至少”)

5、强化:如果把笔和笔筒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呢?(1)28支笔放进11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28÷11=2(支)…6(支)2+1=3(支)

(2)77支笔放进13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77÷13=6(支)…12(支)6+1=7(支)

6、对比算式,发现规律:先平均分,再用所得的“商+1”

7、强调:和余数有没有关系?

学生交流,明确:与余数无关,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是加1.8、引申拓展:刚才我们研究了笔放入笔筒的问题,那如果换成鸽子飞进鸽笼你会解答吗?把苹果放入抽屉,把书放入书架,高速路口同时有4辆车通过3个收费口……,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

三、鸽巢原理的由来

微视频: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事情,同时根据数据特征,发现了这些规律。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和一位数学家发现的规律一模一样,只不过他是在150多年前发现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由于人们对鸽子飞回鸽巢这个引起思考的故事记忆犹新,所以人们又把这个原理叫做“鸽巢原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抽屉原理”。

四、解决问题

1、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2、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3、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4、把15本书放进4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为什么?

第五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中卫九小 张永霞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纸杯

吸管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刘谦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初次见面,所以老师特地练了个小魔术,准备送给大家做见面礼。孩子们,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下? 生:想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我找五位同学每人抽一张。老师猜。(至少有两张花色一样)

师:老师厉害吗?佩服吗?那就给老师点奖励吧!想不想学老师的这个绝招。下面老师就教给你这个魔术,可要用心学了。有没有信心学会?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根小棒放进2个纸杯里。

(1)要把3枝小棒放进2个纸杯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教师板书)(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根小棒放进2个纸杯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杯里放进2根小棒)

2、研究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里。

(1)要把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根小棒)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纸杯里放进2根小棒”。

师:大家看,全放到一个杯子里,就有四个了。太多了。那怎么样让每个杯子里都尽可能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每个纸杯里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纸杯,总会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根小棒)(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学运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纸杯里里放1根小棒,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4÷3=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小棒放进4个纸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把6枝小棒放进5个纸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把7枝小棒放进6个纸杯,是不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把100枝小棒放进99个纸杯,是不是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小棒比纸杯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进2根小棒。)

5、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小棒放进纸杯的情况,只要小棒数量多于纸杯数量时,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进2根小棒。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鸽巢问题,也叫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小棒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纸杯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小练习:

1、任意13人中,至少有几人的出生月份相同?

2、任意367名学生中,至少有几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几人的属相相同?”

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小棒数比纸杯多1的情况,如果小棒比纸杯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根小棒。”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1)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

(2)从上述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 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7÷3=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至少有几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子。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几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

3、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鸽巢问题”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抽屉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8只鸽子飞进3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三、练习巩固

综合应用: 1、34个小朋友要进4间屋子,至少有()个小朋 友要进同一间屋子。

2、13个同学坐5张椅子,至少有()个同学坐在同一张椅子上。

3、新兵训练,战士小王6枪命中了43环,战士小王总有一枪至少打中()环。

4、咱们班上有40个同学,至少有()人在同一个月出生。

5、从街上人群中任意找来20个人,可以确定,至少有()个人属相相同。

四、迁移与拓展

师:孩子们,老师的魔术你们学会了吗?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

枚举法:(3,0)和(2,1)

(4,0,0)、(3,1,0)、(2,2,0)、(2,1,1)假设法:

只要放的小棒比纸杯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进2根小棒。4÷3=1……1

7÷3=2……1

8÷3=2……2

11÷3=3……2

至少数=商数+1

下载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70、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鞋盒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悟”数学 数学广角 “ 鸽巢问题”教学案例 武昌区傅家坡小学 郑韩荣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19世......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鸽巢问题例子3 【教学时间】5.10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每组准备红球、蓝球各4个1个不透明的盒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鸽巢问题 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目标 : 1.能说明为什么: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放进了2支笔。 2. 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假设法(平均分)的优点,并熟......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人:彭秀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及“做一做”的第1题、第2题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 教材分析: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

    鸽巢问题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1、第69页例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