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安》教学设计
《延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文本,通过文本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美,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延安对领袖的无比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延安对领袖的无比热爱,激励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革命圣地延安以及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生活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延安,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延安”:延安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你们对延安有其他的补充介绍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杜鹏程一起走进革命岁月中的延安,走进我们的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4)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集体反馈,检查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灯片,指名读。特别是“滨、粱、窜”的读音。(2)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读。
四季常青、庄严美丽、万古不朽、丰衣足食、山清水秀、青山绿水、朴实优美、广阔深刻、万丈高楼。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通情况。
三、大胆想象,感受画面美
1、激发:同学们,这篇课文就像一首小诗,充满着诗情画意。相信你们刚才读文的时候,脑海里已经呈现出许许多多美丽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2、学生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适当评价,引导:
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的?把这些语句读一读。评议。小结:延安的景物延安的人
3、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1、同学们了解了延安景色的美好,也了解了延安人民生活的情景以及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坚持革命工作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讨论: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课后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再次读读课文。
第二篇:黄土高原--延安教学设计
延安——黄土地上的革命圣地 教学设计
【导入】课前循环播放三张关于延安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上课前播放这几张图片是有原因的,因为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和延安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黄土地上的革命圣地——延安吧!【展示】地形图
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延安的位置。生:指出延安的位置。
师:那么延安位于我国哪个地形区上呢?我们来看这么一段话。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简称“延”。位于陕西省北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延安是在黄土高原上,而且延安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典型的代表城市。因此我们称它为黄色的延安。过渡:因为延安是在我们的黄土高原上,因此我们无论到延安还是周边区域都会看到这样的地貌景观。如果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觉得可以是。。可结合书本。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地。。
过渡:延安位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那么黄土高原又在哪里呢? 【展示】全国范围地图
师:同学们,如果有这么一条线来划分我国的南北方,那你觉得这条线应该画在哪里?请你在书上划一划。
生:画线,思考范围。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地理头脑啊,是的,其实呢在地理上真的有这么一条线存在,这条线就是秦岭淮河一线。那么同学看看,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北方,是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过渡:那么请同学们结合下图,来说说黄土高原的范围? 生:范围,四至。【展示】地图
师:大家看这幅地图,黄色区域就表示黄土高原,那么大家指一指,看看黄土高原跨越了我国哪些主要省、自治区? 生:回答略。
师:那么在地理上,为了更容易识记,我们通常以简称来表示。因此,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地区以陕甘宁为主,之后我们自西向东有:青、内蒙古、晋和豫。
过渡:从地理范围上来看,黄土高原差不多有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不仅如此,它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展示】水土流失图片 过渡:为什么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呢?让我们以典型城市延安为例,看看水土流失的原因具体体现在哪里? 【展示】气温和降水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
提问:请你说一说,延安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展示】延安土质
师:黄土土层厚,土质疏松、多孔隙,垂直柱状节理发育,遇水易被冲刷。【展示】地形的变化 【展示】植被的覆盖率 【展示】人类的破坏活动 【活动】请你来总结 师:那么通过以上的探究发现,你能不能试着从自然和人为这方面因素来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生:自我总结。过渡:这样的认为和自然原因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日积月累的冲刷,导致它呈现出现在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因此,我们把延安称为是黄色延安。过渡:延安是黄色的,但是有人说延安是红色。我们来看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一句诗。同学们能不能猜猜,诗中的杨家里、枣园是什么地方? 生:猜地方。
师:其实啊这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在延安住过的地方——窑洞。【展示】历史图片
师: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八年共十三年,领导人就是住在这样破旧简陋的延安窑洞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过渡:那我们来近距离的了解一下曾经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展示】窑洞
提问:结合P41中的图文资料,说一说:
1)窑洞有何特点?
2)窑洞的建造与当地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生:回答问题
过渡:历史为我们呈现了红色的革命窑洞,延安人在这片土地上也拥有着火红的生活激情。比如:
【展示】红歌音乐 【展示】安塞腰鼓
师:在苏教版语文书上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请所有的男同学富有激情来朗读一遍,要读出火红豪迈好爽的味道。生:齐声朗读。
【展示】视频 加深学生印象 过渡:有人说延安是黄色的,刚才我们也看到的延安是红色的,但是还有人说延安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展示】绿色延安
师:古书当中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
——《汉书·地理志》 说明以前延安这个地方绿树成荫,林木众多。不仅有古书为证,我们来看这么一段历史资料。【展示】播放视频
师: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过去的历史上的延安是绿色,那么现在的延安是不是还是黄色的呢? 【展示】诗句
一别延安十二年,延安已改旧时颜。
——叶剑英 同时播放图片
师:现在的延安,绿树成荫,清水绕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柏油马路宽阔平坦,车流如梭,人流如织,俨然一个繁华都市。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改变呢? 生:人类的合理活动改善生态环境。师:人类从过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延安人民进行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绿色革命,包括哪些措施呢?
【展示】绿色革命措施
过渡:经过近几年一系列的改造措施,延安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再造一个绿色的延安革命圣地!(同时播放图片、音乐)
第三篇:延安教学心得体会
来到西安政治学院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课程安排表上的延安教学活动,内心充满了期盼,延安,这片红色的革命圣地,像是有着无法抗拒的力量一般一直吸引着我。近日,学院组织了我们组织干事培训班进行延安教学,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寻根之旅。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王家坪、抗大旧址、凤凰山、枣园、南泥湾、宝塔山、延河,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时期,在这里,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军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这里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就是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在这里简陋的窑洞里,中共中央指挥着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带领全国人民把红旗从陕北打到了全国。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形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在延安,我们进行了四天的参观教学,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说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因为就是在这里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说它是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因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正是在陕北破旧的窑洞里,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卷卷雄文。这无数个漆黑夜里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延安,也照亮了中国。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 “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说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因为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是战争年代的生活写照。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党历来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之行归来,消除了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些情绪,自从军校毕业以来,时常有懈怠、懒散等一些不良的情绪,工作中缺乏一种拼劲,成天只是琢磨着自己的事情,工作上只要能应付的过去就行,很少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对于领导的教育也是收效甚微,没有特别放在心上,慢慢的也开始变得不爱学习,尤其是对一些新理论,新知识,缺乏经常性的学习。这种消极的状态让我在工作上一直没有起色,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从延安回来后,脑海中那一个个简陋朴实的窑洞,那一块块打在衣服上的补丁,那一幅幅革命先辈挑灯夜战的画面,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我从前那渐渐模糊的梦想变得清晰起来,我明白了自己缺少的是什么,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使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感觉到很饥渴,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我军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思想的先进性,真正的用“延安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政治上忠诚至上,思想上奉献至上,工作上事业至上的境界。
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仅在政治上要更加成熟,在本职工作和学习中我也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以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脊梁
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一)第二节:
1、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是指当年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它代表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追寻的是这种精神。
2、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实际上是指追寻党中央的领导。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练习背诵。
第五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2.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的资料。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4.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相机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体会诗人追寻延安精神迫切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出示宝塔山图片。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九.板书设计
延安 我把你追寻
延河
追寻
枣园
延安精神
南泥湾
杨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