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1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5分钟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2一、设计说明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活动,引发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体,我组织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数学思考。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中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五件衣服(出示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l、破密破。(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
(1)学生用数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记下结果。
(2)学生汇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
(3)生生相互评价。
2、早餐搭配。(课件出示情境图)
(l)老师提出要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连一连。
(3)学生汇报早餐搭配方案。
3、路线选择。降件展示游玩景点图)
(l)师引导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从百鸟园去猴山有几条路线?
(2)学生独立思索后小组交流
(3)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4、评选小小节目主持人活动。
师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搭配,每小组根据男、女生人数设计搭配方案,由组长作好活动记录。
(1)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2)各小组展示记录方案
(3)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图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微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4903字。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教学流程
1.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授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练习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5.作业
向家长介绍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
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
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
……
3.课件给机器猫排队,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
[说明:创设数机器猫只数的情境,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1.直接呈现数量较少的机器猫,学生一眼就可以观察得出;2.呈现很多机器猫,造成数不清的困难,引导学生感受估计的需要;3.由于眼花缭乱,第一次估计不精确;4.通过交流估计的方法,达到比较精确的估算。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到了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
1.29×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
A.29×8≈240,把29看成30。
(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
B.29×8≈160,把29看成20。
C.29×8≈290,把8看成10。
D.29×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
[说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与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以尽情地流露与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到完善。学生在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还不恰当,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并在与他人方法的比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个8,C是多估了2个29,D是多估了2个29和1个8;这里不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
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只)
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试一试。
21×6≈48×5≈397×3≈510×7≈
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长城
长城离陆老师所住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
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
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
[说明:此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出现认知上的矛盾,学生通过争论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个用途)
第三站:天坛公园
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
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而现在买门票却又够了呢?
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
比较:39×8○320
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
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反馈:(58+11+33)×82.58×8+11×8+33×8
≈(60+10+30)×8≈60×8+10×8+30×8
=800(元)=800(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一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让学生明白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关注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辩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
1.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体验估算的现实性。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数学课,既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将简单的问题深化。“乘法估算”一课,教师们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插比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郭建林
【论文摘要】
“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微课虽“微”但五脏俱全,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讲清楚,让观看微课的人听明白,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容易接受。本文从微课教学设计的选题、目标及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微课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
微课 教学设计 选题 目标 内容
上学期,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微课”的亲密接触。以前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听说过”和“知道”的程度,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上学期通过微课的国培学习,从中我了解了微课的起源、制作过程、方法以及要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观看了许多微课的视频,教学设计等,使我对微课有了新的认识。“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讲清楚,让观看微课的人听明白,这就需要对微课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那么小学数学微课应该怎样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题要有的放矢,适合使用多媒体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它模拟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情景。主要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得到理解和掌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为微课的题材,微课的选题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难点,这样的微课才会及时为学生解惑,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比如在三年级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平时教学中学生总是理解不清商所在的位置以及每一步余数的意义,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一问题作为一节微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
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因而微课选题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后,经常分不清楚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还会出现算面积带长度单位,算周长带面积单位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没能及时的消化,将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对这一内容进行微课教学,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非常关键的一环,当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了解了学生的需求,那么选题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良好的选题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标要突出,指向要明确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微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因此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如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微课时,就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这样学生在微课一开始就可以直奔主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微课教学设计的要点就是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微课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思路明确,使学习者容易接受。
三.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语言要生动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任务中的实际完成部分,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要详细叙述教学的内容,写好微教案,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微课虽“微”,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精准把握教学时间与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微课录制的脚本,好的脚本设计是一节好微课的基础,通常包括片头揭题、引入课题、主要过程、梳理总结、片尾结束等五部分。将这五部分进行精细化设计,用简洁的语言,严谨的思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写微教案时,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心理学上来讲,教师讲课时如使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听起课来精神集中,记忆深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种吸引力,学生听起来平淡无味,自然会印象肤浅,效果不佳。所以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微课的设计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能让学生跟上老师教学思路,顺利完成学习。技术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4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詹春香
《中小学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教育信息技术,2014(5):35 39胡铁生
第三篇: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数学微课教学设计1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5分钟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数学微课教学设计2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数学微课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评析: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拨出的时间也很合理,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四、全课总结。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5.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和。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数学微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整体认识还不太习惯,重点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课件显示谜面: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生可能说:闹钟,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课件出示),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还有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还有2根指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又长又细的──分针;。 (4)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一指,并告诉同桌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2.认识整时。
(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小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时?生说。
(2)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
(3)引导学生观察12时、4时、6时,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12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4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讲述电子表表示法
三、开心练习
1、课件显示3个钟面,学生回答:8时,8:00;3时,3:00,6时,6:00
2.《小明快乐的一天》。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4)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第四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摘要: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微课教学模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高度的关注。微课的时间很短,要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看者讲清楚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那么相对来说,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从选题要有的放矢、目标要突出、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流程要精、微课配套资源要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微课教学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都会涉及,因而其在小学的所有科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而如何去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笔者认为微课便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微课教学方法的??用是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微课的时间很短,要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看者讲清楚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那么相对来说,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那么小学数学微课应该怎样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明确相应的选题
微课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就它本身而言,它是学生们进行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而它的特性决定,它本身是十分短小精悍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四个核心要点来选择,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在五到十分钟内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专门讲解的视频,它模拟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其便是在进行教学之时,将部分教学过程以微课代入,从而以此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其目的主要是将某一个知识点明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加透彻的在短时间内进行理解掌握。但是微课的选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他并不是说适合任何一个知识点,因此在进行微课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学情,结合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这样制作的微课才能起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才能起到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终极目的。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的选题可以参考下面两类:一是以算理教学为重点的加减乘除的教学,都可创造成微课讲解其中的算理。其次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比如《立体图形的认识》《圆面积》《梯形的面积》《圆锥的体积计算》《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等,都能以微课为载体,用连续的动态画面来呈现、表达信息,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重难点的突破,以上这两类选题都是属于使用价值较高的选题。
二、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微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知识点的易接受性,要求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的通过清晰的思路,将知识点简明扼要的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从而降低学生们学习的负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微课的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迅速地切入课程主题,教师可以从具体的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引入,也可以直接的引入相应的主题。
三、要设计出清晰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对课堂设计的实战,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学过程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时一定要进行清晰的刻画,要做到条理清晰。微课虽然比较短小,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更好地进行微课的设计,控制好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过程,教师可事先进行实验,录制好相应的脚本,一个完整的脚本主要包括片头及主要教学,这部分主要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另外就是课题的引入部分,教学的主要过程,最后要有一个小结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起这五个部分的相互协调,控制好具体的时间。
另外,教师在撰写微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重视语言的巧妙运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加需要的是趣味性,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语言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教学流程要精
相对来说,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微课的课程时间都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所以,微课课程中所讲解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课程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清晰地引入主要课题,让学生们能够直截了当地明白这一节课学习的具体内容或者是具体主题。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点,另外,在微课中的总结部分一定要注意对内容的总结一定要准确独到,要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认识轴对称图形》设计如下: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一组相应的轴对称图形,用时约40秒;环节二主要是结合教学的目标,结合一些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掌握,用时约4分钟;环节三:进行课堂的教学回顾总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和行动,用时约30秒。
五、微课配套资源要全
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用“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视频,教师要能够通过简短的教学视频,集中的对某些知识点或者是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4”主要是指微课课程中的一些相关配套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教案也就是微课的课程设计,课件ppt,微课课程中的练习,微课课程中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技术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学习。通过微课来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解决了学生在平时做题时遇到的难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能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学术期刊《新课程?小学》,2017年2期.[2]侯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学术期刊《新课程?上旬》,2017年1期.[3]付乐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术期刊《教育界》,2016年25期.作者简介:
孙娟,甘肃省平凉市,岳堡学区;
张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课题 反比例 设计者 课题组成员 来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46~48页 设计时间 2016年4月 录制方式 手机+白板 时长 8分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反比例,能体会函数思想。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的能力。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讲解 设计意图 导入(1)分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2.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1)相关联的量(2)比值一定
巩固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过程(6)分 1.课件出示
例1
师:在表1和表2中,有哪几个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表1和表2中的关系相同吗?
生:表1的两个变量(长和宽),积相等都是24。表2的两个变量(长和宽),和相等都是12。
2.课件出示 例2 师:表中有哪几种量?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发现了什么?
生: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时间随着速度的减少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都是120(表示的是路程),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师:速度x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通过观察图表和表格,引导学生借助表和图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小结(1)分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反比例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正比例的意义导入反比例
2.探究新知:用微课学习反比例的意义
3.巩固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课后思考: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 课后反思
本微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内容,时长8分钟,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和概括反比例的意义,并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2.在提问方面,过多照顾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困生知识的拓展训练太少,要多关注全体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变化,更加放手让学生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