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学设计
一、总解
这首诗被理论界称为八十年代校园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写这首诗时,作者潘先尘正是东北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这首诗所表现的,就是大学生那种青春飞扬的风采。
二、节奏
潘洗尘的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它让人感觉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语言。读这首诗,我们会感觉和读其它的诗不同。平时读诗,很多人好采用拖音徐吟的方式(可例读《静夜思》),但是读这首诗如果拖音徐吟会感到很不自然,会感到有些别扭(可例读第一句诗)。读这首诗,读着读着就似乎觉得它的语言有一种天然的韵律,好像有一种牵引力,牵引着你把这首诗读得轻快。读这首诗,我们可以采用现在流行歌曲的一种歌唱方法——说唱。S.H.E.的歌曲大家很喜欢,像她们的《中国话》就很有说唱特色,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读这一首诗。
这首诗为什么会让人不自觉地就采用轻快的节奏去读呢?这取决于这首诗组合句子的形式,一是全诗没有一个标点,让人读起来停顿较短;二是很多诗行都是由几个短句组成,这种短句的组合读起来显得畅快有力。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特有的轻快的节奏。潘洗尘的这首诗,即使不看每个字的内容,我们单凭它的节奏,就能感觉到青春的气息,感觉到那种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
下面大家把这首诗自由朗诵一遍,感受一下它的这种语言节奏。
三、形象
潘洗尘的这首诗塑造的是大学生形象,展示的是一群青春生命,很富有感染力。这首诗表现了这群年轻人的哪些内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大海啊大海离我们遥远遥远该有多么遥远”。大家都知道,骆驼常常是在沙漠长途跋涉的旅行者的伴侣,没有驼铃而去遥远的旅行,路途将是寂寞和苦闷的。作者说,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表现了青春饱满的激情和无所惧怕的内心世界。作者一行人去看海,偏偏选择了一个下雨的日子,虽然小雨噼噼啪啪打在身上和脸上,可在他们看来,那就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一样,他们早已遗忘,他们全不在乎,这表现出他们很洒脱。
“可我们今天已不再属于儿童属于单纯属于幻想/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作者觉得,他们已经长大了,远离了儿童的那种单纯和幻想,这表现了他们的成熟和自信。作者形容他们这一群人,说“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欢欢乐乐”、“匆匆忙忙”,这些词语表现出他们很个性,很有活力。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词语,说作们是和知识“苦恋”,这表明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们喜爱学习,他们很认真,很刻苦;由此可知,他们的内心很充实。
“有时对着脏衣服我们也嘻嘻哈哈发泄淡淡的优伤/我们常常登上阳台眺望远方也把六月眺望/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衣服脏了,仍然嘻嘻哈哈;有些忧伤,也是淡淡的,这里所表现的还是一种洒脱,或说潇洒。登上阳台,眺望远方,眺望六月,表现的是他们的求索精神。让风撩起长发,任凭长发飘飘荡荡,这显示了他们青春飞扬的美丽风采。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这个比喻很新颖,这里表现的还是自信。尽管生长在北方,但是他们不想存在缺憾,他们想在自己的影集里加入大海的图片,这表现了他们追求完美的心理。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这是作者对看海的想象。他想象着在海边枕着沙滩,拣拾贝壳,串成一串;而此时的心情是高高兴兴,心灵也随着广阔的大海蓝天变得空旷,他想着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赤裸,尽情地流露,无拘无束。这些,表现了他们一种奔放的情怀。
“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意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这几句话是作者的自我评价。他自我评价说,自己是一群东奔西跑狂妄自信的探险家,不愿意停留在生活的一点,这表现了他们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开闯精神。他自认为能经受风霜的考验,不信神不信鬼不信自己幼稚,这里表现的还是一种自信品质。
“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最后这两句是照应开头。在这里作者说“六月是我们的季节”,由此我们可知,这里的“六月”有深层意义,它指的是青春这个生命的季节。那么作者最后所说的“看海去”也同样被赋予象征意义,它象征的是对生活的憧憬,努力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板书:
激情、无所惧怕、洒脱、成熟、自信、个性、活力、充实、求索、风采、追求完美、奔放、开闯
第二篇:《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2、进一步理解诗歌常用表述方法的运用。
3、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4、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诗歌,加深理解。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说一说大海的特点。
抄写课外文章中的描写,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谈一谈对大海的情感认识。
二、欣赏
1、初读诗文《我们去看海》,谈读后收获,重点谈读懂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诗文,理解思想感情在每小节中的体现。
(每小节内容是什么?你读懂了哪些诗句?)
3、赏读诗句,分析各节重点句,体会,读出感情。
第一节:
向往之急切。(走啊、一起走、走啊去看海)
表达方法(重复与联想)
第二节:
赞美之热烈。(对海的特点赞美如此宽大、如此富足、家、宝库)表现方法(排比、比喻)
第三节:
欢乐之极致。(与大海嬉戏玩耍、海是小伙伴、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表现方法(拟人、夸张)
第四节:
启迪之深刻。总结全诗,点名主题。(理解生命的启迪,结合大海的某些特点理解给予我的哪些启示,例:海的呼吸潮起潮落时光流逝;海的深情深邃涵量恩情似海;海的贡献资源丰富无私奉献)
表达方法(排比、呼应)
三、写作
1、自选诗节,仿照句式,给每小节加上几句。
2、自选题材,尝试写一首诗。选类似的题材,想表达的情感,定各节内容,用表现方式。
第三篇:《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
《 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案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
理解、感受。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
倾向。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和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 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内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诗作的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感情
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
格外的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
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二、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 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
风火火我们年轻/经历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
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像,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的情不自禁 的赞美,“五颜六色”“风风火火”“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在如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 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仍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 们闪光的向往”。
2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
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哥伦布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
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觉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
烈自信。
3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
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三、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压韵和语言的
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和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
要是诗行中重复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
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语言组合巧妙。本诗组合巧妙的 语言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乐曲组接在一起,等等;将“看海去”
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到一起,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意。
年轻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
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四、小结
这些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
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诵读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险,去接受惊
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春的情感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六月”就不单纯是
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
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五、作业:
(1)评价手册
(2)预习下
第四篇:《六月我们看海去》 教 案
《 六 月 我 们 看 海 去 》 教 案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 理解、感受。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 倾向。
教学重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和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 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内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诗作的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感情 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
格外的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
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二、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 ”, 鲜明 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
风火火我们年轻 / 经历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
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像,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的情不自禁 的赞美,“五颜六色”“风风火火”“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在如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
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 / 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仍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
电话:029-86570103 们闪光的向往”。
2.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
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哥伦布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
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觉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 烈自信。
3.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 /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 / 六月是我们的季
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三、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压韵和语言的
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和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
要是诗行中重复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 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语言组合巧妙。本诗组合巧妙的
语言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乐曲组接在一起,等等;将“看海去” 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到一起,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意。
年轻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 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四、小结
这些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 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诵读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险,去接受惊
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春的情感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六月”就不单纯是
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
电话:029-86570103 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五、作业:
(1)评价手册
(2)预习下课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029-86570103
电话:
第五篇:六月一起去看海教案
《六月,我们一起去看海》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潘洗尘和他写作该诗歌的特殊背景。
2.通过朗读体悟文本内容从而寻找代表青春的意象,品味当时的意境。
3.把握诗歌内在的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思想感情,寻找传达诗作的恰当的声音形式。
1. 导入
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片。(展示PPT上潘洗尘的油画)
大家油画的主人公是谁吗? 老师告诉大家这幅油画是南方周末的马莉为我们可爱的潘洗尘亲手绘制的塑像。她讲到为潘洗尘制作塑像的原因,潘洗尘热爱诗歌,他为诗歌作出了很多贡献。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样热爱诗歌的诗人的代表作《六月,我们一起去看海》是怎样的?
2.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潘洗尘。大家,我前面学习过的《相信未来》的作者是什么诗体的创始人。(朦胧诗体),潘洗尘正是食指的继承者之一,潘洗尘究竟是怎样继承食指的朦胧诗体的呢?请看关于潘洗尘的介绍。
介绍潘洗尘的独特诗歌风格并强调诗人写作的背景。3 整体鉴赏
1、简要分析
同学们,看一下题目。六月指的是什么?(写作诗歌的天气)看海则是诗歌的线索。大家把课文翻开,我们看第一句。这句话我们怎么理解?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家知道在大沙漠里面,骆驼是常用的运载工具,管理骆驼的商队会把驼铃挂在骆驼的身上,大家知道,骆铃在商队的征途中起到什么作用?(起到领路的作用)
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为没有领路者,但是我们依然勇敢的去远方。
接下看第二句,小雨噼噼啪啪的,我们去看海的路上遇上了什么? 我们去看海的路上遇到的困难,那诗人该怎么办?请看下一句?
对的,诗人并没有理会困难,而是选择蔑视困难,选择继续走下去。
伴着鲜明的节奏,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这句诗句说明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远离大海的山区)潘洗尘当时读的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知道哈尔滨是一个内陆城市,离海很远。大家注意这句运用了哪些表达青春的意象?这几句都是对于我们(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的青春生活的概括。这些诗句哪些是包含青春的意象? “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都是典型的青春意象,是旺盛的青春生命力的有力见证。
第二个问题,为了更好的塑造这些意象,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叠词的手法,使文章更加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说道叠词,本文的叠词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在这里既有强调我们青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又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在现代诗歌中,虽然押韵要求不严格,但是叠词的使用也达到了加强韵律的作用)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1983年当时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当时处于中国北方的大学生,他们十分积极响应党的呼唤,加入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探索精神表现于他们对未知远方的信心)最后诗人又重复看海的信念。5 到这里,大家思考一下诗人为什么去看海,大海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作者笔下的大海,相距遥远,浩翰、壮阔。在大海边上可以兴奋地同沙滩对话,可以充实我们心灵,可以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总之,大海就是一种象征,理想的象征。这里是光明的所在,是充满着诱惑的地方,是创业的地方,是成就理想的地方,是实现人格价值的地方。所以,笔者笔下“大海”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
大家想想,给和我们的心灵对话,充实我们的心灵,串起我们向往的不正是理想的化身吗—大海吗? 贝壳的故事
在海浪过后海面上会留下许多贝壳,许多人就开始捡贝壳,人们一直都想寻找那颗最美丽的贝壳,最终海滩上会留下许多被遗弃的贝壳。但是诗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寻找最美丽的贝壳,而是把被别人丢弃的贝壳当成宝贝,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珍惜身边所有,不要一山望着一山高,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理想要付出行动,而不是空谈)总结出本文主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