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刘艳红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故事营造美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被白居易称作“诗豪”。猜一猜,他是谁呢?对,他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古今绝唱之作《陋室铭》,先听老师讲一讲《陋室铭》背后一段辛酸而有趣的故事。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他环视住地有一种新鲜感,便提笔写下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在门前,一时轰动朝野。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陋室铭》,一起去触摸刘禹锡卓尔不凡的灵魂!
二
解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能结合注释1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吗?对,“陋室”就是简陋的屋子。那么“铭”呢?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多含颂扬或鉴戒之意。如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墓志铭。
2.同学们了解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刘禹锡吗?看一下刘禹锡的名片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请同学们补充笔记,
感知,读准读畅、疏通文意
(一)读准字音和节奏: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音和不会停顿的句子。
2.听读:下面听老师范读,拿起笔给自己不会读的字标上字音,不会停顿的句子标上节奏。
3.投影:这篇文章多押韵,请同学们看看本文韵脚。
名ing,灵ing,馨in,
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难忘。
4.学生看课件提示再读: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连读两遍。
5.无提示再读,老师把提示删除,再请同学们读一读,反复读,直到流畅为止。二读:读畅。下面我们就来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二)疏通文意:
1.翻译课文:方法:一是结合课下注释;二是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温馨提示:(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把重要注释圈画标记出来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2.学生自己翻译课文:把重要注释圈画标记出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3.疏通文意:好,我们一起来翻译课文,看看你的翻译跟老师一致吗?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圈画重点注释,并记下老师补充的重点知识。
(1)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有名
(注释2--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了。
(2)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神异
(注释3--形容词“神异”)了。
(3)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是古今异义词
馨(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这是文章的第一层,请做好标记。
(4)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到”;入:用为动词,“映入”)
(5)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平民。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补充互文知识“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战士们从军多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6)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重点词: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重点词: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补充知识: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译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古今异义(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这是文章的第二层,请做好标记。
(8)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屋舍。
(补充: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杨子云:西
是文章的第二层,请做好标记。
(8)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屋舍。
(补充: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杨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9)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是倒装句,应为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学生独立翻译全文: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然后订正答案。
5.检查重点字词掌握情况:
考考自己:看下列词语能迅速说出词语意思吗?
名
灵
斯
馨
鸿
调
素琴
丝
竹
案牍
形
6.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1)一词多义(1个
一个虚词“之”)
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也是倒装句
(2)古今异义(2个古今异义词
“馨”“形”)
惟吾德馨。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3)词类活用(6个词类活用:名、灵、上、入、乱、劳)
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神异”)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入:用为动词,“映入”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品析文章(读情、读境)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吧。
投影:
(一)
走进“陋室”
1.走进陋室,找出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再往里走,走进陋室细看,请你想象一下,这是一间怎样的陋室?
(1)这是一间简单而朴素的陋室。连心爱的古琴都不加装饰,屋子肯定也是朴素的!
(2)这是一间高雅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这样的生活多么高雅!
(3)这是一间弥漫着书香气息的陋室。室主人手阅佛经,多有书香气息啊!
(4)这是一间安静的陋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打扰,此陋室多么安静啊!
(5)这是一间热闹的陋室。谈笑有鸿儒嘛!来陋室的人可都是大学者啊,他们的谈笑让陋室变得热闹啦!
(二)
走进“室主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室主人的日常生活一探究竟吧。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1.写室主人品德高尚,点明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_____,______。
2.写室主人生活情趣(日常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室主人交友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
4.运用古代贤人类比突出室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______,______
5.引用孔子名言,点明主题,以反问作结的句子:______。
交流明确:
(1)写室主人品德高尚,点明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己的品德美好,可以让陋室蓬荜生辉)
(2)写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读书、弹琴,多么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3)写室主人交友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高雅之士,谈笑风生,多么快乐啊。)
(4)用贤人作类比突出室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潜台词:我也是像诸葛亮、杨子云一样这样的大家啊)
(5)引用孔子名言以反问作结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这是反问句。他这样写是用反问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志向。补充一下:《论语﹒子罕》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原来“何陋之有”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省略。结尾为什么引用孔子的名句呢。因为孔子是儒家主张建功立业的代表人物。刘禹锡引用孔子名句,一是表达对孔子的尊崇,二是对自己的勉励,希望自己也可以建功立业。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有力的点明了主题,作者故意略去前半部分,以此结住全文,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又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三)
主题探究
通过上面的文意解读,你能看出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我们走进刘禹锡的内心世界。
交流:
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情趣、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
原来刘禹锡借陋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用陋室来表明他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对,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
链接生活
同学们,现在流行穿越,如果刘禹锡先生穿越到了现在这个时代,那么他会在朋友圈发哪些图片,配上哪些文字?
交流:
(1)他会发山水图片,再发一个陋室图片,三张图片。配上的文字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比喻起兴,由山水仙龙入题。山水喻指陋室,仙龙喻指德馨。这种写法在古诗文中叫做“比兴”,这样写的好处是,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以后我们学《诗经》或者其他古诗词,还
08:49
者其他古诗词,还会学到这种手法。
(2)他还会发诸葛亮的草庐图,扬子云的玄亭图,在他们之上再叠加一幅自己的陋室图。配上的文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与篇首的“惟吾德馨”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3)他会发陋室和他自己悠然自乐的照片。配的文字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里老师追问一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呢?
虽然我们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但是只要我们能守住心灵,追求自己的乐趣,刻苦学习,内心充实,就能做自己的主人。
(五)三读:读情读境
总结一下:
概括:第一层:以山水比喻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概括:第二层:具体描述陋室不陋的原因,环境美、交往雅、生活趣,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
概括: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古人之言,反问点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再读此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指导诵读全文,
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2.开头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美感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语气读最后两句。
五
拓展延伸
刘禹锡总能将人生的磨难一一化解,总能在人生的低谷中寻求生命的支撑,总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该来或者不该来的打击!就是他,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他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正,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的人,不正是我们盼望的人民公仆吗?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值得我们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