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莫高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
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
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
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第二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文内容,凭借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学会本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文,了解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指名读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提问: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文分段。
提问: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文画出中心句——读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理解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习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第三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课题:18莫高窟(第2课时)
学校:设计:郑苏芹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习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主问题1: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主问题2:文章的写作方法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呈现目标
1、听写生字词
2、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莫高窟“是什么”。(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二、学习探究,互学展评
(一)探究主问题1 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1、自学要求
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2、互学要求
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展学要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二)探究主问题2 文章的写作方法是?
1、自学要求
浏览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
2、互学要求
3、展学要求
三、课外拓展,练习写话
写一段导游词
莫高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现在你学完了整篇课文,写一段导游词,为莫高窟做个介绍吧。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一颗明珠 总
彩塑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分
藏经洞 :六万多件 掠走
艺术宝库 总
第四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 高 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哈尔滨市宾县民和乡中心小学校 李丽娜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莫高窟》一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写法独特。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2、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4、认识课后9个字,会写“绝、价、值”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
3、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明。本文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到这里,发现校园内非常整洁、幽雅。但是老师觉得校园里一定还有我没发现的美,谁愿意向我介绍一下呢?(生介绍)啊。原来这里有这么多的美我没有看到。那如果老师让你写一写自己的校园,你会写吗?有的同学很自信,有的同学却摇摇头。没关系,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怎样写了。
一、创设情境,审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光旖旎,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莫高窟。(板书课题)你对莫高窟还有哪些了解?
生: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
生:在断崖绝壁之上,492个洞窟蜂窝似的排列着。生:其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预习得很好,真是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莫高窟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来,莫高窟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游览。现在就让我们备足水源,准备出发吧!(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水囊上的词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就问问老师或同学。(生读词语)
这些水囊我们都能带走吗?(能)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2名学生读。)
大家都会读吗?(会)我们齐读一遍好不好?(好)(学生齐读)
2、,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带上水囊踏上漫漫黄沙之路,去揭开莫高窟神秘的面纱!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学们,我们到莫高窟匆匆游览了一番,你都看到了什么,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生答:彩塑、壁画、藏经洞)(教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莫高窟里不仅有彩塑、壁画,还有藏经洞。洋洋洒洒的《莫高窟》,同学们一分享,就变成了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这就是浓缩、这就是概括,这就是高效的读书方法。
三、扶放结合、品读文本。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莫高窟,领略彩塑的风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 师:好了,同学们,你从本段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将你的读书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①生:“莫高窟保存着三千多尊彩塑。”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彩塑很多。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三千多尊。
师:此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谁再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你能概况地说一说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彩塑吗?
生: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师:详写了什么? 生:卧佛
师:请同学们看:(出示彩塑的图片)
这是哪尊彩塑?(一名学生答:慈眉善目的菩萨)这尊是——?(一名学生答:威风凛凛的天王)这尊是——?(一名学生答:强壮勇猛的卫士)
这尊是——?(学生齐答:长达16米,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的卧佛。)
师: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不要惊动他们啊!同学们,如果像老师这样描写彩塑的神态特点,你觉得行不行?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不行,因为这样写不能突出彩塑各自的特点。
师:对,如果将这些词语调换了顺序,就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彩塑各自的神态特点了。看来,写作之前先观察,再抓事物特点来描写,才能使描写活灵活现、独具特色。
作者的文笔之妙令人赞叹,但彩塑之美更令人称绝,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吧!(出示这段话)谁愿意读读?(生读、评价)每尊彩塑各具神韵,那所有彩塑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生答不上)引导:谁找到本段中描写彩塑总体特点的两个四字词语了?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 本段先概括了彩塑的总体特点,然后又介绍了几种有典型特点的彩塑,这种方法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概括和具体描写的句子,体会一下。(课件出示句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作者在描写壁画时,也才用了这种写法,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宏伟瑰丽的壁画。
(1)师: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来学习第3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
1、画出文中概括描写壁画的语句。
2、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的壁画,重点介绍了哪种壁画?(2)汇报:
①生:“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概括了壁画的总体特点? 生:宏伟瑰丽。
师:谁来汇报第二个问题? ②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图片)
这是——,(一学生答:记录佛教故事的)这是——,(一学生答:描绘神佛形象的)这是——,(一学生答: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一学生答:描摹自然风光的)师:壁画的内容的确丰富多彩,谁愿意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③师:课文重点介绍了哪种壁画呢?(飞天)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飞天吗?(生答)
师:飞天原来是佛教中地位低下的神灵,专门负责佛教中的音乐、礼拜。最初的飞天都为男性,到了盛唐的时候就是女性了。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飞天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飞天图片)
瞧,这幅的飞天,——(一生接读: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种感受多悠闲啊!我想请女同学边做动作边读。(女生齐读)这幅的飞天,(一生答:怀抱琵琶,轻拨银弦)肯定有优美的曲调谈出来.这幅的飞天,(一生答:倒悬身子,自天而降)多像我们印象中的仙女呀!
这幅的飞天,(一生答: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这幅的飞天,(一生答: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这些飞天真让人陶醉啊!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式整齐的飞天美文吧。(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可以吗?(引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画面。
生: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体验。
生:有的臂挎花篮,_____;有的怀抱琵琶,_____;有的倒悬身子,_____;有的彩带飘拂,_____;有的舒展双臂,_____„„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 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生: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师:同学们能够边读书边记忆,真值得表扬!但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在句子后面有个省略号,知道为什么用省略号吗?
生: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飞天。
师:想不想欣赏更多的飞天?(想)请看:(课件出示飞天图片)这些飞天美吗?(美)它们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无曲能伴、无语可诉的神圣境界。那就请同学们也当一次小作家,也像作者那样根据图片,描述一下飞天的姿态吧?(课件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_。)(生写,汇报)
(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宏伟瑰丽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彩塑、壁画真美、古代劳动人民太有智慧了)
3、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和我一样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自豪。但是当我们走进藏经洞,你们一定会别有感受。
(1)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感受。(生汇报)(2)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外国侵略者掠走了,你有什么感受?(生答)
(3)就让我们将所有的情感融入课文之中,通过朗读来表现吧!谁愿意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全文、点拨写法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又游览了藏进洞,仿佛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同时,作者有章有法的文笔也令我们受益匪浅。那本文作者是以怎样的结构来布局谋篇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生:本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写文章时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不仅可以使文章形式新颖,简炼清新,而且更能深刻地表现主题。
师:2至4自然段又是怎样连接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生: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生: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师:这两句话叫做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生: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文章用上过渡句不仅可以很自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而且可以使文章连贯得体。
师:同学们,本文作者先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布局谋篇,然后用“先概况,后具体”的方法进行分述,而且详略结合、过渡自然,此乃写作的典范。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让我们离开莫高窟,回到我们的校园,如果再让你写写自己的校园,你会写了吗?打算怎样写?(生答)请同学们课后仿照本文的结构和写法也写一写自己的校园,好吗?
板书设计:
彩 塑 莫高窟 壁 画
藏经洞 [自评]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学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结合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构建了开放式的课堂,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朗读、阅读理解等能力。
第五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学习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我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2.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现在我们大家先看一段莫高窟的录像。
2、看完录像:千年的石窟沉睡在苍茫大漠上,高远而深遂,宁静而亲切。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百年沧桑;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艰辛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请一起打开课本,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研读,并找出你喜欢它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研读感悟
(一)欣赏彩塑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我们一起来欣赏“彩塑”。
1、同学们,请大家现在迅速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彩塑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体现的?(小组讨论)
2、文中举例描写哪几种彩塑?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彩塑的呢?(全班讨论)
3、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①多媒体演示菩萨,天王,力士及卧佛图片,分别指名朗读、评价。
②课文分别用了“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来形容这些彩塑,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建议同学们课后把它们写进采蜜集,以后写人时可以用。
4、现在请大家再一次大声地读课文,朗读时把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表现出来。
5、看着这一尊尊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游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转换思维角色,引导学生先讨论,后从游人的国籍,身份,年龄等角度交流)
看到游客们惊咤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欣赏壁画
1、同学们,“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大家想继续欣赏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吗?那么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
(1)莫高窟壁画有什么特点。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哪儿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4、壁画的内容怎样?哪段文字给你留下了“内容丰富多彩”这个印象?(指名读具体描写壁画内容的句子)
5、莫高窟的壁画确实是非常的宏伟瑰丽。它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现在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这些飞天真是太美了,我们同学也把他们说的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喜欢这些飞天吗,想把这些飞天的美通过声音传递出来吗?谁来试试?
7、这位同学读出了文中的飞天的美。课文对飞天的描写有没有完?你的依据是什么?(成百上千、……)你能依照文中的句子,用“有……的”或“有的……”句式来接着介绍一两个飞天吗?
三、自我展示,积淀素养
1、同学们,美的形象呆以愉悦我们的眼睛,让人大饱眼福;美的声音,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让人大饱耳福,朗读能让我们从另一侧面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请从二三小节中挑选一段文字、一句话进行品读。
2、点评。
(1)读彩塑的:谁愿意表演表演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真是有特点,我们在朗读中就该表现出来。谁愿意读?
(2)壁画内容丰富多彩的,这是一组排比句,要注意语调的变化。
(3)读飞天的:真是谢谢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穿越时空的飞天表现得这般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
3、生动的文字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动听的音乐像清澈的流水,蔚蓝的天空,让你的思想更加宽广无垠。请配上音乐自选内容,进行赏读,当同学读的时候,别的同学请闭目认真地听,同时要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谁愿意向大家展示?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人容易取得成功。(学生再一次配乐朗读)
四、沟通生活,迁移运用
大凡历史名胜,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如今的莫高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令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敦煌。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 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面试”。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莫高窟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先自己练习,然后任选其中一个方面试着作介绍。(师生或充当导游,或充当游客,共同表演)
五、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以著名作家作秋雨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