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合集5篇]

时间:2022-06-27 01: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

第一篇: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1

一、课文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课件出示: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1)生读,谈感受。

(2)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3)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4)生再读这几句话。

(5)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7)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配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1)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2)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3)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写哪些战争还没停止?6、7段。

(4)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5)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读7段。

(6)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五、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合适的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注重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诵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的参与也更积极主动了。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课文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出自一个中国孩子痛失父亲后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藉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二)文本生长点分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语文课堂的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对照教学目标,导学本课,可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达成生成的自主建构:

1、在情境中生成建构:课前借助播放《战争中的儿童》影片剪辑及让学生聆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朗诵并同步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画面,在学生情感受到强烈震撼之时,不失时机于上课伊始,再凭藉一组关于战争与儿童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听到的诗歌和看到的画面来说一说感受。“入境始为亲”,这里借助教师动情的语言渲染及声像情境的创设,学生“情动辞发”,畅言个性化表达。

2、在引读中生成建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学时应注意抉微探幽,引领学生“抽丝剥笋”,亲历文本,努力破解语言隐含的信息。在徜徉语言之河后,学生自然生发情感及个性感悟。如:抓住“两年多来”“对妻子说”“对儿子说”“听见了”“呼唤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内涵,采用想象画面、回旋复沓式的引读方式,学生切己体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展开多维体验,把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终努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在“移情”中生成建构:设计“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如何?你会说些什么呢?”这一叩问,这里配哀乐,并辅之以灵柩归来的场景。教师借助“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策略,带领学生走进角色,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三维互动,催生心灵震撼,达到 “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又提升了学生情感。

4、在品读中生成建构: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说说: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学生在潜心会文之后,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雷利眼中的父亲——自己眼中的雷父是个怎样的人。

5、在想象中生成建构:教师抓点辐射,唤起共鸣: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强烈比照。

6、在对话中生成建构:引导学生读第 2自然段,谈谈在段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并说说你的感受。在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并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悟之后,师再引入“爸爸,我想对您说”“孩子,请听我说”这一模拟情境对话,进一步升华情感,交融情理。

[设计思路]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注目文本情真意挚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第一课时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总策略,运用 “以疑导引,细读文本,互动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教学。教学时以“情”为切入口,顺学而导,让学生在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脉搏与作者情感脉搏形成强烈共振,最终求得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建,和谐发展。因此,我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构想教学:

㈠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全息阅读。

教学时,可抓住“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感悟父亲形象”和“体味丧父之痛”,凭藉“呼声”提揳全文,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简驭繁,凸显重点,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㈡以疑导引,细读文本,实现生成建构。

教学时,可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在学生据题质疑后,聚焦“呼声”,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诗歌与画面等的视听情境中,在品读父亲形象中,在“两年多来”,“呼唤的是”等的逻辑引读中,在对父亲履约如期而归的想象中,在“你是雷利,你想和爸爸一起干什么”的“移情换位”中,在“爸爸,我想对您说”“孩子,请听我说”的模拟情境对话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

㈢顺应言语欲求,引导潜心会文,激情诵读。

首先,开课伊始,教者可创设声像情境,实现诗歌、诵读与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其次,在文本解读中,紧扣一个“情”字,抓住一个“愤”字,引导学生含英咀华,以心契心,此“情”此“愤”,感同身受。“道始于情”,教学时可用语言传情,用幸(对雷利父亲履约而归幸福场景的想象)与不幸(雷利父亲牺牲的无情现实)的比照参读铺垫,用哀乐渲染,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言语材料的深度拓展中,披文入情,激情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其间的读可以有侧重情感表达的外显的有声有色的练读、演读、悟读等,也可以有侧重于思考与想象的内隐的默读、想象读等。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

1、观看《战争中的儿童》影片剪辑,师生互动交流。(可抓住孩子的一句话:“爸爸,等战争一结束,我们这儿就是天堂。”交流导入本课主题。)

2、播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朗诵并同步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画面,生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一边欣赏一边轻声交流感受。)

一、资料导入,引出“呼声”。——入情

1、屏示课件:关于战争与儿童的数据资料

2、结合课前听到的诗歌和看到的画面来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者创设声像情境,努力实现诗歌、诵读、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在学生了解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

3、谈话导入课题。

二、以疑导引,聚焦“呼声”。——传情

1、据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预设问题二:他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三:为什么他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四:难道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2、学生自学反馈。(依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指名轮读课文。反馈:信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主释疑。

三、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动情

1、层递性拓展训练: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设计意图: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情境创设:

①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②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煽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并再现灵枢归来的场景。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在第3自然段里,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相机出示: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但、却”“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自由读、齐读、评价读、范读、比赛读、配乐情境引读等多种形式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教学策略:换位思考,移情体验。)

3、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相机出示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抓住 “沉浸”“深情”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想象逻辑引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进一步升华情感。)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激情

请你来当代言人:

(雷利代言人)爸爸,我想对您说:。”

(雷利父亲代言人)孩子,请听我说: “。”

(设计意图:虚拟情境对话,抓住学生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七、布置作业。

1、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2、查阅、了解并收集世界动荡不安,仍然弥漫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的资料。

第二课时(简案)

一、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二、拓展实践,升华情感。——延情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3、总结升华。

三、指导十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四、拓展与作业。

1.学生质疑。

2.作业: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知识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能力要求: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96年11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看孩子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他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

二、联合国简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

2、信中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义

五、学习课文

1、学习信的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读读这一段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信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回忆的?从他的回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点拨:爸爸的嘴张着,孩子想到了什么?

4、读最后一个部分课文

a、五十一年前和五十一年后各指哪一年?

b、五十一年后是什么情况?读读课文

c、举例说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d、老师用现在发生身边的事实说明“世界并不太平”

5、讨论对作者呼吁的理解

6、带感情读课文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4

●谈话引入

①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②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质疑激趣

①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②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感悟

①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

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③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今天,老师想跟你们聊一聊幸福,你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生自由说)是的,我们能享受到这样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可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如我们一样幸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5课,来倾听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出示生词,自由读。

维和牺牲失去悲痛

战争呼吁制止维护

凯旋征战贡献圣坛

罪恶健康阿姨妻子

威胁蓝盔弥漫永驻

2、你能不能用前两行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谈谈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课文,感悟悲痛

1、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令我骄傲的人,他自从踏上维和的征程就再也没有回来,与爸爸临别时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当时的场面。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

(1)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2)谈体会。

(3)感情朗读。

3、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他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世界上最美的鲜花迎接他。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机场等待爸爸的归来。体会一下,此时雷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高兴)

4、飞机的门缓缓打开,我马上就要冲过去拥抱我亲爱的爸爸,可我看到的却是——(师配乐朗读正文第三自然段)

5、听了老师的朗读,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6、这个自然段中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受、悲痛?你能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吗?

7、从“染红、浸满”这些词语中你仿佛能看见什么?

8、“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知道爸爸在呼唤什么吗?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和平”?(引读)

9、是呀,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

10、战争,让祖国失去了一名卓越的战士,战争,让雷利失去了爱他的父亲,让我们再切身地感受小作者内心的痛苦,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结合图片,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多幸福呀!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和平、安宁吗?默读5、6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交流。引导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播放图片,渲染情境)孩子们,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在战争中生活的人们!

4、看完了这些图片,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呢?

5、战争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没有了他们,祖国的明天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肯定有更深的体会。

6、此时,我们是否会和雷利一样,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7、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想到他们那充满了惊恐的童年,让我们把这呼吁读得更响些,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传到还存在战争的土地上,让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为了孩子们,放下武器。(齐读)

五、拓展

孩子们,相信你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思绪难平,请拿出你的笔,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六、总结

这篇文章带给老师很多思考,我们走出课堂,每个人都应该想想,地球为什么会有战争,我们该怎样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和平!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

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补充资料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朗读语段。先由抓关键词体悟“父亲之爱”,到深情范读,以情激情地体会“痛失父爱”,由学生朗读中喷涌而出的对“和平”的呼唤,再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层层深入,自始至终都使学生深深扎根在语言文字中,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也读出方法。整堂课就是以读促悟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又在朗读中历练了能力、积淀了语感,在过程中体验了阅读的乐趣。

第二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

2.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3.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准备: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

课时:1课时

一、引入。

.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教及后记: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是学生的难点,教师通过多途径引导学生理解。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2、感受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借助多媒体资源,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提升情感。

4、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抓住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之花等关键句,感受“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1、观看课件,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形成基调。师: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学生汇报。

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老师想看看大家是不是和这些生字

词交上了朋友。(开火车读词语)

(二)研读课文,品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个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呢? 预设:学生回答“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1)、爸爸为和平而牺牲

(2)、世界不太平

3、研读“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 现在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由地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深情的目光”理解爸爸的爱,“一定”说明爸爸说话的坚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凯旋归来。通过指名读、齐读来加深理解)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理解精通的意思,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出色和“我”的自豪)

4、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①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怎能不让雷利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爸爸能早日凯旋归来,可是,他盼呀盼呀······

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师:(出示图片)加入你是雷利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生答)师:谁能带着这一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别读)师:看到爸爸那染红了鲜血的遗体,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汇报。

师:任凭雷利怎么呼唤,爸爸再也听不见了,一起用情用心的朗读,去感受雷利的苦与痛吧。(师生配合读)

②师:爸爸就这样走了,但他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师:爸爸的呼唤声谁听见了?(引读)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5、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提问。

(重点讲解什么是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三)交流资料,深化感情

1、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发生的战争,伤亡数据统计。

2、看到这样的画面数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汇报

(四)回扣呼声,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1、让我们和稳重的雷利一起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全体起立,让我们向全世界大声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齐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4、小练笔: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让我们也写几句呼吁世界和平的寄语和心愿吧!(生到讲台上大声的喊出自己的心愿或寄语)

5、写好的寄语(和平鸽)贴在黑板上,飞向和平。

(五)小结

一条条寄语寄托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愿和平之鸽永远飞翔在世界的上空。孩子们我们虽然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可以不但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祈祷,一起努力。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来吧,孩子们,让一起喊出我们共同的心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六)作业:作为21世纪的主人,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将呼吁全人类怎样去做呢?请你给全人类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七)板书:

和平!

和平!

和平!

第四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同习共研,情至智升”的“情智课堂”导学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编写人:宋俊艳

常晓芳

编写时间:2013年6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读、教师范读、对子互读、展示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3、说一说作者的丧父之痛和对战争的憎恨。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作为小学生怎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范读、自读、对子互读、展示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的丧父之痛和对战争的憎恨。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作为小学生怎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预学感知)

一、直奔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同学们,看到你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真让人羡慕……可是,幸福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大屏出示)

1、熟读课文,要求做到:不丢字、不添字、读准确、读流利。

2、能够说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能够说出自己读过课文后的感受。

二、小组为单位交流预学情况。

(因为学生程度不同,预学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此环节只作交流,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不一定要意见统一。教师要提醒每位学生要学会从同伴身上学习。)

三、检测读书情况和生字词

1、检测学生读书。(采用同桌互测的方式:互换课本,对方读书时,用笔标记出错误或不顺畅的地方,读完之后换回课本,按照标记重点读。)

2、检测学生生字词读音。(指名读。以会准确读出为标准。)大屏出示:

▼ 我的爸爸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 罪恶的子弹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我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3、交流学生自学字词的收获。

在读课文时,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了?你还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词的写法?

四、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以交流概括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主。

课文写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五、交流自己读过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只要立足文本说感受,无论是词语、句子还是段落,只要不是知识性错误,都是自己的理解。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二课时

(探学质疑、共学品析、主题延学、目标测评)

一、复习导入

1、大屏出示词语和句子:读准词语和句子。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学质疑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明白?

(教师梳理学生质疑,找出核心问题:雷利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

样的人呢?)

2、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三、共学品析

(一)体会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1、爸爸是个“爱和平”的人。朗读指导:骄傲的语气

2、爸爸是个“爱家庭”的人。朗读指导:依依不舍的语气

3、爸爸是个“有才华”的人。朗读指导:自豪的语气

(二)体味丧父之痛

1、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可是——(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在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4、同学们,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师领读第一句。

重点指导排比句和三个“和平”。

(三)交流世界战乱

1、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2、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你是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的?小组可以结合收集的资料谈一谈。

3、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四)点题明理

1、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2、这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这还是我们的呼声(生读)是中国孩子的呼声(生读)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生读)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生读)

3、就让这和平的呼声响彻世界,让和平之鸽飞向蓝天!(板书:画和平鸽、橄榄枝)

四、主题延学

1、同学们,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小学生能做点什么呢?

2、从你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和平的渴望。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写在和平鸽上,让它展翅飞翔,飞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播放课件:放飞和平鸽的场面)

五、目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_____文章,课文写的是__________写给联合国秘书长 的事。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对战争的 和对和平的。

第五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情促读,以情感人。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课文为媒介,教学时以情促读,以情促思,以情感人。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在悉心营造的情感世界里,想象场景。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三十六人,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记忆力较好,但对外界的一些事了解比较少。现在中国处于和平年代,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战争比较陌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灾难,他们可能不太清楚,因此,教师要搜集许多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途径、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与评价

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二胡《二泉映月》及音乐《明天会更会好》。

四、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五、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战争图片、音乐、战争录像)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玩耍,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但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雷利来说,将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和痛。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激起学生的情感。)

师:听着这哀婉的音乐,看着这悲惨的景象,同学们心情一定非常难过,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吗?是的,是战争,是万恶的战争让他们没有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聆听这位中国孩子呼声!

(二)精品细读,以媒动情,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出示多媒体课件):

1、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再组内交流。

2、大家交流,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自己的看法。(生汇报)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让其读相应的句子,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是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是一位热爱家庭的人。(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除了热爱家庭,还对这次行动充满的信心。)

③爸爸是一名经济学硕士。(体会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指导读出赞扬与自豪的语气。)

④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指导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到哪里,相机指导朗读。)

(3)评价爸爸是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你就是一个中国孩子,有这样一位爸爸,你会感到自豪吗?谁能把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连成一句话,自豪地说一说?(借助教材中有关爸爸的描写,通过指导朗诵,让学生领会爸爸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素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要巧妙引导,让学生读得沉醉,并能用自己的话去评价爸爸,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交流这个中国孩子失去爸爸的悲痛

过渡:这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怎么不让这位中国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他又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爸爸能够早日回来,把那顶蓝盔带在自己的头上!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雷利,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胜利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面。

(1)学生想象

(老师提示:机场 美丽的鲜花 拥抱 热烈的掌声 醉人的微笑 照相机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出示幻灯片:送遗体的图片 哀乐同时想起

师:现在日夜思念的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捧着鲜花来到机场,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爸爸啊,您不是答应亲手给我带上蓝盔的吗?如果您有信的话,您为什么离我和妈妈而去,你听到我和妈妈的哭声了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雷利,你会对着爸爸的遗体说些什么?(老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氛围。)

(2)学生自由发言。

生1:爸爸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死的光荣。

生2:我不仅会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取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取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过渡:老师刚刚看到了同学眼中的泪花,这眼泪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是对战争的憎恨!同学们,爸爸就这样牺牲了,可他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同学们,爸爸在呼唤什么?

(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要有潜心思考的“悟”。)

读第五段中的句子。(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把“他”改为“你”,来评价,这样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之情。)

(三)体会“世界不太平”

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亲爱的爸爸的生命,那么世界是不是因此就太平了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1)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2)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②教师播放一段战争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3)这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无数的无辜生命,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万恶的战争化成了一组组数据:(出示:1991年,海湾战争,12.5万人死亡;1994年,卢旺达事件,50多万图西族人被杀;1995年,阿富汗战争,5万人死亡;1999年,科索沃战争,6.5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2001年,“9·11”事件,3600人死亡;2003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1948年至今,有16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壮烈牺牲……)

同学们,这就是战争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此时想说些什么呢?(生回答,教师引导。)这无情的战争,夺去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甚至生命,为此,我们禁不住跟中国孩子一起发出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师生齐读)

(四)体会作者的心声

自读最后一段,跟作者一起激情呼吁!(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 3

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l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为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是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是所有中国孩子的美好心愿,也是全世界孩子的共同心愿。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吧。(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五)课外拓展延伸

1.摘录课文中感人的句子,用心记住,并自己设计“和平“标语。

2、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雷利,安南,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3、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世界一片和平,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和平的景象。

任选一题做。

(六)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让世界充满阳光、鲜花和爱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景,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对课文的内容基本掌握。教学时,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音乐,借助音乐的烘托、图片的渲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观看战争的图片及相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最后的配乐朗读,使课文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本人的情感朗读指导不到位,部分学生朗读没有感情,这有待以后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下载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姓名:刘喜凤 单位:刘集蔡湖小学 电话:***《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执教:徐芹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护、壮烈、给予、牺牲、沉浸、凯旋、谢意、遗体、贡献、蓝盔、凝固、威胁、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刘光明 单位: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京城希望小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书信体文章。文章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失去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第15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第二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一)激情——凸显“呼声”。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评自改。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同学们,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