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8篇)

2023-07-05 08: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篇1: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建立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是一条线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铁丝、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树叶形,绳子、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帮助人,是真的吗?出示一根铁丝,老师这儿有根铁丝,谁愿意帮我量出它的长度?指生测量。

2、铁丝变弯,现在它的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

3、继续变,首尾连起来了,现在怎么样了?谁跟谁相连了?首尾相连了。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演示刚才接住的,这是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只有首尾相接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现在铁丝的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指,从头到尾。

4、解释概念

现在首尾相接了,铁丝的长就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了,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也就是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出来。

5、巩固概念

怎样规范的描出封闭图形的周长呢?出示一个正方形,课件演示:任选一点作为起点,沿图形的边线围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是一周,描出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篮球场,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里到哪里呢?小鸟图案的周长呢?指生演示描法,集体评判。

6、课件出示图形: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强调:图形的边线和封闭图形。

7、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封闭图形,找一找、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同桌交流它们的周长从哪里到哪里。全班交流,指生展示。

二、小巧手

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封闭图形,想不想自己围一个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围一围:同桌合作用60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封闭图形。

2.指一指:你所围成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

3.想一想:它的周长有多长。

问:几个活动要求?(3个)。老师展示:60厘米长的铁丝在信封里,拿出稍微用力把它拉直。(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发挥想象力,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漂亮的封闭图形,围完后展示交流,集体评判:是不是封闭图形,周长从哪里到哪里,封闭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周长都是60厘米呢?交流得出:图形的周长就是铁丝的长。

三、测量图形的周长。

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围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封闭图形,看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呢?

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老师都准备了其中的一个图形,还给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线,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量一量这个图形的周长。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完成表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测量方法?请同学拿图形上台展示。

提问:你是怎么测量三角形、长方形、圆的周长的?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它四条边加起来的和)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形的周长的?

方法1:用绳子围着圆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

方法2:在圆形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小结:直边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相加,就可以求出它们的周长。也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

曲边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用绳子围图形一周,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绳长既周长。即“化曲为直”。

四、基本练习:

1、看到大家探究出了这么好的.方法,(出示树叶),小树叶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它想知道自己的周长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先用线正好绕树叶一周,线长就是树叶的周长,再量出线长就知道树叶的周长了。(课件演示过程)

2、能帮小树叶算周长了,那这几个图形的周长你会算吗?

计算图形的周长:出示三个图形,标出了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计算出周长并交流算法。巩固: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

五、拓展应用

1.增加难度,有没有信心?比一比谁最聪明?课件出示三幅图形,学生数一数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对应开头,只能数图形的边线。

2.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正在跑步的大象和鼹鼠又因为什么吵起来了,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原来,有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了A、B两部分,每天大象和小鼹鼠各围着两部分跑一圈,都认为自己跑的长,你能给他们评判一下吗?指生说明评判的理由。强调图形的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和围成的地的大小没有关系。

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交流。

篇2: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篇3: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鼓励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说常熟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昨天,老师去了一个地方,是哪儿呢?一起看大屏幕。(播放虞山公园视频。)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虞山景区图。

3.设疑:吴老师去了虞山公园,想知道我的游览路线吗?(显示游览路线)

从虞山门城楼出发,绕了景区一周,还回到虞山门城楼。那这一周红色边线的长是这个景区的什么呢?你知道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中就叫做这个景区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游览虞山公园这一情境引入,既贴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景区平面图上对游览路线的介绍,自然引出边线的概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

认识游泳池口的周长

1.谈话:游泳池口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出示游泳池画面),

2. 指名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3.交流:

①他是从哪儿开始的?他指的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

②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

③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池口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这一点,那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显示游泳池口一周边线行进过程)

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1. 提出要求: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呢?拿着你的数学书,指着说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学生汇报。

3.启发学生辨别: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

4.学生跟着电脑一起指一指!

5.小结: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在教室里找一找周长的例子,指一指,说一说。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游泳池口的周长,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图画板书)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找一找周长的例子吗?

2.学生交流。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指的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显示之前的游泳池

图和数学书封面图)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相应平面图形的周长。像游泳池

口和数学书封面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显示实物的涂色平面图)

2.独立探究: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呢?请你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出示数学书62页第二题)

3.展示展示学生作业,启发交流: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4.小结:我们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描出的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图例板书)

【设计说明:我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并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然后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们从 “看”到“指”从“指” 到 “描” ……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探索多边形的周长(出示教材61页三角形和四边形)

1.谈话:这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周长你会指一指吗?他们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2.学生独立探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尝试独立解决。

3.分别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

4.提问: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都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5.小结:用尺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了它们的周长。

6.试一试:它的周长是多少?(出示给出四边长度的平行四边形):

7.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4,3+3+4+4,3×2+4×2 ……)

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求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求的都是围成这个图形的四条边的和。

【设计说明: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描出的该图形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了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那么这里就可以利用测量出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实物表面的周长

1.探究树叶表面的周长

①谈话:瞧,一片绿叶飘来了,你能说一说绿叶的周长是什么吗?(电脑显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叶一周边线行进的图。这片绿叶的周长究竟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②启发交流:要想知道这片绿叶表面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段绳子,软尺。

④学生活动:测量绿叶和神奇宝贝卡表面的周长。

活动要求:(播放录音)

1. 同桌合作,测量出信封内物体的周长。

2.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

3. 将测量结果记在表格里。

4.音乐声结束,马上要停止活动哦!

⑤学生活动时,老师用相机抓拍学生用不同方法求得周长的照片(围、拉、软尺)

(将学生活动照片放到电脑里,利用图片中的“放大镜”放大画面,让学生可以清晰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⑥交流求得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表扬: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⑦交流测量神奇宝贝卡表面周长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其中一种:在神奇宝贝卡上任意找一点,将这一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滚动一周,读出这时点对着的刻度。)

【设计说明: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周长概念已经建立和探索出得到多边形周长的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神奇宝贝卡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嵌入了“相机抓拍学生操作的照片”的细节,把学生的现实活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得交流变得更立体更有趣。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成功和快乐。】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知道了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我们还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不同的办法球出了一些实物和平面图形的周长。今天学习的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一起去生活中看看吧!

篇4:周长教学设计

一、单元设计理念: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典型而独特,可以说做到了“两个特别”。

特别熟悉。有关周长的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什么,是校园。所以校园里面的周长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

特别典型。看到“美化校园”这个主题,如果你是一个学过周长的人,那么你会想,这里面一定有周长的问题。对于一个没学过周长的人来说,那么它要美化校园,首先遇到的便是有关周长的问题。这样的素材,我们称之为结构性素材。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窗1:需要多长的护栏;窗2:安装不同种类的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单元内容:

1.知识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教材地位

在整个小学教材中,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是学习他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本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核心知识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4.知识构成

本单元的知识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1)周长的意义。这里是指广义的周长,是周长的概念理解,即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泛指一切平面图形,包括圆形、不规则图形等。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单元教材解读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1.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坛,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扇形的、圆形的。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给花坛安上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欣赏花坛引到了探索这些花坛周长上,从而转入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研究这一数学问题上。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有1个例题,即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周长。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现场参观是最好的方式。尽管教材中的花坛很漂亮,也很美,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没有真情实感。所以,如果学校里有花坛或空地的话,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看他们的形状,考察他们的一周。

层次间的转化与沟通至关重要。层次的变化意味着对周长的理解逐步深入,所以对学生的思考与研究要及时地进行迁移,只有这样,周长的理解才能到位。如:由护栏的长――花坛一周的长――就是周长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没有得到计算方法和公式之前,如何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那只有去一条边一条边地量,或用绳子围着量等,而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大胆的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多样化的策略自然会出现。同时,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他们会增长才智,会发现规律,也会逐步总结方法。

找周长是理解周长的必要环节。周长概念揭示后,要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物体或图形的周长,如:菜地的周长、水塘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2.信息窗2的解读

(1)信息窗的解读。

情景图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活动情形。旁边有一信息牌,上面显示同学们所了解到的两种护栏的价格。有了边长的数据,有了护栏的价格,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启动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2)例题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例题,一个红点,一个绿点。

红点:给长方形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绿点:给正方形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习正方形的周长。

(3)教学策略

及时进行问题间的转化。这两道例题都是求安护栏需要多少钱,而根据现有的条件不能直接求出来,因为不知道护栏的长,而护栏的长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所以,例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转化,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周长的求法应体现多样化。周长怎样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自行来解决,教材上也呈现了不同的方法,而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远远不止教材中的几种。教师此时要放手,一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二是放手让学生去积极汇报和阐释自己的做法与想法,三是放手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分析各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能评判和优选。

用好电脑提示。教材中小电脑的提示:“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意图是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对周长的再次反思,直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至于书中为什么没出公式,我们主要考虑:想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来完成比直接告知更合适。此处没有给出计算公式,并不代表公示不需要总结,公式不重要。

篇5: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课件,直径不同的圆,细绳,软皮尺,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了。(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相信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很多的了解了,我不让大家介绍了,老师要问同学们两个问题。”

1、什么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长方形的周长,围成正

方形四条边长总和叫正方形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和宽有关,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有关。

(课件出示圆形)

师:“你对圆形有哪些了解?”

学生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师: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生:围成圆一圈弧线的长度总和叫圆的周长。

师:那你还想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这节课我能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研究的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周长的测量(自主发现、动手操作)

师:利用准备的学具,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准确?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学生边说边进行演示。

2、圆周与直径的探究

师: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大家想一想圆的周

长与什么有关系。生“直径。”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好了四人小组,现在要小组合作了,老师希望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先听清楚要求再动手去做。

小组合作要求: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物品中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2、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记录单中,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先说说你们采用的方法,再说结果。生:绕线法。生:滚动法。

学生汇报几组数据,教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组说说?生: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师:打开数学书,我们自学83页知识来了解。

学生自学了解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圆周率π)课件出示补充祖冲之小知识窗

早在1500多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3.之间。这是当时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师:看完这个小知识,你有什么想法?生:祖冲之真伟大,我们的祖先非常的有智慧。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师:圆的周长怎么求呀?生:圆的周长=直径×师:板书C=πd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生: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

C=πd师:如果知道半径,应该怎样写?生:C=2πr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三、实践与应用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求圆的周长

(1)r=6

(2) r=10

(3) d=5

3、校园里有一颗大柳树,我想知道柳树的直径,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求一求。

四、教师小结

篇6: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好处,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白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必须的自主学习潜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齐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把知识的构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设计思路】

从本课教学资料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

圆周长认识

圆周长获取

测量

圆周率

圆周长应用

公式

计算

篇7: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篇8: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小正方形、手帕、表格、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呀,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来比赛了。小白兔得意洋洋地说:“哼,这次我肯定赢了!”为什么呢?

原来呀,在赛跑的过程中,小白兔为小乌龟设置了五个关卡,分别有一些题目。只要小乌龟能把题目都做出来了,就赢了,不然就输了。这下小乌龟犯难了,肯定输了,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愿意吗?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第一关:说一说。

谈话:比赛开始了,小乌龟在枪声一响后,马上冲出了起跑线,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白兔为它设置的第一关。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现在请每个同学找一个物体说一说,并指一指它的周长。(同桌交流,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现在谁来指一指这块黑板的周长。(请两位同学上来指一指。)如果要知道这块黑板的周长是多少?你们说该怎么办?(“量一量。”并请同学上来量一量(指出只要量什么?)

量出来后,大家一起算一算周长。)

2、第二关:拼一拼。

谈话:真棒,很轻松地就把第一关给过了。小乌龟继续往前爬,来到了第二关,小白兔的问题是: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如果请你们用16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会拼吗?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拼,一个同学填,比一比哪两位同学合作最出色?拼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都是用16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会一样吗?(计算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哪个周长最长?哪个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交流。)

总结:由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是不一样的,而且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长宽的长度越接近,它的周长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第三关:量一量。

谈话:你们真聪明!小乌龟开心极了,正在它暗自高兴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个岔道口(出示小黑板),小乌龟想:我走哪一条路更近呢?

提问:你们来说说看哪条最近呢?(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小朋友的意见也不统一,那么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算一算,看看到底该听谁的?(学生拿出纸,自己动手验证。)

汇报结果:一样长的。

第一种:把每条线都量一量。

第二种:移一移。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小乌龟走哪条路近了?

4、第四关:我的设计。

谈话:小乌龟连闯了三关,他正开心极了,信心十足地往前爬着,来到了第四关。看看这一关有什么难题呢?

提问:我们都知道,这个学期学校又多了一个校区——东校区,去过的小朋友都知道东校区很漂亮,东校区校门外有两块空地,学校准备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坛,我们是实小的主人,一起为实小出份力,一起来做这个设计好吗?(学生自己设计。先设计好的同学把设计贴在黑板上去,其他同学可参观一下。)

请两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

5、第五关:估一估。

谈话:终于到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关了,这一关又是什么呢?“眼力大考验”

要求: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请你估一估它的周长,然后把估好的数据记下来。然后再量出算出它的实际周长,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

师出示一块手帕。(学生估一估。)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块手帕的实际周长?还想进行这样的游戏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要估的物体,并估好它的周长,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和老师一起量这块手帕的边长。并计算一下周长。)

三、总结。

你们真棒!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帮助小乌龟又一次战胜了小白兔,小乌龟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

篇9:周长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平移的思维,转换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法、归纳法、实践验证法

学法指导:

观察质疑、实验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游戏:

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猜字游戏,

1、师:同学们玩过猜字游戏吗?今天张老师准备了一些字谜,请你作答。

看哪些同学抢答正确,回答迅速。

二、益智故事

导入: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式---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今天我们就根据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巧求周长》

1、齐读一遍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什么是周长?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周长?

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巧”,问什么是“巧”?

“巧”:指的是灵敏、灵巧、巧思。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不只是学会求周长,更要学会如何“巧”求周长。

二、理解平移,进行转化: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猜一猜哪条路线近一点呢?

生:两条路一样近,因为把竖着的两条线段往右平移,转化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宽,横着的两条线段往上平移,这样便得到一个长方形,A路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350米,B路线也是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是350米,所以这两路线是一样长的。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师操作课件)

刚刚这位同学说了一个词,叫“平移”。

师:能将这个图形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进行比较,这真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平移---转化---长方形

师:我们就用平移的方法一起进行巧求周长的研究。

三、实践操作,深入理解

1、出示“凹”型图形

师: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

师:我们能否利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上台演示。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求出它的周长啊?请你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请学生展示汇报。

(20+10)×2+3×2=66(米)

生:我是用平移法,先把这条线段往上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在加上多余的两个线段的长,就是这个“凹”型花圃的周长。

(针对做错的学生,要及时纠错。)

2、小结:多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呢?

先用平移法---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出来的周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巧”求周长。(在巧字的下面画重点符号。)

3.出示: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读题。

(2)这个图形还是有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如何计算它的周长呢?

(3)学生独立完成,上台汇报。

(1×4+1×2)×2+1×2=14(厘米)

生:用平移法把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是4,宽是2,周长是14厘米。

师:同学们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法,请你仔细观察。

1×14=14(厘米)

小结:做题时,我们要打破原先的思维方式,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巧求周长。

3、出示:下图是由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学生汇报。

生1:平移转化成长方形,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加上多余的边长。周长12厘米。

生2:平移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周长是12厘米

小结: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解答问题时,我们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转换思维角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四、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3、用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汇报。

分为四种情况:

●排成一排,围成的长方形长是24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24+1)×2=50(厘米)

●排成两排,每排12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2+2)×2=28(厘米)

●排成三排,每排8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3厘米,周长(8+3)×2=22(厘米)

●排成四排,每排6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6+4)×2=20(厘米)

(3)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把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不管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没有变化,只是周长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和你们一块度过了紧张而又快乐的一节课,张老师谢谢你们,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用掌声为自己鼓励。

五、总结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我们不光学会了巧求周长,还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式,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数学思想解决关于实际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篇10: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县直各单位,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由于一些图形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四、教学设计

(一)描一描,说一说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 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请看(出示):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篇11: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演示)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演示)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

师:应该跑到哪里?

生: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生:400米。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 110 90 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标志,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交通标志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

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

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交通标志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

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课件: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2厘米,还是16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12+16+20=48厘米。

师:48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

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

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

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

生2:圆一周的长度。

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交通标志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48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五角星、半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

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脸

师:我们一起看看,脸表面其实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媒体呈现:

谁测量的是周长呢?

生:量腰围是量周长,量身高不是。

师:腰围量的是哪儿?你比划比划!

结合学生的比划,课件随机在图像腰部呈现一周。

师:那么量身高量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比划,课件动画抽象出线段。

生:量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没有一周,不是周长。

师:是的,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

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 a.2米

b .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 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 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习上描一描、算一算。

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

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3长

(2)图形4长

(3)一样长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

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师:看来,周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一周边线,不要被它里面的线、它拼的个数干扰。

篇12: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上所编排的。从一般性的知识出发,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经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形成过程,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思维缓慢、反应迟钝,应该指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讨论,理解新知。对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只要理解就行,不必强求用各种方法解答,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进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设疑激趣。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面、课本封面、三角板、树叶等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周长怎样来求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三、加深理解,实际应用。

⑴求下图形的周长。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4)、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5)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梳理回顾,总结评议。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篇13: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

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

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平面图(板书:平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平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

问: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简析:由学生平时的跑步,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

3、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

[简析:多媒体一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CAI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简析: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四、应用,提高能力

1、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

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

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与周长都没改变。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 )

4、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比是

5、挑战题:

[简析: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标题,学生乐于参与这样人文化、趣味性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六、作业,留有回味。

开放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简析:开放题的设计可谓别巨匠心,既和本课复习的内容联系紧密,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人回味,锦上添花。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学生“吃得饱吃得香”,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篇14: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周长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是了解周长的概念,形成并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学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相互谈论交流,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总结归纳。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且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能从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理念】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以我在选取例子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中,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通过拓展练习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建立周长的概念。

情感与态度: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解决问题: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不同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半圆、五角星、月牙等卡片)。

学生准备:直尺、棉线、记录纸。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角星、树叶、月牙等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14分钟)

(一)谈话引入(1分)

上课伊始,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周”字。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姓周,周老师,周总理等等。

(二)揭示课题(1分)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我们的汉字真有意思,一字多意!可是,我们这节课不是语文课,而是数学课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周长”。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设计意图: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4分)

师:猜猜看,这个“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周长是什么意思呢?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对,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请问角有周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它没有一周。它的边是分开的,没连在一起。(板书)

师:理解得真好。一周就是从起点走啊走,到终点时,起点和终点会重合在一起。对吗?师:同学们请看:(依次贴出树叶、月牙、圆形图片、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那么,请问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五角星的周长又是指???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4分)

师: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些图形都没有开口,都由一些边连在一起,围得严严实实的??

师:你们说得很正确。没开口,我们可以用“封闭”这个词。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同学们积极发言,真棒!请打开书P41,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请大家大声整齐读一遍:“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并在“封闭”,“一周”两词下划红线,重点突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经历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练一练:(课件出示)(4分)

1、(指一指下列图形的周长)课件依次出现下列图形:

(分别请三个学生到屏幕前指出,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和倾听。强调“封闭”、“一周”的动作。)

【注:学生指周长的过程时可能有学生随意性地开始指,没从容易记的地方开始,指到结束时会忘记了开始处。】

2、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

3、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指认周长、辨别周长、找周长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周长的概念。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建立起来的周长的概念,使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18分钟)

(一)(谈话引入)(1分)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说得好,之前我们学习过的“长度”,也就是量出来的。“周长”也是长度呀,所以可以用量的办法量出来。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合作交流,探索求周长的策略(9分)

1、小组出示:三角板、月牙、树叶、圆形纸片、五角星、正方形、长方形等纸片。

篇15: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摸一摸,比一比,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过程,理解周长的概念,感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猜剪影。

看这个剪影,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那现在老师把这个剪影换成边线,你还能猜出来吗?试试看。玩这个游戏要用到的知识和我们这堂课有很大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描一描,理解“一周”

1.刚才的这些动漫形象的轮廓,大家非常熟悉,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有各自的一周。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体和图形,你们能在A4纸上描出他们的边线吗?

2.读活动提示。

3.谁能代表小组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描的?得到了一个什么形?

4.请你用手指摸一摸描出的物体或图形的边线。

5.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小结:同学们,从图形边上的一点沿着边线摸了一圈再回到这一点,这就是这些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二)描一描,理解“封闭图形”

1.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组物体的图片,大家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一周吗?

2.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弯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3.再出示一组图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角等图形,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小结: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什么呢?(板书:封闭图形)

4.小练:完成84页第一题

在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边线的长度要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不能多一笔,少一笔,更不能空着一段。

5.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三)量一量,探究计算方法

量自己描的边线的长度。

(1)先说一说规则的。

(2)不规则的物体的边线你是怎么量出来的?

(化曲为直)这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小结:对于不规则的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借助毛线或是绳子比量好,再用直尺来测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化曲为直”。而对于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来计算。

(四)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

1.84第一题题卡

2.84页第二题

2.84页第3题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贴图形。

篇16:周长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 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四)巩固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小组活动 测量周长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楼梯行周长则体现了平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周长 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姓 名

头 围

腰 围

胸 围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2.字的教学设计

3.《马说》的教学设计

4.《示儿》的教学设计

5.《阳光》的教学设计

6.秒的教学设计

7.小青石的教学设计

8.声母的教学设计

9.关于图案花的教学设计

10.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7:《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数学第五册《周长》(p66~p68)

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考虑到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陌生,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小布艺这件物品,结合实际生活中,工厂生产小布艺前都要先剪好材料的实际需要,提出“生产两种小布艺,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共边需要剪多长?”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合作研究解决。在交流小组不同测量方法基础上,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预案:

一、情景导入:

(课件):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出示:叶子)秋天到,落叶飘,秋姑娘用这美丽的叶子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装扮我们的秋天。这份礼物,你喜欢吗?快拿出你的来看看吧!

二、实践探究:

(一)描周长

1、选择出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把它的轮廓描在纸上。

2、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3、刚才我们所描的叶子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

4、看蚂蚁爬叶子和蜻蜓的图形,介绍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摸周长

选择身边物体某一个面,摸一摸它的周长。

(三)量周长

1、量生活中的周长:腰围和头围。

2、量老师给的物品的周长: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先估一估,再实际去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就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3、量一量、

估计 测量

铅笔盒盖面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鞋底面的周长

三、拓展练习:

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真不少!现在,小蚂蚁就遇到了困难,你能来帮助它吗?秋天,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它背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有两条回家的路,就请你帮它选一条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春季,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开始,走好每一步,来迎接人 生最灿烂的丰收季节!

篇18:《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总结概念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课本第41页图形。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汇报交流。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概念,探索方法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实践应用,概括总结

1、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2、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3、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下载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8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8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林秀琼 发布日期:2011-11-09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

    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 教科书书45页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

    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

    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学生充......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西河小学 张舒娜 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凤城镇下孔完小常粉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

    三年级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周长 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