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沧州渤海新区第二小学
时秀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设计理念】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结合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探索成功、积极发现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达到“享受学习”的境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数学课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以启发式谈话、探索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创设情境、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中获得新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长方形,剪刀,活动角,磁力扣等。
【学具准备】直尺,信封中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角操作材料,吸管、钉子板等
【教学思路】
在本堂课,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设置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角
二、小组合作,折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四、体验感悟,画角
五、巩固练习。
六、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角
1、课件出示:(只露出3个角的三角形,露出5个角的五角星,4个角的长方形,遮住一部分的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老朋友,这几个老朋友今天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谁吗?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的吗?
学情预设:看到了漏在外面的3个角,所以就猜它是三角形。第二个图形露出了5个角,猜出是五角星,第三个图形露出了外面的4个直角,猜出是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在猜图形的时候都用到了“角”这个概念(板书:角)。那么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呢?我们接下来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2、为了我们观察和研究的方便,我们把这些长在图形上的角都剪下来怎么样?
课件演示: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
师:既然这些图形都被我们称作是角,它们肯定有相同的地方,对不对?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被我们称作角的图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自己观察,你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学情预设
生1:这些角都是尖尖的。
生
2:一个角还有两个边。
同时出示课件,介绍顶点并标出所有角的顶点;边介绍边标出所有角的边。
小结:说一说,被我们称作角的这种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使学生明确,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猜一猜”这一活动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让学生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小组合作,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选取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3、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设计意图: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吸管、角操作材料、钉子板或其他一切利用的物品)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
(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
师: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角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的角。找两个同学做的角和老师的角比。怎么样?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同学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条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体验感悟,画角
1、一般情况下,画角有个步骤,老师已经把它做到电脑博士那边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看电脑博士画角的时候,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画的?
2、学生动手根据多媒体演示的顺序,完成画角。
引导学生说出: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老师巡视过程中发现典型问题,展台展示,集体改正。
3、把开口换一个方向,变一个大小,再画一个角。并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教学画角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巩固练习。
1、辨认角。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六、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角认识还只是初步认识,也就是说,角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更加复杂的、更加深奥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学习、去掌握,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同学们会表现的更加出色。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共同特征:一个顶点
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反思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去创造角,看谁创造角的方法多,有的同学用纸折角、有的同学用铅笔摆角,有的同学用展开的活动角,还有的同学用身体做动作创造角……我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把角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是传统教学常用的手段。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教学重点并没有被突出。多媒体所具有的动画演示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变色显示,学生把角各部分的名称牢牢记住;根据动画的运动轨迹,学生在潜意识里保存了画角的步骤,为以后正式学习画角铺路搭桥。
对于边不等、角度相同的两个角,学生会认为边较长的角大,传统教学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费时又费力。利用动画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边不变的情况下,开口越大角越大。接着,利用平移一个角,使学生又体会到边长不等的情况下,仍旧通过开口大小判断角的大小。这样,利用视觉特效,学生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且还学会了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因此被突破。
不过在本课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如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有的学生回答得较含糊,我没有及时地帮助他,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我打击了,我觉很2遗憾。如果我当时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引导,这样就更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还有讨论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发表见解的时间不多,因此一部分优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谁有关这一知识点,但差生还是掌握不牢固。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