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1 20: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钻木取火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第一篇: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教学目标】

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 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认识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量的转化。【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

2.砂纸、铁丝、绳子、火柴、有关钻木取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据资料记载,古人吃的各种食物都是生的。因此,人的寿命都比较短,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生了一次特殊的现象。大约6000多 年以前,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学会取火的方法,传说,有一个国家叫做燧明国,他们国家的人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又长又尖的嘴,在树木身上找虫子吃,由于虫子钻的 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坚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就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的钻,并钻出火星来。为 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对,钻木取火!(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猜想和验证钻木取火道理 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呀,钻木取火就是应用了摩擦生热的原理。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足够的氧气;二是达到可燃物燃点的温度。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形成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就是摩擦生热。从热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板书:机械能→热能)

3、实验验证猜想。(1)实验指导。

教 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景图,第一幅图是两个同学合作,一人压住木板,另一人用手钻钻木板;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 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把每个实验都做一遍。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老 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条、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

请各组同学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操作方法:

1)把报纸等易燃物放在桌子上或者地上,钻板放在报纸上

2)把钻杆的一端顶在钻板的孔里,钻杆的上端放竹筒,它对手起保护作用。3)用绳子在钻杆上缠绕一圈,一人按住钻板、一人按住杯子,另外两人用力向两端来回的拉。

4)待到报纸上留下一些灰时,停止拉动。想办法吹着。

5)时间5分钟、到点停止,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3)学生汇报与交流。(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活动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小结:钻木取火的道理(出示课件)

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一、足够的氧气;

二、达到燃点的温度。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本活动主要运用交流与思考、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养成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三、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或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汇报)

【从生活经验出发,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学生回答,教师图片补充说明。结合课本54页的图片。

小结:古人利用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取到了火,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可是,现在看来,机械能转成为热能,也有许多不好的一面。

四、自由活动,放飞想象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现象。那么,摩擦生热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3.(对学生的汇报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小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

【本环节强调每个学生都应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主人,给学生充足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甚至于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五、课后拓展活动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

(1)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2)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3)对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其不利的一面,我们该如何克服呢? 比如说:航天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与大气摩擦产生很多热量,要是不能很快的散发出去,会损坏飞机的。

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由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也会产生很多热量,容易爆胎。

机器的部件之间相互摩擦也会产生很多热量,损坏部件 „„„„„„„.面对这些不利的影响,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讨论解决。汇报。

小结:同学们真是非常善于动脑筋思考,能想到这么多办法。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对我们的生活既有有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不利变为有利。

其实,机械能不仅仅能转化为热能。还能变成很多其他形式的能量。大家有知道的吗?如电能、声能、光能等。(引导学生对每一种转化形式要举例说明)

摩擦起点:机械能转化成热能。拍手掌:机械能转化成声能。划火柴: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本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延伸,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探究空间,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新 课改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获取信息 的能力,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也将无从谈起。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报刊、网络,在此 过程中就会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课上我又指导学生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加以利用,从小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动手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 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钻木取火》一节中,为了探究钻木取火的道理,我放手让 学生进行试验。学生有的合作(手钻),有的自己完成(搓手、用砂纸打磨铁条、摩擦火柴),同学们做完一个,又做一个,乐此不疲,有的同学甚至四个都做了。还有的同学发现了自己的试验方法,如用手搓脸、火柴在桌子上摩擦。可见学生是乐于动手,巧于动手的,只要老师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2)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但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然后教师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概括为科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5)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要做精要的评价。(6)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

三、注重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 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 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

可 以说,本课很多问题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的,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猜想时的交流、动手试验后对实验现象的交流、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的交流 以及摩擦生热现象对生活的不利影响的交流等。通过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通过交流,锻炼了学生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交流,同学 们抽丝剥茧,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通过交流,增进了同学们的感情,培养了合作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生成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 堂探究中,学生在听了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后,就会产生疑问:“钻木为什么会取到火?”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试验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学生观察了试验现象 后,又会产生疑问:“摩擦为什么会生热?”此时可引导学生向能量转化的方向思考。在知道了摩擦生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以后,又有新问题产生了“机械能 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能量呢?”问题一个接一个,内容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只要能提出一个问题,就说明他在思考、在分析、在探究,只要能用心去钻研一个问题,就一定会有收获。

【板书设计】

7.钻木取火

机械能

热能

第二篇: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交流所需要的资料: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和钻木取火的方法的资料。活动准备还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

本课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活动二: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自由活动的两个指向:一是以“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以“我们来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为引领,将研究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延伸到机械能与其他能量间的转化。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因这部分内容与课前搜集的资料异曲同工,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又是多方面的。因此,根据授课安排和学生的兴趣,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建议内容改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1)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2)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认识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

2、砂纸、铁丝、绳子、火柴、有关钻木取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

据资料记载,古人吃的各种食物都是生的。因此,人的寿命都比较短,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生了一次特殊的现象。大约6000多年以前,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学会取火的方法,传说,有一个国家叫做燧明国,他们国家的人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又长又尖的嘴,在树木身上找虫子吃,由于虫子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坚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就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的钻,并钻出火星来。为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对,钻木取火!(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猜想和验证钻木取火道理 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呀,钻木取火就是应用了摩擦生热的原理。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足够的氧气;二是达到可燃物燃点的温度。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形成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就是摩擦生热。从热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板书:机械能→热能)

3、实验验证猜想。(1)实验指导。

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景图,第一幅图是两个同学合作,一人压住木板,另一人用手钻钻木板;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把每个实验都做一遍。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条、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

请各组同学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

操作方法:

1)、把报纸等易燃物放在桌子上或者地上,钻板放在报纸上

2)、把钻杆的一端顶在钻板的孔里,钻杆的上端放竹筒,它对手起保护作用。

3)、用绳子在钻杆上缠绕一圈,一人按住钻板、一人按住杯子,另外两人用力向两端来回的拉。4)、待到报纸上留下一些灰时,停止拉动。想办法吹着。

5)、时间5分钟、到点停止,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3)学生汇报与交流。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活动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小结:钻木取火的道理(出示课件)

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一、足够的氧气;

二、达到燃点的温度。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本活动主要运用交流与思考、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养成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三、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或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汇报)

【从生活经验出发,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学生回答,教师图片补充说明。

结合课本54页的图片。

小结:古人利用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取到了火,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可是,现在看来,机械能转成为热能,也有许多不好的一面。

四、自由活动,放飞想象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现象。那么,摩擦生热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3.(对学生的汇报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小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

【本环节强调每个学生都应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主人,给学生充足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甚至于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五、课后拓展活动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想法)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

(1)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2)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3)对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其不利的一面,我们该如何克服呢? 比如说:航天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与大气摩擦产生很多热量,要是不能很快的散发出去,会损坏飞机的。

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由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也会产生很多热量,容易爆胎。

机器的部件之间相互摩擦也会产生很多热量,损坏部件 „„„„„„„.面对这些不利的影响,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讨论解决。汇报。

小结:同学们真是非常善于动脑筋思考,能想到这么多办法。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对我们的生活既有有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不利变为有利。

其实,机械能不仅仅能转化为热能。还能变成很多其他形式的能量。大家有知道的吗?如电能、声能、光能等。(引导学生对每一种转化形式要举例说明)摩擦起点:机械能转化成热能。拍手掌:机械能转化成声能。划火柴: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本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延伸,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探究空间,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钻木取火教学设计教案

《钻木取火》

执教人: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小学 刘传新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教学准备: 1)课件

2)铁丝、锯条、砂纸、木块、纸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

1.提问:“钻木取火为什么能取火?

2.设计实验验证。

4.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

三、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四、自由活动:

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 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

第四篇:《钻木取火》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就我所执教的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科学课——《钻木取火》,谈谈我的所思、所想。

《钻木取火》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了解“钻木取火”使学生能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而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操作“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了三种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资料收集法。学生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式方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组内交流,既评价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情况,还评价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不但鼓励学生资料整理的全面,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多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生活中的实例更需要学生认真准备,仔细搜集,交流。

2、视频演示法。在教学钻木取火时,我播放了钻木取火的视频,让学学说说了解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钻木取火演示视频,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钻木取火的全过程,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其在脑海里有一整体认知。

3、实验操作法。整体来看,本节科学课有两个直观的小组实验操作,一个是小组合作实验摩擦可以生热,另一个是学生动手操作钻木取火,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都非常有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热情。教师教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所以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

以上三法可以在其他课堂中运用。当然,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都需要和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还算流畅,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很足,可以说,看似轻松的课堂,功夫就在课外,无论是学生的能力,还是教师的素质,都是在默默无闻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克服困难,转变观念,学生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老师的脸上也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会心的微笑。

上完这节课后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我的心还是不能平静下来:这节课成功与否对我来说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了,重要的是我能不能从中获得什么——既这节课的得与失。说一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吧。

1、教学环节的链接不够流畅自然。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生动而又自然地转接到各环节的教学?自拿到课题以来,这个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而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小学科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带领他们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阐述观念。在处理各环节知识时,需铺垫设疑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进而共同探索去解决这一问题,层层递进式进行。

2、准备不够充分。尽管教学之前,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对于钻木取火有了大致了解。但是,这方面的知识延伸还是很广的。但是课堂小学生的头脑里总不时得冒出许多新奇的问题,尤其是在科学课堂上,这就要求我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看学生表面参与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有的表达的不太好,我也给予了表扬。有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能规范自己的实验活动步骤,还有极个别的学生配合不好。

4、小组合作过程中,未将学生的差异考虑到位,应更强调小组中优生对差生的提携,并在交流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使课堂上更加有序。

5、整节课的语言很多不够精炼,废话比较多,普通话不够标准,在上课过程中,很多语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语言不严谨,语言方面还应该多思考。

6、整节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还欠缺,有些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交流都没有培养出来。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的科学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享受科学带来的快乐。

总之,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收获,给我的感触启发也颇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吸收、借鉴,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钻木取火教学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钻木取火》。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说学生情况

钻木取火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神秘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视频播放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通过了解“钻木取火”使学生能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而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科学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操作“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

习惯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习惯。

四、说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2.教学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3.突破措施:

一是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科学学科的开放性、活动性特征,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构建探究、合作的课堂,让学生在看看、议议、做做、读读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二是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因此,本课有形和无形的学习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如教科书、教师指导书、音像材料、互联网等等,通过对知识进行拓展,展现变化多样的钻木取火资源。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对于“钻木取火的道理”的教学建议用讲述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对于“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的教学建议:利用小组讨论法、实验操作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一课时完成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动画媒体、钻木取火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指定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环节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本课首先从老师讲故事入手,接着通过钻木取火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钻木取火的介绍,既能消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距离感,又认识到人类智慧的伟大,进行情感教育。

环节2 联系生活,感知“摩擦生热”。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摩擦生热”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后面设计实验,用科学的数据证明“摩擦的确能生热”搭好了扶梯。

环节 3 设计实验,证明“摩擦生热”。

在设计实验环节中,首先让孩子静静的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及时的评价,鼓励学生选择身边的材料实验,这也是科学实验态度的指导和引领。

环节 4 实验操作,验证“摩擦生热”。

在设计实验交流完成以后,教师出示提供的材料和身边的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进行实验。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及时的鼓励,针对性的评价,既是对当前汇报者地肯定,也是对后面汇报者方法规范的引领。

环节 5 分析总结,理解“能量转化”。

此环节教师和学生从实验方法入手,回顾整个过程,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追问,学生就会发现摩擦生热的原理,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发了学生对动能方式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动能和热能学生很容易找到,更重要的事要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能量的转化。

环节 6 生活应用,指导生活。

在学生解释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理论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得以紧密地结合。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有些对我们是有利的,有些是有害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

环节7 现场操作,点燃兴趣。

通过现场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钻木取火。理解钻木取火不是什么条件都能成功的,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易燃物和充足的氧气,这样本节课首尾兼顾,内容得得以升华提升。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取火方式的资料让学生再一次了解钻木取火,设计课后问题更是激发孩子对钻木取火的更深层次探究,这也是科学课的终极目标!

我的教学设计环节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下载钻木取火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钻木取火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钻木取火》读后感

    《钻木取火》读后感在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一天,下雷雨了。雷把树枝折断了,树枝......

    钻木取火教案

    钻木取火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钻木取火》(5篇范文)

    课题:《钻木取火》课型:新课课时:2 撰写:王永刚审核:理化生组使用时间:第四周 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7 钻木取火 【教材分析】: 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

    《7 钻木取火》教案2

    《7 钻木取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热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热能改变。 4、知道做功......

    读《钻木取火的故事》后感

    读《钻木取火的故事》后感我的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美文阅读》。我一开始没有一点点的乐趣,因为,我不想看阅读。我想看一两篇文章,看一看,试一试,看一看合不合我的口味。我看了一篇......

    《燧人钻木取火》阅读答案及翻译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注释......

    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