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22-08-01 01:4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难度也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具体考虑,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就对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一、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加强组与组之间良性竞争关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好胜心理,所以组间建立起良性竞争关系,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参与欲望。比如,教师在讲解方程组解题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让小组之间的实力没有较大差距,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要求学生在白纸上回答问题,每个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只能解答一道题,每道题解答好之后将答题卡传递给下一位小组成员解答另外一道题,这样以此类推,将所有题目都解答完成,然后由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来进行优秀小组的评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者同学都能清楚哪些同学的答题速度以及数学理解能力较差,这样就能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另外,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数学学习只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式就好,至于其他较为深奥的知识在生活中也不一定用到,所以不需要学习,据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合作引导。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对某小区的水、电、燃气的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再根据所调查的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运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掌握教学重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把握重点的情况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需要遵守的原则,切记不能随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进行,这样就能避免盲目创设问题情境的情况出现。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注意把握重点。只有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重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研讨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中,笔者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班里的同学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率,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有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求n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方程有实数解?”在笔者提出问题之后,有位同学回答说:“既然我们知道(n-1)x2+2x+1=0是有实数解的方程,就能得出判别式Δ≥0,这样就可以得到4-4(n-1)≥0,从而得出当n≤2时,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位同学回答完之后,另外一位同学接着讲道:“n除了需要满足n≤2这一条件外,还需要满足n≠1,因为如果仅仅满足n≤2这一条件,那么方程(n-1)x2+2x+1在n=1时就不能称为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我认为在n≤2且n≠1的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通过集体的力量解答了这道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了这道题的答案。2.进行情境创设时,把握好梯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创设问题的梯度,使问题呈现层层递进的梯度,这对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如何把握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梯度,这就好比看一本推理小说,学生应该不断地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已知△XYZ的三条边分别是x、y、z,且x=a2-b2,y=2ab,z=a2+b2(a>b,a、b都是正整数)。请同学们思考△XYZ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根据这一练习题,笔者为了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向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的学习,大家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吗?”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第一个想到的条件大多是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即能判定为直角三角形。笔者接着问:“那么除了这个条件,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条件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呢?”这时,在笔者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很多同学能想到判定直角三角形还能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得较为广泛,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声杨.浅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中旬刊),20xx(11):187-187.[2]颜奇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学周刊,20xx(7):86-87.[3]荣青山.谈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0):102.[4]周培文.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3(1):128.[5]吉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比较研究--以甘南州初中“藏数课”和“国优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xx(2):54-56.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提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课“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启发性实验课堂交流抽象性与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数学家对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所教授的是我们正在做的那种数学吗?”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涉及到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人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提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可利用只相当于一个放相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在屏幕听教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还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段,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看来数学教学课件与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的思维材料十分贫乏。利用计算机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计算机能够提供理想的数学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个别活动与小组讨论的要求,也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举个教学实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是一位教师的数学实验课,学校是学生来源较差的普通校。课程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教师详细交代了实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的填法之后,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首先学生被要求作△ABC与△DEF,接着学生按实验报告中的要求测算∠A与∠B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在学生观察出此进两个三角形相似之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与传统课堂不同,所有的学生都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观察,之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在实验后进行交流,所有同学都能用数学符及文字语言表达他们得到的结论。教师在组织了大家的将就之后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了表扬,并要求学生用当堂等到的结果画两个相似三角形。学生对这项任务非常积极,当堂有好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现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

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几何,而是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怀练习”代替了过去的“听讲-笔记-练习”。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引进计算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同时经过从学的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变得有趣多了。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实验,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次,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有趣了。人们普遍认为数学之所以学,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这正是数学的优势。正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它才能高度概括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在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正由于数学语言和推理的严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都要求助于数学。那么数学就非得板起严肃的面孔,使人敬而远之吗?数学就不能深入浅出,使一般人容易理解吗?现在计算机创设的数学实验似乎开辟了这样一条新新路。通过“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关于开放探索性问题,需要提供一个便于学生装探试环境,有时又需要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有了计算机情况就和传统教学大不一样了。提出同一个问题:“顺序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的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又如正方体的截面问题,在屏幕上我们问:“设想一把无比锋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物体砍下去,截面是什么图形?”给学生留出猜测的时间之后,让学生装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对此动态模拟的图景,显示出不同形状的截面,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关截面的问题。

当然数学并非一切都要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有的可以通过演绎推导,有的还要通过教师讲解才能领会的更深更透。哪些适宜学生自己上机实验?哪些只需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就可以了?哪些根本无需实验?这需要认真研究。引入数学实验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关系还是那句老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光提数学实验是不够的,不必需强调“交流”,在实验基础上的交流。最终学生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解到应用,这就必需把数学作为语言符号化的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因此“口头”到“笔头”的表达与交流必不可少。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组织起不同意见的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启发诱导。教师对问题的深刻阐述、机智的解题策略设计、对学生规律性错误的分析、对数学美的诠释都是宝贵的这些并没有被数学实验所取代,但只是在交流中这些才成为学生的需要,也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实验与交流的完美结合突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这里既有教学的个别化、小组的相互促进协作学习,又能利用全班集体环境的优势。在这个模式中,从实验到交流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只不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21世纪对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数学课程标准》

3.《第三种科学方法与计算数学》徐福臻著

4.《数学教育学》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著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一、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遵循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具体实践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要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

2.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学会创新、不能一层不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学生在阐述自己创造性的解说时,正确想法和见解要给以肯定.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3.探究性原则

新课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问题先不用教师讲解自己就可以进行探索研究、把问题解决.要遵循这个原则,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作为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而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及开阔自己的视野,最终达到养成探究性学习良好习惯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施

1.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编写学案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编写“学案”时一定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编写“学案”时还应注意课堂目标要明确具体、知识结构体系要梳理清晰、学习方法指导要正确高效.

2.课堂教学上要善于设置问题,师生要互相合作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抛砖引玉,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时要先设计好这堂课教学的内容,最好是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可以直接引导到教学重点上的问题.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失去了作用,教师对学生依然存在着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上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立学习讨论小组或学习互助小组,然后教师再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让学生来自己寻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教师要进行问题总结,分析解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后,教师必须在学生完成后对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和分析,这一步在整个环节中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答案或自己解题的思路有可能不对.同时,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总结,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当堂进行训练,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学作用,真正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学案导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有其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

作者:蒋飞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1、淡化形式,注重问题实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首先淡化数学问题的形式,注重问题的实质。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和概念,教师应该以数学基本概念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实质。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中心,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差异,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当然,教学的目标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积极推进,循序渐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循环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初中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采取积极推进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循序渐进。

4、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进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联系实际并注重实践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

5、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一般只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到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同时还需要结合数学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但是,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现阶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冷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国家在教育中的不断投入,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从机械学习知识为主要目标,在近年来的新课改中,将情感的价值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在课堂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如数学课来说,数学老师可以利用相对丰富的情感资源采用情感教学的理论方法感染学生,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充分的融入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显著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情感教学理论;初中数学教学;融合渗透

一、情感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重视知识和成绩,其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主要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机械式灌输在学生中,这就使的很多的数学老师更加注重传授知识,而并不关心学生能否接受或其接受程度,并未将相应的情感因素考虑其中,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消极参与,不能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使的很多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差,其满足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学习是相矛盾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老师教学辛苦,学生听讲辛苦,最后学习成绩还没有多大的提高。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其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教学课堂生动有趣,自然会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将知识掌握,这样其学习成绩也能够自然提高。

二、情感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数学本身就和其他学科存在差别,其主要以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为主要特点,数学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以及能够在生活中将数学能力充分运用。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分为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缺乏相应的情感注入,很可能使学生带有情绪,由于其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使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而情感的变化还常常对理智有一定的影响,高涨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激动、兴奋的取发现数学,促进学习效率,反过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会极差,情感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在课堂中积极的开动大脑,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能够积极利用学科的知识,通过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其中,努力将数学教学环境在积极的情感中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关注度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实现素质教育以及相应的教育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教育从古至今就是追求知识,注重成绩,忽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同样也缺乏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以及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枯燥,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代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深入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怀着积极探索、创造、严谨的思维来思考数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同时还对学生的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情感教学中,切实体会数学的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互动的过程既为两者之间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两者之间情感的交流。

相关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的体验对于其行为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进行调节、调动以及强化情感,同时还具有迁移情绪和疏导情绪的效能,在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理论,能够使得学生充满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愉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也是极大的体验。反之消极的情感体验起到反面的效果,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善于让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在坐的每位学生是数学老师的必备技能,在课堂中使用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机械讲课就会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的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会严重影响课堂进度,使得课堂效率进一步的下降,只有在课堂中感受到老师带来的正面效应,才能使学会说呢过更加的主动学习数学,自发思考数学的魅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数学的动力,对数学才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进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四、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

通过对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教育现状,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况,对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理论的方法进行几方面的总结:

(一)积极、高效的备课是情感教学渗透的基础众所周知,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上课所用到的材料,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状态,才能是学生投入其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进行积极、高效的备课是情感教学渗透到课堂的第一步。

案例1:在对等边三角形这一章节进行备课时,备课老师应该了解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相应的重点和难点等,以及学生在教材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均应该进行详细的备案,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些判定的公式等需要哪些知识进行推理,在具体到教学每一课时时,必须明确这一课时对以后教学有哪些影响或可以进行哪些铺垫。根据不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备课,以做到区别对待,进而带动真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老师的自身建设,使其人格修养更加完善老师的思维和情感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尤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情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

很多的老师不能享受教学的快乐,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如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魅力,才能想方设法的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享受教书育人所带来的快乐,也会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因此相关的数学老师应该加强自我的专业意识和素养。在对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老师不仅需要对本学科的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也应该进行热情的教学,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其带入到教学中解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新的数学教学与原来的相比较而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充分融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

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尽量做到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努力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有创造性的设计题目,在学生进行情景演示过后进行相关的提问,注意问题应该紧扣生活,将数学中的情感充分渗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尽量形象生动,使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有积极的兴趣,渴望对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有了求知欲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率。案例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关于销售方面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先将课堂模拟成为一个小商场,将学生氛围不同的组别进行模拟销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兴致盎然、注意集中时候,老师可以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如“一套运动服的售价为800元,商家的利润为300元,请问同学们我们能够知道这件运动服的进价吗?”先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入手,慢慢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慢慢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兴趣下了解、熟悉了关于进价、售价、利润、折扣等一系列概念,也能够将其牢固记住。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对于关于销售类型的问题就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在愉快、兴趣中将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顺利教给学生,学生也有了成就感。

(四)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的推动学生趋向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思维,反过来,不良的情感也会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抑制。数学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数学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的见解来引导学生,使教学环境能够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与学生能够正真做到和谐相处,充分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与老师产生共鸣。案例3:在进行整式加减同类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交流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如课前老师预先准备好一些小袋和若干不同面值的硬币。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让三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统计硬币的金额。第一组学生将硬币进行累计叠加,通过降每个硬币的面值进行叠加来得出总金额,所花费的时间为3分钟。第二组学生现将硬币按面值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统计不同面值硬币的数量,最后数量乘以面值,算出所有硬币的总金额,所耗费的时间为0.5分钟。第三组学生进一角的硬币以十个为一组进行统计,五角硬币以两个为一组进行统计,最后算出总金额,所用时间为2分钟。统计完毕后,老师可以询问同学们那种方法统计较快,同学们必然回答第二组,此时老师就可以顺利将同类项的概念点出,同学们也会很容易理解和记住。如此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五)在课堂中随机应变,确保情感体验的稳定性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其情感方面比较脆弱,其处于想要独立而还有依赖性的时期,其思想比较活跃,情感体验也比较活跃,数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关的情景教学,消除学生的不良情感体验。案例4:比如在讲几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进行和题目有关几何图形的绘制或立体折叠,这样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方面也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相关立体图形的拆分和折叠,更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几何图形的授课时,也可以将事先做好的PPT图画展现给学生,在动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进行教学、以视频或图画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相关的教学用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看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在进行多面体展开的教学中,事前告知学生做好正方体,在课堂上将其各个面进行涂色,然后展开,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自己的展开情况进行相应的引导,观察不同的面展开正方体的效果,如此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使用数学知识掌握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提高情感体验,增加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小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理论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的理论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数学,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数学发扬,坚持情感教学与数学知识的完美结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方面的投入,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充满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正真成为学生积极向往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余娟.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学周刊,20xx(16).[2]孟颂锋.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3).[3]崔海霞.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3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初中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为此,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基本内涵的解析

1.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思维,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优化建构。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的要求。

3.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2)目的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目的明确,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基础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程序的建构

以问题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教师应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1.创设情境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新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2.思维加工在学生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问题间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给出确切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想象时间,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引入概念的方法,亲身体验下定义的乐趣,增强建立概念的欲望和能力。

3.巩固深化数学。概念建立之后,及时进行适当的运用,来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善对概念的认识深度和结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创新运用阶段,主要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概念化的模型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1.运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必须利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更主要的由于数学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我在讲“分式的意义”一课时,正好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要求每班制作小制作,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校在下个月举办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小制作活动,现规定每班要交50件作品,如果甲班有43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乙班有a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

2.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我在有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何类似之处?有何不同?通过类比,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到新领域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再如,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等。

3.运用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生息和时代色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数学发展,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中心设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实现差强人意。因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方法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是否能有效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这一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死记硬背下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甚至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此,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详细论述。

众所周知,情感是一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数学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为学生在大量抽象的知识灌输下,难以深刻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在数学考试中其成绩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压力下,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对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实现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将情感教学引入其中,借助多样的情感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乐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借助系统编排的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统一传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产生求知需求的基础,既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从其个性差异入手,选取符合其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几何”教学为例,倘若教师在教学之初直接将什么是几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几何,在抽象的概念中还会使学生产生几何难学的意识,其学习几何内容的兴趣可想而知。对此,我会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篮球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工厂大门的折叠门是四边形的呢?……在生活几何现象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解决“为什么”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不用教师过多的驱使,他们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差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是极其难以理解的,而且在长期的考试中,他们无法顺利解决考试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成绩,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此在长期的考试失败中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不同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成功的需求。纵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数学学困生比较多,所以我会对学困生给予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指定每一个学困生每人每天轮流准备一则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新材料,在每次上课之初会让他们进行演讲,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数学表现需求,更能使其在生动的数学小故事中受到数学家为了真理、科学不懈探究的精神的感染,以此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以情施教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光其自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情绪、言行等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最饱满的情绪来面对学生,在此作用下,使学生深受感染,以此在上课的时候也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来进行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如此学生会在我的情绪调动下产生一种亲近之情,课堂氛围自然会变得愉悦、轻松。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学生数学情感的产生除了其自身的兴趣、自信等之外,还来源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当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的独特的魅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一味地觉得数学难学的时候,数学的魅力会被枯燥所遮蔽,以此学生难以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从数学独有的魅力入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数学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初中数学知识,尽管其包含着无尽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自身就独有魅力,甚至描述问题的语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就为教师借助数学自身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在组织“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引入“黄金分割”,接着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黄金分割”进行调查,弄清楚什么是黄金分割,如何用黄金分割来解释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带给人们的美感等。如此,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其在数学探究中领略到数学的美。除此之外,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学与生活相割裂,数学知识作为抽象的理论内容而存在。对此,我会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将与所讲授的知识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其中,以此在降低数学抽象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在组织“一次方程”教学的时候,会利用一杯水、一瓶果珍来进行生活小实验,在实验中使学生直观地弄清楚浓度问题。生活实验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以情施教等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立忠.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以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张研.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吉林:延边大学,201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弊端已逐步暴露出来,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混乱;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在新课改的教育潮流之中,必须始终秉承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对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开拓予以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途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学的相关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学观念对教学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阻碍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现代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偏向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少有涉及实践内容,使得数学教学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且与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背道相驰,使得初中数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侧重于理论的陈旧教学观念与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不符,较为严重的阻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混乱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缜密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方可顺利进行,但就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混乱的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混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到无所适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研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所涉较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保障,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托”,学生“学有所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理念随之渗透的背景之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循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作“一言堂”,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采用单调的方式,过于侧重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之中,往往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并未对其进行审视与挖掘,在教案的设计之上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盲目借鉴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

二、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换言之,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切教学活动的改革均是无稽之谈,毫无实际价值。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考评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目标正是彻底扭转这一教学现象,力求实现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自主参与、深入探究。这就代表着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精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学生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内容不应设计的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太过容易让学生得出答案,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效果,甚至给予学生一种不用深入学习探究便可解决问题的错觉,引发学生盲目自信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B。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盲点与关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上文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与参考。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明确、清晰,符合学生的能力与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结束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问题与不足予以改善与补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新课改的内涵,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渗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开拓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萨.基于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分析[A].《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1.[2]益西次珍.导学互动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3]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xx.[4]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数学面临的常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及数学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启示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认真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行为,然后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让学生观看其中一个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的碎片,然后问学生能否将摔碎后的玻璃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具体的观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分给学生。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学习,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安排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留给学生课堂要讲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理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即兴逐一的解决,帮助学生及时弄清不明白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性问题的提高和训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

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改变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下优化教学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它制约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效果.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社会阅历浅、易冲动,可塑性强的阶段,教师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人品、形象、口才、知识等)吸引学生,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优等生、学困生一视同仁,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够形成.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定位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争辩学习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形象.初中生的个性在发展,思想波动大,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厌学、捣乱.例如,我所教某班学生韦××同学,数学成绩较差,上课有时故意大喊大叫,扰乱课堂,老师教育他,他与老师顶撞,粗言滥语.对于这种情况,千万不能与他对立,更不要给予体罚、挖苦、讽刺、歧视.我几次到他家进行家访,与他及他的父母促膝谈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有网瘾,上课常心不在焉,厌学情绪较重.我不厌其烦地与他谈理想、谈人生、谈做人,谆谆教导.通过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共同帮助,他成功戒掉了网瘾,并开始信任老师,改正错误,发奋学习.通过

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同学、老师的真心帮助,期末考试,他 数学成绩名列全班第三名,其他各科也取得了好成 绩,成为守纪律、爱学习的先进带头人.可见,教师 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看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尊重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形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静听为辅.课堂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题海战术.整堂课就是在一讲众听的过程中结束.教与学的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是填鸭式教学.当然,师讲生听接受式的.学习有时是很必要的,一些公式、概念、定理、题型等,通过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是逆运算,学生易混淆,需要听老师详细地讲解.但接受式学习不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单独接受式的学习缺少交流与合作,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没兴趣,调动不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扭曲了学习的价值.基础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也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导者、合作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质疑、争辩,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潜能和创造力.[案例]代数式的意义

在讲到代数式的意义时,我把代数式8x+5y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学生甲:我家果园里种植有荔枝、龙眼两种水果,今年卖得好价钱,龙眼为每公斤8元,荔枝为每公斤5元,如果用x公斤表示龙眼的总产量,y公斤表示荔枝的总产量,那么我家今年龙眼、荔枝两项收入之和为(8x+5y)元.学生乙: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8、x,另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5、y,那么8x+5y可以表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学生丙:我家的母猪产下一窝小猪,共有13只,其中有8只小黑猪,5只小白猪,小黑猪和小白猪卖的价格不同,小黑猪每只卖x元,小白猪每只卖y元,我家的这一窝小猪共卖得(8x+5y)元.学生丁:我家安装有8个功率均为x瓦的灯管和5个功率均为y瓦的灯泡,则8x+5y可以表示我家照明设备的总功率.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每人举出了不同的例子.这是真正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通过各自举例表述,使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任何一个代数式都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点.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不再是只传递课本知识,而是更多地去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当好学生的参谋.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合作交流,开阔了视野,尝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和运算,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获得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习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都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要求,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图形、音像、动画功能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升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拓展、创新的过程.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得一些在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它们有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是纯理论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在现代教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把直尺”的教学模式,而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总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博览群书,拓宽视野,锐意进取,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合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而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做到“以学定教”.接下来将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数学教师反映自己教学很卖力,学生也在认真地听讲,可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教学疑惑,其实教师自己应当反思,个人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保证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进行机械性的学习,那么显然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以学定教”的内涵和执行策略,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一、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等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面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却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有些数学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教学中心地位,所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无法对班级内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情感以及知识缺陷等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所以“以学定教”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对班级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难度.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看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就应当先让基础差的学生复习一下旧知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这样方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以生为本和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坚持“因材施教”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与“因材施教”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面对应试教育等落后教育思维的影响时,初中数学课堂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和无趣,学生也容易在数学课堂上变得无精打采.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合理分类,然后分别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策略.同时,基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标准化的教学形式,要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习题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选择题解题方法匮乏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解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代入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进行解答,初中数学教师要减少标准答案的灌输,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三、构建和谐、互动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互动课堂,在多方互动中理清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知识缺陷,及时优化自身数学教学方案,调整数学课堂授课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开拓数学教学思路,打破数学教材的限制,多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心理偏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无论是教师单向灌输性的教学,还是依据数学教材开展的常规教学,都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集体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思考教室中的黑板、课本、灯具等物品在旋转后的位置关系,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动手亲自实践一下,将原本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在和谐、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变得既形象又生动,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大大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结语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充分尊重,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平等、和谐、快乐化的教学氛围下实现快乐的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一,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学起来难免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随人愿,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鉴此一种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教学环境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注意的问题及潜在的忧患,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多媒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强化对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觉器官的刺激,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

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课件《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计算机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的内涵,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常见三角形全等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相关证明奠定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教学光盘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自从我省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各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贯彻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小,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有相当多的初中不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学。他们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和选学内存中的“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等。对中考范围内的教学内存,随意膨胀加码,甚至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已经删去的内容,又拣了回来给学生补充。对教材中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的内容,与中考联系密切的也列入教学内容。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实习作业”的教学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二、关于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三、关于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人纲控制要求的内容。过去,由于中考命题无限制地增加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从课本上降低了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删减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地不得扩充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教学要求。

五、关于教科书中B组题的处理

教科污中B组题是供学肩余力的学生选用的。有的B组题的难度超出大纲要求,教师应慎重处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作,也不应列入中考的命题范围。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一、对多媒体技术的“利”再认识

1.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多媒体技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数学的枯燥,因为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数学的难学,因为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枯燥和抽象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图形、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弥补了这种不足,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直观,大大缩短了事物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有效的思考知识的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变化把形与数有机结合,将运动和变化展示给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讲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动画演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讲述圆中角的相互关系,以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

2.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优化课堂教学。例如讲述平移时,网上搜集生活中的平移图片,加深了学生对平移的印象,丰富了平移知识面。课件适时地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形式在教学中补充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诚然,多媒体技术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因为时间限制不宜在板书上一一列出的练习题得以呈现,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在黑板上书写最重要的内容就可以了。

3.促进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述统计调查时,学生自己网络查询并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接受就很容易。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底蕴。

4.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备课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百度搜索”点击一下就能短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弊端

1.追求形式,为使用而使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然而,不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只有选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顾教学内容追求形式,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的“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缺陷,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一些教师把一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融入课件之中,连一个小小的提问都不放过,本应教师做出的由电脑代劳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完全放弃了直观的教具、板书。一些教师为了课件的漂亮,制作上花费了高倍的时间和精力,不研究教学方法,本末倒置。

2.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课件是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提问的问题都是安排好的,上课时,教师按部就班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每一个步骤。教师圈定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轨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沿着轨迹走前行,不能雷池半步,这种程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3.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技术增加了信息量,迫使学生眼睛紧跟课件的演示,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和质疑,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的速度。教师忙于课件的顺利衔接,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了。

4.造成教师对板书的遗忘

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导致一些教师把能搬的知识都往课件上搬,造成了课件质量的下降、板书的冷落。数学学科是抽象的,要重视结论,也要重视过程,要重视形象思维,也要重视抽象思维。教师板书的过程中是带着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忽视的。把所有的过程集于课件之中,表面上看学生可能懂了,做题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5.追求快节奏,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节省了教师作图、板书时间,课堂节奏加快,密度增加,然而欲速则不达。学生思考这一页的问题,屏幕已经显示下一页的问题。学生正在解题,屏幕上显示出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思考。学生学习是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则起到了负面影响。

6.学生产生疲劳厌倦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好,会导致学生疲劳厌倦。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与否,一律运用,一次性做好课件,每一学期没有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疲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必须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获取最大教学效益。只有认清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利与弊,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得心应手。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发展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效果。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种依靠逻辑和计算的动态知识体系,不能用简单的静态思维去理解,因此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我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情形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下文主要阐述笔者对提升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进一步钻研,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任务而不是由别人来布置。通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成为他们感官所能感知的,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视频,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起来更有热情。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有限,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然而音频视频的结合,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确保其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

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仍处于萌芽期,对数学的理解也多半是来源于对课本上公式的记忆,这就会使得数学的学习过于死板,应用起来较为困难。然而,如果营造一个渗透了数学知识的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模拟来调动学生使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学习过程会更加主动,更加直观,学生能感知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三、教授学习方法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加有用,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知道如何面对一个问题,学会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也能学到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知识,这与整个风云变幻的社会是相适应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是对于问题展开思考的整体框架是有据可循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学会利用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能够辨析问题的优劣,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四、通过表扬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索的信心

学生在自卑时会缺乏主见,对问题的探讨会更加被动,因此老师必须起到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原则。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会使学生对掌握学习成果的过程充满欣喜,因而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就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提高,除了兴趣,自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那些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应该大力赞扬他善于动脑的优秀学习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要有所记录,每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就应该加以褒奖。这会给学生一种学习主动就能得到表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提倡适度的批评,对于部分学生的自负行为应当严格批评,避免学习中太过浮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智力情况和学习习惯,因此在评价时要确保个性化差异化。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多为答案确定唯一,这就形成了我国如今思维局限的教育格局。为突破这一学习障碍,我们应当在平日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挖掘与锻炼,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条件开放性、问题开发、答案开放来进行,这些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区别于课本,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记忆。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问题考虑因素更多,思维更缜密,而且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佳。归纳总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开放题可以激发学生总结、交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现有问题的延伸提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性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他可以通过延伸提问对问题中各个变量的含义掌握更加全面,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总之,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如今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但是也只有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当今教育的每一步,才能从深层次弥补问题意识低下的不足,才能改变当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具创新力,思维更严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杰.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xx,(9):44-45.[2]张启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xx,(10):23-24.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二中学 严自丽

就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教育而言,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最为困难的。首先,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够深刻、全面,从而造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其二,由于初中生心理成熟不尽相同,形成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其三,由于初中生心理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的,形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其四,由于初中生阶段属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出现反复,形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复性。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学生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 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既体现了 党对青少年一代的厚望,又使我们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二、德育工作,家庭教育为主

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需要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教师们常常思考对策,更需要学生家长的关心和支持。然而,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都不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正确引导,大都死搬教条老一套,或撒手不闻不问扔一旁。他们常常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用老方法教育孩子,用老思想限制孩子;他们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常常采用破口大骂,拳脚相加等粗暴而又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因此,家长的问题也成了农村学校当前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突显出德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知道,德育是教育者遵守一定的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作为受教育者,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的,其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只有通过孩子内在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才能形成。因此,家长不能把孩子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应该把孩子视为德育的主体。只有当孩子真正成为德育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德育中,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三、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面对学生的德育现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想想我们为学生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要像冬天里的一把 火,不仅能温暖学生,而且能点燃学生的生命。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

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一、冲刺策略 中考就要到了,为了能在中考时胸有成竹,考生要做以下几件事:

(一),了解中考试卷的命题原则,明确试卷结构、难度系数。中考试卷的命题原则为:保持稳定、适当创新、检测潜能。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仍会维持在6:3:1的水平,命题风格基本稳定。试卷会在以下三个方面作适当创新,一是题面上创新,如:变换问题的呈现方式,由平铺直叙的文字表述改为人物的语言

对白;由条件的直接揭示改为图表的无言表达;由问题结论的推导求解改为问题结论的探究验证等。二是知识综合上创新:数学内部知识的综合或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总之,试卷绝大部分题目都是基本题型。

(二),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将课本翻阅一遍,首先对基础知识、重点章节重要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初中数学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课题学习,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学会运用。即使是综合题的求解,也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积累是开启难题的钥匙。二是回顾课本上的典型例题和习题。我们分析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用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素材、背景,大都是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或是这些题的变形。因此,对典型习题要研究并掌握其重要的步骤和方法,以免在考试中因思维不严谨或解题不规范而被扣分。

(三),整理试卷上的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寻求减少错误的方法。分析并解决自己在试卷中的问题是最有实效的举措。重点是分析丢分的原因,如果是粗心造成的错误,首先要对自己说:“没关系!”但也要重视,粗心有以下三种:一是审题不清,二是计算错误,三是笔误。对于常常把题目看错的考生,首先要定神,考试时将题目读三遍,确定已经理解题意后再作解答;

二、应试技巧

(一),对题目的审查要认真。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审题的正确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和基础,对题目的阅读,除了有较好的语文基础外,必须结合数学的特点,最后达到看懂、看清题目内容的目的。审题过程注意以下几点。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式,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相同的设问,问题的性质是可以翻新的。2.对“生题”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从心理上先不要觉得很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二),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1.选择题的应答:主要方式有两种:(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这时将唯一的正确选项答出;(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作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2.填空题的应答:由于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要注意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3.计算题的应答:计算题综合性强,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反映的是一个较复杂或较深奥的运算过程,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完整地解出答案。对有数字运算的题目一般应从已知条件开始,每用一次公式就代入一次数字,一步一步地解下去。在数学中考中,遇到一至几道未见过的不会做的难题,这是正常现象,当然,这样的“难题”,也是大纲范围内的题目。所以,往往多看几遍题目,仔细地想想,也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我的学生为什么喜欢学数学

原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都喊数学难学。难在哪里?难在内容抽象、概念难记、公式难背、运算易错。因此,从难学发展到不想学。现在,学生一反常态,喜欢学习数学了。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这与实验教材编得好有关,与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有关。现在,仅就教材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从当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开拓型人才的角度来衡量,人民教育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具有很多优点的:

首先,实验教材新颖,图文并茂,吸引学生

我校是广西南宁市新城区实验区的一所学校,数学课本是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学生一拿到教科书,就惊喜不已,个个爱不释手,有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道:“当我领到数学新课本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哇!好酷啊,我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本,我被课本中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及卡通深深地吸引住了„„”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新颖的课本及图画,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仅能唤起他们的联想,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因而,课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现代化城市的建筑群,并以此为背景,汇总了本章的主要图形,这样的教材,很快地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登堂入室,进入知识的“大厦”。有了这种“兴趣”,就能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持久地潜泳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所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最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选择一本好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教材,教师在教学时又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辅之以诚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形象的体态,必然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授“生活中的图形”一节时,用多媒体打出各种各样的图,有圆柱体的、圆锥体的、正方体的、长方体的、棱形的、球体的,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自己设计画图,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举办展览,寓教于画,“思”在其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实验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在小学时,学生总感觉到数学太枯燥、大单调、太抽象,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学习时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学数学的乐趣,总觉得学数学“无用”。而现在的实验教材与实际结合,内容新颖,实验内容多,实践活动多,增添了不少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富于想像思维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日历中的方程”这节里,就出现了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展现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该问题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材让学生亲自从事这一游戏,深入观察日历中“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动了脑又动口。实验教材就是通过系列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学生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次,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有成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要动手实践,同学之间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习“去括号”这一节内容时,实验教材首先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棒的根数的,我让学生充分思索后,让小明同学示范摆火柴棒。

在这些图形中,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而他的同伴小颖又是另一种摆法。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根数,得到的代数式是4x-(x-1)。利用运算律将两式去括号,并比较运算结果,其结果是:

4+3(x-1)=4+3x-3 =3x+1;

4x-(x-1)=4x+(-1)(x-1)

=4x+(-1)x+(-1)(-1)

=4x-x+1 =3x+1.从以上两个代数式看,这两个代数式是相等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议一议,并与同伴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到的结果,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比较小明与小颖的摆法,看哪一种摆法最简捷。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表述、交流,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兴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又如,我在讲“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节内容时,让4名学生分别坐在4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同一个物体(水壶或茶杯),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画下来,然后再和同伴交换看法,猜一猜哪幅画是谁画的,画者坐在哪个位置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像,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图形是不一样的,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现在喜欢学数学,与实验教材的新颖、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然,也与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有关系。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北师大编的实验教材,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不远的将来,我坚信新教材更充实、更完善。我祈盼着拿到一套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的新教本。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代数学习

姓名:谈华军 摘要: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难,特别的初一学生刚刚接触代数,对代数的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里就初中代数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代数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代数,概念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

初一代数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1)数学的特点。(2)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3)初中数学学习展望。(4)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5)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6)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学生对于数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虽已有过两次扩展,一次是引进数0,一次是引进分数(指正分数)。但学生对数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扩展,体会不深。而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

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5米”说成“升高负5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我们在正式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前,先把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作一次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注意到数的概念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逐渐发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数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而引发新数集的扩展。即自然数集添进数0→扩大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添进正分数→算术数集(非负有理数集)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集……。这样就为数系的再一次扩充作好准备。

正式引入负数概念时,可以这样处理,例:在小学对运进60吨与运出40吨,增产300千克与减产100千克的意义已很明确了,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数把它们的意义全面表示出来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这种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是经常地接触到的,而这种量除了要用小学学过的算术数表示外,还要用一个语句来说明它们的相反的意义。如果取一个量为基准即“0”,并规定其中一种意义的量为“正”的量,与之相反意义的量就为“负”的量。用“+”表示正,用“-”表示负。

这样,逐步引进正、负数的概念,将会有助于学生体会引进新数的必要性。从而在心理产生认同,进而顺利地把数的范畴从小学的算术数扩展到初一的有理数,使学生不至产生巨大的跳跃感。

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

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尚

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

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认识、进行巩固。

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大都是11至12岁,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

这头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所以,小学数学第八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一要使学生掌握算术法和代数法的异同点,并讲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二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把实际中的数量关系改写成代数式的训练,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使较复杂的应用题化难为易。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要让学生始终参加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动,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及优越性,这其中审题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法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找不出相等关系,方程就列不出来,而找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后,将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量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方程就列出

来了。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有些问题用算术法解决是不方便的,只有用代数解法。对于某些典型题目在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出后,同时与算术解法作比较,使学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摒弃用算术解法做应用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对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垣曲县同善初中张凯斌摘要: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在初中数学教......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在初中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朱燕玲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走进生活 感悟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李玲苗喜 峪 中2011年4月 学 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喜峪中学李玲苗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 、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 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高尚 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从初中数学课改看中考发展方向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