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课应力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悟课文的知识及思想价值,这是当今阅读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层次。我们教师要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求发展。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就是一道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它带动学生对课文作出了各自独特的阅读和思考。在教学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推敲课文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呢?我在本课做了一次尝试。在初读感知后,我提出了探究内容——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不失信”?学生通过分析品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体会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2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两个班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守信”和“失信”。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2.同样的小组合作,不同的效率。
两个班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完全一样的任务,因为布置要求时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班,布置了请组长分配角色,准备朗读汇报的任务后,就请学生开始合作。可等我转了两圈,还有组因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争论,大大地浪费了时间,效率很低。
第二个班,我明确了要求,请组长在5秒钟内分配完角色,马上进入朗读。超过时间的小组将受到警告。读的过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次。读完一遍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个组准备的最好,最抓紧时间。这样一来,第一节课中的无效争论少了,各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读中去,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教学环节能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关键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多说一句话,明确要求,节约的可能就是好几分钟时间,效率会更高。
3.“扑空”和“解释”,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两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庆龄”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宋庆龄”……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3略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盲区。不知道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区别。通过教学和查找资料,觉得略读教学可以这样来教。
王崧舟认为:设计应以大框架、大板块为主。教学流程不宜过精过细。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
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
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
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
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展开探讨交流。在讨论、交流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知道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她拒绝的态度十分直接了当,没有丝毫犹豫。“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我让学生认真探讨这些话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她不能跟爸妈一起去伯伯家,她要在家等小珍。”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拒绝了妈妈的建议,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如果因此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使学生学有所悟,读有所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得到启示。
在下午的班会课上,我还让学生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都决心向她学习,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在学校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家中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欧阳艳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4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
一、选课细细思量
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我觉得选择《我不能失信》这一课很好。
二、备课厚积薄发
选好课题之后,就要开始备课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有大声朗读,有默读,还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进行对比阅读,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意图以及该文在单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开始撰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教几十年,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格式也算是轻车熟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报刊杂志上刊登不少专家、学者的教学设计,没有将三维目标刻意分开来,因此我也就没有拘泥于这样的格式了。我具体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除了依据课文导读和课后生字确定学习5个生字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之外,我还确定了“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和“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两个承前启后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关于“人物对话的朗读、人物对话提示语的写法”等知识,还为学生下一节课单元训练中“怎样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习作做了铺垫,更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所以这两个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设计感,细心认真谋划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啊,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我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比赛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我设计了“问题激趣,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体会主题;学习对话,训练能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这六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两处的机动,避免课堂生成遭遇预设不太一致的尴尬。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了几次,进行了多处修改,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和第四环节“学习对话、训练能力”的预设,我反复修改。最终,我利用3个晚上(白天迎接县教育局巡察和担任评委)在忙碌中将教学设计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据教学设计(我没有借鉴网络上课件),利用2个晚上将ppt课件做好了。终于在比赛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阵轻松。要知道,一节语文比赛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务了。
三、课堂以生为本
我虽然上过不少的公开课,也上过很多次比赛课,甚至在省外千人会场做过分享或讲座,但我一直认为,上一百次公开课就一百次紧张。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对此做了一定的预设,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学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心想,这次比赛我不能太差,虽然一等奖拿不到,最少要拿一个三等奖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来到江河小学三年级教室准备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上课铃没有响起我就走进了教室。本来我最初的预设就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踩着铃声走出教室”的。因为紧张,所以抛弃了预设。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不应该啊!
新课导入环节,我根据借班上课对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预设一个突出表现同学们以前听课的规范要求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上课兴趣,同时告诉学生这节课如何做好听课的规范,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过渡语也很不错,与课题“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开课的环节我很好地进行了“备课”——上课前练习了好几遍呢,所以自我感觉很好,而且普通话也不差,过渡也很自然。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之后,一位同学在拼读生字“歉”时,把拼音作为三拼音节“q-i-an”来读的,读出来的字音肯定不对。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纠正这个错误,我花去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一遍又一遍进行拼读“q-ian”,终于学会了,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分析了解课文的时候,我预设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在提问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五个,一种说是六个。我知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远远超过了预设,如果我直接给出答案5个,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可是,我一直坚持课堂教学需要心中有爱、目中有生的教学理念。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别说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六个任务中“女儿”也是一个,其实“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为了帮助学生认定文中的“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学生弄明白。虽然这样两次讨论和交流,对后面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课后听录音知得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是准备完成多项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一师一优课比赛的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当我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来到楼下办公室时,江河小学教导处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徐老师,你的课只录了7分钟。”一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后来他说,手机放在三脚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没有录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开玩笑说:“因为我长得黑,手机录着录着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课的时候我用自己的手机录音了。
听着自己上课的录音,感觉很别扭啊!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过渡语不简洁,口头禅“啊”用的较多。每一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过渡语言单调,大多是“接下来……”和“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啊,这个”等口头禅较多。
二是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哎,听着课堂教学的录音,发现我的课堂语言真的很差,普通话很不标准,除了开课时的几句话还不错外,经常出现土话,比如把“刚才”读成“江才”;很多语调不对,后鼻音不到位,没有儿化音或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啊!
三是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好,时间分能配上前松后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前面2个环节就用去了20分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导致在“学写对话 训练能力”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来在备课时我就预设了自己写的两段对话,在课件上插入了超链接,因为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没有展示了。没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话的写法,更没有为后面写人习作的训练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是紧赶慢赶的一带而过,让学生觉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是课件上出现明显错误。本来在第五环节即“总结课文 升华主题”中,我想“照应开头”,让课堂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教学过程,于是把教材中“学习提示”上面的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打在课件上,没有想到在录入时将其中的“其”字漏落。当课件一出现这句话,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大声提出说:“漏掉一个‘其’字”。虽然我很机智地应对了这个错误,但是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的确不应该发生啊!
总之,这节比赛虽然评委所打的分数不低,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满意。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5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
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二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另外,还有一点,我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完全是凭着课堂机智来应付突发情况。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这样就会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案,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7《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8今天胡老师上的是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虽说是略读课文,不用完成课堂作业,但是胡老师的备课还是很认真,在她的书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看到这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今天两个班上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胡老师的课堂指导这么到位。
进入课堂主题之后,胡老师板书“守信”,接着引导学生“我不能——”,两个班的学生大部份均“上了当”,顺嘴说出了“我不能守信”。等发现是错的之后,学生马上纷纷改口,于是出来了“我不能失信”、“我要守信”等用词正确的题目。在改正错误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守信”和“失信”这一对反义词的意思进行了理解。再让学生读课题“我不能失信”时,学生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一个小小的环节预设,就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还让学生主动学会了正确应用。
这节课有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以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向来是语文学习特别是中高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归纳主要内容既要“面面俱到”,又不能太过琐碎。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说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成了概述课文或者复述课文。这就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老师指导得有没有效果,就看他如何把握学生的语言,化繁为简,或增或删,或提炼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或补充某个内容。这种指导最见老师的功夫了。胡老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指导是很有效果的。
在(1)班上课时,胡老师分别请了三个相对好一些的学生。第一个学生讲时胡老师根据学生的语句提炼了“一家人”一词,增加了“一个星期天”的内容。第二学生讲时就注意了胡老师刚才纠正的地方。听了第二个学生的发言,胡老师指导学生“宋耀如一家”和“宋庆龄一家”后面跟的是“到朋友家”还是“到伯伯家”,强调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不要太具体。第三位学生讲主要内容时就趋于完善了。
从上面两个指导的环节可以看出,指导的有效性是和课前对学生以及教材的正确把握分不开的。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备课看上去很认真,教案上从进教室开始写到出教室,结果课堂的指导效果却很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只考虑到自己怎么走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指导的方法。
胡老师今天的课,再次证明了“学生的错误是教学资源”这句话。在(3)班上课时,学生读课文时读错“扑空”和“解释”两词。胡老师纠正了“解释”的读音之后没有停留在这一程度上,而是顺势引导让学生说说“要是宋庆龄今天去了伯伯家,第二天她会怎么向小珍解释”。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说出了从自己凭空想想的“昨天忘了”,到根据课文理解的“昨天到伯伯家看鸽子,鸽子很漂亮”,“昨天到伯伯家去了,去伯伯家是很难得的”这些答案。一个小小的读音错误,变成了一个课堂生成的亮点。
课堂指导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浸yin一段很长时间不可,不断磨练,不断反思,才能练就这样的本领。
听课有收获是很开心的事情。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9《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要逐渐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的内容叙述了一遍,虽然语言比较罗嗦,但是把课文的意思说了出来。我对他说:“你用心去读了,说出了课文的内容。如果语言能更简练些,那就更好多了。谁能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位同学回答的时候,语言简练了许多,基本上概括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个别句子说的不是很通顺。“谁能完整而又简练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当第三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了,说的句子也更加熟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个锻炼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倾听别人得到的启发。当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广阔。
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它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现在许多学生说起话来经常词不达意或者是啰里啰唆说不到重点。所以,我就想到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能一开始孩子说不明白,但是只要老师有心去指导孩子说话的方式,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如果我们每一节课中都有意识的去注意学生的说话方式,然后针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相信日积月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10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课前让孩子们搜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小故事,初步了解这个名人。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还都写在了纸条上,所以课堂上讲的都很自信。能够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铺垫。
二、在检查词语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了一对反义词,“守信”和“失信”,通过找反义词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了失信的意思。突破了词语的难关。
三、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读为本,通过大声朗读、默读、赛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文本中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宋庆龄美好的人格品质。学生也就是在一次次美妙的朗读声中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三年级一个重点,要教会孩子能够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课文。所以整堂课我就是让孩子们找词语来感受宋庆龄的品质,孩子们找的相当好,理解的很到位。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三年级又一个重点,如何让刚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掌握这个能力,教师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们说的是五花八门,但我不加评价,通过学习课文后,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说的比较到位了。说明需要给孩子一个阶梯,让他们顺着梯子才能爬上去。
另外有一点,语文学科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11由于这课是选学课文,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中得知,做人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言而无信。所以我基本放手都有学生自己去解决。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
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在说到最后我结合自己班级的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说说自己身边的守信的事,让说的孩子知道这品质的高尚,让被说的孩子知道,原来自己这样做在别人的心中是个那么的好,从而教育他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参与面很广,发言很积极。
《我不能失信》语文教学反思12《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做个守信用的孩子。我以文前的导读为切入点,指名读了解文章的要求,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汇报自己的感受,回答提问,并结合身边谈谈感受。教学中,我将习作的要求加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守信用的人,从而调动了孩子们说的积极性,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教学目标完成,最后我还加入了一篇课文《不懂就要问》,实现了语文课的“1+1”,今后会继续进行训练。=
第二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
《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让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加深理解: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
一、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二、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
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三、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我起初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修改后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读守信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即再一次品读体现她守信的话语与动作,效果更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五、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
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七、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学生在畅谈的时候,很明显有点死板、有点刻意,更有点遍故事的味道。所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八、课堂纪律还是一个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比干巴巴地说哪个学生不认真、纪律不好,效果会好多了。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4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
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5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
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
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齐读老师总结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白了自己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目的明确,学习有了方向。
课堂中,1、分角色朗读课文。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2、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遇见一个难题:老师答应同学们给你们买礼物,但由于着急上课,老师忘记买了。此时此刻,天空刮起大风,又是打雷又是下雨,我是冒着大雨,兑现诺言,给你们现在买呢?还是改天再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我想让大家给我出个主意,好不好?”这样设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可以帮助老师,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拓展,升华主题。联系中国实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植入心中!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6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期间加以学法指导。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演一演、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7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老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同学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同学自读导语局部,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同学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考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孩子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同学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和”,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同学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身概括地讲。我想大局部同学处于这种状态。
二、同学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同学,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身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同学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干让同学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8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自主阅读,读中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认识课题上的“※”,明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紧接着提出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顺势向学生讲述略读课文的要求:要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这样一道能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宋庆龄诚实可信的可贵品质。经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9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及相关的人物。
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最后,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的读,反复的`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还给学生安排了即兴表演。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另外,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抓住重点的字词,如:“抽”“笑”等词,让学生透过这仅有的几个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0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课前让孩子们搜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小故事,初步了解这个名人。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还都写在了纸条上,所以课堂上讲的都很自信。能够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铺垫。
二、在检查词语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了一对反义词,“守信”和“失信”,通过找反义词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了失信的意思。突破了词语的难关。
三、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读为本,通过大声朗读、默读、赛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文本中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宋庆龄美好的人格品质。学生也就是在一次次美妙的朗读声中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三年级一个重点,要教会孩子能够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课文。所以整堂课我就是让孩子们找词语来感受宋庆龄的品质,孩子们找的相当好,理解的很到位。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三年级又一个重点,如何让刚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掌握这个能力,教师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们说的是五花八门,但我不加评价,通过学习课文后,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说的比较到位了。说明需要给孩子一个阶梯,让他们顺着梯子才能爬上去。
另外有一点,语文学科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上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我不能失信》,感觉有满意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反思如下:
这片课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尽可能放手,从解题开始,我先板书“失信”两个字,结合“信”字的五种解释,让学生判断哪种解释最合适,结果答案不一,看来学生对失信这个词不熟悉,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我又一一把答案带入词中,学生最终明白,失信就是失去诚实。然后我板书“我不能”三个字,在“不能”下点点儿,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把题目读好了,也读出了文章的中心,虽然导入费了5分钟,但我觉得让学生学会一种理解词方法还是值得的。
这节课,我感觉最遗憾的'是拓展训练这一部分,我补充了这个故事的结尾:“就这样,宋庆龄一个人在家等小珍。11点了,小珍还没来,庆玲十分失望。中午,父母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哎!要知道她不来,就不等她了。”宋庆龄说:“不,没有来,我也要等,虽然没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可能结局太令学生感觉意外了,因为他们觉得小珍一定会来,因此,当我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一个人也没举手,后来叫了一名学生,他说它觉得庆龄很诚实,之后学生都这样说,现在想想,如果我能这样说:“同学们,庆龄真不该等小珍,她应该去伯父家,你们觉得庆龄的等值得么?”这样,学生就会有两种意见,在辩论中,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总之,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3
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4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课应力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悟课文的知识及思想价值,这是当今阅读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层次。我们教师要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求发展。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就是一道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它带动学生对课文作出了各自独特的阅读和思考。在教学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推敲课文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呢?我在本课做了一次尝试。在初读感知后,我提出了探究内容——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不失信”?学生通过分析品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体会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5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第三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篇一:《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篇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联系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而《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重点是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诚实守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如何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
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板书设计: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教学反思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时间就有多,而填鸭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指名说。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篇三: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张晓凤 这节课主要突出的主题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节内容主要也是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本来想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和动作来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但由于我对学情了解较少,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如第一环节,我设计的问题较多,也不精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处,导致有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在这一环节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在第二环节上的分角色朗读没有较多时间去读,课堂效果比我想象的相差很远。
通过这一次的失误,使我认真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认真的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备课,打破原有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老师的一厢情愿)。只有真正的了解学情,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学的扎实、学的轻松,而且还能较快的投入语文学习中。篇四:《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要逐渐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学站起来把课文的内容叙述了一遍,虽然语言比较啰嗦,但是把课文的意思说了出来。我对他说:“你用心去读了,说出了课文的内容。如果语言能更简练些,那就更好多了。谁能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位同学回答的时候,语言简练了许多,基本上概括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有个别句子说的不是很通顺。“谁能完整而又简练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当第三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了,说的句子也更加熟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个锻炼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倾听别人得到的启发。当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广阔。篇五:《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一、“守信”与“失信”,《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二、生成中解释。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第五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
1.本节课,我抓住了认识一个人物、了解一种胸怀、学会一种品质入手,就让学生认识宋庆龄,在介绍宋庆龄时,教师重点讲解她的美好品质,那就是诚信,宋庆龄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我不能失信。课堂的最后,通过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合新时代,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喊出了一个民族永恒的心声,我不能失信,进而让学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扣好学生在成长路上的第一粒纽扣,这是内容的升华。
2.本课的语用点是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为此,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句子的意思。通过找句子中的动作、语言描写来体会句子的意思,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感受句子展现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告诉学生应该做怎样的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3.适当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另一方面通过说话、写话去训练如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此是交给学生习作的金点子,让学生抓住“一人、一事、一品质”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写,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语用点。
4.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
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
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
一、选课细细思量
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我觉得选择《我不能失信》这一课很好。
二、备课厚积薄发
选好课题之后,就要开始备课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有大声朗读,有默读,还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进行对比阅读,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意图以及该文在单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开始撰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教几十年,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格式也算是轻车熟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报刊杂志上刊登不少专家、学者的教学设计,没有将三维目标刻意分开来,因此我也就没有拘泥于这样的格式了。我具体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除了依据课文导读和课后生字确定学习5个生字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之外,我还确定了“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和“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两个承前启后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关于“人物对话的.朗读、人物对话提示语的写法”等知识,还为学生下一节课单元训练中“怎样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习作做了铺垫,更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所以这两个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设计感,细心认真谋划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啊,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我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比赛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我设计了“问题激趣,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体会主题;学习对话,训练能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这六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两处的机动,避免课堂生成遭遇预设不太一致的尴尬。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了几次,进行了多处修改,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和第四环节“学习对话、训练能力”的预设,我反复修改。最终,我利用3个晚上(白天迎接县教育局巡察和担任评委)在忙碌中将教学设计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据教学设计(我没有借鉴网络上课件),利用2个晚上将ppt课件做好了。终于在比赛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阵轻松。要知道,一节语文比赛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务了。
三、课堂以生为本
我虽然上过不少的公开课,也上过很多次比赛课,甚至在省外千人会场做过分享或讲座,但我一直认为,上一百次公开课就一百次紧张。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对此做了一定的预设,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学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心想,这次比赛我不能太差,虽然一等奖拿不到,最少要拿一个三等奖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来到江河小学三年级教室准备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上课铃没有响起我就走进了教室。本来我最初的预设就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踩着铃声走出教室”的。因为紧张,所以抛弃了预设。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不应该啊!
新课导入环节,我根据借班上课对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预设一个突出表现同学们以前听课的规范要求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上课兴趣,同时告诉学生这节课如何做好听课的规范,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过渡语也很不错,与课题“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开课的环节我很好地进行了“备课”——上课前练习了好几遍呢,所以自我感觉很好,而且普通话也不差,过渡也很自然。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之后,一位同学在拼读生字“歉”时,把拼音作为三拼音节“q-i-an”来读的,读出来的字音肯定不对。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纠正这个错误,我花去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一遍又一遍进行拼读“q-ian”,终于学会了,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分析了解课文的时候,我预设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在提问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五个,一种说是六个。我知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远远超过了预设,如果我直接给出答案5个,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可是,我一直坚持课堂教学需要心中有爱、目中有生的教学理念。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别说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六个任务中“女儿”也是一个,其实“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为了帮助学生认定文中的“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学生弄明白。虽然这样两次讨论和交流,对后面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课后听录音知得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是准备完成多项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一师一优课比赛的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当我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来到楼下办公室时,江河小学教导处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徐老师,你的课只录了7分钟。”一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后来他说,手机放在三脚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没有录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开玩笑说:“因为我长得黑,手机录着录着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课的时候我用自己的手机录音了。
听着自己上课的录音,感觉很别扭啊!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过渡语不简洁,口头禅“啊”用的较多。每一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过渡语言单调,大多是“接下来……”和“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啊,这个”等口头禅较多。
二是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哎,听着课堂教学的录音,发现我的课堂语言真的很差,普通话很不标准,除了开课时的几句话还不错外,经常出现土话,比如把“刚才”读成“江才”;很多语调不对,后鼻音不到位,没有儿化音或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啊!
三是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好,时间分能配上前松后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前面2个环节就用去了20分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导致在“学写对话 训练能力”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来在备课时我就预设了自己写的两段对话,在课件上插入了超链接,因为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没有展示了。没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话的写法,更没有为后面写人习作的训练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是紧赶慢赶的一带而过,让学生觉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是课件上出现明显错误。本来在第五环节即“总结课文 升华主题”中,我想“照应开头”,让课堂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教学过程,于是把教材中“学习提示”上面的一句话“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打在课件上,没有想到在录入时将其中的“其”字漏落。当课件一出现这句话,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大声提出说:“漏掉一个‘其’字”。虽然我很机智地应对了这个错误,但是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的确不应该发生啊!
总之,这节比赛虽然评委所打的分数不低,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满意。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4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朗读,组间比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教学任务完成后,也发现我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完全是凭着课堂机智来应付突发情况。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希望能使每一堂课都能有所得。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5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安排了一个课时,在没有上这课之前,我非常担心一课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改变了以前的教法,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学伊始,我用谈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欲望高涨,这时我就出示了自学提示,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的`拿出笔来圈圈画画,有的拿出了学习工具,有的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非常的活跃。经过检查,同学们通过自学已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6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二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另外,还有一点,我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完全是凭着课堂机智来应付突发情况。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这样就会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案,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7
《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课文中的宋庆龄虽然里孩子们的太远,但我不能失信的事情孩子们还是很容易明白的。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自己怎么“失信”的事情,并且向对方表示歉意。但让我意外的是,有的孩子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不是一两个孩子这样说,我很震惊。平时我们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下了足够的功夫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首先看到别人的不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怎么正确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自审,并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些小故事,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8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9
由于这课是选学课文,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中得知,做人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言而无信。所以我基本放手都有学生自己去解决。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
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在说到最后我结合自己班级的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说说自己身边的守信的事,让说的孩子知道这品质的高尚,让被说的孩子知道,原来自己这样做在别人的心中是个那么的好,从而教育他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参与面很广,发言很积极。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0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我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感悟宋庆龄所具有的'品质,绝大多数同学能谈到“守信”这一点,于是围绕守信展开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宋庆龄是如何守信的。
首先,难道宋庆龄不想去伯伯家吗?联系上下文讨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这几句话都直接或间接的写出了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
其次,庆龄临出门时突然停住了脚步,想起与小珍有约,决心留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宋庆龄丝毫没有犹豫的决心:“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抽回来”一词非常明显的写出了庆龄毫不犹豫的决心。
再次,从“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这句中也能体会到宋庆龄的守信,同时,当学生找到这句时,顺势问一句:这句除了写出了宋庆龄的守信还写出了什么?答案:诚实。
最后,揭示主题,强调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并希望这种品质能影响在座的所有学生。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2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
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
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齐读老师总结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白了自己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目的明确,学习有了方向。
课堂中,1、分角色朗读课文。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2、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遇见一个难题:老师答应同学们给你们买礼物,但由于着急上课,老师忘记买了。此时此刻,天空刮起大风,又是打雷又是下雨,我是冒着大雨,兑现诺言,给你们现在买呢?还是改天再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我想让大家给我出个主意,好不好?”这样设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可以帮助老师,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拓展,升华主题。联系中国实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植入心中!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3
略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盲区。不知道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区别。通过教学和查找资料,觉得略读教学可以这样来教。
王崧舟认为:设计应以大框架、大板块为主。教学流程不宜过精过细。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
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
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
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
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展开探讨交流。在讨论、交流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知道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她拒绝的态度十分直接了当,没有丝毫犹豫。“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我让学生认真探讨这些话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她不能跟爸妈一起去伯伯家,她要在家等小珍。”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拒绝了妈妈的建议,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如果因此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使学生学有所悟,读有所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得到启示。
在下午的班会课上,我还让学生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都决心向她学习,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在学校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家中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欧阳艳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4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课应力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悟课文的知识及思想价值,这是当今阅读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层次。我们教师要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求发展。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就是一道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它带动学生对课文作出了各自独特的阅读和思考。在教学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推敲课文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呢?我在本课做了一次尝试。在初读感知后,我提出了探究内容——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不失信”?学生通过分析品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体会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5
一、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二、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
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三、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我起初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修改后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读守信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即再一次品读体现她守信的话语与动作,效果更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五、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
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七、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学生在畅谈的时候,很明显有点死板、有点刻意,更有点遍故事的味道。所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八、课堂纪律还是一个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比干巴巴地说哪个学生不认真、纪律不好,效果会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