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
随着教育部和学术界对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各门学科在教材、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等不同领域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动。为完成新的历史教学目标,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势必要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一些创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一】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戚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等,使学生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内容,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教学法,让学生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
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二】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三】
一、新教材的优势。
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学习探究课程”,“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刀耕火种’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课前
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
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紧扣“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四】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2021年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文本【五】
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的编写体例、新颖独特的史学观点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反思,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1.有效地选择教学范围
我们认为对高一学生的课堂要求是大致性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不必将知识面拓展得太宽、知识点挖掘得太深。在不违背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课堂的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认为在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以便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落实。而对它们的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这些繁杂的内容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考虑。否则,即使教师详细分析了,学生也很难做到持久记忆,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冲淡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所以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范围时,我们要根据高一年级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选择,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2.有效地确定教学难度
新教材内容跳越性大、观点新、理论性强,给高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不少的困难。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理解不了,运用不上,学习效果很差。这就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降低了难度,将重点主干知识尽可能简化,一些深奥的难点内容没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细,让学生了解大体状况、理解主要含义就可以了。例如,必修一专题一以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主,我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记住几个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点内容,如秦汉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只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影响,而对三公九卿的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让学生掌握其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对它所产生的原因,六部的具体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不再提起。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篇: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高中是一个对于我们的基础知识体系进一步细化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深刻的意识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素质教育和高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老师,我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改变教育理念,学习教学创新
过去的教学大都是没有工具,也没有教学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每一节课都是完成教学的进度为主,照着课本进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问题不予理睬,坚持自己是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渐渐禁锢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也使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主动改变我们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比如讲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历史记录片,当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时,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时不再是将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的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去提点和进行补充,让课堂变得有趣。
二、向课堂要质量,备课有方法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教学变得更加有质量,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更加的快。课本使我们必须要熟知的,利用每一个素材制作好资料,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吸收进,而不是在课后就还给老师了。
写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怎么将刻板的文字讲的生动有趣,就要在准备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提问题,老师进行解答。这样使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他们自主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唯物史观”又被大众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唯物史观点明了真正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2
一、新教材的优势。
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学习探究课程”,“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刀耕火种’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课前
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
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紧扣“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3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x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仅为了了解过去,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和未来,为了减少在现实生活中走弯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而如火如荼进行的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也恰恰赋予了历史这门学科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1、充分利用教材,以党史为线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宏观掌握、理清线索,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划分历史分期,在每个阶段弄清重大历史事件,讲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我们常说,老师和学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学到一点知识,老师必须把与此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知其来龙去脉。
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于每章每节,讲清前后联系,每章一总结,一复习。
2、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尽可能地再现当年的`历史画面。
3、表格式教学法。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等。
三、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男同学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女同学不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过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历史多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同学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时,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学习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熟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再慢慢认真体会、领悟。因为女生的心细,而历史又多要求记忆。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学生意见一次,了解学生的心声。
3、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消除木桶效应。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差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经过努力,差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四、加大管理力度,从严要求学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1、加强课堂管理。
2、按时收交作业。
3、月考结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寻找原因。
4、重视每次考试,考前认真地复习。
5、设立会考倒计时牌,警示学生。
6、各班建立历史学习互帮互助小组,由每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每次考试过后,重新总结一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5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6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沧州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体会7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三篇: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光阴似流水,转眼间,就临近期末了。这期间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教育 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 和校本培训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并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做到依法执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关爱 学生。
二、教学方面:
本学期担任高一4个班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刚从初中转入高中的实际情况,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1、备课方面: 本学期以来,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教学方面。其中,备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课,没有备好课是不行的。备课时我能够认真钻研教材、教师用书 、课程标准,虚心向同教研组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同组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复习的时候,我把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一起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
考的主动性。我发现,如果一堂课准备的充分了,有把握了,上起课来也就自信多了,学生反应的也比较积极。相反,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我不能及时备课,或者有些教学环节处理的不到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提前备课,并将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有机结合起来。 2、听课方面:开展听课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学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本学期,我能够按要求听完15节课,除了听指导教师的课外,我还听了其他年段、其他学科老师的课。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有其出色的地方,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不同的效果。通过听课,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学中及时地纠正;通过听课,我也学到了很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应用。
3、帮扶方面:通过本学期两次月考,我对各个班级学生的历史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依据考试成绩以及个别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我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并给予实施。我主要是把晚自习留给学生,同时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学生在平时考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内容和习题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学海无涯,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这是我近一学期来的最大感受。
壬辰岁末
20xx年xx月xx日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
在20xx-20xx学下学期,本人担任高一(7)、(8)、(9)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三个班中,除了(8)班系重点班之外,都是普通班,其中(9)班的历史基础很差,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均排在最靠近尾数,(7班)为中等。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科整体基础都不是很好,良莠参差。教学中,既要让普通班的学生能听明白,又要让重点班的学生能吃的饱,这给备课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现对整个学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想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在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论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订购相关科目的书刊,并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师大家的清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研讨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争取每一节课都是自己上的最好的一节课。
二、虚心请教。教师须有一桶水,这桶水应该是取之不完的一桶水,是源泉!教师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虚心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换教学设计,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
三、备好课!因为教的班既有重点班又有普通班,而且普通班的层次又不一样,备课时,就必须得照顾到全体,备教学设计备教法更得备学生!认真的写好教学设计,并主动与同行切磋,交流教学设计!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分析,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争取下一节有所改进!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作图、采用讨论作出答案等。授之以渔的同时,也有意识的慢慢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
不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基本上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不能真正的调合好普通班与重点班教学的差异,基本还是使用同一个教案。思想工作缺乏耐性,尤其对睡觉、不听课的学生,态度还是比较粗暴,要求太高,缺乏对学生的宽容!也不够虚心向同行学习,交流的少!听课的少!这些不足都是往后得细细的纠正的!也是往后努力方向之一!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
回顾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八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上个学期一学期得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认识,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学习习惯。但总体来说学生情况差别较大,良莠参差。教学中,既要让普通班的学生能听明白,又要让重点班的学生能吃的饱。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神圣的职业,担负着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及学生管理等多项任务。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几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改革等各项学习,关心学校发展,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支持学校出台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积极投入各项工作。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为教学改革出谋划策。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积极查找制作课件,准备、制作适应学生情况的学案。复习阶段,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理清,讲练结合,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掌握知识点,并学会知识的`运用。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利用辅导课及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
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三、德育管理: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在学校我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阅读各种史学专著,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了解史学最前沿的一些动态。
五、努力方向: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光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怎么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总起来说,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撰写的论文“结合时事热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一文,获校教学论文二等奖,并被编入学校教学论文集。
在本学期,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活动及各项学术报告会,积极参加升旗仪式。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团结同志,钻研业务,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情况:
本学期担任高一·(5)(8)(9)(10)四个普通班的教学工作。针对扩招带来的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学期因面临历史会考,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① 高效稳妥地完成《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工作。
主要依据同学们学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当加快新课讲授进
度,以变有更多地时间复习2本书,备考会考。为此作了周密计划,在“五一”后立即结束新课,掌握了复习的主动权。
①高效扎实地落实基础知识,搞好会考2本书的复习。
在要求学生每周复习一本书的前提下,为落实基础知识,年级组几位课任教师通力合作,编写了以选择题、(两册共二百四十多题)综合练习题为主的复习提纲,自己打印、作答案。工作量相当大。虽然工作较累,但能为同学们会考取得好成绩,再苦再累心也甘。
② 加强题型训练,提高同学们的.答题能力。
在会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综合试题的训练,特别是相关题型的训练,如:如何解选择题、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使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高一·八班入校时,据年级组统计贡献人数为17人,高一会考该班A级为24人,不及格者仅为两人。(体育生)
三、教研情况
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组里的各项教研活动,在市教研室组织的历史会考阅卷中,担任组长。
作为钟令彩的指导教师,能够尽己所能,共同探讨新教材,坚持听课,具体指导,较好地完成了新教师的多媒体公开课,使钟令彩老师成为一名胜任者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
岁月无声,时光无痕,一个学期在紧张、忙碌而又有序的工作中转瞬而逝。回顾这个学期以来,高一历史备课组的几位教师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深研究入课程,集体备课,共同提升,收获颇多。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基本历史概念,构建章节、单元历史知识体系,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高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以史为鉴,培养当代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二、教育教学的过程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了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学常规。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
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一丝不苟地抓好新课教学工作。
在新课教学时,基本以单元特征、单元线索、单元知识结构、思考并解答、课堂训练为模式进行,采用教学一体化的方式,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单元训练,及时反馈信息。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对学生付出一分情,学生将以泉涌相报。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灵,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以鼓励而不是歧视,加倍地给以学习方法上的点拔、心理上的开导、学习信心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经常与学生沟通,明确学生需要什么,听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总之,历史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教学的有效性又受限于大班教学的弊端。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不同
智力类型?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而这恰恰是最实际最难的。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关注把问题答得好的同学,而忽略了“弱势”群体。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下,这些同学就不幸地成为了“落后面”。所以,我们总要信心百倍的去寻找,去实践,以期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6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的历史任课教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加之珠海市历史科目是不记录中考成绩的科目,而只是参考科目,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基础不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是专题式的,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现在是高中的第二个学期,学生已经习惯了专题式的教材编排。某些同学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也在增加。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本学期我认为自己在历史教学方面做的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张快乐教学。
历史课绝不是听故事的课,但是在课堂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或者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班上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课外看了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就会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榜样和带动作用。上开学初有一个学生在历史课上非常活跃,他在课上和大家分享的一些历史史实,尤其是世界史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准确细致。我也借机给了他一个“历史小王子”的称号,在之后的历史课上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就增加了不少。在历史课上通过分享式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起,也让课堂快乐有活力。
二、对学生“低起点,高要求”,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本学期还未分文理科,所以历史学习的最重要目标仍然是抓基础。基础知识反复巩固和练习,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要高要求。在课堂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谈话,和设置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增强其历史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学生搭建历史知识网络的能力。在学期学习前就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的.目录,了解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框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都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在每节课和每个单元结束时,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包括几方面,相互之间有何关系。培养学生“大历史”的意识。
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个学期听了北大招生办主任秦春华在我校举办的讲座中讲到,如今中国的中学教育不重视情感教育,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有发生。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历史课上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心。
五、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多看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历史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属性。优秀的历史课堂应该传达有深度的历史思想,要达到这个高度,要依靠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的热情和教学经验。我现在是热情有余,所以这个学期主要从后两个方面去努力,本学期看了《民主的细节》、《中国近代史纲要》风书籍,每周都去听一堂优秀历史教师的课,每周参加历史组的教学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有: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后,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二、丰富历史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教的再好,都不如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的知识来的可靠。本学期是以此为目标的,但是做的还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7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师德高尚,一专多能。根据这一要求,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科普文献。努力提高自身英语语言素养,课堂上多用英语组织教学。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拓展学生视野。真正做一个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
深入领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弊端。真正确立英语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英语能力。
二、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落实教学常规。
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熟练解决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
(一)、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经常和同组年轻教师学习讨论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每周三的教研时间,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组织的教研活动。
(二)、上课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力求得到学生的喜爱。宽严得法,能够和学生积极融合在一起,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辅导经常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利用午休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在早、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给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增加一些阅读练习任务进行能力提升训练,给后进生布置一些英语书写练习、单词短语练习进行基础训练。
(四)、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仔细地批改,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释义,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认真阅读学生作文,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有时当面给出指导意见,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有区别的认真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由于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者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备课时考虑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和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都活动起来。课外辅导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让优等生深化学习吃得饱,让中等生全面学习吃得好,让后进生侧重学习吃得了”。建立了十个英语学习小组,把尖子生和后进生相搭配,让学生相互帮助的活动穿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如开展英语口语(演讲)竞赛、英语手抄报设计活动、书法比赛、写作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开展课本剧表演,让学生观看经典英文影片等。更新评价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英语学习成就感的体验,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优秀学生侧重结果评价,对后进生则侧重教学过程性评价。对高中学生来说,仍然需要课堂激励性评价,但要强调实事求是,既让其他学生心服口服,也让受到好评的学生“心安理得”,这样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8
历史教研组 林德田
本学期承担高一年(8)文科班和(1)班理科班历史科教学,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发展。担任副校长,分管全校教学,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学校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兼任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协作组长,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1、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一年(1、8)班学生基本情况是:文理分班后,理科班的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上学期历史补考的人数(1)班达到了18位,(8)班达到了11位。并且理科班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就可能对历史学科不大重视;这必定对今后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并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网络教室上历史课,可以得到更多知识的拓展,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终于走上了正轨。到18周完成了必修
I的教学任务,第20周参加了泉州市统考,(8)班各项指标都大大超过了年段平均水平,而(1)班却落后于整个年段。具体情况如下:
班级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应到
实到
人数
应到
实到
人数
应到
实到
K一1
57.56
58.79
28
58.33%
59.57%
理科年段
60.48
61.77
147
61.51%
62.82%
15
6.28%
6.41%
K一8
67.00
73.57
45
80.36%
88.24%
16
28.57%
31.37%
文科年段
65.48
70.10
125
74.85%
80.13%
36
21.56%
23.08%
2、教材与教辅使用情况
本学期教辅采用岳麓版《学生课业》教材,本教辅融入新课改理念,着眼三维目标,立足同步课时教学,原创新颖题型,课时训练、单元检测有机结合,梯度合理,层次分明。但栏目设置偏复杂了点,难度参差不一,对理科班学生来说,难度稍大了点。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1、课题研究
本学期晋江市级课题《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高与应用的研究》已获得批准研究,并着手开展研究工作。
2、校本教研
积极进行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本人校本教研的重点方向还是结合本校实际,研究适合本校校情、教情与生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和应用效果。
3、论文撰写
积极撰写校本教研论文和其它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在《晋江课改》第75期上发表文章《教师专业的科学发展》,本学期继续参与岳麓出版社《学生课业》的编写。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
担任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协作组组长,积极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活动,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履行职责,研究探讨教学中教材教法的问题,对保障晋江市今年高考取得较好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5、公开教学、听课、评课
认真完成学校公开教学的`任务,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合理组织,作为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力争使自己的公开教学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认真执行学校的听课计划,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展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在“晒课网”上进行评课。
三、教师培训的计划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自我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前沿的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管理经验。本学期参加了“福建省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晋江市初级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还承担了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工作。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9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高一年一至六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兼任高一历史备课组组长,因为是初始年段和课改年段,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松懈。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研究高一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上好公开课,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三、其它工作方面:
在学校科协工作方面,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内,所以我尽自己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科普画报的征订与张贴宣传、科技室的初步建立等。
总结工作的目的在于提取经验教训,促进后来工作能力和效果的提升,当然,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去体验。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0
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
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
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
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我校高一四班、七班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一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为此,我做到: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⑵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学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历史学习感到畏难,吃不得苦,心浮气燥,普遍贪玩。教学方法有欠缺,有待改进。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1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撰写的论文“结合时事热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一文,获校教学论文二等奖,并被编入学校教学论文集。
在本学期,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活动及各项学术报告会,积极参加升旗仪式。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团结同志,钻研业务,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情况:
本学期担任高一四个普通班的教学工作。针对扩招带来的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着重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学期因面临历史会考,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①高效稳妥地完成《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工作。
主要依据同学们学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当加快新课讲授进度,以变有更多地时间复习2本书,备考会考。为此作了周密计划,在“五一”后立即结束新课,掌握了复习的主动权。
①高效扎实地落实基础知识,搞好会考2本书的复习。
在要求学生每周复习一本书的前提下,为落实基础知识,年级组几位课任教师通力合作,编写了以选择题、两册共二百四十多题综合练习题为主的复习提纲,自己打英作答案。工作量相当大。虽然工作较累,但能为同学们会考取得好成绩,再苦再累心也甘。
②加强题型训练,提高同学们的答题能力。
在会考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综合试题的训练,特别是相关题型的训练,如:如何解选择题、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使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2
本学期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位老师都积极准时参加,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学校安排经常组织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课改理论进行学习,使老师初步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
(二)科学规范常规管理,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备课方面:积极开展“备、上、说、评、写”为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都能在深入地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案。
2、作业布置方面:本组老师都能按要求布置作业,《学习指导》和填充图册,并要求在课上严格、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
3、抽查识记情况:每节课上新课之前,先检查上节课的知识识记情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好地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4、听课方面:本组老师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目的地评课。
(三)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里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如何让教师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教师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在考试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倒翁”?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3
本学年我按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担任高一年级(2)、(3)历史教学工作,兼高一(3)班班主任,依照学校部署高一必须完成新课标高中历史三个必修内容,时间紧任务重,这一学年来,紧张、忙碌、充实,有成功,也有不足,总结如下:
一、了解学生,实事求是,针对学生情况,注重教法实效。
因我校属农村完全中学,高一学生入学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加上初中学生本来对历史不很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做到因材施教,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学中我们常提到的“备教法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念在我此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过验证。
二、合理安排进度,不能盲目求快。
依照学校部署高一必须完成新课标高中历史三个必修内容,其中,必修一共27课,必修二、三各是24课,总课程是75课,依新课标每课约用一课时讲完,因此,正常用75课时能完成教学任务内容。本上学期21周,下学期23周,其中,国庆、中秋、元旦、五一、端午、中段、段前段后、期末、高考(主要是有监考任务)。累计五周完全上不了教学任务课程。对此,我在上学期己完成了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课的教学任务,余下的由本学期完成,结果在今年7月初己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期间,我经常向学生了解学习情况,是否适应教学进度,结果:反映良好,普遍都能接受并支持。这一点从期间的测试能真实反映。
三、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及时对教学反馈进行调整,做到教学相长。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准备工作,值得强调的是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要很讲究方法了即教法。这样为了教学效果,合理编练上课内容,氛围良好,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能自然够吸引住学生。此外,当某一教学课程压力不大或在探研课教学中,我适时采取分层教学,事先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把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肯努力,成绩就有望会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够用功且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还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耐心引导才会让其安心学习,引领这部分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四、布置适量作业,认真批改;重视每次考试或测练。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按学校要求收缴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如数量、质量、有无更正等。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出现错误作业较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虽然精选后的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反馈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只能在仅有的几次考试才能反馈出来,因此我认真出好每次考试的历史试题,针对学生考试情况耐心评讲,也是对教学的后续教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深有感触,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4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xx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
因此,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5
通过暑期远程教育培训,高一教师有了自己新的体会: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人本课堂、自主课堂。新教材如何变化,最终结果都是要面对终端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仅仅靠个人的奋斗是不够的,必须抓实集体备课,用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备课组统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统一进度。高一学生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分层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们抛弃了旧教材的思路,不能对新教材过分的补充和深化,一定要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提出适当的目标。在尚未分科前,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制定近期教学计划、协调教学进度。
第二,坚持集体备课。备课组定期讨论教材,分析教材的单元体系,每课的要点,因为只有教师熟悉、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驾御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每一单元新课开始前,由主备人分析教材,谈谈备课思路和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发言。
第三,集体讨论教材后教师自己写教案。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集体备课不等于集体教案,我个人认为这是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个误区,集体备课是一个过程,大家在过程中受益,我们得到的不应该只是一个结果——一份统一的教案。文科教学的思路性很强,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千差万别的,一份相同的教案会约束教师的思维,教无定法,我们就在集体讨论教材的前提下让每一位教师发挥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定教学方法。
第四,坚持了听课和评课制度,做到共同提高。为了更好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组内相互听课很重要。学校教务处关于推广听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是对我们很好的督促。当然,听课后的评课也很重要,在评课活动中畅所欲言,通过交流和碰撞可以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提升了整个备课组的水平。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研讨会。
第五,关于作业布置。每位教师都根据班情和学情适量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更正,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不久措施。
第六,及时反思总结,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密切了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了温馨与活力。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我们教研组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的编写体例、新颖独特的史学观点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反思,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1、有效地选择教学范围
我们认为对高一学生的课堂要求是大致性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不必将知识面拓展得太宽、知识点挖掘得太深。在不违背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课堂的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认为在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以便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落实。而对它们的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这些繁杂的内容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考虑。否则,即使教师详细分析了,学生也很难做到持久记忆,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冲淡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所以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范围时,我们要根据高一年级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选择,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2、有效地确定教学难度
新教材内容跳越性大、观点新、理论性强,给高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不少的困难。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理解不了,运用不上,学习效果很差。这就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降低了难度,将重点主干知识尽可能简化,一些深奥的难点内容没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细,让学生了解大体状况、理解主要含义就可以了。
例如,必修一专题一以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主,我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记住几个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点内容,如秦汉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只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影响,而对三公九卿的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让学生掌握其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对它所产生的原因,六部的具体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不再提起。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四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教高一年历史,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一,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
1,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讲,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一一年教下来,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
就通史与专题的关系的理解: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教师们对它已习惯和适应了。而今模块单元体专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新教材刚使用,教法也在探索中,老师们很不适应,再者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几乎空白,故而高中历史教学压力很大。
为此我以为应抓住下面几个环节方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但在过度阶段应立足于传统。即重视高考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训练,在此前提下,以新教材做为素材,对重要的考点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在过程中感悟人生。
操作程序:
A、课前预习演讲(引导学生把握教材整体线索)
B、对重点段落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激发兴趣)
C、通过史实回忆、史实梳理、分析得出理性的结论(让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D、作业或测试(笔试+口试+小论文)(反馈新课标掌握情况)
E、带学生外出考察珠海历史遗迹(课外实践)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3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
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这课出现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减灶记”,成语“管鲍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把自己创作或制作的的动画、漫画、剧本等拿出来交流,形式非常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实究竟有多少呢?难道只要知道这些故事就可以了吗?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4
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与去年相比,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上课时的条理性更强了,能够较好的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第二,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够较好的做到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在讲课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做到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的资料,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一个鲜活的历史。
通过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一、回顾经历,积累经验。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教学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又一大重要责任之一,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一、责任重大。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百分百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
三、多与学生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总之,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因此,今后我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教学及反思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5
在6班讲到美国用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以避免登陆战给盟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时。我说:当时美国军方准备把两颗原子弹扔在东京的,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临时改变了计划。学生挺好奇,就问我,什么原因呀?我就陈述了一个理由,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美国飞行员定位不准确,再加上紧张,错误地投放了地点。我自以为给了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回答,满足了学生对历史之谜的好奇。
孰料,6班平时一个性格活泼的女生打断了我,她指了指她后面一个男生:老师,他不同意你的解释。我没有生气,相反,很友好且微笑地看着那位小男生,他沉稳、朴素,我有点印象,他经常在我讲一些内容之前,能预先说出我要讲的主题,是一位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且历史储备丰富的学生。我示意他发言。他说:当时美国军方没有准备轰炸东京,对长崎和广岛的轰炸是事先定好的,并不是飞行员的失误造成的。我让他坐了下去,实际上我对这个事件并没有细致查找资料。课堂上刚才的这番解释记忆里也是听某位同行说的。后来回到办公室,迅速查了相关资料,果然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不禁汗颜,看来,我的备课还必须再充分些,不然弄出些知识性错误可不是好现象,会误人子弟的。同时也要感谢我的那位学生,师生相长,的确,我们要平等地和学生相处,不仅在人格上,也要在知识上。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今年我带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课本,从高三学生毕业后听专家讲课,到现在讲授新课,感受颇多。在这里我只想简单的说一下,我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希望与各位交流一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我现在的选择是:第一、完全按照课本的知识点知道学生先理解课本知识,然后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很明显这和现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是完全相反的。第二、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观,努力做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在这里希望能从各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选择,希望我们可以利用博客多多的交流。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7
今年第一年政史合卷,刚在政治教师的岗位上站稳脚跟的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课题。捏着一把汗,去授课、复习、辅导,寒来暑往中迎来了中考。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送上考场后,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成绩的揭晓。终于等来了领导的一句“还好”,心中的大石落了地。一年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自己也为之欣慰。
但也不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痛,该总结反思的还得沉下心来细细盘点。按照中考说明,我帮助学生整理了知识点,并充分利用备课组的基础复习卷练习、讲评。基础知识复习完一轮后,接着以练和讲为主展开了综合复习。试卷以政史
合卷为主,反复练习、讲评。同时利用关系引进了正衡的几份历史综合练习卷,在难度上帮助学生拔了一拔,培养他们面对难题的答题能力。最后中考前再次将基础知识复习一轮,并利用时间给学生提优补差。
教学过程中,苦于没有专业教师的引领,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无论是备课时还是中考复习指导方面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政治教师,政治教材不断在改革,几乎年年换新教材,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研究。此时再政史包班,去研究、拓展历史知识,精力明显不够,底气明显不足。鉴于学校缺少历史教师的实际情况,客观上我也想政治历史两手抓两手硬,但主观上我还是倾向于政治,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教师自身的提高也有较大影响。毕竟中考科目牵涉的精力太多,这样的生源下,一门尚且需艰苦奋斗,两门颇有弹尽粮绝之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神话”时代已经过去了,唯心主义应该科学地回归到唯物主义,我应该清醒地看待、分析自己。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8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其中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不一。从教以来,如何有效地使用历史新教材,如何使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的问题: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如何有效提高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客观地讲,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先行人教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专题史为标准,所以很多学生在历史基础的薄弱上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比如:必修(三)教材最后附有:“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按照发展进程,将历史事件进行了一次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就时常会让学生翻开这个表格,进行同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以及这种共性背后的缘由。另一方面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对比的能力。
(二)适当的结构的调整。《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课本教材安排是两课:《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果按照的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容易产生误解:比如忽略了三民主义,比如有学生搞不清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什么时期。所以在进行15课教学之前,必须要把下一单元内容和本单元的联系进行必要的说明。这样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的不断积累和摸索,在课堂教学中,我逐渐的做到了以下两点:
(1)“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
(2)“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预期效果。比如在学习《16课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学生看书可以直接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
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9
一、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0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第四个年头,从20xx年9月新学期开始到20xx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引进试题)结束,,整整一个学期的新课程实践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一个学期来历史教学的总结和引进试题考试情况的总结。
本学期是学习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从中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新课程理念将原来老教材的一维教育观推进至立体的三维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中间,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目前高中历史教育的灵魂。
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部分尽量放弃,集中精力突破某一课的核心条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其他知识点,在情感上催生学生对教师和本学科的道德和价值认同,从而构建平衡稳健的教学软环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极好地利用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各种有效资源,老师讲授、板书、投影展示和学生辩论、情景扮演等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得以铺展开来。总的来说,这一套教学思路是行之有效的,老师在发言中同与会的全市老师们交流了我校历史教学的心得,引起良好的反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课程实践,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改老教材以“知识点带线索”的教学套路,而代之以“以线索带知识点”的方法,重点突出历史教育的审美和价值引导的职能,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次历史考试引进试题,难度中等、题量适中、教学重难点都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命题较为成功的试卷。客观题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均在此有所反映,该部分得分情况较为正常,说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较为扎实;主观题部分相对而言考得更富灵活性,考到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道题虽然总体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出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对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为显著,因此,主观题失分较为严重,其中尤以第32题西方代议制这一题为答得最差,对于西方代议制源头的“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最成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高分段学生的产生,这次考试最高分也就是75分。
从中我们看到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即在抓高一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和适应解题,由此,下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大方向上,加强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融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战中的解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总体应试能力,为学生走向高年级做好坚实的准备。
第一学期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立足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在第二学期有更为艰巨的工作在等待着我们。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1
根据校行政的安排,本学期改上八年级的历史。上半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开展社区历
史小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了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班与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不及格的人数也不多。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较差,这是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审题能力、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的能力以及书写表达能力均与八年级学生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同时,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2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教高一年历史,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 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一,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
1,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讲,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一一年教下来,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
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一、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
我们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 ”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因此,我们要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学习了《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我就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由于历史在初中是所谓的“副科”,学生不太重视,因此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贫乏,掌握得太少、太散了,如简单的朝代更替、朝代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不知道,而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更无从谈及。而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时间的跨度大,类似于以前的专题史。如必修1的第1单元,内容综合的程度是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政治专题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累、时间的跨度是史无前例的:从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几千年。因此,学生根本搞不清缘由,记忆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也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必要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这样,学生就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就可能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在学习时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注意总结提高,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4
期中考试告一段落,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教养.当然对于这一点我自信这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教授新课过程中,我在每一课中都设计一道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因事先有一定的准备,即使不够全面,较直接讲解,学生认识要深刻一些.
例如,在讲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一课时,文中明确"美国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在讲到这时,我给学生们设下了疑问: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又是一个发展极其快的国家.请同学们根据所学,总结美国发展历程,概括出美在二战后成为头号强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把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并给他们提了一些要求.
从完成情况看,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把握这道题的答题思路,虽不全面,但基本找出了促成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种训练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5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图片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2.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3.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进行学习。图表展示历史史料,配以音乐烘托气氛等,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5.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6、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仍要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篇: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们高一历史组组员们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半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就一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为此,我组员做到: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最佳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全力投入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问题:学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历史学习感到畏难,吃不得苦,心浮气燥,普遍贪玩。教学方法有欠缺,有待改进。主要是因为我们高一的教师大多是新教师没什么经验,对这一形式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多听老教师是同时也去兄弟学校去听课相互学习。解决方案:继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个别学生的交流,根据实际讲明学习的功能和意义,加强学习方法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指导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并建立督察机制及时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定有助与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的特别评价标准和体系;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探索转化“发展生”的新法 21世纪的教育大势和要求,使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