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题论文集

2022-02-18 15:5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语文专题论文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专题论文集》。

小学语文专题论文集

(2021年9月期,审编人:黄碧玉)

1.优化作业,减负增效/2………………………………………………实验小学 范贞花

2.优化导学案的设计 提升导学效果/4………………………………实验小学 蓝菊金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研究/7…………………实验小学 蓝夏菲

4.尽道清歌传皓齿---浅谈基于思维发展的语文深度阅读/11…………第二实小 汤丽云

5.浅谈先学后教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14……………………第二实小 梁红英

6.让阅读和想象同行/17………………………………………………进校附小 范秀招

7.《舒克贝塔历险记》评课稿/19………………………………………进校附小 傅丽英

8.质朴、有趣、高效课堂--听《荷叶圆圆》有感/20…………………进校附小 谢江燕

9.应用关联资源,有效进行备课/21……………………………………城东小学 凌子春

10.“趣”字当头,让孩子爱上语文——一年级《对韵歌》教学体会/23…城西小学 邱桂兰

11.《搭石》教学反思/24………………………………………………城西小学 丘富娣

12.语文学科运用“小先生制”育人策略探究/26……………………临城中小 廖伟文

13.以评定教,以教导学——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评”良性互动/29…………

………………临城中小 朱启润

14.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33……………………古田中小 廖翠珍

15.浅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36…………………………古田中小 陈婧峰

16.把握目标 明确任务 引导方法/37…………………………………蛟洋中小 丁晓燕

17.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指导的研究/38………………………蛟洋中小 傅月琴

18.利用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语文能力/40…………………………………白砂中小 李六金

19.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指导的有效运用策略/42……………白砂中小 吴美香

20.巧用课后练习 培养学生能力/43…………………………………步云中小 邱晓青

21.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45……………………………泮境中小 李伟才

2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后记/47……………………………溪口中小 汤小芳

2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48……………………………太拔中小 王志芳

24.低年级阅读课,我是这样做的/51…………………………………茶地中小 陈小岚

25.走进成长的摇篮 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52…………………………稔田中小 邱芳兰

26.也谈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55………………………………………中都中小 郑元菇

27.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57…………………下都中小 赖琴琴

28.让孩子在作业中收获“童趣”/60……………………………………官庄中小 蓝发金

29.“双减”政策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优化之浅谈/61………………官庄中小 陈晓荣

30.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情感——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后反思/64……旧县中小 钟庆来

31.“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的优化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66…………旧县中小 黎翠红

32.农村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初探/68…………………………………才溪小学 王茶秀

33.浅谈“双减”政策下的作业优化/71……………………………………才溪小学 邱茶英

34.“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73………………………………南阳中小 黄冬云

35.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75………………南阳中小 罗艳萍

优化作业,减负增效

上杭县实验小学 范贞花

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如何设计高质量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已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业是学生学习必须要做的训练,只是面对没有挑战性、没有兴趣、一尘不变的作业,孩子们往往处于应付状态,甚至很多孩子不想做作业,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不让学生成为隐性的负担才能真正达到减负。

一、选择作业内容,少而精

“双减”之下,学生作业减少了,看似学生负担轻了,但对作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作业少,作业思维含量不够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容易使学生轻视学习;作业量大,挑战性大,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选择作业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少而精的作业。教学《将相和》这一课后,我发现因为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的读音易错,有些不常见、陌生的词语等,容易读错,特别是对于什么是“璧”“瑟”“缶”学生只知道字面描述的意思而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东西。根据这些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道选择题,以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读准难读的字音,写好难写的生字,理解新词。

第一题:下列词语带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上大(dà)夫 B.削(xiāo)弱

C.胆怯(què)D.召(zhāo)集

第二题:选择相对应的图片,填入括号内。

“瑟”()“缶”()

A.B.“"

”“

第三题: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同心胁力 B.负荆请罪 C.攻无不刻 D.和氏壁

这样的作业设计,以少胜多,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又如:课文《藏戏》开篇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藏戏的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奇。如果学生只是感受到了课文开篇新颖独特的表达方法这还不够,还得学以致用。于是我在教学时,我设计这样的作业:(1)说说我们上杭有哪些传统艺术?(南阳花灯、傀儡戏等)(2)仿照课文开头写写上杭南阳花灯等,引导学生仿写,学生完成得特别好。这样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型作业,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又提升了语文能力。

二、丰富作业形式,趣味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避免形式单一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作业,不把作业当作负担。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因此,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老师们要特别注意变换多种题型,并设计有趣的图案,课外阅读采用儿童喜欢的诗歌、童话、神话等题材,融合知识点进行设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注重完成习惯养成教育的作业,如:每天必须背诵课文和经典,每天阅读课外书30分钟以上。如学完《将相和》,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孩子们兴趣盎然,利用课余时间分配角色、讨论剧本的改编、舞台的布置……孩子们对人物性格的拿捏准确,演得惟妙惟肖,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准备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完全没把这项作业当作负担,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作业,甚至还觉得不过瘾,达到了巩固学习、提高能力的效果。

三、布置分层作业,层次清

学生的学习因为种种原因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我们老师统一布置作业,作业要求和作业量一样,部分学生会因为“任务太简单“而产生学习没有意思,作业做不做都没关系的思想,学习没有激情。还有部分学生面对无法完成,特别是努力了都做不对的作业,会让学生彻底失去信心,容易破罐子破摔,产生反正我不会做,我不做的念头。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好生有挑战的欲望,让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如生字新词巩固作业,有的老师统一布置孩子们,抄几遍,简单粗暴,殊不知,这样机械重复的作业让部分优秀孩子去完成,事实上这类孩子已经掌握不必要做,作用不大,而学习较弱的孩子也只是简单重复,不会写的依然不会。于是我让孩子自己选择抄写几遍,只要你能掌握,通过老师的检测,不抄也行。学习中上的孩子很高兴,想方设法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好让自己不抄也可以通过检测,学习较弱的孩子可以会的不抄,不会的多抄几遍,效果很好。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自主选择抄写的数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完《从军行》后,是这样布置作业的:

一、必做题

1.背诵古诗;2.完成《优化设计》相应题目。

二、选做题(至少选择其中一种完成)

1.搜集并积累“爱国诗”2首;2.搜集并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5句;3.看爱国故事、爱国电影等。

三、拓展题

将故事编成一个故事。

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作业,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重视实践作业,体验强

“双减”政策下,设计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已远远不够,应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提高能力。比如周末假期可以布置做一次家务、看一个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父母同看一本书等,让孩子在假期能多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作业,丰富见识,感受亲情、友情,身心愉悦。也可根据实际设计一些时代气息强的作业,比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县各校开展了青少年“心向党”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写写哪次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收获、体会?这样的练笔作业引导孩子关注时事,用笔写出自己心中所想。再如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的生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可以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阅读其他作家写的类似文章,比如学习了《山雨》这篇文章后,可以找冯剑华笔下的《雨》来读一读,还可以读读朱自清笔下对雨的描述。这样,就进一步将语文作业的空间延伸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总之,优化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思维,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优化导学案的设计 提升导学效果

上杭县实验小学 蓝菊金

“导学案”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介,教师有效教学的工具,不仅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教学有明显效果。然而,学习是枯燥而又漫长的活动,很多学生认为“导学案”是一种负担,总是照着课文随意摘抄一些内容。那怎样的“导学案”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能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加入小组合作,激发主动朗读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功夫靠“练”,书要靠“念”。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形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每个学段在阅读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老师们在导学案中会设计读的任务,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一般会设计“三读”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可是,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完成导学案中“读”的任务。没有朗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自然无法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老师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读”的检查和跟踪,并做出及时的评价。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老师可以这样做:每一小组选出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小组长,并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对朗读的准确度、流利度、完整度能做出及时较正确的评价。导学案中设计小组互相检查朗读环节,采用小组互检的方式,将取得分数列入小组评比。

譬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散文。“积累喜欢的语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像这类课文,更离不开朗读。原来的导学案中这样的朗读设计:“我能读通课文,借助生字注音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至少用心读课文3遍。”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一位学生能读三遍,50%的学生只读了一遍,30%的学生默读了一遍,20%的学生没有读,可见,导学案中的这一设计,学生朗读的主动性不强。于是,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这一设计改为“你有三次机会读给朗读小组长听,最高的分数是()”。学生为了不让自己的小组落后于别组,在竞争中积极主动读,三遍的朗读任务轻松愉快地完成。同时,学生若对分数不满意,可根据朗读小组长的提示纠正字音后再读。导学案中加入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朗读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二、借助思维导图,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

教师们慢慢地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多处都编排了思维导图。教学中,用好思维导图,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的作用。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小学生形象思维好,抽象思维弱,部分课文难读、学生无法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思维导图来帮助梳理、阅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程就能清晰系统地展现出来,学习的思维也有了图形化的呈现形式。这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安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图形化的呈现,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历程。导学案中文字题目或习题普遍存在,学生看到文字题目或习题兴趣不高,甚至厌烦。如果教师能把导学案中的文字变成图画、表格、框架式结构图,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一特点,又能将学生引进文本进行阅读,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一课时第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原先这样设计:“先默读课文,再想一想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后,大多数学生回答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表面上是理清了课文顺序,但是从学生课堂学习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只是随意写上的,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不能从文中找出根据。而思维导图的重要特点是结构清晰,它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用各种图形系统的形象的呈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厘清文章内容。如果将导学案中的这一环节改为“补充式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结构梳理,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词语,也能引发他们思考,进行思维训练。当然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将这一环节加上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画思维导图”。导学案中这样设计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思考所带来的乐趣,学生尝到思维导图的乐趣,自然会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供学习方法,播种主动探究的意识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导学案”突出的重点是学法指导,它是有效自主学习的保障。导学案设计中,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情况,精心选择提供一些适合的方法,并通过导学案中的问题探究把学法展现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从而学会学习。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请你从哪里能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就在书上做好批注。有的学生将整段话都画上横线,不知如何批注;有的学生把整段话读了一遍,也不知从何说起。要是能在这一问题后,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介绍,如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说说写了什么风,或用比较的方法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探究。

又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设计:

活动1 我会读:认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两遍,再划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名称。景物真多,怎样表达有序呢?(友情提示:先划出有关句子,再抓住关键词句作批注,批注应简洁明了。)

活动2 我会说:组内交流景物名称,作者是如何有序写出这些景物的。(温馨提示:说的同学要说清楚,倾听的同学要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记录补充,向同伴学习。针对同学的观点可补充,可批判,还可交流自己的疑惑。)

活动3.我会写:结合资料写一写(温馨提示:请你结合相关资料,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如(比如)……”等词语。)

圆明园中不但有民族建筑,如 ;还有西洋景观,如。

上面的导学案中,每一个活动的后面都加上温馨提示,其实就是方法的提示,这样的设计充分运用导学案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具有可操作性的“读——思——议——写”四步骤进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结合课前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仿写,将预习的成果进行再运用,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的表达形式。

总之,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加入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提供学习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导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和文本的特点出发,不断优化创新“导学案”的设计,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小主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研究

上杭县实验小学 蓝夏菲

摘 要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的语文教材都统一。不论是在统一教材前还是现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仍然是教学的重难点。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深度对活的意义,通过对小学教师和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及课后调查,发现小学语教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中存在五大问题。通过分析数据与观察情况去探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去探究学生与文本深度对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浅对话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现在的孩子思维成熟得比较快,小学生早早就有自己喜好和想法。在课堂中,学生对于上课内容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教师所要上得内容有些学生兴致满满而有些学生则无动于衷,对于教师群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是泛泛而谈。对此笔者通过对该学校的不同年级及班级进行了观察,对此总结学生与文本浅对话的表现。

1.生硬回答,敷衍了事

学生都会有畏惧的表现,特别是在步入第三学段后的学生,回答问题比较被动。

2.拒绝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年龄等。个别学生因为自己的原因,被动学习。高年段教师提问,要学生迅速回答时,有些学生在教师让他说的时候,果断拒绝或者摇头说“我不会、我不知道”。

3.不参与或者不主动去思考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学生注意力专注集中只有20分钟。在低年段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学生很难自主集中注意力,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在课堂教学中,每隔2分钟学生则会开始动手做自己的事,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很幼稚,对于教师或是同学提出的问题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回答的质量也不高。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提问缺乏艺术

教师的授课风格是一堂课的主线,带领学生探索新知巩固旧知。在学习时,教师的提问时师生互动前的“预热”,教师的提问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方式。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男女教师、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提问方面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很多新教师在低年级的教学提问时,他们用轻松、欢快、方式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新教师在高年级的教学提问时,他们会比较生硬、单一、缺失趣味性。而骨干型和专家型教师他们则可以在提问时抓住关键,生动有趣的进行提问。但这要因人而异,在男女教师授课时也有所不同,女教师在提问时会比较有趣多样,在这点上男教师相较于女教师会薄弱些。

2.学生注意力易分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弱的。教师在讲课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学生还会因课间活动、上节课所带来的兴奋感或是忧愁从而影响后一堂课的专注。例如:笔者在深入课堂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的自制力非常弱,能上课把手放在桌面上坐端正的学生为数不多,大部分的学生姿势东倒西歪,常常注意窗外实物、开小差、做手工、与同桌聊天等。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专注力会比一年级的好,但是专注时间也不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随之增加,但班级里总有个别特殊学生专注力还是比较差。这一系列的表现都在说明学生的注意力差,不能很好的听教师上课,认真思考问题,更不能带着质疑的精神去学习。不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会容易受到前面课堂或者是课间所带来的情绪来影响后面的课堂。例如:课间操时间,全校的学生进行跑操和其它活动,学生会应有趣的事情绪高涨,他们体内的多巴胺会分泌很多。回到教室他们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平复心情,即使他们表面上不激动了,他们内心还是会兴奋。导致学生会不在状态,有些学生会趴在桌子上睡觉,有些学生眼神游离,有些学生发呆还有些学生则与其他学生聊天。

3.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够深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预习,但学生预习的质量教师不能保障。在课堂上可以检测出学生的预习质量。不同学生对预习的标准也不同,有些学生会认真预习,而有些学生则敷衍了事,这对后面的课堂学习大打折扣。老师提问时,预习了的学生比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到位的学生回答得更加有深度。

4.对文章内容不敢兴趣

笔者在课后调查中对学生喜爱和不喜欢的课文进行调查,其中对于历史文化类的课文,绝大多数不喜欢这类课文的是女生,她们对这种类型的文章不会太关注,因为女生大多数都是感性思维,她们比较喜欢文字优美的文章对于战争之类的文章她们不感兴趣,从而激发不起她们学习的欲望。

2019年秋季入学,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用到的语文教材都是部编版,有很多课文是新增的,体现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部编版教材更加重视文体意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文学启蒙。所以在编排上,编写者选取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还以文坛巨匠鲁迅组织了一个单元、以外国文学名著和中国古典名著组织一单元等等。学生阅读面广博的话,对于拓展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就会有话说、会说和能说,说得言之有理。

5.学生阅读面窄

首先,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阅读面窄,他们对动漫类、故事类的书籍感兴趣,男生对于科普类的书籍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女生。再者,学校的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阅读需求。其次家庭方面,身处在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面也会有所不同。多数身处于普通务工家庭中的孩子,父母对于课外阅读的比较不重视,孩子的阅读量便不能满足。不过这也取决于学生是否想多读书,而对于阅读少的学生,他们在教师提出比较深、广的问题时他们回答得比较浅显或者没话说。

三、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策略

1.创境激趣: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同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吸收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优势,融入教学环境,使教学环境更有趣、生动、灵活。有趣的课文是学生之间深入对话的开始。

2.读课文插图: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接触点

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课文中含有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精美插图,以帮助学生与课文的深入对话,特别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识字能力有限,文章篇幅短,学生理解能力很肤浅,因此只有教师才能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部编版教材使教学更有趣,更直观,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

3.生动有趣提问: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可能

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跟着教师的计划而走,将学生引导到既定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思考,能有效的进行文本对话。相反,教师的提问生硬且无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教师要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课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摸索并学习改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而有所限制,所以教师也要不断

4.抓住关键词: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支撑点

一篇优秀的文章之所以优秀是有它出彩之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确定文章的主旨及关键词字眼,将其解析透彻,有效合理的融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及其作用。

5.课后练习题: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落脚点

练习题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包括了学生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知识,将课后习题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巩固新知。

6.充实课外资源: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成长

知识就是海洋,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且不断更新的课程,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我们不断积累,不断加强阅读数量。部编版教材依据文章作者或者文章类型都会推荐的相关书目,教师应依据推荐的书本,提前了解书本所讲大意、主旨、中心,将其运用教学中。

四、结 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然而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架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重视语文课堂上的生本对话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情感的熏陶,有利于他们提高语文成绩和为学生今后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也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通过对小学生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存在五大个问题:1.教师提问缺乏艺术;2.学生注意力易分散;3.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够深;4.对文章内容不敢兴趣;5.学生阅读面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师层面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教师层面以下几点提出建议:1.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的引路人;2.创境激趣: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基础;3.读课文插图: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接触点;4.生动有趣提问: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可能;5.抓住关键词: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支撑点;6.课后练习题: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落脚点;7.充实课外资源: 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生长点。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时组织和领导者,对此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任重而道远,广大教育者必须有在这条长路上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的决心。

尽道清歌传皓齿

------浅谈基于思维发展的语文深度阅读

第二实验小学 汤丽云

提要:当前对阅读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实中语文深度阅读不正确理解。造成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深度阅读。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应该注重过语言的积累和知识的有效迁移,我们也要聚焦到课文朗读及课文品味。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做到点燃孩子的思维之火,发展孩子的思维性。语文课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到深度阅读是一个精细而又漫长的过程。所以,落实深度阅读必须根据文本自身的特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 课文 深度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语文深度阅读也成了一种重要技能。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逐步的培养语文深度阅读。

虽然当前对阅读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实中语文深度阅读不正确理解。造成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深度阅读的原因分析如下 :

1.认识偏差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普遍认为阅读就是只要会看书就好了。要知道这只是深度阅读的最常规操作,因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包括传统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发展,在此基础上落实语文深度阅读,让孩子接受文化的洗礼。但是现实却是因为一大部分的家长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造成了“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升学让路”,自然是要求“考什么就应该教什么”。

2.缺乏兴趣

我们总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要是我们的学生不能够对阅读课产生兴趣的话,那么自然也就不感兴趣。所以学生上阅读课就积极性不高,上课容易不注意听讲,看书也就敷衍了事,课后也不会好好思考,怎么会对阅读激起兴趣。再加上社会上很多家长对于阅读课不重视的态度。更多家长被应试教育等影响,喜欢让孩子参加诸如弹琴、主持人、绘画、舞蹈之类的“培训班”。

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应该注重过语言的积累和知识的有效迁移,我们也要聚焦到课文朗读及课文品味。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做到点燃孩子的思维之火,发展孩子的思维性。语文课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到深度阅读是一个精细而又漫长的过程。所以,落实深度阅读必须根据文本自身的特色。

一、注意词汇、句式

我们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循行渐进的过程,培养阅读能力要按照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来。一年级刚开始学习生字词语时候,孩子们也就逐步的开始学习常用的句式并慢慢的学会运用。随着思维的发展,小学中段的孩子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句式组成关键的段落,可以起到 “主轴”的作用,甚至在整篇文章内容的表达也起到关键作用,这就是深度阅读的一方面。课文《火烧云》丰富多彩的火烧云颜色。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带有颜色的词,接着把带颜色词语进行分类,发现了这三种有趣的类型如“红彤彤的,金灿灿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词语。孩子学到这,自然思维扩散,开始拓展仿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孩子就能得心应手的去尝试写一写春天的花园、城市灯景等场境中运用以上所学的颜色词。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

句式上还是《火烧云》,在第一段描写火烧云时一共用了七个“了”。这种句式虽简单但却统一有气势。同样在《秦兵马俑》中也有一段精彩、细腻的描写。

“有的……好像……”反复运用,将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刻画鲜明,将描写与联想的写作方法有机结合,真是精彩。这些在仿写可以下一番功夫,让生落实到位。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撒下一粒种子,即使它不能生根发芽,也会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不间断播种,施肥,让其享受阳光,浇水,我们相信总有种子会发芽的。

二、注意整体,情节描写

阅读它是一个整体阅读,我们不能肢解它,所以要结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更加关注、注意文本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做到深度阅读。

《母鸡》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三个场景,运用动词,就把母鸡警戒场面写得清楚而具体。这种抓细节,抠细微之处学生仿写,拓展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考试”,“运动会上热烈欢呼”,“窃窃私语,议论纷纷”等场面的描写上。方、正是培养孩子思维的方式,也为深度阅读打下基础。

运用对话描写,在我们自己的文章经常出现。但我们总能见到类似这样的作文:

小红说:“今天我们一起出去玩好吗,妈妈?”

妈妈说:“好的!”

小红回答说:“那我们一起走吧!”

妈妈说:“我叫上爸爸一起去。”

……

问题很清楚,单一、简单的对话描写方式很大程度削弱了文章的吸引力。如《幸福是什么》一课中就有大篇幅的语言描写。比如在句首或在句中或在句末的提示语,或者干脆无提示语。作者有意识地在对话中做到形式的多样:

一个孩子说:“我们应该分头到不同的地方,去弄明白什么是幸福。那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我就留在这个村子里头,”第三个小孩子说,“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也许我在这里就会知道。”

我们还可以做得再细致一点,试着深入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的写法。不单要写出谁说的,而且适时的加入一些神态、动作、心理甚至再加一些景物描写,人物语言会显得更具人物个性。这也是一种思维拓展方式,落实语文的深度阅读。

三、注意文本结构

随着孩子思维的发展,对课文理解能力 也不断加强。在教学 “定篇”文本本身极具魅力,就拿《秦兵马俑》来说,开篇点题,先总后分的结构,再现了秦始皇统帅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壮丽场景。

同样,《牧场之国》也是首段点题,引出下文的写法;第二段多种手法表现“静”的特色段二、段三分总结构和总分结构的不同及搭配;四个“真正的荷兰”体悟的不同与提升;加上以动衬静的反衬写法;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等等。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略思维发展,更可以服务与我们语文的深度阅读。

浅谈先学后教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第二实验小学 梁红英

细节描写,离不开学生的细致观察,再把人物、景物、事物的特点刻画地具体、生动,可以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叙述事物的过程。所以在写作指导中,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把事物本身的过程和结果写出来就行了,平面直叙、干瘪乏味,没有进行细节的刻画,使得读者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细节描写好比电影特写镜头,使千姿百态的人物在举手投足、神态动作中特点突出、个性分明,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就是文章中那有趣的灵魂,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好细节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细小环节的描写,细小环节蕴藏着对各种事物的细微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场面气氛的描写等等,细节描写可以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画面上雕刻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拓宽学生的选材和写作思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在细节上将人、事、物写具体化一些。

一、比较例文、生动鲜明

细小事物或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时,可出示例文,引导学生对比并发现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例1:在地铁站里,一个小偷正在偷东西,得逞后离开了地铁站。

例2:在地铁站里,一个穿着黑衣服的人神情紧张,正四处张望,找到目标后把夹子伸进一位妇女的包里,小心而又迅速地移动着,寻找着今天的“战利品”。不一会儿,额头紧锁的眉头展开了,熟练地收回夹子,不知何时手心里多了个黑色皮夹,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悠哉悠哉地离开了地铁站。

同样是写小偷偷东西,通过细节描写后,习作语言就变的更加丰满生动形象耐读了,使读者感受颇深、身临其境。通过对比例文,学生感受到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

再如引导学生认真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我老远就听到了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突然,一个肩挑水泥砖的工人,挪移着沉重的脚步朝机械方向走去,他的脚步一拐一拐地,脊背都弯了下去,他走到机械旁,卸下担子,然后慢慢直起身来,这个人的侧面和背影为什么如此熟悉?他转过身来,我的心不禁一颤,这个人竟是我的父亲今天,不!此时此刻,我才发现日夜为我操劳的父亲已不再年轻,他的两鬓已有了丝丝白发,脸上有了条条皱纹我的心刹那间变的好沉好沉,泪水也不禁夺眶而出。

当我来到建筑工地上,机器的嘈杂声并没有影响我的思绪,我从那么多工人中一眼就认出了父亲,本来身材就很矮小的父亲,背者那沉重的水泥砖,身子就象一张弓,太阳炙烤着大地,父亲的额头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那是辛勤的汗水,可是他却没工夫去管它们,他咬紧牙关走到机器旁,卸下水泥砖,喘了口粗气,拍拍身上的灰,又重复刚才的工作去了。我不忍心再看下去,难怪父亲每天回家后坐一会儿都会打瞌睡,难怪每天母亲都要为他捏肩捶背,他多么苦啊!尽管他每天在我们面前强装笑颜,但我们心理都很清楚,想到这儿,我的心猛地一沉,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一样,喉咙被什么堵住了,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比较上面两段文字,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细节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中,细化了动作,特写了细节,这也是我们在习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评价多思考,让学生反复对比修改例文,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要引导学生也参与其中。要教授学生评价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当学生会评价会修改作文时,他们对细节的描写也会更加到位。

二、细心观察、精心刻画

作文即生活,作文要走生活的道路,我们要在生活中驻足,在生活中徜徉,在生活历程中积累,把生活所得与写作素材融为一体,从中得到启发。学会观察对写作来说,相当于通往优秀作文的一把钥匙,会观察的人,细枝末节历历在目,没有观察能力的人,就算生活多么丰富,也捕捉不到精彩之处,写起作文来就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怎样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呢?首先,应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能光看表面,要了解事物的全貌以及微妙细致之处。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地调动五官,对事物进行各种五官感受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其次,应有顺序的观察。要注意观察空间变化、时间变化以及事情的发展过程。例如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按各种顺序来观察景物,观察外形时可以按方位或空间的顺序,观察物品,可以按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的顺序。如四下语文《海上日出》一课,作者依次描写了晴朗天气时的日出,天边有雨情况下的日出,按照景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分别写出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

最后应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事物主要特点,并且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观察时应把外部特征与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就以〝燕子〞为例,让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燕子的外形,再说说燕子的样子?(如:体型小、羽毛呈蓝黑色、尾巴像剪刀),再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什么?(下雨时低飞、在空中捕捉害虫)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有了细致的观察,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层面,抓住典型特征去描写事物。

三、精心锤炼、生动传神

在描写事物时,应引导学生巧用动词,一字传神,以少胜多。活用动词可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当时的情景。要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应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准确运用动词,提升写作能力。在描写人物时,如何凸显人物个性呢?除活用动词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人物写活,让所写之人犹如站在读者面前。如:你是一个傻瓜。加上语言描写,她说:“你真是一个傻瓜”;加上动作描写,她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傻瓜”;加上神态描写,她牙齿颤抖地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傻瓜”;加上心理描写:她想到过去发生的种种事情,心里越想越生气,她牙齿颤抖地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一个傻瓜”。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方法。所以习作中细节描写是至关重要的,加上人物描写特点,把你想说的、所想的、所见的全部呈现在你的习作中。

四、仿写课文,学习写法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做到在课文中积累,并加以仿写。每篇文章都有精彩的地方,有很多细节描写值得我们进行仿写,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参照课文写作技巧,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变枯燥为形象,使无趣变有趣,这是细节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在学习《白鹅》一课时,作者抓住鹅的典型特征,通过描写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如五年级下册教材《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品读里面的重点句子,剖析作者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主席的悲痛情感。我们要品味经典,欣赏细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在课文中,有很多细节,可以让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仿写。例如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朱自清《背影》一文作者对父亲的动作、外貌描写,用慢镜头分解,细化动作。教师点拨:作者集中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外貌、体态?从这些动词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我”理解父亲了吗?经过品读,我们懂得了在进行细节描写时的方法:需要(1)细心观察;(2)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如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走月亮》中第六自然段中所写的句子一样: 读到这些句子,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想,鲜果飘香,沁人心脾。我当即指导学生,让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在月亮下面散步或做其他事情的生活经历,再模仿写一段月光下面的情景。和谁一起在月亮下面的呢?你有何所见所想呢?鼓励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内容写一段。

五、片段练写,实践运用

小学生的习作学习中,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写作能力。片段练写也叫小练笔,用简短的篇幅,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已被学生接受,而老师也易于批改,及时交流,有针对性。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基础上结合有针对性的小练笔,还可以为习作积累素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嫩叶和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状态,描写得非常准确、形象,将这一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给学生听,叶圣陶爷爷想必观察得特别仔细且长时间观察,才能把爬山虎写得如此详细,那本课的小练笔就可以布置模仿作者的做法和写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结合课后资料袋,学习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学会了叶圣陶爷爷的写法和做法,还一起学习了如何写观察日记,这样的针对性就很强。我坚信让学生坚持写片段,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巧用修辞,美化细节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鲜明,吸引读者,助于理解。而在细节描写中,添加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一位同学想写冬天太冷了,他在习作中写道: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严寒,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前行的形象跃然纸上。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好的细节能够造就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要努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制定的关于要把文章描写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在习作中添加细节描写,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带给读者真实感和生动性。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在于:写景让人如临其境,写人使人如见其人。细节描写不是要把每一处地方都写得特别细,你可以选取一二个你最想表达的东西或者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来细写,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深化文章主题,塑造典型人物,使情节发展更加生动,扣人心弦。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生活的细节,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描写,学生应该能写出生动形象详细具体的作文的。

让阅读和想象同行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范秀招

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把概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部编教材将“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设置了螺旋上升的体系,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到二年级下册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再到五六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层层递进,不断提升。“读句子,想象画面”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根据课文的文字想象画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下面就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抓住重点词语,想象周围环境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和感悟,想象和感受静止的语言文字背后广阔的、丰富的世界?笔者认为,抓住句子中重点词语理解是个好办法。“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很多词语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画面感强,抓住这些词语进行想象拓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示课文句子: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从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物,圈画出来。“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荆棘”,光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眼前就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流淌的长长的小溪,坑坑洼洼的小路湿滑不平,上面还印着深浅不易、歪歪扭扭的脚印。抓住这些描写环境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当时人物活动的场景。

二、联系生活体验,想象人物行为

读句子想象画面,除了想象出静止的场景以外,还要想象出画面当中人物的活动。将文字想象成主体活动的画面,其实就是将文字中的动词转化为动态画面的过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自身经历,在脑海中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

比如课文第二节“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面对恶劣的天气,坑坑洼洼的小路,你会怎么做?是呀,撑伞,小心翼翼地走。那么,雷锋叔怎么做的?“抱”字刻画了雷锋叔叔吃力地抱着孩子行走在荆棘路上的场景,要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程动态的镜头,可以让学生回忆想象小时候爸爸妈妈在雨中背着自己行走的感觉,以及自己走在泥泞路上的经历,联想到雷锋叔叔抱着孩子走在泥泞路上,他有什么动作和神情。因为链接了生活体验,孩子们对人物活动的细节想象就变得特别生动、真实。“抱得紧紧地,生怕孩子淋着雨,脱下自己的外套裹着在孩子,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泞的路上,孩子紧紧地依偎在雷锋叔叔的怀里,路上,留下一连串深深浅浅的脚印。”生动的细节想象又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三、借助图片内容,想象人物活动

可以借助恰当的图片,把人物置于不同的场景中,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借助具体的语言想象当时的时间、场景和人物活动。

比如诗歌中最后一节“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可以出示“公园里、马路上、校园里”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在什么地方还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通过拓展想象,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对“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那里”一句话也有了充分的理解,雷锋的形象鲜活立体起来。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上生活阅历所限,需要老师做更多的引导拓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当时人物活动的场景,联系以往的生活经历想象人物的具体行为细节,依托图片拓宽想象空间,给学生搭建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画面,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舒克贝塔历险记》评课稿

进校附小 傅丽英

目前提倡校园大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本的书。但二年级的孩子知识经验积累,缺乏,认识理解力较低,如果任由孩子自己进行课外阅读,不作指导效果肯定不太好,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何老师上的舒克贝塔历险记,这本书的整本书阅读是课前导读课,这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巧用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老师通过播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舒克和贝塔》的主题曲,接着让孩子说说与老鼠有关的词语或歇后语,从学生所说的词语中进行小结:看来大家都不喜欢老鼠,今天我们去认识两只不一样的老鼠。

很自然地引出这节课要阅读的书《舒克贝塔历险记》,充分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老师还通过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然后有激励性的语言:动画很好看,文字更精彩。将学生从有兴趣的动画片中引入到书本的阅读中。

二、教给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何老师在打入新客户,让孩子看书本封面,从封面上获取一些信息,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销售数量,然后引导学生读目录,在目录中知道这本书讲了哪些故事,再引导学生走进书本的故事中,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边读边画,把故事中的精彩部分画出来,可见何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这一方法有助于孩子对词语和语言的积累。

三注重阅读策略,教学方法多样。

整本书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在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这节课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读封面,从封面获取一些信息,再读目录,然后走进文本,阅读书本中的故事内容,教学故事内容,从老鼠的坏名声引入,接着教学老鼠决定离开家到外面去通过劳动换取食物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学老虎通过劳动把坏名声变成了好名声,最后引导学生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进而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我们也可以和舒克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改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坏名声可以变成好名声。这种方法的指导,真正提升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教学中,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同时也帮助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并选取了书中许多精彩片段,让孩子们通过朗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把孩子们的阅读感受体会融入到朗朗的读书声中,再推选孩子到台上表演,孩子们也演得很好,角色表演很到位,这表演呈现了孩子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相信孩子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能更能走近文字,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阅读水平会得到提高。

建议:这节课老师梳理了课外阅读方法,如果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总结点名,孩子们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会更有指向。书本中有许多插图,如果老师能用好这些插图,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质朴、有趣、高效课堂

--听《荷叶圆圆》有感

进校附小 谢江燕

《 荷叶圆圆》是小学低段的一篇课文,作为小学低段,老师在上课是应关注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通过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从中有了收获。

黎老师的课堂上,关注了每位孩子字、词、句的掌握,注重了朗读的训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这样四个方面:识字、朗读、说话、评价语。

一、随文识字,方法多多

这节课上黎老师用多种识字方法带领着孩子们去识字、写字,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环节变得那么生动、有趣,没有刻意地去教孩子们识字,而是在教学的中途,根据课文的需要带领孩子们去识字,每一次识字都是那么的顺畅、自然、不做作,每一次的识字都是毫不重复,相信在课堂上的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一个个的字,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那一种种的识字方法。

二、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本节课第二大特色就是说话,从开课黎老师就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那一池碧绿的荷叶,“你还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一池荷叶?”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将自己平时所学的词语,能用到荷叶上的词语都从脑袋里“搬”了出来,圆圆、绿绿……这一个个虽然听上去略显稚嫩的词语,但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恰当。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加深了孩子们对荷叶的感知。

除此之外,黎老师在课程的中间,在孩子们都感受到了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乐趣之后,也启发孩子们想象,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

三、多种朗读,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教学应以朗读为主,以读代教,让孩子们通过反复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黎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了个人读、齐读等等读书方式,力求达到以声传情,也让孩子们始终感受着小动物们的快乐和趣味。

四、及时评价,注重引导

黎老师的课上,评价语朴实、丰富,重在引导孩子、激励孩子,在出示荷叶图片时,学生说这是“绿油油的荷叶”,黎老师评价说“你说出了荷叶的颜色”;当学生说这是“圆圆的荷叶”时,黎老师评价说“你说出了荷叶的形状”;这些评价语是那么自然,那么贴切,而且引导了孩子的回答。

一节课下来,听课的我们感受多多,上课的孩子欢乐多多,黎老师既关注学生的基础,又充分的发展了想象。听了黎老师这堂课,我受益匪浅,深感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应用关联资源,有效进行备课

城东小学 凌子春

21世纪是资源共享的时代,它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和利用空间。各种教学资源也为我们教师备课提供广博、优质的资料。下面仅就如何充分应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地进行备课谈几点体会。

一、全册备课,研读好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精心备课前很重要的相关资源,它是由具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专家、知识渊博的学者依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生年龄特征,并结合实际编写的,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通过研读,我们就能领会当册教科书编写的思路、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注意的问题等等,从而让我们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

二、单元备课,使用好单元导语

我们小学正在使用的教材,单元首页编排的单元导语,它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得力帮手。单元导语蕴含了单元专题,主题思想、读写要求、学习目标、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其中进行语文教材训练的基石是语文要素,它包括基本方法、能力、内容、习惯。在单元备课前,要充分使用好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解读单元相应要求,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三上第七单元的“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非常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告诉师生这单元是围绕“我的自然”来编写的;“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留心生活,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是告诉我们训练的重点。明晰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后,我在进行备课时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课文备课,利用好关联资源

1.了解前后联系,搞清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任何课文都不是脱节的,它是落实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课文备课时一定要搞清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它是通过对翠鸟的外形、动作的描写,来落实“观察细致,留心观察”这个单元目标的。

2.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课前,利用教参、媒体、网络,了解和展示写作背景,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者、徜徉时代,跨越时空,进而与书中人物形成共鸣。例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不了解鸦片战争、马关条约这些背景,学生学习课文就显得很茫然、无措。

3.了解教学目标,创设好高效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明灯、宿营地,是教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行为的预设。备课前只有了解每课的教学目标,才能设计好实效的教学过程。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首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1)课题揭示,预习检查;(2)尝读课文,巧识生字词;(3)对比二三节,发现相似点;(4)巩固生字词,指导书写。

4.了解重点难点,构思好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有它的重难点,我们在备课时既需关注重难点,又需根据课文和学生特点,构思好能夯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重难点是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为了让城区孩子更加了解蒲公英是如何传播种子的,让学生对我们的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张老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1)指名读第二小节;(2)说说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是什么?抓住“降落伞”,利用动画演示了解蒲公英的特点;(3)蒲公英娃娃是怎么出发去旅行的?抓住“乘着风”“纷纷”展开想象,并用“纷纷”造句,对比读文;(5)展开想象“蒲公英娃娃会飞到哪里?在那里会有什么变化?”相机理解“四海为家”。

“趣”字当头,让孩子爱上语文

——一年级上《对韵歌》教学体会

城西小学 邱桂兰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刚入学的孩子,好奇心强,学习热情高,但坚持不了几分钟,想让孩子一节课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感受语文课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课,我们得下一番大功夫。9月8日,我根据学校的安排为新老师上一节入门引领课,执教的是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对对子小韵文《对韵歌》。现结合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标》指出: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课上,我首先借助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片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一对好朋友”学习“对”,说说“我和()是一对好朋友”,再出示“天、日、白、古”进行对对子游戏,学习热情高了,主动地进入学习。再如学习生字“虫”,先出示各种各样的虫子图,直观上认识虫字,再通过方正书法中虫字文化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原理,最后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特别的虫:大虫老虎、长虫蛇、书虫、网虫、懒虫、鼻涕虫等。认识“花”字后,让学生说说最喜欢什么花,你知道什么花,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像花的东西。从而认识“烟花、水花、火花、雪花”等。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感爱到学习语文的趣味,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二、善用儿童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一年级的孩子宜用形象化、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孩子更能接受,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明显。

1.利用口令,规范学习行为。口令简短,但指向明确。在一年级课堂中适当运用口令能让学生快速明确任务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书时,老师说“小手指”,学生们立刻齐说“点上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学生坐势不端正的时候,老师说口令,学生迅速调整姿势;写字之前,先让学生把笔握好,师生对口令并配合动作把笔握好再写字。各种各样的口令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做辅助,“要发言——先举手,没举手——不说话”。各种口令的使用,便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幽默化解课堂尴尬。一年级孩子很容易被外物干扰,注意力被吸引过去,教学活动很难持续下去。要想让教学活动继续下去,就得花时间整顿。课中飞来了一只小蜜蜂,学生全被这位不速之客吸引,正在我为这个不速之客烦恼时,突然灵光一闪:“孩子们,你们认识它吗?”“蜜蜂!”“这可不是一只简单的蜜蜂,这是动物家族派出的侦察兵。”部分孩子一听,马上转头看向了我,“因为,动物学校也开学了,那里多了很多的新同学,它们很顽皮,还不会听课,老虎校长就派它来侦察,想学学我们班的小朋友上课。”这时,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你们能给它们做榜样,让它回去教一教那群顽皮的小动物吗?”孩子们听了立马坐得笔直,并响亮地回答:“能!”课上只要我一说:“小蜜蜂又要来喽!”孩子们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3.及时鼓励与表扬。一年级的孩子喜欢比赛,都喜欢赢,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让学生赢的机会,及时表扬鼓励。例如,孩子朗读的很棒,可以说:“她读得真好听,谁也能读得这么好。”或者“谁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孩子写字姿势很标准,可以说:“你今天的写字姿势完全正确。”“你的动作真快。”“你就是班上的小书法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传递着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在一次次地表扬与鼓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语文课。

三、巧借方正书法,掌握书写技能

孩子刚上学,刚开始学写汉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上我指导孩子书写“虫”。我从新笔画提入手,借助方正书法中的视频讲解“左低右高体态斜,左粗右细有变化”教孩子写好提画;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虫,字说说书写要领,然后再让学生观看方正书法中“虫”字的书写视频,并跟着视频练习书写,掌握书写技能;最后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说说写得好的方面,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掌握了书写技巧,再在展示与评议中扬长避短,慢慢地字就能写得漂亮,爱上写字。

《搭石》教学反思

城西小学 丘富娣

2021年9月17日上午第二课我上了《搭石》第一课时,课后很荣幸地得到教研室曹勇珍主任的指导与点评,收获颇多。

本课是第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课中我通过让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朗读。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自己先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哪些方法,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等。对于如何提高阅读速度,课中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内自己先交流总结,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这样交流学生能够说出很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的时候要集中精力读、不要回读、可以采用猜读,还以可以一目十行的读等等,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前我虽然有认真地备课,也认真的研读了教材,自己设计了ppt。尽管花了挺长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但是课堂的效率并不高。这节课我花了太长的时间教学字词,导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没有完成。我之所以会花这么长的时间在字词上。是因为我的思想还停留在教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基础比较薄弱,我就习惯性的把生字词的学习作为第一课时的重点。所以在这堂课上,我也把生字词的学习作为比较重要的内容。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我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法没有及时作出调整,导致课堂效率比较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习惯性地用以前的方式教不同的学生,要学会因材施教。

对于如何教学生字词,曹主任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方法。比如教学多音字时,一定要对其意思进行界定。本课中“间”这个多音字词。虽然我有把“间”的两种读音标出来读,并让学生用选词填空的形式运用。但是我没有帮助学生,要对“间”这个多音字的意思进行界定。这样学生就只掌握了课本中“间隔”这词。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要在什么时候读第一声,什么时候读第四声。曹主任告诉我: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和学生讲清楚读第四声是表示在有一定的距离的时候,如课本上的间隔、相见。再比如指导学生写字。曹主任告诉我:教师指导写字一定要心中有数,并不是随便从本课的词语中抓出两个词字来范写。而是每节课要有计划的教孩子们写不同结构的字,指导范写孩子容易写错的字。现在我教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都课前做了导学案。我应该课前就把导学案收起来,看看比较多的学生哪个字容易错?在课堂上就直接拿出典型的写错的学生作业进行投影讲评。如本课中的“隔”很多同学会把里面的一横写成两横,课堂上指导这个字就行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做好先学,要非常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已经掌握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容易错的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让学生在这节课学有所得。

曹主任还细心地指导了我们要如何精心备好课。他说精心备好课要做好“三读”。读好课标、读好教师用书、读好教材。对于课标,每一个老师一定要熟记于心,特别是课标里面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具体有哪些不同的要求,每一个教师一定要清楚、明白。这也是我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努力提高的一个方面。要重视读好教师用书,教师用书里有很多教学建议教学措施能帮助我们上好课。还有要读好教材,读好每单元的导读、交流平台、语文园地等这些辅助教学部分。

教学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课前要备好每一堂课、课中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今后教学主要学习和努力的目标。

语文学科运用“小先生制”育人策略探究

临城中心小学 廖伟文

“育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价值,语文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育人取向地位重要。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语文学科育人的目标,笔者认为灵活运用陶行知“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样才能灵活运用“小先生制”达到语文学科育人目标呢?

一、组织预习,激发兴趣育人

语文是一门注重自读自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过程中,那么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笔者所教的是高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能力,因而,笔者鼓励班上人人争当“小先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小先生”带领本组成员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一起讨论学习,一起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如何激发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兴趣,从而为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比如《圆明园的毁灭 》一文,作者主要通过回忆圆明园往昔的辉煌,介绍了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读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时,布置课前预习生字和搜集资料的作业,教师教给孩子们搜集资料的方法:如查找图书、网络搜索和请教别人等。让“小先生”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分工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例如圆明三园的布局图,园中有名的建筑景观图片和电影《火烧圆明园》的有关视频等。上课伊始,请“小先生”代表小组展示预习成果。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认识了园中有名的建筑,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小先生”组织学生课前预习,一起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激发了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为语文学科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领交流,提高效率育人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做好老师的小助手,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我们应该鼓励班上人人争当“小先生”。借助“小先生”引领示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科育人的效率。

(一)发挥“小先生”作用,激发主动学习热情

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古诗教学时,首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上课伊始,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自由朗读古诗《从军行》,请读得最好的同学担任“小先生”,让小先生示范朗读诗句,带领小组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同学们在小先生的引领和示范下读得字正腔圆,很有感情。然后让小先生引领小组成员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再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从军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解诗题知作者;第二步借注释理解诗意;第三步结合插图想画面;第四步读诗句体会诗情。让小先生带领小组成员运用《从军行》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整节课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可见“小先生”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借助小先生的引领和示范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了语文学科育人的效率。

(二)范例引导,增强有效育人

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但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做到言之有序,给予具体指导方法。当学生在演讲时出现冷场或演讲内容无序时,教师的示范常常是打开僵局的钥匙,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体会交际的言之有序,增强语文学科育人的有效性。

如在介绍《我家乡的一处景物》时,先让一个优秀的学生作介绍,以“我也想带大家去一个地方”为开头,向其他学生作一段示范性的讲述: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上杭县汀江绿道风景区的一级导游员,现在就由我带大家去汀江绿道观光……讲完后请其他同学们根据优秀学生的讲述的内容及图片资料理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懂得说清楚顺序非常重要,能让听的人明了,能吸引听者。通过“小先生”的示范,再让其他学生模仿,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学生就有意识地注意介绍的顺序,慢慢体会到怎样才是言之有序。

每节口语交际课都有一个要求学生掌握的侧重点,如《商量》一课中,要求学生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同别人商量事情;《推荐一部动画片》一课要求学生学会从几个方面向同学或家人推荐一部动画片。每节口语交际课都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交际技巧,但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的,可以让本班同学作“小先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一课一得并加以运用实践。比如在《商量》一课中,通过学生在台上展示表演,孩子们就懂得在与人商量时,除了说清事情的理由外,后面可加上“行吗”、“可以吗”这些词。在执教《推荐一部动画片》这课时,在学生明确推荐要求后,我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着推荐自己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接着,我播放了一个优秀学生的推荐视频,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尝试推荐进行对比、剖析。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向别人推荐动画片时,除了可以从“说片名”、“说人物、”“说感受”、“ 说情节”等方面去推荐外,开头还要有礼貌招呼,结尾还可加上一句“创意推销语”来吸引人家的眼球。这个“小先生”的范例引导犹如一把钥匙,孩子们茅塞顿开,在之后的二次推荐中,便基本能学习运用这一推荐技巧,向同桌、向全班推荐动画片,增强了口语交际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语文学科育人的效果。

三、作业辅导,促进协同育人

班上有四五十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高低不同,常常需要教师作业辅导及时进行“开小灶”。那么如何提升课后作业辅导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建立“一帮一”,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让优生辅导后进生,帮助后进生进步,让他们迎头赶上。

首先课后的听写词语批改也可以让“小先生”来提高效率。比如在小组里开展“啄木鸟行动”,看谁找出同伴的错别字最多,鼓励发现错误的小学生为同伴担当“小先生”,及时地帮助同伴订正错别字,巩固生字词学习。其次,在单元试卷的讲评与订正中怎样灵活运用“小先生制”呢?每当单元试卷发下来后,各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例如简单的看拼写词语,名言警句或古诗词积累运用填空题,各个小组可以先进行相互纠正。因为每个学生的错题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为了节省老师在课堂上讲评的时间,可以让小先生给错的同学讲解,如果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这样课堂上老师就可以集中时间讲解一些典型错题,并精心设计错题练习,对同一类型的题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从而发挥小先生作用,帮扶后进生进步,促进全班共同提升。

总之,老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小先生制”,教给孩子们学语文的方法,从而达到语文学科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国强.充分发挥“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J].课外语文 , 2019(12)

2.田海燕.教学随笔 ——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J].天津教育 , 2019(34)

以评定教,以教导学

——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评”良性互动

临城中心小学 朱启润

随着近些年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很困惑:按照以前的方法教,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学生身上,怎么学生的成绩就是不理想呢?试题的方向在变,而你教的东西没有随着改变,岂能不背道而驰。因此,只有先弄清楚会考些什么,以此来确定自己要教些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从而实现“教·学·评”的良性互动。

一、明确目标,了解考什么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我们的教育也从以前的考查知识积累转变为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所以我们在教之前,要先明确目标,知道会考些什么。

(一)“积累与运用”。一般地说,该部分主要考察:

(1)“独立识字能力”,即“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及造字方法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2)中华经典文化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如,成语、俗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

(3)文言文、教科书明确要求背诵的现代文的积累。

(二)“阅读与欣赏”。主要考察阅读文学类文本(包括童话、故事、小说、叙事性散文)和信息类文本(说明文、科普文、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从黄国才老师提出的“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等五个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表达与交流”。考察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包括想象)。不同学段侧重不同,一般地,第一学段“写话”、第二学段“写清楚”、第三学段“写具体”。

二、有的放矢,知道教什么

了解了考什么以后,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教些什么?一篇课文给你,哪些要教,哪些不要教,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熟读课标,把准方向

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知道这是哪个年级的课文?这个年级的学段目标是什么?

每个教师在接任一个班级后,都应该熟读这个学段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起来才不至于南辕北辙,走错方向。

(二)单元解读,整体把握

对于整个学段,学生该达到怎样的目标有一个宏观的把控后,我们要对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统编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单元整体的设计,每个单元开始前都有一个单元导语页,在这里有体现主题的诗句或名人名言,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老师要认真研读,了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习得哪些知识和技能,然后通读本单元的课文,从总体上把握单元目标,明确每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位置,以及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三)课后习题,落实要素

一篇课文,可以教的点是很多的,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怎样才能从众多的点中找到最适合学生学的点呢?部编本教材通过课后习题,清晰地给我们呈现了该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老师只要围绕这些习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

如《白鹭》一课的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背涌课文。抄写你喜攻的自然段。

这是一篇寓情与物的散文,语言优美,就像一篇散文诗。所以习题中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针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方面的要求,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展开讨论、交流,达到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了解作者围绕白鹭的外形美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两个方面来表现它的精巧,像一首诗。接着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组织学生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有针对性,明白怎么教

(一)读通读准,形成语感

语文是一门具有交际性功能的学科,它首先是一种语言。学生学了五、六年的语文,读起书来结结巴巴,拉长声调,像和尚念经;说起话来前后不搭;写起作文来更是东拉西扯,让你读的头脑发胀。为什么会这样?这首先就是语感不好,我们教课文不重视朗读的指导而造成的。

我一般在备课时,自己一定要先读一遍课文,把容易读错的字标出来,例如:《珍珠鸟》这篇课文中“挨近”这个词,“挨”在这里应该读āi还是ái?老师就要指导学生读准确来,甚至要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在课后多读几遍。这样长期做下来,我想学生再碰到辨析词语读音是否正确时就不成问题了。教一篇课文前,老师要布置学生先去读课文,把每一个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课堂上,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这一点,我们真的要多和于永正老师学习,于老师上课总是那样不急不躁,带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耐心纠正学生的每一个字的读音,每一个句子的停顿,甚至是标点。学生把句子读准读通顺了,才能形成语感,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二)溯源类比,科学识字

”“

对于看拼音写词语、按课文内容填空、古诗积累,甚至习作中,学生往往是错别字一堆,例如:迟延的“延”第四笔竖折写成竖、横,“拜”字右边写成三横。对于这些容易写错的字,你只强调是没用的,通过不断的抄写更无效,这时我们要给学生讲讲这个字的字理,“拜”字的小篆是这样的,两个人双手紧握互相作揖,右边的人还要跪下来行大礼,那最后的一横就是指地板,所以右边要比左边多一横。你这样讲,学生听一遍就记住了。

汉字有六种构字方法: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假借、转注,我们小学里常用的主要是象形、形声、会意这三种,而考试最经常考得是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们要教给学生意思要看形旁,三点水和水有关,王字旁和玉有关,可是这么多的字素让学生都记下来也不现实,碰到不懂得的字素该怎么办?例如:

“颡(sǎng)”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什么有关?

A.蚕桑 B.树苗 C.额头 D.页码

这时候,我们可以教学生用“页”字旁组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字,如“额”、“颊”等,再猜它的意思就不成问题了。

(三)练习概括,整体感知

每次考试,阅读题一定是学生的致命伤,有些学生甚至在这里遭遇全军覆没。学生看到一大段的文字,心理首先就胆怯了,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我们能在教课文时,教会学生在初读文章后,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大意,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文本的主旨。

学生概括大意,往往容易变成了复述课文内容,或者没有概括出主要的意思。我们可以教他们用“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如《白鹭》这篇课文,老师问:“课文讲什么东西?”“白鹭。”“白鹭怎么样?”“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不断扩充、完善这句话,最终让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写白鹭的外形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来赞扬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四)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现在老师上课,还是不能走出分析课文的魔咒,带着学生逐段逐段地讲解,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懵懵懂懂,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能力,导致考试时你让他评析词语、句子写得好不好?他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或句,进行多方位的品析,如: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我们就要抓住两个“浸”字,通过字义的理解,生活的联结,画面的想像来体会家乡桂花的“香”。再通过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质疑,引导学生层层释疑,理解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思念。

(五)提炼写法,品鉴欣赏

好的文章,作者往往通过独特的表达方法,写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我们要关注到这些表达,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如:在《落花生》一课中,作者许地山为了表达花生的好处,而把它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教学时,老师就要让学生读,说说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是为了比出不同点,从而突出这个事物的特点。

(六)迁移表达,习得方法

习作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字数不达标,卷面不工整,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等,出现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少写的训练,缺少对习作评价的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写法进行练笔。最近我正尝试采用“以评价为导向”的习作训练模式,每周让学生写两篇百字作文,周末写一篇周记。写完后,我会出示相应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自己逐项打分,打完后请一个同学帮忙打分,最后交给老师打分。

这种训练,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标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知道习作该怎样写才能得分,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习作思维,以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七)质疑评鉴,提升思维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提出疑问,批判性地进行思维,在不断的答疑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如:在学习完《落花生》时,学生了解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时,老师问:你觉得做人一定要像花生才好吗?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好不好?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有人认为像花生好,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有人认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也很好,自己有才华,就要大方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否则就埋没了。每一个观点,都代表了学生的思考,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八)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2001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如今,部编本教材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要清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的,老师应该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在教学时,要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从一篇走向多篇,例如:在教学完《牛郎织女》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另外三个是《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后可以去读一读《中国民间故事》,甚至读一读《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评”为目标,来确定“教”什么和让学生“学”什么,让“教·学·评”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古田中心小学 廖翠珍

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歇,教育也要紧跟学生的步伐,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课后作业的设计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利用好有限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服务。基于当前教育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在课堂上立足当前的教育形式,展开课程教学活动,互联网的时代,可以让课堂教育更加灵活多变,可以使课堂更加精彩多姿。当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作业设计的不合理、内容单一、时代感薄弱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品质发展和语文素养形成,更新教学理念,打开教学新思路,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在课后作业设计上尤其要用最先进的理念设计作业内容,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升课后作业实效。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优势,开启学生的作业之旅,从网络的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以及更新信息快等方面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思想品质方面的成长。

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自主解决问题

课内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和理念,而在课后作业中,却可以在无限的空间内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育价值。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立足当前的课程学习理念和网络时代的现状,我们要在课后作业中传递出时代理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让学生的搜集相关的资料,解决课上学习的不足之处,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我们让学生徜徉在网络世界中时,要学会引导学生,使学生健康上网,利用好网络资源,服务课程学习。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课内的问题,这篇文章当中,主要描写了威尼斯的风光,在这篇文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而异域风情,学生可能无法身临其境,教师便可以设计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搜集威尼斯的相关资料,例如视频讲解、图片展示、地理位置等,这些内容网络上一应俱全,学生们可以大饱眼福,更可以借此产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关注之情,也可以感受到异域风情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产生良好的世界观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站在时代的前沿,奏响时代之强音。

借助微信互动探究,提升完成兴趣

小学生对于网络已经不陌生,他们对手机微信等已经非常熟悉,而在他们的心理需求下,学生们的主观欲望如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那么,课程学习便会更加高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班级微信群,与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弥补课上授课时间的不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作业,这样,我们的作业便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想也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思想可以通过群组得到更有效的交流,这样,集时代和教学为一体的作业,更能够使我们的教学外延得到拓展。

例如在《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关的拓展作业,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基础类。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自主展示题目。试着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三人行,必有我师。(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温故而知新。(4)学而时习之。

3、借助互联网,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在微信群与老师和小伙伴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们产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们在微信群中将自己在网络中搜集到的故事积极分享给同学们,如此,学生的学习视野开阔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提升了。

微信,我们已经不能忽视,每个班级成立伊始都有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在作业环节,使学生能够充分感悟到自身在班级中的价值,学会更加自信的和积极完成作业,让作业更加有实效性。

关注网络重点事件,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素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设计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优秀健康的思想品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要在课后作业中,凸显出人的元素,教师不妨让学生们能够利用网络,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家校融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作业中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有关素材,积极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在这篇课文中传递着一种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积极投身于学生的品质教育,在作业设计中,也应该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渗透其中,具体可以设计如下作业:1、从网络中搜集一些有关环保热点新闻,试着做评述。2、利用网络,请写一份倡议书,提倡大家关注环保,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作业,立足时代,也立足学生的心灵塑造,不仅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还能够唤醒我们内心对人文情怀的向往。

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相信小学生,信任他们,使其能够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给予学生自主,他们才会更加自主,给予他们自信,他们对于学习才会更加热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依据互联网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些参与性强、提升其语文素养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精神愉悦和思想成长。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自主利用互联网、微信群互动以及评价网络重点事件等方面设计作业,让作业更具有实效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真正自主完成作业。

浅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使用

古田中心小学 陈婧峰

小学语文是我们小学基础课程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大多数都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舍本逐末,忽略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总体来说,课后练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课后练习对孩子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次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把语文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为有效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设计课后练习的时候就需要注重有效性和合理性,合理有效的编排课后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情。在通过课后练习的实践来帮助学生将学校上课时所学知识内化和巩固。在不断的对课后练习和课堂教学的深入浅出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理解。

在我们对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形成认知之后,我们对如何系统使用课后练习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一个有系统性的课后练习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后练习有条理有框架的认识,而不是散乱式的完成课后练习。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课后练习,有效的将课后练习和课堂教学以及生活实际相结合。现在很多的课后练习都是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发他们积极的进行思考,并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而在实践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有目的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及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知识的框架和系统性。在经过多种多样的课后练习之后,有目的的加强学生在不同场合下学习和运用语文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对语文素材的积累,调动学生在练习中强化自身对实际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经验的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语文知识的环境和机会,进而使学生更加理解在实际生活中,语文的重要性。并且,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学习程度进行总结,反思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化,进而发挥出课后练习对学生学习的逆向积极作用。

了解到了课后练习的各个方面之后,我们就需要思考怎么样可以将练习的效用发挥好。其实,我们应当充分的发挥现代化技术和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积极作用,设计练习,在使用这些练习的时候对学生的进行有效的摸排。通过做和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不管我们是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和利用什么辅助教学工具,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与自己都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这样一个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要积极推进课后练习的实施和实践,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发挥出课后教学的积极作用。

把握目标 明确任务 引导方法

蛟洋中心小学 丁晓燕

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给予指导,定能展开更加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课后练习,建立梯度阅读

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完整,建立梯度式阅读。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编排了由易到难的课后练习,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中,学生与自身能力同步提升。教师以“课后练习”为抓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的阅读,帮助学生逐步习得语文知识和方法,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编排了四篇课文,在课后练习题中不难看出,统编教材注重朗读情境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习得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如《草原》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悟,学生试着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在读中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蒙古人们的热情好客。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依,逐步推进,学习过程中既理清了课文顺序,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领悟到了老舍先生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逐步达成根据阅读文本内容展开联想的单元教学目标。

二、巧用课后练习,构建核心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课堂上的问题都是较为琐碎且浅显的,拉着学生走,一问一答,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也不明显。而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的编排设计紧抓住单元学习目标,提出清晰明了的学习要求,将零碎问题系统化,构建课堂核心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课后第二题是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思考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表现愁怨的诗句联想到看到过雨中带着愁绪的丁香而发出的这一感叹。在其后的《花之歌》一课,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学生在比较赏读中,进一步联系写作背景想开去,领悟作者借花自喻,表达自己积极乐观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核心问题训练思维,落实本单元的单元要素。

三、运用课后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非常注重文本与生活的融合,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草原》的课后练习第三题,和同学交流与别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丁香结》的课后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对“丁香结”的思考等等。这些问题紧抓住单元要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想开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结合课后练习提醒学生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生活,在学生分享交流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编排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课后练习为依托,认真思考,钻研教材,注意文本内容之间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才能真正体现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指导的研究

蛟洋中心小学 傅月琴

近年来人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学科核心素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成为了教师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在昔日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会经常性地采用讲授法,就好像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这种状况课后习题的讲解上面有为显著,这与我们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可谓是南辕北辙,那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利用教科书课后练习进行指导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对以及相关探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

现如今仍然有部分教师都语文学科的课后练习保持着固有认知,仍然只将其作为简单的练习对待,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需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重视对课后习题的运用,从中进行抽丝剥茧寻找教学思路和学习途径,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它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进行教学重难点确定的重要参考之一。

例如在进行《风筝》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进行预课,提前做好准备,依照课后练习题对节课的重难点(明确以“风筝”中心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确定,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状况。在正式开始授课时,借助课后练习一让学生完成三个重大事件“做风筝——()——()”的填写,随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PPT展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在文章中找出相应句子并进行概况说明,在此期间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本项任务。并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始终谨记新时代的学生观,助力学生向“主动学”进行转变,深刻理解到冰心的读书经历。以此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条理清晰地了解本文,提高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最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示奠定基础,使得课后练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注重综合性学习的练习

现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地位逐渐提高,它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储存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真正将其落到实处,这需要很久很久,因此身为一名小学阶段的教师,我们需对其进行细致严谨的规划。

在进行有关综合性学习时,教师需利用宏观整体性思想确立综合性课后练习的主体及最终目的,随后进行设计逐层深入的任务,此时切记保障各任务之间由纽带相连。

例如在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时,教师先在课后练习中选择“谷雨节”作为活动主体,随后借助神话故事导入此节日,激发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接着引用故事中的相关元素,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到其转化为美食的过程,以此活跃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一节日,扩充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学科文化素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视频或照片的播放,设置师生互动游戏,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保障。

三、对课后练习进行二次开发

对于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而言,它时由一些教育教研人员结合我国教育基本学情对其进行编排设计的,其特点是统一性,当时由于教学人员的不同,以及学生学习基本状况的不同,这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学设施等因素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为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由于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思绪在同一件事情上,因此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便可以记住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展开教学。

例如教师在进开展《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活动期间,首先可以进行播放有本文言文所改编的动画片段,以此先将学生学习本文言文的欲望激发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自主进行文言文,随后让学生根据现阶段所了解的情况对本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大致说明,本活动时让学生与同组人进行合作,并以抢答方式进行回答,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随后由教师本人进行知识讲解,并标注重点记忆内容,设置知识大比拼游戏,牢固学生所学内容,此时学生已经对本文言文的中心内容和隐藏含义有了深刻的认知。这时教师二次开发本课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创造想象能力以及自身的真实经历将本文言文以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学生在进行故事创作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想象能力,另外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具有积极影响。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教材具有统一性的特点,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显然如果单纯生硬地照搬课后练习,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们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全面细致了解所教学生的状况,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履行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对课后练习进行细致的划分重组,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收获满满,最终使得学生们的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看着教学活动期间需要结合各方面因素,比如教学条件、学生水平等,对课后练习进行创新,并且注重课后练习与所教内容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之中学会灵活使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对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达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的终极目标。而且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而言,该群体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擅长运用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为学生可以在未来各方面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利用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白砂中心小学 李六金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课文内容,还是课后的练习题,都很贴近当代学生生活,都能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的题目,还有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用好这些题目,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

一、以读为主

大部分课文后面都有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的练习题,低年级课文后的问题大部分能在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这样,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

如,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后练习题:“朗读课文,说一说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景色的变化来写的?”,这是一个牵涉全文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朗读课文,学生读后就知道了课文中按照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顺序,抓住天空、树木、蝉、蜘蛛、青蛙来写得清楚明白。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这类题目,低年级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了很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深入了解文本。

二、讨论交流

有些课后练习题有一定难度,不是很快就能回答出来的,需要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老师要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同身受,才能回答出来。如,小学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读下列句子,体会妹妹前后不同的心情变化,说说妹妹为什么前后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次读课文,妹妹开始说走不动了,后来却骑上“马儿”跑得飞快,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再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启发引导

在完成课后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不能囿于课本内的知识。有些课后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启发,这就需要教师选准引导的线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小学语文课文《大象的耳朵》里“大象最后说了一句话含义深刻,要重点理解。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这句有一定难度,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模仿别人,什么都觉得别人的好,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有哪些地方跟别人不同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同,又要怎样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用辩论会的形式,或者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告诉孩子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不必苛求自己事事处处跟别人一个样。

四、回忆交流

生活经历往往积淀在学生的心底,至于联系生活的哪个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回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回忆一下生活经历,再和同学交流。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和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例,学生不一定能想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书本上或者电视上所看到的事例。

五、展开想象

想象力是人大脑中一种强大的功能,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就好像是一只画笔,凭借人的意志,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头脑里画出来,清晰的、色彩鲜艳的、天马行空的……教师联系课文,先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文课后问题“自己选择一个开头,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当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还有其他事物是怎么样的?他们在学习一些什么本领?又是怎么样学的? 部编版语文教材低年级的课后练习丰富多样,教师要准确界定课后练习题的类别,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指导的有效运用策略

白砂中心小学 吴美香

九月伊始,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让全国中小学孩子欢呼雀跃,家长们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在家辅导孩子了!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课后练习指导的有效性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必须精心编写并运用好课后练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我是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指导应该如何实施?我觉得应该讲究有效运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后练习无需注重形式,而在于实效。以往的练习,每个老师都比较偏重于讲究形式,各有各的“法宝”,每一次的练习都有一定的模式,很多不必要的练习强加于孩子,让孩子们疲于应付。“双减”政策之后,作业已经不能够带回家完成了,那么,老师布置的练习就应该从“实效性”出发,让孩子们的练习能够巩固课内知识。

二、结合课后练习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指导。以往的语文课后练习,有时远离生活,让孩子们无从落笔,比如让乡下的孩子写在新华书店博览群书的场景,练习设计得好,但不切合乡下孩子的生活实际。为了让乡下孩子们有话可写,不妨更换“写点”: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我们在阅读课上,我们是怎样阅读的吧。这样的课后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相信会更有效果。

三、课后练习要分层实施。同一个班级,总是又不同基础的孩子。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完成练习的情况下有所得。对于基础较好的孩子,设计的练习可以有一定的深度,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对于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孩子,设计的练习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培养孩子语文学习兴趣。我相信,课后练习的分层实施,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四、运用课后练习,对课内教学进行补充。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再精心,设计的环节再紧凑,总还是会有一些遗漏的地方,如果能通过课后练习及时补充教学,那不就很完美?所以,我认为课后练习可以对课内教学进行一定的补充,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完整,让孩子们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的指导,应该有效运用策略,让课后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分层实施,对课内教学进行补充,不再注重形式,提高实效,让课后练习指导大放异彩。

巧用课后练习 培养学生能力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为例

步云中心小学 邱晓青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自使用以来,发现其有很多独特之处,特别是课后练习,有很大的变化。作业设计的有针对性、适切性、开放性,增强了课后练习的趣味性、层次性、选择性,做到分层有序、精练有度。经使用后发现,利用好课后练习,能巧妙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现将体会分享如下:

一、巧用课后练习,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概括主要内容、理解句子意思、抓准关键词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阅读方法,这五个阅读核心能力,其实都和我们的生活分不开。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于生活中,指导我们的生活,日常的沟通表达、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语言,所以想要提高这五个阅读核心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利用好课后的练习,一步一步的逐项进行训练。

另外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统编版教科书的课后练习设计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条件。课后练习中与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加点的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与同学交流你对秋天的雨哪个方面感兴趣;与同学交流课文中写的好的句子等等这些练习题型几乎每课都有,其目的是要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提高欣赏佳作的能力。

二、巧用课后练习,指导培养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二年级升三年级,写话变成了习作,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从二年级的写话慢慢过渡到三年级的习作中来,因而平时的教学就要为写好习作做好铺垫。统编版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了很多仿写句子的题目,目的就是和二年级的写话对接,让学生从仿写课文中的好句开始。从易到难的过渡。例如:《花的学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请照样子写一写。这题课后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拟人的写作方法。如某学生写到“清风一吹,它们便跳起了轻快的舞。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这样他们就能轻松的写句子了。

而课后练习中设计的小练笔,在难度上加大了点,从写句向写段过渡。例如: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就能结合生活写到:“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菜园子。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这样的菜园子真的不多见,于是我便更加留意了起来。菜园子里有一棵木瓜树,木瓜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多余的旁枝,远看真像一把大伞。大大的叶子贡献了一大片绿荫,夏天时,我总会来到那片树荫底下,偷得一时半会的清凉。木瓜的果实从小到大由下而上排列,挂成一大串,像是巨型的绿色葡萄,很有趣。在木瓜树的周围,因季节种着不同的蔬菜,有时候是脆生生的白菜,有时候是紫色的茄子,有时候是长长的豆子。不管种着什么,都是那么翠绿一片,也总引来一些蜂蝶飞舞着。”这样的小练笔是很有意义的,它比写习作容易,让学生易于表达,不会产生畏惧心理。时间上也比较好把控,空隙时间即可完成。内容可长可短。这些小练笔是对已有知识的一个拓展,学生写出了他们特有的生活经历、独特的见闻,为习作准备素材。

三、巧用课后练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所以口语交际很重要。以往的教材课后练习设置了比较多检测基础知识的题目,如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等。使的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虽然很会做语文阅读题,很会分析材料,却成了不会与人沟通的“哑巴”。新教材打破了这种形式,设置了很多与人交流的课后练习题。例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学校的特点?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像这样的“说一说”的题目出现了很多。回答这些题目既要明白课文的内容,又要了解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留意、联系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不会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的“与世隔绝”的人。

同学们在“说一说”的过程中,路径是多元的,说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思考方向,表达方式等各不相同,因而同学们对这样的“说一说”没有畏惧心理,大胆的表达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很有帮助。

四、巧用课后练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统编教科书练习的设计注重不同例子的选择:如有代表性、示范性的“范例”,这样的范例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容易解决;与例题同类型题是“同例”,因为课文是同体裁的就容易设计同例;变例即是变式训练题,这个因课文体裁而发生变化;让学生自己出题的叫“仿例”,这需要学生有创新能力。统编教材选择的不同的例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能力。这些例子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四种不同的思维:一是正向思维,就是直接代公式、顺着想的题;二是逆向思维,公式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三是特殊思维,这个与生活经验有关;四是综合思维,要用多个知识,多种方法解决的题。

我们知道思维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成长点。有了思维,学生才是独立的思考者、创造者,而不是老师的复制品。因而统编教科书设计的练习努力让学生应用不同的例题,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巧用课后练习,能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护航,找准方向,有的放矢;能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掌握方法,拓展知识。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泮境中心小学 李伟才

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的自主空间比较少,学生的被动性较为明显,会进一步放大小学生的弱势。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

一、优化阅读内容

一般情况下,经过几年学习的小学高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阅读能力的增强是靠时间的积累和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而完成的,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环境、阅读兴趣不一样。整体上来看,有些学生的成长速度其实并不是很快,而且在比较老一套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教师本可以取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成果。为此,教师可以尝试优化阅读内容,比如引入更多阅读辅助材料。

例如,在阅读《穷人》这篇课文,它和我们的社会相差太大,但它所蕴含的精神我们的社会依然大力弘扬,教师可以准备生活中类似的正能量的故事,让学生搭配着阅读,帮助学生透过时空的距离,去理解的文章的感情。又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首次通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将内容改编成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怎样给故事加入一些适合于表演的细节。每个小组的表演,都会成为其他学生广义上的阅读对象,同时也更加有趣。或者以小练笔的形式给课文的结尾加以丰富的想象,不同的结果必定更加引发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

二、锻炼阅读思维

锻炼阅读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谓阅读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阅读对象比较深入的思考,并能够将阅读收获转化为自身的认知。在这一领域,部分教师过去做得还不够好。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一些教师仍然将学生作为“小孩子”来看待,过于关注教学效率,总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阅读,久而久之,势必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养成只会听老师安排而没有发生自主阅读思维的习惯。在这方面必须加以改变。

例如,《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小学生还不是很熟悉的文言文,这篇文章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对孔子的客观评价,人们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文中两个完成相反的答案必有一个是正确的,还有文中的观点是对孔子的讽刺还是赞美?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因为各自不同的知识储备和性格特点而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做的不是不顾学生的自主思考,直接告诉他们“标准答案”,而是干脆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三、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果还不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初中阶段的学习一定会受到影响。而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方面,需要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习惯的指导。另外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请求家长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环境,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学生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家庭教育的具体行动上能够与教师的阅读教学形成相互配合。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教师可以乘机向学生推荐更多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为课外阅读对象。不过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都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内涵,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有紧密关系,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顺畅,教师可以经常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他们在分享中进行知识的相互补充和观点的互相碰撞。另外,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工具书或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解读资料,请家长在合适的时候提供给学生。

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打造出该领域的高效课堂,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创新策略方法,提升对学生兴趣、思维及习惯的关注度。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工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后记

溪口中心小学 汤小芳

金秋时节,我带领着孩子们一块走进那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掌握方法,理解词语

(一)理解“明朗”

师问:猜一猜“明朗”的意思。

生答:晴朗。

师总结:这是一个好方法,找近义词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板书:找近义词。)

师再问:那你们往窗外看看说说明朗的天空是怎样的?

生1答:蓝蓝的天空上面飘着几朵白云。

生2答:晴空万里。

师:天空明亮,特别蓝,这样的天空就是明朗的天空。瞧,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明朗”这个词语的意思,很好。(相机板书:联系生活实际)

师提醒:“以前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黑暗、寻找、教诲、伙伴……”还记得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一生说:“黑”和“暗”的意思相近,“黑”就是“暗”的意思。

另一生说:它们每个词都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师:是啊,我们再来看看“明朗”这个词,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明”就是“朗”,它们俩意思相近。

师点赞道:对了,明和朗都有明亮的意思。找找类似的词语也可以帮助我信理解词语的意思。(板书:借助熟字猜意思)

师: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看看你的眼睛最亮,最快找到?

生列举了许多:歌唱、增添、潮湿……

(二)理解“凌乱”

“凌乱”一词的理解,我主要让孩子们采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的。从上文的“他们排列得并不规则”可以看出梧桐叶杂乱无章。再从有些孩子的课桌抽屉,我们出可以感受“凌乱”的现象。

二、品读文本,悟语言美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找一找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水泥道的美,孩子们细细品读了第5、6、7、8自然段,找出了好些词语、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品读这些优美的词句,感受文章语言之美,金秋之美。

三、对比阅读,迁移运用

本篇课文,作者写的是上学路上所看见的景物。课后的阅读链接中有一段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写的是放学路上所见的景物。我让孩子们把课文与汪曾祺先生写的那段放在一起比较阅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刚开始孩子们有点懵,我引导他们找找张秋生和汪曾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下,他们话匣子打开了,纷纷发言,张秋生只写了水泥道上金色的梧桐叶,而汪曾祺写了一连串店铺名。还有孩子发现张秋生写了水泥道上金色的梧桐叶用了四段,写得特别细致;而汪曾祺却在一段里把他在放学路上看到的店铺名称,以及店铺里有些什么简单地介绍了一遍。

这时,我引导他们总结出两种不同的写法,一是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描写,二是对多种景物进行简略地描写。学以致用,课后我请孩子们完成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喜欢哪一种写法就用哪种。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

太拔中心小学 王志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课作为其课型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快速通道,且与“说、写”等其他教学板块密不可分。而对仍处于朦胧期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当前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消耗大量的时间却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为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阅读课的改革刻不容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单一,缺乏对有效阅读的针对性指导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对于阅读的教学并非在文章中,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习题理解透彻,将阅读的时间用在有关习题的解答上。而在真正需要阅读教学的文章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学大纲固定的模式,即从文章结构入手,层层剖析,理清文体以及文章更深的含义。但因为少了其中最重要的阅读过程,导致学生对于文章不能带着有关自己的理解,长期以往,这种固定的模式会使得学生厌烦对于文章的学习。而将阅读习题解答上,虽然使得学生的解题技巧有所长进,但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停滞不前。

1.2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阅读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阅读只作为整个语文体系的一个辅助功能只进行平常的训练,这样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会认为阅读相比于其他的语文课型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对于阅读课,大部分老师都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后再分组讨论,随后由老师进行讲解。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会使学生对于阅读课这种机械式的课程失去兴趣。自行阅读和小组讨论时也不会认真体会文章含义。如此反复,阅读在学生心中的份量越来越低,直至最后几乎不阅读,导致语文教学效率很难提高[1]。

1.3 教学内容编排不当,教学方式有所欠缺

一篇优秀的文章,通过不同方式去理解,其得到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一些教师想要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边不分主次的将文章的多个方面多个含义一股脑的讲给学生听。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成熟,一次性的接收到大量的知识,不能将其完全处理消化,一旦解读的内容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就会使学生完全无法掌握文章的重点,自然对文章的印象就不深刻了。另一方面,教师想要输出更多,就会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阅读本身应是一个细细品味的过程,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输出,却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仅会导致课堂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降低课堂质量。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刚刚走进学堂的学生,自然对许多事物保持好奇的心态,而创设适当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共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点,根据不同文章的特质,创立与课文相关的良好情景,通过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如在教学《找春天》、《秋姑娘的信》这类季节性文章时,可以从季节的温度、气候、动植物的变化形式作为切入点,引导着学生通过寻找四季的不同特征来探索每一个季节的奥秘,最终引入所需要讲解的文章。在教学《荷花》、《火烧云》、《白桦》这类有实物参照物的文章,就可以预先搜集相关文章图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会通过图片想要了解更多,这时引出需要讲解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而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种情景对话类文章时,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自导自演文章剧情。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熟读了课文,又因为体验到书中的角色给了学生巨大的满足感,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阅读兴趣[2]。

2.2 转变教学方式,精选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于一篇文章的讲解前,详细做好教学目标、运用对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整合教学方式时,应首先解读文章大意,根据文章所展现的重难点、所引出的深层含义、所表达的内容、学生可能会碰到的疑点、覆盖的知识点等方面入手,列好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选用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掌握学生从什么角度去解读文章,这样选用的方法才会得到预期,达到较好的阅读学习效果。最后,选择教学方式时还要以个人情况而定,了解自己所擅长的点,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利用最大化,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

2.3 培养良好习惯,注重阅读个性

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文章阅读的有效性。阅读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很容易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课前预习对于文章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预习可以提前认识文章中的生僻字以及晦涩难懂的语句。学生在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生词的过程中会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跟随老师的讲解思路,理清文章脉络,快速理解文章。同时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成定性,思维发散,想法众多。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还可能与文章所表达的含义相悖,这时不应完全否定掉学生的想法,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扭转错误的观点[3]。

2.4 课堂有效评价,加强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状态做出良好的反馈与评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评价多数应为鼓励、赞美之词,慎用训诫性的词汇。给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满足,体验到研析文章的快乐。除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形成良性的循环。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自主性,给与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学生在收获到赞美的同时也吸取了书本上的知识,在提升了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自信心,一举两得。

2.5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在课堂上应该被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问题的引出者角色,在关键点处抛出问题,并给与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不是全程讲解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直接背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小学课程文章难度逐渐加大,只有学生具备思考能力,才能做到精读、细读,对文章中所想表达的含义分析透彻。如若全程是没有思考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因没有时间思考理解困难,文章难度加大,晦涩程度加深,学生理解的越来越困难,教师也讲解得越来越艰难。因此,让学生有效思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文章理解阅读方面受益良多,轻松课堂氛围,在其他诸多方面也有作用,受益良多。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在文本方面的精读细读会使得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方面轻松许多,阅读教学得到重视,学生的读得到提高,其它方面也得到显著进步。而对于仍处于启蒙期的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学培养,可以建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教育体系急需得到改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身体力行,积极提出改善办法,建设完整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13(3):72-72.[2]窦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中旬, 2012.[3]张霞.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 2020, 000(012):P.86-87.低年级阅读课,我是这样做的上杭县茶地中心小学 陈小岚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生有捷径,那可能是阅读,阅读,和阅读。而在我眼里阅读就像美食,会让人心情愉悦。敢说世上只有一种东西不会辜负与你,那就是阅读。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它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引导孩子学观察,丰富阅读的底色

教学的应顺应孩子的心理,充分利用教材,随时随地抓住机会引导孩子有序观察,大胆提问,加以大胆想象,让他们乐于表达,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如在教学《日月水火》时,本课中的“日、田、禾、火”图片精美,象形字古朴美观,其形特别传神,形象生动,让人一眼就能想到其字。于是,我就像让学生县观察这几幅图片,问问学生从图中能想到什么,在结合图片的边的字,教学生观其形,解其义,读准音,从而让学生对象形文字充满好奇。再结合课后“猜一猜,说一说、连一连”,从图片中的象形文字与现行文字相连,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孩子打心眼里爱上阅读。

二、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架起心灵的桥梁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会更乐于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这样的学习才更轻松、愉快。如在指导《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课时,我就会和他们一起表演:他们都是小栗色兔子,我是大栗色兔子,当他们伸出小小的手臂或者高举小小手臂,神气而坚定的口吻告诉我“我爱你有这么多”时,我的心被一股暖流流温润着,多么幸福啊!

在与孩子们的 “演一演”“比一比”这些教学活动,孩子们边听边思考或边记忆,读一段,互动一段,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孩子大脑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在一次次的文本叠加中,孩子们的思考力也一次次的加深,而这一切源于阅读。

三、调动多种感观,丰富孩子的思维

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的孩子单纯、幼稚,模仿能力强,我们要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安妮塔·婕朗为我们描绘出的橄榄绿的草地,土黄色的大树、栅栏和兔子,还有那暗蓝色的夜空。在她的笔下,夜晚是如此宁静,看到临睡前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可爱又温馨的对话,我们的心理暖暖的。当我轻轻地说出大兔子的那句话:“我对你的爱一直到月亮上,然后,又回到这里。”此时我似乎看到了一条静静地流淌着的爱的溪流。此时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表达,只能用一个个拥抱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这应该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了情感交流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催化了他们的情感,使课堂活跃起来。当看到孩子们的眼角溢出的晶莹泪花,我看到了爱。

看着孩子们眼角闪闪的泪花,我触到了,我碰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必须让他们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把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走进成长的摇篮 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稔田中心小学 邱芳兰

一、明确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结合人文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编排了三篇校园生活的课文,从多民族的边疆校园生活、散文题裁的“花的学校”、孙中山小时候的私塾学习生活三个不同的体裁多角度展现了校园生活的纯朴、和谐。

二、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提示学生可以“多读几遍”“抄写下来”,并通过列举教材中的句子和课外读物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基于个体阅读经验,在课内外阅读时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点一线抓要素”。《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课后习题和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前的阅读提示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和路径。除课文外,“语文园地”个板块中也有语文要素的落点,教学指向和“新鲜感”一脉相承。

三、把握单元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罚”等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扬、臂”等字,会写“敬礼”等28个词语。

2.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参照提供的提示写一句“有新鲜感的”话。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3.能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要求,思考课文内容和同学表达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4.初步学习习作,习作书写要符合格式要求:作文纸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个格子,位置要正确。

四、例谈教学策略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策略

(一)单元导读,发现“新鲜”

1.打开课本,你会发现我们三年级的课本和之前的课本相比有许多新鲜的地方,你看,多了带“*”号的略读课文,还有“语文园地”多了“交流平台”。

2.对比二年级教材封面(上册),每个单元的开始前都多了一页,这一页叫“篇章页”。

3.揭示课题。

(1)默读篇章页上半部分句子,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画出学习单元课文要求,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

(3)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一课,去体验课文中有哪些新鲜感的词句,它们“新鲜”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感知“新鲜”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róng xuàn jiāng fèng

预设: 绒 球花 绚 丽多彩 边 疆 凤 尾竹

2.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以前没有见过、陌生的。)

3.文中还有一些短语肯定也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预:古老的铜钟、可爱的学校、飘扬的国旗。)

4.认认读读,结合短语认识生字、词,想一想:这些短语的新鲜感表现在哪里?

小结:没见过的词语、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这样的词组也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受。

(三)紧扣“新鲜”,品读句子

1.大青树下的小学它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有新鲜感的词语中,还体现在有新鲜感的句子里。

2.接下来你们想去哪个场景寻找新鲜感的句子呢?顺势学习第一个场景。(哪些词句你觉得富有新鲜感呢?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交流)预设:“早晨,从……,从……,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傣族……的,有……的,还有……的。”

(1)这个句子当中“绒球花、景颇族、德昂族”等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比较陌生,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新鲜感的词。随即指导朗读。

(2)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我们一起看看课后的资料袋,除了课文中这些少数民族,你还听过别的少数民族吗?(预:苗族、侗族、彝族等)

(3)这句话还新鲜在哪里?预:这是一句排比句,新鲜感体现在句式上。

(4)文中其他场景还有运用了其他修辞手法的句子,也充满新鲜感,你找到了吗?

预设:

a.“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把鸟儿、蝴蝶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句。

b.“同学们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这句话中有“向……向……向……”三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是排比句

c.“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小动物怎么会凑热闹呢,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也是拟人句。

小结:你看,运用不同的句式也让我们觉得有新鲜感!

(四)总结写法练习写话,巩固“新鲜感”

今天我们走进校园生活第一站大青树下的小学,认识了一所特别的边疆民族小学,你的小学是怎样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别忘了用上新鲜感的词句,新鲜感的修辞手法来说说你们小学的某一处场景(教室里、操场上、或大树下、图书室里……)。

(五)拓展练习,延伸“新鲜感”

1.积累并摘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拓展阅读《欢乐的校园》。

附:板书设计

关注新鲜

大青树下的小学 认识新鲜

体会新鲜

也谈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

中都中心小学 郑元菇

部编教材的课本,第一单元都安排了“快乐读书吧”的栏目,目的是把课外的阅读移入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哪个学生聪明,那他一定读过很多很多的课外书。《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小学六年时间的课外阅读达145万字以上。可想而知,课外快乐开心读书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关键啊!那老师如何来指导学生快乐有趣的读书,就显得特别特别的重要了。接下来谈谈我对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兴趣是增强课外阅读的动力

大家都清楚,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了。记得巴金作家说过的一句话:学生获胜的教育是离不开好习惯的。语文课标也一再重申要如何如何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而我刚开始,就是手上不拿课外书,我是不会进教室的,养成早会课的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读好听的故事。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进教室时手上拿着一本《三毛流浪记》的课外书。老师在讲故事时,学生认真倾听。早读课的时间是讲不完的,发现学生又特别想听下去时,怎么办呢?我就建议学生自己可以买《三毛流浪记》的书好好地读,真是两全其美。既推荐了一本好书,又满足了孩子的欲望。

二、师生聊书是提高课外阅读的欲望

学生刚开始要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读完后又有什么收获?老师要做到心知肚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们决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去阅读。但要求也要适度。我认为,老师要时时刻刻去多了解观察学生,看看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三毛流浪记》一本书时,我采用和学生聊书的形式,指导三步学习方法,效果特别好。第一步,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自己边学边想或一本书看完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之后同学们共同探讨一起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如:学完《三毛流浪记》一书时,大家思考:三毛是个怎样的人?他做过什么事?通过学生自己找出的这些问题让学生看到三毛是一个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孩子。在流浪期间做过擦皮鞋,给别人煽扇子等。第三步,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有何感想?想想自己,如果你的处境和三毛一样,你又会怎样做?

三.教给方法是提升课外阅读的关键

现在发现农村的孩子,要自觉看书,根本就不可能。我认为从一年级开始,一周一节的课外指导课一定要好好指点。把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转移到课外的阅读中去是其一。其次要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带着问题去读书,拟定一些读书的计划等等。学会在阅读课外书时,可自由选择哪些是选读和浏览的文章,哪些必须要精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明白坚持做好笔记的好处。

学生读整本书时,我喜欢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哪些段落需要精读。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阅读情况有的放矢。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周锐的《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的过程中,首先,看内容简介、浏览目录对整个故事有大致的了解。接着,进行第一次阅读,可以采用按顺序阅读,对整个故事的内容进行把握。最后,再进行第二次的品读,可以采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进行细品。

学生对阅读方法的使用,应灵活多变,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让学生多沟通,多发表意见,让学生进行快乐阅读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从中得到满满的收获。

四.读时摘录是改善课外阅读的质量

1、内容记录的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拿起笔无从下手,孩子一点也不清楚怎么记。此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范文显得尤为重要。我会提醒孩子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或精美的描述、或动人的对话、或开头和结尾感觉特别好的句子等等;记下一些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的先进故事等等。

2.方法记录的指导。

发现一些学生看书比较注重故事情节,结果收获极小。我认为随时摘抄一些优美的好词好句,读后好好消化理解并学以致用。写读书笔记,方法要根据文章来定,笔记的类型也很多。一是把看书时发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下来,叫摘抄型笔记。二是比较长的文章用列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叫提纲型笔记。三是把读书时的感想或体会记录下来,叫读后感。四是把文中一些精妙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或联想、或看法等等,叫评价型笔记。

3、年段记录的指导。意思就是笔记要结合不同的年龄阶段逐渐提高要求。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记下文章的标题,生字词语;三四年级的学生可记录一些好词好句;而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先学会列提纲,后写读后体会等。

五、开展活动是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

老师们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课外喜爱看书、自觉读书,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展示在舞台上,让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经典的朗诵”“课间朗诵展示”“校园大阅读竞赛”等,让学生展示自我,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多表扬鼓励,树立信心。我校每天上午课间操一做完,都会轮流请两个学生到国旗下的展示台上去阅读朗诵。老师们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每隔一个星期班级推选两名朗诵代表,参加读书或朗诵交流分享。每次参训人员不重复。利用每天的早读课时间先训练选拔,选出最棒的学生去参加学校的课间阅读展示。个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我把在学校参加朗诵的学生,用录音录下来发给家长欣赏。我还在班级里每隔一周用表扬信的形式评选两名“优秀朗诵员”;每一个月评两名“阅读之星”;学校期末每班评选两名“书香少年”。就这样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已调动,很多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是手上捧着书的,不看书就不想睡觉了,养成了每天都要看书的好习惯。

总之,快乐读书吧的指导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要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事实证明,只要老师重视,认真上好每一节的快乐读书吧,培养鼓励孩子爱看书,养成了每天看书的好习惯,那么他们阅读的理解和写作能力以及言语的表达就会有显著的提高。为了孩子们能在浩大的书海中遨游,我们一起努力吧!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为例

下都中心小学 赖琴琴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一个全新的栏目,意在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第一学段主要推荐童谣、儿歌及情节简单有趣的童话故事、儿童故事等,任务就是激发阅读兴趣,学习初步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下面我以统编教材二年级“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快乐读书吧”的教材解读。

(一)梯级设计,循序渐进。

统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由四幅场景图和四段提示语组成,主要提 示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交流方式等,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为今后每学期的分类阅读奠定基础。

(二)多维组合,丰富阅读。

统编本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四个故事《神笔马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七色花》《愿望的实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联通。从篇幅上看,故事长短相差不多,都是二十多页,有一个简单的目录,学生 用两三天就能读完;从表现形式上看,它们都是既有文字,又有图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读起来难度适宜;从故事情节上讲,四个故事都充满奇异而有趣的想象和人间温情,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学生生活,符合低年级阅读心理。推荐四个儿童故事,既可以供学生选择性阅读,又好像建立了一个阅读资源库。

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

以二年级上册“读儿童故事 ”为例。推荐阅读的书目愈加丰富,从一本到多本;课外阅读的策略也逐渐多样化,从认识封面到了解目录,知道目录的用处,等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链接课内外阅读,点拨阅读方法,促进思维发展。

(一)借“情景场”激发阅读兴趣。

1.复读重现情景。

情节奇异、富有幻想色彩的儿童故事吸引着学生,当学生读完整本故事后,根据学生特别有兴趣的内容。例如,阅读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后,班内有80%学生特别喜欢“熊家婆”“好鬼”,希望能够再读读,品尝蕴含其中的趣。根据学生需求,全班学生再次阅读,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特别有趣? 哪一处还有疑问?

2.讲述进入情景。

追溯故事起源,它是民间口耳相传,讲给儿童听的故事。因此,学生读故事一定离

不开“讲故事”,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阅读方式。儿童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神笔马良》 等采用冰糖葫芦的连串结构开展叙述,便于学生讲故事可“化整为零”,从一个个小故事开始。一个个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两个人的故事”“大狼灰”“游戏”“不怕真老虎”系列故事。当故事读完之后,让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小故事讲述。为了让每个学生将故事讲得更好,教师还可以联系课内复述课文的方式,根据故事不同表达方式和学生不同特点,运用插 图、关键词、线索图、情节表格等方式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载体,将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讲有趣。让故事融入儿童生活,让儿童走进故事。

(二)用“思维图”点拨阅读方法。

1.目录构架思维图。

学生阅读封面之后,初次接触目录时,教师可以示范翻到目录页,引导学生观察目录。再思考:读了目录,大概知道了什么?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悟目录的内涵和作用。它就是运用小标题的方式,告诉我们书里的主要内容。《神笔马良》的目录有“梦笔”“大胡子爷爷”等十多个标题。教师引导读目录,了解故事大致内容。阅读后,再次阅读目录,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反复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2.记录单填充思维图

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中的故事,与一年级相比,篇幅增加,字数大约在2.5~3万之间。不同的儿童阅读同一本故事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能力强的大约半天就能读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6天左右才能读完,存在明显差异。“填写读书记录单”可以拉近学生阅读之间的差异。

二年级下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读书记录单:

书名

作者

第()遍读书

()月()日,我读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目录中的()个故事,我大概读了()小时。我觉得()特别吸引我,我也想在生活中与爸爸试一试。()与我的生活很相似,写得特别有趣,我都想讲给大家听。我不明白的地方是()。

以上读书记录卡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目录作用,希望学生能借助目录开展阅读。

(三)借“聊书吧”促进思维发展。

1.提出质疑深入思考儿童故事阅读教学。当学生个体读完故事后,往往会产生各种层面的问题。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思考,可以这样操作:梳理各类问题,重点讨论思考型问题。例如:“照片真的能吓住熊家婆吗?”“为什么爸爸不陪儿子上厕所? ”“大头儿子要 搬到玩具店居住,为什么爸爸不马上拒绝呢? ”等。此类问题思维含量高,需要学生运用比较、概括等多种方式,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层。2.创编故事拓展思维。

2.创编故事是阅读后的表达和创造环节,符合学生阅读的真实需求。例如,有点学生读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之后,有些学生还产生了创编大头儿子和胖子妈妈的愿望。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人物的主要特点,如《大头儿子和胖子妈妈》中妈妈的女性特点。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具有情境性。“图画故事”“角色表演”“自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创编故事形式,都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图画故事”是学生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通过画图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人物关系。学生边画边想象其内容,再根据图画内容,选择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分角色表演创编故事,也是低年级学生经常使用的一种创编方法。几个小朋友通过沟通、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把整个故事创编完毕。这样创编的故事活泼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充满着活力。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比其他课文教学更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孩子爱上阅读,真正的“快乐阅读”。

让孩子在作业中收获“童趣”

官庄中小 蓝发金

作业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标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工具,作业是教育减负增效的重要“抓手”,要以“作业兴趣”为切入点,通过优化作业,让孩子们在作业中收获“童趣”。实际上“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而“增效”则主要注重“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增效”是以“减负”为基础,没有“减负”就不可能谈什么“增效”。优化作业的布置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一、高效课堂,精细作业。

很多人想尽办法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往往忽略了对作业的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失去价值和地位。课堂与作业设计相辅相成,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计、辅导等环节出发,注重课堂高效性及作业实施性。教师要不断钻研课标,了解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知识点,精心设计作业。首先,可以让学生适量抄写生字,摘抄优美词句,学会文章的写法,理解课文大意。对于抄写的作业要适量,有针对性、侧重点地布置训练的项目和内容。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在课堂解决,做到“堂堂清”,达到减负的效果。

二、精选习题,找准定位

当前教辅材料不胜枚举,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积极倡导教师自编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针对其它各项练习要学会大胆地删减作业,把太偏、太难、有争议的题目删除,找出适合学生做的题。在布置作业前,老师应该先审视题型难易程度,看一看,做一做,再布置。一个教师犹如一个厨师,要善于给学生搭配食品,让学生吃得少而又营养丰富,身体不胖但却强壮。

三、分层设计,面向全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将作业分层,为学生量身定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布置作业可以分为基本作业、巩固提高作业、拓展性作业,让作业量趋于阶梯式发展,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完成作业水平。例如,教三年级下册《荷花》之后,可设计作业,由学生选择:1.积累摘抄课文中优美词句;2.积累描写和赞美荷花的文章和诗句;3.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这种分层阶梯式的作业,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既让学困生乐于接受,树立自信心,又让基础好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保持拼劲,做到人人参与完成。

四、多元评价,增强趣味

传统的作业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所以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作业是否体现人性和个性化,摸索出一条调动学生心灵得以释放,创造性得以发展的道路。实施作业评价“多元化”。如:可将批改走向“对话”,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业评价的主体,他们可以敞开心扉,彼此唤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另外,批改要以鼓励赏识为主,教师要发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恰当地引导。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用贴贴纸、印章、表扬信等形象评价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今后,要努力让有效的作业插进教学中,鼓励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坚决杜绝机械、无效作业,真正落实“双减”要求。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找到“作业”和“兴趣”、“成功”的结合点,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减负增效,优化作业,我们在探索的路上。

“双减”政策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优化之浅谈

官庄中心小学 陈晓荣

今年关于“双减”应该说是我们义务教育学界的一个极为热门、格外重要而且是备受关注的关键词。一直以来,作业都是作为检测、巩固课堂老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一个公认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们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如何做到尽可能的优化,并且让我们语文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既不违规,又能更加合理有效呢?这是教学过程中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努力探索的一个极有意义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低段作业设计优化的方向指引、设计依据和优化原则等方面进行粗浅的一些探讨。

一、“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优化的方向指引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首先要科学解读这个“双减”政策出台的用意,弄清楚这项政策催生的现实背景,才能更好地在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好、落实好这个政策,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优化我们的语文作业。

首先,从“双减”政策指导思想的四个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质量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主阵地”“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可以体现,此项政策的诞生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相呼应的,认识到了目前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繁重、高压又相对低效的状态对祖国的花朵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并要试图扭转这种局势,让祖国的花朵们能更全面、健康地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努力向能促进孩子多方面、全方位健康成长、成才迈进。

其次,从这项政策工作原则中的三个关键词——“学生为本”“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回归教育的主体———学生,这就决定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好成长作为目标。这提醒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心中有学生,自觉与“生本意识”相呼应。

最后,从这项政策工作目标的三个关键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可以判断,今后我们的作业布置一定要全力朝少而精、以少胜多、简而高效的目标靠拢。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低段作业优化的设计依据

无论具体政策怎么改,教育界具体大环境怎么变,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及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依据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我们在“双减”政策之下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必须要以语文课程性质和其基本特点为依据。语文老师的作业设计应尽量地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出比较实用的、体现人文又有一定综合性(如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或穿插)、实践性(如能在生活中实施可操作)的语文作业,并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我们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依据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我们在“双减”大环境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依然要树立各个方面、全方位提

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让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小学语文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现无缝连接,将语文与生活巧妙地有机融合,二者并不是相互脱节、毫无关联的,这样的语文作业自然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然和谐地发展。

3.依据三:学段目标与内容

不同个学段的目标和内容是有差异的,也是各有侧重的,其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就要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和学段要求来确定、优化作业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

有据可依,我们的作业设计就比较不会偏离轨道,才能与学生的具体阶段相适应,训练才能更有针对性。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低段作业设计优化的原则

1.根据学生可做书面作业的时间俩设计每次语文书面作业的题量

“双减”政策的文件中明确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即不可以让学生把书面作业带回家做,但是在校内是允许适当安排巩固练习的(在上学的期间适当的书面作业还是可以布置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如果要安排书面作业就必须利用其在学校的时间来完成,也就只能利用语文课堂或课后服务的时间来完成。但是课堂时间真的非常有限,我们就不得不充分考虑学生可以用来做书面作业的金子般的时间,以此来确定我们每次书面语文作业的量和题目难易度,要尽可能地实现让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都能在学校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盲目追求太多的量,或者为了让学生快点做完就随意设计几道简单的题目,作业量太多了或太少了、太难了或太简单了都是不够合理优化的作业设计。

2.根据每课教学重难点来设计每次作业的训练侧重点

可能每一课都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或难点需要学生掌握的,但是如果每个点都设计相应书面作业的话,题量自然就多了,而且就显得很散不聚集,而导致可能学生在学校课堂时间或课后服务时间内完不成而还得带回家去,或者每个重要点还是训练不到位而导致巩固效果不佳,而学生又累。所以我们应每次设计语文作业选择一个或两个侧重点着重集中训练,从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每次的训练点不贪多,更要求质。

3.根据班级学生的层次设计分层作业

因为之前常常出现在同样时间内做同样量的作业,有些同学很快就做完了,而且完成的还不错,这些同学可能就无所事事了,但有些同学却迟迟完不成又质量不好,即呈现优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却吃不完还消化不良的现象。所以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既要有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也要有一点稍微提高型的题目,也就是既要设计有简单的题目,也要体现有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或者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必须完成的题和一些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情况自主选则是否做的题目。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允许完成比较基础的题目就可以了,不用强行要求所有学生都全部都要完成,因为毕竟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距,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鼓励其还要完成提高题或选错题。如此以来,不同水平、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兼顾。

4.根据低段学生阶段特点设计书面作业的题型

小学低段学生的现实状况大都识字的量非常有限,而且写字的速度普遍较

慢,如果所有题目都要求写比较多字的话,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用的时间会很长而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或课后服务时间内完不成。所以我们应根据低段学生的这个特点而设计他们能力所及的题型,写、选、连、排等多种形式兼顾,如设计几个看拼音写词语题,几道选择题,一道连线题、一两道排序题,填空式书写题以及划线题等。

5.在书面作业之外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性语文作业

我们平时的作业大家最习以为常的也是老师最常布置的就是书面纸笔的作业,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总是传统的纸笔书面作业是相对比较厌倦的。另外“双减”政策规定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但是可能仅靠学校一点点书面的巩固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应多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一些书面作业之外可以回家完成的实践性语文作业。如有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几遍某些需要熟读的内容,如把课堂所学内容讲给家人听,如用上什么句式与同学练习说话,如回去观察某种动植物或某种活动过程写在自己的日记里,如背诵某些需要背诵的篇目或古诗文,如阅读多少分钟课外书并与同学分享所读内容,如发现某些生字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如把某些课堂所教内容用画画的形式画出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短剧形式演出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关于这方面的探索应该是无止境的,我也将继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

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情感

——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后反思

旧县中心小学 钟庆来

文章千古事,事事牵人心。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引领人们积极向上,或健全人的人格,或培养人高尚的情操,抑或启发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等。入编小学教科书的课文均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情感细腻丰富,读来脍炙人口。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回顾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是“品词析句”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四篇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下面我撷取《草原》《丁香结》《花之歌》三篇课文教学之一隅,谈谈我是如何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的。

作者老舍在展现草原的美景时可谓匠心独运,既有直接写作者看到的美景,又有作者独特的感受,还有丰富的想象。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们肯定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并加以运用,这是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作者初到草原就被草原的美景折服了,于是说“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鲜,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我抓住这一句,引导学生品味“那么”一词的表达效果。在学生充分朗读这句话的基础上,我把这句改为“天空明朗,空气清鲜……”,问学生改成这种既简洁又对称的句式行不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这样一改,句子简洁了,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荡然无存了,于是我立马通过范读(重读“那么”)、同桌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那么”一词连用的效果,其中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用“……那么……,……那么……,使我……,表示……”的句式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事,表达你对人或事的情感。最后,让学生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一处景物,写一段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喜爱赞美之情。

《丁香结》一文在描写丁香花气味时是这样写的:“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桂花雨》一文,在写桂花之香时有这么一句“……香飘十里,整个村子浸在桂花香中。”接着,我把“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改成“……香飘十里……”好不好,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在晚上也能准确判断出这丁香花,这属于侧面烘托的写法,从另外一个角度写出了丁香花的香,紧接着,我问学生课文第四自然段既没写丁香花的气味也没写丁香花的颜色和样子,可不可以删除?很快,学生发现这是从“诗中的丁香”这个方面来写的,最后我及时总结,课文从多个角度去写丁香花,使丁香花的形象更丰满,作者表达的情感也更细腻。再如,“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这是写丁香花的样子,我抓住“恰”字,通过删字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细腻及爱之深切的情感。

《花之歌》一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了花在宇宙间的生存方式,进而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境,要做到既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道理,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文中是如何写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一至四句采用“我是……”的句式,五至七句采用“我在干什么”的句式。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最后总结:课文表面上是写花,其实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文章合时而著”,不管作者身处哪个时代,其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种种情感,而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长此以往,我想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定会得到发展,一定会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的优化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

旧县中心小学 黎翠红

学校初审人:黎翠红,此文雷同率为14.88%,经本人审读,符合要求,同意推荐上传。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学生的书面作业数量大幅度削减,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几乎无家庭书面作业。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业普遍被老师用来巩固及反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据。在教书育人的历史长河中,作业的确对广大学生起到了丰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挖掘知识深度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今,在顺应趋势的“双减”政策下,作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可回避,必须直面改革与时俱进、破壁攻坚,对作业设计在维度、广度、精度上进行深度优化重构,确保继续发挥教学质量反馈和学习效果巩固功效。

一、作业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量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参考此教育心理学说理论,教师一是应在作业布置前,要穿透性明晰学生心里对学习的真实看法、想法和恐惧、期待等等;二是在穿透性信息的基础上,倾向以学生本位来加以运用,可以趣味融合和巧妙串联学生喜闻乐见的唱、画、跳、戏等增益活动形式,从而打造出富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操作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沉浸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完成了《秋天》教学后,我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观赏秋天、感受秋天、寻找秋天,内容可从飒风到冷暖,从秋叶到草木,从稻香到果实,从归雁到眠冬...方式可以果实丰收分享秋、树叶粘画展示秋、秋天感悟叙说秋...通过趣味性营造,学生互动盎然沉浸。

二、作业要有科学性

作业应有科学性,能符合客观实际和富有常态逻辑,贴近学生发展潜力特质,利于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身为教师,一是要系统性掌握学生差距点等等,予以统计、归类、提炼;二是加强运用系统性提炼信息,作业布置不应落入机械类、盲目追求数量的俗套,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为了巩固生字词语,让其抄几十遍的方式来巩固生字词语,将适得其反,厌烦丛生。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可以对症下药,结合各教学重难点来相对应的设计作业的效用侧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每次的训练点不要为了追求量而失去了质,从而具有较强科学性。

比如,完成了《静夜思》教学后,我让学生做“李白古诗”的主题古诗搜集活动,通过朗诵、背诵、书写、默写等方式进行班级的“古诗大王”选评。如此,一举多得达到了学生积累更多古诗、知识的迁移、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等目的。

三、作业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是存差存异的个性体,天赋不同、起点不同、进展不同、成型不同等等。据此,教师应因材施教、按类设业,设计书面作业时要有层次性。

比如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同样量的作业,有些学生很快就做完了,而且正确率很高,有些学生完成较慢甚至难以完成,就会出现优等生不够吃、中等生消化不良、后进生吃不消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应分层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类题型,让较弱的学生完成。针对优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提高型的题目、有点难度的题目。如此一来,不同水平、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兼顾进步。

四、作业要有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来自语文实践”,据此语文课程标准,一直以来“书面纸笔作业”就成为了我们教师最常作业布置型态,也是实践证明学生较为厌倦、怠滞的作业型态。所以,教师应多积极发挥经验智慧设计一些书面作业之外可以回家完成的实践性的作业。

比如,完成了《乌鸦喝水》教学后,我布置学生在家找个小瓶子装一定剂量的水并做好记录,然后找几个小石子,将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入瓶子,通过计量方式看看水平线变化,符不符合课文中的现象。通过此类小实验让语文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理发散开去,可以将《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写诗》、《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作为载体编排微情景剧,组织学生演一演,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对课文温故知新,更有益于学生在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润物细无声”式培养。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本着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应始终坚持挖掘并融合作业趣味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应始终坚持注重以多姿多彩作业来激发学生天性学魂、拨动学生智慧心弦、引导学生独特感悟和锻造学生实践致用,应始终坚持着眼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稳定成长、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农村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初探

才溪小学(中心校)王茶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从目前的教育形式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中,无论哪一点都涵盖了对阅读素养的培养,在信息量激增的时代,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犹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了解语言应用的方式,体会语言之美,这对于学生个人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对农村小学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读前指导

1.选择合适读本

如今市面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首先,打算让学生精读的书,它的难度一定要处于“最近发展区”较远的位置。其次可以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水平,立足于学生的现实认知能力,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另外,书目的选择要兼顾经典性与多样性,更要立足本册教材内容,去设置整本书阅读的书单,实现“本+篇”的链接。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往往是图文结合的绘本和童话书,如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有涉及到动物方面的课文,此时可安排学生阅读《蚯蚓的日记》。在三、四年级,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能体现真、善、美的儿童读物,或一些科普类读物,如《昆虫记》、《爱的教育》,结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可以推荐一些名人故事让学生阅读。高年级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初步阅读中外名著,结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外国文学名著”,可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

2.确定指导要点

首先,要根据我们的培养模板确定阅读指导要点。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所教学段的课程目标把握不准,经常出现超纲超标的现象,拔高要求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都不行。按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训练;中年级要重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复述作品的训练;高年级要根据不同特征的阅读文本,学习不同的阅读要点,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读后能领悟写法。

其次,要根据文本特点确定阅读指导要点。不同类型的书目,因本质特征的不同蕴含着不同的阅读价值,其阅读的要素也必然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阅读书籍的不同特征,指导学生确立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目标,做到“一书一得”,读有所获。

二、读中保证

1.保证有指导阅读整本书的时间。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从学校层面将课外阅读教学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按每两周一节课,一个学期3到4节课的时间指导阅读整本书,让学生的读书更有效率。还可以根据单元特点,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指导。

2.保证有固定阅读整本书的时间。目前,大部分农村教师布置阅读作业仅仅流于表面形式,或是应付考试,或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这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往往无法让学生获得阅读的幸福感。因此,学校应该每天统筹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全校师生一起真正地读、自由地读、幸福地读,让整座校园充满“书香”。

3.保证学校有阅读整本书的良好环境。根据笔者以往经验,很多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拿到书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可以打开读一读,但要以读完这本书为任务,那简直太艰难了。因此,要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建立起基本的阅读意识,主动拿起喜欢的书籍去阅读,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读书,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到知足、获得快乐。

首先,师生共读是良好阅读环境的前提。学生在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应该先读完这本书。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是最应该阅读的群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必修的一门功课,因为教师的阅读除了提升自己,更是一种推广阅读的阅读。假设一所学校拥有一群热爱阅读的老师,孩子们一定会在这良好的环境里得到熏陶,他们自然也会爱上阅读。

其次,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一些硬件设施。如,布置校园环境,让学生随处都能与书见面、并能随手拿到书来阅读;在教室内建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到读书角来,孩子们可以互相推荐阅读,让读书角成为学生分享阅读和享受快乐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读完整本书后的感受与心得,将这些读后感和读书心得张贴在教室墙上,有利于学生个人读书愉悦感的产生。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共读的方式,让家庭教育成为阅读的重要阵地之一。鼓励家长为学生购买必要的课外读物放在家中,提醒孩子每天按时读书,听他们跟自己分享读书的感受。通过营造家庭和学校的阅读氛围,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阅读的过程也会越来越轻松。

三、读后互动

1.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读书后的交流互动,对于学生读书想法的发散和读书欲望的激发都有积极作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可通过老师的引导具体表现出来,如写读后感,写读后清单。读后清单可以根据不同年段设计不同问题,如,低年级可以这样设计: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交流三个印象深刻的情节;说三条你新学到的知识。中年级可以这样设计: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你想成为文中哪个人物的朋友,为什么?读完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高年级可以这样设计:画出这本书的思维导图;读完整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写一写;你最欣赏书中的哪个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辞。

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多数小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希望尽快与自己的同伴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乐趣。他们会说这个故事特别好玩,我特别喜欢故事里的某一个人,有一个地方作者描述的非常美,这个故事里有些地方我还没有读懂,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还可以在全班阅读完整本书后,组织班级读书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感受心得。这种看似平常的交流,其实是一种复述,是对文本的回顾,也是对所看书籍的评价,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个人认知不断提高,有益于整本书阅读效益的提高。

3.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读后的班级读书会或是平时的课间交流来实现,通过交流,学生向老师反馈不同的阅读收获,老师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效果,调整新的阅读指导方向。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目标更加多元化。开展读整本书的活动,让学生巩固了在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同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质量就会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快乐阅读的目标。在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反思一下个人的阅读状态,以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为契机,用一种“韧”劲坚持初心,努力让农村的孩子沉浸书香,让农村的校园弥漫书香,让乡村的书香飘得更远,充满希望。

浅谈“双减”政策下的作业优化

才溪小学 邱茶英

当前最热议的话题就是国家对“双减”政策的推行,刚开始听到这个热词时我赶快百度了一下,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双减”政策必须进一步落实到位。

“双减”给予了教育改革和机遇,同时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和考验,语文教学革命更是势在必行。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实行题海战术,这作业布置的方式会把学生们训练成为做题的机器,丧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次国家“双减”政策推出下,教师应根据改革要求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使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就此,我们学校要求在优化作业设计上,由各备课组长统一把关。每周集体备课时要汇报交流如何设计科学、高效的作业。结合年段特点和教材要求各备课组设计了常规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实现作业分层设计,坚持作业弹性化、个性化。同时,各备课组严控作业的总量,尽量做到少而精,确保所有的书面作业都在课后延时服务完成,不留书面作业带回家。

一、优化作业策略

如今“双减”政策已然落地,之后还会“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设计优化作业、提高作业质量水平是我们一线老师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来优化作业。

1.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事物以感性认识为主,喜欢生动有趣、有创造性的事物。对事物的好恶。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对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常常能自觉认真地去做,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之后,发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到位,我便设计了一项寓作业于有趣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演简单的课本剧。这个作用,我给了学生两天时间,在这两天里,孩子们十分投入。他们分工明确,擅长写作的当编剧,善于表演的指导动作等。在那两天时间里,孩子们兴味盎然,课间活动都能看到他们三五成群的背台词、比划动作。最后利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让孩子分组展示,他们都表现得十分出色。至此,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领悟知识。

2.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行中求知。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语文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查缺补漏的关键。语文的教学组成包括课上教学和课外活动。所以实践作业的重要性不亚于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使作业成为一种创新、游戏过程,把减负落到实处。由于每个小学生都是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布置实践作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课外资源的获取、学校储备等方面。在设计实践作业时,也要充分考虑实践作业的全面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完成作业,提高实践能力,将作业中的知识掌握,并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的选材都是精中求精,每篇课文知识的外延性都很大,那么教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可以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知识的外延性,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更加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对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学习《长征》一课前一个星期,我布置了以下实践作业:

①了解长征背景,搜集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的资料;

②观看《长征》、《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电影或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

③收集才溪儿女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利用周末参观才溪纪念馆;

④了解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相关资料;

⑤搜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的资料;

⑥搜集有关毛泽东的资料,了解毛泽东。

【课前积累】毛泽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清平乐•六盘山》

3.设计“多样化分层作业”,老师不拘于常规。

“双减”政策下作业的设计要因材设计、因生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符合各阶段学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鼓励坚决克服,杜绝机械无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每一次的作业都有认真思考、设计、筛选,降低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达到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完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这首古诗之后,我根据这首诗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作业,首先基础题,其次是发展题。第一层次的作业紧扣学习的内容,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如:①掌握“淘”“涯”“簸”等生字词;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古诗的节奏感;③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第二层次的作业是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联想。通过联想感受诗中的画面,领悟诗人的情感,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从而体会黄河的气势磅礴,体会中国诗词之美。总的来说,在“双减”政策下,根据学生学习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探索着、实践着。

二、强化作业批改

“双减”政策落地,明确要求了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也规定了作业时间。尤其是我们小学生,要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老师做好批改、反馈、讲解,不能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更不允许家长批改检查作业。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面批是最好的了解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节课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及时检查反馈。要利用好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对学生当日作业面批面改,个性化辅导,面对面反馈,让学生当日所学更加扎实有效。

三、细化作业评价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作业时间、形式都发生了变革,那么我们教师对作业评价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论势必被多元化评价所代替。多元化评价也可以来帮助衡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第一,书写作业,我们可以从用时、正确率、书写等方面进行评价,还可用等级加评语来评价。这样我们就能根据作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二,实践性和活动类的作业可以组织学生以演讲、表演课本剧等方式进行汇报。第三,可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让其他任课老师参与等多种作业评价方式,使作业评价实现多样化、趣味化、柔性化。

“双减”政策出台,从短期来看,一定会对所有老师造成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优秀的老师永远都会是社会稀缺资源,大浪淘沙,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教育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能坦然自信的面对每次行业的潮汐。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

南阳中心小学 黄冬云

作业是老师教学过程中一个有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作业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上的学习内容只能初步解决一个 “基础的问题”,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技能,提升学生自己的认知水平,转化为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通过重复复习、多次完成作业等活动才能实现。学生的作业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互补,是教师教学中推动学生自我约束、独立学习、学会时间管理、培养恒心毅力、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

现今,孩子的课业压力是非常大的,每个孩子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9点、10点甚至凌晨。这是个摧残孩子的大问题。在“双减”政策下,老师、家长要想解放孩子,最关键是老师要优化的作业设计问题。

第一、老师心中装有全部学生。

很多老师预计自己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会多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其实这说明老师心里面是没有太多的学生概念的。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花5分钟就能完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10分钟甚至15分钟,有的孩子实际是花了20分钟才完成这一个作业。实际上我们老师布置一条作业的时间,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个孩子来进行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我们老师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

第二、老师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其实我们从研究上来说,作业时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越好,但你超过了一个拐点以后,他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他自己的学习效果就越不好。比如说这个孩子,他一个晚上只能做四个小时的作业,他做到12点,他就困得不行了,他要睡觉了,但是你让他硬让他做到晚上12:00,你让他做了六个小时的作业,这个孩子意识越来越差了。因为他体力跟不上了,他学习效率很低,第二天听课也不专心了。

第三、老师要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要求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常规作业、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发挥自主能力的特色作。作业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教要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从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些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业的合作性,这个是可选的,未必每一条作业都要合作,其实有的时候合作性作业实施得不好,还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时候适得其反。所以要求作业内容多样态,在作业内容上一直坚持科学性、选择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原则,将五育巧妙融合,既减轻了作业负担,又让学生在多元的知识内容中,体验实践的快乐。

第四、提高作业效能更加关注能力培养

除了作业限时控量,分层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科任教师可以将目光聚焦在“作业效能”上,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语文教师以 “关注每一个,绽放每一个”理念为引领,做到语文作业内容和数量设计优化,提高效能。作业设计多层次。语文教师从育人功能、科学设计等方面,提升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确保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做到“三符合、一满足”。

语文教师还可以“趣”字为先,聚焦作业的“量”与“形”,开启“四培养四多四少”行动,即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爱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作业设计方面则要求自主选择多,统一布置少;探究创新多,机械重复少;实践活动多,单一基础少;合作互动多,被动独立少。真正让学生“爱学、乐做、育心”,将减压减负落到实处。

总之,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这几个要素是紧密相关的。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好了,学生就真正的提质增效了。我们在探索着、实践着。

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上杭县南阳中心小学 罗艳萍

众所周知,语文要想学好,阅读和写作哪一个都不能有“短板”。它们是一个整体,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又为写作输送动力。这就对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更为有指向性的要求。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应该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一、当前农村“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写作缺乏具体的指导

在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的课时相对比较紧张,同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学生的总体水平相对城区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课堂上布置的“小练笔”,可能是仿写,也可能是扩写等等,基本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布置“小练笔”。很多学生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不懂要写些什么内容、怎么写,写起来没有方向性。这就造成了学生和“小练笔”之间缺乏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

(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对写作失去兴趣。

提到作文,大多数学生都面露难色,无从下笔。平常随堂写作时,10分钟都写不出一个字来。但是在考试的时候,为了成绩,这部分学生都会拿起笔完成作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课堂上要进行读写活动时却没有任何反应呢?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发对写作没有兴趣。

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示范,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每当布置“小练笔”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写什么内容,一步步地如何下笔,这样学生才会更有方向性。如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这篇课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文章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写出了珍珠鸟的活泼、淘气。这样的句子向学生出示仿写,学生就会感到困惑,到底是要仿写“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还是仿写用动词写出一种事物的特点呢?因此,教师在布置时,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笔者认为,还要给予及时的评价才会使读写结合更有实效。

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示范性会影响学生的言行。所以,即使是在日常的行为表现中,还是在教学时,我对学生的习作提出的要求,我也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能力水平,在教授单元习作时,我会提前按照我所将讲的习作思路,写一篇“下水”作文,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明确自己到底要写什么。

(二)抓住时机,读写有机结合。

1.强化“读写结合”理论基础,丰富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应在课后积极进行学习,在业余时间多利用网络学习“读写结合”的方法,通过丰富“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更好的进行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吃透教材。

每节课我们究竟要教些什么内容,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到了呢?这两个问题似乎是每位老师应该去探索的。我认为,教材和教师用书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有明确的指向性——即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这就是告诉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内容。因此,每位教师要认真去研读教材,思考每篇课文的“小练笔”应如何设计,才能拓展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我们要谨记。写作其实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一个落实,也是课内阅读的一个变相延伸。

3.积极开发教材中的读写结合教学资源。

(1)抓特殊句段进行仿写。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对于仿写,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仿佛一下子就降低了难度。就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这篇课文来说,第5自然段句子语言优美,而且用了排比式的短语,整齐匀称,写出了白鹭的外形之美。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把握读写结合的时机,明确要求,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仿写这句话,写出动物的外形。

(2)抓课后“小练笔”。

部编教材在课文的安排上,衔接都很有梯度,许多课文后面都有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小练笔”,它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完后,及时进行读写结合的相关练习,让写成为读的有效延伸。例如《落花生》一课中,课后均设置了小练笔。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篇课文的重点。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意愿来自于他们对某个事物或者是某种活动的爱好。我认为,当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犹犹豫豫,教师要多去观察、了解情况。当然,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激励他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以中段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进入情境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读写结合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阶段性,设计出不同梯度、不同难度的习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拿起笔写作,从而爱上写作。

三、总结

基于当前的核心素养观念,作为语文教师,要认清“读写结合”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程度,要将“读写结合”的潜在作用切实发挥出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载小学语文专题论文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专题论文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论文集(xiexiebang推荐)

    怎样能让小学语文学得更好 怎样做课前预习,怎样听好果,怎样做课后复习,怎样写考后记等,在这些环节中始终贯彻一个怎样做学习笔记的问题。那么,同学们怎样做好学习笔记呢? 1、记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集

    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由小编为大......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学论文集

    小学课堂教学过度的方法 文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衔接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集

    谈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 李珣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

    小学班主任论文集

    小学班主任论文:师德建设工作个人总结 学师德修养 拓展视野掘潜能 观优秀模范 对照先进求新高 在本次的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我阅读了********,学习座谈了新*****,重温了 *****重......

    2008 年小学语文网络论文集24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规范的思考象山县林海学校翁益敏语文新教改正在向纵深发展,课程新理念正在多元地浸润着语文的课堂教学,各种教学矛盾也随之显山露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课堂教......

    2008 年小学语文网络论文集25

    谈口语交际教学的规范与对策象山外国语学校 陈瑞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将终生受益。教师要怎样......

    2008_年小学语文网络论文集27

    规范“听读”教学,加强语感训练 包尔海乡中心学校教师——布力代 倾听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