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本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等方式,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转载于:主题教学学习心得体会)乱是祸”的道理,真正懂得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稳定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下面向大家简要汇报下自己近期关于主题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定性认识
3月14日发生在拉萨市区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由**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破坏我区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搞西藏独立,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破坏民族团结,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深刻揭批**集团的反分裂行行径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修的是慈悲为怀,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让众生欢喜而不是怨怒,不是跟广大的众生对立。可**集团自1959年叛乱失败逃往国外后,不甘心失去他们在旧西藏的统治特权,不愿意看到新西藏日益发展繁
荣和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一刻也没有停止放弃对祖国和人民的分裂活动。他们无视历史和现实,叫嚣“西藏独立”,他们勾结国际敌对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民主”、“自由”、“人权”和“民族”的旗号,在国内制造各种骚乱甚至**,严重破坏西藏的安定团结。
说什么“西藏独立”?大家都知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行使着无可争辨的、有效的主权管辖。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承认所谓“西藏流亡政府”,承认“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这是世界各国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说什么“高度自治”?这与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的必由之路,是西藏发展的历史选择。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和自治权利,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中国政府保障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权益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受到了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50多年来,中央做了许多造福于西藏人民的事情,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投身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西藏
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贫穷落后面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水平。西藏人民早已当家作主,实现了真正的自治。
明确今后的目标
1、坚定自身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追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特征的发展之路。
2、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坚持“三个离不开”原则和“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方针,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政治修养上的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3、结合“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将日常工作和主题教育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4、查找自身不足,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不足之处,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意见及建议。
组织部:王俊彦 2008年5月29日篇二: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一)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本周我有幸参加了有教育局组织的肃宁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听取了来自于北京新学校的刘修勤主任,山东青岛民乐小学的王增艳等名师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以及学科专家对改进阅读,学习语文的一些看法及建议,感受颇深。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老师与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老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让学生不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件难事,不在觉得语文深不可测,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让语文回归国语.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多种课型,多元化教学。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知道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增强分析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针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4: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多元课程建设为语文主题学习拓展了渠道,更符合现在所倡导的大语文观;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体制有利于主题学习的实施。其实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王增艳老师的评价简洁而诙谐,让学生很自然的愿意喜欢与老师交流各种想法,很值得我学习。
5: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进行课外学习阅读的引导。在活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各科学习的拓展。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听,写,参与到各种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创新主题学习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轻松,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二)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议,听取了王增艳老师的展示课,现场考察了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学校的先进做法,认真听取了刘修琴教授对改进阅读的一些思考和报告,感受颇深。
刘修琴教授的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语文是细嚼慢咽,是精读细解,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是我们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了。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质从量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没有视野的拓展。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老师轻轻松松的教,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
在王增艳老师展示的课中,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做的到吗?有那么好的条件吗?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关键,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
通过这次学习,我要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篇三: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李丹艳
在米脂县参加“ 语文主题学习”,收获颇多,感慨颇多。这次近距离真实地感受主题单元教学的魅力,确实很过瘾,尤其是毕英春、李晓伟、冯婷等老师的单元教学艺术展示,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我来谈谈这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收获一: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比如毕英春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导学生总结了学习写景状物文章的方法,在读《与象共舞》之前,回顾方法步骤,然后学生自学,自己主持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加以描绘,练习表达,让学生明白在往后的写景状物中可以写写与之密不可分的人物。
收获二:一堂课的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要立足主题,优化流程。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可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
收获三:在单元整合时我们不光要注重内容情感主题的整合,更应该注重挖掘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主题。如,李晓伟老师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 最后对主题的升华时让学生根据提示背会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的女学者,变成(),变成(),变成(),她变成了()。还有冯婷老师最后所示的情景填话,都能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收获四:主题学习丛书教学模式很新颖,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堂既高效又灵活多变,充满活力。如,一篇带多篇、自由阅读课、读写结合课、阅读检测课、阅读欣赏课、汇报展示课。
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我校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学习该如何进行?学生所需阅读的大量材料该如何搜集?现在有的倡导“简单语文”,有的倡导“深度语文”,我们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简约高效又内涵深刻?
思考二: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小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一个难点。如何使小组合作规范高效?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组际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教师如何指导小组学习?
思考三:毕英春老师的课堂有好多都在室外进行,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学生查阅书籍,搜集资料,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第二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给学习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青龙山学区中心校
贾海平
前几日,我观看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欣赏了专家、名师们的精彩展示,这里既有新颖的课堂展示,又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既有名师的出色表现,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感觉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势在必行。
一、学习中的印象
(一)不一样的老师
本次活动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语文课,如《会变的月》真正领略了名师的博学多思,多才多艺,循循善诱;这节课让我知道原来月的写法多种多样,月在一个字的左边,要写得偏瘦,如“胖”“肚”“肥”等,月在右边偏高和大。如“朋” “明”,这两个字,月虽然都在右边,写法也不完全一样“明”字的月在右边,但是写时要包住左边;月在下边时撇变竖,如“肩”“背”“胃”“有”等,可见,写好汉字真的不容易,字的结构不同,写法也不尽相同,即使结构相同,写法也不一样。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寻找汉字书写的奥秘,我们也能像名师一样,一字多变,写出大方美观的汉字,这是赢得学生和同行信任和资本,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就具备了一种美德,写好字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想,我也是语文老师,我为什么做不到呢?我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老师。
(二)不一样的学生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回答问题时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文采飞扬;在练笔时,出口成章,积累丰富;朗读时,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感情丰富,真是令人赞叹,同样是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行呢?可能是我们老师的指导不到位,要想让孩子们也成为不一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要背学生,发现学生的无尽潜能,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在语文大阅读的背景下,每天读,时时读,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
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不被淘汰。我由此想到:
(一)我以往的语文课,存在着目标太多,容量太大的问题,总想在40分钟里把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感情朗读,学法指导等等都体现出来,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生怕漏掉哪个知识点,看起来什么都抓到了,也抓到位了,实际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会。听名师的主题教学,则注重整合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删繁就简,教学目标相对集中,最多不超过三个目标,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
(二)让学生学会积累
我们学生现在的积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而且抄下来就算完成任务了,到写作时根本用不上,这不是白费时间吗?通过学习,我感觉名校学生的积累不是这样的,他们把积累的让学生背下来。激发他把自己的积累用到写作中。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做法。
让学生学会积累,老师的检查也要到位。
(三)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推行使用“阅读卡”。内容包括:内容梗概、摘录、一句话书评、人物形象赏评、迁移写作训练等栏目,并有字数要求。每周一练笔,即每周写一次日记、然后全班交流。评价哪些学生写得好,引导全班同学学写日记,以优带劣,共同进步。
三、存在的困惑。
语文主题学习,对于好学生而言,这样的形式比较受欢迎,我班级的闫旭,刘阳就是这样爱读书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更爱读书了,还能自觉地写出读书的感受,尽管写得不太符合要求,但是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必将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习作能力。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有些生搬硬套,很多学困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识字量太小,让他们多读书,简直是痴人说梦,于是我要求学生,见到什么就读什么,随时随地把朗读记在心中,多读多认,多学多记,总会有进步。
最后,让我们在中心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教务处的全方位指导下,打好语文主题学习这场攻坚战,打出成绩,打出水平,打出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给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共同期待语文主题学习的明天更加美好。
以下为赞
第三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量少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以前的语文课堂,只围绕课本上的几篇课文翻来覆去地讲。语文教学枯燥无味。习作更是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一上习作课,有的同学便会愁眉苦脸,认为没的写,无处下手,即便有的写,写出来的文章干干巴巴,一点也不生动。
自从实行了“主题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改革了阅读教学形式。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围绕一个主题,选取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作为引领,进行精读,学习它的写法,然后,把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整合,在同一课上比较学习,鼓励孩子用单篇教学得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提高阅读能力。再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活动,从“主题丛书”上找出与之相关的2——3篇文章进行阅读,边读边画出好词佳句,做好摘抄笔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还可以鼓励学生做“读书卡”、“手抄报”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最后,进行“主题背诵”。对于好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读读背背,积累丰富的语言,这样学好语文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改革了评价手段,在“主题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可以给其小组加分,表现好的个人,可以给其个人在小组内加分。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了检测方式。
(1)定期评选优秀“读书卡”、优秀“读书笔记”。优秀“手抄报”等
(2)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谈感想、体会、启示、收获等。
(3)定期进行课本内容的过关检测。促使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四、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主题学习”,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学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不再有随便说话的,交头接耳的了。不用老师布置,学生会主动拿出课外书来读,而且读得津津有味。就连我们班以前最不爱读书的从海同学,现在都变得爱读书了,我真替他们高兴。现在我们教室前面的书橱可排上了用场。阅读课上,把书橱里的书发给学生读。不久,学校的书便读完了。接下来,让同学把自己最好的一本书,放进书橱,编上号,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这样每位同学交一本书就可以读几十本。读完这些,把书还给学生,可以继续收集第二本,第三本……这种办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他们不再觉得有东西写不出来。既经济又实惠,真可谓一举两得。学校的图书室也成了我班同学经常出入的地方。
五、养成了学生爱写的好习惯。主题阅读后,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小练笔,创新作文,写读后感等,并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日子久了,学生也就不再愁写东西了。
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主题学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有一位叫马坤的同学在一篇作文中是这样写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人间,她用手中的魔术棒一点,校园立刻变了样、、、、、、高大的柳树枝条变得更加柔软,更加翠绿,枝条上的一个个绿苞,好像就要炸开似的。银杏树上每一个圆圆的叶苞,就像青蛙的眼睛、、、、、、”窦杰同学在《我爱读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我在书的王国里尽情畅游,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湛蓝的天空让一个巨大的黑布子遮住了,皎洁的月牙儿也悄悄地爬上了枝头。我伸了伸懒腰,站了起来。哕,腿麻了,没关系,我终于看完了……”
“主题学习”如春雨滋润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找到了捷径。
“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临朐县东城街道营子小学:窦瑜 2009、12
第四篇: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语文主题实验学习,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与2014年11月底去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二实验小学学习,通过学习以及半个学期的实践,我对语文主题实验学习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下面把这半个学期的内容总结如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语文主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广博,但它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增大吸收范围。
“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内容不仅面广量多,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除生活气息浓的普通文外,更多地选择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合,以便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大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中提取于自己有用的东西。董老师大量补充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2.“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和思考。“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就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言词句是教学的要旨。它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
所以我们提倡在阅读中思考,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这是“语文主题”学习所体现的着力点,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独立阅读的开始。
3.“语文主题”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二、“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主题”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默读课文还学会了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也让一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但读了大量的文章,还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真正做到了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主题”学习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语文主题”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搜集了大量的佳句美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写作时他们的兴致很高,写的文章的水平也比较高。更可喜的是原来那些上作文课头痛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了兴趣,并且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三、指导学习
第一步,建立读书笔记本。学生已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也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建立读书笔记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开始建立读书笔记时,仍然是自由式的记录,不必要提出太多的要求和规定。
第二步,规范读书笔记。学生一开始做的读书笔记是比较杂乱的,只是记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时,老师对如何写读书笔记进行规范指导,让学生对记录内容进行初步分类,如:精彩语段、知识撷英、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等,使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查阅和使用。
第三步,写批注,记心得。在充分的积累之后,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写批注的方法并让学生对所记内容进行圈点批注,或者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并在好句后适时加上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对课文的感受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句话,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就感动的文章写下读后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作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摘记。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记本,在阅读课上做摘抄用。每篇摘记统一规定形式,内容必须包括文章的类别、题目、作者、内容摘录。内容摘录可以是篇、段、句、词,也可以是故事梗概。
2.读书笔记。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主要用来记录批注内容和阅读感受。阅读感受主要包括对人物的评价、感情抒发、疑问阐发、联想和想象、五、在“语文主题”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语文课堂的利用率不高
在本学期初步实行“语文主题”学习以来,学生们对此虽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四册丛书中仍然有部分内容学生们觉得没有兴趣,有些课文比较难懂,所以学生们不愿意去读这些文章。
2.“语文主题”不能把全班都带动起来
对于一些平时语文功底较差的同学,他们在阅读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自我管理较差的同学,更是对此毫无兴趣。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了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第五篇: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一)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回归”,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本周我有幸参加了有教育局组织的肃宁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听取了来自于北京新学校的刘修勤主任,山东青岛民乐小学的王增艳等名师的专题讲座和展示课,以及学科专家对改进阅读,学习语文的一些看法及建议,感受颇深。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解放老师与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课堂上老师少讲,精讲,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老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让学生不在觉得学习语文是件难事,不在觉得语文深不可测,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让语文回归“国语”.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多种课型,多元化教学。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知道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增强分析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习方法,针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能力的养成与提升。
4:优化课程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多元课程建设为语文主题学习拓展了渠道,更符合现在所倡导的大语文观;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体制有利于主题学习的实施。其实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王增艳老师的评价简洁而诙谐,让学生很自然的愿意喜欢与老师交流各种想法,很值得我学习。
5: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选文的特点进行课外学习阅读的引导。在活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各科学习的拓展。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读,听,写,参与到各种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中,创新主题学习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轻松,在不自觉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二)今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研讨会议,听取了王增艳老师的展示课,现场考察了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学校的先进做法,认真听取了刘修琴教授对改进阅读的一些思考和报告,感受颇深。
刘修琴教授的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语文是细嚼慢咽,是精读细解,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是我们老师讲得不好吗?不是,而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太少了。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而学生却学到了很少的知识。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质从量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没有视野的拓展。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老师轻轻松松的教,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
在王增艳老师展示的课中,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做的到吗?有那么好的条件吗?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关键,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
通过这次学习,我要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前准备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趋向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同时,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